第二章 地球圈层结构

合集下载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37 中图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37 中图版

状态
地壳 地 上地幔 幔 下地幔 地 核
外核
固态
莫霍界面
33 2900
固态
古登堡界面
液态
内核
固态
二、地球的外部圈 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请同学们将地球各圈层的名称填入下表
1 4
大气圈
生物圈
2
水圈
3
岩石圈
外部圈 层 大 气 圈
概念
组成
其他 是地球自然环 境的重要组成 部分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
横波(S)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Βιβλιοθήκη 地 震 波纵波(P)
质点震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
特 分 类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固 体

共同点
横波(S) 纵波(P)
较 慢 较 快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液体、气体 而改变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A)
◆知识框架
地壳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内部 圈层 莫霍界面 地慢 地核 大气圈 外部 圈层 水圈 生物圈 古登堡界面
谢谢指导,再见
纵波(P波)
横波(S波)
活动
想一想: 在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地震波 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了物质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
活动
想一想:
请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
地幔是固态;地核的外核是液态,内核是固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课件(人教版):地球的历史和圈层结构

2.地球的演化历程
前寒武纪
(1)时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5.41亿年,包 含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约占地球历史 的90%。
(2)演化特点
①大气演化:由原始大气的无氧环境演变为
有氧环境。
②生物演化:由原核生物演化出真核生物和 蓝绿藻又称(蓝藻、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大约出现于距
多细胞生物。
今35~33亿年前的太古宙,蓝藻没有叶绿体且只有叶绿素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4)地质年代表 ①纵坐标上的时间单位是多少? 自下往上各个数代表什么含义? 地质年代表中的时间表述单位为 宙、代、纪。自下往上的数字代 表距今时间,单位是百万年。
1.化石和地质年代表
(4)地质年代表
② 宙、代、纪在时间跨度上有何差异? 宙的时间跨度最大,其次是代, 纪的时间跨度最小。 ③地质年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依据生命演化的阶段,如某种 生物的出现、繁盛或灭绝。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
• 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其主体是海洋,还包括陆
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等 • 是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不断转化
• 水是最活跃的自然环境要素之一,在地球表面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中起着
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所不可或缺的
6.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 (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 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 侵蚀掉。
明确 命题方向
1234
考向1 通过“地层和化石”考查“地理实践力” 2022年3月16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脊椎动物研究团队在国际生物学著名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30张PPT)
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地球圈层。读图,完成10~12题。
① ③
蒸 腾



10.B 11.B 12.C解析:10.植物蒸腾水汽到大气中,故丁是生物圈,甲是大气圈;水资源会下渗到地下,故可知丙是岩石圈,乙是水圈,B 项正确。11.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A项错误。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 下径流等环节,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形成水循环。 据此可以得出,水圈联系了四大圈层,B 项正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 圈和岩石圈的上层,C 项错误。岩石圈是地球内部的圈层,D 项错误。12.大气圈、 水圈和生物圈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C 项正确。水圈的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 且不断运动的,A 项错误。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B 项错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包含岩石圈,D 项错误。
成5~7题。5.此次火山喷发的岩浆最有可能来自( )A .① B.② C.③ D.④6.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最快的地方是( )A.① 与②交界处 B.②层内部C.② 与③交界处 D.③与④交界处7喷发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 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B.在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增快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时波速急剧上升D. 乙波无法通过地幔4.图中的X 处 为 ( )A. 莫霍面 B. 古登堡面C. 岩石圈与软流层交界 D. 内地核与外地核交界
解析:(1)地幔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材料中所说的地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熔岩释放的能量,而熔岩物质主要分布在软流层,软流层位于上地幔。(2)据上题分析可知,熔岩位于上地幔,上地幔与 地壳的界面是莫霍面。该界面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明显加快。该界面的地下深度陆地上 比海洋上大。答 案 : ( 1 )B (2)C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课件


水汽





氮 78% 氧 21%
其它气体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水圈: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 圈层,水圈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之中。
(二)水圈 2、水圈的组成
地 海洋水
冰川水

上 的
大气水
河流水

地表水 湖泊水
陆地水
地下水 生物水
(二)水圈 2、水圈的组成
水圈的构成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2、地震波的类型和特点:横波(S)、纵波(P)
横 波
纵波
两个现象
发生地震时,人们的感觉是:先上下颠簸,后 左右摇晃。为什么呢? 地震的纵波快,先到达地面,能量在竖直方向上,故 上下颠簸。
地震的横波慢,后到达地面,能量在水平方向上,故 左右摇晃。
【拓展探究】
地震发生时,在船上的人们会有什么感觉? 为什么?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 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共同作用 结果。
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是重要的地理圈层之一。
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小试身手
大气圈
A
B
C
图中A、B、C所代表的圈层结构分 别是什么?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堂小结
一、地震波及其传播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不打开盒子, 如何大概推断里 面的物品?
怎样观察地球的内部?
地球是一个实心且不透明的球体,我们应该如何 观察地球内部的结构呢?
听声辨西瓜
(一)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1、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地震时,从震源向四周扩散的弹性波。是人 们探究地球内部的手段。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 类 纵波 横波
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 特 点 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传播速度
较快
较慢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固体 而改变
2、圈层的划分: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上地幔 下地幔
改进钻探技术 火山喷发的物质 温泉、热泉 遥感技术 其他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地球的同心圈层结构
大气圈
大陆地壳
——生物圈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 岩石圈 地壳
外部圈层
水 圈 岩石 圈 地 壳
29% 含:大陆:七大陆地
大陆架 大陆坡 大洋地壳 含:海沟、海盆、海岭等 上地幔顶部
内部圈层
地 幔 地 核
地 球 的 圈 层 结 构
地球的同心 圈层
内部 圈层
地壳 地幔 地核
物 质 组 成 和 特 点
外部 圈层 人类生活在 地球表层 范围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范 围 和 特点
特点
岩石圈
再见
85.每一年,我都更加相信生命的浪费是在于:我们没有献出爱,我们没有使用力量,我们表现出自私的谨慎,不去冒险,避开痛苦,也失去了快乐。――[约翰· B· 塔布] 86.微笑,昂首阔步,作深呼吸,嘴里哼着歌儿。倘使你不会唱歌,吹吹口哨或用鼻子哼一哼也可。如此一来,你想让自己烦恼都不可能。――[戴尔· 卡内基]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 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 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91.要及时把握梦想,因为梦想一死,生命就如一只羽翼受创的小鸟,无法飞翔。――[兰斯顿· 休斯] 92.生活的艺术较像角力的艺术,而较不像跳舞的艺术;最重要的是:站稳脚步,为无法预见的攻击做准备。――[玛科斯· 奥雷利阿斯] 9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 纳森· 爱德瓦兹]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 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 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97.有三个人是我的朋友爱我的人.恨我的人.以及对我冷漠的人。 爱我的人教我温柔;恨我的人教我谨慎;对我冷漠的人教我自立。――[J·E·丁格] 98.过去的事已经一去不复返。聪明的人是考虑现在和未来,根本无暇去想过去的事。――[英国哲学家培根] 99.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只是为了寻找全新的景色,也为了拥有全新的眼光。――[马塞尔· 普劳斯特] 100.这个世界总是充满美好的事物,然而能看到这些美好事物的人,事实上是少之又少。――[罗丹] 101.称赞不但对人的感情,而且对人的理智也发生巨大的作用,在这种令人愉快的影响之下,我觉得更加聪明了,各种想法,以异常的速度接连涌入我的脑际。――[托尔斯泰] 102.人生过程的景观一直在变化,向前跨进,就看到与初始不同的景观,再上前去,又是另一番新的气候――。[叔本华] 103.为何我们如此汲汲于名利,如果一个人和他的同伴保持不一样的速度,或许他耳中听到的是不同的旋律,让他随他所听到的旋律走,无论快慢或远近。――[梭罗] 104.我们最容易不吝惜的是时间,而我们应该最担心的也是时间;因为没有时间的话,我们在世界上什么也不能做。――[威廉· 彭] 105.人类的悲剧,就是想延长自己的寿命。我们往往只憧憬地平线那端的神奇【违禁词,被屏蔽】,而忘了去欣赏今天窗外正在盛开的玫瑰花。――[戴尔· 卡内基] 106.休息并非无所事事,夏日炎炎时躺在树底下的草地,听着潺潺的水声,看着飘过的白云,亦非浪费时间。――[约翰· 罗伯克] 107.没有人会只因年龄而衰老,我们是因放弃我们的理想而衰老。年龄会使皮肤老化,而放弃热情却会使灵魂老化。――[撒母耳· 厄尔曼] 108.快乐和智能的区别在于:自认最快乐的人实际上就是最快乐的,但自认为最明智的人一般而言却是最愚蠢的。――[卡雷贝· C· 科尔顿] 109.每个人皆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无论是谁,在千钧一发之际,往往能轻易解决从前认为极不可能解决的事。――[戴尔· 卡内基] 110.每天安静地坐十五分钟· 倾听你的气息,感觉它,感觉你自己,并且试着什么都不想。――[艾瑞克· 佛洛姆] 111.你知道何谓沮丧---就是你用一辈子工夫,在公司或任何领域里往上攀爬,却在抵达最高处的同时,发现自己爬错了墙头。--[坎伯] 112.「伟大」这个名词未必非出现在规模很大的事情不可;生活中微小之处,照样可以伟大。――[布鲁克斯] 113.人生的目的有二:先是获得你想要的;然后是享受你所获得的。只有最明智的人类做到第二点。――[罗根· 皮沙尔· 史密斯] 114.要经常听.时常想.时时学习,才是真正的生活方式。对任何事既不抱希望,也不肯学习的人,没有生存的资格。 ――[阿萨· 赫尔帕斯爵士] 115.旅行的精神在于其自由,完全能够随心所欲地去思考.去感觉.去行动的自由。――[威廉· 海兹利特] 116.昨天是张退票的支票,明天是张信用卡,只有今天才是现金;要善加利用。――[凯· 里昂] 117.所有的财富都是建立在健康之上。浪费金钱是愚蠢的事,浪费健康则是二级的谋杀罪。――[B·C·福比斯] 118.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干劲可能会加速走向油尽灯枯的境地,努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固然是令人激奋的经验,但适度的休息绝不可少,否则迟早会崩溃。――[迈可· 汉默] 119.进步不是一条笔直的过程,而是螺旋形的路径,时而前进,时而折回,停滞后又前进,有失有得,有付出也有收获。――[奥古斯汀] 120.无论那个时代,能量之所以能够带来奇迹,主要源于一股活力,而活力的核心元素乃是意志。无论何处,活力皆是所谓“人格力量”的原动力,也是让一切伟大行动得以持续的力量。――[史迈尔斯] 121.有两种人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一种人无法做被吩咐去做的事,另一种人只能做被吩咐去做的事。――[C·H·K·寇蒂斯] 122.对于不会利用机会的人而言,机会就像波浪般奔向茫茫的大海,或是成为不会孵化的蛋。――[乔治桑] 123.未来不是固定在那里等你趋近的,而是要靠你创造。未来的路不会静待被发现,而是需要开拓,开路的过程,便同时改变了你和未来。――[约翰· 夏尔] 124.一个人的年纪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样不重要。如果他对生活的兴趣不受到伤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时间使他成熟而没有了偏见。――[道格拉斯· 米尔多] 125.大凡宇宙万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所以要养成由后面.里面,甚至是由相反的一面,来观看事物的态度――。[老子] 126.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怀特曼] 127.一般的伟人总是让身边的人感到渺小;但真正的伟人却能让身边的人认为自己很伟大。――[G.K.Chesteron] 128.医生知道的事如此的少,他们的收费却是如此的高。――[马克吐温] 129.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约翰· 鲁斯金]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 讲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讲义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又奇妙的星球。

要深入了解地球,就必须探究它的圈层结构。

地球就像一个巨大的“千层蛋糕”,从外到内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圈层: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先来说说大气圈。

大气圈是地球最外层的圈层,它就像一层轻柔的“毯子”包裹着地球。

大气圈的厚度非常大,从地面向上延伸数千千米。

它的成分主要有氮气、氧气、氩气等气体,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汽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

大气圈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呼吸所需的氧气,还能调节地球的温度,阻挡来自太阳的有害射线。

比如说,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量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其伤害。

而且,大气的流动形成了风,对气候和天气有着重要的影响。

接下来是水圈。

水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水体,比如海洋、河流、湖泊、地下水等等。

海洋占据了水圈的绝大部分,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水是生命之源,水圈对于维持生命的存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水的循环使得水资源得以在地球上不断流动和更新,通过蒸发、降水、地表径流等过程,实现了水在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再深入到地球内部,就是岩石圈了。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是地球的固体外壳。

地壳是岩石圈的最外层,它的厚度在大陆和海洋有所不同。

大陆地壳相对较厚,平均厚度约为 35 千米;而海洋地壳则较薄,一般只有几千米厚。

岩石圈并非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而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板块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内部力量的作用下不断运动,从而引发了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

如果我们继续向地球内部探索,就会进入地幔。

地幔是地球体积最大的圈层,厚度约为2800 多千米。

地幔的物质具有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呈现出塑性状态。

在这里,物质的对流运动对地球表面的板块运动起着推动作用。

再往深处,就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地核。

地核又分为外核和内核。

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金属组成,内核则是固态的金属。

地核的温度和压力极高,其内部的活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这个磁场就像一个巨大的保护罩,阻挡了来自宇宙空间的带电粒子流,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和环境。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地球的圈层结构》ppt

外 层

热 层
中 间 层
离 层
平 流 层
对 流 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中纬度地区)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2、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大气底层, 厚度随季节和纬度变 化;气温随高度递减; 各层中最薄,但集中 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 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空气对流强烈,天气 复杂多样。
大气圈
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
干洁空气的组成


其他气体(氩、 二氧化碳、臭氧 等)
问题:低层大气中
各种成分的作用?
热层顶以上的大气 统称外层,是地球 大气向星际空间过 度的层次。 该空间的大气处于 气温随高度上升 电离状态,所以叫 很快,空气稀薄, 电离层。它能够反 气温随高度递增;大 以氧原子为主, 射无线电波,利于 气水平运动为主;大 通讯。 吸收超短波辐射 气平稳,天晴气朗。 而增温。 气温随高度递减; 气温随高度递减; 空气对流运动剧 上冷下热,空气对 烈;天气现象复 流剧烈,也称高空 杂多变。 对流层。
电 离 层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 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冰川水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 海洋水 地 球 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 1 :海洋、河流和 问题 2 :一个体重 50 河流水 上 大气水 水储量的 0.3% ,约为 的 湖泊约占地球表面积 千克的学生,体内含 地表水 湖泊水 水 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 的 3/4 水 千克。 。 陆地水 分之七。 地下水 生物水
33
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
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 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 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 层。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
俄罗斯库页岛油井 (12345m)
中东卡塔尔油井 (12289m)
苏联科拉半岛科拉超 深钻井12262m(左图)
1.4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呈现】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标解读】
1、说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等的差异; 2、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及划分依据、特征; 3、区别地壳、地幔、岩石圈与软流层之间的关系; 4、地球的外部圈层及范围。
②相同点:传播速度都随通过物质性质不同而变化
纵波
横波
1.当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们有什么感觉?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的感觉呢?
地壳
地球的内部圈层
地幔
地核
地壳
地壳:地球表面一层由固体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平均厚度: 17千米
①厚薄不一 海洋地壳薄,平均为: 5-1千0米 大陆地壳厚,平均为: 39-千41米

5.根据场景来梳理。一般一个场景可 以梳理 为一个 情节。 小说中 的场景 就是不 同时间 人物活 动的场 所。

6.根据线索来梳理。抓住线索是把握 小说故 事发展 的关键 。线索 有单线 和双线 两种。 双线一 般分明 线和暗 线。高 考考查 的小说 往往较 简单,线 索也一 般是单 线式。

7.阅历之所以会对读书所得产生深浅 有别的 影响, 原因在 于阅读 并非是 对作品 的简单 再现, 而是一 个积极 主动的 再创造 过程, 人生的 经历与 生活的 经验都 会参与 进来。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地球的内部圈层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最主要的途径 ——研究地震波
1、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
(1)概念: 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2、圈层的划分:
速度(千米/秒) 33 80
400 900
2900
软流层
地壳
下地幔
地幔
莫霍界面
外核
5150
地核
古登堡界面
内核
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圈层的划分: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km)
特征
1、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
地壳
900 km

2、厚度不均,大洋部分
莫霍界面 平均17, 薄,大陆部分厚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大气圈:即大气层,厚约2000到3000千米,由气体和悬浮物组 成,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水圈: 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范围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生物 水,大气水等。处于不间断的循环运动中。
生物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 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
小结:
地球的圈层结构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1、划分依据:地震波
分类 纵波 横波
特点
传播速度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
较 快 固体、液体、气体 都随所通过 物质的性质
较慢
固体
而改变
不连续面: 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
探究思考: 当地震发生时是什么样的感觉?
(1)陆地上的人 (2)在海洋中航行的人
答(1)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 左右摇晃。 (2)海洋中航行的人感觉到的只是上下 颠簸。
地球的圈层结构
内部 圈层
地壳
(软流层之上)
地壳和
地核
外部 圈层
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②为了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进行的地震波 测定,哪里最迟得到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 波?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

新湘教版高考地理全程一轮复习能力提升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

第二章宇宙中的地球第6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球的演化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一认识地球圈层结构精讲点拨真题感悟[典例1] [北京卷]莫霍面深度不一,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题。

据图可推断( )A.①地地壳厚度最薄B.②地金属矿产丰富C.③地地幔深度最浅D.④地地下水埋藏深[解题能力培养][答案]变式演练[2024·浙江宁波调研]从当地时间2022年8月3日开始,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的法格拉达尔火山持续喷发,熔岩从火山周围的地裂缝中流出,喷出的有毒气体严重威胁着附近村庄居民的安全。

如图示意地球内部结构。

据此完成1~3题。

1.火山喷发对当地大气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改变大气成分B.改变大气垂直分层C.降低大气密度D.增加大气层厚度2.该火山喷出的有毒气体主要来自( )A.甲层B.乙层C.丙层D.丁层3.乙层以上的部分为( )A.地核B.地幔C.地壳D.岩石圈感悟:能力点二岩层新老关系判断精讲点拨1.岩石(地层)及化石对古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1)岩石(地层)所指示的古地理环境特征(2)化石所指示的古地理环境特征2.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此一般的规律是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

(2)侵入的岩层晚于被侵入的岩层。

(3)断层线晚于被它破坏的岩层,若向上延伸到某一岩层突然消失,则上覆岩石又晚于断层线形成。

(4)受岩浆活动高温高压的影响而变质的岩层,晚于相邻的岩层。

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若出现大面积成层岩石,说明形成岩层的时代地壳下沉。

(2)若岩层发生侵蚀,说明地壳上升。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地壳曾经下沉,形成了该年代的岩层,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

真题感悟[典例2] 读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各个地层按形成由早到晚,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⑥⑤D.③④⑤⑥(2)如果在地层⑥发现了侏罗纪的化石,那么,下列对其它地层形成时间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地层形成于白垩纪B.③地层形成于三叠纪C.④地层形成于二叠纪D.⑤地层形成于寒武纪[解题能力培养][答案] (1) (2)变式演练下图为某地质剖面示意图。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
3.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 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解析 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且横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123456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纵波的传
主要组成 各圈层的主要
物质
特点
厚度不均,大
岩石 洋部分薄,大
陆部分厚
含铁、镁 的硅酸盐 类
上地幔上部存 在一个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 主要发源地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跟踪训练
2018年3月30日,南太平洋上巴布亚新几内亚新不列颠岛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
35千米。据此回答1~2题。
达标检测 03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纵波和横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界面 C.在深约2 900千米处横波突然消失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解析 由图可知,横波在到达古登堡界面处时就消失了,纵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 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界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123456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解析 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地球的圈层结构优秀课件人教版(优 秀课件 )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地球的圈层结构 课件

B.下地幔C.岩石圈 NhomakorabeaD.上地幔中的软流层
【解析】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的外部圈层的主要层次及各自范围和作用分别 是什么?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哪几圈组成,它们有什么关系?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33千米处 该界面下,P、S波 莫霍界面
(大陆部分 ) 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在这里,P波波速 2 900千米处 忽然下降,S波完
全消失
(4)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依据 为什么说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圈层划分 的依据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物质状态、构造组成密 切相关,在不同性质与状态的介质中,地震波的传播 速度有显著的变化。
说明物质状态发生了变化;在莫霍界面下P、S波都 能通过,物质状态可能是固态,在古登堡界面以下,S 波消失,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以上包括地壳统称为岩石圈。
【典题训练】
当地时间2013年1月14日,
意大利斯特龙博利岛的火山喷
发出熔岩,场面十分壮观。这
些岩浆可能来源于( D )
A.地壳
由于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把波速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 存在两个不连续面,即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以这 两个不连续面为界,把地球分为三个圈层。
所以说,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传播 速度的突然变化。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由上图,我们的地球可以分几层呢?
地震波 纵波(P波) 横波(S波) 地震波分为哪两类?各有什么特点?

第二章 地球表层系统

第二章  地球表层系统
50 % 损 失
30%被大气散射和云层反射 1%-3%的紫外线被原子氧和臭氧吸收 17%-19%被水汽、尘埃和云中水滴吸收 年 太 阳 总 辐 射
50 % 到 达 地 面 、 水 面
从全球范围来讲,因科里奥 利力的作用,大气无法从赤道直 达极地,而在经线方向上形成三 大环流系统,在地面上形成行星 风系,即信风带、西风带和极地 东风带。 由于地形、城 乡、大陆上水与陆 地受热差异而形成 各种地方性的局部 环流,如山谷风、 城乡环流、湖岸风 等
地球表层的能量 第二节 转换和物质循环
一、地球表层的特征 二、地球表层的能量转换
三、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一、地球表层的特征
(一)地球表层是物质三态存在和相互作用的场所 界面机制:界面之间的物质密度发生急剧突然的 变化
白河两岸景佳幽, 碧水悬崖万古留。 疑是龙池喷瑞雪, 如同天际挂飞流。 不须鞭石渡沧海, 直可乘槎问斗牛。 欲识林泉真乐趣, 明朝结伴再来游。
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的作用下,不断从水面、 陆面蒸发,通过植物叶面蒸发,化成水汽升到高空, 被气流带到其他地方,在适当条件下,凝结、降落到 地表,渗透形成径流,注入海洋或湖泊。水的这种蒸 发、输送、凝结、降落、径流的往复过程叫水循环。 水的循环运动是地表外力的主要动力,也是地球 化学迁移的载体,是化学反应生物过程的重要条件, 对地球表层各种地理过程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三、地球表层的物质循环
1、地质大循环
2、大气循环
地球球形表面造成太阳辐射对地表的增温差异, 辐射强的地方增温快,形成上升气流,构成低压区; 地表其他地方的空气向这里运动,以补充这里上升的 空气;在高空,上升的空气向外移动,至较冷的地方 下沉,形成高压区,从而构成了大气循环。
厄 尔 尼 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一 节
地 球 内 部 结 构 ( 层 圈 结 构 的 划 分 )
A B
地 球 圈 层 K.E.Bullen,1975 F.Press et al.,1982 0~33 33~400 400~670 670~2885 约2885 2885~4640 4640~5155 5155~6371
VP和VS特征
一、软流圈的概念
第 二 节
上 地 幔 软 流 圈
软流圈——是上地幔的一部分,深度在60~400km范围内 —— 60~400km (大洋区位于50~400km处,厚约350km;大陆区位于 100~220km深处,厚约100~150km),地震波速显著降低,纵 波波速可由8.2km/s降到7.7km/s,横波速可从4.6km/s降到 4.0km/s,因而亦被称为低速层。热量约为(1.l~1.5)×1031J, 高于物质在该深度的熔点,使该层以固体为主并在局部呈熔融 或软化状态,因而此层亦被称为软流层(圈),一般认为它可 能是基性或超基性岩浆的发源地。
通过不同实验室高温高压变形实验结果得出的大洋 和大陆岩石圈的强度包络线。岩石的滑动摩擦强度随着 第 压力近乎线性的增加,岩石的塑性变形强度随着温度的 三 节 增加而逐渐增大,并在25~40km处达到最大。随后其强 岩 度逐渐降低。
石 圈 ( 概 念 、
大陆岩石圈,由于其地壳结构同大洋岩石圈的差异,在岩石 牵范围内它的强度剖面有两个峰值。第一个峰值出现在莫霍面以 上,深度在10~20km之间,这个区域被认为是地壳岩石由脆性变 形向塑性变形的转换区域。莫霍面下部出现了第二个峰值。
第 一 节
地 球 内 部 结 构 ( 研 究 方 法 )
二、地球圈层结构的划分
第 一 节
地 球 内 部 结 构 ( 结 构
在地球内部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快。当波速出现急剧变 化时,称为不连续界面。主要有两个波速不连续面就是莫霍面 和古登堡面。把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层圈。
深度范围/km
核—幔边界存在地形起伏,地形起伏幅度可达6km左右。这 种地形起伏表现为两个明显的隆起区和三个凹陷区,隆起区分别 位于亚速尔群岛中心区和东太平洋;凹陷区则分别位于日本南面、 哥伦比亚和新西兰东北部。 核-幔边界是不均匀的。地核与地幔之间巨大的温差而产生 热边界层,核-幔边界正是出于这个热边界层中的一个不均匀的 化学边界层。核-幔边界存在超低速带 、高密度差,地磁场的低 次谐波 ,影响了核-幔边界地形或地核形态 。
2. 岩石圈厚度变薄机制 自从板块学说兴起以来,岩石圈底面一 直被认为是板块运动的主要滑脱面,甚至是 唯一的滑脱面。但是在大陆岩石圈构造研究 第 中,逐渐认识到岩石圈内部还存在许多界面, 三 节 有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滑脱作用,如在盖层 岩 与基底之间、中地幔低速高导层、莫霍面附 石 近等。 圈 中国东部太古宙—元古宙的岩石圈厚度在200~250 km之间, ( 从元古宙到古生代末期岩石圈厚度变化小,在160~220 km之间, 在中生代中期(160~100Ma)岩石圈厚度迅速变成为60~80 km 之间,新生代岩石圈厚度略微增加了一些。这就是说,在侏罗纪, 中国东部出现了岩石圈显著变薄的现象。 万天丰(2004)认为,中国大陆岩石 圈减薄,主要是和燕山期沿着中地壳低塑 层,上地壳逆时针转动、滑脱东移,并坐 落到热的、比较薄的海洋型岩石圈地幔之 上有关 。
地壳厚度与岩石圈厚度之间并无必然联系,地壳和岩 石圈上地幔的关系概括为:壳厚幔薄、壳薄幔薄、壳薄幔 厚和壳厚幔厚型。壳厚幔薄型,如祁连山地壳厚度达64km,而 第 岩石圈仅厚120~150km;壳薄幔薄型,如华北地区,地壳厚度 三 32~42km,而岩石圈厚度仅60~80km;壳薄幔厚型,如四川盆 节 地,地壳厚度仅41.5~44km,而岩石圈厚度可超过200km。塔 岩 石 里木地块,地壳厚度仅44~50km,而岩石圈厚度可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km, 圈 地壳厚度仅为岩石圈厚度的1/4~1/15。壳厚幔厚型,如青藏地 ( 区,地壳厚度为64~74km,而岩石圈厚度也比较大,为 160~170km。
第 三 节
岩 石 圈 (
三、岩石圈厚度变化 1. 岩石圈厚度的不均一性 根据地震波层析成像反演的资料,证实大陆岩石圈的厚度 变化很大。如西伯利亚的岩石圈厚度达195~205km;印度北 部-阿富汗地区在160~230 km之间;海洋型岩石圈厚度一般 较小,如菲律宾板块的岩石圈厚度为50~60 km;西太平洋边 缘海与沟弧系的岩石圈平均厚度为55~65 km。 中国西部属于典型的大陆岩石 圈,厚度一般大于150 km,中国大 陆上岩石圈厚度最大的地区为:塔 里木地区厚度为170~210 km和青 海南部—四川西北地区平均厚度 170 km。中国大陆东部的华北与东 北地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70~73 km;华南地区岩石圈平均厚度为 75~79 km,它们属于大陆与大洋 的过渡型岩石圈。
本节学习要求: 了解地壳、上地幔的不均一性及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特点; 了解地壳的基本构造、核-幔过渡带的特征。
本 节 学 习 要 求
重点及难点: 岩石圈及软流圈的特点 。地壳的基本构造、核-幔过 渡带的特征。 作业及思考题: 1.地球被划分成几个圈层?所处位置 距地表多少公里? 2.软流圈有何特征? 3.何为岩石圈?其特征包括哪些? 4.简述核-幔过渡带的特征?
第 二 节
上 地 幔 软 流 圈
二、软流圈的特点 (1)深度一般为60~250 km,各地厚薄不一,如在南帕米 尔和喀喇昆仑一带,软流圈底板深度可达300 km; (2)软流圈的顶、底部不是一个平整的面,而是逐渐过渡的 层带,一般在大约60 km深处地幔开始由脆性向塑性过渡,在大 于250 km深处物质又变为较坚硬的状态; (3)岩石处于熔融或塑性状态时,很小的应力作用就能引起物 质的流动,而软流圈物质的流动或对流会带动岩石圈的运动; (4)洋壳下的软流圈比陆壳下的软流圈厚,底板深度为400 km, 厚约350 km,陆壳下面的软流圈顶板深度为100 km,底板为 200~250 km,厚约100~150 km; (5)软流圈物质的密度比周围地幔小,软流圈轻物质可能在岩 石圈薄弱处上涌,引起岩石圈的各种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
第三节 岩石圈
第 三 节
岩 石 圈 ( 概 念 、
一、岩石圈的概念 岩石圈——是指软流圈之上的地壳和上地 幔顶部(岩石圈地幔)构成的地球坚硬外壳。 二、岩石圈的变形机制与强度 在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球动力学过程中,无一不同岩石圈的构造 与性质有关。例如,在地震发生时,积累在地震区岩石圈中的巨 大能量在瞬间释放出来,断层快速滑动,岩石发生突然破裂,地 表可以观察到在短时间所造成的岩石圈变形,主要是脆性变形。 伴随着大的地震,通常都发生一系列前震和余震。这是岩 石圈介质在外力作用下不断地调整其平衡位置,从而导致了一 系列小的破裂的发生。岩石的变形是脆性变形和流变变形共存 的。在地表我们看到的褶皱、断层和高原隆起等一系列构造活 动都是岩石圈发生不同规模的变形与流动所造成的。
地壳 上地幔
0~33 33~410 410~1000 1000~2700
复杂 梯度正常 梯度较大 梯度正常 梯度近于零
C D′ 下地幔 D″ E F G 外核 过渡区 内核
2700~2900 2900~4980 4980~5120 5120~6370
VP梯度正常,VS为零
不详 梯度很小
第二节上地幔软流圈
中国区域地质
第二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谢宇飞 谢文伟
第二章 地球的圈层结构
第一节 地球的内部结构
第 一 节
地 球 内 部 结 构
一、固体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方法 第一种方法:通过地表岩石或钻探 直接观测;第二种方法,即地球物理手 段来间接的研究。其中最主要、最有效 的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来研究。 地震波——从震源产生的弹性波。 ①纵波(P波) ——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推进波), 可以通过液体和气体。速度快达7~8KM/S。 ②横波(S波) ——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一种摆动波,不能穿 过液体和气体。速度为4.5~5KM/S。 ③面波(表面波)——是由纵波、和横波在地面相遇产生 的, 沿着地表面传播,速度为3.5KM/S。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推测地球内部层圈 构造。高速区对应地球冷的、刚性物质区;而低速区则对应地球 内部炽热的、或部分熔融的软物质区。
第四节 核-幔边界
核-幔边界(简称CMB)——是地球的固态地幔 和液态外核之间的界面。深度为2900km,既古 登堡间断面。
第 四 节
核 - 下地幔 外核 半径 3480 3480 密度 5560 9900
表2-2 核-幔边界附近地核和地幔的物理参数
P波速度 13.71 8.06 S波速度 7.26 0 电导率 ~10 ~3×105 运动粘滞系数 ~1019 10 2~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