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中俄关系

合集下载

中俄关系.pptx

中俄关系.pptx

文化旅游领域互动频繁,增进了解
文化节庆活动
中俄双方互办文化年、文化节等活动,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和风土 人情,吸引大量游客互访。
旅游线路开发
共同开发跨境旅游线路,推动两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加深民众间 的相互了解。
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和传承两国悠久的 历史文化。
青年交流活动丰富多彩,培养友谊
巩固和深化两国人民传统友谊途径
文化教育交流
加强双方文化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两国青少年互访、学术研讨等活动,增进相互了 解和友谊。
旅游合作发展
扩大旅游领域的合作,简化签证手续,吸引更多游客赴对方国家旅游观光,促进民间交往 。
地方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地方合作机制,推动两国各地区间的友好往来和务实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 意基础。
务实合作
中俄两国在能源、航空航天、地方合 作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务实合作项目
,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际协作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保持密切沟通 与协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02 政治互信与战略协作
高层交往与政治互信提升
1 2 3
频繁的高层互访
中俄两国元首及政府首脑定期举行会晤,就双边 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增进了两 国之间的政治互信。
民间友好往来故事分享
友好城市交往
中俄众多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通过互访、文化交流等形式 ,分享彼此发展经验,推动地方合作。
民间艺术交流
两国民间艺术家定期开展艺术交流,通过表演、展览等活动,展示 各自独特的艺术魅力。
人道主义援助
在对方国家遭遇自然灾害等困难时,两国民间组织积极提供人道主 义援助,体现双方民众的深厚情谊。

论中俄关系

论中俄关系

论中俄关系大国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高度关注,因为大国关系不仅对于国际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态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大国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制定自身战略的重要依据。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典型的大国关系,为大国关系树立了好榜样,其远近亲疏不仅事关当今国际格局的新发展,而且事关中俄两国人民长远利益。

新中国成立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的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苏关系甚是亲密,在文化方面,特别是苏联的民歌、苏联的文学和苏联的电影,深深影响了我们的父辈一代,也间接影响了当今的80,90后。

虽然中俄关系在历史上是曲折的,但纵观现在与未来,中俄关系将会一直处于和平友好关系。

中俄关系堪称典范,两国领导人都有过类似的提法。

早在2001年7月,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向俄罗斯各界知名人士发表题为《共创中俄关系的美好未来》的演讲是说:“我们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目的就是要增进相互信任”;“坚定不移地履行这一‘世纪条约’,中俄关系就一定会成为睦邻友好的典范”。

普京总统2006年3月访华,在“俄罗斯年”开幕式上说:“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俄中关系堪称睦邻友好与相互尊重的典范”;“两国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地缘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开放性国际合作的典范”。

中俄关系被称作典范,其客观标准就是切实遵循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法基本准则,包括得到绝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如前所述,中俄关系体现了大国之间良性互动的规律性。

这个规律由起点、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

起点即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但必须同时尊重其他国家的利益,两者缺一不可。

过程即竞争与合作同在,摩擦与妥协并存,竞争要守规矩,合作要诚信,摩擦不要导致对抗,妥协要适度。

结果即双赢、共赢,而不是任何单方面获益。

中俄之间好就好在名副其实地做到了这一步。

当今大国关系形形色色,类型各异,有结盟关系,也有非结盟的密切关系,但“结盟”“密切”都不等于“典范”。

中俄关系70年的当代意义

中俄关系70年的当代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苏联)建交70年来,伴随着二战后世界风云变幻,经历了冷战结束后国内国际政治经济转型的重大考验,尤其是21世纪以来国际局势的巨变,双方关系已成为当今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劲“内生动力”和高度成熟的一组大国关系,并且势将成为推动未来国际局势稳定发展的关键角色。

但是,中俄关系越是显示重要影响,越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就越需要对这一组双边关系的涵义进行深入阐发和体认。

只有这样,才能在舆论高度多样化的当今世界,使中俄关系真正起到既稳定和谐又革故更新的作用。

建交70年的中俄关系堪称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中俄关系之所以堪称国际关系的典范,有着多重含义。

中俄之间立足于“和而不同”的伙伴关系认知,内生动力引领之下坚实的双边、区域和全球合作,以及高层紧密互动下的互信构建,这些都为当代国际政治提供着重要启示。

第一,近百年来中俄(苏)有着共同和相近的历史经历。

无论是中国以“俄”为师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并肩战斗,都为中俄两国和两国人民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无比深厚的基础。

冷战终结之后的改革转型以及世纪之交中俄两国共同经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成为两国内外发展的共同背景。

但是,中俄两国毕竟都是历史悠久且各具独特风貌的文明古国,即使近百年来是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双方也都有基于自身国情的重大选择。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事务中,作为大国的中俄有着共同的原则立场,但是毕竟两国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各有所异,具体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所以,中俄关系堪称典范的理由,一方面在于两国基于共同背景和经历形成的共同原则立场,而另一方面则在于更为可贵的高度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紧密合作和互通有无。

这是70年来中俄双方对于相互关系不平凡发展历程的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

中俄两国都从相互关系成长中深刻体悟到:在当前高度多样化的国际社会,对于多样性的尊重乃是国际社中俄关系70年的当代意义冯绍雷【内容提要】中俄建交70周年具有深刻的当代意义。

当代中俄关系之所以成为现行国际政治的典范,不只由于中俄关系强劲的内生动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还在于两国在近百年世界历史进程的宏大背景中有着共同或相近的历史经历。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为解决两国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从1987年至2004年,中苏(俄)根据国际法准则, 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进行了长期认真的谈判。随着2004年10月《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 定》的最后签署,两国最终全部确定了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走向。随后,两国又在2008 年结束全部勘界工作,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全面彻底解决。《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明 确规定两国相互没有也不会有领土要求。中俄边界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的纽带。 考虑到中俄关系史中边界问题的极端复杂性和敏感性,两国最终能够本着和平友好、互谅 互让的精神完全彻底地解决边界问题确实是来之不易。这为中俄关系发展扫除了一个最大 的障碍。
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 两国元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 明和关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 化,维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 气候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 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 国在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 中相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八)两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卓有成效 作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大国,中俄两国始终把加强在国际和地区 问题上的协作作为一个主要的合作领域。1997年4月、2005年7月和2008年5月,两国元 首分别签署了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声明、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声明和关 于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特别强调要促进世界多极化趋势,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维 护全球战略稳定,维护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作用。两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气候 变化、朝核、伊核等当前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了良好的协调与合作。上海合作组 织的建立和发展更是中俄两国在地区问题上开展建设性合作的典范。可以说,中俄两国在 当前几乎所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都有相同或相近的立场,彼此成为了在国际事务中相 互支持的主要伙伴和重要的战略依托。 中俄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其他领域的合作也都可圈可点。非常值得一

中俄关系_精品文档

中俄关系_精品文档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之间的国际关系。

作为两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中俄关系在全球格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围绕中俄关系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展开分析。

中国和俄罗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传统友好关系。

二战期间,中苏两国是反法西斯的战略合作伙伴,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冷战后的一段时间里,中俄关系经历了一段紧张的时期。

当时,双方由于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差异,导致了一系列的争端和对抗。

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俄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和加强。

政治上,中俄两国建立了密切的高层交往和战略协作机制。

双方经常举行高层会晤,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战略对话和协调。

中俄两国都主张多极化世界格局,维护国际关系的公平正义,坚决反对干涉他国内政。

此外,中俄两国还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持密切合作,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的和平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上,中俄关系也得到显著提升。

双方签署了许多重要的经贸合作协议,扩大了双边贸易额。

中俄边境贸易逐年增长,同时双方在能源、交通、科技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俄之间的天然气合作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两国开展了大规模的能源合作项目。

中俄之间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双方经济的发展,也为世界能源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军事领域是中俄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两国都积极推动双边军事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军舰互访、联合军事演习等活动。

双方还加强了信息交流和情报共享,为维护两国安全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此外,中俄两国还致力于推动地区军事安全合作,积极参与亚洲安全合作机制,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然而,中俄关系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难题。

其中之一是两国边界问题。

尽管中俄两国已经签署了相应的边界协议,但一些具体问题尚待解决,如黑龙江流域的争议。

此外,两国在一些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利益也存在差异,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沟通和协商解决。

总的来说,中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知识点总结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知识点总结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知识点总结中俄新型大国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之间的关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关系的特点是平等、互利、协调、稳定。

中俄两国是邻国,拥有共同的边界线,历史上两国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国力的增强,中俄关系逐渐发展成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形成经历了多个阶段。

首先是两国建交的阶段。

中俄建交于1949年,当时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

建交初期,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但在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内,中俄关系出现了一些波折。

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两国的共同利益增多,中俄关系逐渐恢复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1年,中俄两国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两国关系稳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条约的签署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推动了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得到了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重视和支持。

两国领导人定期进行互访,就双边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这种高层互访不仅加深了两国之间的友谊,也为双边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

在经贸领域,中俄两国的合作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双方加强了能源、农业、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特别是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能源合作已经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中方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而俄方也通过中国市场获得了巨大的需求。

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协作也越来越密切。

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机构中保持着密切的合作。

双方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等方面的立场相近,相互支持。

中俄新型大国关系的发展不仅对两国自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地区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稳定具有积极影响。

中俄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具有重要责任和使命。

两国加强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俄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中俄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中俄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和影响中国和俄罗斯是两个具有重要地位的大国,两国之间的关系对于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性和深远影响。

中俄关系不仅是两国共同发展的重要支撑,也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安全三个方面探讨中俄关系对两国的重要性和影响。

一、经济方面中俄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两国的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双方已经建立起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能源、农业、高技术等领域展开了广泛合作。

首先,能源合作。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而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之一。

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既符合双方利益,也有助于全球能源安全。

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为两国能源合作提供了重要基础。

其次,农业合作。

中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而俄罗斯在农业领域具有优势。

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潜力巨大,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

再次,高技术领域合作。

中俄两国在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具有一定基础,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推动双方在高技术领域的发展。

经济领域的合作对中俄两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是中国的首要任务。

中俄经济合作有助于稳定中国经济增长,也为俄罗斯提供了重要的市场和投资机会。

二、政治方面中俄关系在政治上也具有重要性和影响。

两国都强调国家主权和独立,坚持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世界和平稳定的原则。

中俄两国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一些全球性挑战。

首先,国际事务中的合作。

中俄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中保持密切合作,共同维护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

两国还在涉及自身利益的重大国际事务上相互支持,形成了比较紧密的战略协作关系。

其次,地区安全合作。

中国和俄罗斯虽然在一些领土争端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通过对话与磋商,积极推动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

中俄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新型大国关系,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中俄关系的发展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中俄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邻国,两国之间的发展关系一直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俄关系的发展涉及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多个领域,在不同历史时期中俄关系也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挑战。

本文将从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以及面临的限制性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发展中俄两国的交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丝绸之路和使者往来。

然而近代以来,中俄关系经历了不少曲折。

20世纪初,中俄两国都经历了国内政治剧变,随后苏联成立,中国也经历了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

中苏两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建立了全面的友好合作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苏两国之间也出现了种种分歧和矛盾,特别是在19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两国关系出现严重紧张,最终在1989年度苏联政府宣布“退出中国边界5000公里”后,两国关系几近冰点。

1991年,苏联解体,成为独立的俄罗斯联邦。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一历史节点开始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冲淡前期的矛盾,积极开展友好交流与合作。

双方签署了《关于中俄友好与合作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领域的合作日益加深,成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

二、现阶段的合作与挑战目前,中俄关系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政治领域,中俄两国高层频繁交往,坚定支持彼此在国际事务中的正当利益。

在经济领域,中俄两国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双边贸易额逐年攀升。

在能源合作方面,中俄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双方共同打造了一系列大型能源项目。

在国际事务中,中俄两国一贯协调配合,共同维护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安全,依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中俄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中俄关系受到了西方国家的一定压力。

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西方国家对中俄合作进行干涉和遏制,一些国家在安全领域进行对华或对俄打压,使得中俄关系面临不小的困难。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两个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

但是在上个世纪中,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有过结盟的关系,也有过对抗的矛盾,经历过一段曲折。

俄罗斯,即今天的俄罗斯联邦,它是中国最大的邻国,一个与我国相依相邻,给过我们很多的帮助,也给过我们很大的伤害的国家。

历史之所以残酷,就是因为它的不可改变性,不管你对历史中的某件事有过多少种好的假设,但结果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过去的历史我们不可改变,但未来的历史却可以把握。

中俄两国目前拥有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十七世纪末期两国有交往至今,可谓风云变幻的400年。

从1689年签定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到2001年7月中俄两国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终于又回到了一个全面合作与全面交往的时期。

中俄之间的交往起于明万历年间,当时俄国曾派出裴特林使团来访中国,并拜见了中国的皇帝,但这次交往并没有使两国关系有什么实质性的发展。

对中俄两国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从雅库茨克出发的几批俄国“来客”,他们不断用武力骚扰和侵略中国的北部边境,但他们的武装侵略最终受到了清政府的有力回击,最后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但两国之间的平等交往并没有维持太久,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曰渐腐败、财政的日渐捉襟见肘以及军事的日显疲相,沙俄帝国又重新迈出了侵略中国的脚步。

中俄《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条约的签订,使沙俄逐步侵占了中国北部、西部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它还趁火打劫与清政府签订《瑷珲条约》、《北京条约》,进一步攫取在华利益,甚至强租旅大,并妄图使东北沦为其独占的势力范围。

直至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沙皇俄国被推翻,中俄之间的侵略与被侵略关系才就此结束。

在中国历史上,俄国是和中国签约最多的国家,共签有17个条约,同时也是夺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三百多年来,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40个台湾。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组成部 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格局产生 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近年来,在事关地区和事务中,中俄在立 场上有一致性。朝核、伊核、伊拉克、阿 富汗、利比亚问题上,中俄都主张通过协 商对话解决,发挥联合国的作用。近来的 叙利亚问题,双方都支持阿萨德政府。
中俄经济合作
建国初期
为强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经济上对苏联的依赖,在建国初 期苏联对中国进行了集中援助,1949年苏联以设备、机器 和各种材料的商品形式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贷款,利息1%, 为期5年。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按1950年汇率折算人民币 约合9亿元,在三年恢复时期中央政府总投资62.99亿元中, 所占比例高达14.3%。另外,苏联政府帮助援建恢复经济 急需的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机械和军工 部门的50个重点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因情况变化,撤消 了1个项目,合并了2个项目,实际建设项目为47个。涵盖 了以下行业:一、能源工业,二、原材料工业,三、民用 机械加工,四、国防军工,五、造纸工业,按国家统计局 1953年3月11日的统计报告,3年累计实际进口46974万卢 布,完成合同68.7%。
中俄政治外交关系(事件)
新中国以前的关系
清朝:侵略掠夺俄国自中国清代以来,通过战争、条约、诡计占领了
中国的许多领土,是占领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涉及条约1851年伊犁 条约、1858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96年中俄密 约 俄国侵略中国领土面积统计:新疆西部及外东北共约150余万平方公里, 唐努乌梁海约17万平方公里,外蒙古156万多平方公里,合计约330万 平方公里。 。

中俄关系的意义与展望

中俄关系的意义与展望

中俄关系的意义与展望
中俄两国当前都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不 仅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也为中俄两国之间互为优先地提供帮助和支持,在 现代化的过程中互相借重,为“中国梦”和俄罗斯“强国梦”的实现,提供 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政治条件。 毫无疑问,习近平主席这次访俄及同普京总统等俄方领导人的会晤将为 深化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具有 里程碑意义,也对世界和平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正是以两国共同利益作为基础和支撑的。冷战后,中 国地缘战略的目标是为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中俄两国的中心 任务都是发展壮大自己,相互利益冲突被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 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拥有众多共同周边是重要的地缘政治现实。 在政治上,俄罗斯是影响我国北疆安全的最重大因素。目前,我国在海洋上与周边国家日本、 越南以及菲律宾等诸多国家都存在利益冲突。同样,俄罗斯也面临日益严峻的西部和南部安全威 胁,也必须以睦邻友好的中国作为其战略伙伴。 在经济上,两国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俄罗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 但面临日益加剧的人口危机,反观中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面临匮乏的自然资源。这种互补 优势的充分利用,对两国的经济发展可起到重要助推作用。 在军事上,面对国际格局、国际秩序的大变动、大调整,两个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必须 联手协作互动。因此,中俄两国加强军事领域的合作对两国国家安全,对遏制美国霸权主义意义 深远。
中俄关系的意义与展望 2.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李克强总理曾表示“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尽管国与国之间不存在永远的敌人,也不存在永远的朋友。但就目前来看,中俄两国 “合则两利,都则俱伤”,和谐发展是两国最好的选择。近年来,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迈上新的台阶。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是基于政治、经济基础和战略目标两大需求。因此,新时期下的中 俄关系应有两大任务。 首先,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建立在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基础上的。扩大两 国贸易和加强经济合作,促进双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双方经济合作强调务实效率,强 调是远见和务实、质量和效率,投资与贸易以及经济、社会与人文多领域之间的平衡和协 调。 其次,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中俄两国仍然面对美国的战略挤压。尽管中俄两国 都不会放弃同美关系,但由于美国把两国是为其战略竞争对手,把两国的发展是为对美国 的威胁,这就导致中俄两国同美国存在根本性矛盾和利益冲突。因此,不断加强中俄两国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特别是两国在军事领域、高尖科技领域的合作对于缓解两国面临的压力 具有积极作用。

谈中俄关系

谈中俄关系
9
新中国时期 1949年10月,苏联第一个同中国建交。12月, 毛泽东主席不顾建国伊始的繁忙、冒着西伯利 亚的严寒、不远万里亲赴莫斯科访问。 1950年2月14号,中苏签订了《友好同盟互助 条约》,确立了中苏同盟关系。 1953-1957年间,中苏两国政府签订若干关于 苏联援助中国政府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中苏合作 的协定,苏联对于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给予 了大量资金、设备和人才的支持,苏联援助中 国建设了156项大型工业项目,帮助我们建设 起一个初步的工业基础。 在国际外交上也对新中国政府鼎立相助。 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得到了苏联的援助。
26
2014年国际战略展望

必须先认识俄罗斯的历史和现状。关于 俄罗斯,众说纷纭,不可靠,不可信等等,其 实中国对于俄罗斯来说,反过来就一定可靠? 国家利益,敌友关系,应时而异,以冷静客观 地眼光看待中俄关系乃至于外交,就会理性和 现实。 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国家,而一个 伟大的国家,决定了它不平凡的命运。历史如 此,现实和将来也一样。所以,俄罗斯在世界 上不可能甘于平凡。
17
三、 中俄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上协调配合, 发挥 了重要作用。 中俄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持相同或相 近看法, 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中俄同为联合 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 稳定, 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主张建立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坚决反对霸权主 义。中俄在联合国改革、 朝核等问题上进行 了积极而富有成果的协作。中俄共同倡导和推 动的上海合作组织 , 对维护中亚地区的稳定 与和平、 发展地区经济和打击三股势力(宗教 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1
。 目前,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明显被西方打压, 其战略处境比战略让西方难以全力遏制),与西方的合作, 必然要做出重大的战略妥协,而妥协之后,失 去的将是不可承受之痛,所以自强和中国的战 略合作,是俄罗斯的无奈和正确的选择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双方未来是保持合作还是会走向对立,对于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局势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新时期的中俄关系尽管具有很多鲜明的新特点,但它仍然同冷战结束前的中苏关系有着难以割离的联系。

中苏关系体现了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它历经两国共产党党际间的紧密联系及至新中国成立后中苏结成全面同盟。

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整体国际环境的改变以及两国国内改革的酝酿和启动,中苏关系显现“解冻”迹象。

而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则在客观上开启了中俄关系的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俄关系逐步提升,由“互视友好邻邦”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而《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两国领导人频繁互访、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及在“上海合作组织”等方面的合作,更表明了中俄两国政治关系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俄战略合作的内容不断充实、范围不断扩大,在纷繁复杂的大国关系中形成了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中俄两国关系处在最好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中俄关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双方未来究竟是保持合作还是进行对立,对保持和提高两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综合国力,提高两国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世界局势的稳定和发展,乃至保障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然而,中俄关系仍存在着一些难以回避的复杂问题。

一:历史文化差异由于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社会历史进程不同,中俄两国自古就形成了内容和形态迥异的文化类型,进而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国民性和民族精神。

自17世纪正式建立以来,中俄国家关系每一步的发展和演变无不受到两国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从历史文化和民族性格上看,中俄两国均不可能成为某一大国或集团的附庸。

俄罗斯不可能臣服于任何一个大国,俄几百年来都是以世界大国为定位的,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利益局限于境内,也从来没有被外来者征服过. 19世纪上半叶,俄对欧洲的影响曾经达到高峰,它凭借其辽阔的国土和雄厚的军事实力打败了横扫欧洲的拿破仑, 令其他欧洲国家俯首帖耳。

中俄关系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关系大国关系的典范

中俄关系:大国关系的典范作者:杨进来源:《领导之友》2010年第03期大国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高度关注,因为大国关系不仅对于国际格局的形成及其发展态势具有决定性作用,而且是大国应对国际格局变化制定自身战略的重要依据。

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作为典型的大国关系,其远近亲疏不仅事关当今国际格局的新发展,而且事关中俄两国人民长远利益。

当前,对于中俄关系的评价在不同层面可能存在不同的认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当今中俄关系呢?用“大国关系的典范”如此高度评价两国关系是否恰如其分?笔者的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从两国关系的历史来看,当前的中俄关系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两国在外交上摆脱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束缚,解决了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为两国关系正常化和深入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对当时国际格局以及国内建设的实际考虑,中国政府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不仅在意识形态上选择了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完全一致的政策,而且在外交上加入了“苏联老大哥”领导的“东方阵营”。

新中国当时“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是正确的,它不仅有效遏制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扼杀,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而且苏联的援助对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经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的中苏关系是一种同盟关系,其“亲密程度”自不待言。

正是这种关系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两极格局能够最终形成的重要力量。

但是,这种关系实质上也是一种不对等的大国关系。

苏联当局在中苏关系中处处以“老大”自居,在国际交往中往往只考虑本国利益,忽视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平等关切,这就为日后中苏关系的破裂埋下了祸根。

自鸦片战争以来饱受屈辱和不平等待遇的中国人民在“从此站起来了”之后,决不会允许再次沦为大国附庸,独立自主办外交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愿望,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始终坚持的原则。

从根本上说,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从“蜜月”走向破裂最终走向对抗,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不正常的“同盟”关系所致。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2、国徽


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 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 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 权的权杖和金球。 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 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代 表首都莫斯科。详细为:骑 士面向右侧,穿着银色盔甲, 披着淡蓝色的披风,手里握 着锋利的金色长矛刺向一只 黑色的蛇状怪物。它是于 1781年在"乔治十字勋章"里 关于蛇魔的传说的基础上建 立的。
三次结盟 :1896年、1945年、
1950年
1896 年《中俄密约》:即俄国 与清政府订立的秘密条约,1896年 6 月 3 日 ( 光绪二十二年四月二十二 日 ) 沙俄利用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 中战败的困境﹐藉口“共同防御” 日本﹐诱迫清政府派遣特使李鸿章 与俄国外交大臣罗拔诺夫﹑财政大 臣维特在莫斯科签订《御敌互相援 助条约》。又称《防御同盟条约》。 一般称为《中俄密约》。
形势与政策之
中俄关系的回顾与展望
中俄关系始终是国际关系中举足轻重的组 成部分,其走向直接对亚太局势乃至世界格局 产生着重量级的影响。 中俄关系进入到真正平等和健康的时期。 中俄业已形成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堪称当 前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主要内容: 一、中俄关系的历史演进 二、中俄关系的现状分析 三、中俄关系的前景展望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 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 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 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 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 盟条约》为基础草拟的。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 维辛 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 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 有再延长。

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

中俄经贸关系
近年来俄罗斯的经济 1999年,俄罗斯经济出现转机,当年 GDP增长6.3%, 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就达到了世界少有 的10%,其后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 率。 2003年到2006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 始终保持在7%左右,这在大国中十分突 出。 2006年俄罗斯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1990 年苏联解体前的国民生产总值。

(二)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式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表现在摒弃冷
战思维,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 式方面。 1、中俄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 题,把冲突的根源变成和平和合作的纽 带。中俄两国拥有4300多公里长的共同 边界,分为东、西两段。长期以来,边界 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 60 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 到了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 以后,双方以现有边界条约为基础,根 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 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谈判,分别于
(五)高层领导会晤制度化、机制化 (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具有稳定性和长
期性 (七)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中俄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欧亚大陆两个最大的 国家,它们的相互关系不仅受到各自国内 因素的制约,而且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特别是受到在欧亚大陆有重大利益和重要 影响的世界大国的制约。 在整个冷战期间,中苏关系的变化,无论 是结盟,还是对抗,还是从对抗走向正常 化,美国都是最重要的外部动力。
中俄双方在边界谈判取得了圆满的结局,
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年中俄最终签订了中俄边界问题的最终 协议。
2005年中俄元首在莫斯科签订了《中俄 关于21世纪的联合声明》。2005年中俄 建立战略对话磋商机制以及双方首次对规模联 合军事演习,在有关战略安全、稳定等方面协 调立场,在应对地区威胁和恐怖主义方面加强 军事合作。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

中俄关系概述中俄两国同位世界大国,又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俄关系是中国外交中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中俄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既有友好,也有敌对,复杂而重要。

今天学习中俄关系历史,审视现实,关注未来,有重要的意义。

一、俄罗斯概述【行政区划】•2000年5月,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命令,将俄联邦89个实体(共和国、边疆区和州)按地域原则划分为7个联邦区,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总统对地方的管理。

2010年1月设立北高加索联邦区,这是俄第8个联邦区。

俄罗斯两个联邦主体合并为外贝加尔边疆区北奥塞梯共和国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俄罗斯国土面积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总面积76%,居世界第一位。

【民族语言】•俄全国有180多个民族,主要少数民族有鞑靼、乌克兰、楚瓦什、巴什基尔、白俄罗斯、摩尔多瓦、日耳曼、乌德穆尔特、亚美尼亚、阿瓦尔、马里、哈萨克、奥塞梯、布里亚特、雅库特、卡巴尔达、犹太、科米、列兹根、库梅克、印古什、图瓦等。

人口分布极不均衡,西部发达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52—77人,个别地方达261人,而东北部苔原带不到1人。

高加索地区的民族成分最为复杂,有大约40个民族在此生活。

居民多信奉东正教,其次为伊斯兰教。

俄语是俄罗斯的官方语言,各共和国有权规定自己的国语,并在该共和国境内可与俄语一起使用。

•俄罗斯人口1.43亿,居世界第七位。

俄罗斯劳动人口的70%受过高等教育,素质较高。

【自然地理】•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

它横跨欧亚大陆,东濒太平洋,西接波罗的海芬兰湾,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领土面积约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的76%),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

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

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正确看待中俄 关系?


中俄关系“质”的发展:
一、中俄相互信任的巩固 二、是两国在实务领域更为全面和系统性
的合作
二、“一带一路”与中俄关系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 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 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 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 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 共同体。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使中俄两国发展战略更好地对接,走共同发 展的道路,必定能建立起更加公正、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以及与之配套的 全球治理机制和体系。
第二,在与俄罗斯的政治互信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 建设,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因此“一带一路”的推进有利于中俄两国建立 互信友好关系。
3、“一带一路”对中俄文化关系的影响
第一,通过人文交流,能够有力地维护双方的友好关系,创建良好的 国际环境。
第二,文化交流有助于双方文化的共同发展,促进文化的繁荣,更有 利于双方关系的稳定。
三、中美俄“三角恋”
俄美关系
特朗普能重启俄美关系吗?
Hale Waihona Puke 谢 谢 聆 听!(2)“一带一路”对中俄关系的影响
1、一带一路对中俄经济贸易关系的影响
第一,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俄之间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带动 中俄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的更大发展。
第二,经济互补性将继续推进两国的经济贸易合作。 第三,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俄之间将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
2、“一带一路”对中俄政治互信关系的影响
中俄美关系
目录
一、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二、“一带一路”与中俄关系 三、中美俄“三角恋”
一、中俄关系的发展历程
古代史:两国初识、接触和建立国家关系的阶段
近代史(1840——1949年)
冷战时期中苏关系(1947年——1991年)
1949年10月2日中苏建交
友好结盟——紧张对峙——睦邻友好
构建新型中俄关系时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