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基础化学:第八章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位
• 将氧化还原反应Aox + Bred = Ared + Box • 设计成原电池:
(-) Box | Bred || Aox | Ared (+)
E = (Aox/Ared) - (Box/Bred)
G = - nFE
反应正向自发⇌ G < 0 ⇌
E > 0 ⇌ (Aox/Ared) > (Box/Bred)
×2 +) ×5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H2C2O4
– 2e- → 2CO2 + 2H+
2MnO4-+16H++5H2C2O4 2Mn2++8H2O+10CO2+10H+
∴ 2MnO4- +6H+ +5H2C2O4 =2Mn2+ +10 CO2↑+ 8H2O
注意反应条件
根据标准电极电位,计算反应
Cr2O72- +6Fe2+ +14H+
2Cr3+ + 6Fe3+ +7H2O的
E,并判断反应在标准状态下是否自发进行。
解:E = (Cr2O72-/Cr3+) – (Fe3+/ Fe2+)
CrO5:+10
• C在下列化合物中的氧化值分别为
CH3OH HCHO HCOOH
-2
0
+2 (被氧化)
•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值发生变化。 Zn + Cu2+ = Cu + Zn2+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ppt
若待测电极中还原型物质的还原性 < H2,则待测电 极作正极极,标准氢电极作负极,得到的电极电位
为正值。
(四)标准电极电位的应用
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电极电位值越高, 氧化还原电对中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强,则还原态的还 原性越弱;电极电位值越低,氧化还原电对中还原态 的还原性越强,则氧化态的氧化性越弱。
lg K
n(
)
9.50
0.05916
K 3.16109
K
[HAc]2
[H ]2[ Ac ]2
1
{K (HAc)}2
K a
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较强的氧化剂和较强的还原剂作用,生成较弱
的还原剂和较弱的氧化剂。
(Cu2+/Cu)
强Ox1 + 强Red2 === 弱Ox2 + 弱Red1 = 0.3419V
Cu 2 Zn Zn 2 Cu
(Zn2+/Zn)
第三节 电池电动势与Gibbs自由能 = -0.7618V
还原型物质的还原能力增强
Ox6 /Red6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氧化值法和离子-电子法。
(一)氧化值法 *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 *标出氧化值有变化的组成元素的氧化值,计算
氧化值升高和降低的数值; *根据元素氧化值降低的数值=元素氧化值升高
的数值,利用最小公倍数确定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 学计量数;
三、标准电极电位
标准状态:气体物质,p=p ;溶液中的溶质,cB=c ;
温度,298.15K作为参考温度。
(一)标准氢电极
电极组成式:
08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电 子的得失或电子云的偏移),从而导致元素的氧化值 发生变化。
10
8.1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氧化还原半反应与氧化还原电对
根据电子转移,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拆成两个半 反应,或看成由两个半反应构成。 例如: Zn+Cu2+ Cu+Zn 2+
氧化半反应: 还原半反应:
3)配平氧化剂、还原剂前系数
Cr2O72- + 6Fe2+ + H+ = 6Fe3+ + 2Cr3+
4)用H2O等进行总配平
Cr2O72- + 6Fe2+ + 14H+ = 6Fe3+ +
2Cr3+ + 7H2O
18
8.1 氧 化 还 原 反 应
思考题: 配平方程式、改错 1)原来:2 Cr3+ + 3Cl2 + 8OH- = 2CrO42-
-4 +1 0 +4 –2 +1 -2
oxidation -4e +4e reduction
甲烷中的C-4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被氧化,称为还原剂
(reducing agent),又称电子的供体(electron donor)。O2得到电子, 氧化值降低,被还原, O2称为氧化剂(oxidizing agent),又称电子 的受体(electron acceptor)。
24
- Zn
负 极
Cl-
KCl K+
Cu
+
正 极
-
Zn
+
Cu
↓
ZnSO4
普通化学习题08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首 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答案难题解析 [TOP]例 8-1 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
(1)(-) Ag,AgCl(s) |HCl |Cl2(100kp),Pt (+) (2)(-) Pb, PbSO4(s)| K2SO4‖KCl| PbCl2(s),Pb (+) (3)(-) Zn | Zn2+‖MnO4-, Mn2+, H+| Pt (+) (4)(-) Ag | Ag+ (c1)‖Ag+(c2) |Ag (+)析 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
解 (1)正极反应 Cl2+2e- → 2 Cl- 此电极为气体电极负极反应 Ag+Cl- → AgCl(s)+e - 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2Ag+Cl2 →2AgCl(s) n=2(2)正极反应 PbCl2(s)+2e- →Pb+2Cl - 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负极反应 Pb+SO42- →PbSO4(s)+2e -此电极为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PbCl2(s) +SO42-→PbSO4(s) +2Cl - n=2(3)正极反应 MnO4- +8 H++5e- →Mn2++ 4 H2O 此电极为氧化还原电极 负极反应 Zn → Zn2++2e -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2MnO4- +16 H++5Zn→2Mn2++8 H2O +5Zn2+ n=10 (4)正极反应 Ag+(c2) +e- → Ag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负极反应 Ag → Ag+ (c1) + e - 此电极为金属及其离子电极 电池反应 Ag+(c2) → Ag+ (c1) n=1例 8-2 25℃时测得电池 (-) Ag,AgCl(s) |HCl(c) |Cl2(100kp),Pt (+) 的电动势为 1.136V ,已知θϕ( Cl2/Cl-)=1.358V, θϕ( Ag+/Ag)=0.799 6V ,求AgCl 的溶度积。
氧化还原及电极电位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首页难题解析学生自测题学生自测答案章后习题解答难题解析 [TOP]例 8-1 写出并配平下列各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应,注明电极的种类。
(1) (-) Ag(s)│AgCl(s) │HCl(sln)│Cl2(100kp)│Pt(s) (+)(2) (-) Pb(s)│PbSO4(s)│K2SO4(sln)‖KCl(sln)│PbCl2(s)│Pb(s) (+)(3) (-) Zn(s)│Zn2+(c1)‖MnO4-(c2), Mn2+(c3), H+(c4)│Pt(s) (+)(4) (-) Ag(s) | Ag+ (c1) ‖Ag+(c2) │Ag(s) (+)分析将所给原电池拆分为两个电极。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写出正、负极反应式,由正极反应和负极反应相加构成电池反应。
解(1)正极反应 Cl2(g)+2e- → 2 Cl- (aq) 属于气体电极负极反应 Ag(s)+Cl-(aq) → AgCl(s)+e-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电池反应 2Ag(s)+ Cl2(g) →2AgCl(s) n=2(2)正极反应 PbCl2(s)+2e- →Pb(s)+2Cl- (aq)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负极反应 Pb(s)+SO42-(aq) →PbSO4(s)+2e- 属于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电池反应 PbCl2(s) +SO42- (aq)→PbSO4(s) +2Cl-(aq) n=2(3)正极反应 MnO4-(aq) +8H+(aq)+5e- →Mn2+(aq)+ 4H2O(l) 属于氧化还原电极负极反应 Zn(s) → Zn2+(aq)+2e-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池反应2MnO4- (aq)+16H+(aq)+5Zn(s)→2Mn2+(aq)+8H2O(l)+5Zn2+ (aq) n=10 (4)正极反应 Ag+(c2) +e- → Ag(s)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负极反应 Ag(s) → Ag+ (c1) + e- 属于金属-金属离子电极电池反应 Ag+(c2) → Ag+ (c1) n=1例 8-2 25℃时测得电池 (-) Ag(s)│AgCl(s)│HCl(c)│Cl2(100kp)│Pt(s) (+) 的电动势为1.136V,已知 ( Cl2/Cl-)=1.358V, ( Ag+/Ag)=0.799 6V,求AgCl的溶度积。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计算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计算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计算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与传递。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极电位是一个关键参数,用来描述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和方向。
本文将介绍如何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以及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之间的关系。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计算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极电位可以通过计算标准电极电位和非标准电极电位来确定。
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状况下(浓度为1 mol/L,温度为298K),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
非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非标准状况下,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位。
1. 计算标准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的计算可以通过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表来实现。
标准氧化还原电位表列出了各个氧化还原对的标准电极电位值。
对于给定的氧化还原对,其标准电极电位可以通过两个半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之差来计算。
2. 计算非标准电极电位非标准电极电位可以通过涉及到的各种因素来确定,例如浓度、温度和电子传递系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尼尔斯特方程来计算非标准电极电位:E = E0 - (0.0592/n) * logQ其中,E是非标准电极电位,E0是标准电极电位,n是电子传递的电子数目,Q是反应物浓度之比的电子指数。
二、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计算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可以通过计算电极电位之差来确定。
具体而言,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等于电子传递的能力与电子转移的能力之间的差异。
根据热力学理论,氧化还原反应的驱动力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ΔG = -nFΔE其中,ΔG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自由能变化,n是电子传递的电子数目,F是法拉第常数,ΔE是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差。
根据上述公式,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极电位差来确定反应的驱动力。
如果电极电位差为正值,说明反应是自发进行的,驱动力大;如果电极电位差为负值,反应是不自发进行的,驱动力小。
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
通常规 定 温 度 为
。
2
5
℃
,
有 气体 参 加 电 极反 应 时
,
1 大 气压
这 样测 得的 电极 电位称 为 标 准 电极 电 位 标 准 电极 电位 表 (
2
标 准 电极 电位 表
5 ℃
,
在 酸 性溶 液 中 )
电极 电位 E
.
电
对 式
L i
+
氧 化态 / 还 原 态
L+ i K B C N
+
C
u
“+
,
也 即是
Z
n
和 Zn
“+
离子 组 成 一 个 锌 电 极
和
离子组成 一个 铜 电极
,
。
这 里 所 指的 电 极与 过 去 所 提
。
到 的 电极 在概 念 上 有所 不 同
这 里讲 的 电极 是 由一 种 元 素
,
的氧 化 态 和 还 原 态所 组成
C 和 C
u u
Z 十
即所 谓 一 对氧 化 还 原 电 对
( 伏 )
一 一 一
/
Li
+ +
e
e
哥之 Li
K
二
二
二
3 2 2 2 2
`
0 45
/K /B /C
a
十
K
B
a a
十
经 二二
。
92 5 90 87 714 37
a “十
卜
Z十
+ +
e
Ze ` 布 B a Z 兰= 于 C
e a
。
氧化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氧化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它涉及到电子的转移和化学物质的氧化与还原。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标准电极电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弱。
本文将探讨氧化反应的标准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方法。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离子或分子中的电子从一个物质转移到另一个物质的过程。
其中,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或氢原子,而还原则是物质获得电子或氢原子。
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金属被酸溶解、金属腐蚀、燃烧等。
二、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标准电极电位是用来衡量氧化还原反应的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E0表示。
标准电极电位是指在标准条件下,将某个氧化还原对中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与标准氢电极(E0=0V)之间建立电池,测得的电位差。
三、标准电极电位的判别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标准电极电位可用于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弱。
标准电极电位越正,说明反应的氧化能力越强,即越容易接受电子;标准电极电位越负,说明反应的还原能力越强,即越容易失去电子。
判断方法如下:1. 比较标准电极电位:将两个氧化还原对的标准电极电位进行比较,标准电极电位较正的物质是氧化剂,较负的物质是还原剂。
2. 使用电位差计算电动势:将氧化剂和还原剂构成一个电池,通过测量电动势来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弱。
正电动势表示反应进行,负电动势表示反应不进行。
3. 应用电化学系列:通过查阅电化学系列(即电位序列),可以根据氧化还原电位的大小来判断反应的进行方向和强弱。
在电化学系列中,标准电极电位越正的物质越容易接受电子。
四、应用实例1. 锌和铜的氧化还原反应:锌离子(Zn2+)具有较强的氧化能力,标准电极电位为-0.76V;铜离子(Cu2+)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标准电极电位为+0.34V。
因此,在锌和铜之间,氧化反应发生在锌上,还原反应发生在铜上。
2. 高锰酸钾和硫酸的氧化还原反应:高锰酸钾(KMnO4)是一种强氧化剂,标准电极电位为+1.51V;硫酸(H2SO4)不具备还原能力,标准电极电位为0V。
第八章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位
H2(100kPa)
+
Ag棒
电池反应: 2Ag+ + H2 = 2Ag + 2H+ Eө = ϕө(Ag+/Ag) - ϕө (H+/H2) = +0.7991V ϕө (Ag+/Ag) = +0.7991V ── 银电极标准电极电势 (相对于ϕө (H+/H2)= 0)
Eө = ϕө(Zn2+/Zn) - ϕө (H+/H2) = -0.762V ϕө(Zn2+/Zn) = -0.762V ── 锌电极标准电极电势 (相对于ϕө (H+/H2)= 0)
Mn2+ + Fe3+ + H2O
×1) MnO4- +8H+ +5e= Mn2+ + 4H2O
MnO4- + 5Fe2++8H+ = Mn2+ + 5Fe3+ + 4H2O
No1
§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定义: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原电池。
负载
铜 锌 原 电 池 示 意 图
反应。 电极反应: Zn
Cu2++Zn = Zn2++ Cu -1 +1 0 Cl2+H2O=HCl+HClO +5 +7 -1 4KClO3 =3KClO4+KCl 一般氧化-还原反应 歧化反应:发生氧化 值改变的只有一种元素
2、氧化和还原 (两过程同时进行)
氧化:元素氧化值升高的过程 还原:元素氧化值降低的过程 Zn=Zn2++2e Cu2++2e=Cu
基础化学 第八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子的氧化数为-1,如Cl在BrCl中;
在含氧化合物中按氧化物决定,如ClO2中Cl的氧 化值为+4。
(6)电中性的化合物中所有原子的氧化值的和为零。
多原子离子中所有原子的氧化值的和等于离子的
电荷数。
6
例1:试计算Na2S2O3(硫代硫酸钠)和Na2S4O6 (连四硫酸钠)中硫的氧化数。
解:Na2S2O3中S的氧化数为: (+1)× 2+3×(-2)+2X=0, X=+2
4
(二)确定元素氧化值的规则
日本化学教授桐山良一(在1952年)和美国著名化学家 鲍林(1975年)等人分别发表论说,对确定元素氧化数的 方法制定了一些规则。
(1)单质中原子的氧化值为零。 (2)单原子离子中原子的氧化值等于离子的电荷 数。例如Na+离子中Na的氧化值为+1。 (3)化合物中,氧的氧化值一般为-2,
14
(2)计算氧化数升(降)总数,并按照最小公倍 数原则确定系数
+2-5=-3
+5
0 +5
+2
HNO3 + P H3PO4 + NO
+5+0=+5 5 H N O 3+ 3 P3 H 3 P O 4+ 5 N O
(3)最后配平H、O原子
= 5 H N O 3+ 3 P + 2 H 2 O 3 H 3 P O 4+ 5 N O
9
Zn + 2HCl
ZnCl2 + H2
其中,锌失去电子,氧化值升高,被氧化,称为
还原剂(reducing agent),又称电子的供体(electron
donor)。HCl中的H+得到电子,氧化值降低,被还
氧化还原和电极电势PPT课件
(1)当 [H+] = 0.10 mol·L-1 时 E = 1.51+ ──── lg 0.10 8 =1.42V
0.05916
5
E = E Θ+ ──── lg ──────
一、 Nernst方程式及浓度对EOx/Red及E的影响 标准电极电势:只考虑电极本性的影响,故只能用于标准态下的氧化还原反应。 非标准态下,EOx/Red:考虑电极本性、反应物浓度、温度以及溶液的酸度等因素。 Nernst方程式:综合了上述影响因素的计算EOx/Red及E的公式。
1、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
(2)电极组成: 正极: Cu │Cu2+ (c1) 负极: Zn │ Zn 2+ (c2) (3)电池组成表示式: (-) Zn │ Zn 2+ (c2) ‖ Cu2+ (c1) │ Cu (+)
三、电池电动势
1、定义 电池电动势是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瞬时电势差。 2、表示 电池电动势 E= E+ - E- E+ ─ 某时刻正极的电势, E- ─ 某时刻负极的电势。
对于任一电极反应
aOx + ne bRed
其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为:
E = EΘ + ── ln ───
RT [Ox]a
nF [Red]b
上式─电极电势的Nernst方程式 式中E ─电极电势(V) EΘ ─标准电极电势(V) R ─气体常数(8.314 J·K-1·mol-1) F ─ Faraday常数(96 485 C·mol-1) T ─绝对温度(K) n─电极反应中得(失)电子数(mol) [Ox]a ─电极反应中电对氧化态浓度幂的乘积 [Red]b ─电极反应中电对还原态浓度幂的乘积 电极反应中的固体或纯液体,其活度视为1,气体的浓度用其分压表示 。
《基础化学》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Rb Sr
In Sn Sb Te
I
0.82 0.95 1.7 2.0 2.0 2.1 2.7
电负性大的元素氧化值取负值(设电子给了它)
元素氧化值计算规则
1.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零。(F2、O2、C12) 2. 在电中性的化合物中,所有元素的氧化值之和 为零。
3. 单原子离子,元素氧化值等于离子电荷数。 如C1- -l,Mg2+ +2;多原子离子,所有元素的 氧化值之和等于离子的电荷数。
4. 氧一般为-2, H2O2中为-1,KO2中为-1/2, OF2中为+2。
氢一般为+l,NaH、CaH2中为-1。
课堂练习
计算下列物质中以红色标注的元素氧化值: CO2、Na2O2过氧化钠、OF2 、KO2、HF 、 CaH2氢化钙、NH2OH羟胺、HN3叠氮酸、
N2、BrCl3三氯化溴 Na2FeO6铁酸钠、K2MnO4锰酸钾、
强度性质,与物质的量无关,也与反应方程式的书
写方向无关
在水溶液中测定的,它不适用于非水溶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
值越高,电对中的氧化型氧化能力愈强;
值愈低,电对中的还原型还原能力愈强。
Li是最强的还原剂,F2是最强的氧化剂。 2.判断判断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自发的方向
电池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
定义:电池正负极之间的平衡电势差
E=+ - +:正极的电极电位 -:负极的电极电位 在电流强度趋近于零时测定E,对消法。
第二节 电极电位
电极电位的产生
金属板-
-
+
++
++-
+-
氧化还原电极电位
第八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氧化还原反应(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 or redox reaction)是一类十分重要的化学反应,它广泛存在于化学反应和生命过程中。
氧化还原反应中伴随的能量变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及生命过程息息相关,如:各种燃料的燃烧、各类电池的使用、电镀工业、金属的腐蚀和防腐、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过程、新陈代谢、神经传导、生物电现象(心电、脑电、肌电)等等。
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是十分重要和活跃的研究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本章将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一般特征;重点讨论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和电极电位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并简单介绍与此相关的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电化学及生物传感器。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一、氧化值在18世纪末,人们把与氧化合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到19世纪中期,借助化合价的概念回避?人们把化合价升高的过程称为氧化,化合价降低的过程称为还原。
20世纪初,由于化合价的电子理论的发展,人们把失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例如Fe + Cu2+ = Fe2+ +Cu 的反应中,Fe失电子被氧化,Cu2+得电子被还原。
但是在反应H2(g) + Cl2(g) = 2HCl(g) 中,却没有明显的电子得失关系,因此人们提出用“氧化值”来描述元素的氧化或还原状态以及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关系。
氧化值(oxidation number)又称为氧化数,用来表示元素的原子在单质或化合物中的氧化或还原状态。
1970年IUPAC对其给出的定义是:氧化值是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荷电数,这种荷电数是假设把每个化学键中的成键电子对指定给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求得。
其符号取决于成键原子电负性的相对大小,电负性较大的氧化值为负,电负性较小的氧化值为正,(元素的电负性是原子在分子中吸引成键电子能力的量度,有关它的概念将在第九章原子结构中讨论)。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位
p
当T=298.15K
0.05916 (cOx ) (Ox/Red) (Ox/Red) lg q n (cRe d )
d e ( c ) ( c ) RT Red1 Ox 2 E Eθ ln nF (cOx 1 ) a (c Red2 ) b
半反应 氧 化 剂 的 氧 化 能 力 增 强 Na++2e- Na Zn2++2e- Zn Pb2++2e- Pb 2H++2e- H2 AgCl+e- Ag+ClCu2++2e- Cu I2+2e- 2IO2+2H++2e- H2O2 Fe3++e- Fe2+ Ag++e- Ag Br2(l)+2e- 2BrCr2O72-+14H++6e- 2Cr3++7H2O Cl2+ 2e- 2ClMnO4-+8H++5e- Mn2++4H2O
lg K
θ
nE
0.05916
2 1.1037 0.05916
37.3124
Kθ=2.053×1037
运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可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而平衡常数又 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大小也可表示 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认为当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 = 2时, Eθ >0.2V,或n = 1时, Eθ >0.4V,均有K>106,此平衡常数已较大, 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了。要注意的是这种进行程度是指热力学上的 可能性,实际上能否发生还应考虑动力学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它标准电极的φ值通过与标准氢电极组成电池来确定: Pt,H2(100kPa) | H+(a=1)|| Mn+(a=1) | M 电极的“+”、“-”由外电路的电流方向确定。
(一)Pt,H2(100kPa) | H+(1mol· -1)|| Cu2+( 1 mol· -1) | Cu(+) L L
θ
nE lg K 0.05916
θ
例8-5 求298.15K下 Zn + Cu2+ Cu + Zn2+ 反应的平衡常 数 解 将以上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电极反应如下:
θ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Cu2+ + 2e- Cu , 查得 (Cu2+/Cu) = 0.341 9V θ 2+ + 2e- , 查得 (Zn2+/Zn) =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Zn Zn -0.761 8V Eθ=φθ(Cu2+/Cu) -φθ(Zn2+/Zn) =0.3419 V - (-0.7618V) =1.103 7V θ
2.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标准状态下),已知 Ox/Red电对, φθ较大,其Ox氧化性强,是强氧化剂 φθ较小,其Red还原性强,是强还原剂 对于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Ox1 + Red2 = Ox2 + Red1 氧化性强 还原性强 氧化性弱 还原性弱 氧化一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由强 → 到弱 若将其相应电对 Ox1/Red1与 Ox2/Red2 分别作为电池的 两极组成原电池。 φθ较 大的 作 “+” , φθ较 小 的 作 “ -原电池标准电动势 Eθ=φθ +- φθ - ;Eθ >0 自发进行 Eθ >0 标准状态下正向自发进行 Eθ <0 标准状态下逆向自发进行 Eθ =0 标准状态下处于平衡态
lg K
θ
nE
0.05916
2 1.1037 0.05916
37.3124
Kθ=2.053×1037
运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可以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而平衡常数又 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因此用电池的标准电动势的大小也可表示 反应进行的程度。一般认为当电池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 = 2时, Eθ >0.2V,或n = 1时, Eθ >0.4V,均有K>106,此平衡常数已较大, 反应进行得比较完全了。要注意的是这种进行程度是指热力学上的 可能性,实际上能否发生还应考虑动力学的因素。
E Eθ 0.05916 lg n (c Ox 1 ) a (c Red 2 ) b (c Red1 ) d (c Ox 2 ) e
(1)电极电位不仅取决于电极的本性,还取决于反应时的 温度和氧化剂、还原剂及其介质的浓度(或分压)。 (2)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氧化剂、还原剂及其相关介质 的浓度改变,或者氧化态浓度和还原态浓度的比值发生变 化,都将影响电极电位的大小。对于同一个半反应,其氧 化态浓度愈大,则φ(Ox/Red)值愈大;反之,还原态浓度 愈大,则φ(Ox/Red)值愈小。 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是通过氧化态浓度和还原态浓度 比值的对数值并乘以0.059 16/n起作用的,所以一般情况 下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并不大,影响电极电位的主要因 素是标准电极电位,其次才是浓度,只有当氧化态或还原 态溶液浓度很大或很小时,或电极反应式中相关物质前的 系数很大时才对电极电位产生显著的影响。
Ag+ +ClAgCl (s) n=1 显然该电池的反应为AgCl在水溶液中溶解平衡的逆过程, 求出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即为AgCl Ksp的倒数值。 nE θ lg K θ 0.05916
lg K
θ
n[ θ (Ag / Ag) θ (AgCl / Ag)] 0.05916
1 (0.7996V (0.22233V) 0.05916
例:标态下,FeCl3溶液能否溶解铜板?如果能,写出原 电池表达式并求出E θ 解: 考虑 反应 2Fe3++Cu=2Fe2++Cu2+ 能否进行? 查表 φθ Fe3+/Fe2+ = + 0.770 V ; φθ Cu2+/Cu = + 0.3402 V 从 大小来看φθ Fe3+/Fe2+ > φθCu2+/Cu,Fe3+ 能氧化 Cu 3电池标准电动势和平衡常数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位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位 三、标准电极电位(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第四节 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一、Nernst方程式 第五节 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二、电极溶液中各物质浓度对电极电位的影响
一、常用参比电极
二、指示电极 三、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
当T=298.15K
RT (cOx ) p (Ox/Red) (Ox/Red) ln nF (c Re d ) q
p
0.05916 (cOx ) (Ox/Red) (Ox/Red) lg q n (c Re d )
(c Red1 ) d (c Ox 2 ) e RT E Eθ ln nF (c Ox 1 ) a (c Red 2 ) b
例8-6 已知 Ag+ + eAg φθ= 0.799 6V AgCl + e- Ag + Cl- = 0.222 33V 求AgCl的pKsp。
解 Ag+ + e- Ag φθ = 0.799 6V AgCl + e- Ag + Cl - φθ = 0.222 33V
(1)
(2)
把它们组成原电池,根据电极电位的高低,确定式(1)做 正极,式(2)做负极,构成的电池的反应式为
每个氧化半反应或还原半反应中都含有一个氧化还原电 对,通常写成:氧化态/还原态(Ox/Rereaction): 正极发生的还原反应与负极发生的氧化反应的加合, Cu2++Zn==Zn2++Cu 电池组成式: 原电池构成的符号表示。如: Zn | Zn2+(c)|| Cu2+(c)| Cu(+) 又如将2H+(aq)+Zn(s)==H2(g)+Zn2+的反应组成电 池: (一)Zn| Zn2+(c)|| H+(c) | H2(100kPa),Pt(+) 书写电池组成式的规定:负极在左,正极在右;“|”表 示界面,“||”表示盐桥;当电极物质不能作导电板时,应 用隋性物质如铂或碳棒作导电板;同一相的不同物质之间, 或电极中的相界面用“,”隔开,标出电极中各物质的浓 度或气体的分压。
学习目的和要求 1. 熟悉原电池的结构及正负极反应的特征,掌握电池组成 式的书写,了解电极类型、电极电位产生的原因,熟悉标 准电极电位概念,掌握以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 方向。 2. 掌握通过标准电动势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3.掌握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 5.了解电位法测量溶液pH的原理。 重点 1. 通过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向 2. 通过标准电动势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3. 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影响因素及有关计算。 难点 1. 电极电位的产生 2. 通过标准电动势计算有关反应的平衡常数
nE lg K 0.05916
θ θ
n[ θ (O2/H 2O) θ (O2 /OH ) ] 0.05916
1 (1.229 0.401) 0.05916
13.996
lgKw=lg(1/Kθ)=-lgKθ=-13.996
Kw=1.01×10-14
第四节 电极电位的Nernst方程式 及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一、Nernst方程式 pOx + neqRed
(二)标准电极电位表
半反应 氧 化 剂 的 氧 化 能 力 增 强 Na++2e- Na Zn2++2e- Zn Pb2++2e- Pb 2H++2e- H2 AgCl+e- Ag+ClCu2++2e- Cu I2+2e- 2IO2+2H++2e- H2O2 Fe3++e- Fe2+ Ag++e- Ag Br2(l)+2e- 2BrCr2O72-+14H++6e- 2Cr3++7H2O Cl2+ 2e- 2ClMnO4-+8H++5e- Mn2++4H2O
溶解 M(s) 沉积
Mn+(aq)+ne-
用φoxd/red 表示某个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位;正极的电
极电位用φ + 表示;负极的电极电位用φ - 表示;
(二)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原电池的正负极之间的电极电位差称为原电池的电动势 (electromotive force)(E) E= φ+- φ三、标准电极电位(standard electrode potential) 由于至今无法测定绝对电极电位值,因此只能测定 电 极电位的相对值。IUPAC规定: (一)标准氢电极(standard hydrogen electrode) 电极组成: Pt,H2(100kPa)| H+(a=1) 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为零。
电极类型(types of electrode): 1.金属-金属离子电极,如Zn|Zn2+(c) 电极反应:Zn2++2e=Zn 2.气体电极,如Pt,Cl2(p)|Cl-(c) 电极反应: Cl2+2e=2Cl3.金属-金属难溶盐—阴离子电极,如 Ag,AgCl(s)|Cl-(c) 电极反应:AgCl+e=Ag+Cl4.氧化还原电极:如Pt | Fe2+(c1),Fe3+(c2) 电极反应: Fe3++e= Fe2+ 二、电极电位 (一)电极电位的产生 双电层理论(theory of electric double 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