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七章乳房疾病(概述、乳痈、乳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初起大量使用抗生素或过用寒凉中药,导致乳房局部结块质 硬,迁延数月难消。部分僵块也可再次染毒酿脓。若邪热鸦张则 可发展为乳发、乳疽,甚至出现热毒内攻脏腑的危象;若脓出肿 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旁侵形成传囊乳痈; 若乳汁从疮口溢出,或疮口脓水淋漓,久难收口,则为乳漏。均 为乳痈之变证。
第七章 乳房疾病
概述
概说
发生在乳房部位的疾病统称为乳房疾病。 男女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故《妇科玉尺妇女 杂病》指出:“妇人之疾,关系最镇者,则莫如乳。”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以后历代文献对多种乳房 疾病的病因、症状、治法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对现代诊治乳房 疾病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病因病机】
乳房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肝气郁结,或胃热壅滞,或痰瘀凝结, 或肝肾不足,或乳汁蓄积,或外邪侵袭等,影响相关脏腑、经脉 的生理功能而产生病变。如《外证医案汇编》曰:“乳症,皆云 肝脾郁结,则为癖核;胃气壅滞,则为痈疽。”
化脓性乳房疾病多由乳头破碎或凹陷畸形、感染邪毒,或嗜食 厚昧、脾胃积热,或情志内伤、肝气不舒,以致乳汁郁滞,排泄 障碍,或痰浊壅滞,郁久化热,热胜肉腐而成脓肿。
其顺序是先触按整个乳房,然后按照一定顺序触按乳房的四个 象限:内上、外上(不要遗漏腋尾部)、外下、内下象限,继而 触按乳晕部,挤压乳头注意有无液体从乳窍溢出。最后触摸腋窝、 锁骨下及锁骨上,检查区域淋巴结情况。
触诊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发现乳房内有肿块时,应注意 肿块的位置、数目、形状、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况、活动 度及有无压痛;②肿块是否与皮肤粘连,可用手指轻轻提起肿块 附近的皮肤,以确定有无粘连;③检查乳房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月 经来潮的第7〜10天,因为这段时间是乳房生理最平稳时期,如 有病变容易被发现;④确定肿块的性质还需要结合年龄、病史及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触诊的准确性取决于经验、手感、正确的检 查方法等。
1.肝胃蕴热
乳头属肝,乳房属胃。新产伤血,肝失所养,若忿怒郁闷,肝 气不舒,则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饮食不节, 胃中积热,或肝气犯 胃,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均可导致乳汁淤积,气血瘀滞, 热盛肉腐。
2.乳汁淤积
因乳头破碎,怕痛拒哺,或乳头内陷等先天畸形,妨碍乳汁排 出,或乳汁多而少饮,或初产妇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均可引 起乳汁淤滞不得出,宿乳蓄积,化热酿脓。
3.外邪侵袭
新产体虚,媵理疏松,哺乳露胸,感受风邪,或乳头破碎,外 邪乘隙而入,或乳儿含乳而睡,口中热气从乳窍吹入,导致邪热 蕴结于肝胃之经,闭阻乳络,热盛肉腐。
西医学认为,本病多因产后乳汁淤积,或乳头破损,细 菌沿淋巴管、乳管侵入乳房,继发感染而成。其致病菌多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03 【辨病】
目
病因病机
辨病
录
治疗
预防与调护
病例
吴某,女,30岁。产后右乳结块肿痛7天伴发热2天。3周前顺 产一男孩,母乳喂养。7天前患者右乳内下方突然肿胀疼痛,泌 乳欠畅,自行按摩热敷后减轻。3天前因乳儿吮吸过度造成右乳 头皮肤破损。昨起右乳结块处肿痛明显加重,伴发热,最高 39.6°C。
01 【概述】
概念
腋窝淋巴结、锁骨上下淋巴结的检查在乳房疾病诊断中也很重 要。检查时医生与患者正对而立,用左手检查患者右侧,用右手 检查患者左侧,并让患者将上臂靠近胸壁,前臂松弛放在检查者 的手臂上。先查腋窝,再查锁骨上区域及锁骨下区域。如触及淋 巴结,应注意其位置、数目、形状、大小、质地、边界、表面情 况、活动度及有无压痛等。
肿块性乳房疾病多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凝,或肝肾 不足,冲任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导致气滞、血瘀、痰凝,阻滞 乳络而成。
【辨证要点】
临床辨证除观察乳房局部病变外,尚须结合全身症状, 从而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现将辨证要点归纳分述如下:
1.肝胃郁热
由于肝气不舒,失于条达,胃经积热,经络阻塞,气血瘀滞, 日久化热,致局部红肿热痛,成脓时则剧痛。伴有恶寒发热、口 渴欲饮、小便短赤、舌苔白或黄、脉弦数。如乳痈、乳发等。
包括:
(1)疏风解表法
适用于乳痈、乳发等初起证属邪阻经络,营卫不和者。乳房结 块肿痛;伴有恶寒发热,舌苔薄白,脉浮数等。选方瓜萎牛旁汤、 银翘散等。
(2)疏肝清热法
适用于乳痈、粉刺性乳痈等证属肝郁化热者。乳房结块红肿高 突,灼热疼痛,中软应指。伴有壮热口渴,尿赤便秘,舌苔黄, 脉弦数等。选方内疏黄连汤、柴胡清肝散等。
1.望诊
病员站立,将两侧乳房完全显露。注意乳房的形状、大小是否 对称;乳房表面有无突起或凹陷;乳头的位置有无内缩或抬高; 乳房皮肤有无发红、水肿,或橘皮样、湿疹样改变等;乳房浅表 静脉是否怒张;乳房皮肤如果有凹陷,可让病人两臂高举过头, 或用手抬高乳房,使凹陷部分更为明显。
2.触诊
立位与卧位相结合,根据需要选择。应先检查健侧乳房,再检 查患侧,以便对比。正确的检查方法是四指并拢,用指腹平放在 乳房上轻柔触摸,切勿用手指去抓捏,否则会将捏起的腺体组织 误认为是乳腺肿块。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最常见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其临床特点 是乳房结块,红肿热痛,溃后脓出稠厚,伴恶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好发于产后1个月以内的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生于 哺乳期的称“外吹乳痈”,占到全部乳痈病例的90%以上;发生 于怀孕期(妊娠期)的称“内吹乳痈”;不论男女老幼,在非哺 乳期和非妊娠期发生的称为“不乳儿乳痈”,临床少见。
(4)解郁化痰法
适用于乳癖、乳岩等证属肝失疏泄、痰气互结者。乳房胀痛, 结块形成,质地坚实或坚硬,表面光滑,推之可动或固定不移。 伴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舌苔白腻,脉弦滑等。选方开郁散、 逍遥萎贝散、小金丹等。
(5)调摄冲任法
适用于乳痂、乳癖等证属肝肾不足、冲任失调者。乳房结块的 发生或发展常与乳房发育或月经、妊娠等有关,或乳房胀痛常在 月经前加重。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肢软,发育不良,或月经不调, 舌苔薄,脉弦细数。选用二仙汤、右归饮、六味地黄丸等。
2.肝气郁结
情志不畅,郁闷忧思,致肝气不舒而失于条达,气不舒则气滞 血瘀;肝郁犯脾,脾失健运,则痰浊内生。气滞痰瘀互结而成肿 核,形如桃李,质地坚实或坚硬,表面光滑,推之可动或固定不 移。伴有胸闷不舒、心烦易怒、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滑等。 如乳癖、乳岩等。
3.肝肾不足
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生育过多,以致肝肾亏损,冲任失 调,精血不足,水不涵木,易致肝火上升,火灼津为痰,痰瘀互 结,聚而成核。乳核生长与发展,常与发育、月经、妊娠等有关, 胀痛常在经前加重。伴有头晕耳鸣、腰酸乏力、月经不调、舌苔 薄白、脉弦细数等。如乳癖、乳痂等。
1.诊断
(1)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产后未满月的哺乳期妇女,尤其是初产 妇。 初起乳房局部肿胀疼痛,乳汁排出不畅,或有结块。伴恶寒发 热,头痛骨楚,或胸闷不舒,纳少泛恶,大便干结等。成脓期乳 房结块逐渐增大,疼痛加重,或瞅红灼热,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压痛。伴壮热不退,口渴喜饮,便秘洩赤。7-10天成脓。
【乳房与经络的关系】
乳房与肝经、胃经、肾经及冲任两脉也息息相关,足阳明胃经 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 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上贯肝膈而与乳联。冲任两脉起 于胞中,任脉循腹里,上关元至胸中;冲脉夹脐上行,至胸中而 散。故有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 胃”。若脏腑功能失常,或经脉闭阻不畅,冲任失调,均可导致 乳房疾病的发生。
历史沿革及西医范围
乳痈之名首见于晋代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妇人杂 病》:“乳痈有热,三里主之。”古代文献中有称“妒乳”“吹 乳”“乳毒”等。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
02 【病因病机】
外吹乳痈总因肝郁胃热,或夹风热毒邪侵袭,引起乳汁 淤积,乳络闭阻,气血瘀滞,热盛肉腐而成脓。内吹乳痈 多由妊娠期胎气上冲,结于阳明胃络而成,色红者多热, 色白者气郁而兼胎旺。
内容
乳痈
乳发
粉刺 性乳 痈
乳痔
乳漏
乳癖
乳痂
乳核
乳岩
乳岫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乳房与脏腑的关系】
乳房位于胸前第二和第六肋骨水平之间,由乳头、乳晕、乳络、 乳囊等部分组成。脏腑功能盛衰与乳房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肾 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肾气盛则天癸至,女子月事按时而下,乳 房逐渐发育,孕育后分泌乳汁而哺乳;肾气衰则天癸竭,乳房也 随之衰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乳汁由水谷精华所 化生,脾胃气壮则乳汁多而浓,反之则少而稀。肝主藏血,主疏 泄,对女性月经、胎产及乳汁的排泄至关重要。
3.磁共振
乳房磁共振是一种无放射性损伤的检查方式,具有良好的分辨 率,能够三维立体观察乳房病变,对于乳房病变性质、病变范围 都有极高的敏感度和较高的特异度,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大小、形 态、位置及浸润范围,为疾病诊断和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病理检查
乳腺肿块可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和空心针定位穿刺组织病 理学检查。对疑为乳腺癌者,也可行肿块切除手术,做快速冰冻 切片进行病理诊断,但不主张做肿块部分切取活检。有乳头溢液 者,可做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糜烂疑为湿疹样乳腺癌时, 可做乳头糜烂部刮片或印片细胞学检查。
(3)扶正托毒法
适用于乳痈、乳痔、乳漏、乳岩等证属气血两虚,不能托毒外 出,或脓虽外泄却难以生肌收口者。疮形平塌,漫肿不收,日久 不易破溃,隐隐作痛;或溃后脓水清稀,久不收口;或乳岩破溃 渗流血水。伴面色无华,气短乏力,食欲不振,舌质淡红,脉沉 细无力等。选方托里透脓汤、托里消毒散、香贝养荣汤、归脾汤 等。
(6)滋阴化痰法
适用于乳痒证属肺肾阴虚、痰火凝结者。乳房肿块初起皮色不 变,微微作痛,化脓时皮色暗红,化脓迟缓,溃后脓水清稀,易 成窦道。常伴有午后潮热,头晕耳鸣,夜间盗汗,形瘦食少,舌 质红苔薄,脉细数等。选方消痂丸、六味地黄汤、清骨散等。
2.外治
(1)敷贴
应区分阳证和阴证。 ①乳痈、乳发、粉刺性乳痈等属阳证,初起宜以清热解毒、活 血消肿为主,用金黄散、玉露散、双柏散等,以水或蜜调后外敷, 每日1〜2次,或用金黄膏、玉露膏外敷;脓成后宜及时切开排脓; 溃破后提脓祛腐,选用八二丹、九一丹药线引流;脓尽腐脱,肉 芽新鲜,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等。
【治疗】
2.内治
《外证医案汇编乳胁腋肋部》指出:“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 之矣。”“若治乳从一气字着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 方之中夹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舒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 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外 科正宗-乳痈论》在乳痈、乳岩治法中说:“初起发热恶寒,头 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乳房超声属无损伤性检查,对年轻女性更为合适。可清晰显示 乳腺的解剖层次,明确病灶位置。对乳腺囊性或实性肿块的鉴别 有意义,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超声鉴别可在二维声像图基础上结合 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情况,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2.钳靶
X线摄影钳靶摄片可观察乳腺腺体结构、肿块、钙化情况。典 型乳腺癌钳靶摄片表现为密度增高的肿块影,边界不规则,或有 毛刺征,腺体结构扭曲,颗粒细小、密集的钙化等影像特征。
4.阴虚痰凝
由于肺肾阴虚,肺津不布,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痰火循经 结于乳房。其肿块皮色不变,微微作痛,化脓迟缓,脓水清稀。 常伴有午后潮热、夜间盗汗、形瘦食少、舌质红、苔薄白、脉细 数等。如乳痒。
【乳房检查方法】
及时正确地进行乳房检查,对于乳房疾病的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乳房检查的体位可采用立位、坐 位或仰卧位。
发热无寒,恶心呕吐,口干作渴,胸膈不利者,宜清之。忧郁 伤肝,思虑伤脾,结肿坚硬微痛者,宜疏肝行气。已成瞅肿发热, 疼痛有时,已欲作脓者,宜托里消毒。脓已成而胀痛者,宜急开 之。脾胃虚弱,宜更兼补托。溃而不敛,脓水清稀,肿痛不消, 疼不止,宜大补气血。结核不知疼痛,久而渐大,破后惟流污水, 宜养血清肝。
②乳痔等属阴证,初起用阳和解凝膏掺桂麝散或黑退消敷贴; 脓熟后可切开排脓;溃后用七三丹、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盖 贴;腐脱肉红,改用生肌散、生肌玉红膏。
(2)手术
(2)手术对肿块性乳房疾病,经积极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时,或 疑有恶变者,应及时手术切除肿块。
第七章 乳房疾病
壹 第一节 乳痈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