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名词解释考试
六、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需氧量:人体为了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体内要氧化某些能源物质,所必不可少的氧量。
课堂常规:教师和学生上课时所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
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常规。
体育方法:是指体育教学、训练、锻炼的途径和办法。
速度:是人体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
力量: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
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的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主要手段。
新兴运动类项目:指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的或国内新创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答:体育锻炼方法虽然简单易学,但要想科学地安排体育锻炼,提高锻炼效果,避免伤病事故,就必须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体育锻炼的秩序渐进是指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要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2)全面发展原则。
在体育锻炼时,要注意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和身体机能的全面提高。
如果只单纯发展某一局部的生理机能,不仅提高生理机能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还会对和身体机能产生不利影响。
(3)区别对待原则。
体育锻炼时,还要根据每个锻炼者的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职业特点、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做到区别对待,使体育锻炼更具有针对性。
(4)经常性原则。
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的效果才明显、持久,所以体育锻炼要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5)安全性原则。
从事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要注意安全,如果体育锻炼安排得不合理,违背科学规律,就可能出现伤害事故。
(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要进行自我监督的原则)2、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答:每次参加体育锻炼前,要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相应活动一下身体各部位,这叫准备活动。
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又有一定的生理惰性,准备活动是使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活动状态,就是使人体的“后勤部”(血液循环、呼吸等器官)动员起来,发挥最大的工作能力。
在体育运动之后,要做好整理活动,特别是做放松动作和调整呼吸的动作(如深呼吸),能帮助补偿身体所欠的氧债,使呼吸和血液循环畅通,氧和养料供应充分,这样代谢产物消除也快,并有利于消除疲劳,使机体逐渐过渡到相对的安静状态。
3、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答:1)握球:推球的手五指自然分开,将铅球放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住球的两侧,手腕背屈。
2)持球:将球放在锁骨窝处,铅球紧贴颈部和下颌,肘关节抬起自然外展略低于肩,投掷手臂放松。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2、休克:人体遭受体内外强烈的刺激所发生的严重的综合症。
23、同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体育学名词解释
体育学题库预测一、名词解释:体育学: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一门学问,它从整体上认识体育全过程的一般规律,抽象地反映出体育的主要特征,准确揭示其本质,以便使体育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朝着更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体育的本质:体育是根据社会的需要,以运动为主要手段,通过对人的培养来达到社会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
体育的功能:就是体育对于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
它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还包括传播体育知识的手段。
体育动机:指作为体育行为主体的人们从事体育的实践活动并维持这些活动的主观原因和心理状态,它是人们对客观体育需要的主观反映。
生存的需要:指人们直接或间接地为着生存而进行运动锻炼的需要(最基本需要)如为获取食物、防卫等进行锻炼等。
享受的需要:指不以求生为满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此对享乐的追求也导致了对体育的需要如高尔夫、保龄球等。
发展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尽可能地发展和表现自己的能力。
这种趋势也造成了对体育的需要。
体育理想:是一定社会和时代中人们对于理想的个人品格中有关身体的认识和理解。
体育价值观:是社会根据需要和体育理想等所作出的对体育功能、作用等的认识和评价。
体育的社会组织形态:体育赖以进行和完成的一定的社会组织形式体育的全社会体制:是指全社会施行体育的方式。
群体:人们依照社会属性和时空特征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规模和层次的人群集合体。
体育的群体体制:把把经由社会以下的各种亚群体实现体育的方式称为体育的群体体制。
体育的个体体制:是指个人形成对体育的价值判断和动机并完成体育过程的方式。
任何个人所从事的体育活动都带有社会性。
因此个人的体育活动总是群体和社会体育的一部分,体育的个体体制是体育的社会体制和群体体制的基础和实现方式。
体育的实践形态:是指以运动实践为核心,包括为完成运动而进行的全部组织管理、教育和科学实验活动的总和。
体育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
体育考试资料一(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概论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体育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指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狭义的体育专指学校体育。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去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4.体育体制体育体制是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综合。
它包括体育的组织机构、各级体育行政机构、事业机构的责、权、利划分及处理其相互间关系的准则,以及体育管理制度。
二简答题1.简述体育的多种属性。
(1)健身性:体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人的体质、增进人的健康。
健身是体育过程中一个不可逾越的基础阶段,也是体育的一个基本属性。
(2)教育性:狭义的体育在本质上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智并称为教育金字塔的三面。
广义的体育也能够在促进的社会化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
(3)竞赛性:作为体育活动的原初形态,游戏在本质上就具有竞赛的特征。
竞赛性也是体育能否走上国际化道路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4)技能性:任何体育活动的开展和进行,都需要参与者具备相应的体育技能。
技能性是体育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
(5)娱乐性:体育的娱乐性是促使人们养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特征。
体育如果失去娱乐的特征,它将和艰苦的劳作没有两样。
(6)文化性:体育是广义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现代社会,作为一种文化的体育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已远远超过个体体育活动对其身体的影响。
(7)社会性:体育与其它社会实践活动一样,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在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注意人的发展,也要关注社会对体育的需求。
2.简述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的表现(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1993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声称,“不活动是心血管系统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体育锻炼具有增强心脏工作效率,促进脂肪氧化,增加血红细胞等作用。
(完整版)《体育概论》简答题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章1、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2、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身体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3、体育的本质:是指体育本身特有的不同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第二章1、体育的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对人和社会所发生会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悬垂和负重等各种运动形式,可以看是体育最原始的形式。
第三章1。
目的:所谓目的,是实践主体在活动之前有意识设计的活动结果,是人的主体需要和客观事物发展规律整合后产生并存在于人们观念之中的一种预期结果,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一个必然的内在的规律性。
2。
家庭体育: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环境条件与成员的需要与爱好,利用属于自己的余暇选择健身内容和方法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以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3、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指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第四章体育手段:是人们为了强身祛病.娱乐身心以及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采取的各种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体育运动技术:为达到某种具体体育目的而完成的身体运动方法。
第五章1、国际体育情报协会名词术语委员会出版的《体育运动词汇》把体育科学定义:有关身体练习的全部知识,这些知识是同整个概念体系相联系并作为一种理论—它确定哪些可以预见,评价与证实社会生活实践中生物学的和精神的效果的原则.2、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内部的结构及各学科之间相同联系和作用的关系。
第六章体育人:(是指从事体育传播活动和体育教学的工作者)。
体育中介:(是指体育活动过程中支持‘体育人’与体育学习者相互作用的全部媒介)。
体育学习者:(是指那些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学习体育知识。
技术和技能的人)。
体育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2、极点:在中长跑过程中,有一段时间身体感到特别不舒服,会出现胸部发闷、心跳急骤、腿软头晕恶心,步子发沉等现象,这就是极点,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3、列:左右并成一排称为列。
4、翼:队形的左右两端。
5、学习方式: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6、体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相对稳定的体育教学结构和活动程序。
7、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8、生物年龄:人体在解剖结构和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人体生长发育程度的快慢。
9、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一切准备过程。
10、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脉搏数除以安静时的每分脉搏数。
11、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取的过渡性练习。
12、体适能:个体各器官系统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13、练习轨迹:在体育锻炼中,身体或身体某些部位移动的路线。
14、终身体育: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体育的总和。
15、水平目标:不同阶段的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效果。
16、社会适应: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
17、路:前后叠成一行称为路。
18、异质分组:分组后同一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均存在差异,各组之间整体实力上相差不大。
19、单元教学: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对某个练习内容进行系统的学习或分阶段学习的教学方法。
20体育与健康课程: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21、超量恢复:体育运动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超出原来的恢复,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体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体育: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体育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
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
2、竞技体育:指为培养优秀运动人才、创造优异成绩而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训练和竞赛。
3、社会体育:指公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4、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5、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6、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8、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作为学习领域的身体健康,要求学生了解与运动有关的营养、环境、卫生保健等知识,发展体能,提高身体健康水平。
9、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体育综合考试的名词解释
体育综合考试的名词解释体育综合考试是指通过对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核来评判一个人在体育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体育综合考试从多个维度对参与者的体育素养进行评价,包括体育知识、技能应用、身体素质等方面。
一、体育知识体育知识是指对于体育运动规则、历史、理论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在体育综合考试中,通常要求参与者对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技术要求有所了解。
比如,足球项目中,参与者需要了解足球比赛的规则、战术等;篮球项目中,参与者需要了解篮球比赛的规则、进攻技术、防守技术等。
这些体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参与者在实际运动中的策略和决策。
二、技能应用技能应用是指将体育相关知识转化为实际运动中的技能和能力。
参与者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展现他们对不同体育项目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在篮球项目中,参与者需要能够进行准确的投篮、运球和传球;在游泳项目中,参与者需要能够掌握正确的呼吸和泳姿,保持良好的水性;在跳远项目中,参与者需要能够通过合理的跳跃动作来获得更好的成绩。
技能应用的好坏将直接决定参与者在实际体育运动中的表现水平。
三、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一个人的身体机能和运动能力。
在体育综合考试中,身体素质是评价一个人体育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常会考察参与者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表现。
比如,参与者可能会进行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力量测试,短跑、长跑等速度测试,跳高、跳远等技巧测试。
身体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也与个人健康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四、参与态度参与态度是指参与者在体育综合考试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团队意识。
参与者需要展示出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和认可,通过团队合作和协调完成考试中的各项任务。
这个因素通常通过观察参与者的表现和互动交流来评判。
一个积极的参与态度对于个人在体育综合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同时也反映出一个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性格特点。
总结:体育综合考试是对一个人在体育方面综合能力的考核,涉及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参与态度等多个方面。
体育名词解释考试(3)
体育名词解释考试(3)体育名词解释考试14.运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的表现。
15.新兴运动项目:国际上比较流行,但在我国开展不久或在国内创新的,深受青少年喜爱并适合在学校开展的运动项目。
16.运动处方:根据参加体适能水平和健康膳食,以处方的形式确定其活动的强度、时间、频率和活动方式。
17.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为运动训练。
18.运动性疲劳:在运动过程中,机体承受一定时间的负荷后,机体的机能能力和工作效率下降,不能维持在特定的水平上的生理过程。
19.运动负荷:。
又叫运动量。
包括负荷量和负荷强度。
负荷量一般用练习的时间、距离、次数来表示;负荷强度一般以练习的速度、密度、难度来表示,这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20.运动量: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21.运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
22.运动表象:在过去运动感知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
23.体质:指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素质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24.体能:人体各器官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包括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25.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自觉行动,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26.能量:个人维持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热能。
27.体格:指人体形态结构方面,包括人体生长发育水平,身体整体指数与比例及身体形态。
28.帮助:是指给练习者以助力,使其体会到用力的时机、方向、幅度等协助其完成动作。
29.速度:人体快速动作的一种能力。
30.力量: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31.耐力:是指人体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进行肌肉的活动能力。
32.灵敏:是指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
33.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后,再继续坚持运动,随着机能的调节及内脏器官机能的改善,氧供应增加,运动能力又将提高,极点会逐渐消失,生理过程会出现新的平衡。
体育教师招聘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1.竞技能力:即指运动员的参赛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不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以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终合地表现于专项竞技的过程中..2.竞技体育: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3.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的;并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学过程4.身体练习:是各种体育手段的具体动作5.动作分类:是指以动作的性质、特点与作用为依据;把各种动作集合成类的过程..6.体育体制:指国家组织管理体育的各种机构、各项制度和准则的总和7.动作力量: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8.身体姿势:指身体及身体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一个完整的动作过程;可把身体姿势分开始、动作过程9.体育手段: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10.体育科学:研究体育现象和揭示体育规律的知识体系;它是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结构系统;所以通常又称为“科学群”11.动作节奏:指完成动作时;动作的各个部分所表现的强弱和时间间隔的关系12.终身体育:人们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13.运动技能:表现在外部的;以完善合理方式组织起来并能顺利完成某中活动任务的复杂的肢体动作系统..14.综合密度:课中各项教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时间比例..15.应激性:机体和一切活组织对周围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发生反应的能力;这种能力和特性叫做应激性..16.运动性贫血:在训练期间特别是训练初期或比赛期间Hb红细胞数减少;出现暂时性贫血想象称运动性贫血..17.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安静时60-100次之间..18.氧离作用:在氧分压低的组织内;氧合血红蛋白迅速放出氧;形成还原血红蛋白;称为氧离作用..19.身体素质:通常把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等机能能力称为身体素质..20.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2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快慢..22.动作速度:是指完成单个动作的时间长短..23.位移速度:在周期性运动中往往以单位时间通过的距离或通过一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24.极点:在进行剧烈运动时;由于在运动开始阶段内脏器官的活动赶不上运动器官的需要;往往产生一种非常难受的感觉;此时感到呼吸困难;肌肉酸疼、动作迟缓精神低落、简直不愿再运动下去;这种状态叫极点..25.第二次呼吸:出现极点后;如果运动者不停止运动;而是靠意志和毅力坚持下去;同时稍放慢动作速度;有意识地呼吸;过不久就会度过一难关;难受的感觉减轻或着消失;呼吸又变得轻松自如而有节奏;运动能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26.疲劳:机体不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27.运动效果:是指经常从事运动练习的人在重复运动的影响下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和机能所产生的适应变化及良好反应..28.最大摄氧量:当人体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每分摄氧量达到最高水平..29.氧债:在进行剧烈运动的过程中;需氧量超过最大摄氧量;能量供应取决于物质的无氧分解;造成体内的氧亏负..30.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对血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31.肺活量:在最大吸气后;竭尽全力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32.运动处方: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指定的一种科学的;定量的;周期性锻炼计划..33.有氧工作:指机体在氧供充足的情况下由能量物质氧化分解进行运动的能力..34.无氧工作:指在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35.休克: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显着减少的反应;是组织血液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组织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36.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进行分解;变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37.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38.学校体育管理:指用尽可能少的人力和物力;以最佳的手段和方法;遵循学校体育的基本规律;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计划、实施、检查、评定的工作过程..39.教材体系:指以教学目标和任务为核心;遵循教材选编原则;将经过选择的各种教材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组合成的统一整体..40.运动负荷:指学生做练习时所承受的生理负担..41.定性评价:指对体育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可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42.预先考核:指通常在学期初;为了解学生基础和特点所进行的考核..43.适应能力:44.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45.越位:指满足在对方半场内;较求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在该队员与对方球门线之间;对方球员不足两人的条件称越位..46.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存在差异;各组之间在整体实力上的差距不大;47.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48.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49.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50.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51.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52.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53.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54.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55.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56.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57.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58.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59.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60.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61.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62.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63.体质:人体的质量..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特征..64.悬垂: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低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拉力的动作..65.支撑:是指握器械时;人体肩轴高于器械轴并对握点产生压力的动作..66.平衡:人体相对地球保持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67.列:指学生左右并列成一线..68.伍:指二列或二列以上的横队中前后重迭的两个以上的学生..69.翼:指队形的左右端..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70.纵队:指学生前后重迭组成的队形..在纵队中;队形的纵深大于队形的宽度或相等..71.横队:指学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在横队中;队形的宽度大于队形的纵深或相等..72.路:指学生前后重迭成一行..73.技术细节:在不破环技术环节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细微的技术结构..74.技术关键:技术关键是指不论技术环节有多少个;其中必定有一个环节对动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一环节即为技术关键..75.课的结构:是指构成一节课的几个部分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顺序;组织教法以及时间分配等..76.课的类型:指根据课的教学目标、教材性质和专业的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不同种类..77.综合密度:指课中各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8.专项密度:专项密度是指课中某项活动合理运用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79.淘汰赛:指在比赛过程中逐渐淘汰成绩差的队或个人最后赛出优胜者的方法..80.运动负荷:指学生在课中做练习时身体所承受的生理负担..81.语言法:指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方法..82.目标教学法:设定教学目标;选择多种实现目标的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达成目标的途径..如发展有氧耐力;可采用跑、跳绳、有氧操、球类活动等多种教学内容.. 83.主题教学法:设定教学主题;围绕主题进行拓展;归纳主题特性..如合作跑;用接力跑;“开火车”等多种方法..84.分层教学法:专项教学;同质分组..给予适宜的活动处方..如篮球;进行A、B、C、D分组..85.信息教学法:借助媒体信息;演示教学内容;获取主要信息;利用VCD和录象带进行教学内容演示..86.创造情景法: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构思适合的情景;布置引起丰富想象的环境..87.区别对待法:关注个体差异;确保特殊学生受益;对弱质人群与不同爱好者;采用其他手段给予调整..88.简化技术法:竞技运动内容和规则的简化..设施、器材的改造..89.竞赛激励法:组织适合身心发展的竞赛活动;变换竞赛的方法与手段;提高运动兴趣..如篮球兴趣小组对抗比赛、轮流上场..90.游戏化教学:重组运动技能教法;适合水平阶段心理特性;构造欢乐天地..。
体育考试专业知识(名词解释100题)
1.教学目的:用普通语言表达出来的关于教学意图的一种陈述。
2.教学目标:指学生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的一种明确的陈述。
3.体育基本技术: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4.体育基本技能:是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5.体育课的结构:是指组成一堂课的几个部分,以及各部分教材内容、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分配等。
按照认识规律和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6.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照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直的动作。
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及在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7.队形练习:指在队列练习基础上所做的队形、图形的变化。
8.准备活动:指在进行较剧烈活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在于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各器官系统机能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损伤。
9.专门性准备活动:是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教材有关的肌肉、关节、韧带和器官、系统做好准备的身体练习。
10.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采用一般发展的身体练习。
11.诱导练习:是为了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特点是在动作结构、肌肉用力顺序及对身体所承受的内外刺激等方面,与所学动作大致相同但较简单。
12.辅助练习:是指为发展某一动作所需的身体素质,或为了达到积极性休息而采用的身体练习。
13.稳定状态:是人体活动时的一种机能状态。
人体进入工作后,各种生理机能惰性逐步克服,各系统、器官活动功能及工作效率提高并超稳定的状态。
14.整理运动:是在体育活动后,为使身体与精神得到放松而采取的身体练习。
15.恢复过程:体育活动后,人体各种机体活动仍处于高水平,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运动前的状态,这段期间的机能变化,称为恢复过程。
16.超量恢复:是指体育活动后的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而且在一段时间内能够超出原来的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体育名词解释
1.体育(广义):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2、体能(体适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3、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的总和。
4、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5、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6、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7、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8、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0、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1、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3、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4、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15、分组不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分组轮换: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习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7、教学目标:指学习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8、队列练习: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习中的队形变化。
教师入职考试之体育:名词解释
1.练习轨迹:指在体育锻炼中,身体和身体某些部位的移动路线。
力量: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或身体承受外界负荷的能力。
8、中长跑中的“第二次呼吸”:运动时人体反应的一种机能状态,继极点出现后,运动中出现的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称为“第二次呼吸”。
10、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
2.体育教学模式------体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体育教学活动结构和活动程序。
3.快乐三要素-----简单的,没有附加条件的,发自内心的。
4.生物年龄------指个体在解剖结构、生理机能等生物方面达到的实际年龄,它反映了每个人生长发育的快慢程度。
5.运动训练------凡是培养运动员的一切准备过程都可称之为运动训练。
7.运动指数-----课内的平均每分钟脉搏数除安静时的每分钟脉搏数。
8.诱导性练习------体育活动中正确掌握运动技术所采用的过渡性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7、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种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另一种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体育名词解释
体育名词解释1.体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以身体练为基本手段,旨在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
2.体能(体适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3.终身体育是人们在一生中为了多种需要,不间断地进行的体育活动的总和。
4.体育与健康是以身体练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5.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6.身体健康指人的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7.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惯或态度的过程。
8.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
9.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10.研究领域是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研究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研究范畴。
11.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研究领域达到的研究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研究领域中预期达到的研究结果。
13.体育教学指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加下,按照教学计划和体育教学大纲,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
14.体育课程指教师在学校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内,根据大纲规定内容,对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系统教学的形式。
15.分组不轮换是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统一领导下,按内容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6.分组轮换是指体育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在教师的指导和小组长的协助下,各组学生分别练不同性质的内容,按预定时间互相轮换练内容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17.教学目标指研究者在教学终结时应做到什么或获得什么特定能力和一种明确的陈述。
18.队列练指全体学生按一定的队形,在教师口令的统一指挥下,进行协调一致的动作,其内容包括整队、原地转法、行进间转法、各种走步、跑步、立定、集合、解散以及队列练中的队形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作为学习领域的运动技能,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运动特长,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
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
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
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所需要的体能。
10、学习领域: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按学习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的学习范畴。
11、领域目标:指期望学生在特定学习领域达到的学习结果。
课程目标通过各个领域目标的达成而实现。
12、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13、地域性运动项目:指流行于某些区域的、带有地方特色的或形成传统的运动项目。
它包括由于地理、气候条件和文化等原因在某些特定地区或民族中流行的运动项目。
14、体育教学要素:也称“体育教学因素”,是指构成体育教学活动的几个相关的部分。
通常分为教师、学生、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手段(物质条件和组织方法)。
15、体育基本技术:指合理完成体育动作的基本方法。
16、体育基本技能:指人们在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反复练习所获得的科学锻炼身体的能力。
17、准备活动:指进行较剧烈运动前所进行的一系列身体练习。
目的是在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各系统、器官机能的能力,克服生理惰性,预防运动创伤。
18、整理运动:指体育活动后,为了使精神和身体都得到放松而采取的练习。
19、超量恢复:指体育活动的后,在恢复阶段,人体内被运动时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不仅能恢复到原来水平,且在一定时间内还能超出原来水平,这一超出原来的恢复,称为超量恢复。
20、体质:人体的质量。
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人体所表现出来的机能和形态上相
对稳定的特征。
目前,国内外对青少年学生体质的测定,大致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胸围);身体机能(肺活量、血压、脉搏);身体素质(灵敏、速度、耐力、力量、柔韧)。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d
2、健康:指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并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
3、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解下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工作的能力。
4、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的能力。
5、练习密度:是指一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
6、《体育课程标准》的水平目标:指不同阶段学生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
7、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对体育教学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性意义. _A~gq Oe
8、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 W {0@ ?y
9、身体素质:是指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i q 动中的综合反映,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 xT ~; R^
10、运动量:指人体在身体练习中所完成的生理负荷量。
L u5 .$b
二、填空题
1.编写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的四条原则是教育性原则、健康性原则、兴趣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新课标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形式有哪三种:自我评定、相互评定、教师评定。
3.新课程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哪五大领域,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4.新课标选择教材内容的基本要求是地域性、科学性、简易性和健身性、兴趣性、实效性。
5 急行跳远主要由__助跑__、__踏跳__、__腾空__、落地_四个技术环节组成。
.
6、做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脑皮层中枢的兴奋性, 加强各器官系统的活;
动,克服各种机能惰性,做整理性活动的目的是更好地放松恢复到安静状态。
7、决定投掷项目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初速度。
决定跑速的主要因素是步幅和步频。
跳远的空中动作一般有蹲距式、挺身式和走步式。
8、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创始人是法国的顾拜旦,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是罗格。
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高、更快、更强。
我国承办的20XX年夏季奥运会是第29届。
u.6%n. g
9.20XX年的足球世界杯是第18届,20XX年世界杯举办的国家是南非。
da@ .J -9
1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必测内容是身高、体重、肺活量Wt =[R 4=
11.体育比赛的主要方法有淘汰制、循环制和混合制。
)Su JK.IF
12.培养体育能力的教学模式程序为引导提示、明确目标方案、探索尝试、思考验证、总结评价。
xm Dw oLU
13.标准篮球场长28米、宽15 米都是从线的内沿量起。
it$ ~uP |
14.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包括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两种。
4p .O<f;A8
15.急行跳远起跳腾空后的身体姿势有蹲踞式、挺身式、走步式三种。
Nsq%b? #
16.身体素质一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素质。
^&Bye?` 5
17.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 BkNkb0
18.自然地形跑和越野跑是提高学生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手段。
XJ"9D#"a>
19.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_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X9 R -GT
20.快速跑的全程技术有起跑与急跑、途中跑、终点冲刺与撞线。
k VY@q&p
CJ- _ B.
水。
④. 可用手指压人中或合谷穴⑤. 大多数病人经过上述处理后,情况可很快得到改善,如果病人仍不见好转,应立即送医院急诊(就某一体育运动项目举例说明)。
0 Ko,S (M_ 3.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你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有哪些? ; OsN ^
参考答案: ~$ `b {
㈠体育教学原则是体育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反映,是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总结.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原则有:⑴直观性原则: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来感知所学动作的程序和技术。
⑵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
⑶循序渐进原则:由易到难、从简到繁、由单个动作到组合动作最后到成套动作,前后前后衔接、承前启后、逐步提高。
⑷巩固提高原则: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动作的理解,教师不断的指导纠正提出新的要求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7j+.H/2
㈡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完成向学生传授专项知识、技术、技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途径和手段。
在教第三套学生广播体操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⑴直观法:①示范法;②图示法;③录像法。
⑵语言法:①讲解法;②口令提示法。
⑶完整法与分解法。
⑷练习法:①完整练习法;②分解练习法;③重复练习法;④积累练习法。
] zO]*d=m
4、谈谈“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N|D Y) W
参考答案:(H $e
X W7
⑴基本依据:人体是在大脑皮层统一调节下的有机整体,尽管身体任何部位的运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运动器官的运动,对其他部位生理运动都是有促进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用多种多样的教材和恰当的教学方法,有计划地对身体、心理进行科学全面训练,才能使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 M{ 1RMc
⑵基本要求:①制订好学习水平段的计划,全年教学计划与学期教学进度,必须全面性;②在安排每次课内容时,特别注意基本部分教学内容的合理搭配;③在课外体育活动的各种专项运动中,也应注意学生的身体、心理的全面基础训练。
sE oS [t|"
5、课程改革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更加全面关注学生的认知、身体、心理和行为表现,教师的角色和作用也更加多元化。
请你谈谈在教育观念方面将发生哪些变化?z"<PveV o
参考答案:#\}h N~@F
①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7Jc=:
②从单一关注运动水平,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C&U
③在教学方法上,从强调“教”,转为强调学生自主“学”;7Qo*u;fr
④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学生的主宰,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与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