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说明书
一、城镇概况
1.区位
浮梁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县城大石口距景德镇市区6公里, 东邻休宁县、婺源县, 西毗波阳县, 南接乐平县和景德镇市昌江区, 北连祁门县和东至县。古城为浮梁镇旧址, 处于新县城的东北方向, 整个古城面积为0.46平方公里, 规划总面积为2.27平方公里, 以古县衙为中心, 向四周扩展, 北至规划新平路, 西到白塔镇, 东南依昌江岸[1]。
2.自然条件与资源条件
浮梁县以中低山、低山和丘陵为主, 总的趋势为东西北三面高, 三条山脉向西南低去, 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昌江、南河及东河流域有零星分布的山间盆地, 地势较为平缓, 平均海拔40~50米。昌江为境域主要河流, 自东北向西南绕境而下, 横穿整个古城, 并在凤凰嘴处接纳主要支流东河水, 丘陵之间, 多条小溪也汇集昌江, 形成脉络状河系结构, 与茂密森林共谱”青山绿水”绿色生态。
县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热量丰富, 雨量充沛, 光照充分, 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7.1℃, 极端最低气温—10.9℃, 最高气温41.8℃, 年平均日照1968.5h, 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 年平均无霜期248天。
浮梁县陶瓷烧造源远流长, 孕育了瓷都景德镇。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主要矿产有沙金、白云岩、高岭土、瓷石、大理石等; 林业以茶叶为主。矿产资源中高岭土最早开发, 质量最优, 其次瓷石、大理石、白云岩资源也极为丰富, 都为陶瓷的优质原料, 均有工业开发价值。
境内植被类型多样, 其中森林覆盖面积最大, 达到了总面积的58.4%, 还有自然草被和农田植被共同组成了绿色生态环境[1]。
3.社会经济条件
根据各方面资料统计, 1999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为4578万元, 其中第
一产业为921万元, 第二产业为1979万元, 第三产业为1678万元, 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1%、 43.2%、 32.7%。
当前在浮梁县城大石口建一茶厂, 年生产加工能力红茶2万担, 绿茶1万担, 为浮梁茶区中生产能力最大的精制厂, 已成为县城中龙头企业。旧城内景德镇啤酒厂、花炮厂等企业效益良好。
4.人口构成现状
到1999年末, 浮梁镇总人口为13868人, 集镇人口10036人( 其中古城1843人、县城8193人) , 从业人员数为2968人, 农业人员8093人, 外来人口650人, 大多从事农业、瓷业、商业、运输业和茶业。
5.城镇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 浮梁县的建设步伐加快, 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它以林茶加工工业为特色, 服务于瓷都经济的景德镇市。形成以新城区为中心, 南北两端的工业区、古城区为附翼的布局态势。
古城的文、教、卫等设施配套较完备。据资料显示, 古城共有中学1所, 小学1所, 卫生院1所, 文化站1个, 邮电所1个, 其它公用设施较匮乏。
全县交通状况不断改进, 至各村都有干道相通, 其中从县城至古城的滨江路已经修建, 且古城南部不远处的景—婺—黄高速公路即将动工。因其主干河流昌江受季节性影响较大, 且铁路部门将桥墩建在航道上, 影响船只安全运行, 水运网络当前已基本衰退。
古城架设了临时送电进户的输电线路, 10千伏输变压器建设工程已完成, 当前城内尚无道路照明。
6.历史文化遗址
源远流长的古城文化, 是浮梁文化精神的主体, 是其兴衰变迁的见证, 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强大的吸引力。
6.1 浮梁古县衙为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县衙, 县衙等收为五品, 至今有170年的历史, 占地64495平方米, 其规模非同一般, 已被定为省级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6.2 宋代红塔( 江西第一塔) , 塔身形像简洁壮观, ”西塔夕照”为古昌江八景之一。
6.3 古城北部的宝积寺遗址。
6.4 一段长约六米的古城墙遗址及残存的洗心沟片段。
7. 建筑质量评价
保护城市的特色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首要目标。建筑是组成城市的最主要的物质元素, 也是表现城市特色的最重要的要素, 而古城历经沧桑后, 已是多种建筑重叠、交叉和组合的结果。因此, 对古城作建筑分类分析有助于我们在纷繁复杂的视觉世界中理清城市的脉络和纹理, 从而在其中考虑需要保护的东西。另外, 建筑分类分析的结果不但仅在于能够找到体现和保持城市特色的对象, 同时也将使保护规划的措施更易于理解和操作。在保护规划中对建筑进行分类能够从以下两点进行考虑: ( 1) 建筑价值: 建筑类型、建筑保存状况、建筑的景观区位和其对城市空间特色形成的重要性。( 2) 建筑特征: 体现建筑特征的建筑构成要素、体现建筑特色的建筑环境要素。
本次古城保护规划中对建筑作出历史文物保护、一般性保护、非保护或拆除等几种分类标准, 是根据本次古城规划的需要来制定、实施的。
7.1 历史文物保护类建筑: 是经历了久远的年代, 见证了极具历史意义的事件, 能如实反映历史遗存的建筑, 是本次保护规划中保护的核心内容, 主要有古县衙、西塔和古城墙。
7.2 一般保护类建筑: 是具有地方特色, 能体现民俗风情的, 并达到一定年限的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 主要有古民居、明代牌坊。
7.3 非保护类建筑: 是既不能体现地方特色又不具备其它保护意义的一般商业和居住类建筑, 主要是老滨江路两旁的民房和商业建筑。
7.4 优先拆除类建筑: 是非保护类建筑的附加部分、难以修复的又不具有保留价值的建筑、在道路规划中需要剔除的建筑以及在保护规划中
需要拆迁的建筑。( 具体见建筑质量评价图)
二、古城发展条件分析
古城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为浮梁镇旧址, 现与新城区、工业区共同组合成浮梁县城, 为景德镇市卫星城。古城的形成和发展与景德镇的演变密切相关, 从古至今, 尽管古城伴随着岁月的沧桑发生了很大变化, 但它仍是集历史文化和田园风光于一体, 景致优雅的旅游区。
1.古城发展的不利条件:
1.1 基础设施严重落后, 活力衰退, 建筑年久失修, 质量普遍较差, 因此在古城保护的同时应注意基础设施的建设, 使古城恢复活力。
1.2 古城内多处用地荒废, 周围环境水平较差, 绿地和开敞空间不足。
1.3 古城保护区内的建筑多为徽派建筑, 但多数居民住房条件较差, 需大量维修, 且许多建筑被搭建, 严重影响了古民居街区的保护。
1.4 啤酒厂虽给古城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成为古城内环境污染的根源, 破坏了城内的自然生态环境, 因此在远期规划时应考虑将其迁移。
1.5 古城内现有的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没有一家星级宾馆, 为了能使古城与现代旅游业发展接轨, 应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1.6 古城现有的景区太少, 为游客开发的参与性项目几乎没有, 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不够。
2.古城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古城南部不远处景—婺—黄( 景德镇—婺源—黄山) 高速公路的兴建给古城带来了便利的交通, 且古城到达各交通主干线都很便捷, 这极大的加强了古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