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茯苓汤的临床运用_常通玮
防己茯苓汤,用于皮水之病证,只有四肢皮肤肿盛而不恶风者。
防己茯苓汤,用于皮水之病证,只有四肢皮肤肿盛而不恶风者。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皮水求,四肢聂聂动无休;己桂芪三草二两,茯苓六两砥中流。
茯苓六两,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甘草二两《金匮要略》明·赵以德此证与风水脉浮用防己黄芪汤同,而有浅深之异。
风水者,脉浮在表,土气不发,用白术、姜、枣发之。
此乃皮水郁其荣卫,手太阴不宣,金郁者泄之,水停者以淡渗,故用茯苓易白术;荣卫不得宣行者,散以辛甘,故用桂枝、甘草以易姜、枣。
《内经》云:肉蠕动,名曰微风。
以四肢聂聂[形容动而轻微]动者,为风在荣卫,触于经络而动,故桂枝、甘草亦得治之也。
——(《金匮玉函经二注》)明·徐彬皮水……四肢聂聂动,以申明水气在皮肤中之状,而后皮字义晓然矣。
药亦用防己黄芪汤,但去术加桂、苓者,风水之湿在经络近内,皮水之湿在皮肤近外,故但以苓协桂渗周身之湿,而不以术燥其中气也。
不用姜、枣,湿不在上焦之荣卫,无取乎宣之耳。
——(《金匮要略论注》)清·沈明宗此邪在皮肤而肿也。
风入于卫,阳气虚滞,则四肢肿。
经谓结阳者,肿四肢,即皮水也。
皮毛气虚受风而肿,所谓水气在皮肤中,邪正相搏,风虚内鼓,故四肢聂聂动,是因表虚也。
盖肺与三焦之气同入膀胱而行决渎,此肺虚抑郁不入膀胱,而水亦不行,则当使小便利而病得除。
故用防己、茯苓除风湿而宣水道,以黄芪补卫而实表气,表实则邪不能容。
甘草安土而制水邪,桂枝以和营卫,又行阳化气,而实四末。
俾风从外出,水从内泄矣。
——(《张仲景金匮要略》)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清·尤怡皮中水气,浸淫四末,而壅遏卫气,气水相逐,则四肢聂聂动也。
防己、茯苓善驱水气,桂枝得茯苓,则不发表而反行水,且合黄芪、甘草,助表中之气,以行防己、茯苓之力也。
——(《金匮要略心典》)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清·王子接汉防己,太阳经入里之药,泄腠理,疗风水,通治风湿、皮水二证。
《金匮》汗出恶风者,佐白术;水气在皮肤中聂聂动者,佐桂枝。
解读防己茯苓汤及临床应用
解读防己茯苓汤及临床应用跟王付大师学经方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防已茯苓汤的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防已茯苓汤。
1【组成】防己三两(9g),黄芪三两(9g),桂枝三两(9g),茯苓六两(18g).甘草二两(6g)。
2【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3【功用】温脾利水,通阳消肿。
4【适应证】脾虚水泛证: 四肢浮肿而沉重,手足不温,体倦,四肢肌肉跳动,甚则面目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
5【配伍原则与方法】脾虚水泛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脾气虚弱而不得运化水津;水气肆虐内外。
因此,治疗脾虚水泛证,其用方配伍原则与方法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补益脾气药审病变证机是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肢体不得所养,症见体倦乏力,其治当补益脾气。
如方中黄芪、甘草。
2.合理配伍泻湿渗利药水不得脾气运化而为水气,水气乘机而又困阻脾气,进而导致脾气益虚,水湿益盛且充斥于内外,症以肢体浮肿为主,其治当泻湿渗利。
如方中茯苓、防己。
3.妥善配伍通阳药脾气虚弱,寒气内生,水气内停、阳气为水气所郁而不得行,症见手足不温,其治当通达阳气。
又,通达阳气更有利于脾气气化水湿。
如方中桂枝。
4.随证加减用药若小便不利者,加猪苓、泽泻,以增强泻湿;若大便溏者.加大腹皮、薏苡仁,以利湿实大便:若恶寒者,加附子桂枝,以通阳化湿,等等。
6【临床应用】1.药用个性黄芪补气而健脾,行水湿而利尿,故能消肿除满。
防已苦以降逆,辛以走行,降泄以利湿,走行以散水。
桂枝助脾阳以化饮,使中焦之水得以气化。
茯苓渗湿利水,使内之水气从小便而去。
甘草益气健脾,并能调和诸药。
2.药用共性根据防己茯苓汤方中药用主治的个性、共性及特殊性,再根据方中用药相互作用的协调统性与个体差异性,从而决定认识、研究与应用防已茯苓汤治法不仅可主治脾虚水泛证,还可主治下列所举病种而具有防已茯苓汤主治病理特点者,以法用之,则可取得明显治疗效果。
解读防己茯苓汤及临床应用
解读防己茯苓汤及临床应用防己茯苓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防己、白术、茯苓和半夏组成。
它在中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尤其在肝胃湿热和湿气内阻等病症方面。
以下将对防己茯苓汤的组成、功效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解读。
防己茯苓汤的组成包括:1. 防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有着解表散寒、透疏气机、化瘀止痛的功效,常用来治疗风寒感冒、胸闷、疼痛等症状。
2. 白术:具有健脾、益气、除湿、止泻的作用,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特别是在湿阻病证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3. 茯苓:是一种常见的补益药材,有着健脾、利水、安神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尿频、心悸等症状。
4. 半夏:有解痉、止呕、平喘的功效,特别适用于湿痰、饮食积滞等病症。
防己茯苓汤的功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祛湿散寒:防己茯苓汤可以利湿祛湿、散寒驱寒,用于治疗湿寒内滞等湿邪所致的疾病,如湿寒感冒、湿阻胸闷等症状。
2. 健脾益气: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脾、益气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气不足、消化不良、腹胀等症状。
3. 利水消肿: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4. 安神止痛:茯苓还有安神的作用,可以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同时还可以缓解疼痛。
防己茯苓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病症包括:1. 湿热内阻:防己茯苓汤可以用于治疗湿热内阻的疾病,如胸闷、烦躁、口苦等症状。
2. 脾胃湿滞:白术和茯苓具有健脾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脾胃湿滞,如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湿痰内阻:半夏具有化痰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湿痰内阻的疾病,如咳嗽、痰多等症状。
4. 水肿尿频:茯苓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水肿、尿频等症状。
总体来说,防己茯苓汤是一种在中医临床中应用广泛的方剂,其治疗范围涵盖了湿热内阻、脾胃湿滞、湿痰内阻以及水肿尿频等病症。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疾病病情和辩证施治的原则来进行调配和应用。
此外,防己茯苓汤的应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和注意。
防己茯苓汤临床应用(1慢性肾炎、2营养不良性浮肿、3风湿性关节炎、4冠心病)
防己茯苓汤临床应用(1慢性肾炎、2营养不良性浮肿、3风湿性关节炎、4冠心病)防已茯苓汤源于《金匮要略》,由防已、黄芪、茯苓、桂枝、甘草等五味药组成,“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故临床上多用于肾炎,亦可用于尿毒症。
临床用此方治疗的病例较多,除肾炎、尿毒症外,并且广泛应用于某些关节炎,营养不良性浮肿、心性浮肿等病,临床效果也满意。
1慢性肾炎龚xx,男,3岁半,1979年8月初诊。
患慢性肾炎2年,住省某医院诊确为“肾病综合症”。
经较长时间激素治疗后,尿中仍有蛋白(++),颗粒管型(0~2),肝肋下3厘米,腹膨隆,腹水征(++)。
大便时常完谷不化,颜面浮肿,面如满月形,大腹便便,舌红苔黄,脉细数,系脾虚不能制水,治宜益气健脾利水,方用防已茯苓汤加味。
药用: 防已10克、黄芪2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泽泻10克,按上方加减,连服20余剂后,尿蛋白±~+,浮肿、腹水明显减轻,完谷不化消失。
再按上方加党参、仙灵牌,回当地服药40余剂,每周复查尿蛋白均为阴性或痕迹,腹水征消失,肝肿缩小。
按: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围,病程缠绵长期不愈,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
其病理多以水肿为主。
肺气不宣,不能通调水道,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肾虚则水气泛滥。
《幼科铁镜》对水肿的治疗,认为治宜调脾行气、健脾利水。
在实际应用上脾虚不能制水,因而形成水肿,在小儿实为多见。
本例病情符合脾虚不能利水,用防已茯苓汤化裁后,效果立竿见影。
最后加党参、仙灵脾收功。
2营养不良性浮肿李xx,男,54岁,1977年初诊。
全身浮肿加重心悸2个月,原有30余年右小腿溃疡史,最近几个月溃疡处疼痛,黄液大增,口苦纳呆。
检查见右小腿胫前巨大溃疡(超掌面大),创面颜色苍白,腐脓较多,纱布上黄液淋漓,患者十分疼痛; 舌胖淡红,舌边有淤点,苔淡黄腻,脉弦数。
经检查诊为营养不良性水肿、右小腿巨大溃疡。
证属久病气血虚,余热未清。
防己茯苓汤——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防己茯苓汤——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防己茯苓汤——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之皮水证者。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药物组成: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
具有益气健脾,温阳利水的功能。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衰竭之皮水证。
症见四肢浮肿,四肢肌肉动,头晕头痛,汗出恶风,苔白腻,脉沉细滑。
此方是我常用来加减治疗肾炎水肿的方子,虽然如此,但中医药治病讲究辨证论治,治疗需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症状,处方问药,因此此内容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建议大家照方抓药。
若想寻求中医药的治疗,请务必到正规的中医院找专业的肾内科大夫辨证论治,专业的事情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切勿自行抓药治疗,避免起反作用。
#高建东讲肾病##非常病例#。
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妇女更年期水肿32例
・
妇 女 更年 期 出现 水 肿 ,一 般 症 情 轻微 ,经 休 息可 改 善者 , 则 不 作病 论 。若 水 肿程 度 较 为 明显 ,或 持 续 时 间较 长 ,则 应 进 行治疗。 该症 运 用 利 尿 剂 常 可 迅 速 见 效 , 停 药后 常症 情 反 复 。 但
2例 , 占 62 . %。
c o s 2 p t n si u o p t l u . a in a e , r ame to e c n i o fp te t, r ame t e i d 1t n h . s l I 2 h o e 3 ai t n o rh s i t t tc s s te t n ft o dt n o ain s te t n ro o 3 mo t s Re u t n 3 e ao p e h i p :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 愈 :水 肿 消 退 且 停 药 后 一 个 月 未 见 复 发 ;好 转 :水 肿 消 退 但 停 药 后 又 见 复 发 ;有 效 : 水肿 较 前 改善 ;无 效 :水 肿 症 状 未见 改善 。 4 治疗 结 果 3 2例 中痊 愈 2 2例 , 占 6 .%;好 转 8例 , 占 2 %; 有 效 8 8 5
酸怕冷 、心烦胸 闷、烘 热汗 出等更年期症状 。临床检验肝 肾功
能及 尿 检 均 在 正 常 范 围 。 2 治疗 方 法
防 己茯 5,
白术 1g 当 归 1g 0, 0 ,泽 泻 1g 0 ,车 前 子 1g 5 ,茯 苓 皮 3 g 大 0, 腹 皮 1g 桂枝 6 , 陈皮 6 。 0, g g 随 症 加 减 :见 有腰 酸 怕冷 等 阳虚 不 足 之 症 加 仙 灵 脾 、肉桂
6 体 会
防已茯苓汤
防已茯苓汤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组成:防己9 黄芪9 桂枝9 茯苓18甘草6这是一付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防己茯苓汤功能主治:手脚浮肿、面目浮肿、四肢肌肉颤抖(不是四肢抖动,只是肌肉轻微颤抖)、慢性肾炎浮肿、蛋白尿、肥胖、泄泻、类风湿性关节炎。
防己茯苓汤的加减方:1、四肢浮肿:四肢浮肿,按之没指,食少无力,多吃则胀肚,舌淡。
分析:表虚水泛、脾阳虚而失运化。
方法:健脾祛水。
方用防己茯苓汤。
防己15 黄芪15 桂枝15 茯苓30苍术9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5付,可痊愈。
防己茯苓汤的加减方:1、全身浮肿:全身浮肿、小便短而发黄、舌苔薄白、脉滑。
分析:不怕风,说明不是风水病。
为皮水。
为脾虚不能健运。
方法:健脾祛湿,调和营卫。
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防己15 黄芪15 茯苓20 桂枝6炙甘草3生姜10大枣3枚。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防己茯苓汤的加减方:1、全身浮肿:全身浮肿、小便短而发黄、舌苔薄白、脉滑。
分析:不怕风,说明不是风水病。
为皮水。
为脾虚不能健运。
方法:健脾祛湿,调和营卫。
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防己15 黄芪15 茯苓20 桂枝6炙甘草3生姜10大枣3枚。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2、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疼痛,手脚都有凹陷性浮肿,舌淡而苔白,脉滑。
分析:脾虚不能运水湿、关节有虚位,水湿乘之。
方法:健脾祛湿,活血消肿。
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防己9黄芪15 桂枝9丹参15当归9生地90 蚕砂15。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3、肥胖:身体奇胖,伴有倦惰,头昏,胸闷稍劳则喘,行动艰难,皮肤湿粘、脉滑。
分析:脾阳不足,导致肌肉皮肤间水湿积聚,代谢失常,造成肥胖。
方法:提升脾阳,除湿消积。
方用防己茯苓汤加减防己15 桂枝15 茯苓30黄芪15 红花10炙甘草5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一个好方----防己茯苓汤
一个好方----防己茯苓汤《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2条: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防己茯苓汤方: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防己茯苓汤证,病人四肢肿,病位虽在表部,但其人卫气已虚,故不可与麻黄伤其阳,而以茯苓淡渗利水。
防己清利湿热水郁。
营气有郁热,故不用芍药。
胃气有虚热,故甘草不炙。
重用茯苓六两,目的在于使药物的作用能够达到皮表部,与小柴胡汤重用柴胡,使柴胡的作用能够达到表部,解半表半里之阳郁从表而出;葛根芩连汤重用葛根,使葛根的作用能够达到表部,解半表半里之热郁从表而出的道理一样,若用量不够,就不能透邪出表。
茯苓作用趋里,若用量不够,就不能达表,而将皮肤之水气渗利于下。
皮肤脉络虚,必以黄芪补之。
怎知皮肤脉络虚?以其人“四肢聂聂动”为证。
四肢聂聂动,是卫气与水气相搏,因其人卫虚而不能自持,故“四肢聂聂动”。
四肢聂聂动,一是因虚,一是因热,无热不动,故主以防己清利湿热之水邪、佐以茯苓渗利水邪从小便而出,黄芪补皮肤脉络之虚,桂枝发散营气之郁热。
卫阳内潜,必有营阴之郁热,当以桂枝散之。
治验:冯某,女性,30岁,病历号6422,1959年4月25日初诊。
发现慢性肾炎已5年,常四肢浮肿,腰痛,头晕或痛,月经量多、后期,查P.S.P第一小时60%,第二时10%,苔白厚腻,脉沉弦,证属表虚里饮,治以益气养血,调荣利水,予防己茯苓汤合当归芍药散加减:防己10克,茯苓24克,桂枝10克,生黄芪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川芎10克,苍白术各6克,猪苓10克,生姜10克。
结果:上药服6剂,服药期间诸症差,但停药浮肿又复发,继加减服用1个月余,浮肿未再复发。
防己茯苓汤(皮水),防己黄芪汤(脾虚久泄、尿浊)的方证表达
防己茯苓汤(皮水),防己黄芪汤(脾虚久泄、尿浊)的方证表达防己黄芪汤:肌肉型肥胖药材:15克黄芪、10克白术、9克灸甘草、6克生姜、6克防己、4颗大枣;方法:将所有药材加水煎煮即可,每天服用2次。
该方主要针对肌肉型肥胖,此方还可以和防风通圣散一起配合进行减肥,每天取5克的防己黄芪汤、5克防风通圣散服用,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后,可有效减重。
(1)黄芪证:其人黄胖软肿无神无力,面色黄暗黄白;肥胖(虚胖),肌肉松弛松软无力;易汗出(皮肤湿润);易浮肿;易疲劳;腹大松软如棉花,无压痛无胀痛(腹壁肌肉萎缩,脂肪堆积,故松软无力);食欲旺盛,贪食却无力;中老年妇女多见。
(2)防己证:双下肢水肿,按之如泥;膝关节疼痛;下半身肥大胖软。
防己黄芪汤,防己这个药吃下去的感觉,有一点是强迫你的肾脏在喝咖啡啊,就是说它会把肾有点操到,就是它虽然会让肾很用力的把那些东西代谢掉,但是肾会累到,所以你如果要用防己黄芪汤的话,你就要必须要随时,什么肾气丸啊,真武汤啊,都要,就是一直在帮忙,帮忙做补强。
——防己黄芪汤加减法:(1)喘憋:加麻黄(2)腹痛:加白芍(3)下肢疼痛、浮肿明显:加怀牛膝(4)血脂高:加泽泻(5)头晕头痛腰腿无力:加葛根(6)胸痛、心绞痛:加川芎丹参(7)易感冒、鼻塞、打喷嚏:合玉屏风(8)下肢肿甚精神萎靡(附子证):合真武汤。
脾虚久泄刘某,男,24岁,1991年 7月就诊。
患者1年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稍进油腻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舌质淡、苔白,脉细。
此乃脾气虚弱,清阳之气不能升发,运化失常所致。
予防已黄芪汤加味:防己10克,炙甘草、生姜各5克,大枣5枚,党参、黄芪、白术、茯苓、苡仁、怀山药各15克,5剂。
药后大便渐成形,纳食增加,精神好转,继服上方15剂而愈,迄未复发。
《景岳全书》日:“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脾胃虑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致水反成湿,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投之防己黄芪汤加味。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汤(方组、临证参考用量)防己9g 茯苓18g 黄芪9g 桂枝9g 甘草6g 上5味,以水1000ml,煮取200ml,分3次温服.(功效)通阳化气,表里分消。
(主治]主证:皮水,外证肤肿,按之没指,四肢肿甚而聂聂困动,舌苔白滑,脉沉。
副证:肢体欠温,不恶风,口不渴。
(临证加减)1。
水肿重者,加大腹皮、生姜皮、桑白皮、车前子等,以行气利水。
2.下肢多肿,身重乏力,加大腹皮、.朱膝、木瓜,以行气消肿。
3.脾气虚水湿运化不利,加赤小豆、玉米须,以健脾利湿。
4。
临证以《金匮》防己茯苓汤随证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营养不良性水肿、冠心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收到了良好效果,体现了异病同治的特点。
[江西医药,1981,t+,:423 5。
疗肿患下水气,四肢肿,聂聂动,于本方中加生姜、芍药各二两,白术三两,名木防己汤。
阱台秘要]6.防己、茯苓、白术、桂心、生姜各四两,乌头七枚,人参二两,甘草三两。
为粗末,苦酒和水煎,分四次(昼三夜一) 服。
治历节风,四肢疼痛不可忍者,名防已汤。
[千金要方] 7。
论防己茯苓汤证的特点:本方证的特点是水肿病人四肢聂聂动,聂聂是形容肌肉轻微跳动的意思。
这种动风征兆的出现,是因水气太盛,阴遏阳气流通所致。
四肢为诸阳之本,阳气郁极而动,所以出现动风现象。
此与肝阳化风,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欲镇其风,必通其阳;欲通其阳,必利其水,故以防己、茯苓利水,桂枝、茯苓通阳。
茯苓一身而兼二任,故其用量较其他药加倍。
险匮诠释.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
19863。
防己临床应用最新验方举例
防己临床应用最新验方举例
l.治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金匮要略》防己茯苓汤)防己9g,黄芪9g,桂枝9g,茯苓18g,甘草6g。
上五味,以水500ml,煮取300ml,分3次温服。
2.治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
防己30g,甘草15g(炒),白术22.5g,黄芪31g(去芦)。
上锉麻豆大,每抄15g,生姜4片,大枣1枚,水500ml,煎至400ml,去滓,温服,良久再服。
喘者加麻黄6g。
胃中不和者加芍药9g。
气上冲者加桂枝6g。
下有阵寒者加细辛2g。
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差。
3.治中风历节,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无寒热,其脉浮(《金匮要略》防己地黄汤)防己1g,桂枝1g,防风1g,甘草1g。
上四味,以酒一杯,渍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1000g,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服。
4.治遗尿,小便涩(《千金要方》)防己、葵子、防风各30g。
上三味,以水350ml,煮取300ml,分三服,散服亦佳。
5.治肺痿咯血多痰(《品汇精要》)(防己)合葶苈子等份。
为末。
糯
米饮调服。
6.治鼻衄(《圣济总录》)防己生用90g,捣罗为细散。
每服6g,新汲水调下。
老人小儿酒调3g服,更用热汤调少许、鼻中喘气,佳。
防己茯苓汤
防己茯苓汤防己茯苓汤【方药】防己三两(9克) 黄芪三两(9克) 桂枝三两(9克) 茯苓六两(18克)甘草二两(6克)【用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二十四)【解说】本方主治皮水之证。
以四肢浮肿,按之没指,小便不利,或肌肉颤动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主要在脾,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
防己茯苓汤立方本意在于通阳化气,表里分消。
防己伍黄芪,走表祛湿,使水从外而解;桂枝配茯苓,通阳化气,令水从小便而下。
本方利水之势较缓,可用于水肿兼有正虚之候,如慢性肾炎水肿、尿毒症、妊娠期高血压及羊水过多等病。
【运用】一、水肿秦伯未医案:男,28岁。
病浮肿1年,时轻时重,用过西药,也用过中药健脾、温肾、发汗、利尿法等,效果不明显:当我会诊时,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脉象弦滑,舌质嫩红,苔薄白,没有脾肾阳虚的证候。
进一步观察,腹大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食后不作胀,大便每天1次,很少矢气,说明水不在里而在肌表。
因此考虑到《金匮要略》上所说的“风水”和“皮水”,这两个证候都是水在肌表,但风水有外感风寒证状,皮水则否。
所以不拟采用麻黄加术汤和越婢加术汤发汗,而用防己茯苓汤行气利尿。
诚然,皮水也可用发汗法,但久病已经用过发汗,不宜再伤卫气。
处方:汉防己、生黄芪、带皮茯苓各15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生姜2片,红枣3枚。
用黄芪协助防己,桂枝协助茯苓,甘草、姜、枣调和营卫,一同走表,通阳气以行水,使之仍从小便排出。
服2剂后,小便渐增,即以原方加减,约半个月证状完全消失。
(《谦斋医学讲稿》1964:132)按语:本案全身浮肿,腹大腰粗,小便短黄,但其腹按之不坚,叩之不实,胸膈不闷,能食不胀,此水不在里,而在肌表。
患者并无外感风寒证状,故又决非风水,而是皮水。
服用防己茯苓汤通阳行水,小便渐增,证状亦随之渐消,洵属良方。
防己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防己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关于《防己茯苓汤的功效与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然环境的极端转变让我们的人体赶不及调节,因此造成了愈来愈多的病症的造成。
要想可以取得成功抵挡病症的侵蚀,我们就应当在平常调养身子,让人体充分准备。
中医药方在这里层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点,今日我们就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防己茯苓汤这类药方。
牙周药方牙龈
防己9克黄耆9克桂枝9克薏苡仁18克甘草6克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健脾补血脾,温阳利水。
主冶皮水。
四肢肿,水汽在皮肤中,四肢肌肉晌动。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上五味药,以水1.2升,煮取400ml,分三次温服。
牙周摘抄牙龈
《金匮要略》卷中
牙周药方牙龈
木防己1钱,花苓1钱,泽泻1钱,甘草8分,赤芍8分,长石
2钱,酒黄柏8分,猪苓1钱。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寒湿跗肿。
牙周摘抄牙龈
《温热经解》
牙周药方牙龈
汉防己1两,赤茯苓2两,桑白皮3两(锉),桂心1两截,甘草1两截,赤芍药1两,麻黄1两(去节)。
牙周制作方法牙龈
上为散。
牙周功效与作用牙龈
脚气痹挛肿闷。
牙周使用方法使用量牙龈
每服4钱,水1中盏,入姜片半点,红枣2个,煎至6分。
去滓温服,不拘小节情况下。
牙周摘抄牙龈
《普济方》卷二四三
今日给大伙儿解读了一些有关防己茯苓汤的饮食疗法方式等,你是不是有记牢一些呢,实际上假如得病得话不但要紧密配合医师的医治,还应当在饮食搭配上加多留意,那样才会让人体迅速的尽快恢复。
防己茯苓汤加味治验四则
防己茯苓汤加味治验四则
海崇熙
【期刊名称】《国医论坛》
【年(卷),期】1989(4)2
【摘要】防己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篇,由防己、黄芪、桂枝、茯苓、甘草五味药组成。
该方益气实表,除湿利水,对水气流散在皮肤中,阻遏卫气所出现的四肢浮肿,疗效卓着。
笔者临床用其加味治疗肥胖病、慢性肾炎、肝性腹水、慢性水泻等病,效验亦彰,兹报道如下。
一、肥胖病丁××,女,46岁,1979年3月16
日诊。
自诉近年来身体奇胖,伴有倦惰,头昏,胸闷稍劳则喘,行动艰难,经闭14个月。
诊得身长158厘米,体重90.5公斤,肥胖对称。
【总页数】2页(P18-19)
【关键词】防己茯苓汤;方剂;肥胖病;慢性肾炎
【作者】海崇熙
【作者单位】安徽省萧县肝炎门诊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5
【相关文献】
1.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 何洁茹;邓金凤;谭畅
2.加味防己茯苓汤联合CRRT疗法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肾功能及血清APN、PCT、Lac水平变化的影响 [J], 杜晓敏
3.温胆汤合四逆散加味治杂症验案四则 [J], 李广文
4.防己茯苓汤合蒲灰散加味治疗特发性水肿50例 [J], 李时忠
5.加味防己茯苓汤治疗脾虚湿胜型肾病综合征38例 [J], 夏本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己茯苓汤的制法及功效
防己茯苓汤的制法及功效防己茯苓汤的制法较为简单方便,功效显著,防己茯苓汤具有很好的健脾利湿,养心安神甚至有抗癌的功效,对于女性来说还有很好的减肥效果,作用于身体的功效是非常显著明显的,期间患者身体健康能够通过防己茯苓汤达到放松,安神的状态,那么究竟防己茯苓汤的具体功效是怎么样的呢?一、组成防己三两黄芪三两桂枝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二两二、制法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三、功效1、茯苓性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
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2、可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
茯苓之利水,是通过健运脾肺功能而达到的,与其它直接利水的中药不同。
苓桂术甘汤、四君子汤、四苓汤等均是有茯苓配伍的常用方剂。
3、防己茯苓汤主要是健脾利湿为主的,对于脾虚有一定作用。
但是对于肾虚,肝郁,血虚效果不大。
有一定减肥的作用。
最好是在防己茯苓汤上面进行加减,根据你的症状,舌脉结合用药。
例如加入补肾阳的药物,疏肝的药物等。
减肥还需要通过你平时对饮食的控制和适当的锻炼,不宜单纯依靠中药减肥。
4、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术、山药等配伍。
有可用为补肺脾,治气虚之辅佐药。
5、痰湿入络,肩背酸痛茯苓既能利水渗湿,又具健脾作用,对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具有治疗作用。
可用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
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壳同用。
5、茯苓能养心安神,故可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等症,常与人参、远志、酸枣仁等配伍。
6、临床常用治疗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舌癌、乳腺癌、膀胱癌、肺癌、溃疡性黑色素瘤等癌瘤中属脾虚湿盛、痰饮内停、湿热壅结者。
防己茯苓汤属于中药配方的东西,对于身体有很好的效果又有较低的副作用,能够用有效的帮助患者解决脾胃不适,精神迟缓的情况,但是要注意使用防己茯苓汤作为解决病痛的东西具有很好健身的功效,但是要注意需食用一个疗程,煮药也要注意火候。
防己茯苓汤治腕关节肿痛–经方派
防己茯苓汤治腕关节肿痛–经方派
W某,女,45岁,2019年4月30日初诊。
主诉:右手腕关节肿痛2月余
病史:患者2月前劳作后出现右手腕关节浮肿伴活动受限,4月17日本院予局部封闭治疗,症状无缓解而来就诊。
刻下:眼睑浮肿,晨起右手腕关节浮肿、疼痛伴活动受限,小便量少,大便尚可,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滑。
西医诊断:桡骨茎突性腱鞘炎。
中医诊断:肢痹,寒湿入络证。
拟方:防己茯苓汤。
处方:防己15g,生黄芪15g 桂枝15g,茯苓30g,生甘草10g,细辛10g,5剂,水煎温服,日2次。
局部外敷消炎止痛膏。
5月8日复诊:右手腕关节疼痛、脸部浮肿均好转。
刻下见:脸部尚有余浮肿,腕关节活动可,无疼痛。
双手湿疹2日,局部瘙痒不适,舌体胖大,苔薄白,脉弦滑,小便量偏少,大便尚可。
疼痛虽已基本消失,但脸部尚有浮肿,效不更方,续服5剂。
按:患者形体偏胖,长期劳作,酿生此病,脸部浮肿为重,手腕关节处疼痛、浮肿,伴活动受限,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滑,皆为寒湿之象。
《金匮要略》云:“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己茯苓汤主之”。
本案紧执“眼睑、关节浮肿,小便量偏少”,可见体内水湿为重,泛溢肌肤之中,故予防己茯苓汤利水消肿为主,佐以细辛通阳止痛,配合外用消炎膏,此药症相符,病情渐愈。
作者/吴清流(福建省晋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防己茯苓汤证方证标准
1、特征症状:四肢浮肿,甚者四肢聂聂动,或者身体困重,兼有手足麻木不仁或者发凉,汗出。
2、主要症状(水饮证):小便不利,或者胸胁胀满、短气或腹满或胃肠间水声辘辘或心下痞满,或心悸或者心下悸动,或者头晕。
3、舌苔脉象:舌质淡,或舌体胖大,舌苔白滑或者厚腻,脉浮,或沉弦。
[条文荟萃]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
水气病。
22)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
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
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金匮要略。
水气病。
1)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
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
渴而不恶寒者
,此为皮水。
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
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
发汗即愈。
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金匮要略。
水气病。
4)。
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
黄奕乐
【期刊名称】《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1992()11
【摘要】充血性心力衰竭为内科常见疾病之一,作者在临床中发现,患者单用西药抗感染及强心利尿治疗,症状改善不明显,尤其对缓解浮肿及痰饮咳喘收效甚微。
1988~1992年间我们对服用西药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加用《金匮要略》的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结果疗程缩短、疗效提高、临床症状消除快、死亡率较单用西药明显下降,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防己茯苓汤;心力衰竭;充血性
【作者】黄奕乐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416.1
【相关文献】
1.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坐骨神经痛41例 [J], 赵海云;安玉芳;宋全玲
2.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 [J], 孙桂玲
3.防己茯苓汤加减联合局部刺络拔罐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1例 [J], 鲜子兰;刘兰婷;任韶凯;黄蜀
4.防己茯苓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80例 [J], 贺丽娜
5.张金生教授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帕金森病经验 [J], 何勇;惠小珊;崔显勋;张丽娜;张金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却看法不一。
主要有:¹错简论。
此论以《金鉴》为代表。
陆渊雷亦认为是“唐以后方”。
今人谭日强则认为此方“治寒虚相搏之半产漏下,断不相宜。
”并指出以《妇人妊娠篇》的胶艾汤主之,较为适合。
º肯定论。
代表人物有尤在泾、徐忠可等。
认为此方表面似于理不妥,实际上有深刻的道理。
妇女病以治肝为主,虚不可补,解其郁聚,即所以补;寒不可温,行其血气,即所以温。
旋复花行血脉之瘀,葱白通经气之滞,新绛止崩除漏,使结开则漏止,其血自止,不必补也。
笔者以为,上述两说各有见地,应据临床具体情况而取舍。
若纯属虚寒之半产漏下,则当忌用。
因误用可致出血加重。
此时可选用温中摄血的胶艾汤治之。
若由气滞血瘀为患者,虽具弦大芤减之虚寒脉象,也可试用旋复花汤,以祛瘀生新。
如《金匮》中的大黄虫丸治虚劳干血,正是通过祛瘀而达到“缓中补虚”之目的。
张氏亦报道,用旋复花汤加味治半产漏下30余例均获良效,并附有验案四则(见《浙江中医杂志》1996;(2):20)。
所以,在运用旋复花汤时,要依照病证情势灵活变通,切不可恪守陈规,存门户之见。
参考文献
1 刘渡舟,等.金匮要略注解.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07
2 谭日强,等.金匮要略浅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32
3 杨百艹
弗.
金匮集释.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4∶757
4 朱伟常.肝病治络法初探.上海中医药杂志,1981;
(7):13
(收稿日期:1997—10—03)
防己茯苓汤的临床运用
常通玮 李子龙 李俊玲
(河南省鹤壁矿务局总医院,河南458000;鹤壁市中医院;鹤壁市公费医疗医院)
主题词 防己茯苓汤/治疗应用 腹水,肝硬变/中医药疗法 肾功能衰竭/中医药疗法 心力衰竭/中医药疗法
笔者临床运用防己茯苓汤加减治疗以水肿为主要症状的多种疾病,每获良效。
兹举验案数则于后。
1 肝硬化腹水
张某,男,46岁,1986年9月12日初诊。
患肝硬化病史4年余,近1个月来腹胀、纳呆、肢体乏力,自服香砂养胃丸等无效。
初诊时,舌质淡嫩,苔白,脉沉细。
查体:神清,形体消瘦,倦怠,腹部膨隆无压痛,肝脏肋下未触及,腹部叩诊有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有轻度浮肿。
肝功能检查:P62g/L,G30g/L,TBIL26L m mol/L, DBIL12L m mol/L,GPT82u/L;B超检查提示肝硬化,腹腔内有大量积液。
西医诊断:肝硬化腹水。
中医诊断:臌胀,证属脾肾气虚,水湿内阻。
治宜温阳益气,活血利水。
处方:防己18g,黄芪15g,桂枝10g,茯苓15g,大腹皮30g,川牛膝15g,泽兰15g。
服药4剂,腹胀减,小便量增多。
上方加砂仁12g,继服6剂,腹胀消失,饮食转佳,精神亦较前好转,下肢无浮肿。
B超复查:腹腔内有少量积液。
继用香砂六君子汤调理而愈。
2 慢性肾功能衰竭
程某,女,32岁,1992年7月3日初诊。
双下肢浮肿16年,活动后加重。
1985年妊娠期双下肢浮肿加重,尿检蛋白(6),经中西药结合治疗,症状缓解。
近2个月来因劳累诱发双下肢浮肿加重。
初诊时兼见腰酸痛,面色白光白,神疲乏力,恶心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溏,舌质淡黯,有瘀斑,苔白腻,脉沉细。
测BP17/12kPa。
查: Scr510L m mol/L,S BU N19m mol/L;尿蛋白(7)、红细胞0~2个、白细胞0~2个,偶见颗粒管型;血色素80g/L。
B超检查提示双肾萎缩,皮质部与髓质部分界不清。
西医诊断: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关格。
处方:防己30g,茯苓
・
6
・河南中医药学刊 1998年 第13卷 第3期
15g,桂枝15g,黄芪30g,苏叶10g,益母草30g,泽兰叶15g,厚朴12g,陈皮12g,水蛭15g。
服药3剂,水肿稍减,小便量增多,恶心缓解。
继守上方服10剂,双下肢浮肿消失,精神好转,食欲增加。
化验:Scr372L mmo l/L,S BU N15mm ol/L。
后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参芪六味地黄汤加减,病情趋于稳定。
3 肺心病伴心功能不全
穆某,男,76岁,1994年12月8日初诊。
患肺心病史5年余,常于外感或劳累后有胸闷、气喘、下肢浮肿等症。
近因天气骤冷,诱发痼疾。
诊见:面色灰黯,畏冷,双下肢高度浮肿,小便量少,心悸气喘,动则加重,舌体胖大,苔白腻,脉沉细数。
测T37.5°C,P104次/分,R26次/分, Bp17/10kPa。
神清,精神差,桶状胸,双肺均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快。
心尖搏动位于剑突下,肝脏肋下2cm可触及。
西医诊断:肺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
中医诊断:喘证。
处方:黄芪30g,防己30g,茯苓18g,桂枝15g,葶苈子30g,清半夏18g,人参10g,陈皮10g,丹参30g,鱼腥草30g,附子10g。
服药4剂,诸症大减。
守上方继服6剂,下肢浮肿消失,心悸、胸闷等症显著缓解,能平卧入眠。
后用桂附六味地黄汤加减进一步调理。
按:防己茯苓汤出自《金匮要略》,主要用于治疗皮水病。
笔者认为,该方对于以水肿为主症,属气(阳)虚者,疗效最佳。
视引起水肿的疾病不同,伴随症状不同,因人而宜,适当增减,常获良效。
对于顽固性水肿,酌加活血利水或行气利水药,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收稿日期:1998—02—26)
·名老中医经验·
刘仕昌教授创制蒿芩藿苡汤经验撷萃
李吉超 张剑勇
(深圳市红十字会医院,广东51803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510407)
主题词 /刘仕昌 /中医师 %蒿芩藿苡汤/治疗应用
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刘仕昌教授,悬壶济世60余载,师古不泥,博采众方,学验俱丰。
他自拟蒿芩藿苡汤治疗岭南温病得心应手,现撷萃如下,以飨同道。
1 辨证论治 灵活变通
刘老认为岭南有其独特的气候、地理环境、体质类型及饮食习惯,岭南温病具有与其它地区不同的特点,治疗必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在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前提下,还应灵活变通。
因此自拟“蒿芩藿苡汤”(青蒿6~10g,黄芩12g,藿香10g,薏苡仁20~30g,甘草3~6g)治疗暑湿、湿热或伏暑郁阻少阳、三焦,留恋气分之证每获良效。
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的、多层次的研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
王氏等[1]以蒿苓藿苡汤去薏苡仁加滑石15g,芦根20g,葛根12g治疗温病湿热证18例经内毒素测定阳性患者,结果治疗组血浆内毒素含量下降幅度明显,前后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国内报道应用解毒化瘀Ⅱ号治疗温病的疗效相仿。
据此认为本方药可以廓清内毒素,达到解毒祛邪的治疗目的。
李迎敏氏等[2]以蒿芩藿苡汤加茯苓、柴胡各12g,杏仁10g组成“刘氏湿热清”方,观察了25例温病湿热证的疗效。
结果表明: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照组18例治愈13例,显效1例,有效2例,无效2例,两组疗效相当(P>0.05)。
治疗后湿热清组血浆内毒素含量比西药组明显降低(P<0.01),红细胞受体花环率明显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明显下降(P<0.01)。
提示刘氏湿热清对温病湿热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其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
7
・
1998年 第13卷 第3期 河南中医药学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