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引领,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文化引领,共建师生精神家园

滨海县滨淮镇第二中心小学周世益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适应新世纪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文化就如一股清新的春风,唤醒了学校发展的历史厚实感,同时也为学校的价值追求匡定了方向。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互动过程,需要一大批的文化建设使者,于是,校长、教师、学生因相互的共存性,而成为学校中的文化使者,共同承担起师生精神家园建设的重任。师生精神家园是什么?简单地讲,是由全体师生共同培植的道德、观念、价值等取向、共同的信念与追求。治学严谨,人文关怀,艺术品位,审美感动,创新激情,儒雅风范,诗性世界,理想追求,健康精神……构成了师生共同精神家园。所以,对校园文化的管理,从本质上看就是用文化引领,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全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教育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性、趣味性、教育性,为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校园成为家园,有效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

一、塑造校园价值观文化,实现对师生的精神引领

校园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的核心。一所学校选择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外显为教育行为和校风,内隐的则是学校价值观念。学校价值观为学校全体师生指明了共同的向往和愿景,影响着师生员工和学校的日常行为、精神追求与发展方向,是学校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指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使个人的价值观和志向转化为组织的力量和成就。”校园文化管理就是要塑造正确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实现对教职工的价值引领与精神境界的提升。

建立和实施共同愿景。“愿景”包含两层意思,即愿望与远景。愿景是我们想要的未来图像、价值观,以及达到的目的和完成使命的途径。愿景是组织未来发展的远大目标和组织成员的共同愿望,而非外加的或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观是学校文化管理的根

基,共同价值观是愿景的灵魂。学校的共同愿景是规范教育行为、凝聚力量、唤起希望、激发内动力,是引领学校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二、完善校园制度文化,保障管理规范有序

规范教学管理,通过教学常规、学生常规的养成督查,形成师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提倡师生的合作精神,教学制度文化对师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体和明确的。这些制度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促使师生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方式,以良好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正常的校园生活秩序为基础,保证学校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发展,并促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师生积极进取。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规范作用,健全的、科学的、合理的体制和制度,能合理划分学校各级组织的职能,明确工作程序和要求,明晰责任归属,实现学校资源的各要素有效配臵。从制度上保证学校决策执行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提高决策执行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我校在教学管理中将进行教学调研、外出培训、学习的制度、随堂课考核办法以及校骨干教师的评选制度等,为所有的教职员工创造一个规范有序又富有人文气息的环境,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老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融洽。学校的制度文化弥漫在校园,以文化的魅力去影响教师和学生,最终使之内化为师生的素质,从而使师生的思想得到提升,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行为得到规范,素质得到提高。

三、打造校园精神文化,让师生心有所归

学校文化管理是一种柔性化、隐性化的管理,所以它必须诉诸于师生员工的情感和精神生活。因此,建设精神家园,让师生视学校为自己的“家”,视自己为“大家庭”的一员,才能使师生具有归属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师生对学校的依恋度,进而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以归属感、相互尊重的价值环境、融洽关爱的心灵空间为基本特征的精神家园,是学校文化管理实施的重要途径。

1.让教师心情舒畅地工作

众所周知,一些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是不争的事实,如果一位教师对去学校上班视若畏途,对与学生交流充满恐惧,其工作效率可想而

知。校长的使命,就是要将学校打造成为教师生活上的“心安之所”、教师工作上的用武之地、教师心灵的“诗意般栖居之地”。这就要求校长要坦城待人,时时刻刻都要顾及被管理者的内心感受,平等、公平、公正地对待学校的每一位成员。学校管理者是师生的服务员,校长应想教师之所想、急教师之所急,做教师的知心朋友。

2.让教师心甘情愿地把该做的事做好

要心甘情愿地把该做的事做好,就要有发自内心的责任心与幸福感。教师这个职业是崇高的,教师的工作是辛苦的,教师的生活又是相对单调、清苦的。教师的幸福感在哪里?教师的幸福感源于学生的成功和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源于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源于同事间相濡以沫的心灵沟通。当然,校长的理解与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校长要善于跳出教育视野,给教师讲述人生的哲理,抒发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引导教师建立豁达、积极的生活态度。理念的改变是需要不断强化、不断体悟的,为此,我们要向全体教职工提出“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被需求”、“每一天的心情决定人的生命质量”、“每个人都在为组织工作,同时也是为自己工作”等教育理念,并将其制作成标语牌悬挂在校园各处的显眼位臵。

3.让教师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各种矛盾

书香校园、和谐校园是我校的特色与品牌。我们强调求同存异,努力让不同个体和群体根据自身条件,充分发挥所长,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校园里的每位成员都应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不仅能欣赏别人的优点,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容忍别人的缺点。同一学科教师要摒弃相互轻视、相互攀比的陋习,不同学科的教师要打破学科壁垒,多涉猎其他学科知识,努力做综合型、研究型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校长要充分尊重教师,让教师享有真正的自主权,鼓励教师建构自己的教育思想,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风格。如能做到这些,让共性与个性齐飞,教师就能心平气和地处理好工作中的各种矛盾,各得其所,各有所属。

4.让教师心存高远地规划专业发展

让教师在专业上有所发展,是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可以说,

从一名“教书匠”成长为教育专家、学者型教师,是每一位教师的梦想。对于校长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创建一个学习型组织,努力提高教师的学习内驱力,形成一种以学习为荣、人人争当名师的浓厚的学习氛围。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有很多,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研、“草根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和捷径。实际上,让刚刚跨出大学校门的新手立即成为教育专家、让新教师马上成为学者型教师是不现实的,但首先要让新教师成为一位合格的“教书匠”,懂得教育教学实践的基本规律、基本程序、基本模式。在备课组中,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促,可以使年轻教师大大缩短适应期,迅速成长、迅速提高,尽早成为教学能手。这是新教师成长为学者型教师的必然途径。

5.让教师心存善意地看待学生的言行

教师能够心存善意地看待学生的言行,主要源于校长的宽容与感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用宽容之心对待教师,是校长必备的精神素质,是密切干群关系的良方。校长既是学校的“一把手”,同时也是学校矛盾的汇聚点。当教职工有怨气和意见时,校长很容易成为倾诉对象、宣泄对象,甚至是出气筒。对此,校长如能对事冷静分析、对人宽容大度,当改则改,就一定能得到教师的谅解、信任和拥护,就一定能够创造上下同心的良好局面。这或许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吧。

四、构建领导行为文化,提高管理有效性

实施学校文化管理,必须转变学校领导行为。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的管理,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激励人、培育人、发展人,以此实现组织目标,并在组织目标实现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人的发展。学校文化管理中,领导者应该以此为根本出发点,自觉转变领导行为。领导行为的转变是以领导观念的转变为前提的。学校文化管理中的领导者,首先要转变重事轻人、重权术轻品德、重他律轻自律、重控制轻激励、重效率轻价值等观念,为自觉转变领导行为奠定基础。

1.强化校长的领导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