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有国最新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管理模式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模式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主要业务涉及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
其资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统一管控。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各个子公司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和管控,确保各项资产的有效利用和保值增值。
2. 差异化管理。
针对不同业务领域和发展阶段的子公司,制定
不同的资产管理策略和措施。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企业,采取更加积极的资本投入和并购策略;对于已经成熟的企业,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优化配置。
3. 风险控制。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重资产的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设立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评估、监控和应对预案制定等工作,确保企业在资产经营过程中获得更好的风险控制效果。
4. 创新驱动。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重创新驱动,采取
了多项创新的资产管理模式。
例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资产进行全面分析和优化配置;开展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的深度融合,实现资产的有效运作和增值。
总之,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以统一管控、差异化管理、风险控制和创新驱动为核心,旨在提高企业资产效益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动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升级。
- 1 -。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分析报告
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分析报告1. 引言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掌握或部分掌握所有权、持有大股东地位的企业。
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国有企业拥有大量国有资产,对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将对国有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分析,探讨其对国家经济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2. 国有资产的规模和结构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国国有资产总量已达到XX万亿元。
国有资产的组成结构主要包括非金融企业资产、金融企业资产和自然资源资产。
其中,非金融企业资产占比最大,约为XX亿元;金融企业资产占比约为XX亿元;自然资源资产占比约为XX亿元。
3. 国有资产对国家经济的意义3.1 支撑经济稳定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持经济的稳定和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积极运作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能够稳定经济增长,保障国家经济安全。
3.2 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国有企业具有技术实力雄厚、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能够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整合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国有企业能够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3.3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有企业在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如能源、交通、通信等领域。
国有企业通过控制重要产业和关键资源,保障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利益。
4. 国有资产存在的问题4.1 资产流失和资产管理不规范由于历史原因和制度问题,国有企业资产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资产流失既包括非法流失,也包括低效利用和浪费现象。
此外,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不规范的问题,未能充分发挥资产的潜在价值。
4.2 资本运作不灵活由于国有企业往往受到政府管理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决策过程缺乏市场机制的灵活性。
这导致了国有企业在资本运作和投资决策上难以及时调整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4.3 经营效率低下国有企业在一些领域和行业中经营效率较低,无法与民营企业相媲美。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在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之间存在矛盾,使得其过度追求政府任务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首先,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现状是监管不到位。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导致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和管理混乱。
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监管机构的权力不足,无法有效约束国有企业的行为。
因此,应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权力,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
其次,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缺乏市场化运作。
过去,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资源浪费、效益低下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竞争机制。
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应该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引入竞争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高效益。
此外,国有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管理缺陷。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对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能力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需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对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首先,在国有资产监管方面,应加强监管机构的建设和能力建设,确保其有足够的权力和资源来履行监管职责。
建立健全的监管和问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其次,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方面,应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股权多元化,引入多种所有制形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动企业间的深度融合,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在国有资产管理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应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制定并执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现状是监管不到位、缺乏市场化运作和存在管理缺陷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建设,推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提升。
只有这样,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总结7篇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模式总结7篇篇1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成为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旨在总结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成果和经验教训,以期为今后的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背景分析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僵化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不能满足市场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要求,必须加以改革和创新。
因此,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改革是历史必然和现实需求的结果。
二、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核心理念国有资产管理的改革应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国际化等核心理念。
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以国际视野为拓展方向,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
1. 国有资产清单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国有资产清单,明确国有资产的种类、数量、价值和使用状况等信息,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2. 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优化。
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加强对国有资产运营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能,防范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3. 国有资产运营模式的创新。
推进国有资产市场化运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效益。
鼓励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和国际化拓展,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国有资产处置的规范化。
规范国有资产的处置程序,明确处置权限和流程,加强信息公开和透明度,防止国有资产处置中的不规范行为。
四、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实施效果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首先,国有资产总量不断增长,资产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其次,国有企业市场化运营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再次,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日益完善,监管效能得到提高。
最后,国有资产处置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有效防范了国有资产流失风险。
五、经验教训与未来展望在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过程中,我们应吸取以下经验教训:一是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法治为保障,以专业管理为基础;二是要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监管效能;三是要推进国有资产市场化运营,提升市场竞争力;四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
资产管理情况分析报告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管理在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全面了解我国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资产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本报告对当前我国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二、我国资产管理现状1. 资产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不断扩大,资产总额持续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00万亿元。
2. 资产管理市场结构日益完善我国资产管理市场结构日益完善,形成了以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多元化资产管理机构共同发展的格局。
3. 资产管理业务不断创新为满足市场需求,我国资产管理业务不断创新,涵盖了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私募基金、公募基金、REITs等多个领域。
三、我国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 资产管理能力不足部分资产管理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和风险管理能力,导致资产管理效果不佳。
2. 资产配置不合理部分资产管理机构资产配置不合理,导致资产收益波动较大。
3. 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监管体系尚不完善,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交叉问题。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升资产管理机构专业人才队伍素质,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2. 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合理调整资产配置,降低风险,提高收益。
3. 完善监管体系加强监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
4. 推动行业创新鼓励资产管理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五、结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仍存在一定问题。
为促进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从人才培养、优化配置、完善监管和推动创新等方面入手,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分析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分析国有资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其资本运营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
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旨在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产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一、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内涵与目标国有资产资本运营是指以国有资产为基础,通过对资本的运作和管理,实现资本的增值和效益最大化。
这一过程不仅包括对国有资产的投资、融资、重组等活动,还涵盖了对资产的优化配置、产权交易以及风险管理等方面。
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主要目标有两个方面。
一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确保国有资产在运营过程中不流失,并不断增加其价值。
二是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产出效益,增强国家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二、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现状当前,我国国有资产资本运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国有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市场竞争力。
同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设立,也为国有资产的资本运营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机制。
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国有企业产权结构不够清晰,导致决策效率低下,影响了资本运营的效果。
此外,国有资产在某些领域存在过度集中或分布不合理的情况,限制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些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三、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模式1、资产重组资产重组是国有资产资本运营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并、分立、收购、出售等方式,对国有资产进行重新组合,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
例如,将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实现国有资产的证券化,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价值。
2、投资融资国有资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投资融资。
在投资方面,可以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推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融资方面,可以利用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等渠道筹集资金,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本结构。
3、产权交易产权交易是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的有效途径。
我国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解决方案及服务的发展前景
前言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早已成为现代金融业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服务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我国资产管理和资产托管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前景方面,分析其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资产管理的现状近年来,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宽。
截至今年年底,我国已经形成了多层次、多种类的资产管理市场,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私募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底,全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达到23.01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约为14.8万亿元。
资产管理行业的迅速崛起,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我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和完善的法律体系。
2016年,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开始实行新的监管制度,实行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和精准度。
尤其在近年来的金融高峰论坛上,资产管理的作用得到了高度重视。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国家金融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抓紧制定并全面实施资产管理法。
从这一政策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我国资产托管的现状资产托管,是指金融机构或信托公司为客户管理证券等各种投资品种,并保管客户资产的业务。
资产托管在我国的定位非常重要,它既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前提条件,也是资产管理机构的核心服务业务。
目前,我国的资产托管市场以银行为主,银行托管比重超过90%,其次是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
我国资产托管市场在过去几年里面经历了一段比较快速的发展期,这与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密切相关。
未来资产托管方面的需求还将持续增长,尤其是随着创新型企业不断涌现,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对于资产托管的技术和风控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此过程中,资产托管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格局,传统的“业务赚钱”已经成为历史,随着竞争的加剧,资产托管的服务模式也在不断革新,打造出严谨、专业高效的托管服务。
全面解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全面解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1. 概述本文旨在全面解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国有资产管理是指政府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运营的过程。
在中国,国有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关键作用。
2.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指国家对国有资产进行组织、管理和监督的机构和制度安排。
在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和管理。
这些机构通常由国资委或地方政府下属的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承担。
它们负责制定国有资产管理政策、监督国有资产经营状况,并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和审计。
2.2 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国有资产经营单位是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
这些单位依托国有资产开展经营活动,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开展经营活动,并接受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
2.3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资产评估制度、资产监督制度、资产处置制度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提高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率和效果。
3. 国有资产管理的挑战国有资产管理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3.1 监督不到位由于国有资产分布广泛、规模庞大,监督管理难度较大。
一些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可能存在违规行为,监督不到位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
3.2 信息不对称国有资产管理中,信息不对称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有资产经营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共享不畅,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3.3 利益冲突在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可能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了国有资产的长期价值和持续发展。
4. 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为了改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以下是一些建议:4.1 加强监督力度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督力度,加大对国有资产经营单位的监督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作为国家主要的经济支柱,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也愈加凸显。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角度来分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其问题。
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现状作为国家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之一,国有企业在经营中通常拥有大量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出现了以下几个现状。
1. 资产运营效益的不尽如人意。
很多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着效益不高的问题,资产利用率低、损耗率高等。
这可能与企业管理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下、资本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有关。
2. 资产质量不稳定。
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巨大的资产积累,而且很多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没有注意资产的保养与维修,所以导致资产质量出现了严重偏差。
3. 资产流动性差。
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固定资产,这些资产的流动性很差,也就是说,这些资产不容易被流转或变现,给企业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问题主要围绕着以下方面:1. 资产权利不明确。
在过去,国有企业的资产权利往往不够明确,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权限和使用权未被严格划分。
这就给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和使用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摩擦和争议,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
2. 管理体制不合理。
一些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例如,一些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设立不当,人员职责不明,导致企业内部的资产管理失控。
3. 技术水平差距大。
由于国有企业中存在着一些技术力量相对较弱的企业,其资产管理技术水平也不高,这就是导致很多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解决国有企业资产管理问题的途径为了解决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 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通过建立合理的岗位职责、管理流程和考核制度等手段,将企业的资产管理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统一,提升企业的资产管理效率。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国有资产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代表国家管理的资产。
这些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国有自然资源等。
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国有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和分析,为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中国国有资产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国有资产的优化管理方法和路径。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二、国有资产管理现状1. 国有资产规模和构成:根据统计数据,中国国有资产的规模庞大,占据国家总资产的相当比例。
国有资产主要以国有企业为主,包括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控股于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权。
此外,国有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如国有银行、国有保险公司等。
2. 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在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方面,总体上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国有企业的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企业经营效益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然而,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低效益、亏损和债务过高等问题,还有一些国有资产无法充分发挥其价值。
3. 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资委等部门负责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
相关办法和政策日益完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监管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1. 管理体制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管理体制不够统一和高效。
不同部门承担的职责不明确,相互协调不够,导致国有资产管理效果不理想。
2. 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健全: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不够健全,存在监管不到位、权责不清晰等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的权力滥用、腐败行为等。
3. 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低:在国有资产配置方面,还存在着资源不合理配置、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较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四、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建议1. 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整合相关部门的职责,提高管理效能。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管理模式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资产管理模式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有企业,成立于2003年,主要从事能源、化工、环保、新材料等领域的投资和管理。
其资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投资策略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策略以“专精特新”为主要原则,即专注于国家重点产业、专注于产业价值链上游,注重技术创新和新领域的发展。
同时,公司还注重多元化投资,通过控股、合作、参股等方式来实现风险分散。
二、资产配置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将资产配置分为核心主业、优质房地产和金融证券三个方面,其中核心主业是公司的主要业务方向,优质房地产和金融证券则是公司的辅助投资领域。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能够实现风险控制和资产增值的平衡。
三、风险管理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注重风险管理,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对项目的评估、尽职调查、投后管理等环节的把控,有效降低了风险,保障了公司的投资收益。
四、投后管理
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在投后管理方面注重企业治理和价
值管理,通过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等方式,提升企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率。
总之,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以专注于核心产业和专精特新的投资策略为基础,通过资产配置与风险管理相结合,实现资产增值和风险控制的平衡。
同时,在投后管理方面注重企业治理和价值管理,提升企业价值和投资回报率。
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3. 国有资产审计监督。国有企业要 建立起外部监督联动机制,使内部审计与 外部审计形成监督合力。企业要定期向社 会公开国有资产运行状况,主动接受企业 员工、社会媒体的监督,提高国有资产管 理的透明度。
(四) 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国有企业要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 势,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国有资产 管理效率。具体策略如下:
4. 资产更新改造制度。企业要加强 国有资产更新改造工作,以保证国有资 产符合企业的战略发展需求,提高国有 资产产能和效益。具体策略如下:企业要 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及时更换不符合实 际需求的资产,在资产到达使用年限后 要及时退出生产线,始终保持国有资产 质量;企业要对高能耗、低产能的资产进 行改造升级,尽量减少资产重复购置,以 节省国有资本支出;企业要重视引入高 新科技型产品,做好立项论证工作,以保 证资产投资取得预期效益,不能盲目引 入新兴资产。
ECONOMY
摘要:国有资严管理是国有企业管理 的重点,国有企业要依法经营和规范管理 国有资产,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升 国有企业整体竞争实力。文章分析了国有 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国有资 产管理的应对策略,期望对提高国有企业 资产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国有存量资产管理模式分析
国有存量资产管理模式分析经济发展、人口红利促进了地产与物业行业的跨界整合与转型升级。
时代的普遍性机会减少,存量时代的结构性机会增多,存量资产管理进入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存量资产管理时代的到来,市场快速扩张,信息纷繁复杂,模式迭代加速,越来越多的企业建立了存量资产投资及管理平台,将存量资产管理提至战略层面。
拥有海量存量资产的国企承担着区域发展和城市运营的职能,具有良好的产业资源和资产运营潜力。
面对政策红利和市场红利,盘活与优化存量资产、提升经营管理效益、提高资产管理能力、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通融资渠道助推主业发展,必将成为国企存量资产管理改革发展的长期战略性举措。
以下从统筹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盈利模式三方面分析国有存量资产的运营和管理:(一)统筹管理模式目前国企常用的存量资产统筹管理模式为承包经营模式和委托经营模式。
统筹管理可将资产产权和经营权分离,有利于集团公司系统各二级企业聚焦主业,将存量资产交付给专业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多维度增值能力,培养和管理持续不断的现金流表现和增值以及变现的能力,实现国有资产盘活和保值增值。
1.承包经营承包经营模式是指集团公司企业内的存量资产产权方(二级企业)聚焦业主发展,将非主业的资产经营管理业务以协议形式打包租赁给集团公司内的资产管理平台公司,由资产管理平台公司负责存量资产的管理、开发和运营。
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按照市场契约化方式租赁承包资产产权方存量物业资产,按期支付租金和承包费用,并通过物业升级改造和精细化运营获取前期经营管理收益和后期资本运作收益。
在承包经营模式下,集团公司内二级企业将“原始状态”的物业资产或闲置资产(存量土地、老旧园区、工业厂区等)租赁给资产管理平台公司,资产管理平台公司利用其专业的项目策划、投资开发、招商招租、运营管理能力对物业资产活化利用、翻新改造、业态更新、迭代升级,实现存量物业资产的有效盘活和高效利用。
承包经营的物业资产经过改造和运营后,经营效益大幅攀升,资产价值迅速提升,所产生的经营性现金流既可支撑集团公司企业主业投资发展,也可对接资本市场,为后续的资本运作及资产证券化奠定基础。
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国有资产管理是指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进行全面管理、监督和保值增值的一种方式。
在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 资产流失和破产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困境,资产流失严重。
此外,一些国有企业运营不善,甚至导致破产。
这些问题主要与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有关。
2. 资产处置问题:国有企业在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如低价出售或租赁资产、资产重组不公开透明等。
这些行为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3. 资金运作问题:一些国有企业存在滥用资金、挪用资金等问题。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也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健康发展。
4. 员工激励问题:由于国有企业体制性质的特殊性,员工激励机制存在不足。
一些员工缺乏积极性和创造性,导致企业发展乏力。
5. 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存在不完善、效果不佳的问题。
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容易导致管理不善、腐败等问题的发生。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整改措施1. 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层的监督,确保领导层依法行使职权。
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董事会、监事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机构,实现企业治理的民主和规范。
2. 加强国有资产的评估和监管: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制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价值得到准确评估。
加强国有资产的监管和审计,发现和解决资产流失、滥用等问题。
3. 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
4. 改革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采取多种激励方式,如绩效考核、股权激励等,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
5. 健全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依法经营,遵守规章制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行为的发生。
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我国现有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党的十七大肯定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绩,要求继续推进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型模式,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此政策为导向,深入探讨我国各地实践的四种不同代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展望。
标签: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三级架构;出资管理;经营机制党的十五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
2003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35.2%,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4%;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地方改革实践的进程更快,不少省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形成了四种有典型意义的国资管理模式。
1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四种代表模式的内容概述1.1 深圳模式:三级架构l987年深圳组建市投资管理公司,1992年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针对深圳国有资产管理运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1993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与投资管理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96年又将这两个机构分离,撤销企业工委,组建投资管理公司党委,由其负责下属企业的领导层的管理,开始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结合的实践。
同年,又增设了两家资产经营公司,其中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建筑、安装和施工领域的国有资产管理;商贸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商业、贸易和旅游等行业的國有资产管理。
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产权关系分别隶属于三家资产经营公司,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主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比较稳定的国有产权制度和运营体制模式。
1.2 上海模式:三级架构,两级管理1993年上海市成立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最高机构。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程或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各种房屋、 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仪器和运输设 备等固定资产;2.非生产用固定资产。指 不直接服务于生产过程的各种固定资 产,如职工住宅,公用事业、文化生活、卫 生保健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设备和器 具等。国有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句括专 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 利技术等。
关键词:企业;国有资产;现状;建议 一、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的资产按形态划分,可分 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业生存发 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的配置、利 用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国家一直注 重国有资产的发展壮大,使得国有企业 所拥有的资产规模和数量都在加速扩 大。政府在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在全 口径预算决算管理的前提下,对企业国 有资产管理会有更高的要求。国有企业 应充分认识到,提升国有资产的管理水 平,合理配置国有资产,使国有资产的价 值得到合理体现,是国有企业平稳、持久 发展的关键。 二、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现状 (一)企业国有资产类别多,适用人 群广泛 企业国有资产类别多,数量大,价值 高。如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 产和无形资产。固定资产按其经济用途 可分为:1.生产用固定资产。参加生产过
中国集体经济 49
管理创新
金额,从而导致净值发生了变化。长此以 往,资产的净值失去了其真实性。
三、针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 建议
(一) 提升管理意识 要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加强管理意 识。结合各项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 正确的、完善的资产管理意识。从企业领 导到普通职工,都要树立正确的理念。首 先,企业国有资产应合理购置。企业的机 构较多,应结合实际需要进行资产配置。 对使用率不高的资产,尽可能实现资产 共用,减少闲置资产,提高资产的使用 率。其次,企业国有资产应合理使用。企 业资产数量大,尤其是机器设备,价值很 高,应定期保养,日常维修维护工作不能 怠慢,尽量保证资产在合理使用年限能 正常使用。强化资产管理,要从基础的管 理工作抓起。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企 业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量大, 占用资金多,是管理的重点。加强固定资 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其关键之处在于 要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要将企业国 有资产的信息及时录入财政部下发的资 产管理信息系统。使用条形码设备,做到 一物一码。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 关键,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企业国有 资产的购入,是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 开始。要严格按照国有资产配置预算 及实物限额标准进行配置。负责资产 购入的部门,应及时与实物归口管理 部门、财务部门接洽,办理好相关手 续,及时入账。规范化的购入流程,对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起着关键性的作 用O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规章制 度,明确资产使用者的责任和义务,提 高对资产管理意识。 (二)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国有资产的投入越来越大, 数量也越来越多,其中包含了大量的 实物资产。实物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 其数量大,占用资金多,是管理的重 点。为防止企业固定资产流失,要定期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点盘査。出现 盘盈或盘亏的情况,应结合实际情况, 联合相关部门,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 并按要求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可通 过单位自查、成立专门的资产清查小 组等方式,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全面 清查。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对已 超过使用年限的资产或已无法修理继 续使用的资产,不能听之任之。应组织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壮大,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意义更为明显。
本文通过阐述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以及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指出当前我国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例如:产权关系模糊、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现有资产运营效益不高、多头管理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问题的对策,助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稳定和创新,以达到优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目的。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的相关概述国有资产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资产配置使用、资产评估、产权界定以及产权纠纷管理,产权登记、资产清查等。
国有资产管理不仅指的是对属于国家的各类资产的使用权和经营权的管理,还包括组织、协调、监督、控制、管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一般来说,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
投资管理大致指的是,通过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以及经济政策目标的管理活动,进行投资决策的制定和调整等。
国有资产的产权处置管理需要按照国家基本战略布局和经济目标,及时调整国有资产储存量。
国有资产产权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国有资产产权关系模糊主要指的是国有企业与国家之间的权力归属不清晰,企业与国家的关系与管理不够到位,包括企业与政府部门的行政关系不够明确,影响国家的宏观管理,也会导致企业缺乏经济活力。
产权关系模糊还包括权属不清、账实不符等情况,一般来说,产权关系不明确表现在房屋、车辆等,是由单位所得,大都没有产权证明。
部分企业经过多年的机构改革及变动,普遍存在产权与实际不符、分立合并等情况。
大多数车辆调拨单位与被调拨单位的资产交接手续比较缺乏,在调拨以后,也缺乏过户变更证明和产权证,容易出现产权分离的情况。
产权约束机制薄弱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普遍存在忽视自我产权约束机制的情况,国有企业并没有完全实现产权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等,久而久之,部分企业的运营目的容易产生偏离,从为社会和国家创造财富,转移到为了获取企业某几个小集团的内部利益,为提高员工及领导收入等目的。
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国有资产管理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本调研报告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国有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总结出以下问题和对策。
问题一:国有企业管控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管控机制在实践中存在很多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缺乏科学的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导致员工队伍流动性大,员工士气低落。
同时,一些企业的领导干部纪律性不强,谋取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
对策一: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为了加强国有企业的管控机制,应该建立健全纪检监察机构,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约束。
同时,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员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员工发挥他们的才能和智慧。
问题二:国有企业投资方向不明确一些国有企业的投资方向不明确,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资源浪费和损失。
同时,一些国有企业过分强调经济效益,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不注重环保和公益事业。
对策二: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了确保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向明确,应该完善国有企业的规划制度和投资决策机制。
同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鼓励企业注重环保和公益事业,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问题三: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存在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质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存在闲置资产和空壳企业;二是存在不良资产和坏账;三是存在低效资产和老旧资产。
对策三:加强资产管理为了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应该加强资产管理,实行资产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和精细管理。
同时,要完善国有资产评估机制,整合和优化资产配置,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和增值能力。
综上所述,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是比较严峻的。
为了确保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控机制,明确发展方向,改善资产质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同时,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建设,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
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分析首先,从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产权不清晰。
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往往存在一些产权不清晰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过程中,产权划分和所有权关系未能完全明确导致的。
这给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管带来了困难。
2.监管机制不健全。
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存在一些不健全的问题。
监管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划分不清晰,监管手段和方法不够灵活,对于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大等问题都需要得到解决。
3.市场导向不足。
国有资产管理在发展过程中,市场导向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着过度依赖政策扶持和政府资源倾斜的现象,缺乏竞争力。
这导致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国有资产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1.完善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国有资产产权的划分和确权工作,明确国家和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保护与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改进监管机制。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管机制是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关键。
要健全和完善监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明确监管手段和方法,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和惩治力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3.强化市场导向。
国有资产管理应该注重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通过市场化措施,如放宽市场准入、优化组织结构、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手段,推动国有企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4.推动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
要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指导和支持,推动企业混合所有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和发展,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和经营效益。
5.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
要积极探索新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如设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打造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等。
这将有利于提升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增加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党的十七大肯定了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成绩,要求继续推进由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新型模式,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此政策为导向,深入探讨我国各地实践的四种不同代表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展望。
关键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三级架构;出资管理;经营机制
党的十五大以来,国企改革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国有经济布局出现了“有减有增”的战略性变化。
2003年以来,国企的利润年均增长35.2%,资产总额年均增长13.4%;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结”。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地方改革实践的进程更快,不少省市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形成了四种有典型意义的国资管理模式。
1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四种代表模式的内容概述
1.1 深圳模式:三级架构
l987年深圳组建市投资管理公司,1992年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主要针对深圳国有资产管理运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研究。
1993年成立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常设机构,与投资管理公司是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1996年又将这两个机构分离,撤销企业工委,组建投资管理公司党委,由其负责下属企业的领导层的管理,开始了资产管理和人员管理相结合的实践。
同年,又增设了两家资产经营公司,其中投资管理公司负责公共事业、基础设施等国有资产的管理;建设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建筑、安装和施工领域的国有
资产管理;商贸投资公司主要负责商业、贸易和旅游等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全资企业和国有控股、参股企业按产权关系分别隶属于三家资产经营公司,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主线的“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比较稳定的国有产权制度和运营体制模式。
1.2 上海模式:三级架构,两级管理
1993年上海市成立公有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为政府管理国有资产的最高机构。
之后,相继将l9个行业主管局或行政性公司,改制为政府授权经营的39家国有控股公司或集团公司,构成了第二个层次,代表国家对下属企业行使国有股东的权利。
第三个层次是第二个层次所控股和持股的1万余家企业。
上海市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的基本构架同深圳类似,也是分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三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
但上海同深圳不同的是,上海市实行“两级政府、两级管理”的基本原则,即:市属国有资产按“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市属企业”的构架管理,市、区两级政府所实行的两级管理职能基本相同。
1.3 辽宁模式:“两委”合署
1999年底,辽宁省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成立,并与企业工委合署办公,直接管理省直经营性国有资产,财政厅则负责国有资产的宏观管理。
企业工委除承担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建设,又将企业党建与监督稽查的职能纳入。
两委的合署办公,完成了辽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政府这一层次的架构,而在其辖下,是从原来280余户脱钩企业组建的24家大型控股集团,它们构成了体制的第二层次。
所有权下的管理职能,已经统一集中到“两委”。
1.4 吉林模式:两级出资,三级架构
1999年吉林决定采取非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实行“两级出资,三级架构”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两级出资”的第一级就是国有资本运营决策会议,第二级则是资本营运机构。
决策会议对营运机构行使出资人职能,营运机构则对所投资的企业行使资本所有者职能。
第三级架构是指决策会议、营运机构和营运机构下属的企业,三者共同构成“三级架构”。
决策会议主要负责研究及决定营运机构的投资方向,但不参与营运机构的具体经营活动。
2 四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特点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这四种典型模式,虽然从属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区域,但仍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特点。
2.1 三个层次的架构基本相同
上述四种国有产权的管理模式都是分为三个层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经营公司——企业。
通过第二层次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政府同国有企业以产权为纽带形成的产权关系,取代了过去的行政上下级关系,主要负责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活动。
2.2 管资产、管人、管事相结合
在地方的改革实践中,都试图建立一个统一的机构,将“管资产、管人和管事”结合起来。
“管资产”指按资本管理原则行使所有权管理;“管人”一般是指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有任免公司董事、监事,及对某些企业批准总经理任免职的权力;“管事”主要指国有资本所有权行使机构对企业的收益分配方案、增资和修改章程、股权或资本交易方案及重大决议事项(如重大投资和债务)有股东批准权。
3 四种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共同的内在矛盾
虽然四种模式在改革历程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但是就内在的共同不足来看,模式中始终存在着国有企业改革以来,没有基本解决的政策和机构问题。
(1)国资管理部门同政府的目标的冲突。
政府目标是多重性的,而国资部门目标是实现国有资本的利润最大化。
国资部门在政府领导之下,可能会扭曲自己的行为,这样,国资管理部门与政府的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
(2)法律的缺位或抵触。
主要指的是地方政府国资产权的法律认可问题。
国有资产的产权界定问题,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按照“谁投资,谁拥有产权”的原则,如果是地方政府进行了投资,就应拥有产权,而不存在界定为国有资产的问题。
由于国家规定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的原则,就出现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与“谁投资,椎拥有产权”两个原则相互矛盾的情况。
由于在法律上缺乏对地方政府实际控制权的承认,使得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称,不愿意承担相应责任,在完善地方社会保障体系及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上都不太积极。
承认地方政府的产权,不仅是明确他们的权利,更是明确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4 结语
改革开放已经将近30年,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党的十七大仍然把“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所有制结构。
继续推动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放在党的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
因此在总结以上四种地方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的推进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分级产权、分级管理”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人,方向性地解决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管理的权责问题,构建国有经济内部多元化格局;确立了管资产和管人、管事三结合,所有者责、权、利相统一的国有资产
管理体制;强调建立“国资委——资产运营公司——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运行框架;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事;最终完成国有资产从企业管理到资本管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陈洪波.国资管理体制改革的地方实践及启示[J].宏观经济研究,2003,(10).[2]陈少晖.建立双层出资结构的新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J].中国财政信息资料,2003,(5).
[3]钱津.论地方政府对国有资产的管理[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