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三叠》赏析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

歌曲《阳关三叠》的演唱与赏析论文•相关推荐在角色需要音乐较为宽广的女高音来担任演唱。
《阳关三叠》按照前四后三的形式进行演唱,在每一段词的四个字一般都是动词与名词,后三个字为形容词。
因此在“渭城朝雨”处后存在气口,但演唱者不能在此进行换气[1]。
因此演唱者要使用较深的气息与平稳的呼吸,才会演唱会扎实的声音。
后八度跳跃气息要稳定,依靠腹部、腰脊的力量来产生支撑作用,演唱声音要规范、扎实。
歌词中首个“历苦辛”后不能换气,前面两个音要轻,主要突出“历历苦辛”的重点,到后面声音应该渐渐变弱,以曲谱中的mp至cresc至p的力度来演唱。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同从歌曲的次强拍进入,由于歌词在两叠之间旋律设置不同,因此应该做好调控气息的准备。
到第三部分时,歌曲的情绪达到最高潮,要使用真假声混合。
在接近尾声部分作为感情的结束,演唱者音量要逐渐变弱,但气息与情感要表现到位。
由于《阳关三叠》是一首古诗词,因此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避免肢体僵硬,可以借助身体舒展来放松身体,灵活运用气息。
1.2情感表现《阳关三叠》歌词所讲述的是在一个烟雨蒙蒙的清晨,绿绿柳树下送别友人的场面。
诗词表现的是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对友人即将远去边疆表现出来难舍难分的伤感之情。
作品可以分为三叠,第一叠即为故事场景的描写,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要保持连贯,略带伤感的情绪。
进阶八度跳跃情绪变得激动,情感发生变化,气息变弱,情绪进而平复。
第二叠,情绪需要稍加变动,“泪滴沾巾”演唱时的“滴”要突出表现,“谁相因”的情绪处理要以强-弱-强来展现,从而展现明显的对比情感。
第三叠是第一叠的重复,在情绪上相对于第一叠更加赶上。
八度跳跃后情绪进入高潮,接着情绪贫富,给后面情绪爆发做了伏笔。
后续的音乐节奏由快至慢,直至“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处结构紧凑,在演唱至“无穷”二字时将压抑的情感爆发,而后“伤感”应略带哭腔,音量逐渐变弱,充分展现对友人的不舍。
最后要注意感情的首位,处理上要由快至慢,从而展现与友人不能相见只能寄托于梦的无奈伤感之情[2]。
《渭城曲》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渭城曲》王维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作品原文:渭城曲⑴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词句注释:⑴渭城曲:又名:送元二使安西,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白话译文: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作品鉴赏: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赏析《送元⼆使安西》赏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是⼀⾸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以下是⼩编为⼤家推荐的《送元⼆使安西》赏析,希望能帮到⼤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enxue)。
【原诗】: 送元⼆①使②安西③ (唐)王维 渭城④朝⾬⑤浥⑥轻尘, 客舍⑦青青柳⾊⑧新。
劝君更尽⼀杯酒, 西出阳关⑨⽆故⼈⑩。
【注释】: ①元⼆:姓元,排⾏第⼆,作者的朋友。
②使:到某地出使。
③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治区库车县附近。
④渭(wèi)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在长安西北,渭⽔北岸。
(《汉书·地理志》),位于渭⽔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⑤朝(zhāo)⾬:早晨下的⾬。
朝,早晨、清晨。
⑥浥:(yì):湿润,沾湿。
⑦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⑧柳⾊:即指初春嫩柳的颜⾊。
⑨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肃省敦煌县西南。
⑩故⼈:⽼朋友,旧友。
【写作背景】: 《送元⼆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王维的⼀⾸极负盛名的送别诗。
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本诗曾被谱⼊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为流传。
【翻译】: 早晨的细⾬打湿了渭城的沙尘,青砖绿⽡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青翠欲滴与明朗。
请你再喝⼀杯离别的酒,只因为向西⾛出了阳关,就再也碰不到知⼰的⽼朋友了。
【翻译⼆】: 渭城⾥早晨的⾬润湿了平⽇⼩路上轻微的浮尘,客舍旁边⼀⽚青翠,嫩柳⾊绿清新。
请你再⼲⼀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就再也没有⽼朋友了。
【简析】: 《送元⼆使安西》这是唐代⾮常著名的⼀⾸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高一【音乐(湖南文艺版)】中国古代音乐赏析(二):古曲《阳关三叠》-课件无视屏和音乐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清和节当春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渭城朝雨浥轻尘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劝君更尽一杯酒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一、古琴知识
识谱
一、古琴知识
减字谱
识谱
一、古琴知识
减字谱
二、琴歌习唱
琴歌这种形式的出现,真正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 琴棋书画文化兼修、兼容并蓄的全面与格局。
二、琴歌习唱
琴歌《阳关三叠》又叫《渭城曲》、《阳关曲》 因将原诗句引申演唱三遍而得名“三叠”。
二、琴歌习唱
(一)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 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 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三、琴歌鉴赏
习唱
评价先生的演唱: 情绪 咬字 行腔
“乡谈折字”是琴歌独有的吟唱特点
三、琴歌鉴赏
乡谈折字:琴歌的吟唱方法。用方言吟唱,与古琴的唱 和间突出诗词的韵味,是古代文人追求“悦己”精神的体现。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会意
三、琴歌鉴赏
悦己
二、琴歌习唱
(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 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 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
《阳关三叠》PPT课件赏析教学课件

2
3
请同学们用“ ”随琴演唱第二段歌谱。注意 歌唱姿势与发声位置的准确,以及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试着随琴填词演唱第二段。
分析第二段歌词的含义以及重点字的咬字,并 随老师学唱。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第二段,注意重点字的 咬字与气息的保持。
请同学们随琴完整演唱歌曲,并思考:演唱时, 应该如何设计速度、力度的变化才能更好地表现 歌曲的情绪?
分析第一段歌词中重点字的咬字,并随老师 学唱。
请同学们带着吟诵诗词的感觉随琴填词演唱第 一段。注意:重点字的咬字、句尾的二分音符时 值的饱满以及附点节奏的连贯。
请同学们随琴视唱第二段歌谱。注意听琴,唱 准八度大跳。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二段由几个乐句构成?旋律 进行、节奏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对音乐情绪的 表现有什么作用?它所表现的音乐情绪与第一段 有什么不同?
彝族民间乐器介绍
• 笛老挪,彝族边棱气鸣乐器。汉族称土洞箫 .演奏时,双 手托持土洞箫,口对吹孔边棱送气,手指开闭音孔而发音。
彝族民间乐器介绍(二)
• 月琴
是由阮演变而来的弹拨乐器。月琴的琴颈较短,音箱为木制 圆形,也有八角形的,口张四根丝弦,分成两组,每组两弦 的音高相同。通常是五度定弦,演奏时左手按弦,右手持拨 子弹奏。常用于戏曲、曲艺和歌舞伴奏也用于器乐合奏,是 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它的音量较小,音色清脆柔和。
彝族的音乐有什么特点呢?
• 彝族音乐细腻见长. • 彝族是我国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彝族民间有各
式各样的传统曲调,诸如爬山调、进门调、迎客 调、吃酒调、娶亲调、哭丧调等。无论男女老少, 个个都会唱几首。有的曲调有固定的词,有的没 有,是临时即兴填词。山歌又分男女声调,男声 调雄浑高亢,女声调柔和细腻。各地山歌又有自 己独特的风格,如著名歌曲《马儿快快跑》、 《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就是根据彝族民 间曲调提炼出来的.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诗赏析之一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诗赏析之一](https://img.taocdn.com/s3/m/3dbffef419e8b8f67c1cb95d.png)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诗赏析之一《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非常著名的一首送别诗,曾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
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诗的全文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的吟诵(唐)王维渭(wèi)城朝(zhāo)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原文注释(1)使:到某地出使。
(2)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3)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4)浥:(yì):湿润。
(5)客舍:旅店。
(6)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7)君:指元二。
(8)更:再。
( 9 ) 更尽:再尽。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友。
(12)更尽:再喝完。
(13)朝(zhāo):早晨作品译文渭城的清晨,一场如酥的小雨,湿润了路上的尘埃,旅店旁的棵棵杨柳,被雨水冲洗得更加青翠欲滴。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向西离开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这么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创作背景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
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
前两句分别写明送别时间、地点和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

王维和阳关三叠〔精选8篇〕篇1:王维和阳关三叠王维和阳关三叠在从前,诗和音乐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
擅长写诗的王维,对于音律也很精通,传说他能从画中看出弹奏的曲子。
有一次,有位客人拿了一幅上面什么题示也没有的《奏乐图》给王维看,王维看后告诉客人说:“这张画图描绘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的情景”。
客人不相信,认为画师画奏乐只能画一声,那一种曲没有此声,怎能断定它就是画的霓裳第三叠第一拍呢?便去找来一些乐师演奏此曲,果然一点也不错,正是画的那一拍。
王维除了精通音乐,琵琶也弹得很好。
十九岁那年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时,就是靠著这绝技而得到公主赏识,因此考中第一名。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诗文声名很大,想得到进士考试的第一名,托熟人请公主替他推荐。
王维知道这件事后,私下告诉和他交情不错的`岐王李范,求他帮助。
岐王对他说:“你的诗作得很好,可再写几篇,配上新曲子,我带你去见公主”。
王维照着岐王的吩咐做了。
过了几天,在岐王的安排下,王维扮成演奏琵琶的伶人(从前称以演戏为职业的人),随著岐王一同到公主府第参加宴会。
宴会上王维用琵琶独奏新曲,并歌唱了一曲(郁轮袍)(曲名,王维作),博得公主的赞赏。
岐王趁此时机替他吹嘘,说他不只精通音乐,所作诗歌也无人能比。
公主问王维有没有把诗文带在身上,王维说有,便呈上事先准备好的平日所作的诗。
公主看后非常惊异,对王维说:“这些都是我平日喜欢诵读的啊!原以为是古人的作品,想不到竟然是你写的。
年纪轻轻,实在难得。
”就把他让到上座。
岐王乘机说:“假如今年考试录取他为第一名进士,那真是国家的福气。
”公主说:“他可以去参加考试。
”岐王说王维发誓考不上第一名就不应考。
听说公主已经推荐张九皋了,王维恐怕不会去参加考试。
公主说她并不认识张九皋,那是别人请托的。
假如王维愿意参加考试,她可以帮助。
王维连忙起身感谢。
公主于是派人把主考官召到府里,授意主考官以第一名录取王维,王维果然真考了第一名。
《阳关引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

《阳关引寇准》文言文阅读答案翻译赏析这是北宋政治家、诗人所创作的一首咏离别的词作,篇中虽黯然心动,篇末终寄意于明月。
原文: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寇准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
春朝雨霁,轻尘敛,征鞍发。
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
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更尽一杯酒,歌一阕。
叹人生里,难欢聚,易离别。
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
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字词解释:无阳关引·塞草烟光阔翻译:边塞长满荒草,云烟光照一片辽阔,渭水的滚滚波涛如呜似咽。
春日的早晨久雨初霁,轻飞的灰尘已经收敛,出征的鞍马正开始出发。
指着青青杨柳,又是可以随意攀折。
激动得内心黯然,知道还有后会,要在什么时节?再喝完这一杯酒,纵情歌唱他一阕。
感叹人生过程里,不容易欢乐相聚,却极易离别。
且不要推动要尽情喝醉,听一听“阳关曲”演奏吹彻,怀念故人远离千里,从今开始作伴的只能是明月。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阅读答案:试题:(1)前人曰“寇莱公《阳关引》其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请简析其“豪壮”之情。
(4分)(2)本词用语多有化用,请举例加以说明。
(4分)答案:(1)开篇诗人下字亦稳,意境壮阔。
如“阔”,“咽”,可谓是以一字活整句。
此词虽短,却情真意深。
取景阔朗,抒情真挚,且哀而不伤,颇具初唐风骨。
一句“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道出多少离人心中悲苦。
作者却以“把酒相送,后会有期”的豪迈,“明月相伴”的美好言之。
(2)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寇准这首词中的许多词句,即从王诗中脱化而来。
如上阕扣住王诗头两句展开。
具体词句分析略。
阳关引·塞草烟光阔创作背景:无阳关引·塞草烟光阔赏析:提起“阳关”,人们很自然地容易想起唐代王维的著名诗篇《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阳关三叠赏析

一、渭城曲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商参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已先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轩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穷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2二、翻译清和节正当春天,清晨细雨湿润渭城,客舍,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甜酒,向西出了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无论寒冷的夜晚还是寒冷的清晨,急行,急行,路途遥远穿越河流,三叠这首曲子在边关要塞谱成,为感伤自身生活的劳碌,经历千辛万苦,经历千辛万苦,每当经历千辛万苦时应该好自,应该好自;清晨细雨湿润渭城,客舍,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向西出了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回首留恋舍不得分离,泪水洒湿沾巾,不再有我帮助您;怀念,怀念,每时每刻都思念;参星和商星各一边此出彼没,与谁相互依靠,与谁相互依靠,能够与谁相互依靠;每驰神往,每驰神往;无复:再也;相:相互;辅仁:原意培养仁德;意思就是再也不能相互交流,培养仁德了;简单的意思就是再不能见到好朋友了;清晨细雨湿润渭城,客舍,颜色翠绿清新,劝慰游子再多饮一杯家乡的,向西出了就再难见到相识的人;大片的长得茂密浓厚,美酒,美酒,饮酒之前就已然心醉,乘坐,乘坐,何时才能回来,能够共饮多少次酒;酒过千巡终有尽,一份赤诚之心难以消减,无限感伤,湘水远隔千里,期盼及早传递,,,交流频繁如同相见,如同相见;咦今天一分别,分隔两地相互思念只能在梦中相见,期盼;三、古琴曲〈阳关三叠〉赏析十月、傍晚、庭前、树下,已是雨后风起时,那片枯黄的枣叶,依依不舍地被风劫离树枝,颃颉了半晌,才轻轻地栖落于我的发梢间,我抬头,仰望着那光秃秃的树杆,秋尽冬来,凭你有过多少繁花绿叶,终将付于冬风;揽琴入室,紧五弦,垫雁足,轻拔三弦,也许,此时此景,唯有一曲阳关,方能吟咏出那淡淡的离情别绪……关于怀人相思,古琴曲中类似的题材并不少见,如秋风词讲述的是单思之苦;关山月述说的是征人思亲;长门怨倾诉的是皇后之怨;而阳关三叠却是知名的送行之曲:渭城朝雨挹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古琴曲阳关三叠正是由该诗谱写而成,只可惜在宋代时,该曲已经失传了;而现行的曲谱,则原载于明代的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阳关一叠思前尘,琴曲以散音起,撮音止;知君远行,送君至长亭;正是清和节当春,一路行来,柳色正新,一路行来,细雨迷蒙;那依依杨柳,亭亭绿枝,多象那一双双不舍的手,此时,好想伸出胳膊,把君留住;那潺潺细雨,可是那点点离人泪此去关山万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君宜珍重,君宜珍重;阳关二叠泪沾巾,这一段泛音起,撮音止;已到长亭,终将一别,看那长亭周侧,丝丝愁绪随风乱,濯濯丰姿着雨妍;折柳送君,却挽不了那离别匆匆;也罢,奉上一杯离别酒,酒未入喉却已先醉,未语泪成行;此番一去,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阳关三叠盼重聚,同样泛音起,却是泛音止;故人已别,身影渐去渐远渐无踪,独抛下那送行人怆立长亭;君可知晓,此番一去,楚天湘水隔远滨;君可知晓,从此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看绿草如茵,望天边归雁,闻说鸿雁能传书,愿将我心寄于鸿雁,随那雁迹来到君前;都说鲤鱼能传尺素,可否将那一腔思念,托于鱼腹,送至君前山长水阔,此身若在,也终将有重聚之日,虽说世事无常,他日再聚恐将是:久别重逢非少年,执杯相劝莫相拦;额头已把光阴记,万语千言不忍谈;但无论如何,活着就好,期待相聚,二十四年流落者,故人相引到花丛;那时把酒言欢,又将是何等欢欣,何等喜悦呀古琴曲阳关三叠的赏析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阳关三叠是根据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改编而来的琴曲;在原有的四句诗的基础上加词进行铺唱,反复吟咏为三段,故名三叠;每一叠所吟咏的主题略有不同,感情层层递进;第一段点明送别的场景,陈述路途的艰辛;“清和节当春;”时间是在春天,一个欣欣向荣万物美好的季节,但是却说到清和节,清和节即清明节,是祭祀先人的节日,这句领起全篇,节奏沉重而缓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的清晨,刚刚下过了一场春雨,地面微湿,空气清新,旅店青瓦白墙,柳枝似乎刚吐出嫩叶,绿得耀眼,但是隐隐地有一股伤感,因为我的朋友就要走了;这两句在音乐上的节奏也较舒缓,慢吟清唱;“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那就再请喝一杯酒吧话不多说,酒表真情,恐怕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故人陪你喝酒了;“霜夜与霜晨,”前面路途艰辛,虽值初春,但胡塞的风沙与霜气逼人;“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第一个送别的高潮来临,慢慢地走啊慢慢地走,这样我还能多看几眼你的背影;路途遥远呵,关津难渡;心里的悲伤拖不住将行的马蹄;两个“遄行”音调一样,都用古琴中的最低音“ ”来唱,似乎要将所有的情感倾注在这两个字上,喷涌而出;“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但是情感没有再喷涌下去,而是被压制了下来;“ ”两个历苦辛都用这样的低音唱出来;情感由狂喊变成了低吟;路途艰辛啊路途艰辛;你一定要多保重,多保重第二段主要写思念;“渭城朝雨浥轻尘”用清脆的泛音弹出,引出第二轮的送别;“客舍青青柳色新”,歌词是一样的,但弹法不同了;左手的按音集中在前几个徽位上,这样声音略显沙哑低沉,是在经历了第一个送别的高潮后情感上的悲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再喝一杯酒吧,让酒来浇灭心中的伤悲,让酒来传递心中的不舍;“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依依”句用“吟”的指法弹出,琴声缠绵,一低头,泪水忍不住地掉了下来;这句琴声时断时续,似乎是人在强忍着心中的悲伤,但又没忍住;是在呜咽,如泣如诉;“无复相辅仁;”节奏渐渐恢复正常,似乎是痛哭之后的平静;今后可能就见不着彼此了,再也没有朋友相亲相助的情景了;“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第二轮的高潮又来;“感怀,感怀”同样用“ ”唱出;关键时刻,怎能再压抑真情“思君十二时辰”音调缓慢悠长,似在诉说无尽的思念;“参商各一垠”今后我们就像参星和商星一样,天之涯,地之角,永不相见了;“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日驰神,日驰神;”这句的曲调同第一段,又是在反复叠咏;今后谁能陪伴我呢谁能陪伴我呢除了你,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啊从今往后,我必定每天神情恍惚,因为我在思念着你啊思念的真情流露之后,迎来了第三段别后的叮嘱;“渭城朝雨浥轻尘”又是清脆的泛音;“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请再喝一杯酒吧,再喝一杯;“芳草遍如茵”,芳草嫩绿,招人心疼;你看这大片大片的芳草,似乎都在挽留你呢“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又一个高潮迭起;这浓浓的酒啊,这载着浓浓深情的酒啊我还没有喝到嘴里,那味道已经醉到了我的心里;“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似乎前面这个高潮还不足以表达心中的感情,又紧接着用这个高潮来倾诉;马儿就要带着你走了,就要这样带着你走了什么时候回来啊时间紧啊,话却说不出口了;“千巡有尽,寸衷难泯”,“ ”四对紧凑的音节重复出现,先低后高,是感情一再地升华;就是喝一千杯酒喝完了也要走的,而我这颗小小的心却难以平复啊“无尽的伤感;”感情上升到了极点;“穷”字发音悠长而极具变化,缠绵不尽;似在用这一字把所有的情感都唱尽;“楚天湘水隔远滨”,音调渐渐用“楚天”“湘水”“隔远滨”这三个词组的间歇来定于平缓;情感并没有一发不可收拾地喷涌下去,而是被慢慢地稳定了下来;“期早托鸿鳞”;相距如此之远,要早早地写书信过来啊“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节奏音高仍同前两个,不过此时唱来倒更像是感情的回落;这是在幻想以后见到来信的场景;信被一次又一次的打开,因为每一次打开信就仿佛见到了故人;“噫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最后一句的结束语也是用泛音来弹的;这种清亮晶莹的音节一个一个地落在了琴弦上;就像泪珠儿,也许最后还是用泪水来作别吧;但这次的泪水不再是喷涌,而是几滴清泪悄然滚落;从今一别,今后我们就在梦里相见吧;“闻雁来宾”最后四个字极其缓慢地唱出,声调由低到高,最后一个音久久不息,萦绕不绝;似乎正睁大了眼,向远处张望;在张望什么我听到了南归的大雁的叫声,是不是故人快要回来了附:小谈诗曲之异送远二使安西是诗,四句;阳关三叠是曲,增加了歌词,铺唱成了三叠;可见诗求言简意赅,点名本意即可;主旨句只一句,个中深味,有读者自去体会;曲则不同;把这种情感反复吟咏叠唱,有起有兴有高潮有结束;把整段感情完整详尽地表达了出来,生怕读者不能完全体会;若本来感情是十分,诗表现只二分,曲则十二分,甚至更多;。
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赏析

黎英海钢琴曲《阳关三叠》赏析中国古典音乐改编的钢琴曲作品相对较多,但在诸多作品中唯有《阳关三叠》的脉络最为清晰,新时代文化环境下,传统古典乐重新迸发出新的魅力,借助古典音乐来改编钢琴曲这一方式,能够将优秀传统古典音乐在广泛的范围内流传,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与发展,本文着重从古曲借鉴和情感表达两个层面来分赏析《阳关三叠》。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由来从我国传统古典乐的类型上看,《阳关三叠》在类型上属于古琴曲,包含了多段乐章。
这首出自唐代诗人王维抒发送别友人之情的诗,下一句诗句倾诉了作者面对友人离别愁上心头的微妙心境,但并非忧伤之情,而是表达了对友人的殷殷期望,因此在曲调上更侧重于欢快明朗的节奏,在送别友人出了阳关之后,友人将独立一人离去,旅途中会面临寂寞和未知的辛劳,于是王维借助一杯包含殷切期望和热情的美酒来表达双方的惜别之情,同时蕴藏的深切关爱与美好祝福,传递到了友人心中,惟愿朋友一切美好。
唐时,人们称曲目为《阳关》,北宋时期,被人采用三叠唱法,由此改变了声多词少的唱法缺陷,实现了词曲协调统一,解决了诗词与乐理之间的冲突,这首曲子被后人命名为《阳关三叠》。
二.钢琴曲《阳关三叠》对古曲的借鉴(一)借鉴古曲的音色1.散音的音色借鉴所谓散音是指古琴中的空弦音,具有浑厚的银色,所产生的共鸣较为强烈,从声音上较为洪亮,并且带有较长的余音。
在钢琴曲创作中借鉴古典散音的方式通常有:(1)主要借鉴低音区;(2)主旋律部分为了增强声音的厚度与力度往往采用八度或者是四、五度和声的编曲方式;(3)设置更多的节拍,以此来强化余音的效果;(4)注重塑造旋律的线条感,尽量避免织体过密。
2.按音音色上的借鉴在演奏古琴时,基本的按音手法是利用右手弹弦,而左手则负责调节音高,由此来表现出旋律的线条感。
但钢琴演奏过程中很难表现出古琴的按音音色,这与古琴所独有的弦音以及与音箱共鸣合成的,此类演奏方式能够让乐曲听起来更为圆润,与人的发声表情更为接近。
【诗歌鉴赏】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 赏析

【诗歌鉴赏】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渭城曲》原文及翻译赏析王维《渭城曲》原文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渭城曲》注释、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
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yì):润湿。
3、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5、故人:老朋友。
王维《渭城曲》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王维《渭城曲》赏析《渭城曲》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别友人去边疆时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它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古曲。
现代艺人童丽有一张同名音乐专辑《渭城曲》,收录了3首现代歌曲,以古典曲风演绎了诗歌中所描绘的惜别之情。
王维的这首诗之所以另有一题为《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居易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由于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在唐代便被谱成了《阳关三叠》,后来又被编入乐府,成为饯别的名曲,历代广为流传。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王维《渭城曲》原文+赏析

王维《渭城曲》原文+赏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王维《渭城曲》赏析

王维《渭城曲》赏析
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渭城曲》译文及其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渭城曲》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解
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
之地。
译文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
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
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对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尽一杯酒’。
”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风格技术赏析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风格技术赏析摘要:《阳关三叠》是流传于唐代的一首琴歌曲,歌词是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后人将它谱成琴曲,并编入了乐府。
1978年,黎英海先生成功地将其改编为钢琴曲,以钢琴音乐来表现中国传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极高的艺术品位,是钢琴音乐中的典范之作。
本文主要从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结构、音乐借鉴、演奏特点等入手,来探究其中国古典特色和现代音乐语言的结合方式,以期让演奏者和欢赏者能从不同角度了解古曲新作的音乐风格和技术。
关键词:钢琴曲《阳关三叠》音乐风格技术《阳关三叠》是流传于唐代的一首琴歌曲,又名《阳关曲》或《渭城曲》,歌词是王维所作,原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一首送别朋友的诗歌,后人将它谱成琴曲,之后又被编入乐府,广为传唱。
《阳关三叠》本是一个三段小型琴曲,1978年黎英海将其改编为钢琴曲,在和声、织体、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多声思维的创作,将古琴曲所特有的音乐特点吸收到钢琴曲中,实现了以钢琴音乐来表现古曲的突破和创新。
其实,钢琴曲的《阳关三叠》已超越了改编,实际应该是创编了。
它以钢琴音乐来表现中国传统的音乐特征、音乐风格以及民族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特质,已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中的经典之作。
一、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结构钢琴曲《阳关三叠》是以古琴曲的结构为基础,所以在结构上依然保持了古曲中原有的“三叠式”,但它又是利用钢琴语言所进行的再创作,所以,也呈现出了钢琴曲所独有的结构特点,尤其在变奏手法上,钢琴的优势与特色还是非常突出的。
钢琴曲《阳关三叠》,第一叠是从第1小节到第15小节,第二叠是从第16小节到第30小节,第三叠是从第31小节到第48小节,三叠之后有尾声,是从第49小节到第60小节。
第一叠,主题音乐出现,也是第一次出现,功能在于呈现音乐形象。
因为《阳关三叠》是送别曲,体现的是送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故在营造音乐情绪和氛围时,要呈现出一种淡淡的离愁,但不宜过分渲染,要为后面的音乐演奏留下相应的发挥空间。
渭城曲 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原文注释|翻译译文|赏析鉴赏
《渭城曲》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原文注释】:1、渭城:就是咸阳,现今陕西省西安市。
2、浥:湿润。
3、客舍:旅馆。
4、柳色:柳象征离别。
5、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
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
【翻译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
友人。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送别的名曲。
一题作《送元二使安西》。
赴安西必经
阳关,即今甘肃敦煌。
诗的首二句点明送别的时令、地点、景物;三、四句写惜别。
前两
句为送别创造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后两句再写频频劝酒,依依离情。
此诗后来被编
入乐府,广为传诵,成为饯别的名曲。
或名《阳关曲》,或名《阳关三叠》。
白居易《对
酒五首》之一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句,且注明“第四声即‘劝君更
尽一杯酒’。
所谓《阳关三叠》,是因为咏唱时,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都再唱。
然而,有人认为仅有末句重叠三唱。
按白乐天所说的“第四声”,则应是首句不叠,其他三句重叠。
不然“劝君”一句不可能为“第四声”。
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赏析

古琴曲《阳关三叠》音乐赏析一首送别音乐,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了解一首乐曲需要了解音乐的背景,要读音乐的歌词,需要感受他的音律,感受创作者的心境,也需要将音乐融合在属于他的情镜当中。
自古别离最伤情,折柳成了劝留的信物,月亮成了乡思的对象,小时候,觉得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不够潇酒,如今,笑一笑,我也成了这样不潇酒的人,离别,比不曾拥有更令人悲情。
一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诗人对有人离别的不含,而根据本首诗改编的《阳关三叠》用一把古琴,更抒发其悲情,令人赞叹乐曲创作对于离别,渭城不舍,柳叶不舍,王维不舍,但这些不舍改变不了别离的事实,王维也只好用一首《送元二使安西》送给这位姓元的友人,借此抒发内心的悲情与不(一)作者背景作者王维生于唐朝,对于他的了解大概只记得他的诗,尤其是他的山水诗,但其实,王维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精通书画,因此他的诗中总有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受,当然,除此之外,他还精通乐曲,因此他的诗句音律和谐,具有音乐美。
因此《阳关三叠》也被乐府收录其中,至今留传。
(二)时代背景唐时的渭城,是在现在西安的西北,这位姓元的友人要到达安西任职,就是现在的新库车,路程很长,古代的交通不便,对于两人分别来说可能就是再也不见了这样的分别自然是极其悲伤的,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统治对于对很多百姓进行压迫劳役,用这样一首《送元二使安西》来表达作者的不舍,也表现出作者内心的不满,这首诗辞优美,情感也得到了共鸣,因而得到流传,甚至从宋至今,该曲的唱法更是多样,现存有不同传谱经多达三十余种。
(三)乐曲的来源地点在渭城驿站,天气是刚刚下过微微细雨,空气很湿润,景色宜人,然而就在此时此刻此景之下,作者要为一位元的友人送别,在浓浓不的情意之下写下这首《送元二使安西》,本首诗属于七言绝句,平厌分明,音韵优美,读起来郎上,本就饱含不舍的情意改编成音乐之后,使悲伤不舍之情更加深一层。
二、乐曲赏析音乐之所以能够渲染人们的情,在于他的歌词,在于他的音律,也在于演奏的乐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关三叠》赏析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古琴曲《阳关三叠》(演奏者:管平湖),建议WIFI环境下播放!~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曲,为中国十大古琴曲之一。
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
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
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
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
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
现存《阳关三叠》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
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
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
原诗反复咏唱三遍。
故称“三叠”。
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
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
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
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
《阳关三叠》琴歌歌词清和节当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霜夜与霜晨。
遄行,遄行,长途越渡关津,惆怅役此身。
历苦辛,历苦辛,历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依依顾恋不忍离,泪滴沾巾,无复相辅仁。
感怀,感怀,思君十二时辰。
参商各一垠,谁相因,谁相因,谁可相因。
日驰神,日驰神。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未饮心先已醇。
载驰骃,载驰骃,何日言旋辚?能酌几多巡!千巡有尽,寸衷难泯,无尽的伤感。
楚天湘水隔远滨,期早托鸿鳞。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频申如相亲,如相亲。
噫!从今一别,
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
唐末诗人陈陶曾写诗说“歌是《伊州》第三遍,唱着右丞征戍词。
”说明它和唐代大曲有一定的联系。
这首乐曲在唐代非常流行,不仅是由于短短四句诗句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也因为曲调情意绵绵、真切动人。
唐代诗人曾用许多诗句来形容过它,李商隐的“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等。
而且有些诗人同王维生活的年代相距近一个世纪,可见这支曲子在唐代流行的盛况。
历史《阳关三叠》《钦定词谱·卷一·阳关曲》:按,此亦七言绝句,唐人为送行之歌,三叠,非歌法也。
苏轼论三叠歌法云:旧传阳关三叠,然今世歌者,每句再叠而已。
若通一首言之,又是四叠,皆非是。
或每句三唱以应三叠之说,则丛然无复节奏。
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其声宛转凄断,不类向之所闻。
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
及在黄州,偶读乐天对酒诗云: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
注云: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
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声,则第一句不叠审矣。
查元《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
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与苏轼论吻合,并附录之。
按:这也是七言绝句,唐朝人送行的歌诗,所谓“三叠”,不是演唱方法。
苏轼论述“三叠歌法”说:“旧传阳关三叠,然而今天的演唱者,只是把每句再叠而已。
若是就整首而言,则又是四叠,这都不对。
如果每句唱三遍来对应三叠的说法,则杂乱且不合节奏。
我在密州时,文勋长官到密州公干,他说得到了古本的《阳关曲》,声调宛转凄断,和先前常听到的不同。
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这才知道古本的‘三叠’是这样的。
到了我在黄州的时候,一次读到白居易的《对酒诗五首》中有‘相逢且募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并注明: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用这个来检验。
如果第一句再叠的话,则这一句是第五声,现在是第四声,那么就可以确定第一句不叠了。
”查阅元代的《阳春白雪集》,有大石调《阳关三叠》词云:渭城朝雨,一霎挹轻尘。
更洒遍客舍青青,弄柔凝,千缕柳色新。
更洒遍客舍青青,千缕柳色新。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人生会少,自古富贵功名有定分。
莫遣容仪瘦损。
休烦恼,劝君更尽一杯酒,只恐怕西出阳关,旧游如梦,眼前无故人。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
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古琴文化网为琴人
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
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此外,可编辑任何与斫琴、学琴、买琴、藏琴有关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有问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