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整理中医学期考笔记大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学科。

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理论体系:

1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

(中医学的四大经典著作: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

《难经》:在《黄帝内经》基础上有所补充和发展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基础

《神农本草经》:中药学理论体系的基础)

2 两晋隋唐时期——中药学理论体系充实、融合和临床学科发展阶段

(唐: 我国政府颁行的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新修本草》)3 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理论突破、派系丛生阶段

金元四大家

①刘完素:火热论,擅用寒凉药物以清泄火热,后人称其为“寒凉派”。

②张从正:攻邪论,治病以汗、吐、下三法攻邪为主,后人称其为“攻邪派”。

③李杲:创立内伤脾胃学说,治病善用温补脾胃之法,后人称其为“补土派”。

④朱震亨:力倡在“相火论”基础上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学说,治疗上倡导滋阴降火,后人称其为“滋阴派”。

4 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发展阶段

5 近现代——中医药学在坎坷中发展中孕育着新的腾飞

★不治己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即病防变)

《难经》从既病防变的角度与《内经》共同支撑了“治未病”的理论;

★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难经》

被尊为医祖的医学家——扁鹊

被尊为医圣的医学家——张仲景

★《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如何分类

上品120种为上,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如人参、阿胶;中品120 种为臣,无毒或有毒,主养性,具补养及治疗疾病之功效,如鹿茸;下品125种为佐使,多有毒,不可久服,多为除寒热、破积聚的药物,主治病,如附子等。

★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

唐·孙思邈编撰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可称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并开中国医学伦理学之先河。“药王”。

★中医提出《温疫论》的年代

明.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温疫”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将病因学推进了一步。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

1人是一个有机整体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恒动观念——用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分析生命、健康和疾病等医学问题。⒈生理上的恒动观

⒉病理上的恒动观

⒊疾病防治上的恒动观

三、辨证论治

(一)辨证与论治

⒈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特性的概括

⒉辨证四诊→中医理论分析→辨病因→概括为“证”综合病性、病位正邪关系

⒊论治辨证结果→确定治疗原则和方法→因证立法→随法选方→据方施治

(二)辨证与辨病

⒈辨病——确诊疾病——总体的认识⒉辨证——确立证候——阶段或类型

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先辨病,再辨证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

(三)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⒈同病异治——同病证不同←治疗方法不同;

⒉异病同治——不同病类似证←相同治法。

★中医认知与思维方法

1思外揣内、以表知里——黑箱

2援物比类

3心法和顿悟

4试探和反证

★阴阳属性:抽象性、相关性、普遍性和相对性

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

内在因素——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

阴阳相互制约:阳盛则阴病,阴盛则阳病

阴阳互根互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阴阳转化:“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指运动和变化。

五行: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所谓“五行”,如同“阴阳”一样,它也不过只是一个哲学概念,是一种认识和分析事物的思想方法。

木:木曰曲直。树干曲曲直直地向上、向外伸长舒展的生发姿态,来形容具有生长、生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火: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土:土爱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金:金曰从革。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水: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特性的事物或现象。

人体的五脏与五行属性归类相乘、相侮是五行在异常情况下的相克变化,即为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常现象。相乘:是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乘的次序同相克:

木乘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相乘原因:其一是五行中某一行

(被克方)本身虚衰/不足,如土虚木乘;其二是五行中某一行(克方)过度亢盛/太过,如木旺乘土。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健脾气以补肺气

养肺阴以滋肾阴

疏肝健脾

补脾利水

★藏象学说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条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肝主藏血: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及防止出血的功能。

与胆相表里。肝在志为怒,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在窍为目,肝在液为泪。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主血脉:心气有推动血液在脉中循行,周流全身,输送营养和滋润的作用

主神志:有主宰人体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人体精神、意识、思维等生理活动的功能。

与小肠相表里。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汗脾的主要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脾具有把饮食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各脏腑,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脾气主升:升清和升举内脏。

脾主统血:脾具有统摄、控制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防止溢出脉外的功能。

与胃相表里。脾在志为思,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脾在液为涎(较清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