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超全地图整理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1. 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2. 中世纪欧洲的社会与制度3. 近代西方的崛起与全球影响4. 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5.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6. 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理解各大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2. 掌握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认识其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3. 理解近代西方崛起的原因,分析其全球扩张的后果。
4. 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5. 认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理解其中的挑战与困境。
6. 把握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趋势,增强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大文明的交流与互动、中世纪欧洲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全球影响、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教学重点: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近代西方的崛起、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0世纪以来世界政治、经济与科技的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各大洲的历史发展。
2. 新课内容:讲解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情景,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进行角色扮演。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全册2. 板书内容:各章节、重点知识点、典型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
(2)分析中世纪欧洲的社会制度特点及其影响。
(3)论述近代西方的崛起及其全球影响。
(4)探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5)评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与挑战。
2. 答案:见教材及课堂笔记。
太全了吧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框架图,文科生高考复习必备
太全了吧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框架图,文科生高考复习必备
太全了吧!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框架图,文科生高考复习必备!-
对于高中历史,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复杂。
书本上的知识点和知识是按照章节呈现给大家的,没有完整的体系。
想学好高中历史,单纯照本宣科肯定学不好。
在后面的综合部分,你会发现很难!
虽然记忆是积累基础知识的必要途径,无论学哪门学科都必须要做,但现在的考试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基本不死记硬背内容。
单纯靠靠背解决学习问题是很被动的。
大家平时都要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不要乱写然后不痛不痒。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享的就是【高中历史必修知识框架图】,更加的直观和具体,方便大家复习,历史不是很好的小伙伴可以好好学习一下哦~
道阻但可期,来日且方长。
努力不是唯一途径却是最踏实的
高考加油!。
高中历史统编(2019)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
(1)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遵义会议的意义(1)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2)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3.长征的意义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播下了革命种子,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1)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
(2)促进了中共中央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
(3)基本结束了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东方主战场(1)太平洋成争爆发后,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两国在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2)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3)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4)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6.抗战胜利的意义(1)它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推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尊敬。
(2)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中国发展的新征程。
7.国民党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因其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
8.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9.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际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中国历史朝代地图集-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朝代歌——菊花台版 柳合青填词 • 你的课堂,历史中流淌;夏商的事悠悠,开来继往。 • 周朝太长,一分成了双;春秋在竹简上,战国忙打仗。 • 秦灭六国,长城曾辉煌;因为那暴政,二世而亡。
• 汉在远方,西元前后伤;随风飘散,新的模样。(新:王莽新朝 )
• 三国残,两晋殇,胡人模样已泛黄;北方人断肠,天苍苍,野茫 茫。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33% 100% 100%
75% 20% 100% 100%
100% 100% 100% 5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43 哈萨克斯坦
44 吉尔吉斯斯坦
45 乌兹别克斯坦
46 克什米尔地区
47 阿富汗
48 俄罗斯鄂毕河以东至西伯利亚勒拿河地区
49 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地区
50 贝加尔湖东西两岸
51 外兴安岭与中国东北国境线之间
52 唐努乌梁海地区
面积 (万平方公里)
46.00 18.74 15.00 19.00 1.68 1.13 15.60 16.00 15.00 118.30 45.40 166.00 19.00 48.00 8.23 18.00 21.00 13.00 10.00 16.00 10.00 0.58 12.00 3.50 18.00 23.00 0.11 0.03 3.40 38.00 17.60 6.60 72.00 120.00 14.70 0.71 4.65 12.28 67.66 32.96 156.65 14.31 271.70 19.85 45.00 20.00 65.23 600.00 400.00 200.00 100.00 17.00
2020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1-15课思维导图
作用
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争
与
变
制作
历史老师任俊
法
运
动
地位 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
核心观念 仁,仁者爱人
孔子
政治理念
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 克己复礼
苛政猛于虎
孔子和老子
教育理念
有教无类 文献整理
创办私学 《论语》
统
中央体制 三公九卿 御史大夫 九卿
一
多
太尉
民 族
地方体制 推行郡县制 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封 建 国
巩固统一措施
统一车轨、文字、货币、法律、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 编制户籍,迁豪强贵族,整顿社会风气
家
疆域
的
初
确立的政治体制被以后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
步
建
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国家
立
统一意义
学术下移
地位 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
老子
哲学主张
核心理念 道
天地万物本原
朴素的辩证法 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
政治理念
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老子》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经济发展
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
背景——大变革时代
春秋列国形势图春秋无义战战国七雄战国形势图周王室在公元前256年被秦吞并华夏认同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战国之后华夏族吸收大量戎狄蛮夷新鲜血液成为更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经济发展变法运动背景战国兼并战争日益剧烈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变法运动成为潮流目的富国强兵提高统治效率成就逐步建立了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政治体制代表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主要内容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推行郡县制特点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彻底作用顺应历史潮流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孔子和老子孔子核心观念仁仁者爱人政治理念仁政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顺应民心爱惜民力苛政猛于虎克己复礼教育理念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文献整理论语老子政治理念对现实不满反对制度束缚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老子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背景大变革时代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出现变化士阶层崛起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学术下移统治者礼贤下士争相招揽人才士人周游列国各自提出自己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百家争鸣是战国社会大变革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华夏频繁交往和密切联系中周边民族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推广铁器时代兴建水利灌溉工程中原地区桔槔都江堰郑国渠公孙敖芍陂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繁荣手工业春秋时期冶铁技术出现战国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一批中心城市不少私营业主富比王侯废井田开阡陌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学术下移地位道家学派创始人春秋后期楚国人哲学主张朴素的辩证法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核心理念天地万物本原诸子百家儒家孟子道家庄子消极保守崇尚逍遥自由墨家下层民众平民利益墨子提倡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法家韩非子兵家孙武争鸣问题荀子人性善提倡仁政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阴阳家认为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代表新地主阶级利益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适应了专制集权的社会趋势主张依法治国君主独裁影响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芸芸众生的精神寄托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龙 门 பைடு நூலகம் 窟
道教理论家, 建立神仙体系
竹林七贤 魏晋玄学
乱世之中现实的执着追寻——的经济发展
1.三国时期:曹魏推行屯田制、诸葛亮治理蜀汉(都江堰, 蜀锦)吴国(造船商业).
2.北魏经济: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 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 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
北魏孝文帝改革
“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意,览之便讲。” 《魏书·高祖纪》
迁都洛阳,改洛阳籍 改鲜卑姓为汉姓 穿汉服,说汉语 鼓励与汉族上层通婚
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①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 矛盾
②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③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社会安定,兵役徭役赋税轻。 物产丰盈,粮食充足。 大量 土地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增加。农副产品、手工 业、商业发展。
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
劝课农桑、奖 •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en)励,耕则织数、郡安忘抚饥。
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流地民,、亩兴直修一水金。
自然条件优越。
乱世中寻求共生——民族交融
• 三国含时义期:各,蜀民、族吴间共两同国生加活强、了彼此对学南习方、少共数同发民展族、地逐区渐的交治融 理 (南中的、过山程越,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
• 西晋趋时向期一,五致。胡内迁并卷入司马氏内战 •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也逐
步与汉族交融 • 十六国政权中,大多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思维导图
统编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思维导图二、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论述题2.下表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的目录及课文内容摘编,阅读下表,回答相关问题章节标题课时标题正文子目第五专题晚清时期的内忧外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回应①②患与救亡图存③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七专题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⑤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⑥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1)阅读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备选项中选出合适的子目序号,填入材料一中①②③④⑥处。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C.两次鸦片战争 D.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E.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请结合所学知识,編写⑤子目下的课文内容。
(编写要求:注意包含历史叙述的基本要素,如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影响等等。
逻辑通顺,史实正确,内容完整,字数200字左右)【答案】(1)BCAED(2)示例:五四运动的实践使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新途径,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共产国际也派代表列席会议。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适应了近代以来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说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中国则处在封建社会,日益走向衰落;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市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失败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开始正眼看世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①②③分别是BCA;结合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和思想基础,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开展了国民大革命,故④⑥应该是ED。
第5课 古代非洲与美洲 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城市国家 奴隶制国家
8世纪至16世纪 中央集权帝国
南非
大津巴布韦 4世纪至16世纪 地域广大的王国 初
文明特征
基督教信仰 对外贸易发达 黄金产地 城市繁荣 园艺业发达 对外贸易发达 官僚政治 控制商路 对外贸易发达 城市和文化繁荣
巨石城建筑群
二、区域视界中的大洲文明
(一)多彩的古代非洲文明
阿克苏姆国家
撒哈拉沙漠是一大分隔者。 沿尼罗河上游是苏德沼泽,构成了一 个可怕的障碍。而平直的海岸线,也 使非洲大陆难以接近……
非洲文明的开创者—班图人
班图人是非洲最大的民族集
团,其人口占全非洲人口总数
的1/3左右,主要以信仰伊斯兰
教为主,从公元1世纪开始,班
图人不断向南迁徙,一直持续
到19世纪才最后结束。11世纪
——周成华《美洲简史》
印加祭祀陶器 马丘比丘城遗址
(二)独创而绚烂的美洲文明
思考4: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古代美洲文明的基本特点
热带雨林、沙漠、戈壁、平原、山脉、高原等自然屏 障,让整个美洲隔绝于其他大陆,很难受到外来文明的影 响,只能独自默默发展。在缺少高级文明刺激的情况下, 时间久了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差距就越来越大了。风暴、寒 潮、龙卷风、火山等极端天气导致其始终处于对自然的恐 惧之中,从而造成非常极端的宗教信仰,动辄以人命察天 祭神,愚昧的文化更导致整个文明长期落后。
度,也不在被征服地区驻防军队,而由他
们自己管理地方事务并负责征收贡赋。—
—林被甸、董经胜《拉丁美洲史》
经济基础是农业,发明“浮动园地”
二、区域视界中的大洲文明
小组3:印加帝国统治者在国家建设方面体现了怎样的智慧?
帝国实行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制,国王和中央政府 控制着全国的经济生活、宗教活动和社会生 活。……帝国以首都为中心,全国形成了一大交 通网络,道路除用于传递信息外,还用于军队的 调动、运送粮草、商品运输、国王和政府官员出 巡等。……帝国采行“米蒂马”(移民制度), 将新近征服而有不服统治村落或国家迁到政治、 社会稳定的地区,将归顺、效忠印加国的村落和 国家迁至新近征服的地区。这一制度的实施确保 了帝国对征服地的控制,有促进了印加语言和宗 教的传播。……印加帝国没有文字,结绳记事, 名为基普,主要用以统计人口、粮食收成、赋税、 士兵人数,记录军队行动、民政状况等。
高中历史统编(2020)版中外历史纲要(全册)知识点提炼(完美版)
附送教师精彩课堂用语(不需要可自行删除)(听说读问写)☆☆☆☆☆☆☆☆☆☆听☆☆☆☆☆☆☆☆☆☆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
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说☆☆☆☆☆☆☆☆☆☆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
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
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
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注意哦。
☆☆☆☆☆☆☆☆☆☆读☆☆☆☆☆☆☆☆☆☆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上)》中国古代史线索梳理(共17张PPT)
社会效益和广泛的社会影
思 想 领 域
科 技 文
线 索 十 三 : 中 国 古 代
线 索 十 二 : 中 国 古 代
货 币 演 变
市 场 发
线 索 十 一 : 中 国 古 代
冶 金 业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思想领域
秦朝:“焚书坑儒” 西汉:尊崇儒术;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魏晋南北朝: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 隋朝:儒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以儒学为主 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韩愈复兴儒学。 宋朝:程朱理学 明朝:陆王心学;李贽;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清朝: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大兴“文字狱”, 文化专制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 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 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 丁为主的征税标准
一条鞭法
明朝 田赋徭役杂税合并,分摊在田亩上,征银两 适应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摊丁入亩
清朝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促进人口增长经济发展
线索十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
演进趋势:中央权力不断增强,地方权力逐渐减弱
线索二:中国古代经略边疆
西汉:西域都护府(新疆)
郑
唐朝: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新疆);文成公主
成
功
入藏(西藏);封渤海国(东北)
元朝:宣政院(西藏);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澎
湖巡检司(台湾)
清朝:伊犁将军(新疆);册封“达赖”“班禅”
(西藏);郑成功收复台湾
线索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