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合集下载

学生偏激心理教育案例

学生偏激心理教育案例

学生偏激心理教育案例案例介绍学生小杰,12 岁,我班中的一名男生。

看似比较懂事,内向,平常不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发现和注意。

四、五年级时曾有几次因各种原因背着书包要回家不想读书了。

在未教他之前,本人就对此人有了初步的了解,脾气大,容易做出格行为。

本学期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该生有了更深的认识,一次是将家长给他上交给老师的晚托班费“弄丢”了,死活不承认是自己用作它途了。

另一次是因生日家长未买蛋糕而向任课老师发脾气。

平常喜欢说谎,自然地将所有的错误与不对归结到他人身上,而自己却无错可改。

案例分析本人认为,学生小杰从心理成因来讲更多的是偏激心理在作祟。

偏激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火。

多存在于青少年中。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做人处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缺陷。

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

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常见的偏激主要有三方面的特性:1、认识上的片面性:偏激的人以绝对的、片面的眼光看问题。

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

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骚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们交朋友喜欢“同声相应,意气相投”,都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无理也要搅三分,试想,这样的人谁愿和他打交道?2、情绪上的冲动性:偏激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

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3、行为上的莽撞性:偏激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

产生偏激心理的原因主要是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10特教本(1)班黄雁11141001013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初一学生心境和品行混合为主的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是为早年的创伤性经历导致抑郁情绪产生,并在青春期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激发早期的抑郁情绪加重,并因此导致个性孤僻、人际关系不良,较难适应外部环境,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行为障碍,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通过收集临床资料,并结合咨询过程,综合考虑求助者特点,对求助者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与发展过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并采用行为疗法给与咨询帮助。

经6次咨询,基本达到咨询目标。

关键词:初中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某,男,12岁,初一学生,身高大约160cm左右,体重53公斤,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有母亲带来咨询。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邓某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也算活泼开朗,与小朋友相处融洽,上大班时,父亲因病逝去,从此后就变得沉默寡言,喜欢独处,小学时比较听话,成绩较好。

性格偏内向、喜欢一个人发呆,但服从教导,做事认真负责,还时常受到老师表扬,很少受到批评。

较少参加团体活动,但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

小学毕业后,考入一所重点中学(进班时成绩很低)。

原来的伙伴也都散了,同时,重点中学里面的都是学习好的同学,学习竞争气氛比较浓,且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邓某学习很吃力,也没用一个好朋友,觉得很不习惯,并开始认为自己笨。

对班级活动不感兴趣,对学习也失去信心,于是开始上课睡觉,不交作业;上语文课还表现出有点兴趣,曾被老师表扬过,但语文考试时常不及格;英语成绩最糟糕,经常被老师挖苦。

有一次课堂上受到英语老师批评时,前桌的同学转过身来对他笑了一下,随机就在课堂上对前桌同学大打出手,班主任调查原因时,邓某解释说前桌的同学在嘲笑他,他受不了。

从此以后多次与同学发生冲突,多以暴力方式解决。

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听不进去,并经常顶撞老师。

爱发脾气心理教育案例(2篇)

爱发脾气心理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12岁的男孩,就读于我国某中学六年级。

小明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在日常生活中,他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情绪波动较大。

这给他的家庭和学校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帮助小明改善这一状况,于是寻求心理教育的帮助。

二、案例分析1. 问题表现小明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以下问题:(1)情绪不稳定:小明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脾气,如作业没完成、考试成绩不理想等。

(2)冲动行为:小明在愤怒时,会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摔东西、推搡同学等。

(3)人际关系紧张:由于爱发脾气,小明与同学、朋友的关系较为紧张,不易与人沟通。

2. 问题原因(1)家庭教育方式:小明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可能过于严厉,导致小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容易发脾气。

(2)性格特点:小明性格较为急躁,容易冲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的爱发脾气。

(3)心理压力: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小明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他在面对困难时更容易发脾气。

三、心理教育方案1. 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1)家长要调整教育方式,避免过于严厉,给予小明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2)家长要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及时沟通,了解他的心理需求。

2. 培养良好的性格特点(1)引导小明学会控制情绪,如深呼吸、冥想等。

(2)培养小明的耐心和毅力,让他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挫折。

3.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1)通过心理辅导,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调整心态。

(2)引导小明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4. 改善人际关系(1)引导小明学会与人沟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2)鼓励小明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实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教育,小明在以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1. 情绪稳定性提高:小明在日常生活中,发脾气的情况明显减少,情绪波动较小。

2. 冲动行为减少:小明在面对困难时,能够冷静思考,控制自己的行为。

3. 人际关系改善:小明与同学、朋友的关系逐渐融洽,沟通能力得到提高。

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绪疏导案例范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情绪疏导案例范文

汤姆,一个活泼的9岁小孩,最近感觉有点像一个缠绕的纱线球。

他的父母注意到,他正在变成一个有点暴躁的grouch,并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花更多的时间。

他们担心自己的儿子,决定用大枪打通联方式,
向学校顾问寻求帮助,以解开汤姆所有的忧虑和焦虑。

他们都同意做点交流可能只是魔法药汤姆又觉得自己像自己了谁知道呢,也许汤
姆会发现一两个超级强国
在他们开会期间,辅导员真的花时间去了解汤姆,让他觉得很舒服,
可以公开他的感受。

他们做了各种事情,比如画画、演戏、讲故事来
帮助汤姆找出是什么让他焦躁不安,还教了他一些处理情绪的好方法。

顾问还和汤姆的父母密切合作,给他们一些如何在家中帮助他的提示,并为他创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理解的环境。

由于提供的交流和情感支持,汤姆的心情和行为经历了逐渐而积极的
转变。

这一点体现在对他的父母更加开放和免疫,以及压力和焦虑管
理显著改善。

交流会议极大地促进了汤姆的复原力和信心的发展,使
他具备了应对学校和社会互动挑战的必要技能。

学校顾问及其父母的
持续支持促进了汤姆情绪自律的增强,并促成了对生活的更加积极的
展望。

这些内容反映了我们促进青年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的既定政策
和战略的有效性。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情绪失控是一种常见的问题。

这些情绪失控可能表现为愤怒、害怕、沮丧或其他负面情绪,这会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报告,介绍一种心理咨询策略,帮助儿童处理情绪失控问题。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9岁的男孩,正处于儿童期的关键阶段。

他在学校表现良好,但在家庭和同龄人之间出现了情绪失控的问题。

他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发脾气,并且经常与家人和同学发生冲突。

父母对此深感困惑和无助,他们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儿童情绪失控问题的原因在处理儿童情绪失控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寻找问题的根源。

在小明的案例中,经过初步的评估,我们发现他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如家庭搬迁和学校转学。

这些变化给小明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导致了他情绪不稳定和失控的表现。

心理咨询策略在处理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时,我们采用了一种综合的心理咨询策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介入:1. 情绪认知训练:通过教授小明认知技巧,帮助他了解情绪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如何通过调节思维来应对情绪。

我们使用了一些绘画、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帮助小明更好地理解和表达他的情绪。

2. 情绪调节技巧:通过教授小明一些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数数、转移注意力等,帮助他在情绪高涨时能够自我调节。

我们鼓励小明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这些技巧,并给予他正面的反馈和激励。

3. 家庭支持和沟通:我们与小明的父母开展了一系列的家庭访问和辅导,以加强他们与小明的沟通和支持。

父母参与了一些专门设计的家庭活动,并学习了一些有效的家庭沟通技巧,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小明。

案例结果和讨论经过几个月的心理咨询干预,小明的情绪失控问题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学会了更好地认知并掌控自己的情绪,他和家人以及同学之间的冲突也有了明显的减少。

此外,小明的父母也对心理咨询的效果感到满意,他们对于如何支持和引导小明的情绪管理能力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则小学生行为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一则小学生行为问题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心理咨询师文章(国家职业资格二级)文章类型:案例报告文章题目:一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姓名:陈娟身份证号:342426************准考证号:所在省市:安徽省合肥市所在单位:铁四局中学一例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陈娟铁四局中学摘要:应用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帮助求助者逐步适应新环境。

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两个月后随访,求助者已适应新环境,并与大家和谐相处,社会功能恢复正常。

关键词:心理问题认知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一、一般资料求助者,男,11 岁,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主诉与个人自述我来这里一个多月了,我感觉爸爸和后妈都不关心我,讨厌我,有些同学也经常欺负我,我也很不喜欢他们。

我每天都不开心,不想学习,也不想上学,就想和姑姑在一起,想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

有一个星期天爸爸带我回去看姑姑,我的烦恼全无,也很想马上背着书包去原来的学校读书,可爸爸又不让我回去,我很烦很烦。

希望有人能帮助我,能让我永远跟姑姑在一起。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1、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大方,目光上方斜视,讲话比较急促,神情显得很焦急,意识清楚,接触交谈合作,语言通顺,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自知力完整,但说到家庭情况时,显得更加烦躁,尤其对母亲和继母有回避和反感情绪。

2、咨询师了解到的情况:(1)既往史:求助者既往身体和智力发育均正常,无器质性疾病史,父母亲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

(2)个人史:家中长子,足月顺产,母亲身体健康,孕产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药物,11个月起路,12 个月说话,没上过幼儿园,因母亲好赌成性,父母在其 4 岁时离异,将其判给父亲,又由于父亲在外打工,便从小和姑姑在一起,父母很少探望,性格外向,身体健康,未患过重大疾病。

6 岁以后,在姑姑所在乡下就读,成绩不错,自尊心很强,在老师的表扬声和姑姑鼓励中成长着,五年级时(半年前)转入铁四局小学就读,随父亲、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居住,近一个月来爱打架,与同学关系相处不够融洽,作业书写潦草,偶尔有旷课现象,成绩明显下降,让家长很不解。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

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精选多篇)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小学生心理咨询个案例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小忻(化名),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

1、该生学习成绩差,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经常不完成,而且书写马虎。

2、人际关系不好,总是欺负弱小的同学,总以强者形象出现,喜欢捉弄别人,在校经常会因一些小事与别人闹矛盾,然后就开始骂人,打人。

同学们都不喜欢与他相处。

3、组织纪律差,上课时有话就说,没有留心听课、认真思考、举手回答的习惯。

二、原因分析1、该生从小就跟在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方面,在家里也没有人辅导,一到家就是去玩。

2、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生活,大人对他言听计从,没有约束他去做一些不应做的事情。

千方百计满足他,渐渐形成横蛮任性的性格。

3、后来父亲怕他吃亏,叫他回击欺负他的人,渐渐地,他由一个受他人欺负的人转为一个欺负他人的人,由一个弱者变成一个大“天王”,令老师极其头疼。

(父亲错误的引导方式)总之,该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并没有认识到来学校是来学知识、学文化的,更没想到来学校是要遵守纪律的。

对待这类孩子,一下子的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解铃还须系铃人,来源于家庭的病症,需要家庭的密切配合,学生的健康人格才能有效地培养。

三、综合分析与诊断该儿童目前要解决的主要有三方面问题:1.攻击性行为;2.人际关系; 3.学习习惯。

为什么会有这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攻击性行为:根据儿童的成长经历,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主要是经验习得的结果。

人的行为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之所以选择某种行为,主要是这种行为能给当事人带来某种利益。

本案中的“攻击性行为”的最初形式是“被打”,而他打小朋友是角色的转换,但当他打了小朋友后没有任何的“惩罚”出现,就再一次证明了这种行为是可行的。

“强者打人”与“弱者挨打”的体验在认知上让他强化了这种打人的行为,让他在认知上强化了这种行为的合理性。

因此,观念中形成了这样的推理:“弱者”受到别的小朋友欺负,“强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武力来保护自己。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冲动偏激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冲动偏激

灵台三中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介绍(冲动偏激)王某,男,初一学生。

父亲管得非常严厉,简单粗暴,缺少与孩子交流,母亲能注意孩子想法,尊重孩子,孩子对父亲不敢说话。

王某入小学后,不适应学校的规章制度的约束,纪律差。

同学之间的互不相让更是让他无法接受。

他想当干部,因表现不好,未能如愿;他自尊心强,又好表现,可因人际关系差,没人听他的指挥。

故老师、同学也常向家长反映,家长的批评也逐渐增多,事事不顺心,引起他对老师与同学不满,也对家长不满,滋长了报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经常无理取闹,惹事生非,甚至有时还暴跳如雷。

王某聪明,脑子灵活,也想进步。

有时上课较专心,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大胆地发言,好表现自己,总希望能在大家面前露一手,得到夸奖,因为管不住自己,常常在课堂上做小动作,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反过来又挫伤了自尊心。

具体事例喜欢管闲事,喜欢惹人家,因而大家都不喜欢他。

他也经常受到众人的嘲笑,感到自尊心受到损害,就喋喋不休地骂骂同学,一旦家长批评,他会发脾气,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是讨价还价讲条件。

一次课间,他又去戏弄别的的同学,同学把这事告诉老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他,他马上情绪激动,暴跳如雷,大嚷嚷起来,还冲着老师同学骂骂咧咧,直到老师让全班同学评理,他渐渐冷静下来。

事后,老师把这事告诉他家长时,他还要在一旁争辩。

王某经常下课大玩特玩,到了上课时间却要求去小便。

进教室后不能认真听课,吵得大家不能上课。

案例分析王某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使他养成了“以我为中心”的心理和自由散漫的个性。

进入小学后,因行为习惯不好,与同学们不能友好相处而经常受到批评指责,产生了逆反心理,并形成了心理障碍。

他感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只要有一件不如意的事就会使他忘记场合,忘记对象大闹一番,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他思维方式偏激,心胸狭隘,敏感多疑,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总认为是别人和他过不去,对老师、同学与家长的批评极为反感,老是怀家说他的坏话。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一般资料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案例背景:
会谈过程:
第一次会谈:
我尊重小明的感受,并试图缓解他的紧张情绪。

我告诉他,我是他的
朋友和支持者,我愿意倾听他的困扰和提供帮助。

我逐渐与小明建立了信
任关系,他开始慢慢向我倾诉自己的问题。

第二次会谈:
在第二次会谈中,小明表达了他对同学欺负和排斥的困扰。

他告诉我,他的同学经常嘲笑他的穿着和外貌,有时还动手推搡他。

他感到无助和沮丧,不知道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我首先安慰他,告诉他这并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欺负他的同学的问题。

然后,我教给他一些应对欺负的方法,例如忽
略攻击者、直接说“不”、寻找帮助等。

除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小明还向我透露了他和老师之间的冲突。

他告诉我,他经常因为上课吵闹或者与同学打架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他觉得老师对他不公平,而且他觉得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和小明
一起制定了一份行为规范,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并与老师保持积极的沟通。

第三次会谈:
在第三次会谈中,我注意到小明的情绪有所改善。

他告诉我,在他采
取应对欺负的方法后,同学们对他的欺负和排斥有所减少。

他还告诉我,
他已经和老师们达成了更好的沟通,他们现在更喜欢与老师合作。

然而,
他仍然担心同学们会再次欺负他。

我鼓励他保持积极的心态,并提醒他坚守行为规范。

会谈总结:
小结:。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

【心理学】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_122一例对教养不良引发的儿童行为偏激的矫正案例报告摘要:11岁的张X因从小缺乏依恋,在奶奶家放任自流,再加上父亲经常打骂,老师、同学拒之千里,形成了偷窃、打架、撒谎等诸多偏激行为,咨询师通过求助者中心疗法、认知疗法和行为疗法,转变其认知偏差,矫治其偏激行为,经过11次咨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偏激行为偷窃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一、一般资料张某,男,,,岁,某中型城市重点小学五年级学生。

父母均是银行职员,家庭经济条件很好。

有个姐姐,他属于超生子,开始没交罚款,不敢露面,(当地政策交罚款后,就免于追究)。

,—,岁均由奶奶在农村老家抚养。

,岁才公开露面,进城上幼儿园大班。

无躯体重大疾病,无家庭精神病史。

外在表现;由母亲陪同下前来咨询,一进门眼睛四处打量完房间里的人和物体后,一庇股坐在椅子上,脚还不停地晃来晃去,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脸上横一道,竖一道,疤痕累累,一看就是平时和小朋友打架的“战利品”。

母亲穿着时髦,一进门便不断地叙述孩子这不好,那不好。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结果:,,分值,,,二、主诉和个人陈述我讨厌班主任老师,他老在同学面前说我坏话,不好好学习,不交作业,撒谎,打架等。

其实不就是拿过几次同学的东西吗,有啥大惊小怪的,我还不稀罕呢。

同学们谁敢惹我,我就揍他,别人我谁都不怕,就怕我爸。

我对学习没啥兴趣,就爱看电视,打游戏。

我爸妈说心理老师能帮我戒掉坏毛病,硬让我来,我就不信。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咨询师和其父母单独有过一次咨询谈话,并专门向其老师、爷爷奶奶做了调查,结合自己的观察了解到下述情况:张,,其实很聪明,但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性很差。

只要一有机会就拖拉作业,且每次老师问及作业事宜,都能找出合适的理由应付,说谎话从来都不眨眼,不脸红。

经常因在上学路上贪玩而导致迟到,在班上好搞点儿恶作剧,一不顺心就和周围同学大打出手。

四年级时,老师针对其特点,把其调到头一排的“雅座”,密切关注,成绩有所好转,但稍一放松,即又落回原位,裹足不前。

小学生六年级男生情绪偏激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六年级男生情绪偏激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辅导方法:情感沟通、就事论事、用技巧说话、众志成城、激励机制。
治疗时间:整个过程约九周,分三个阶段进行。
2、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条件,向双方渗透辅导理念。(约1周)
(1)了解王郅斌与家庭关系的现状,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
几次的接触,我已经取得了他的信任,基本上成长无话不说的朋友。他坦然承认自己对父母尤其是父亲极为不满,自己的所作所为,目的就是为了激怒父母。有时甚至把成绩差作为一种报复的手段。面对他的坦言,我又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向他说明父母的良苦用心。告诉他从客观上说,父母的教育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但自己的看法也不完全正确。引导他正确地看待父母的教育,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和态度的错误之处。
刚开始的时候王郅斌并不合作。但是经过大约差不多四周的时间,家长来电告知王郅斌与家庭的关系开始出现转机,愿意由父母陪同去买衣服,书籍等东西,在家会完成作业,与父亲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张了。
第三阶段:巩固辅导效果。(约2周)
为了巩固取得的成果,我决定采用激励机制。在与的王郅斌闲聊中要求他说出自己的两个愿望。他说希望能有一台MP4学习英语。我把此事告知其父母,他们表示完全能够满足。我和他们商量后对王郅斌提出如下要求:第一,想办法进一步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第二,努力学习,争取提高成绩。他表示同意。事后我帮他制订了复习计划,并监督他是否努力完成。此后,在王郅斌学习方面表现出来的积极性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第一,改变王郅斌不合理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第二,帮助家长改变错误的教育习惯和教育方式。
三、辅导过程
1、方案设计
目标:希望通过辅导,能改变王郅斌对家庭的逆反心理,从而改善他与家庭的关系,进而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步骤:帮助王郅斌分析自己不良行为的现状及可能引发的不良后果;帮助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和教育习惯;自我检讨并提出各自的期望;王郅斌为创造良好、民主的家庭教育环境;为王郅斌提供学习帮助。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一例引言:小学生情绪障碍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情绪障碍对孩子的学习、社交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咨询在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例小学生情绪障碍的咨询案例,探讨咨询师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孩子克服情绪障碍,促进其健康成长。

案例描述:小明,一名11岁的小学五年级学生,因为最近几个月在学校和家庭中出现了情绪问题,被老师和家长关注。

在咨询开始时,小明的情绪非常低落,他感到焦虑和孤独,缺乏自信心。

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与同学间的关系紧张,经常与他人发生争吵。

咨询过程:在咨询的初期,咨询师与小明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咨询师通过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他的情绪和困惑。

咨询师发现小明在学校遭受了同学的欺凌,这是他情绪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咨询师使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帮助小明认识到他的负面思维模式,并教他如何转变这些负面思维。

咨询师还与小明一起制定了目标,包括提高自信心、改善与同学的关系以及提高学习成绩。

咨询师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咨询师还鼓励小明参加一些兴趣班和课外活动,以提高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咨询结果:经过几个月的咨询,小明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他学会了应对负面情绪,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小明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他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

小明的家长和老师对他的变化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认为咨询对小明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讨论:这个案例反映了小学生情绪障碍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咨询师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倾听和理解,帮助小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困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技巧,咨询师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模式,提高他的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此外,咨询师还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小明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解决冲突。

这些技巧和活动不仅有助于小明解决当前的问题,还能培养他的社交技能和情绪管理能力。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论文:一位有些问题的小学生心理咨询

一位行为偏激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本案例是一位小学生行为偏激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其主要症状为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邓聪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邓聪及其母亲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帮助邓聪调整认知观念,用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消除了邓聪的适应不良情绪和行为,解除了对学校对老师的恐怖,咨询效果明显关键词:小学生行为偏激性格心理咨询一、一般资料邓聪,男,11岁,小学五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没有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邓聪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邓聪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邓聪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邓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邓聪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五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邓聪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

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一个案例报告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情绪问题往往是普遍存在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寻求适当的策略来处理这些问题。

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报告,介绍了处理儿童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策略。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个8岁的男孩,自小父母离异,与母亲一起生活。

他在学校的表现一直很差,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并且经常出现愤怒、焦虑等情绪问题,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

母亲对此深感困惑和无措,希望通过心理咨询来改善儿子的情绪问题。

策略一:建立信任与理解与儿童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

首次会面,我采用了友善、亲切的语气与小明进行交流,同时充分倾听他的故事。

通过表达对他感受的理解和关心,我让他感到被重视,建立起一种信任的基础。

策略二:情绪认知与情绪管理技巧小明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愤怒和焦虑。

在与他深入交谈后,我了解到他之所以经常发生冲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

因此,我决定帮助他增强情绪认知和掌握情绪管理技巧。

首先,我教给小明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和工具,如绘画、写作、角色扮演等,帮助他更好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同时,我还教给他一些放松训练和深呼吸的技巧,以减轻他焦虑时的身体反应和情绪压力。

策略三:家庭辅导与支持除了与小明直接进行心理咨询外,我也意识到家庭环境对他情绪问题的影响不可忽视。

因此,我与小明的母亲进行了一系列的家庭辅导。

我帮助母亲理解孩子的情绪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如建立积极的家庭氛围、改善沟通方式、制定规则和界限等。

此外,我还鼓励她积极参与小明的兴趣爱好,增强母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小明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安全感。

策略四:学校合作与支持为了更全面地解决小明的情绪问题,我与他所在的学校进行了合作。

我与班主任和教师开展了必要的沟通,详细了解了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通过与学校的合作,我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情绪管理计划,包括定期与教师和班主任的沟通、设立情绪管理小组、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等。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

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的案例分析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六岁的男孩,平时喜欢独自玩耍,不愿与其他儿童互动。

他经常表现出暴躁、易怒、情绪不稳定的行为,对维持规则和自我控制感到困难。

他经常在家中和学校中故意破坏物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例如打击、踢或咬人。

他还经常打断他人的谈话,并不遵守成年人的指示。

小明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并对自己的行为不感到内疚。

这些问题导致小明在学校中遭受了同龄人的排斥和教师们的不满。

小明的案例表明他可能患有情绪和行为障碍,可能是具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双相情感障碍(BPD)特征的儿童。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小明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控能力,且喜好孤独。

这些特征与ADHD的症状类似,这可能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2.双相情感障碍:小明情绪不稳定,易怒,暴躁,并对他人进行攻击。

这些特征与BPD 的症状类似,这可能也是他的一部分问题所在。

干预措施:针对小明的情绪和行为障碍,可以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组织多学科评估:2.药物治疗:如果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或双相情感障碍,医生可能会考虑药物治疗。

金针菇、甲基苯丙胺(Adderall)等药物可用于控制过度活动和改善集中注意力。

3.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CBT)和行为疗法可以帮助小明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

这将有助于他学会控制情绪、处理挫折、改进社交技巧以及遵守规则。

4.家庭参与和支持:小明的家庭应参与治疗过程,并学习如何与他建立积极互动。

家长在家庭中的规则和纪律上给予支持,并提供安全、结构良好、稳定的环境。

5.学校支持:学校可以为小明提供特殊教育和行为支持服务,通过个别辅导或小组辅导帮助他改进学习和社交技能。

同时,学校教师可以使用积极行为增强措施和奖励系统来激励小明。

结论:对于情绪和行为障碍的儿童,专业评估和早期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综合采用药物治疗、心理疗法、家庭参与和学校支持等多元化的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儿童改善情绪和行为问题,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技能。

培智学校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培智学校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教学案例及反思

关于偏激学生心理问题的反思案例分析:w同学是我们学校一位住宿的男生。

十五岁,正处在一个“热血沸腾”、“意气奋发”的年纪,他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与老师、同学,伸直脖子,争红了脸,甚至还用拳头来示威,使同学对他都近而远之,惟恐哪一句话说错了或者做得不对,又惹怒了他的哪根神经,引来祸端。

但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时候,他就有说有笑,脸上笑得像是开了花,整个人的情绪让人捉摸不透。

记得有一个晚上,我值夜班,在熄灯前,我按照惯例,检查每个学生就寝前的准备情况,在检查时,我发现z同学夹蚊帐用的夹子不见了(前一天晚上,我还见到z同学使用了夹子)。

于是,我就询问了z同学有关情况,得知,w同学把他的夹子借走了。

我打算先问问w同学究竟为什么要借夹子,结果,当我来到他的床边,刚问他夹子的事时,他立即跳了起来,摆出一副极其厌烦的表情,打着手势告诉我:“我的夹子不够,蚊帐没有办法夹好,所以借了z同学的夹子。

”一副极有道理,不屑给你解释的样子,真让人不想理他,但我还是耐着性子,对他说:“你借了别人的夹子,别人用什么呢?你有没有为别的同学想想?”这时的他,已经接受不了我的劝说,脸也变红了,脖子也变粗了,面部表情也变狠了,一手拽下夹子扔给了我,一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样子。

我也没多理他,因为他这时在气头上,还在牛角尖里钻着呢。

我决定先冷冷他,于是,我到别的宿舍继续检查,并且回到值班室拿了一个夹子。

然后,我再一次来到他们宿舍,用手指了指他,他以为我又回来教育他了,立即从床上跳了起来,向我乱喊了一翻,等他结束了,平静下来后,我将我的夹子递了给他,让他把蚊帐夹好。

这时,他的脸又红了,我知道,这一次他脸红是为自己刚才的行为感到后悔,是为他自己对老师的不敬感到不好意思。

这时,我不失时机地向他讲述了一些道理,他也很愉快地接受了,只是等到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时,他的老毛病又重犯了,又暴躁起来了,与上如出一辙。

分析与反思:显然,他的这种情绪特点很符合他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整体特点,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一、青少年情绪自控发展的特点w同学今年十五岁,正处于少年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情绪表现正处于从外显型向内显型过渡的时期,其情绪表现较成人外露,较儿童内隐。

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

儿童心理咨询个案报告小明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整天像个小太阳一样照亮身边的每一个人。

可最近,妈妈发现他的情绪有点不对劲了。

以前只要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小明总是笑得像个傻笑兔,像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子。

可是,最近他却开始变得有些沉默,偶尔也会大声哭泣,甚至对喜欢的玩具都没什么兴趣了。

最开始,妈妈还以为是他最近累了或者感冒了,结果也不见什么好转,反而越发安静。

于是,妈妈决定带小明来做心理咨询,看看是不是心里有些小秘密,怕说出来让大人担心。

心理咨询开始的时候,小明的表现就像个不太愿意去学校的孩子,一进房间就撅着嘴,不太愿意和我对视,好像我是什么“大魔法师”,随时要对他施个什么法术似的。

开始我也没急着问他问题,而是和他聊一些轻松的话题,聊他喜欢的卡通人物,喜欢的运动,甚至是他的宠物小狗——哈哈,谁不爱聊这些呢!慢慢地,小明的脸上就多了几分放松,原本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了。

原来,他并不是不喜欢我,而是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正常”,怕别人知道他其实心里有点烦恼,怕会让大人不高兴。

渐渐地,小明开始讲起了他的一些小烦恼:班里的同学似乎不太和他玩,甚至有时候还会笑他,觉得他做事有点慢,做不来大家一起做的游戏。

我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一丝羞愧和无奈。

他说:“我感觉好像我什么都做不好,别人都能做得很快,只有我总是慢慢的。

”说着说着,他的眼睛开始湿润。

我心里一紧,觉得这孩子真的承受了很多他本不该承受的压力,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笑话,也足以让他觉得自己很差劲。

这时,我意识到,小明的心里其实有一个“大山”,那就是自卑和对自己不够自信的恐惧。

他不是不聪明,而是从小就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怕做错事被别人笑话,怕别人看不起自己。

而这种情绪,越积越多,最后就成了他无法承受的负担。

我笑着对他说:“小明,你知道吗,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

可能你做事比别人慢,但是你是不是很善良,很细心呢?你喜欢帮助别人,大家是不是也很喜欢你呢?”我看到他眼睛一亮,似乎第一次有人告诉他,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偏激儿童心理咨询案例报告作者:佚名一、一般资料王XX,男,10岁,小学四年级学生,独子。

身高大约 1.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

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

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

从小随父母生活,在幼儿园大班前基本上性格温顺,甚至比较胆小,非常听父母的话。

这与父母的性格特点很相似,他们的做人风格就是"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经常以息事宁人的方式教育孩子:要与小朋友团结,不可以打小朋友。

如果有小朋友打你,你就躲开。

甚至有时并不是孩子的错,只要有老师说今天王XX与某个小朋友“抢"玩具(实际上是后者抢前者的,老师也只是习惯性描述罢了),父母就会再次教导:下次别与小朋友抢,给他算了,你再去玩别的。

那时候,王XX基本上是个听话的孩子。

上了大班后,一次一个小朋友拿绳子去勒王XX的脖子,想牵着他走。

王想起妈妈说过:脖子是不可以被随便勒的,很危险!于是,他反抗了,而且劲很大,一下子抢过了绳子。

那个小朋友吓得跑掉了。

据父母称,自那以后,一旦同小朋友发生口角,他就会用“暴力”的方式处理争端,老师和同学都说他“不好惹”。

其实,应该说,比起同年龄的孩子,王XX还是让父母少操了很多心,尤其在学习上。

基本上这四年来,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的,象整理书包之类别的孩子需要父母帮忙的事,他都能自己管好。

而且可能是家庭影响,父母都爱看书,所以王XX也非常爱看书,小小年纪,已经将《水浒》、《三国演义》等名著看过了。

三年级前,虽然爱打架,但功课还是中上偏优,只是最近2个月升了四年级,换了个班主任,比较严格,经常叫他到办公室,于是开始反感,不大听课,成绩下降了。

而且前一周的某节班主任课(数学课)上,明明是他旁边的中队长叫他,他才说了一句话,但老师只批评了他,他感到愤愤不平,却并没告诉父母,还是父母听别的同学说的。

最近,他脾气很大,情绪经常很激动,父母问他多了,他就会发火,大喊大叫,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

同学关系比较紧张。

没有固定玩伴和要好的朋友。

最近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

心理测验结果:1、《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①测验结果:总粗分57,超过分界值40分;标准分71分,高于常模(50,10)两个标准差。

2、《EPC少年版》测验结果:结果有效;E:54分;P: 71分;N: 62分。

3、《韦氏儿童智力测验》测验结果:IQ分值:118二、主诉王XX称,讨厌班主任老师,对自己不公平”;现在没兴趣学习”;爸爸妈妈说心理学老师能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做个好孩子,我不相信,懒得跟他们说”;“别人欺负我,我就要反抗,不想忍”。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父母主诉:最近,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开始紧张,相比从前,较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

与现在的班主任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

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

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

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

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

四、评估与诊断根据对临床资料的收集,该求助者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较难适应外部环境;情绪不稳定。

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较差。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求助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儿童精神障碍,例如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早发儿童精神分裂症、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

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

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偏激行为和交往不良倾向;2.人际关系紧张(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及亲子关系);3.学习适应性不良。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求助者的偏激行为;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适应不良的社会交往行为上,无论是攻击性的行为倾向还是人际关系的紧张、学习成绩的下降,都是因其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所直接导致的。

而这一系列的不良行为模式,都是在其成长经历的背景下和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也都同样存在着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

而行为的不断重复和强化,反过来又会加剧认知和个性的偏离,再加上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

如果不及时采用操作性、目标性、时效性很强的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加以矫正,求助者将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急易导致反社会和攻击型人格的养成。

另外,求助者目前的典型的心理和行为异常还没有达到较为严重的程度,还有他特定的年龄阶段,都比较适于采用如上咨询方法。

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 )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 )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5 小时咨询收费:每次120 元人民币心理测验收费:《阿肯巴赫儿童行为量表CBCL》80元《EP砂年版》100元《韦氏儿童智力测验》100元七、咨询过程:咨询阶段大致分为: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2.心理帮助阶段;3.结束与巩固阶段。

具体咨询过程:第1次1999 年10月23日目的:1 )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主要问题;4)探寻改变意愿;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过程:1 )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2)父母做CBCL儿童EP(和智力测验,同时向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尤其是重大事件;3)确定咨询目标;4)与孩子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孩子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5)将测验结果反馈父母及孩子,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让父母与孩子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

6)布置咨询作业:a.“再现”事件:父母与孩子重新讨论“老师冤枉”事件,着重让孩子表达“当时怎么想,想怎么做,感觉如何”,目的一在于让孩子宣泄;二在于让父母学习与演练与孩子的沟通;三可以顺势引导如何更好。

b.父母有必要与老师去谈一次,让老师增加对孩子的了解,并澄清孩子的“委屈”;c.孩子找出班中最受欢迎的学生。

第2次1999 年11月6日目的:1 )加深咨询关系;2)突破“偏激行为”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行为治疗代币法过程:1 )行为契约法反馈咨询作业:父母与孩子交流了“委屈”等事件,且母亲与班主任老师谈了孩子的事,班主任了解了“委屈”事件,主动向孩子道了歉,孩子有些不好意思,但上课表现有进步;2)与孩子就"最受欢迎的同学"谈" 人际交往" 问题,找出差异,促进自我觉知;3)初步制定"行为契约" ,以加强自我控制,并在咨询室进行演练。

4)布置咨询作业:a.父母继续"特意"积极评价:只找孩子的优点,并至少准备10句好话;b.孩子按" 行为契约"行事,诸如:不主动打人、不主动骂人、每天早上对着镜子笑三下、上课"盯" 老师、回到家说“我回来了“,岀门说“我走了“……c.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3次1999 年11月20日目的:1)学会合理评价;2)提高自控力;3)加强亲子交流。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行为治疗代币法过程:1)反馈咨询作业:" 行为契约"完成顺利,得到老师表扬,并在某天午餐时有个同学碰了他一下,他也没有生气;父母说孩子10 句好话,让父母与孩子体验感受;2)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 合理观念" ,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练习评价班主任及父母;3)改" 行为契约法" 为" 代币法" ,增强亲子之间的联系。

4)咨询作业:a.找班主任老师的3个优点;b.执行"代币法" ,以"代币"量赢得自己愿望的满足,诸如:买某本书、去游乐场一次、零用钱等等。

第4次1999 年12月4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发展学习策略;3)增强自信心。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法、认知行为法过程: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2)肯定其学习能力,找出学习策略问题;3)训练"提问法" ,以提高课堂效率,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业上。

4)布置咨询作业:a. 选一门课,每天准备好一个问题,带入课堂,在课上找答案;b. 收集别人对他的"微笑"与" 好话";c.父母继续" 代币" 激励。

第5次1999 年12月18日目的: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过程:1)反馈作业:评价"提问" 应用,调整提问角度;2)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自我监督与控制;3)基本结束咨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