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无机化学讲义
无机化学第二章第二节 (2)
详细描述
在环境保护中,无机化合物也具有一定的应 用价值。例如,某些无机化合物可以用作水 处理剂,用于去除水中的杂质和有害物质; 某些无机化合物可以用作空气净化剂,用于
去除空气中的有害气体。
案例三:无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构决定性质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质。例如,碳原子的最外层 有四个电子,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因此石墨具有良好的 润滑性能和导电性能;而硅原子的最外层有四个电子,也 可以形成四个共价键,但硅的电负性较小,因此硅橡胶具 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
总结
本节主要介绍了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化学键理论和性质 ,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基 本概念、形成原理和特点。
回顾
离子键的形成与性质,包括离子键的键能、离子的极 化作用和离子晶体;共价键的形成与性质,包括共价 键的类型、极性和非极性分子;金属键的形成与性质 ,包括金属原子的电子构型、金属晶格的类型和金属 的导电性;分子间作用力的形成与性质,包括范德华 力、氢键和分子间缔合。
和碳化物除外。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无机物 的分类、命名、性质、制备、应 用以及无机反应的机理和规律等。
无机化学与有机化学的区别
01
02
03
研究对象不同
无机化学研究无机物质, 而有机化学研究有机物质。
物质性质不同
无机物质的性质通常比较 稳定,而有机物质的性质 较为活泼,容易发生化学 反应。
反应机理不同
03
无机化学第二章概述
第二章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目标
掌握原子结构的基本理论,理解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 律。
《无机化学绪论》课件
04 无机化学实验基础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 法和技能。
了解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 实验方法。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实验素养和科学精
神。
实验安全与防护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安全 。
注意个人防护,佩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如实验服、护目镜、手套等。
熟悉常见危险品和危险源,掌握应急 处理方法。
实验器材与试剂
熟悉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掌握实验器材的清洗、保养和维修方法,确保实验器材的完好和准确。
注意试剂的储存和使用,避免试剂的浪费和污染。
05 无机化学的学习方法与建 议
学习无机化学的方法
01
02
03
04
掌握基础知识
通过分析分子结构可以预测物 质的溶解度、熔点、沸点等性 质。
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反应是指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通过质子的转移实现。 氧化还原反应涉及电子的转移,是许多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如燃烧和电池反应。
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是理解无机化学中许多反应机制的基础。
03 无机化学的分类与应用
单质与化合物
详细描述
根据性质,无机化合物可分为酸、碱、盐、氧化物等;根据组成,无机化合物可分为单质、二元化合物、三元或 多元化合物等;根据结构,无机化合物可分为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离子晶体等。这些分类有助于理解和研究无 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无机化合物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广泛。
详细描述
在生产中,无机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医药、环保等领域。例如,化肥、农 药、建筑材料、冶金、电子工业、新能源等领域都离不开无机化合物的支持。在生活中 ,我们也经常接触到无机化合物,如水、食盐、氧气等。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应用有助于
无机化学教学讲义.docx
无机化学讲义柴凤英甘肃联合大学2009 年 9 月~1~目录第一章气体⋯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 1理想气体状方程式⋯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1. 1、理想气体状方程式1.1. 2、理想气体状方程式的用§1 - 2 气体混合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2. 1、分定律1.2. 2、分定律的用第二章化学⋯ ⋯ ⋯ ⋯ ⋯ ⋯ ⋯ ⋯ ⋯ ⋯ ⋯ ⋯ ⋯ ⋯ ⋯ ⋯ ⋯ ⋯ ⋯ ⋯ 5§2 . 1 力学的和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5 1. 2.2、分定律的用2.1.2、状和状函数2.1.3、程2.1.4、相2.1.5、化学反量式和反度§ 2 . 2力学第一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2. 2.1 和功2.2.2、力学能2.2.3、力学第一定律§ 2 . 3化学反的效⋯⋯ ⋯ ⋯ ⋯ ⋯ ⋯ ⋯ ⋯ ⋯ ⋯ ⋯ ⋯ ⋯ ⋯ ⋯ ⋯ ⋯ ⋯ ⋯ ⋯ ⋯ ⋯ ⋯ 92.3.1定容反2.3.2恒反2.3.3r H m和r U m2.3.4、化学方程式2.3.5、准摩生成2.3.6、准摩燃[ △C H m (B. 相.T)]§2 . 4H e s s 定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2 . 5反的求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2.5.1、由准摩生成算反2.5.2、由准摩燃算△rH m( T)~2~第三章化学力学基⋯⋯ ⋯ ⋯ ⋯ ⋯ ⋯ ⋯ ⋯ ⋯ ⋯ ⋯ ⋯ ⋯ ⋯ ⋯ 1 5§ 3 . 1化学反速率的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1 53. 1、1 平均速率和瞬速率3.1、 2 定容反的反速率§ 3 . 2 、度反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 ⋯ ⋯ ⋯ ⋯ ⋯ ⋯ ⋯ ⋯ ⋯ ⋯ ⋯ ⋯ 1 73. 2、1、化学反速率方程3. 2、2、反数的确定—初始速率法3. 2、3、度与的定量关系§3 . 3 温度反速率的影响 - A r r h e n i u s 方程式⋯⋯ ⋯ ⋯ ⋯ ⋯ ⋯ ⋯ ⋯ ⋯ ⋯ ⋯ ⋯ ⋯ 2 0 3. 3、1、 Arrhenius 公式3. 3、2、 Arrhenius方程的用:§ 3 . 4反速率理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3. 4.1、分子碰撞理3. 4.2、渡状理(活化配合物理)§3 . 5 催化与催化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 3. 5.1、、催化和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3.5.2、催化作用的特点第四章化学平衡和G i b s s 函数⋯⋯ ⋯ ⋯ ⋯⋯ ⋯ ⋯ ⋯ ⋯ ⋯ 2 6§4 . 1 准平衡常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6 4.1.1、化学平衡的基本特征4.1.2、准平衡常数——力学平衡常数4.1.3、准平衡常数的确定§4 . 2 准平衡常数的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9 4.2.1、判断反程度4.2.2、反方向§4 . 3 化学平衡的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0 4.3.1、度化学平衡的影响4.3.2、力化学平衡的影响4.3.3、温度化学平衡的影响§ 4 . 4自化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4.4.1、和自化~3~4.4.2、4.4.3、力学第三定律和准4.4.4、化学反和力学第二定律§ 4 . 5G i b b s 函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74.5.1、吉布斯函数 [ ]判据4.5.2、准摩生成Gibbs 函数4.5.3、Gibbs 函数与化学平衡第五章酸碱平衡⋯ ⋯ ⋯ ⋯ ⋯ ⋯ ⋯ ⋯ ⋯ ⋯ ⋯ ⋯ ⋯ ⋯ ⋯ ⋯ ⋯ ⋯ 4 2§ 5 . 1 酸碱子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2§ 5 . 2 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 p H ⋯⋯ ⋯ ⋯ ⋯ ⋯ ⋯ ⋯ ⋯ ⋯ ⋯ ⋯ ⋯ ⋯ ⋯ ⋯ ⋯ ⋯ ⋯ ⋯ 4 45.2.1 水的解离平衡5.2.2 溶液的 PH§5 . 3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 4 7 5.3.1 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5.3.2、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5 . 4 同离子效和冲溶液⋯⋯ ⋯ ⋯ ⋯ ⋯ ⋯ ⋯ ⋯ ⋯ ⋯ ⋯ ⋯ ⋯ ⋯ ⋯ ⋯ ⋯ ⋯ ⋯ ⋯ 5 4 5.4.1 同离子效5.4.2冲溶液§ 5 . 5酸碱指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7§ 5 . 6酸碱子理与配合物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5 8§ 5 . 7配位化合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95.7.1配合物的成和命名5 . 7 . 2§ 5、8配位反与配位平衡⋯ ⋯ ⋯ ⋯ ⋯ ⋯ ⋯ ⋯ ⋯ ⋯ ⋯ ⋯ ⋯ ⋯ ⋯ ⋯ ⋯6 1第六章沉淀溶解平衡⋯ ⋯ ⋯ ⋯ ⋯ ⋯ ⋯ ⋯ ⋯ ⋯ ⋯ ⋯ ⋯ ⋯ ⋯ ⋯ 6 3§ 6 、 1 溶解度和溶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6、 1、 1、溶解度6、 1、 2、溶度6、 1、 3、溶度和溶解度之的关系§6 、 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76、2、 1、溶度6、2、 2、同离子效和效~4~6、2、 3、沉淀 - 溶解平衡的移§6 、 3 两种沉淀之的平衡⋯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26、3、 1、沉淀的化6、3、 2、分步沉淀第七章氧化原反化学基⋯⋯ ⋯ ⋯ ⋯ ⋯ ⋯ ⋯ ⋯ ⋯ ⋯ 7 5§ 7 . 1氧化原反的基本概念⋯ ⋯ ⋯ ⋯ ⋯ ⋯ ⋯ ⋯ ⋯ ⋯ ⋯ ⋯ ⋯ ⋯ ⋯ ⋯ ⋯ ⋯ ⋯ ⋯ ⋯ 7 57、 1、1、氧化数(、)7、 1、2、氧化原反方程式的配平—离子-子法7、 1、3、反的特殊型§ 7 、 2化学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97、 2、1、原池的成7、 2、2、池的§ 7 . 3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37、 3、1、极的生7、 3、2、准极和甘汞极7、 3、3、准极7、 3、4、影响极的因素- 能斯特 (Nernst) 方程§7 、 4极的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87、 4、1、判断氧化和原的弱7、 4、2、判断氧化原反自行的方向7、 4、3、求氧化原反的平衡常数7、 4、4、元素第八章原子构与元素周期系⋯ ⋯ ⋯ ⋯ ⋯ ⋯ ⋯ ⋯ ⋯ ⋯ ⋯ ⋯ ⋯ 9 5§ 8 、 1核外子运状⋯⋯ ⋯ ⋯ ⋯ ⋯ ⋯ ⋯ ⋯ ⋯ ⋯ ⋯ ⋯ ⋯ ⋯ ⋯ ⋯ ⋯ ⋯ ⋯ ⋯ ⋯ ⋯ 9 58、 1、1、核外子运的量子化特性—原子光和Bohr 理8、 1、2、核外子运的波粒二象性8、 1、3、核外子运状的描述8、 1、4、多子原子道能§8 、 2 原子核外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 ⋯ ⋯ ⋯ ⋯ ⋯ ⋯ ⋯ ⋯ ⋯ ⋯ ⋯ ⋯ ⋯ 1 0 0 8、 2 、 1、基原子的核外子排布律~5~8、 2、2、核外子分布与元素的周期律8、 2、3 周期元素分区§ 8 、 3元素性的周期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48、 3、1、原子半径8、 3、2、离能8、 3、3、合能8、 3、4、性第九章分子构⋯ ⋯ ⋯ ⋯ ⋯ ⋯ ⋯ ⋯ ⋯ ⋯ ⋯ ⋯ ⋯ ⋯ ⋯ ⋯ ⋯ ⋯ 1 0 8§9 、 1价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 89、 2、 1 共价本9、 2、 2、价理的基本要点与共价的特点9、 2、 3、共价的型§9 、 2 、化道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09、 3、 1、化道的概念9、 3、 2、 s-p 型化与分子构型§9 、 3价子互斥理⋯⋯ ⋯ ⋯ ⋯ ⋯ ⋯ ⋯ ⋯ ⋯ ⋯ ⋯ ⋯ ⋯ ⋯ ⋯ ⋯ ⋯ ⋯ ⋯ ⋯ 1 1 39、 4、 1、价子互斥理的要点9、 4、 2、推断分子或离子的空构型的具体步如下:§ 9 、 4分子道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49、 5、 1、分子道理的要点9、 5、 2、分子道能及其用§9 、 5参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69、 5、 1、能9、 5、 2、第十章固体构⋯ ⋯ ⋯ ⋯ ⋯ ⋯ ⋯ ⋯ ⋯ ⋯ ⋯ ⋯ ⋯ ⋯ ⋯ ⋯ 1 1 8§1 0 、 1 晶体型⋯⋯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8 10、 1、 1、晶体的特征与内部构10、 1、 2、晶体的基本型§ 1 0 、 2离子晶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210、 2、 1、离子理10、 2、 2、离子晶体的定性- 晶格能 U~6~10、 2、 3、离子的极化作用和形性§1 0 、 3 分子晶体⋯⋯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7 10、 3、 1、分子的极性10、 3、 2、分子的吸引作用10、 3、 3、第十一章配合物构⋯ ⋯ ⋯ ⋯ ⋯ ⋯ ⋯ ⋯ ⋯ ⋯ ⋯ ⋯ ⋯ ⋯ 1 3 3§ 1 1 、 1配合物的空构型和磁性⋯ ⋯ ⋯ ⋯ ⋯ ⋯ ⋯ ⋯ ⋯ ⋯ ⋯ ⋯ ⋯ ⋯ ⋯ 1 3 311、1、 1、配合物的空构型11、1、 2、配合物的异构象11、1、 3、配合物的磁性§ 1 1 、 2配合物的价理⋯⋯ ⋯ ⋯ ⋯ ⋯ ⋯ ⋯ ⋯ ⋯ ⋯ ⋯ ⋯ ⋯ ⋯ ⋯ ⋯ ⋯ 1 3 5第 1 2章 s 区金属(Ⅰ A 、Ⅱ A )⋯⋯ ⋯ ⋯ ⋯ ⋯ ⋯ ⋯ ⋯ ⋯ ⋯ 1 3 8§ 1 2 、 1s 区元素的通性⋯⋯ ⋯ ⋯ ⋯ ⋯ ⋯ ⋯ ⋯ ⋯ ⋯ ⋯ ⋯ ⋯ ⋯ ⋯ ⋯ ⋯ ⋯ 1 3 9§ 1 2 、 2s 区元素的⋯⋯ ⋯ ⋯ ⋯ ⋯ ⋯ ⋯ ⋯ ⋯ ⋯ ⋯ ⋯ ⋯ ⋯ ⋯ ⋯ ⋯ ⋯ 1 4 012、 2、 1、的物理性和化学性12、2、 2 的存在与的制:§ 1 2 、 3s区元素的化合物⋯ ⋯ ⋯ ⋯ ⋯ ⋯ ⋯ ⋯ ⋯ ⋯ ⋯ ⋯ ⋯ ⋯ ⋯ ⋯ ⋯ ⋯ 1 4 212、3、 1、化物12、3、 2、氧化物12、3、 3、氧化物12、3、 4、§ 1 2 . 4角⋯⋯ ⋯ ⋯ ⋯ ⋯ ⋯ ⋯ ⋯ ⋯ ⋯ ⋯ ⋯ ⋯ ⋯ ⋯ ⋯ ⋯ ⋯ ⋯ ⋯ ⋯ 1 4 7第十三章P 区元素(一)⋯⋯ ⋯ ⋯ ⋯ ⋯ ⋯ ⋯ ⋯ ⋯ ⋯ ⋯ ⋯ 1 5 1§ 1 3 、 1P 区元素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1 5 1§ 1 3 、 2P 区元素化合物性律⋯ ⋯ ⋯ ⋯ ⋯ ⋯ ⋯ ⋯ ⋯ ⋯ ⋯ ⋯ ⋯ 1 5 213、2、 1、 P区元素的13、2、 2、 P区元素的化物13、2、 3、 P区元素的氧化物及其水合物13、2、 4、 P区元素化合物的氧化原性13、2、 5、 P区元素含氧酸的溶解性和定性§ 1 3 、 3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 6~7~13、3、 1 族概述13、3、 2、素13、3、 3、化和酸13、3、 4、素的含氧酸及其第十四章P 区元素(二)⋯⋯ ⋯ ⋯ ⋯ ⋯ ⋯ ⋯ ⋯ ⋯ ⋯ ⋯ ⋯ ⋯ 1 6 7§ 1 4 、 1氧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1 6 714、 1、1 氧族元素概述14、 1、2、氧及其化合物14、 1、3、硫及其化合物§ 1 4 、 2氮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8 014、 2、1元素的基本性14、 2、2氮及其化合物14、 2、3、磷及其化合物第 1 5 章P区元素元素(三)⋯⋯ ⋯ ⋯ ⋯ ⋯ ⋯ ⋯ ⋯ ⋯ ⋯ ⋯ ⋯ ⋯ 1 9 2§1 5 、 1 碳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2 15、 1、1、碳族元素概述15、 1、2、碳族元素的及其化合物15、 1、3、硅及其化合物§ 1 5 . 2硼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1 9 915、 2、1、硼族元素概述15.2.2、硼及其化合物第 1 6 章d区金属(一)⋯ ⋯ ⋯ ⋯ ⋯ ⋯ ⋯ ⋯ ⋯ ⋯ ⋯ ⋯ ⋯ ⋯ 2 0 3§ 1 6 . 1d 区元素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2 0 3 16、 1、1、 d 区元素的原子半径和离能16、 1、2、 d 区元素的物理性16. 1.3、 d 区元素的化学性16、 1、4、 d 区元素的氧化16、 1、5、 d 区元素离子的色§1 6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0 6 16、 2、1、的16、 2、2、的重要化合物~8~§ 1 6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116、 3、1 的16、 3、2 的重要化合物§1 6 . 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5 16. 4、1、的16、 4、2 、的化合物第十七章 d 区元素(二)⋯⋯ ⋯ ⋯ ⋯ ⋯ ⋯ ⋯ ⋯ ⋯ ⋯ ⋯ ⋯ ⋯ 2 2 0§1 7 、 1 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0 17、 1、1、族元素的通性17、 1、2、及其化合物17、 1、3、及其化合物§ 1 7 、 2族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517、 2、1、族元素的通性17、 2、2、及其化合物17、 3、3、汞及其化合物第一章气体在自然界,物通常以气、液、固三种状存在。
大学无机化学课件完整版
原子的大小可以用原子半径来表示,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呈
现周期性的变化。同一周期内,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族内,
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02
电离能
表示原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电离能越大,原子越难失去电子。同一
周期内,从左到右电离能逐渐增大;同一族内,从上到下电离能逐渐减
小。
03
电负性
离子键的强度
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 荷、半径及电子构型有关, 电荷越高、半径越小,离 子键越强。
共价键及共价分子
共价键的形成
01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共价键具有
方向性和饱和性。
共价分子的结构
02
共价分子中原子间通过共价键连接,形成分子构型和空间构型。
共价键的类型
03
根据电子对的成键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其中σ键比π
生活中无机化学应用实例
食盐
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生活中最常用的调味品之一,也是人体 必需的无机盐之一。
肥皂
肥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盐,属于无机盐类表面活性剂, 具有去污、乳化等作用。
陶瓷
陶瓷材料大多由无机非金属氧化物组成,如氧化铝、氧化硅等, 具有优良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工业中无机化学应用实例
键更稳定。
金属键及金属晶体
金属键的形成
金属原子间通过自由电子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学键称为金属键。
金属晶体的结构
金属晶体中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连接,形成紧密堆积的结构,具有 良好的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金属键的强度
金属键的强度与金属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及价电子数有关,电 负性越小、原子半径越大、价电子数越多,金属键越强。
无机化学讲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如一支试管中装一定量NaCl水溶液,再加一定 量AgNO3旳混合溶液,作为研究旳对象旳这试管 中旳溶液混合物(含可能有旳沉淀)为体系, 而试管和试管外旳亲密关联旳物质和空间则为 环境。
2024/10/20
21
按照体系和环境间能量和物质旳互换情况, 可将体系分为下列三类: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间既有物质互换,又
学计量数
2024/10/20
13
例:N2 + 3H2 = 2NH3 化学计量式:0 = -N2 - 3H2 + 2NH3 =
vN2 N2 vH2 H2 vNH3 NH3
各物质化学计量数:
v
N
=
2
-1
vH2 3 vNH3 2
表白反应中每消耗1molN2和3molH2必生
成2molNH3。
2024/10/20
无机化学
2024/10/20
1
绪言
一、课程体系
“无机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含化工、环境、 生物、食品、材料等)旳第一门基础课,它是由 课堂讲授和试验两部分构成。
1.课堂讲授 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无机化学 旳理论部分,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和物质构造理论, 另一部分是元素化学,主要讲述周期系中各族元 素及其化合物旳基本知识,占总课时旳60%;
2024/10/20
3
三、参照书
1.《无机化学》第四版 (面对二十一世纪教材) 袁万钟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工科国家级要点教材)
2.《当代基础化学》 (上海市“九五”要点教 材) 朱裕贞主编 化工出版社出版
2024/10/20
4
四、教学安排
总课时数:为110课时,上学期60课时,下学 期50课时,课堂讲授65~70课时,试验40~45课 时。
无机化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用表 格表达的具体形式,它反映元 素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它们之间 相互联系的规律。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原子半径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 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同一族中, 由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主要化合价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化 合价递增(从+1价到+7价),第 一周期除外,第二周期的O、F 元素除外;最低负化合价递增 (从-4价到-1价)第一周期除外, 由于金属元素一般无负化合价, 故从ⅣA族开始。元素最高价的 绝对值与最低价的绝对值的和为8。
THANKS
感谢观看
酸碱指示剂
用于指示酸碱反应终点的 试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
应用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 的溶解与沉淀达到动态平衡。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 难溶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制备。
溶度积常数(Ksp)
表示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 解平衡时,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 衡量难溶电解质溶解度的重要参数。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 属性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 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递 减,非金属性递增;同一族中, 由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的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 减。
03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离子键形成及特点
离子键的形成
通过原子间电子转移形成正、负离子,由静电作用相互吸引。
离子键的特点
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在水溶液中易离 解。
03
波尔模型
电子只能在一些特定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离核的远
无机化学课件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与洗涤
常用玻璃仪器介绍
01
了解烧杯、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常用玻璃仪器的名称、规
格和用途。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02
掌握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干燥技巧,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
玻璃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03
避免玻璃仪器破损、划伤或污染,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05
无机化学分析方法与技术
重量分析法和滴定分析法
重量分析法
通过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来确定待测组分的含量。包括沉淀法、挥发法等。
滴定分析法
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 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试剂溶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
基本实验操作规范
01
02
03
04
实验前准备
熟悉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检 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
实验操作过程
遵守实验操作规程,认真观察 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后处理
整理实验用品,清洗并归位; 处理实验废弃物,保护环境。
实验报告撰写
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撰写实 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 、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分子结构
分子结构是指在分子中原子的排列方 式,包括原子的空间位置、化学键的 类型和数目等。分子结构决定了分子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指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排列组合生成新分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 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化学反应的依据是反应是否生
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
无机化学课件
目录
• 无机化学概述 •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基本原理 •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 无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01
无机化学概述
无机化学的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
特点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和应用的科 学。
无机化学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元素、单质、无机化合物等;无机物质 种类繁多,结构多样;无机化学反应多变,机理复杂。
金属材料
利用无机化学原理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合 金化等改性处理,提高其性能和使用寿命。
3
纳米材料
无机化学方法在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方面具有 独特优势,为纳米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生物医药领域
生物矿化
01
无机化学在生物矿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如骨骼、牙齿的形
成与修复等。
药物载体
02
利用无机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可以提高药物的靶向性和生
如铍、镁、钙等,具有较 强的还原性,与水反应较 碱金属缓和。
过渡金属
如铁、钴、镍等,具有多 种化合价,常形成配合物 ,催化性能良好。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卤素
如氟、氯、溴等,具有强烈的氧 化性,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和
次卤酸。
氧族元素
如氧、硫等,具有多种氧化态,常 形成氧化物、酸等。
氮族元素
如氮、磷等,具有多种氧化态和配 位能力,常形成铵盐、硝酸盐等。
原子结构模型
03
汤姆生模型
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 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
卢瑟福模型
波尔模型
1911年,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无机化学讲稿2
一、酸、碱、盐的通性(一)酸的通性1.与指示剂作用:紫色石蕊变红、蓝色石蕊试纸变红2.与活泼金属的作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 H ) Cu Hg Ag Pt Au★ ★ ★ 制氢气与酸反应太活泼不能用于制取3.与碱反应(中和反应)4.与盐反应(二)碱的通性1.2.3.4.(三)盐的通性1.2.3.4.二、溶液(一)概念(由分散系说起)人们通常把研究的对象称为体系(system)。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称为分散系(dispersed system),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散相(dispersed phase ),又称为分散质;而容纳分散相的连续介质则称为分散介质 (dispersed medium),又称为分散剂。
分散系按分散相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分为分子离子分散系、胶体分散系和粗分散系,见表表为分散系的分类分散质粒子直分散系类型分散质粒子的组成实例径小于1nm分子分散系小分子或离子NaCl、葡萄糖溶液等1~100nm胶体分散系溶胶胶粒(分子、离子或原子的聚集体)碘化银溶胶、硫化砷溶胶等高分子溶液高分子蛋白质溶液、核酸溶液等大于100nm粗分散系粗粒子泥浆、乳汁等小于1nm的分散相粒子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所形成的均匀、稳定的分散系称为真溶液(solution),简称溶液。
把溶液中的分散相称为溶质(solute),分散介质称为溶剂(solvent)。
(二)溶液浓度二、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溶液组成量度(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其中与医学关系较为密切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应用时,溶剂用A表示,溶质用B表示。
(一)物质的量浓度上式(1)中代表B的物质的量,单位为mol、mmol、μmol;代表溶液的体积,单位L 、m3。
的SI单位为mol.m-3,医学上常用的单位是mol.L -1、mmol.L-1或μmol.L-1。
物质的量浓度简称浓度,但不能称为摩尔浓度,使用时应指明基本单元,如、等。
大学无机化学第二章 PPT
2. 将各原子的价电子数相加, 算出可供利用的价电子总数. 如果 被表达的物种带有正电荷, 价电子总数应减去正电荷数; 如果 被表达的物种带有负电荷, 价电子总数应加上负电荷数.
Electronicgrativity difference Bonding polarity
0.46
0.76 0.96 1.78
Increasing in turn
2.2.2 路易斯结构式
路易斯用元素符号之间的小黑点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键合关
系,代表一对键电子的一对小黑点亦可用“-”代替。路易斯结 构式能够简洁地表达单质和化合物的成键状况,其基本书写步骤 如下: 1. 按原子的键合关系写出元素符号并将相邻原子用单键连接. 在
•• ••
O O • •
•
•
•••
O O •
•
•
•
•••
O O • • • • •
• ••• •
3. 有些物种的合理结构能写出不止一个. 例如对 NO3- 离子而言,可以写 出能量相同的三个式子(但3个式子都不代表NO3-离子的实际结构)
,此时鲍林的共振论此时应运而生 .
O
O
N+
O
O
O
N
O
O
O
N
type electron pair
bond angle)
Structures
AB2
2
Linear (180°)
B—A—B B
AB3
3
Triangular planar (120°)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酸碱反应的平衡与移动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研究酸碱反应的平衡状 态和移动方向
酸碱反应是化学中常见 的一类反应,通过研究 酸碱反应的平衡状态和 移动方向,可以深入了 解酸碱的性质和作用机 制。同时,酸碱反应在 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也有广泛应用。
酸碱指示剂和滴定分析 法
酸碱指示剂用于指示溶 液的酸碱性,滴定分析 法则是一种测定物质浓 度的分析方法。通过这 些手段,可以精确测定 酸碱反应的程度和物质 含量。
05
无机化学实验技术
实验基本操作与安全
实验基本操作
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如称量 、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等, 是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基础。
实验安全
了解实验室安全知识,掌握实验 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 施,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
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合理设计实验 方案,包括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步 骤的安排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无机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人类提 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推动了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等 领域的进步。例如,在能源领域,通过研究太阳能、风 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和利用,可以解决能源危机和环 境污染问题;在环境领域,无机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材料科学领域,通 过研究新型无机材料的合成和性质,可以推动材料科学 的发展,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详细描述
氧化数是描述元素在化合物中氧化态的数值,氧化剂和还原剂则是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色。通过这 些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类氧化还原反应。
04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与性质
单质与氧化物
《无机化学》课件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
总结词
酸碱反应和沉淀反应是无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需要掌握其 基本原理和规律。
酸碱反应
理解酸碱质子理论,掌握酸碱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如强酸制备弱酸 、水解反应等。
沉淀反应
研究沉淀的形成和溶解,了解沉淀的生成、转化和溶解等基本规律 。
氧化还原反应与配位反应
总结词
01
氧化还原反应和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应是无机化学中的重要反应类型,需要
酸碱反应与离子平衡
酸碱反应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酸碱指示剂
离子平衡
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状态 ,如水的电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
用于指示溶液酸碱度的指示剂,如酚 酞、甲基橙等。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氧化还原反应
电子转移的反应,包括氧化和还 原两个过程。
原电池
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由 正负极和电解质溶液组成。
存储材料,为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无机化学在环保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大气、水体和土 壤的污染控制与治理,以及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等方面。通过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可以开发出高 效、低成本的污染物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方案,为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总结词
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药物设计与 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面。
详细描述
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对于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具有重要意义。无机化学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主要涉 及药物设计与合成、生物成像技术和生物医用材料等方 面。通过研究无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和反应机制,可以 开发出高效、低毒的药物和生物医用材料,为疾病诊断 和治疗提供新的手段和途径。同时,无机化学在生物成 像技术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荧光探针、磁共 振成像等,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无机化学第2章 化学基础知识课件
2 质量摩尔浓度
溶质 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 A 的质量,用符号 m 表 示,SI 单位是 mol/kg。
mB =
nB mA
特点:与温度无关,可用于沸点及凝固点的计算。
3 质量分数
溶质 B 的质量与混合物质量之比。
wB
=
mB m总
wB:SI 单位为 1
4 摩尔分数
溶质和溶剂都用 mol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占全部溶 液的物质的量的分数,用 xB 表示。
A 同一液体,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 B 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同一温度下,易挥发液体蒸
气压大。 C 液体的蒸气压与气相的体积及液相的量无关。
2 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丙酮 压力计 丙酮溶液
溶液的蒸气压低于纯溶剂
拉乌尔定律(F. M. Raoult) 在一定的温度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等
于纯溶剂的蒸气压与溶剂的摩尔分数的乘积。
组分气体:混合气体中的每一种气体
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n
各组分气体的物质的量 ni
则
n ni
i
1 道尔顿理想气体分压定律
对于双组分体系,T,V 一定时
pA
pB
pA+ pB
nA
nB
nA + nB
pA = nART/V
pB = nBRT/V p总 = pA + pB
对于多组分体系 pi = niRT/V总
2 分体积定律(1880-E.H. Amage)
p, T 一定时
p,VA nA
p,VB nB
p,VA + VBnART pVB = nBRT
V总 = VA + VB
在恒温恒压下,某组分的分体积等于该组分产生与 混合气体相同的压力时所占据的体积。
《无机化学》课件第二章
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
二、 现代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 1. 氢分子的形成和共价键的本质
以氢分子为例说明 共价键的形成及其本质。 用量子力学处理氢原子 形成氢分子时,得到氢 分子的能量E与核间距R 的关系曲线,如图2-3所 示。
图2-3 H2分子形成能量随核间距变化示意图
第二节 共价键理论
2. 价键理论要点及特点
分子或晶体能够稳定存在,可见原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这 种相互作用,既存在于直接相邻的原子之间,也存在于非相邻的原 子之间。前一种作用力比较强烈,要破坏它需要消耗较大的能量, 这是使原子结合成分子或晶体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一、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1. 离子键的形成
金属钠能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在晶格中含有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 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地重复就产生宏观的晶体。根据晶胞 的特征可以划分为7个晶系,共14种晶格。按照粒子的种类或粒 子间的作用力的性质不同,晶体可以分为离子晶体、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四种基本类型。由于粒子的种类不同、粒子 间作用力的性质不同,晶体的物理性质也各异。首先介绍一下离 子晶体,其他晶体类型也会在以后的章节中逐一介绍。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三、 离子晶体 1. 晶体的基本概念
根据组成物质的粒子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能量大小不同和粒 子排列有无规则,物质可以呈现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聚集状态。 固态物质又可分为晶体和无定形体。无定形体是内部质点排列不规 则,没有一定结晶外形的面体。晶体的外表特征是具特征。晶体的这些特征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
第一节 离子键理论和离子晶体
从图2-1中可以看出,钠离子(或氯离子)吸引任何方 向上的氯离子(或钠离子)形成相同的离子键。如果在空间 三个方向继续延伸下去,最后就形成了氯化钠晶体。在 氯化钠晶体中,一个Na+周围有六个C1-,一个Cl-周围 有六个的Na+,并不存在单个的氯化钠分子(只有气态时 才有单个的NaCl分子存在)。所以,化学式NaCl只代表 氯化钠中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化合比。
无机化学讲义课件
易溶于水,水溶液导电,熔融状态 下也导电。
共价键及其性质
共价键的形成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
共价键的特点
有方向性、有饱和性,键能较大,但比离子键小。
共价化合物的性质
一般难溶于水,熔融状态下不导电,但有些共价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包括范德 华力和氢键等。
特点
无机化学研究的元素和化合物种类繁多,包括金属、非金属 、氧化物、酸、碱、盐等;无机化学反应多样,包括化合、 分解、置换、复分解等;无机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 肥料、陶瓷、玻璃、冶金等。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早期发展
古代人们通过炼金术、医药学等 实践活动积累了无机化学的初步
知识。
近代发展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道尔顿提 出了原子论,奠定了近代无机化 学的基础;随后门捷列夫发现了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之间的
制作笔记
制作详细的笔记,记录重要知识点、公式和反应机理等, 方便复习和查阅。
多做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多做习题
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分析解题思路
对解题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挑战难题
适当挑战一些难题和复杂问题,拓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和解题能力。
位置。
探讨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制备方法和应用。
阐述金属氢氧化物的性 质、稳定性及其与酸的
反应。
金属盐类
介绍金属盐类的性质、 溶解性及其在化学反应
中的作用。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元素与分类
介绍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分类及其在周期表 中的位置。
《无机化学绪论》课件
分子结构与化学键
分子轨道理论
分子中的电子在分子轨 道上运动,形成化学键
。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 成的化学键,决定分子
的稳定性。
离子键
正负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形成的化学键,决定分 子的晶体结构和性质。
配位键
一个原子提供空轨道, 另一个原子提供孤对电
子形成的化学键。
酸碱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
酸碱反应
酸碱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电离反应,生成 水和盐。
有物质的电子分布状态。
配位数的概念
在配位反应中,配位数表示一个中 心原子或离子与配位体的结合方式 。配位数的大小直接影响到配合物 的稳定性和性质。
配位反应的动力学
配位反应速率主要受配位体浓度、 温度和催化剂的影响。研究配位反 应的动力学有助于深入了解配合物 的形成过程和稳定性。
06 无机化学的未来发展
氮和氧是空气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 它们在无机化学中主要以氧化物的形 式存在,如氮气、一氧化氮、二氧化 氮、硝酸、硝酸盐等。
碳元素
碳是生命的基础元素,可以形成复杂 的有机分子和长链高分子。无机化学 中,碳可以形成多种碳氢化合物、碳 酸、碳酸盐等。
金属元素
钠元素和钾元素
钠和钾是碱金属家族中的成员,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在无 机化学中,它们主要存在于碱金属卤化物中,如氯化钠、 氯化钾等。
氧化数的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所具有的氧化数反映了其电子转移的状态 。了解氧化数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反应机理和预测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的分类
根据电子转移的方式,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分为单电子转移和多电子 转移。不同的转移方式对反应机理和产物有重要影响。
配位反应机理
配位反应机理概述
无机化学2
的质量分数为30.5%。在一容器中充有该氮氧化 合物,质量是4.107g,其体积为0.500 L,压力为 202.7 kPa,温度为0℃,求: (1)在STP条件下该气体的密度; (2)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3)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1) 4.11 g· L-1 p1V1= p2V2 (2) M = 92.0 g· mol-1 (3) N2O4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1.2 气体分压定律
§2.1.3 气体扩散定律 §2.1.4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
End Close
2.1.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
气体的最基本特征:具有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的气体,称为理想 气体。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 身的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可以忽略。分子与 分子间及分子与器壁间的碰撞不造成动能损失。
p1V1= p2V2
波义耳定律
当n,p一定时
V ∝T V1/V2=T1/T2
当p,T一定时
查理 -盖· 吕萨克定律
V∝n
n 1/n2 =V1/ V 2
阿佛加德罗定律
End Close
综合以上三式,可合并为
V ∝ nT/P
实验测得比例系数为R,则 通常写成 pV = nRT V = nRT/ p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单位: p ----Pa V ----m3 T----K n----mol 理想气体常数 R = 8.314 Pa· m3 · mol-1· K-1 1 atm = 760 mmHg = 1.01325×105 Pa
0 .2 0 .3 0 .3 0 .3
×3.33×104 = 2.22×104(Pa) ×4.67×104 =4.67×104(Pa)
无机化学ppt课件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确定中 心原子和配体的名称、标明氧化态和配位数等。
金属有机化合物类型、合成方法和应用前景
01
类型
金属有机化合物包括金属烷基化合物、金属芳基化合物、金属羰基化合
物等,它们在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多样性。
02
合成方法
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金属与有机物的直接反应、金属卤化物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强度
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如稳定性、反 应活性等。离子键较强,共价键有强 弱之分。
氢键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含 有氢原子的分子之间,对物质的熔沸 点、溶解度等性质有显著影响。
04
晶体结构与性质
晶体类型及结构特点
01
02
03
04
离子晶体
由正负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 成,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特
原子结构模型及发展历程
道尔顿实心球模型
认为原子是坚硬的、不可再分的 实心球体。
汤姆生枣糕模型
发现电子,提出原子像枣糕一样, 电子像枣子一样镶嵌在原子中。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 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 电子绕核旋转。
波尔分层模型
引入量子化概念,解释氢原子光 谱,提出电子在特定轨道上运动。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及应用
沉淀溶解平衡定义
在一定条件下,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达到平衡状态。
沉淀溶解平衡应用
通过控制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可实现难溶电解质的分离、提纯和制 备。
溶度积常数(Ksp)
表达难溶电解质在溶液中离子浓度平衡关系的常数,可用于判断沉 淀的生成和溶解条件。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和溶度积常数计算
化学键类型及形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竞赛辅导试题《无机化学2》
第一题(8分)
金属M可以形成一种稳定的盐A。
A中除了M以外还有11.98%的N,3.45%的H和41.03%的O。
下
图描述盐A的相关反应,箭头上方写的是反应条件,反应产物中写出了含有M的化合物(或溶液
中的离子)
1.已知化合物B是工业上一种重要的催化剂,结合A的元素组成可推知金属M是,B的化
学式是。
2.根据上图可知金属元素M在F和G中的化合价分别是和,选出上图中所有的
氧化还原反应:(填出编号即可)
3.写出反应3的离子方程式
第二题(10分)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一般以碘离子状态存在。
可以用离子交换法来提取海带中的碘,其步骤如下:
①用水浸泡海带,浸出液中含碘离子和褐藻糖胶
②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浸出液的pH到12左右,使褐藻糖胶转化为褐藻糖酸钠而呈絮状沉淀析出。
静止澄清,用倾析法分出清液
③用硫酸溶液调节清液的pH到1.5~2,滴入NaClO溶液,此时清液变成棕褐色(此时应控制NaClO
的用量,只能使部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故无沉淀生成。
生成的碘与溶液中的碘离子形成I3-,
即 I2+ I-I3-。
I3-为棕褐色,它的化学性质与I2基本一样)。
a.写出I-与NaCl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b.在实际操作中,为什么不能加入过量NaClO而使碘离子全部氧化(结合以下各步操作,考虑
此问题)?
④将棕褐色的溶液通过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柱(以 R+-Cl-表示),待溶液全部通过后,树
脂呈黑红色,流出液为无色,写出上述交换反应的方程式
⑤从柱的下端加入适当浓度的NaOH溶液,浸没树脂,静止一段时间后,树脂恢复成原来的颜色,
放出柱中无色溶液(称A液)于烧杯中,此时A液中所含的离子有:,树脂上
的离子有,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⑥将NaCl溶液加入柱中,浸没树脂,静止一段时间后,放出无色溶液(称B 液)于另一烧杯中,
此时B液中所含的离子有:,树脂上存在的离子有,
⑦往A液中滴加H2SO4溶液,并不断搅拌,直到棕褐色沉淀不再生成为止,静止澄清,此反应的
离子方程式是
⑧将B液用硫酸溶液酸化后,滴加NaNO2溶液止棕褐色沉淀不再继续形成为止,产物中有氮气生成,静止澄清,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⑨合并7、8两步所得沉淀及少量清液,进行离心分离,得到粗碘。
把粗碘置于放有浓硫酸的干
燥器中进行干燥。
粗碘不宜在烘箱中干燥,其原因是
第三题(6分)
2-1亚磷酸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可以得NO,同时获得一种黑色固体。
写出反应式。
2-2在稀硫酸溶液中K4Fe(CN)6和NaNO2反应可得纯NO。
写出反应式。
2-3在酸性溶液中NaNO2和KI反应可得纯NO。
写出反应式。
为了获得纯净的NO,应该采取什么
实验步骤?为什么?
2-4在稀硫酸溶液中加入NaNO3和物质X也可以得纯NO。
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2-5试设计实验验证NO2气体中含有NO,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第四题(10分)
3-1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预测SCl3+和ICl4-的几何构型,给出每种情况下中心原子的氧化态和杂化类型。
3-2对比(CH3)2O 和 (SiH3)2O中重原子键角的大小,解释原因。
二者易与BF3反应的是
3-3.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和氟反应得到一种三角锥型分子A,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分子中
中心原子采取什么方式杂化?对比A的键角和氨键角的大小,说明原因。
3-4完成反应式:[Ni(NH 3)6]2+
+ 3en → 说明反应能进行的原因。
3-5在地球的电离层中,可能存在下列离子:ArCl +、OF +、NO +、PS +、SCl +。
请你预测哪一种离子最稳定?哪一种离子最不稳定?
第五题(10分)
1863年本生把碳酸铷与炭黑在1000℃以上高温下焙烧,首次制得金属铷。
泰纳尔与盖一吕萨克把碳酸钠或苛性钠和铁的混合物在1100℃下进行焙烧分离出金属钠。
制取金属钾的现代方法之一是基于用钠将钾从它的氯化物中置换出来。
(1) 写出所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现代工业制取钠的化学方程式
(2) 这些反应与元素的活动性顺序事实是否矛盾?解释你的答案;
(3) 工业上利用怎样的条件和设备实现最后一个反应?
(4) 钡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有重晶石和碳酸钡矿。
1808年,英国的戴维,用汞作阴极,
电解由重晶石制得的电解质,蒸去汞,而制得钡。
钡也可由熔融的氯化钡在氯化铵
存在下电解而制得。
用碳酸钡矿也可以制得金属钡。
写出上述制备钡的化学方程式。
碳酸钡可用于老鼠药,人误食该老鼠药的解药是泻盐。
解释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第六题(9分)
已知通常状况下,硫化氢的饱和水溶液的[H 2S] = 0.1mol/L ,
已知714121.010, 1.010a a k k --=⨯=⨯
(1) 试求此饱和的H 2S 水溶液中OH —、H 3O +、HS -、S 2-、H 2S 的浓度。
(2) 已知:363618()610,()8.010,()610SP SP SP K CuS K PbS K FeS ---=⨯=⨯=⨯
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9.9ml 饱和的硫化氢溶液,再分别加入0.1ml6.0⨯10-5
mol/L 的CuCl 2 、PbCl 2 、FeCl 2 溶液,调节PH 使它们不产生沉淀,控制的PH 值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计算加入FeCl 2 溶液的试管需要控制的pH 。
第七题(10分)
以黄铁矿为原料生产硫酸的吸收塔排出的尾气先用氨水吸收,再用浓硫酸处理,得到较高浓度的SO2和铵盐。
为测定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将不同质量的铵盐分别加入到50.00mL相同浓度的NaOH 溶液中,沸水浴加热至气体全部逸出(此温度下铵盐不分解)。
该气体经干燥后用浓硫酸吸收完全,测定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部分测定结果;。
(注: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铵盐质量为10.00g和20.00g 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相同;铵盐质量为30.00g时,浓硫酸增加的质量为0.68g;铵盐质量为40.00g时,浓硫酸的质量不变。
计算:(1)该铵盐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2)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当硫酸增加的质量最大时,所取铵盐的质量。
(4)若铵盐质量为15.00g。
浓硫酸增加的质量
(5)浓硫酸的质量不变时所取铵盐的质量。
第八题(6分)
金属M溶于稀HCl时生成氯化物MCl2。
在无氧操作下,MCl2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
A 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为棕色沉淀B。
灼烧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生成了磁性的黑色物质D。
若向B的浓NaOH悬浮液中通入Cl2可得一紫红色溶液F,加入BaCl2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
(1)写出B F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写出G与浓HCl反应的方程式及现象。
(4)金属M单质可形成一系列的配合物,并且有如下转换反应:M(CO)5+
H I J,试确定H,I,J的结构式。
(4)有人发现乙炔可与M(CO)5发生反应,结果生成环状化合物MC8H4O4,确定该环状化合物的结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