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574cd73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0.png)
一、项目管理理念逐渐成熟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理念逐渐从传统的“工期、质量、成本”三大控制向“项目管理、投资、质量、安全、效益”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转变。
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项目管理是提高工程效益、降低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项目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工程项目管理组织体系逐步从单一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向项目经理负责制与项目团队协作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项目经理负责制明确了项目经理的职责和权限,而项目团队协作则强调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以提高项目执行效率。
三、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许多企业引进了项目管理软件,实现了项目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同时,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也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应用。
四、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一方面,企业加大了对项目经理、项目工程师等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机构也积极开展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提供了人才保障。
五、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尽管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相对滞后,部分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
2.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不足,沟通协调机制不完善。
3.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企业仍采用手工管理方式。
4.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相对滞后,高素质人才短缺。
5.项目管理法规制度尚不完善,部分企业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总之,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为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水平,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加强项目管理理念与方法的研究与推广。
2.完善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机制,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3.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
4.加强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
5.完善项目管理法规制度,规范市场秩序。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状况
![工程项目管理发展状况](https://img.taocdn.com/s3/m/3e9de54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01.png)
一、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规模达到数万亿元,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二、行业规范化程度提高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不断发展,行业规范化程度逐渐提高。
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条例》、《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等,规范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同时,行业自律组织也加强了对工程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行业整体管理水平。
三、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为适应市场变化和工程项目需求,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
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以施工图设计为起点,而现在则更加注重项目前期策划、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的协同,形成了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
此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提高了项目管理效率。
四、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行业发展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
一方面,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了工程项目管理相关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引进、培训等方式,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
此外,行业认证体系也逐渐完善,有助于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
五、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市场的不断扩大,行业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方面,我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工程项目,拓展海外市场;另一方面,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逐渐被引入国内,推动了国内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六、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为推动工程项目管理行业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关于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全过程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推动工程项目管理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方向发展。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工程项目管理行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f0f5114eefdc8d376ee324e.png)
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本文通过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由来,引出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目的及任务,进而阐述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并找出与国际化管理水平相比的几点不足之处,通过不足之处引发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未来向国际化迈进的几点趋势,最后进行总结。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现状未来趋势引言国外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起源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对于项目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大的研究体制,即欧洲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美国体系(美国项目管理体系)。
而我国对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实践较晚,最早对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是“鲁布革水电站”工程的世行贷款项目,从此,揭开了我国工程向项目管理模式的序幕。
国家计委在1987年推行相关文件,文件要求我国建设单位借鉴“鲁布革”经验,实行工程建设管理模式。
92年建设部正式成立了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标志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又一进步。
99年交通部的《公路施工项目管理手册》一书正式出版,为我国的建设工程社工提供了可靠地依据。
2002年5月1日,由国家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出版的《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实施,该规范将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推向了规范化、信息化、科学化和系统化[1]。
1、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目的和任务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类,其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建设工程。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的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加快施工速度,降低工程造价。
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安全管理、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和协调。
其中安全管理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任务,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合同管理则主要涉及物质的利益。
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断进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管理理念、管理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不足。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64cbbb1b0717fd5360cdcc6.png)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势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项目管理成为管理领域的新兴学科,人们对项目管理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要求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我国各部门、行业对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视。
项目管理已深入到各行各业,以不同的类型,不同的规模出现。
在宏观上,项目成功可以提高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在微观上,项目成功则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
本文旨在研究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并探寻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项目管理;中国;现状;趋势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project management become management of new subject, the voice of the people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s more and more intense. Along with the 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market competition intensifies and with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gradually standards, every Chinese department, industry to the project management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Project management has already deeply to all walks of life, with 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scale appear. In the macroscopic, project success can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on microscopic, project success may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find out the problems and proposes the countermeasure, and to search for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 China’s development trend.Key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hina; The present situation; trend一、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管理要求的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与国际惯例的逐步接轨,我国各部门、行业对项目管理越来越重视。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f11f61c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e.png)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项目管理是指通过运用知识、技能、工具和技术,以满足项目要求的方式来进行项目活动的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关注。
本文将对国内外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国内项目管理现状国内项目管理的发展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
国内很多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管理,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并推行项目管理的方法和体系。
其中,大型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较高,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中小型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引进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方法。
目前,国内项目管理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1)项目管理理念不够成熟。
国内有些企业注重项目实施阶段的投入和实施,但对项目前期论证和规划等关键环节的管理还不够重视。
2)项目管理人才缺乏。
国内项目管理人才普遍不足,特别是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
3)项目管理工具应用不充分。
相较于国外,国内对项目管理工具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科学的、系统化的项目管理方法。
二、国外项目管理现状国外项目管理的发展较早,成熟度较高。
很多国外企业拥有强大的项目管理团队和专业的项目管理软件,对项目管理的理念、方法和工具的应用较为成熟和广泛。
国外项目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面的项目管理体系。
国外企业普遍建立了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包括项目管理流程、项目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指南等,形成了一套系统的项目管理规范和标准。
2)高素质的项目管理人才。
国外很多企业重视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了专门的项目管理岗位,选择和培养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成员。
3)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
国外项目管理普遍应用一些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如项目管理软件、云端协同办公平台等,并且不断研发、引进和应用新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
三、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内外项目管理都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以下是国内外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1)注重项目前期管理。
浅谈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b75ab37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ca.png)
浅谈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不断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工程项目在数量和规模上都有了大幅增加,对项目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围绕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技术创新和信息化管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建设工程领域也逐渐开始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项目设计阶段,采用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设计、施工和运维全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施工管理方面,也开始运用无人机、激光扫描仪等先进技术进行施工监测和质量控制。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也使得项目管理更加科学、精细化,极大地提高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二、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在近年来趋向于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都开始注重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环保要求。
在建筑设计阶段,开始运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建材,推动建筑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施工阶段,也开始关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这些绿色可持续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对项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国际化和国际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也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承接国际工程项目,这就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具备国际化的视野和运作能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也需要与国际标准接轨,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
国际化和国际合作将是未来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四、综合管理和一体化服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日益向综合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通常是分散的,各个专业之间相对独立,导致项目管理成本高、效率低。
综合管理是指将项目的各个专业和环节进行整合,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隔阂,实现资源的整合和高效的协同运作,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探讨
![【项目管理知识】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b90f10a4bcd126fff6050b03.png)
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探讨项目管理作为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领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时产生,并在20世纪50至60年代获得成熟性的发展。
对于项目管理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一般说来,项目管理是指以高效率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工程项目(或其他一次性事业)按照其内在规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管理系统。
一、项目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我国的应用现状____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鲁布革水电站在国内次采用了国际招标、中标的日本建筑企业由于运用了项目管理方法,从而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工程质量优良,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这给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此后,鲁布革水电站项目管理的经验迅速在全国许多大中型工程中推广。
____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我国的项目管理经过多年的实践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
1.项目管理理论落后。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方法,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研究机构与实践单位分离等原因,与国际项目管理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的研究还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其应用范围主要在建设业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应用范围较狭窄。
2.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
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
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隐患。
3.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现行的投资项目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计划立项审批部门、资金筹划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各管其段,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一个行使监督、管理、检查、协调服务职能的中间机构。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ae5871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4f.png)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项目管理的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变得尤为重要,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论,项目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实施战略目标、推进变革和提高竞争力的必备技能和工具。
1.快速增长的行业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和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各行业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制造业等领域,项目管理的需求更加迫切。
2.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建立:国内各类项目管理认证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国内外知名项目管理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同时,国内高校也相继开设项目管理专业,培养更多的项目管理人才。
这些都为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大:中国政府对项目管理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在国家层面,项目管理已成为重大工程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项目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中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拓展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国际标准和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引入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在未来,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行业特色化发展:不同行业的项目管理需求存在差异,未来项目管理将更加注重行业特色化的发展。
例如,制造业将注重生产项目的管理,金融行业将注重技术项目的管理,基础设施行业将注重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等。
2.数字化转型的推进: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也将朝着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前进。
项目管理软件、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将被广泛应用于项目管理实践中,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敏捷项目管理的兴起:敏捷项目管理作为一种快速响应变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应用。
未来,敏捷项目管理在中国将逐渐兴起,特别是在软件开发和创新项目领域。
4.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随着项目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项目管理人才的供给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ebae518d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f21fc41.png)
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一种基于系统理论的管理方法,主要用于指导团队如何有效地实现目标。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项目管理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涉及的领域包括工程、科研、IT、金融、医药等。
以下分别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概述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内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应用和发展也呈现出以下特点:1.多元化发展:项目管理正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如新能源、新基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领域,表现出项目管理的多元化发展态势。
2.精细化管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项目管理越来越注重细节,追求精细化管理。
例如,对于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等方面的管理,都有了更加精细化的要求。
3.信息化和数字化: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也逐渐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例如,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采用项目管理软件、BIM技术等数字化工具,以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4.人才培养:随着项目管理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对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国内高校、培训机构等都在积极开展项目管理专业课程,以培养更多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
二、国际项目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国际上,项目管理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速,项目管理也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越来越多的项目需要跨文化、跨领域合作,要求项目管理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和技能。
2.职业化:项目管理职业化是国际上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趋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开始重视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要求项目管理专业人士具备高度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3.知识化和专业化:在国际上,项目管理越来越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应用。
例如,敏捷项目管理、风险管理和利益相关者管理等先进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doc 12页)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doc 12页)](https://img.taocdn.com/s3/m/535f693c551810a6f4248622.png)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doc 12页)上。
(2)现代项目管理体系的引进与推广1982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鲁布格水电站饮水导流工程中,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管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给当时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人们确实看到了项目管理技术的作用。
基于鲁布格工程的经验,1987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要求采用项目管理施工法,并开始建立中国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
1991年建设部进一步提出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项目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
比如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都采用了项目管理这一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管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管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China,简称PMRC),PMRC的成立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PMRC 自成立至今,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推动我国项目管理事业的发展和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促进我国项目管理与国际项目管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在推进我国项目管理专业化与国际化发展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截至今日,许多行业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项目管理组织,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管理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项目管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等等都是中国项目管理学科得到发展与日益应用的体现。
现代项目与项目管理是扩展了的广义概念,项目管理更加面向市场和竞争、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管理,是一套具有完整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学科体系。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的概念是在项目管理学科和专业发展进程中由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为PMI)首先提出来的,这一专门术语是指项目管理专业领域中知识的总和。
项目管理发展现状
![项目管理发展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4dc9b92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54.png)
项目管理发展现状项目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为导向,统筹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项目各项工作,实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果的管理活动。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项目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项目管理的发展也成为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
目前,项目管理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首先,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开始重视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最初起源于工程领域,如建筑、制造业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逐渐应用于其他行业和领域,如信息技术、金融、医疗等。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意识到,通过项目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因此对项目管理的需求逐渐增加。
其次,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日益完善。
随着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例如,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主要关注于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管理,而现代的项目管理则更加注重项目风险的管理、团队合作的促进和项目价值的实现。
同时,一些新的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也应运而生,如项目管理软件、云计算技术等,为项目管理提供了更强大的支持。
再次,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培养成为重点。
随着项目管理的发展,对项目管理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良好的项目管理需要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各级别的项目管理培训和认证机构逐渐增加,项目管理相关专业的培养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同时一些企业也积极开展内部的项目管理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
最后,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项目管理也逐渐国际化。
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国内和国际间开展跨国项目,这要求项目管理人员具备跨文化交流和跨国合作的能力。
同时,一些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和组织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参与,国际项目管理标准和框架也逐渐完善。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呈现出行业多元化、理论完善化、人才需求化和国际化的趋势。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8d48455baaea998fcd220e08.png)
我国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对策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WTO和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项目管理越来越引起了我国的重视。
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参与国际建设市场竞争越来越多,从1979年的几家发展到几百家,从最初的单纯劳务承包,发展到今天的工程总承包,无庸伪言,中国已经成为建筑大国。
如今许多境外的建筑承包商进入我国承包工程,从而加剧了国内建筑市场的竞争,为现代项目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
当我们正致力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正把精力投向项目管理。
项目作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因数,它的成败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项目管理又对项目的发展与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项目管理的灵活性也适应了企业产品多变的要求。
因此,深入而广泛地开展项目管理实践活动,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仅从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来看,在工程项目管理上与国际惯例尚有较大差距,影响着我国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美国学者David Cleland称:在应付全球化的市场变动中,战略管理和项目管理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建筑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同时,也需要给予项目管理更多的关注。
那么,何为工程项目管理,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特点如何,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将向何方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迎接国际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呢?本文将就此问题作以简要论述。
一、工程项目管理的定义工程项目管理就是以工程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和优化。
从项目的本身而言,项目具有以下的特点:①项目的唯一性: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项目;②一次性:项目不会重复;③生命周期模式:项目是有起点和终点的;④相互依赖性:项目常与组织中同时进展的其它工作或项目相互作用等。
项目管理就是要根据这些特点,有目的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最终完成项目。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2c294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10.png)
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一、工程项目管理的背景和现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工程项目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工程项目管理走向职业化后,管理思想也越来越理性,方法也更加科学化、专业化。
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是对项目全过程的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涵盖时间、成本、质量、风险等多方面,它的目的是提高项目的效能,实现最优结果。
现今的工程项目管理已经基本形成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和行业。
二、工程项目管理的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虽然工程项目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人员培训不足在项目管理领域,专业素质对于管理者的要求越来越高。
但是目前很多管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和经验水平都不能达到要求,特别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更是出现了“管理者不专业”的现象。
2.企业内部协调难度大在一个团队中,成员之间往往存在着分工不明确、协调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阻碍项目的完成,导致成本的增加和时间的延误。
3.对于项目风险管控不足每一个项目都会面临着不同的风险,而对于风险的评估、预警和管控,仍然存在着不足的地方。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如果对于风险的管控不足,可能会对项目造成严重的影响,危及整个项目的成功。
三、工程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了适应未来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管理者应该有相应的规划和策略。
1.提升人员素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更新换代,工程项目管理者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管理技能、专业知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2.优化管理体系在现代项目管理中,体系化管理是创新的核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为了更好地实施体系化管理,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加强项目成本和风险控制,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使项目的实施更加准确、高效和便利。
3.推广云端管理现如今,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现,为工程项目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创新。
企业可以把项目数据放入云端,进行在线协作,领导可以随时随地查看项目进展情况和运作效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更加简便。
项目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项目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a44ec8dd4d8d15abe234e56.png)
山东财经大学《项目管理》论文(设计)题目:项目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学院统计学院专业统计学班级2013级统计二班学号20131734202姓名崔蓝予山东财经大学教务处制二〇一四年六月项目管理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一直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扩张,企业生产经营21世纪将主要用于项目开发模式的一种新形式。
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企业应该从像中心的一个项目,以提高他们参与竞争的能力。
现在,我会为你分析项目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从华罗庚引进的统筹法,这40年来,中国的项目管理在实际应用中,或纪律制度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1)项目管理学科体系项目管理从业人员谁在项目管理中,即使他们所从事的项目管理意义上的应用实践是不同的,但仍然有一些共同的东西,所以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讨论这些话题有共同兴趣,如进行项目管理过程的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沟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管理时间集成的采购和管理等方面,这些方面整合形成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全球PMI PMBOK首次出版于1987年,1996年和2000年,两次是完美的。
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城域网)中所做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富有成效的工作,从1987年IP城域网进行“基本的项目管理技能”的发展,于1999年正式启动,ICB,分别为IP城域网的基本能力在这个技能给点IP城域网参考他们的个人能力,42元,其中包括28个要素,14个其他元素,当然还有10功能的个人素质和整体印象的八个关键环节。
PMRC的基础上开发的这两个方面,建立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知识项目的中国理事会(知识中国项目管理,简称C-PMBOK)。
C-PMBOK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和1994年由PMRC副主任钱敷陪教授研究团队负责该项目的西北大学提出的要求,向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允许正式启动“知识管理分析研究项目“架构。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efd37625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0.png)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
一、引言
项目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方法,在中国逐渐受到重视并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历程、现状、挑战和前景。
二、历史回顾
中国的项目管理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引入和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际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管理工具。
三、发展现状
1. 企业应用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开始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体系,并通过培训和认证提升内部项目管理水平。
2. 政府推动
政府也在鼓励和支持项目管理的应用,例如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都需要项目管理的支持。
四、挑战与问题
1. 文化差异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与西方项目管理的理念
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如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2. 人才短缺
在中国,优秀的项目管理人才相对稀缺,专业人才培养和流动性
问题仍待解决。
五、未来展望
尽管存在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必将继续提升。
未来,中国的项目管理
行业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成熟,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
增强提供重要支撑。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逐步完善阶段,尽管还存在不少挑战,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
展和全球化的趋势加剧,项目管理将在中国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希望未来中国的项目管理行业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及完善措施分析
![我国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及完善措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1df2260242a8956aece415.png)
我国项目管理现状、发展趋势及完善措施分析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项目管理相关论文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论述这一知识体系的发展趋势,并从不同层面提出我国加强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现状;发展1、项目管理的内涵1.1项目管理的定义与特点1.1.1项目管理的定义按PMI的定义:“项目管理就是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越项目干系的需要和期望”。
即对项目从投资决策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
这指出了项目管理涉及的范畴和要达成的目标。
1.1.2项目管理的特点唯一性。
任何项目所处的时间、地点、环境、参与的人、目的均各不相同,项目在进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事件、冲突和矛盾都不相同,所以对参与项目的人或物来说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
生命周期性。
项目均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一般项目均具备五个阶段,即概念、计划、实施、结束、运行和维护。
目标性。
项目具有明确的目标,包括成果性目标和约束性目标。
系统性。
项目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系统项目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影响、相互约束,项目均是在有组织的背景下产生的。
不确定性。
项目发展没有固定先例在发展过程中大量变化是无法预见的所以项目的不确定性是项目的显著特征。
渐进明细性。
项目是在断发展变化过程中逐渐地明确其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涵义和目标。
2、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现状分析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并组织小分队深入重点工程进行推广和应用。
20世纪80年代起,在我国部分重点建设项目中开始尝试运用项目管理模式。
从华罗庚引进统筹法以来的40年间,中国项目管理无论从学科体系上,还是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1.1中国项目管理学科体系的日渐成熟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Body of Knowledge,简称为C-PMBOK)。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3c152e57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0.png)
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项目管理。
在这个背景下,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中国的项目管理起步较晚。
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引进国际先进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如美国的PMBOK和英国的PRINCE2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2003年,中国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标志着中国项目管理进入了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此后,国内外知名的项目管理机构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如PMI、IPMA、APM 等。
截至2021年,中国已成为PMI全球最大的会员国之一,项目管理已成为中国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目前,中国企业对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数量庞大,项目周期长,风险高。
因此,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一直是中国项目管理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目前,国内外知名的项目管理机构均设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认证。
2. IT项目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IT项目管理。
在中国,IT项目主要包括软件开发项目、IT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
IT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方面,同时还需要关注技术变革和人员培训等问题。
3. 新能源项目管理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新能源项目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
新能源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规划项目生命周期、风险管理和项目成果评估等方面。
三、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1. 项目管理人才缺乏目前,中国的项目管理人才缺口较大。
虽然国内外知名的项目管理机构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为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但是真正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技能的人才仍然稀缺。
此外,许多企业对项目管理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层面,缺乏深入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4f12ecf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6a.png)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近年来,项目管理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企业和
政府等机构重要的管理方式。
从行业角度上来看,当前中国项目管理发展
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业界开展了大量宣传和实践活动,大力推广项目管理理念。
华中
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的项目管理专业教育给广大学子带来了新
的学习机会。
二是公司以及政府部门不断开展项目经理培训,以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PMI中国、中国大型企业PMO委员会等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以促进
项目管理知识与技能学习。
从上面可以看出,中国项目管理正以一种新的面貌发展,并越来越朝
着规范、普及、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高校以及企业
推广项目管理应用,政府实施更加严格的项目管理标准,以及遵从社会责任、环境友好、经济效率等原则,提升项目管理水平。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走向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走向](https://img.taocdn.com/s3/m/bf223c09c8d376eeafaa3109.png)
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与最新走向随着经济全球化、项目管理国际化的发展,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建设速度日益加快,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已呈现出了既规范又多样化的发展态势。
除CM、PM等通用的管理模式外,还有EPC(工程总承包)、BT(建设—移交)和BOT(建设—运营—移交)等方式,依据政府非营利性投资项目的运作,又出现了专业化公司代业主进行项目管理的“代建制”等新模式。
我国新时期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趋势,可简要地用“两个竞争”、“三个提升”、“四个走向”来描述。
1.两个竞争(1)以降低报价为主的费用竞争转向技术、管理为主的竞争1984年我国实行招投标管理体制以后,第一次把项目实施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施了“以定额为主线,设定标底,限制报价”的市场运作模式。
这一模式由于受量价合一定额的制约,使得标底和报价均严重脱离市场,从而导致市场竞争的模糊和不彻底,企业真正的水平和实力无法在投标竞争中体现,基本建设项目造价掌握也成为空中楼阁,单纯的拟合定额的竞争模式难以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
20XX年原建设部发布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明确提出“无标底招标、清单计量、市场定价、企业竞耗”的市场模式。
虽然以综合单价自主报价的方式触动了企业的深层次竞争意识,但由于片面强调低标价中标,而且清单完全建立在技术已经定格的施工图设计基础上,不能也不利于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0XX年,主管部门实施新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以后,价格竞争空间大幅削减,促使企业强化管理、优化技术方案、广泛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来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特殊是随着政府大力引导企业推行工程总承包以来,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纳入到竞争机制中,极大地调动了广阔企业的生产力进步意识,尤其是政府主管部门对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改革,施工图设计将逐步位移到施工企业,以初步设计(或方案设计)招标的总承包运作模式将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新阶段的典型体现。
(2)市场准入以企业资质为主的竞争渐渐趋向于企业自主品牌能力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业主对建筑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愈来愈重视承建自己工程的项目经理的综合素养以及项目团队能否供应高水平管理服务的能力。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https://img.taocdn.com/s3/m/5fb149cda1c7aa00b52acbd5.png)
浅谈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
项目管理的组织形式已经为企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用以项目为主的发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顾,并对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一、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管理的产生(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发展的基本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出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筑、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
对于这些项目的管理,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非常困难的。
(2)项目管理的产生有项目,就有项目管理问题。
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管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主要想法是完成任务,这就是潜意识的项目管理。
但是,直到本世纪初,项目管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计划和方法,没有科学的管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
因而,对项目的管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经验、智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根本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间又非常紧迫,经费上也有很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管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管理”这个词就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
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于是产生了对项目进行管理的模式,并逐步发展成为主要的管理手段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及趋向摘要知识经济的到来,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展要求企业必须以项目为中心,提高自身参与竞争的能力。
项目治理的组织形式差不多为企业组织的进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扩展形式,21世纪企业的生产与运作将更多的采纳以项目为主的进展模式。
本文对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回忆,并对当前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和进展趋向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与项目治理的产生(1)中国悠久的项目史项目作为国民经济及企业进展的差不多元素,一直在人类的经济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实际上,自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显现到当今,人类就一直执行着各种规模的“项目”。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上有许多举世曙目的项目,如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对长城进行的修建、战国时期李冰父子设计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北宋真宗年间皇城修复的“丁渭工程”、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故宫等等差不多上中华民族历史上运作大型复杂项目的范例,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些项目都堪称是极其复杂的大型项目。
关于这些项目的治理,假如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划,要取得成功也是专门困难的。
(2)项目治理的产生有项目,就有项目治理问题。
因此西方人提出,人类最早的项目治理是中国的长城和埃及的金字塔,当时人们完成项目的要紧方法是完成任务,这确实是潜意识的项目治理。
然而,直到本世纪初,项目治理还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打算和方法,没有科学的治理手段,没有明确的操作技术标准。
因而,对项目的治理还只是凭个别人的体会、聪慧和直觉,依靠个别人的才能和天赋,全然谈不上科学性。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需要新式武器、探测需要雷达设备等,这些从未做过的项目接踵而至,不但技术复杂,参与的人员众多,时刻又专门紧迫,经费上也有专门大的限制,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如何有效地实行项目治理来实现既定的目标。
“项目治理”那个词确实是从这时才开始被认识的。
随着现代项目规模越来越大,投资越来越高,涉及专业越来越广泛,项目内部关系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治理模式差不多不能满足运作好一个项目的需要,因此产生了对项目进行治理的模式,并逐步进展成为要紧的治理手段之一。
2.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历程(1)项目治理方法的产生与引进早在20世纪初,人们就开始探究治理项目的科学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横道图已成为打算和操纵军事工程与建设项目的重要工具。
横道图又名条线图,由Henry·L· Gantt于1900年前后发明,故又称为甘特(Gantt)图。
甘特图直观而有效,便于监督和操纵项目的进展状况,时至今日仍是治理项目专门是建筑项目的常用方法。
然而,由于甘特图难以展现工作环节间的逻辑关系,不适应大型项目的需要,因此在此基础上,Karol Adamiecki于1931年研制出和谐图以克服上述缺陷,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承认。
只是与此同时,在规模较大的工程项目和军事项目中广泛采纳了里程碑系统。
里程碑系统的应用虽未从全然上解决复杂项目的打算和操纵问题,但却为网络概念的产生充当了重要的媒介。
进入20世纪50年代,美国军界和各大企业的治理人员纷纷为治理各类项目寻求更为有效的打算和操纵技术。
在各种方法中,最为有效和方便的技术莫过于网络打算技术。
网络打算技术克服了条线图的种种缺陷,能够反映项目进展中各工作间的逻辑关系,能够描述各工作环节和工作单位之间的接口界面以及项目的进展情形,并能够事先进行科学安排,因而给治理人员对项目实行有效的治理带来极大的方便。
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罗庚教授引进和推广了网络打算技术,并结合我国“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的指导思想,将这一技术称为“统筹法”。
当时华罗庚组织并带领小分队深入重点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项目治理学科的进展确实是起源于华罗庚推广“统筹法”的结果,中国项目治理学科体系也是由于统筹法的应用而逐步形成的。
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化治理方法在我国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统筹法在项目治理过程中的应用。
现在,项目治理有了科学的系统方法,但当时要紧应用在国防和建筑业,项目治理的任务要紧强调的是项目在进度、费用与质量三个目标的实现上。
(2)现代项目治理体系的引进与推广1982年,在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鲁布格水电站饮水导流工程中,日本建筑企业运用项目治理方法对这一工程的施工进行了有效的治理,取得了专门好的成效。
这给当时我国的整个投资建设领域带来了专门大的冲击,人们确实看到了项目治理技术的作用。
基于鲁布格工程的体会,1987年国家计委、建设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发出通知在一批试点企业和建设单位要求采纳项目治理施工法,并开始建立中国的项目经理认证制度。
1991年建设部进一步提出把试点工作转变为全行业推进的综合改革,全面推广项目治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
比如在二滩水电站、三峡水利枢纽建设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设中,都采纳了项目治理这一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90年代初在西北工业大学等单位的倡导下成立了我国第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治理专业学术组织——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项目治理研究委员会(Project Management Research Committee, China,简称PMRC),PMRC的成立是中国项目治理学科体系的开始走向成熟的标志。
PMRC 自成立至今,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为推动我国项目治理事业的进展和学科体系的建立,为促进我国项目治理与国际项目治理专业领域的沟通与交流起了积极的作用,专门是在推进我国项目治理专业化与国际化进展方面,起到了专门重要的作用。
截至今日,许多行业也纷纷成立了相应的项目治理组织,如中国建筑业协会工程项目治理委员会、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项目治理工作委员会、中国工程咨询协会项目治理指导工作委员会等等差不多上中国项目治理学科得到进展与日益应用的表达。
现代项目与项目治理是扩展了的广义概念,项目治理更加面向市场和竞争、注重人的因素、注重顾客、注重柔性治理,是一套具有完整理论和方法基础的学科体系。
项目治理知识体系(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简称PMBOK)的概念是在项目治理学科和专业进展进程中由美国项目治理学会(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简称为PMI)第一提出来的,这一专门术语是指项目治理专业领域中知识的总和。
PMRC于2001年在其成立10周年之际也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治理知识体系》(C-PMBOK)。
3.中国项目治理的进展现状从华罗庚引进统筹法以来的40年间,中国项目治理不管从学科体系上,依旧实践应用上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
归纳起来,要紧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 中国项目治理学科体系的成熟在项目治理的应用实践中,项目治理工作者们感受到,尽管从事的项目类型不同,然而仍有一些共同之处,因此就自发组织起来共同探讨这些共性主题,如项目治理过程中的范畴治理、时刻治理、费用治理、质量治理、人力资源治理、沟通治理、风险治理、采购治理及综合治理等等,这些领域的综合就形成了PMBOK。
1987年PMI了公布全球第一个PMBOK, 1996年及2000年又两度进行了完善。
国际项目治理协会(IPMA)在PMBOK方面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IPMA从1987年就着手进行"项目治理人员能力基准"的开发,在1999年正式推出了ICB,即IPMA Competency Baseline,在那个能力基准中IPMA把个人能力划分为42个要素,其中28个核心要素,14个附加要素,因此还有关于个人素养的8大特点及总体印象的10个方面。
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进展,PMRC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项目治理知识体系(Chinese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Knowledge, 简称为C-PMBOK)。
C-PMBOK的研究工作开始于1993年,1994年由PMRC 常务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钱福培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并获准正式开始了“我国项目治理知识体系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在此基础上,PMRC成立了专家小组负责起草C-PMBOK,并于2001年5月正式推出了《中国项目治理知识体系》,并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项目治理专业资质认证标准》(C-NCB),C-PMBOK&C-NCB的建立标志着中国项目治理学科体系的成熟。
与其它国家的PMBOK相比较,C-PMBOK的突出特点是以生命周期为主线,以模块化的形式来描述项目治理所涉及到的要紧工作及其知识领域。
基于这一编写思路,C-PMBOK将项目治理的知识领域共分为88个模块。
由于C-PMBOK模块结构的特点,使其具有了各种知识组合的可能性,专门是关于结合行业领域的和专门项目治理领域知识体系的构架专门有用。
(2) 项目治理应用领域的多元化进展建筑工程和国防工程是我国最早应用项目治理的行业领域,然而随着科技的进展、市场竞争的猛烈,项目治理的应用差不多渗透到各行各业,软件、信息、机械、文化、石化、钢铁等各种领域的企业更多的采纳的项目治理的治理模式。
项目的概念从原有工程项目的领域有了新的含义,一切皆项目,按项目进行治理成为各类企业和各行各业进展的共识。
(3) 项目治理的规范化与制度化进展一方面中国项目治理为了适应日益交往的国际需要,中国必须遵守通用的国际项目治理规范,像国际承包中必须遵守的FIDIC条款及各种通用的项目治理模式;另一方面中国项目治理的应用也促使中国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和规范,像建设部关于项目经理资质的要求以及关于建设工程项目治理规范的颁布等等差不多上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表达。
不同的行业领域都相应的出台了相应的项目治理规范,招投标法规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中国项目治理的规范化进展。
(4)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竞相进展项目治理学科进展与其他治理学科进展的最大特点是其应用层面上的差异,项目经理与项目治理人员更多的是从事各行各业技术的骨干。
项目经理通常要花5~10年的时刻,甚至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后,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治理者。
基于这一现实及项目对企业进展的重要性,因此项目治理的非学历教育走在了学历教育的前头,在中国这一现象尤为突出,目前各种类型的项目治理培训班随处可见。
这一非学历教育的进展极大的促进了学历教育的进展,国家教委差不多在清华大学等5所学校试点了项目治理本科的教育,项目治理工程硕士也在酝酿之中,项目治理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在许多学校差不多设立。
(5) 项目治理资质认证如日中天在我国项目治理资质认证的工作最早应起源于建设行业推广项目法施工的结果,1991年建设部就提出要加强企业经理和项目经理的培训工作,并将项目经理资格认证工作纳入企业资质就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