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需要深度学习
引领深度学习 训练学生思维
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摘要】深度学习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成长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以及深度学习在学生思维训练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分析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的影响,探讨将深度学习融入教育教学中的途径,以及未来深度学习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总结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展望深度学习在未来教育中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深度学习对学生思维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可能的应用场景,为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深度学习、学生思维、训练、学生成长、案例、教育教学、发展、重要性、应用前景1. 引言1.1 介绍深度学习和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而深度学习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引领。
深度学习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度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度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提出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深度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帮助人类解决复杂的问题和开创新的领域。
通过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训练,我们可以激发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引领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训练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现代技术。
在当今社会,科技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许多新技术和理念不断涌现。
通过深度学习训练,学生可以更快地接触和学习到这些新技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最重要的是,引领深度学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主。
深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深度 习: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 学
建I
0
曼 工 和 学 究教 专 成 融 一 形 作 教 研 、师 业 长 为 体,成
在“ 深度学 习” 状态下 的职业 生活方式 。教学反
思制度将提速 青年教师从 “ 范化” “ 性化 ” 规 向 个 的第 一 次 飞 跃 , 助 中 老 年 教 师 从 “ 性 化 ” 帮 个 向 “ 心 化 ” 现 第 二 次 飞 跃 核 实 三 是 骨 干 教 师 培 训 制 度 。 骨 干 教 师 的传 统
专 业 成 长 质 量 , 教 师 的 专 业 成 长 质 量 只 有 在 而 深 度 学 习 中才 能 得 到 提 升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要 注 重 教 师 个 人 专 业 化 的
平 决 定 着 丰 收 的 产 量 和质 量 。 ” 校 的 “ 度 教 我 三 学 反 思 ”制 度 正 是 教 师 耕 作 过 程 精 细 水 平 的体
内涵 发 展 。 不 论 教 育 形 式 如 何 变 化 , 师 的 自 教
我 专 业 修 炼 是 一 贯 的 。 三 年 而立 , 年 而 秀 , “ 六 十 年 而 名 ” 青 年 教 师要 想 实 现这 个 目标 . 要 “ , 就 学
科 知 识 ” 教 育 知识 ”两 手 抓 。而 已经 走 过 青 年 “
头 突 破 教 改 巾 的 典 型 难 题 ;在 青 蓝 工 程 中发 挥 骨 干 教 师 的示 范 作 用 ,促 进 师 资 队 伍 整 体 水 平
障。
一
是 校 本 研 修 制 度 。 它不 同 于 以往 的传 统
教 研 活 动 , 再是 单 一地 传 承教 学 经 验 、 一 教 不 统
“ 恐 期 ” 走 过 桃 李 芬 芳 的 “ 血 喷 洒 期 ” 职 诚 , 热 和 称 评 审 的 “ 级 期 ” 中 老 年 教 师 , 想 使 自 己 高 的 要 对 教 育 的坚 守 更 加 持 续 , 教 育 活 动 的投 入 更 对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计划(6篇)
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计划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提高专业理论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理论、新的思想,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才能实现自我超越;只有树立以终身学习发展为指向的自我培训自我提高的思想,才能实现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紧密结合,才能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作为一名不再年轻的教师,仍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多学习、多反思、多实践、多总结,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为此,特制定以下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一、计划目标:充实自身业务素养,改进课堂教学、培养自主学习意识,有效提高专业素养,做一个成熟的理想的教师。
二、认识自我:本人从____年毕业,至今已有____年的教龄,一直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
1、自身弱势审视⑴本身知识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欠缺,文化底蕴不够丰厚,知识不够广博。
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还缺乏系统,对自身教学风格的提炼有滞碍作用。
教学个性还不够突出。
⑵新课堂教学改革下,教学理念缺少深度学习,教学行为仍停留在经验层次上。
⑶缺少超越自我的主动性。
虽敏于思,但惰于笔,不善于总结与整理,缺乏探讨研究的积极性。
三、具体措施:____多学习⑴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
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提升自己。
每一年至少阅读教育专著5部,初步设想阅读《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肖川)《教师,做反思的实践者》(肖川)《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途径-____位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张万祥)。
及时作好笔记,写出自己的心得,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适时阅读权威性的教育类期刊杂志,如:《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了解更多著名教育专家、行家的观点,了解当前的教改动态;计划阅读谢志强主编的《孔子的智慧》《孟子的智慧》以及《庄子的智慧》,拓宽自己的视野,养成辩证思维的习惯;《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参考》等杂志更是经常阅读,关注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
深度学习的背景及意义
深度学习的背景及意义深度学习的提出,既是对教学规律的尊重,也是对时代挑战的主动回应。
深度学习的五个特征,为理解教学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消解种种二元对立观念提供了理论支持。
深度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确立了学生个体经验与人类历史文化的相关性,落实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模拟性地“参与”人类社会历史实践,形成有助于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而教师的作用与价值也在深度学习中得以充分实现。
“鹦鹉学舌”“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等机械的、死记硬背的学习,历来被批判,而“有意义学习”“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的学习”,自然是被嘉许的。
吊诡的是,在实践中,被嘉许的,常常做不到,而被批判的,却常常是难以摆脱的无奈现实。
正如人们所看到、所遭受的那样,原本应该是成就人、培养人、让人体悟感受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教学活动,竟然变成令人生厌、极力逃避的活动。
在令人生厌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总是很弱。
针对这种情形,便有了相应的改革和尝试。
例如,改变学习方式、改变教学组织形式、尝试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等等。
所有这些改革,都在于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参与性强。
但是,若改革只以学生主动性为目的,便易着眼表面,从形式上入手,甚至顾此失彼。
例如,强调学生的兴趣而忽视系统科学知识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忽视教师的引导;强调学生的愉悦而轻视严肃严格的学习;等等。
这些致力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改革,虽有效果但效果不大,或流于形式而无视内容,或流于机械僵化而丧失灵活生动。
这说明负责任而有意义的教学改进,必须基于教学规律之上。
201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在全国多个实验区开展了“‘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目研究,努力在自觉的教育实验活动中探索教学规律,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培养人的理智活动,成为能够回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深度学习的紧迫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教学即传递”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定位,即人类认识成果是传递物、教师是传递者、学生是接受者。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计划(3篇)
2024年小学语文教师个人教学成长计划作为教育行业的新生力量,本人自加入教师队伍以来,已历经三年时光,这一阶段标志着我教师生涯的初步探索与成长。
在此期间,我致力于经验积累与自我提升,认为此时正是精心规划未来,确保三年时间得到高效利用的关键时期,以期实现从教育新兵到资深教师的华丽转变。
如同泰戈尔在其诗作中所言,非锤击使之圆润,而是水的轻歌曼舞赋予鹅卵石以完美形态。
我目前正处于鹅卵石的阶段,需凭借滴水穿石的恒心与毅力,以趋于完美之境。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计划在未来三年内,通过以下规划,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赢得学校、家长及学生的信任与尊敬:一、规划依据本规划遵循____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升小学教师素质”的精神,以____和____为理论指导,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___-____年)》确定的“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进行全面规划与实施。
在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当下,教师得以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道路上拥有更广阔的平台,面对更多机遇与挑战。
二、总体目标鉴于个人不足,我将虚心向资深教师学习,汲取教育智慧,广泛涉猎教育著作,以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力争在三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三、具体目标1. 明确职业发展方向,顺利完成角色转变。
2. 加强个人修养,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3. 培养自己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
四、具体措施(一)提升教学软实力,增强课堂吸引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教材是我教学的基石,我将致力于使之更加精准高效,让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易懂,让学生轻松掌握,同时努力形成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提升课堂魅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二)以身作则,践行教育公平,塑造积极形象教育是师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深知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重大,因此,我将致力于塑造积极形象,让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快乐学习,并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延伸至日常生活中。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韩惠莹前段时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籍,到手后就立刻阅读起来并收获颇丰。
本次读书会主要想分享我对“如何将深度学习引入课堂”谈谈我的看法。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辨析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深度学习是指“寻求意义的学习”,浅层学习是指“着眼于个别用语与事实的学习”。
根本区别在于深度学习是知识链接的形成,也就是知识整体概念的形成,运用知识链接解决真实性问题;浅层学习是碎片化知识的再现,通过非反思性机械记忆方式进行无意义无目的的学习。
如何将深度学习引入课堂?本书提出三个视点,分别是实现“主体性学习”“对话性学习”“协同性学习”。
“主体性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实现“主体性学习”,通过教学初始的教学目标预设,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直到教学终结阶段的“反思”。
整个过程中,学生实现真实性境脉的学习;“对话性学习”将分享体验作为连接客观世界的方式,同客观世界、他者与自我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观点与想法从而进行反思体验;“协同性学习”以相互倾听为条件,提炼信息,基于问题的与他者进行新观念创造。
三个视点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聚焦在学生学习所产生的“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知识链接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真实性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
郎琴本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探讨,共分为十章,从核心素养到深度学习概念本体,再至实践案例,较为系统全面。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强调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旨在培育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传统教育的质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提高教育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和问题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已经凸显出来。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既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是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
从教育史可以了解到,教育家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与一般教师的区别是在培养、教育学生的同时研究教育,于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自己获得发展,最终成为教育家。
使自己成为研究型的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时得心应手,就要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
一、理论学习:教师教研的基石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明确指出:“发展与培养是不能给予或传播给人。
谁要享有发展与培养,必须用自己内在的活动和努力来获得。
”就教师而言,“自己的内在的活动与努力”就是教师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地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在倡导终身学习的今天,教师更应强调自主学习。
在日常教育教学的同时,依据自身专业发展的个性需求,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研修,促进专业的自我发展和成长,持续提高自身的教科研水平。
给自己制定出学习计划,每周学习一篇教育理论文章,每月订阅一本教育杂志,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并作学习笔记;多看现成的教育报刊杂志,及时掌握学校教育科研的新动向、新思路和热门话题,.多了解各种专门性的科研信息,为日后进行科研选题积累资料。
二、写作:教师教研的轨迹教师的专业成长要用笔一点一滴地记录下来,勾画出教师成长的轨迹,加快教师知识、能力的实践内化过程,让教师专业水平再度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升华为科研理论。
教师通过学习、实践、研训、反思,结合自身的实际,以经验为凭借,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随笔、反思、札记等,使教科研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实实在在,触手可摸了。
贺慧:回归原点,教育需要深度学习
贺慧:回归原点,教育需要深度学习作者:莫唯然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20年第07期1989年,贺慧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
学化学的她在毕业时有很多选择,毕竟化学专业的应用性还是很强。
不过她选择了去小学做一名科学老师。
这一切缘起于刚上大学时,贺慧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写的小册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一边读着,她便一边在脑海中勾勒自己给学生上课的种种场景。
这些场景深深地触动了贺慧,驱使她在大学四年间阅读了更多的教育类书籍,渐渐地长成了一个清晰的教育梦。
就这样,贺慧成了成都历史上第一个自愿到小学任教的本科生。
教科研之路的起点成为第一名自愿做小学老师的本科生,在当时引发了媒体的关注,《成都晚报》立刻报道了这件事。
去成都东城区教育局报到时,人事科给贺慧推荐了两所小学。
两相对比,贺慧看上了有着木质外墙、教学楼窗框刷成红色的下莲池小学。
“一到夏天学校郁郁葱葱,衬着教学楼红色的窗户,整所学校显得既古朴又可爱。
”古朴的下莲池小学开启了贺慧的教育生涯。
在大家都还在用挂图给学生做课堂演示的时候,贺慧就已经利用周末去池塘里采莲叶、莲花回来让孩子做实物观察了。
在采访中,贺慧时不时会提到自己“运气一直不错,起点高,在需要的时候总有贵人和更高的平台出现”。
而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贺慧凭借自己的用心与出色的表现,一次又一次地抓住了机会。
毕业后的第七年,贺慧从最初执教的下莲池小学调到一所新建的学校——东光实验小学,继续任教科学学科。
其时恰逢四川师范大学承办了一个全国教育规划的课题,与锦江区合作了一个叫“三力教育实验研究”的项目,研究整体学习。
作为当时学校学历最高的老师,贺慧自然加入其中。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比较爱钻研,探究欲比较强。
在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四川师范大学派来了郭英教授做我们项目的指导专家。
或许因为我悟性较高又爱思考,她实际的指导重点也就是我,包括写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都是郭英教授指导的。
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向核⼼素养⽴德树⼈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主任⽥慧⽣主编说希望通过“深度学习”教学改进项⽬的实施,推动课堂教学关系的深度调整和⼈才培养模式的重⼤变⾰,引领教学理念、教学⽅式、评价体系、教学组织管理制度等全⽅位的变⾰。
这个项⽬旨在通过改进教育教学,指导学⽣进⾏深度学习。
⼀、什么是深度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灵献给孩⼦》中说:学习如果具有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的鲜艳⾊彩,那它就能成为孩⼦们深感兴趣和富有吸引⼒的事情。
如果教学把“教书”和“育⼈”割裂开,停留在知识点的传递上,⽽不去促进学⽣的主动发展,就偏离了教育的本意和⽬的。
教学的⽬的在于实现对学⽣的核⼼素养的培养,实现⽴德树⼈的根本任务。
抓住教育根本——既实现⼈类历史⽂化的代际传承,也实现培养⼈、发展⼈的根本⽬的。
是教师、学⽣、知识紧密联系在⼀起,共同实现学⽣的全⾯发展的过程,是培养学⽣关键能⼒、必备品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才可以说是“深度教学”。
⿎励教师深⼊探讨教学规律,研究学⽣的学习规律,从⽽真正去帮助学⽣学习与成长。
深度教学必须有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少教多学”,内容具有⼀定的挑战性,学⽣全⾯参与、全⾝⼼投⼊,促进其全⾯发展。
深度学习不仅仅是培养学⽣的⼀般⼼理能⼒,更要培养学⽣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创造美好⽣活的主⼈翁意识。
(读到这⾥,我想到了实验⼩学的培养⽬标: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义⼩公民。
近来学校⽹络直播课每天升国旗、做室内操强⾝健体等,都是创造美好⽣活、从⼩树⽴使命感的培养。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要具备3个特点:①健康的⾝⼼②⾼⽔平的⽂化修养③较强的实践能⼒和⾼尚的精神境界。
这也是深度学习的根本⽬的指向。
深度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有难度、有挑战的学习任务⾯前,如何让学⽣感到⾃⼰是活动的主体,能够独⽴操作这些内容,发⽣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
那么我们⽼师的作⽤,相⽐于⼈⼯智能,更能够为学⽣创造他个⼈的“最近发展区”。
做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
做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在当今社会,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学生需要的是有深度思维的教师,他们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会探讨如何成为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
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高度的学术素养。
只有对教学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不仅仅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还要关注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现象。
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需求,注重个性化的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一个好的教师应该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和情绪调控能力。
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学习,才能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应该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变革。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思维的训练和实践的机会。
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应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
利用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创新,让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应该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全球化视野。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应该是思维的引导者。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途径。
教师还应该具备全球化的视野,关注国际间的教育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培养他们的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力。
做一个有深度思维的教师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为教师专业自主成长赋权
18EDUCATOR为教师专业自主成长赋权罗生全 |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授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牢固树立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的理念,切实减少对中小学校和教师不必要的干扰”。
随着我国教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教师作为育人主体如何立足当前教育发展新诉求实现自身专业成长备受瞩目。
然而,当下教师专业成长发展路径的单一化、组织方式的形式化、实施过程的低效化与评价机制的短视化,不仅加重了教师身心负担,更导致教师专业成长自主权缺失。
对此,理性审视与系统澄明教师专业成长自主权落实的价值意义、影响因素与改进建议,成为当前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
教师应有的专业成长自主权作为衡量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标准之一,教师专业自主权指教师在其专业领域里,依其专业伦理与智慧执行专业任务,以维持其专业品质不受外界非专业力量干预的基本权利。
教师专业自主权是否有效行使关乎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自主权主要指在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涉及其切身利益与影响其专业发展决策的权利内容。
它是教师职业生涯中进行自我体认与实现的重要保障,可从以下几点窥知一二。
一是法律赋予教师的基本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我国教师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管理学生、进修培训、获取工资报酬、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权利。
除获取待遇报酬权外,其余五项通常都被视为教师在其专业技术领域的自主权。
由是,任何单位与个人都不可无缘由地侵犯教师个人合法的专业成长自主权。
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成长是指生物体运用一切条件适应与调整内外部环境而使有机体不断生长与成熟的过程。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不困囿于现状、自强不息以致达成自我知识技能等全方位提升的动态过程。
因此,专业自主权不仅赋予教师日常工作生活基本的权利保障,更给予教师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使其生命尊严、自由意志、情感诉求在其专业成长过程中得以显现,并转化为促进其专业成长的养分。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通用18篇)
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通用18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总结篇1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级语文教学工作,非常幸运,我成为xx名师工作室的一名成员。
短短的一个学期时间,在大家的帮助和相互学习中,我渐渐适应了一年级的教学工作,汉之星教学平台已能熟练应用,新教育实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现将本期工作作以下总结。
一、勤于学习,丰厚自我三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本期利用课余时间,我阅读了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我们二年级啦》《书声朗朗三年级》,雷夫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朴圣淑的《德国教师的魔力课堂》、刘称莲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教学杂志两份《教师博览》《小学语文教师》。
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沉淀,在阅读中宁静,在阅读中感受教育的无穷魅力。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我主动要求向工作室的教师请教学习,探讨一年级的教学方法及管理方法,积极听课,用心反思,将学习收获应用于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汉之星,让生字教学绽放光彩和乔丹在演播室的汉星示范课让我收获颇丰,娴熟的操作技巧和适当的质疑让语文课堂的生词教学耳目一新,让学生学习生词变得有趣。
在大家的带动下,我认真阅读汉星的教材,摸索汉星的教学方法,遇到难题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并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大胆探索和运用。
在不断的交流、学习、应用的过程中,我的语文课堂越来越精彩。
三、新教育,让阅读净化孩子心灵开学伊始,《新新的课本》这样一首儿童诗便带着孩子们走进阅读的'殿堂。
本期利用晨诵时间,与孩子一起诵读儿歌八十余首,背诵古诗二十四首,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四百六十八个字;利用午读时间共读儿童读物三本:《笨狼的故事》《格林童话》《木偶奇遇记》;利用阅读时间共同分享绘本若干本;并充分发动家长与孩子开展亲子阅读,借助拼音自主阅读。
通过评选阅读明星、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形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的识字量大幅度提高,绝大部分孩子已经可以流畅地独立阅读带注音的儿童读物。
活出教师生命的课堂,是课堂精彩的生命
教师生命的千差万别,造就了课堂的千姿百态。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结晶,是展现教师生命价值与光彩的地方,教师活得精彩,课才能上得精彩。
《活在课堂里》是李政涛教授写给愿意把生命献给课堂的教师的一首“抒情诗”。
他以极大的热情与浪漫活在课堂里,努力写出课堂过去的样子、现在的样子与将来的样子,从而写出教师在课堂里的活泼生命的样子。
让自身的生命与课堂相互挽留《教育家》:在《活在课堂里》的序言中,您写道:“教师的使命,在课堂。
教师的生命,也在课堂。
”在您看来,“活出自己的课堂,也在课堂里活出自己的生命”的关键是什么?李政涛:关键是建立“连接”,即建立起教师自身生命与课堂之间的有机关联。
哲学家牟宗三曾在《生命的学问》里追忆了其一生所学过的很多门学问:文学、史学、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但一门门学科先后从生命中流逝,最终“烟消云散”,唯独哲学留了下来。
之所以哲学能够留下来,在于哲学进入了他生命的内核,在生命的深处扎下根来,成为“生命的学问”。
同理,教师的生命几乎每天都在课堂上度过,如何让自身的生命与课堂相活出教师生命的课堂,是课堂精彩的生命文 | 李香玉 乔东互挽留、彼此留存,是一个与每位教师相关的大问题。
追索这一问题的根本目的,无非是一节节课上完后,课堂留了下来,留在了生命之中,生命也留在了课堂上。
课堂成为每位教师独一无二的“我”之生命,是曾经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努力过、奋斗过,因而活过的痕迹与见证。
《教育家》:您提出,活在课堂里,首要的任务是明晰理想课堂的标准。
刚进入岗位的年轻教师应该关注什么?如何找到自己的课堂标准?现实中,教师的关注点是否存在一些偏差?李政涛:毫无疑问,首先应该关注学生。
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生命成长的伙伴。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共生共长,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学生的成长,同时没有学生的成长,也难有教师的成长。
关注学生只是第一步,接着还要从关注学生走向研究学生,把对学生的关注转化为对学生发展的研究,这是“研究型教师”的根本内涵。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
浅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枫溪区蔡陇小学麦柔阳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与丰富的过程,主要指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丰富与娴熟,专业信念与理想的坚持与追求,专业情感与态度的积极与深厚,教学风格和品质的独特与卓越.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地位日显重要,教育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核心是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觉得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读书,催生教育智慧读书学习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
首先,读书学习可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能系统整合、灵活调度,跨学科的或人文、或自然、或社会、或经济等知识丰富广博,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和信息技术手段运用自如。
现代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论走到哪里,中心都随之转移到哪里.而且有“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的气概,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给学生以充实的知识和心灵的震撼。
因此,教师必须博览群书、兼收并蓄,才能支撑起知识的天空,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其次,读书学习可以丰富教师的生活.教师读书学习就像歌手练声、枪手打靶,是教师的“看家本领”,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应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教师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
唯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书香社会的“读书人口”。
唯有如此,教师的思想的河流才能潺潺不断,才能提高生命的强度.接着,读书学习可以提升教师的精气.教师悠游于书籍之中,聆听古圣先哲教诲,欣赏宇宙的真谛和振聋发聩的哲理睿思,感悟人生,感悟世界,从不同角度追问、挖掘自我,不断提升“已成的我”,在书香四溢中经营自由的心灵、睿智的精神和丰富的文化,不断提升自己的魅力、品味、气质和精神境界。
最后,读书学习可以增长教师的职业智慧。
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有才华的、富有教育智慧的.读书学习,能够让教师易于感知这个世界,易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能在各种情境中做出独到的判断。
新时代教师的躬耕之道:勤学笃行与求是创新的融合实践及外部环境的构建
新时代教师的躬耕之道:勤学笃行与求是创新的融合实践及外部环境的构建在知识经济时代快速发展的洪流中,教育的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了能力培养与人格塑造的双重使命。
教师作为这一转型过程中的关键角色,其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方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深入探讨新时代教师如何通过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之道,以及内外部环境的有效构建,来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内修于心:勤学笃行夯实教师根基勤学,赋予教师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知识迭代迅速的时代背景下,教师不再是静态的知识容器,而是持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的终身学习者。
他们既要熟悉学科前沿,又要洞悉教育理论的新动态,通过深度学习和跨学科融合,确保课堂内容与时俱进,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笃行,则体现在教师将所学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地传承知识和美德。
教师的每一堂课、每一次辅导、每一份关怀都成为对学生品格陶冶的过程。
他们以真诚的行为示范,教导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刻苦的精神风貌,用行动诠释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二、外化于行:求是创新引领教育潮流求是,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批判性思考,尊重科学规律,坚持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质疑、探究,而非单纯接受知识,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复杂社会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创新,是教师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源泉。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中,教师需积极探索并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和完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躬耕教坛:责任担当与使命践行躬耕教坛,不仅仅是教师对职业岗位的坚守,更是对社会责任和民族未来的承诺。
教师们扎根讲台,以满腔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致力于打造有温度的教育,关心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助力他们发掘潜能,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深度学习,持续成长:幼儿园教师如何促进自己的教育进步?
深度学习,持续成长:幼儿园教师如何促进自己的教育进步?在现代的教育领域,深度学习技术被广泛应用,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
深度学习为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挑战,同时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持续的教育进步非常关键,因为他们是培养下一代的关键人物。
本文将探讨如何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进步,以适应现代教育的深度学习趋势。
一、理解深度学习的重要性首先,幼儿园教师需要理解深度学习对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
深度学习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和学习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
在幼儿教育领域,深度学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幼儿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二、参加深度学习培训课程幼儿园教师需要参加深度学习培训课程,学习如何运用深度学习技术来优化幼儿教育。
在这些培训课程中,教师可以学习到许多深度学习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如何整合不同的数据源进行分析、如何使用机器学习算法等等。
通过不断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教师们可以不断地改进他们的教育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三、参加教育研讨会除了参加深度学习培训课程外,教育研讨会也是教师促进自己教育进步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这些会议中,教师可以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研究人员和专家交流,分享经验和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趋势、教育行业的变化和新技术应用的实际效果。
通过参加教育研讨会,教师可以拓展自己的视野,了解最新的研究发现,从中寻找灵感并应用到教育实践中。
四、探索新技术应用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深度学习技术不断地涌现,为教育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机会。
幼儿园教师需要拓展技术应用视野,探索新的技术应用。
例如,幼儿园教师可以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开发学习应用程序,以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
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技术来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优点和不足,从而可以轻松地实施相应的教育策略。
《学习共同体 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7
《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读后感读了陈静静博士的《学习共同体,走向深度学习》一书。
这本书对当前课堂面临的困境进行反思,从教师层面进行理论探讨,站在深度学习的高度,指向高品质学习设计和课例剖析,打造学习共同体对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阐释,给人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在书中陈博士分析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表现为“虚假学习和浅表学习”,“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这种类型的学生。
会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
反观我们的课堂,这样的学生很多,但从未引起我们教师的深入思考。
读了这本书,彻底明白了是怎么回事。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这些学生称为课堂上的“观光者”。
我也观察过或者听老师们讲过,在某些老师的课堂上,这些“观光者”与教师之间甚至形成了一种默契,那就是“别管我,我也不会打扰你”。
我知道,在那些老师的课堂上,被冷落的学生变成了“观光者”,从不参与,从不兴奋,也未被看中,仅仅就是呆在课堂上而已。
陈静静博士在书中写到,那种“假装学习”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有时候表现出来不一定成绩不好,或许还不错,但他们会是潜在的“隐性学困生”。
因为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在浅表学习。
所谓浅表学习,如果按照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六个层次“知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来看的话,浅表学习通常在分析、评价和创造层面是达成度不太好的,而我们在课堂上,需要做哪些努力,才尽可能地让学生充分的参与,让学习真正地发生呢?对于这些问题,陈博士提出的是“深度学习模型重构”,让每位学生都投入到高品质的学习中,让学习真实地发生。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让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我们传统的课堂模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陈博士在研究中一改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代之以观课议课的自我反思取向,引领教师走向专业自觉。
主张回到事情本身,重新审视课堂观察的意义,提出“学习共同体”观课模式,观察目的是从“观摩一评价”取向到“观察一自我反思”取向,观察焦点是从观察执教教师的教学过程到观察具体学生的完整学习历程,观察深度是从观察学生外在表象到探究学生真实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成长需要深度学习
“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专业化,目标要求是发展。
“专业”应该包括教育和学科两大层面。
不论是哪一类的“专业”,其基本特质就是“发展”,没有发展就不可能专业。
“发展”的道路千万条,归根结底就是学习。
教师的工作内容在整体上都属于学习的范畴,教师的工作成效从根本上讲是由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决定的。
许维诚先生在为《学习科学大辞典》作序中写道:“从个人来说,在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如何快速的获取自己的那一部分知识?随着事业的发展,又如何补充知识来满足新的需要?面对知识本身的不断发展,又如何能做到不落后于时代?这些问题都告诉我们,学习是每个社会成员终身的事情。
”学习是现代人的第一需要,学习已经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格调。
在时代和教育的发展要求下,作为现代人的教师,则应该进行深度学习,以提高学习的水平和施教的能力,在教育实践中实现专业成长。
什么是深度学习?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对此有过具体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的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的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与那种只是机械地、被动地接受知识,孤立地存储信息的浅层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了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批判性的学习。
”
在实践中,大多数教师还是十分重视学习的,但学习的成效却存在较大差异,仔细分析起来,不外乎是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区别。
因此,有效学习一定是深度学习。
一、教师需要学会学习
深度学习的起点是浅层学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教师从教的基石,《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全世界在争论这样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该是两个科目: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
”学会学习就是要学会掌握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探索,独立地进行有效的学习。
我们认为,学会学习的突出任务有三个:
一是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常常说某某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其实,学习习惯对成年人的学习影响更直接、更大,成年人的学习主要靠习惯支配。
当前教师在学习上最大困难是时间不足,学习的条件相对较差。
这是正常的,毕竟我们已经过了进行单纯的读书学习的年龄。
这就更需要我们学会学习。
曾国藩说,“苟能发奋读书,则家塾可以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读书。
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亦
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
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他强调的是读书学习的意志和习惯。
由于我们很少有整块的时间读书,我们的书可能放在枕头边、餐桌上、背包中,我们应尽可能充分利用零散时间。
元末明初文学家陶宗仪,晚年时一边做着教官,一边参加农业劳动,即使在树林下休息时还不忘写作,想起什么、见到什么或听到什么,立即摘取身边的树叶写下来,回家后将树叶贮存在一种口小腹大的瓮里,十年竟积下十几瓮,后来他重新取出树叶加以修改整理,抄录了30卷,编成《辍耕录》。
正是陶宗仪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的积累,才使得一片片树叶变成了经典书籍。
我想,这样的习惯并不难养成,难的在于养成这种习惯的意识和意志。
二是善于选择学习内容。
据技术预测专家测算,人类的知识,目前是每三年就增长一倍。
西方白领阶层目前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你所拥有的知识就会折旧80%。
面对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会从中筛选、检索、加工、整理这些信息,从中提取出最有利于自己生活、最有利于师生发展的信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耶鲁大学的校长海特莱曾经说:“各界的人,如商业界或产业界中的人,都曾告诉我:他们最需要、最欢迎的大学生,就是那些有选择书本的能力、及善用书本的人。
”而这种善择书本与善用书本的能力正是在学习中炼就的。
Art Costa说:“在这个全球性的以服务为导向的信息时代,不可能准确预测高素质公民所需要的知识基础,同样,也不可能有“涵盖”一个人一生所需要的全部信息。
然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所有公民都将需要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地思考,并能够继续学习。
”可见,善于选择学习内容是师生共同的需要。
三是有效发挥日常学习形式的功效。
教师的工作状态要求我们要善于利用各中日常的学习机会进行深度学习。
日常的学习形式主要有:阅读、摘抄等基本的学习方法;泛读和理解的技能;有效地沟通与表达;探究推理、解决疑难;获得、处理与应用信息;创新的意念;开展研究和实践。
在这些日常的学习活动中,需要的是我们精力和智慧的投入。
二、创造条件开展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既是一个学习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也需要学习主体之间知识和信息的交换和重组。
深度学习是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实现的。
(1)个体学习
学习是一项个性化很强的活动,一切学习形式都在于促进个体学习。
个体学习水平和能力是深度学习的决定性因素。
教师的个体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主动学习间接经验。
其途径是向书本学习,博览群书,“一本好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凯勒语);向同事学习,学习同事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对照自身实际巧妙移植;向网络学习,善于通过互联网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
二是要积极主动积累直接经验,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反思,只有经
过反思的实践才能出真知灼见。
个体学习要做到深度学习,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获取和加工有效信息;二是利用它来解决问题;三是借鉴变革推陈出新。
(2)互动学习
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可以促进教师个体积极主动的学习。
常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教师相互间的启发、点播、交流、争论,可以激发教师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效促进教师个体学习的深化。
教师间的互动学习人数不限,操作灵活,不拘泥于形式,而成效往往很明显。
或朋友、或工作伙伴、或身边的同事,或在办公室、或在餐桌上、或在上下班的路上,都可以针对或大或小的问题进行交流,展开探讨,共同收获。
我们暂且把这种活动称为“非正式教研活动”。
萧伯纳说:“用一个苹果和一个苹果交换,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
用思想和思想进行交换,都拥有了两种思想。
”教师之间的互动学习不仅有助于教师实现深度学习,也是校本教研的有效途径。
(3)团队学习
相对于个体学习和互动学习,团队学习是比较正式的学习,它需要有具体的学习主题、形式、时间和地点,以此来保证学习的成效。
团队学习属于深度学习,至少是为了追求深度学习。
教师的团队学习一般以备课组、教研组或课题组为单位,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有计划、有组织的展开学习活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学习型组织”。
上述这三种教师的经常性学习形式,相对来讲,“团队学习”为人关注,也是最需要改进提升的。
本来团队学习更有利于实现深度学习,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习惯性阻力,使得团队学习的成效受损。
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参加团队学习的心态,并注意在其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究竟什么样的学习属于深度学习呢?我们可以根据学习的具体要求作出判断。
如果学校要求老师每学期都开展的下列活动而没有高级思维的具体指示和要求,就属于浅层学习:写一个教学故事;搜集有关的资料;写一个调查报告;参加一项教研活动;写一个教学计划;作一个简要的试卷分析;阅读一篇文章;写一篇学习心得等。
我们可以明确工作要求将其转化为深度学习:
分析一种教学现象及其原因;证明一个结论或观点;找出不同教学法之间的差异并谈谈自己的认识;阐明自己的认识或观点;描述自己读书或学习后所要表达的感受……
同样的工作,由于我们的态度和要求不同,我们的收获可能就天壤之别。
所以,浅层学习和深度学习只差一步,而这一步却有着质的区别。
三、进行深度学习的两个引擎
学习最忌讳的是不能深入。
在学习中很多老师说“我为什么就想不到这些呢?”在对实践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两种行为能有效促进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