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 焦耳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4fb9b92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png)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b.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点评和指导。
c.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教材课后习题,特别是与焦耳定律相关的基础计算题,以加深对焦耳定律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
b.让学生撰写焦耳定律的概念解析,要求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实践应用题:
a.设计一些与焦耳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计算特定电器的电热功率、分析电路中的热效应等,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4.小组研究性学习:
a.分小组进行课题研究,选择一个与焦耳定律相关的主题,如“电热水器的设计与优化”,进行资料搜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最后撰写研究报告。
b.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运用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提出优化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出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会遇到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教学设想:在实验前,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电热现象为切入点,如电热水壶、电热毯等,引导学生思考电热是如何产生的,从而引出焦耳定律的学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计算方法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4d694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4.png)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焦耳定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进行节能环保教育,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使命感。
4.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需要严谨、细致地进行实验和观察。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明白焦耳定律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应用,认识到科学知识对生活的影响。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看法。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指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从而引出焦耳定律这一概念。
4.学生跟随教师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公式Q=I²Rt及其各物理量的含义。
2.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焦耳定律的基本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实验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对热量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利用图表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发现电流、电阻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知道焦耳定律是描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的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e72988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1.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18.4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 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其中Q表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I表示电流强度,R表示导体电阻,t表示通电时间。
3. 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4.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定义、公式及适用范围。
2.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焦耳定律公式的记忆及应用。
2.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流产生热量的实例,如电热器加热食物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电流与热量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焦耳定律:(1)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给出焦耳定律的公式:Q = I^2Rt。
(3)解释焦耳定律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3. 例题讲解:出示一道运用焦耳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如:“一个电阻为10Ω的电阻丝,通过其电流为2A,通电时间为1分钟,求电阻丝产生的热量。
”引导学生 stepstep 地解决这道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出示几道类似题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5. 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讲解电热器、电炉、电灯等电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焦耳定律:Q = I^2Rt适用范围:一切电路,尤其是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4《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ae7a1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a.png)
1.能够运用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焦耳定律的规律。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
3.学会从生活教学过程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在实验环节,学生将观察热能转化的过程,并记录相关数据。在数据分析环节,学生将根据实验数据探讨热能转化的规律。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后,我进行总结归纳。我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讨论中提到的焦耳定律的应用实例,并进行总结。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小结
在本节课的结束环节,我布置一道与焦耳定律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通过作业小结,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合作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同时,我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成长。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问和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热能转化的关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的知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热能转化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我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热能转化的现象呢?”然后,我可以展示一个实验现象,如烧水时水温升高,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热能转化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焦耳定律。
人教版九级全册物理教案:《焦耳定律》
![人教版九级全册物理教案:《焦耳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c05800ba312b3169a551a476.png)
《焦耳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内容、公式、进行一些计算),明白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焦耳刻苦钻研的精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电流的热效应,理解焦耳定律内容、难点:探究影响电热因素的实验过程。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 教师利用小故事引入新课(结合课件完成):昨天休息,老师出门时让我女儿在家好好写作业,别看电视,等我回来时看见她还在那写,电视业没打开我特别快乐,然而,我只做了一个动作,就发现她看电视了。
同学们明白老师做了什么动作不?(生答:摸一下电视后面还热呢!)教师接着追问:明白老师是依照什么道理判断的不?(生齐答:电流的热效应。
)(2)出示学习目标:师: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教师出示目标,并指名读目标。
1、认识电流的热效应、2、理解焦耳定律。
3、能用焦耳定律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二。
先学后教环节(一、先学环节)1、电流的热效应师:生活中,许多用电器接通电源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电热器图片,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生:电流经过导体时会发热,电能转化为内能。
)教师结合电子白板,板书:电流的热效应。
2、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师:认识了新朋友,我们就要深入的了解她。
猜想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科学家们也经常使用“猜想”这种方法来研究有关问题。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估计与哪些因素有关?生甲: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生乙:与电阻的大小有关生丙:与通电时间有关教师依照学生回答情况进行梳理,结合电子白板整理出本节课所要研究内容。
师:当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时,我们该采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生:控制变量法教师出示自学指导一: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 Q 与电阻R、电流Ⅰ和通电时间t 之间的关系时,我们应如何控制变量?产生热量的多少眼睛是否能直截了当看得见?假如看不见,我们该如何用看得见的现象来呈现?小组内或小组间交流实验方案,5分钟后汇报、5分钟后各组展示研究方案:小组一:在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应保持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能够将两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观察相同时间内煤油上升的液柱高低来反映放出热量的多少。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ab9a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a.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对于《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如下: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孩子们观察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
2. 理论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手进行实验,测量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热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让孩子们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焦耳定律的数值。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内容。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对焦耳定律的理解程度比预期要好。
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积极主动,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并能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焦耳定律的数值。
但是,也有部分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然有些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通过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焦耳定律。
同时,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进行拓展延伸,运用焦耳定律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的细节。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9fe2cfc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7.png)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式,发现焦耳定律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焦耳定律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请同学们总结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利用焦耳定律来节约能源、提高电器设备的效率。将思考结果整理成一篇短文,要求语言通顺,论述清晰。
5.结合本章所学内容,尝试解答教材后的习题,特别是与焦耳定律相关的计算题。要求同学们认真审题,规范解答,注意单位的转换和数据的精确性。
3.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焦耳定律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焦耳定律的理论知识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焦耳定律的应用。
5.多元化教学评价:采用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6.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7.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8.课后拓展,深化学习: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当电流通过一个电阻时,会发生什么现象?”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电流、电阻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我会拿出一个电热水袋,询问学生:“为什么电热水袋通电后会发热?”由此引发学生对电流热效应的好奇心,进而导入焦耳定律的学习。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41db40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a.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1【课题】“焦耳定律”的演示【组织形式】学生分组或教师演示【活动方式】1.提出问题2.实验观察3.讨论分析【实验方案示例】1.实验器材:干电池四节,玻璃棒,若干电阻丝,蜡烛,火柴棒.2. 制作方法把同一根电阻丝分别绕在玻璃棒的两端,绕线匝数比例为1∶8,两线圈相距5cm左右,然后在这两个线圈上滴上同样多的蜡,使线圈被蜡均匀地包住.点着火柴立即吹灭,靠其余热将两根火柴杆粘在两个线圈上3.实验步骤(1)用两节干电池给玻璃棒上的电阻丝通电,可看到匝数多的线圈(电阻大)上的火柴杆比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先掉.这就表明: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就越多.(2)经过较长时间后,匝数少的线圈(电阻小)上的火柴杆也会掉下来.这就说明:通电时间越长,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3)用四节电池(增大电源电压)重做上述实验,可看到两根火柴杆都先后很快掉下来.在线圈的温度不太高时,可认为总电阻不变,电压增大时,通过它们的电流增大.这就表明: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精选篇2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的内容、公式、单位及其运用。
能力目标知道科学研究方法常用的方法等效替代法和控制变量法在本节实验中的运用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对焦耳生平的介绍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念。
教材分析教材从实验出发定性研究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这样做的好处是体现物理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更好地体会的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避免了一开始就从理论上推导给学生造成理解的困难和对纯电阻电路的理解的困难。
在实验基础上再去推导学生更信服。
同时启发学生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学习物理知识。
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法建议本节课题主题突出,就是研究电热问题。
可以从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入手,可以举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身体验。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6cf217d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16.png)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18.4节焦耳定律”为主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焦耳定律这一重要物理概念。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焦耳定律的定义、能量转换和热能的产生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焦耳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每组学生需要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并讨论焦耳定律在实验中的体现。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焦耳定律的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邀请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然后,我根据学生的分享,总结和归纳焦耳定律的原理、应用和意义。在此过程中,我强调焦耳定律在物理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了解能量转换和热能产生的原理。具体包括:
1.能够正确表述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内容;
2.能够理解并运用焦耳定律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能够分析能量转换和热能产生的过程,并运用相关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深入探究焦耳定律的原理和应用。具体包括: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24f9502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de.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内容,理解热量、电流、电阻、时间四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电流表、电阻丝、电灯泡、热计等实验器材,以及用于记录数据的表格和计算器等。
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让学生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丝时产生的热量,并让他们思考热量与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热量、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后,我会让他们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结果。
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课后,我会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焦耳定律。
如果学生在课后有疑问,我会及时解答,并引导他们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实验的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的重要手段。
通过展示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我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现象的生动性,从而引起他们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小组讨论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这个环节中,我会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
这样的互动交流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
接着,焦耳定律的引入和解释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
我会以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向他们介绍焦耳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在解释过程中,我会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经验相结合,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焦耳定律的应用价值。
解决实际问题环节是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焦耳定律的关键。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18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3db3a04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1e.png)
5.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设想实施:建立评价标准,定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练习结束后,进行以下总结归纳:
1.知识点回顾: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焦耳定律的概念、公式和应用。
2.重点强调: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注意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作业布置: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设想实施:提供自主学习指导材料,设置小组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3.实践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亲身操作体验焦耳定律的应用,加深理解。
-设想实施:设计具有启发性的实验项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验后组织反思和交流。
4.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和练习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焦耳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掌握焦耳定律的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重难点突破设想:通过生动的物理实验和形象的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起焦耳定律的直观认识。同时,设计梯度性的习题,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一)导入新课
在本节课开始时,我将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d4b2ed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da.png)
3.能量转化与节能意识:结合焦耳定律,引导学生关注能源转化效率,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难点
1.焦耳定律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关系理解:学生对电流、电压、电阻和通电时间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验来加深理解。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焦耳定律应用于实际问题,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是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指导。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电功率知识,强调电功率与电能转化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焦耳定律,并简要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者焦耳,以及他在物理学史上的贡献。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详细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和物理意义。通过板书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
a.如何将焦耳定律与我们所学的其他物理知识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b.在实验过程中,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业布置时,我会强调以下几点:
1.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以保证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对于实践探究题和创新设计题,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
此外,我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拓展学习,关注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理解焦耳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8.4焦耳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学设计:18.4焦耳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9e85a3d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4.png)
3.应用题: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会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
4.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以下总结:
1.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焦耳定律的理解与应用:焦耳定律是能量守恒在电学领域的具体体现,学生对能量守恒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焦耳定律中涉及的热量、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并掌握。
教学设想: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焦耳定律,如生活中的电热水壶、电暖器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结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从而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的精神,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3.通过焦耳定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能源问题,了解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遵守实验规程、珍惜实验资源的良好习惯。
4.掌握实验操作技能,能够设计并进行焦耳定律相关实验,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焦耳定律的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2e26b5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56.png)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热水器使用时会感觉发热?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是什么?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电热器、电动机等设备的节能设计。
3.引导学生了解电流的热效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3.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讨论、思考等方式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将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不足,促进自我提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该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掌握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从而引出焦耳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67e9072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8.png)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第四节焦耳定律一、教学内容1. 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原理;3. 焦耳定律的应用和计算方法;4. 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焦耳定律的定义和内容;2.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了解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原理;3. 培养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原理;2. 焦耳定律的应用和计算方法;3. 电功与电能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电灯、电视等电器设备,思考这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能量转换过程。
2. 知识讲解:介绍焦耳定律的定义、内容以及实验现象和原理。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实验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焦耳定律。
3. 例题讲解: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例如,计算一个电灯泡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热量,或者分析一个电风扇工作时能量的转换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一个电器在工作一段时间后产生的热量,或者分析一个电池放电过程中能量的转换。
5. 板书设计:板书焦耳定律的定义、内容、实验现象和原理,以及计算方法。
6.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焦耳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六、作业设计1. 题目:一个电阻器在电流为2A的情况下工作了1小时,求电阻器产生的热量。
答案:热量 = 电流^2 × 电阻× 时间= 2^2 × 10 × 1 = 40J2. 题目:一个电灯泡的功率为40W,工作了20分钟,求电灯泡产生的热量。
答案:热量 = 功率× 时间= 40 × 20 × 60 = 4800J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了焦耳定律的实验现象和原理,以及应用和计算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c1d301d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2d.png)
-本节课学到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
2.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内容。
3.教学策略:鼓励学生主动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积极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有效的学习体验。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物理规律在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敬畏和探索精神。
6.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电热现象,如电热水壶加热、电热毯取暖等,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电热器是如何将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吗?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思考电流与热量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教学策略:运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电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焦耳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及适用条件,解释电流、电阻、通电时间与产生热量之间的关系。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图示、示例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焦耳定律的内涵。
3.实验设计题: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焦耳定律。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所需器材,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4.计算题:布置一些涉及焦耳定律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公式计算电流产生的热量、电阻的发热功率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98153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1f.png)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焦耳定律教案优秀7篇电流通过任何电器或导体,电器和导体都会发热,这种现象叫电流热效应。
(老师板书:电流热效应)师:这种现象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生:电能转化为内能。
(老师板书:电能转化为内能)师:它们产生的热量有什么不同?生:(学生讨论后)它们产生的热量有多有少。
(在学生心里自然产生了“产生热量有多少?”这个问题。
)【点评】依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建立问题期盼,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科学探究焦耳定律:师:既然电流通过用电器产生的热量不同,同学们会想到什么问题?(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师:你们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去猜想)(学生谈论纷纷,举手发言,老师引导)生:可能与电压、电流、电阻、时间或其它等等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师:同学们讨论很热情!猜想对不对呢?(引导学生进入试验研究)生:我们用试验来验证!(通过平常的教学,学生都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问题都要由试验事实来评判)【点评】各种研究问题和教学活动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不是老师强加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布满兴趣和动力去解决自己发觉的问题。
师:好!下面就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试验方案(学生设计试验)(学生小组讨论,讨论时间可以长一点)【点评】老师开始不要给任何提示,以免禁锢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开放型思维能力。
师: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设计的试验方案?(学生七嘴八舌,但真能设计完整方案的不多,此时需要老师的引导)师:你们说说做这个试验首先要解决一些什么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如何进行试验设计)生:热量的多少如何用试验展示出来?生:如何用试验来验证热量与电流、电阻、时间的关系。
生:用什么样的电路去试验。
生:师:大家想想在前面的学习中有没有可以体现热量多少的办法?生:(学生讨论并发言)有热胀冷缩比较热量法,测温度比较热量法等等。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八章第4节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d9ccd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fe.png)
3.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挑战。
-重难点:准确进行实验操作,合理收集和处理数据,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设想:开展小组合作实验,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控制变量,如何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通过学习焦耳定律,让学生了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原理,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回顾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引出焦耳定律的概念。
2.基本概念:讲解焦耳定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3.实践操作:进行实验,观察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热量的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焦耳定律。
4.理论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焦耳定律的公式,并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
5.应用举例:讲解焦耳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电暖器、电热水器等。
6.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焦耳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7.总结与拓展: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布置相关课后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题:设计一些涉及焦耳定律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如计算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比较不同电流、电阻下热量的变化等。旨在帮助学生熟练掌握焦耳定律的公式及各物理量的关系。
2.实际应用分析题:提供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分析,如计算家庭用电器的发热功率,探讨焦耳定律在节能方面的应用等。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
![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892d25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1.png)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九年级人教版物理全一册《第十八章电功率第4节焦耳定律》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现象,掌握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能够解释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现象。
2.科学思维:通过实例分析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能力,以及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焦耳定律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4.科学态度与责任:增强安全意识,理解电流热效应对设备的影响,培养节约用电、防止电器过热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及其公式(Q = I²Rt)的理解和应用。
•电流热效应的理解及其在生活中的实例分析。
三、教学难点•理解焦耳定律中各个物理量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运用焦耳定律解决复杂电路中的热量计算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含焦耳定律介绍、实验演示视频)。
•实验器材(如电阻丝、电源、电流表、电压表、温度计、秒表、导线等,用于演示电流热效应实验)。
•教材及配套习题册。
•生活实例图片或视频(如电熨斗、电热器等电流热效应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焦耳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公式。
•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过程,直观展示焦耳定律的应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电流热效应的现象,讨论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探究法:鼓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条件下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加深对焦耳定律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电熨斗、电热器等家用电器的图片或视频,提问:“这些电器在工作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电流热效应的概念。
•问题导入:提问:“电流通过导体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出焦耳定律的学习。
2. 新课教学•焦耳定律介绍:介绍焦耳定律的发现者、历史背景及基本内容,强调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及通电时间成正比。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18.4焦耳定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83f97e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7.png)
1.引入阶段:通过生活实例或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电热效应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电能如何转化为热能,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本概念与理论教学:
a.采用直观演示法,结合电路图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焦耳定律。
b.通过数学推导,让学生掌握焦耳定律的表达式,并学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c.通过典型例题和练习,巩固学生对焦耳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强调焦耳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节能意识。
3.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后习题第18.4节中的第1、2、3题,巩固焦耳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课后习题,让学生对焦耳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3.通过对焦耳定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家焦耳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
4.引导学生关注电热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焦耳定律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焦耳定律涉及到电能与热能的转化,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这一能量转化的过程;其次,焦耳定律的计算涉及到一定的数学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最后,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具备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1.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注重巩固其基本概念,提高其学习信心;2.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能力;3.对优秀生,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其创新能力。通过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焦耳定律》
◆教材分析
焦耳定律是重要的物理定律,它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能和内能转换中的体现,本节在电学中是重要的概念之一。
运用功能关系的思想,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在电流相同的条件下,电能转化成热能的功率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2.知道利用电热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电热的利用和防止知识的学习,认识到科学是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焦耳定律的计算。
◆课前准备
◆
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星期天,小明的妈妈出门前嘱咐小明别看电视,得先完成作业,可是小明等妈妈一走,就看起了电视,直到妈妈回来前才开始做作业。
妈妈问小明为何没有做完作业,小明说作业太难,可是小明妈妈只用了一招就知道小明说了谎,请问,他妈妈是怎样做的?
学生:她摸了摸电视机的的散热窗,发现那儿还热着呢。
教师:你有类似的经历吗,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
二、知识讲解:
提问:生活中,许多用电器通电后,都伴有热现象产生。
请举例说明。
教师展示电炉、电熨斗、热得快等电热器。
让学生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电热器将电能转化为内能。
(一)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想想议议:
电炉丝和导线通过电流相同,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
2、电热的影响因素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想想议议:
(1)浴霸灯泡和电线串联在电路中,电流相同,灯泡下面非常热,电线却不怎么热,这是为什么?
(2)如果将小功率的浴霸灯泡换成大功率的浴霸灯泡,灯泡下面更热,这又是为什么?
(3)浴霸灯泡通电的时间更长,会产生更多的热量,这说明了什么?
猜想:
电热的大小可能的影响因素——电阻、电流和时间。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设计实验:
用电阻丝给密封容器里的空气加热,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而比较电热的大小。
实验1:研究电热与电阻关系
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总结: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实验2: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
学生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总结: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教师总结:
焦耳(James Prescott Joule,1818—1889),英国物理学家。
用近40 年的时间做了400 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
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 年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我们称为焦耳定律。
(二)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 2Rt
3、单位:I-安,R-欧,t-秒,Q-焦。
4、根据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
若电流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即Q=W,
又∵W=UIt,根据欧姆定律U=IR,
∴Q=W=UIt=I2Rt。
例题:一根60Ω的电阻丝接在36V的电源上,在5min内共产生多少热量?教师引导
学生分析、演算、要求一名学生板演。
解:由题知:R=60Ω,U=36V,t=5min=300s(注意时间的单位是s)
I=U/R=36V/60Ω=0.6A
Q = I2Rt =(0.6 A)2×60 W×300 s = 6480 J
答: 在 5 min 内共产生 6 480 J 热量。
想想议议:
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电阻越小,正常工作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可是按照焦耳定律,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二者似乎有矛盾,这是怎么回事?
答:前者说电阻越小,正常工作时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前提条件是电压相同;而后者说,电阻越大,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前提条件是电流相同,两者并不矛盾。
所以我们在应用公式时应该特别注意条件。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生活中有些电热我们要利用,有些电热我们是要防止的。
关于电热的利用,同学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比如电烙铁、电熨斗、电饭锅、电烤炉、电炉。
刚刚举出的都是利用电来加热的设备,都是常见的电热器。
电热器的优点: 清洁卫生,没有环境污染,热效率高,还可以方便地控制和调节温度。
同学们知道了利用电热的好处,但有些时候,有些地方的电热我们是不需要的,还要设法防止。
电视机使用过程中会发热,如果连续使用时间过长,还会烧坏电机。
有些导体上的绝缘材料会因温度过高,使绝缘材料迅速老化,甚至烧坏。
电视机开的时间长了会发热.电视机后盖上有许多孔,就是为了能通风散热。
电脑中还装有风扇,也是为了散热,减少电热的危害。
老师用的投影仪上也装有小风扇,也是为了快点散热。
农村抽水、磨面用的电动机连续工作一段时间后要休息一会,等凉了再用,是为了防止电热可能造成的危害。
三、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下知识:
1.电流的热效应跟电阻大小的关系.
2.电热的利用及防止.
四、布置作业:
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五、板书设计:
第4节焦耳定律
一、电流的热效应
1、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电热的大小可能的影响因素——电阻、电流和时间。
二、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2、公式:Q=I 2Rt
3、单位:I-安,R-欧,t-秒,Q-焦。
三、电热的利用和防止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