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 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要点一、古今异义: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古:往,到;今:适合,舒服)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自以为得其实..(古:两个词连用。
其,那,指示代词。
实,事情真相,名词;今:一个词。
义为“实质上”)二、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汝识.之乎?(通“志”,记住)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三、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吹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枹.止响腾(用鼓槌敲击)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鸣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事不目.见耳.闻(用眼睛,亲眼;用耳朵,亲耳)形容词作名词:枹止响.腾(声音)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有大石当(于)中流余固笑(之)而不信也(代李渤的作法)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所在皆是也/或曰此鹳鹤也/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此世所以不传也四、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鼓起)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声)如钟鼓不绝(一种乐器。
名词)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停止,消失)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抓;动词)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是”即“到那里”)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通“暮”,名词)故莫能知(不。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2、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敲钟击鼓3、磔磔云霄间磔磔:磔磔地叫C.形容词作动词涵淡澎湃而为此也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D,形容词作名词不知其浅深浅深:深度E.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下临深潭(面临)所在皆是也(这样)适临汝(往)因笑谓迈曰(于是)余固笑而不信也(当然,固然)绝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笑李渤之陋(浅陋)乃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搏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无义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文言句式】1. 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C.副词表判断则山下皆.石穴罅;2.、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余是以记之3、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③汝识之乎(识,通“志”,知道)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②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③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四)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状语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3、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此)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八、重点句子翻译(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精品课件
.
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 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 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 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 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
4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 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 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于余同,而言之不详。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
8
四、一词多义
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②微风鼓浪
焉
①微波入焉
②硿硿焉
③如乐作焉
.
9
虽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言
①言之不详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然
①然是说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
10
五、古今异义词
1、余方心动欲还 2、空中而多窍 3、自以为得其实 4、而渔工水师
.
11
六、文言句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Leabharlann 12六、文言句式此世所以不传也 则山下皆石穴罅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 得双石于潭上 闻人声亦惊起 此世所以不传也
.
13
.
5
一、文言实词
所在皆是也( )
适临汝( )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完整版.doc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
《石钟山记》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常识作者常识:苏轼(1037年TlO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追谥“文忠”,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诗人、词人、美食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枯木怪石图卷》等。
文化知识:①磐: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②无射:十二律中的第十一律。
据《国语•周语下》记载,周景王二十四年(前521)造了一套大型编钟,因钟声合乎无射的音律,故用“无射”作钟名。
十二律,奇数各律称“律”,偶数各律称“吕”,故十二律又简称“律吕”。
它们从低到高依次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③歌钟:古乐器。
因其音乐清脆明亮,悠扬动听,能奏出歌唱一样的旋律,故有“歌钟”之称。
④《水经》:中国古代一部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的书,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
郦道元为其作注,为《水经注》。
鬲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
如“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J (《左传•靖之战》),指鲁僖公三十三年。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年号纪年法。
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
如“庆历四年春”(欧阳修《岳阳楼记》)、“元和十年” (白居易《琵琶行》)、“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元丰七年”(苏轼《石钟山记》)等。
(完整版)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知识点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4、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石钟山记字词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一、通假字:南声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通“叩”,敲击)二、古今异义:空中而多窍(中间是空的)自以为得其实(那事情的真相)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船夫)三、一词多义:1、鼓:微风鼓浪(振动)噌吰如钟鼓不绝(击鼓声)2、绝: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噌吰如钟鼓不绝(断绝)3、而:扣而聆之(表承接)余固笑而不信也(表并列)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表转折)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4、搏:水石相搏(击,拍;动词)森然欲搏人(原义抓、扑,引申为捕捉)5、然:然是说也(然而)石之铿然有声音(……的样子)6、自: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代词)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介词)7、焉:崆崆焉(助词,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之”即“到那里面”)心不在焉(指示代词,那里,这里)且焉置土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于是余不叹焉/如乐作焉(语气助词,呢,啊,呀。
)8、莫:至莫夜月明(同“暮”,晚上)故莫能知(没有谁。
否定代词)9、得: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动词)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
助动词)10、始: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才。
副词)始舍于其址(当初。
副词)11、是:是说也,人常疑之(这个。
代词)所在皆是也(这样。
代词)12、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之),因此,借此机会)因笑谓迈曰(于是)13、至: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直到)送之至湖口(到)14、其:择其一二扣之(其中)不知其浅深(它的)16、而:1.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2. 扣而聆之3. 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5. 余固笑而不信也6. 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7. 徐而察之8. 空中而多窍9. 而笑李渤之陋也10.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1. 而言之不详12.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13.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四、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微风鼓浪(振动)而此独以钟名(命名)动词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发出声响)名词作状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乘船)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里)事不目见耳闻(亲眼;亲耳)五、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石之铿然有声者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省略句:今以钟磬置(于)水中磔磔(于)云霄间介词结构后置句:得双石于潭上而大声发于水上判断句:或曰此鹳鹤也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_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背景《石钟山记》的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这篇文章创作的背景是,苏轼送长子苏迈赴饶州德兴尉任,途经湖口,游览了石钟山,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产生了疑问,并通过实地考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二、原文与译文原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是说也,人常疑之。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自以为得之矣。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余固笑而不信也。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舟人大恐。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译文:《水经》上说:“鄱阳湖的湖口有一座石钟山在那里。
”郦道元认为石钟山下面靠近深潭,微风振动波浪,水和石头互相拍打,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
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整理共有大类: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四词类活用五特殊句式六重点词义七翻译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8、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人而无仪《相鼠》(表假设)9. 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④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七翻译《水经》上说:“彭蠡湖的入口处,有一座石钟山。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梳理一、文言语法1. 名词在《石钟山记》中,文言中的名词多使用原义,如「山」、「人」、「水」等。
同时,也使用了一些比喻修辞手法,如「山珍」、「鱼酥」等,以增加修辞效果。
2. 动词动词的使用较为简洁,多用平铺直叙的方式,如「感叹」、「行走」等。
同时,也有一些特殊的动词运用,如「驱驰」、「破碎」等,以突出情节的紧张感。
3. 形容词形容词的使用较为丰富,既有常见的修饰词语,如「美丽」、「富饶」等,也有一些具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如「伤心」、「惊讶」等。
这些形容词的运用,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4. 句子结构句子结构多采用并列句和主谓结构,并以简洁明了为主。
另外,也有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排比句、反问句等,以增强文言的修辞表达效果。
二、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石钟山记》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将物体与事物进行类比,达到形象生动、增加修饰效果的目的。
比喻多运用在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上,如「红日如火」、「白云若雪」等。
2. 夸张夸张是为了增强修辞效果而放大事物的特点或形容程度,使之更加生动有力。
在《石钟山记》中,夸张常见于描述景物和情感的描写,如「山色如画,美不胜收」、「心如火烧,无以复加」。
3. 对偶对偶是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构思进行铺展,增加修辞的效果和音韵的美感。
在《石钟山记》中,对偶的运用常见于描述景物、感受、行为等方面,如「冰清玉洁,美不胜收」、「心潮起伏,忧愁难抑」。
4.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相同或类似的事物,形成明显的对比和呼应,加强表达的力度和感染力。
在《石钟山记》中,排比多用于描写景物和人物形象,如「丹桂飘香、松柏参天、草木葱茏」等。
三、修辞效果1. 幽默感《石钟山记》中偶有幽默感的描写,通过夸张、比喻等手法,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使读者产生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
2. 情感表达作品通过形容词的运用和情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情绪,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石钟山记》文言整理
③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真相。今:实际上。)
④将入港口(古:支流入口处。今:江海可停泊大船的口岸。)
一词多义
绝
得
至绝壁下(陡峭的)
得双石于潭上(找到)
噌吰如钟鼓不绝(止)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能
够)
虽
言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言之不详(说)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用文字表述、记载)
莫
自
至莫夜月明(通“暮”,晚上)
自以为得之矣(以
为)
故莫能知(不)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从)
因
搏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
水石相搏(击,拍)
因笑谓迈曰(于是)
森然欲搏人(抓)
焉
其
硿硿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
择其一二扣之(其中
的)
微波入焉(兼词,于之)
不知其浅深(它的)
如乐作焉(句末语气助词)
句式
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
11、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判断句)
12、则山下皆石
穴罅(判断句)
13、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省介于) 14、今以钟磬置
水中(省介于)
15、磔磔云霄间(省略介词于、介后)
词类活用
1、微风鼓浪(名作动,振动)
2、磔磔云霄间(名作
动,发出磔磔的声音)
3、而此独以钟名(名作动,命名)
4、事不目见耳闻(名作
《石钟山记》文言常识整理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扣”通“叩”,敲击。)
③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3.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先前;今:方向,相对。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8.殆①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危险)②郦元之所邮闻,殆与余同 (大概)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怠”,懈怠)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几乎,近于)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状语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文学文化常识(略)。
(完整版)《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完整版)《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3、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石钟山记》【文学常识】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散文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词一改词的婉约,属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诗歌与黄庭坚齐名,并称“苏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2、记:文体名。
掌握本文因事说理的发表议论法。
3、纪年法:(一)干支纪年法,干即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即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一干一支互相结合以纪年,六十年一轮。
(二)帝王年号纪年法: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
汉武帝起有年号,后多用年号纪年。
如开元,天宝为唐玄宗的年号。
(三)王公年次纪年法,这种纪年法多在春秋,战国时代。
如赵惠文王十六年,鲁孝公三十年等。
(四)公元纪年法。
【通假字】1、扣而聆之(“扣”同“叩”,敲击)2、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3、至莫夜月明(“莫”同“暮”,晚上)【词类活用】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
鸣响B.名词做动词:1、微风鼓浪鼓:振动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C.名词做状语a)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b)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c)事不目见耳闻目:亲眼耳:亲耳d)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e) 主观臆断臆:凭主观想象【古今异义词】1、余方心动欲还心动:古义,心惊;今义,内心有所触动2、空中而多窍空中:古义,中间是空的;今义,天空中3、自以为得其实其实:古义,它的真相;今义,实际上4、而渔工水师水师:古义,船工;今义,水军【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助词,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代词,那里)④如乐作焉(句末语气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击,动词)8.之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助词9、而①而况石乎表递进②扣而聆之表顺接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⑤徐而察之表修饰⑥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表因果,因而10、虽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11、言①言之不详说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用文字表述、记载12、然①然是说但是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13、自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14、因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而②因笑谓迈曰于是15、绝①至绝壁下陡峭的②如钟鼓不绝断绝③佛印绝类弥勒极,非常④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⑤绝云气,负青天穿越【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竟然)桴止响腾(传播)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文言句式】1.判断句:A、“······者,······也”式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此世所以不传也此鹳鹤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者。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
《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石钟山记》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①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②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二、古今异义1.空中而多窍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上。
2.自以为得其实古:那事情的真相;今:实际上。
三、一词多义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2.莫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日落的时候,名词)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不要。
例:莫用众人之议也。
3.自①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4.焉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②硿硿焉(相当于“然”,“地”、“……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5.余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②余尤疑之(我,代词)6.得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7.搏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②森然欲搏人(扑向,动词)固:②固。
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②坚决。
例:相如固止之。
③本来。
例;余固笑而不信也。
当②、向。
例:当窗理云鬓。
②阻挡。
豺狼当道。
③抵敌。
例:非刘豫莫可以当操者。
④在。
例;有大石当中流。
向:②向。
例:闻操已向荆州。
②从前、刚才。
例:寻向所志。
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斤:①重量单位。
②斧头。
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四、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①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用船,乘着船)②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①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取名)(三)使动用法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五、特殊句式(一)判断句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②此鹳鹤也③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④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⑤此世所以不传也(二)省略句①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之)也,而况石乎!②磔磔(于)云霄间③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于)绝壁之下(三)宾语前置①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即“不欺余”)②余是以记之(“是以”即“以是”)(四)定语后置①石之铿然有声者(即“铿然有声之石”)(五)介词结构后置①得双石于潭上②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③而大声发于水上六、一词多义:1、而:扣而聆之(表顺接)徐而察之(表修饰)空中而多窍(表并列)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表转折)2、焉:箜箜焉(相当于“然”,形容词词尾)微波入焉(兼词,于此)3、因:因得观所谓石钟者(趁机)因笑谓迈曰(于是)七、重点词义:1、水石相搏(击、拍)2、桴止响腾(传播)3、余尤疑之(更加)4、所在皆是也(这样)5、适临汝(往)6、余方心动欲还(刚才)(心惊)7、则山下皆石穴罅(缝隙)8、涵澹澎湃而为此也(形成)9、与向噌洪者相应(先前)(应和)10、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大概)11、此世所以不传也(…的缘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钟山记》知识点整理
【通假字】
1、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
2、至莫夜月明(“莫”同“暮”)
【词类活用】
A.使动: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鸣响
B.名词做动词:
1、微风鼓浪鼓:振动
2、而此独以钟名名:命名
3、噌吰如钟鼓不觉钟鼓:敲钟击鼓
C.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浅深浅深:深度
D.名词做状语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乘船
2、大石侧立千尺侧:在旁边
3、事不目见耳闻目:用眼睛耳:用耳朵
4、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夜:在夜里
【值得积累的实词、虚词】
1、得双石于潭上(于:在)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于:在)
3、而大声发于水上(于:从)
4、石之铿然有声者(之:定语后置标志)
5、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因此)
6、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第一个“而:可是”,第二个“而:修饰”,乃:竟然)
7、下临深潭(临:面临)8、所在皆是也(是:这样)
9、适临汝(适:往)10、因笑谓迈曰(因:于是)
11、余固笑而不信也(固:当然,固然)12、笑李渤之陋(陋:浅陋)13、桴止响腾(腾:传播)1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殆:大概)
【一词多义】
1.鼓
①噌吰如钟鼓不绝(鼓,名词)
②微风鼓浪(振动,掀起,动词)
2.莫
①至莫夜月明(“莫”通“暮”,夜晚,名词)
②故莫能知(没有人,否定性无定代词)
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代词)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介词)
4.焉
①彭蠢之口有石钟山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那里)
②硿硿焉(相当于“然”,“……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③微波入焉(相当于“于是”,即“到那里”,兼词)
④如乐作焉(无义,表陈述语气词,助词)
5.余
①余韵徐歇(剩余的,形容词)
②余尤疑之(我,代词)
6.得
①得双石于谭上(得到,找到,动词)
②固得观所谓石钟者(能够,助动词)
7.搏
①水石相搏(击,拍,动词)
②森然欲搏人(搏击,动词)
8.之
①汝识之乎代词,代钟声
②笑李渤之陋也的,结构助词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定后标志,无义
9、而
①而况石乎表递进
②扣而聆之表顺接
③而此独以钟名表转折,但是
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表并列
⑤徐而察之表修饰
10、虽
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即使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虽然
11、言
①言之不详说
②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表述、记载
12、然
①然是说但是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的样子
13、自
①自以为得之矣自己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从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A、“······者,······也”式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B.“······也”式
此世所以不传也
此鹳鹤也
C.副词表判断
则山下皆.石穴罅;
2.、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余是以记之
3、定语后置:
石之铿然有声者。
4、介宾后置:
得双石与潭上;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而大声发于水上
5、被动句:闻人声亦惊起
【句子翻译】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凡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却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翻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
4、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翻译: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的不详细。
5、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此世所以不传也。
翻译:可是渔人和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记载。
这就是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
《石钟山记》检测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微风鼓.浪鼓:振动
B、余韵徐.歇徐:慢
C、所在皆是.也是:正确、对
D、余自齐安适.临汝适:到、往
答案:选择C项,是:这样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涵澹澎湃而为.此者为:形成
B、汝识.之乎识:知道
C、殆与余同殆:大概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言:话语
答案:D项,意思应该是:动词,表述、记载
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技盖至此乎(盖,同“盍”)
B、南声函胡(“函胡”同“含糊”)
C、至莫夜月明(“莫”同“暮”)
D、此世所以不传也
答案:选D,
A、(盖,同“盍”)
B、(“函胡”同“含糊”)
C、(“莫”同“暮”)
4、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得双石于.潭上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B、石之.铿然有声者何陋之.有
C、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因.蔺相如门谢罪
D、而.言之不详徐而.察之
答案:选A项,都是“在”的意思,B项第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第二个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第一个因是因此,第二个因是经、由;D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修饰。
5、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A、始臣之.解牛之时技经肯綮之.未尝
B、余是以.记之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C、而.此独以钟名而.笑李渤之陋也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乃.不知有汉
答案:选D,都是“竟然”;A项中第一个“之”主谓之间,第二个“之”宾语前置标志;B项第一个“以”意思是“因为”,第二个“以”意思是“用”;C项第一个“而”表转折,第二个“而”表并列
6、下列对句式判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技经肯綮之未尝②此世所以不传也③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④而大声发于水上⑤古之人不余欺也⑥石之铿然有声者⑦臣之所好者,道也⑧得双石于潭上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⑩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A、②⑤/①⑦/ ③④/⑧⑩/ ⑥⑨
B、①⑤/ ②⑦/ ③⑨/ ④⑧⑩/ ⑥
C、①③/ ②⑩/⑤⑨/⑦⑧/ ④⑥
D、④⑤/ ②⑨/ ①③/⑦⑧⑩/⑥
答案:选B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A、而此独以钟名.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D、既来之,则安.之
答案:选D项,例句和D项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ABC都是名次活用为动词8、句子翻译
(1)、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翻译:(被敲击时)铿锵作响的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2)、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凡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却主观臆测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
(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翻译:如果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