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

增感屏对影像效果有何影响?答:①增加影像对比度,使用增感屏所获照片对比度高于无屏的照片影像。

②降低影像清晰度,这是使用增感屏的最大弊端,主要是荧光体的光扩散、屏-片的密着状态、X 线斜射效应等原因造成。

③影像颗粒性变差。

2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有哪些?答:胶片γ值、X 线质(kV )、X 线量和灰雾。

用γ值大的胶片比用γ值小的胶片获得的照片对比度大,即使是对X 线吸收差异较小的脂肪和肌肉组织在照片上也能辨别。

X 线质(kV ):高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低对比度的影像效果,低kV 摄影时影像表现出高对比度效果。

X 线量:一般认为mAs 对X 线照片对比度没有直接的影响,但随着X 线量增加,照片上低密度影像的对比度有明显好转。

灰雾越大、照片对比度越低。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那些?答:主要有管电流毫安秒(mAs )、管电压(kV )、摄影距离、屏-片系统、胶片的冲洗处理等。

mAs 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在正常的X 线摄影曝光范围内,密度与X 线曝光量成比例。

D 与kVn 成正比,同时kV 的改变会改变图像对比度。

摄影距离 X 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随摄影距离增大,X 线的强度下降,照片的密度减低。

屏-片系统 增感屏的增感率越高,或胶片的感光度越高,所获得的照片密度越大。

4.散射线的抑制和排除各有哪几种办法?请简单写出各种办法的原理.答:抑制:遮线器、滤过板。

排除方法: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

原理:遮线器:控制照射野大小,减少不必要的照射面积,并将与X 线束方向不同的焦点外X 线吸收掉。

滤过板:将适当厚度的金属薄板,如铝板、铜板等,置于X 线管窗口处,吸收原发射线中波长较长的无用射线,从而减少散射线。

空气间隙法:是利用空气可吸收能量较低的X 线及X 线衰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在增加体-片距后,一部分与原发射线成较大角度的散射线射出胶片外,同时到达胶片的散射线强度大大减少。

滤线栅法:滤线栅是将薄铅条夹持在易透过X 线的填充物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摄影时,置于人体与胶片之间,使X 线中心线对准滤线栅中心,此时因散射线与铅条成角,不能透过铅条间隙,大部分被吸收掉,减少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有效地改善了胶片对比度,提高了影像质量。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经典资料名词解释1、骨龄:在骨的发育过程中,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骨骺与干骺端骨性愈合的时间及其形态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以时间(年和月)来表示即骨龄。

2、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骨组织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尤其是骨的钙盐含量降低,骨组织会发生软化。

3、骨膜三角:恶性骨肿瘤的骨膜新生骨引起骨膜增生的病变进展,已形成的骨膜新生骨可被破坏,破坏区两侧的残留骨膜新生骨呈三角形,称为骨膜三角。

4、假肿瘤征:绞窄性肠梗阻或闭袢样肠梗阻时,引起肠腔充满液体,在腹平片上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的肿块。

5、龛影:胃壁局限性溃疡形成的凹陷为钡剂充盈,故在切线位时呈现局限性向胃轮廓外突出的钡影,称为龛影6、天然对比:由于人体组织、器官的密度和X线照射方向上厚度的不同,在X线片上或透视电视屏上形成有对比的图像,这种自然存在的对比称为天然对比,即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密度和厚度的差异7、IVP :静脉肾盂照影,根据有机碘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而进入肾小管,最后排入肾盂,肾盏,输尿管,膀胱,使尿路显影。

8、脑膜尾征:见于脑膜瘤,在CT及MRI增强检查上邻近肿瘤的硬脑膜可见明显的强化9、模糊效应:脑梗死后2-3周,梗塞区因脑水肿消失和吞噬细胞浸润,CT上密度相对增高而成为等密度。

10、介入放射学:在影像诊断基础上,利用导管等器械,在影像设备导向下,对疾病进行非手术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化和生理等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技术。

11、肾自截:肾结核、病变波及全肾形成肾大部分或全肾钙化,肾功能消失。

填空题1、影像诊断的主要依据或信息来源是影像的图像;2、影像的图像是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形如黑白照片一样;X线、CT图像反应人体相邻组织间的密度差别;MR图像反应组织间MR信号差别;超声图像反应组织间超声回声差别;3、观察分析病灶时需注意:病变的位置、病变的分布、病变的数目、病变的形态、病变的大小、病变的边缘、病变的密度、信号或回声、病变的周围或邻近情况;4、影像诊断原则:合理检查、熟悉正常、辨别异常、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x线本质为电磁波,特性:穿透性、感光效应、荧光效应、电离效应。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期末重点总结(整理版)

医学影像学总论影像诊断学:X线、CT、DSA、MRI、介入放射学:DSA、超声、CT、MR第一章医学影像学总论一.(概述、优缺点、适用范围)一. X线成像X线成像1.X线产生原理: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①自由活动的电子群②电子群在高压电场和真空条件下高速进行③电子群在高速运行时突然受阻通过人体后的衰减的X线作用于胶片或采集板上使胶片上的化学物质(溴化银)产生化学反应而形成图像2.X线特点①X线是波长极短的电磁波,诊断用X线波长为0.008~0.031nm,比可见光短得多,肉眼不可见②主要特征:(1)穿透作用,能穿透一般可见光不能穿透的物质波长越短,穿透力越强。

X线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越短(2)荧光作用,能激发荧光物质(如铂氰化钡、钨酸钙等)产生肉眼可见的荧光,X线透视的基础(3)感光作用,可使涂有卤化银的胶片感光,X线摄影的基础物质的密度高,比重大,吸收的X线量多,在图像上呈白影。

反之,物质的密度低,比重小,吸收的X线量少,在图像上呈黑影电离作用,可使物质的分子分解为正、负离子。

空气的电离程度(正负离子量)与空气吸收的X线量成正比,放射剂量学的基础生物效应,可使机体和细胞结构受到损害甚至坏死,损害程度与吸收X线量的大小有关,放射治疗学的基础和放射防护必要性的依2.优缺点分类:X线检查方法包括:普通X线检查(荧光透视和摄影)、特殊检查(体层摄影、软线摄影等)、造影检查。

1 透视:①透视的主要优点是可转动患者体位,改变方向进行观察;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

②透视的主要缺点是荧屏亮度较低,影像对比度及清晰度较差,难于观察密度与厚度差别较小的器官以及密度与厚度较大的部位。

2 摄影:①摄影的主要优点是成像清晰,对比度及清晰度均较好;对于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较小的病变比透视容易显示;照片可作永久记录,长期保存,便于复查时对照和会诊。

②摄影的主要缺点是每张照片仅是一个方位和一瞬间的X线影像,为建立立体概念,常需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费用比透视稍高,但相较其它影像学检查如CT、MRI则相对低廉。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医学影像学知识总结(详细版)

影像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总论X线成像(1)X线的产生以及特性1.穿透作用:成像基础2.荧光作用:透视检查的基础3.感光作用:X线摄影的基础4.电离作用:放射剂量学的基础5.生物作用:可使细胞组织产生抑制、损害甚至坏死。

※用于诊断的特性包括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感光作用※X线防护原则X线防护的三大基本原则:防护实践正当化、防护最优化、个人剂量限制。

实际工作中要遵循: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三项原则。

(2)人体X线吸收量主要取决于待检组织的密度和厚度(3)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4)X线诊断原则是全面观察、具体分析、结合临床、作出诊断(5)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的是DR;利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字化的影像信息,以消除重叠的骨骼和软组织影,突出血管影像的是DSA(6)造影检查分为直接引入(胃肠道造影,瘘道造影,椎间盘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等)和生理排泄(如静脉尿路造影)(7)根据组织对人体结构对x线吸收量的差异,可将影像分为三类:1.高密度影:如骨骼,X线片呈白色2.等密度影像:如肌肉、内脏和液体等,X线片呈灰色3.低密度影像:如脂肪和气体密度低,X线片上呈灰黑色和黑色X线在人体内透过率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气体>脂肪>液体和软组织>骨(8)透视和摄片的比较1.透视优点:①观察运动;②任意角度(体位)观察;③操作简单,立即出结果;④费用少;⑤适于胸透、急腹症、消化道钡餐、骨折复位、异物摘除、心血管检查等。

缺点:①影像不能永久记录(具备影像增强器,磁带记录除外);②细微结构、厚密组织显影不清,如观察肾输尿管结石则不能常规透视诊断;③时间长,接受X线量多。

2.X线摄影优点:应用广,受照X线量较少,人体细微结构及厚密度组织均能显示清楚,永久记录。

缺点:不能检查器官功能;费用大。

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1)CT值:表示单位体积对X线的吸收系数,将吸收系数换算呈CT值,作为表达组织密度的统一单位。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总结医学影像诊断学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分支学科,它通过应用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CT、MRI等,对患者进行非侵入性的体内成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决策。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

一、X射线成像X射线成像是最常见和最早应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通过放射性物质(如铅)的屏蔽,将X射线透过人体后所产生的影像记录下来。

常见的X射线检查包括胸部X射线、骨骼X射线等。

在胸部X射线检查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阴影的形状、大小和位置,来判断肺部是否有异常,如肺炎、肿瘤等。

而骨骼X射线检查可以用于诊断骨折、骨质疏松等骨骼疾病。

二、超声成像超声成像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的原理,获取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信息。

它具有成本低、无辐射、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超声检查主要应用于妇产科、肝脏、胆囊、乳腺、心脏等器官的检查。

在妇产科中,超声可以用于孕产妇的孕期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等检查。

在肝脏方面,超声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肝脏大小、结构、是否存在肿瘤等。

三、CT成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是利用旋转X射线源和探测器来获取多个切片图像,并通过计算机重建形成三维图像。

CT成像的优点是图像分辨率高,可以观察到细微的病变。

CT扫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头颅、胸部、腹部等脏器的检查。

例如,头颅CT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颅骨骨折、脑出血等情况。

腹部CT可以用于检查肝脏、肾脏、胰腺等脏器是否存在肿瘤、囊肿等。

四、MRI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氢质子的信号差异,通过强大的磁场和梯度磁场的作用,获取人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

MRI成像的优点是对软组织分辨率较高,可以显示脑、脊髓、心脏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例如,脑部MRI可以用于检查脑癌、脑血管病变等。

心脏MRI可以评估心室结构、心功能等。

五、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核素扫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衰变放出的γ射线进行体内显像与功能研究的一种方法。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医学影像学重点(自己整理的)

5、骨龄:是指骨的原始骨化中心和继发骨化中心的出现及骨骺和干骺端骨性愈合的年龄。

(对诊断内分泌疾病和一些先天性畸形综合征有一定价值)6、骨质破坏:是局部骨质为病理组织所代替而造成的骨组织消失。

(见于炎症、肿瘤、肉芽肿)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消失,骨皮质边缘模糊。

1、骨质疏松:指一定体积单位内正常钙化的骨组织减少。

即骨组织的有机成分和钙盐都减少,但故内的有机成分和钙盐含量比例仍正常。

X线:骨质局限性密度下降,骨小梁变细,间隙变宽。

2 骨质软化:骨质软化――指一定单位体积内骨组织的有机成分正常,而矿物质含量减少。

X线表现为骨密度减低,骨小梁和骨皮质边缘模糊7、骨质坏死:是骨组织局部代谢停止,坏死的骨质称为死骨。

形成死骨的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中断(多见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也见于骨缺血性坏死和外伤骨折后)。

3、骨膜增生:骨膜反应是因骨膜受刺激,骨膜内层成骨细胞活动增加形成骨膜新生骨。

通常有病变存在。

X线:骨骼密度上升,骨皮质、小梁增厚。

8、骨膜三角(Codman三角):恶性肿瘤累及骨膜及骨外软组织,刺激骨膜成骨,肿瘤继而破坏骨膜所形成的骨质,其边缘残存骨质呈三角形高密度病灶,称为骨膜三角。

是恶性骨肿瘤的重要征象。

9、Colles骨折:又称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为桡骨远端2~3㎝以内的横行或粉碎骨折,骨折远端向背侧移动,断端向掌侧成角畸形,可伴尺骨茎突骨折。

Colles’骨折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答:Colles’骨折为桡骨远端3cm范围内横行或粉碎性骨折,常见于中老年人,跌倒时,前臂旋前,手掌着地,引起伸展型桡骨远端骨折。

观察患肢呈银叉畸形、刺枪刀样畸形。

X线表现为:桡骨骨折远端向桡侧、背侧移位,掌侧成角,可见骨折线。

常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和尺骨茎突骨折。

10、青枝骨折:在儿童,骨骼柔韧性大,外力不易使骨质完全断裂而形成不完全性骨折,仅表现为骨小梁和骨皮质的扭曲,看不到骨折线或只引起骨皮质发生皱折、凹陷或隆突。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医学影像学重点知识点大汇总
介入治疗
医学影像技术可以在实时监测下对病变进行精准定位,为 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导航和定位信息,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科学研究
医学影像技术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可视化 手段,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
医学影像设备简介
X线设备
CT设备
MRI设备
超声设备
核医学设备
包括X线机、数字化X线 摄影系统(DR)等,主 要用于骨骼、胸部等部 位的检查。
一维超声心动图,主要用于心脏和大血管疾 病的诊断。
B型超声
二维超声,可实时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 ,应用最广泛。
D型超声
多普勒超声,可检测血流方向和速度,用于 心血管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
超声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超声诊断价值
可实时动态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对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检测血流信息,对心血管 和腹部脏器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包括PET/CT、SPECT等 设备,利用放射性核素 进行成像,对于肿瘤、 心血管等疾病的早期诊 断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 意义。
02 X线检查技术
XHale Waihona Puke 成像原理及特点X线成像原理
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当X 线穿过人体不同组织时,由于组织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线被 吸收的程度不同,从而在荧光屏或胶片上形成不同灰度的影 像。
• 对骨关节疾病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如骨 折、关节炎等。
MRI诊断价值与局限性
01
禁忌症
体内有金属异物、心脏起搏器等 患者不宜进行MRI检查。
扫描时间长
02
03
价格相对较高
需要患者保持静止不动,对于不 能配合的患者(如小儿、躁动患 者)成像质量可能受到影响。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概述: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通过不同的成像技术,如X射线、CT扫描、核磁共振等,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考试中的重点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和备战考试。

一、医学影像学基础知识1. 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影像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X射线的发现、超声波和CT技术的出现等。

2. 影像学的分类:了解影像学的分类,包括放射学、超声学、磁共振和核医学等。

3. 影像学的原理: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如X射线的吸收、超声波的回声和磁共振的共振现象等。

二、常见影像学检查技术1. X射线检查:了解X射线的特点、适应症和禁忌症,熟悉X射线片的解读和常见的病变表现。

2. CT扫描:掌握CT扫描的原理和应用,了解不同部位的CT扫描常见疾病的表现和诊断要点。

3. 核磁共振:熟悉核磁共振的原理、安全性和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组织在MRI中的信号强度和常见病变的表现。

4. 超声检查:了解超声的应用和优点,掌握超声图像的解读和对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

三、常见疾病的影像表现1. 肿瘤:了解肿瘤在不同影像学检查中的表现,包括肿块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和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等。

2. 感染性疾病:熟悉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的特点,如肺炎的X射线表现、骨髓炎的核磁共振示踪和肝脓肿的超声引导穿刺等。

3. 心血管疾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脉疾病的CT冠脉造影、心脏瓣膜病的超声检查和主动脉夹层的MRI诊断等。

4. 神经系统疾病:掌握神经系统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如脑卒中的CT灌注成像、脑肿瘤的MRI显示和脊柱骨折的X射线诊断等。

四、医学影像学临床应用1. 临床诊断:了解医学影像学在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如CT在肺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MRI在脊柱骨折和关节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中的应用等。

2. 术前评估:熟悉医学影像学在手术前的评估中的作用,如手术前CT扫描在骨折复位和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MRI在脑肿瘤手术前的定位和评估中的应用等。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

医学影像学重点笔记1. 介绍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利用不同成像技术观察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它在临床诊断、治疗计划和疾病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内容,包括不同成像技术、常见影像解剖结构及其疾病特征。

2. 放射学影像学放射学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分支,主要包括X线摄影、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成像等技术。

2.1 X线摄影X线摄影是一种常用的成像技术,通过将X射线穿过人体后记录在感光片上,用于检查骨骼、胸部和腹部等区域。

2.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是一种可以提供横断面图像的成像技术,利用多个不同角度的X射线图像来构建三维结构。

CT可以检查器官、血管和肿瘤等病变。

2.3 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适用于检查脑部和脊柱、关节和软组织等。

2.4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一种无辐射的成像技术,利用声波来生成图像。

超声波成像适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器官和血流等。

3. 影像解剖结构与疾病特征医学影像学的目标是准确识别正常解剖结构和疾病特征。

以下是常见影像解剖结构以及相关疾病特征的简要介绍。

3.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骨折、关节炎、骨肿瘤等。

3.2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肺部炎症、结节、肿瘤等。

3.3 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冠状动脉狭窄、动脉瘤、心肌梗塞等。

3.4 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胃肠道炎症、肿瘤、结石等。

3.5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肾结石、肿瘤、膀胱炎症等。

3.6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脑卒中、脑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

4. 影像学报告医学影像学的结果通常由放射科医生书写,并以影像学报告的形式提供给其他临床医生。

影像学报告应包括详细的影像描述、疾病诊断和建议进一步检查等内容。

5. 结论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概述医学影像学是一门运用各种成像技术和设备,对人体进行无创式检查,进而提供诊断、治疗和监测的学科。

它通过图像技术帮助医生了解病变的性质、位置和范围,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二、常见成像技术和设备1. X线摄影:X线是医学影像学中最早应用的一种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骨骼、胸部、腹部等部位。

常见的设备有X线机、CR(数字胶片)和DR(数字影像)系统。

2. CT(计算机断层摄影):CT是一种通过多次X线扫描构建三维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头部、胸部、腹部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旋转扫描体部来获得大量影像切片,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三维图像。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磁共振原理对人体组织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脊柱、关节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获取人体内部的信号,并通过计算机重建成图像。

4. 超声波成像:超声波成像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与回声生成图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肝脏、心脏、肾脏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超声波的传递和接收来获取组织的回声信号,并通过声波传感器转化为图像。

5. 核医学影像学:核医学影像学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检查的成像技术,适用于检查器官功能、血流和代谢情况。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有放射性核素扫描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6.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正电子发射进行成像的技术,适用于检查脑部、心脏、肿瘤等部位。

其设备通过引入放射性示踪剂来观察组织的代谢活性,并通过重建图像显示病变的分布。

三、影像学常见病变及表现1. 骨科影像学:- 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有完全骨折、骨折脱位和颈椎骨折等。

影像学表现为骨头断裂、骨块错位或脱位。

- 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疏松和骨骼变形,可通过骨密度测量和骨质疏松评估进行诊断。

- 关节炎:包括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影像学上可见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和关节周围骨质增生。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笔记一、概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如何利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这门学科要求我们掌握各种成像技术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从而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二、主要成像技术X射线检查: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组织,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从而在胶片或数字成像设备上形成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通过多个X射线束环绕人体,再用探测器接收信号,经过计算机重建得到各层面的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再根据共振信号重建图像。

超声检查:高频声波在人体内传播,遇到不同组织界面会发生反射或散射,形成图像。

核医学成像:利用放射性物质在体内发出的射线,再用特殊设备接收这些信号,形成图像。

三、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X射线检查:注意调整曝光参数,避免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

CT检查:确保扫描层厚、间距等参数设置合理,以便获取最佳的图像质量。

MRI检查:确保患者体内无金属物品,如心脏起搏器等。

超声检查:要求患者保持静止,以免影响图像质量。

核医学成像:注意患者的防护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放射性物质。

四、临床应用与价值每种成像技术都有其特定的临床应用范围和价值。

例如,X射线常用于骨折的诊断;CT在头部和胸部疾病的诊断中具有优势;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适用于脑部、关节等部位的检查;超声在实时监测和介入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核医学成像则对肿瘤、心血管等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五、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新技术如分子影像、光子计数CT等能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精确、更快速的方法。

同时,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也将在医学影像分析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医学影像诊断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1.螺旋CT(SCT): 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 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 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 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 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 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 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 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 磁共振血管造影, 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 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 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RCP: 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 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 无须注射对比剂, 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 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 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 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 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 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 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 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 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 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 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 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 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 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 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 高分辨CT, 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2.CR: 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 IP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 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 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考试重点总结一、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

咱得知道,影像诊断就像是给身体内部拍照片然后解读一样。

最基本的就是要全面观察影像,不能看一眼就下结论。

比如说看X光片,可不能只盯着一个地方看,要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

这就好比看一幅画,你得先看整幅画的布局,再去瞧细节,然后再回到整体感受这幅画的全貌。

而且要熟悉正常的影像表现,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只有知道正常的长啥样,才能发现不正常的地方。

就像你认识了健康的苹果啥样,看到有个黑斑的苹果,就知道这苹果有点问题啦。

对比观察也很重要,不同体位的片子对比着看,或者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的片子对比着看。

这就像你对比自己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能发现好多变化呢。

二、X线成像。

1. X线的特性。

X线就像一个神奇的小使者,它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和电离效应。

穿透性让它能穿过人体,不过不同的组织穿透的程度不一样,骨头就比肉难穿透,所以在片子上骨头就白一些,肉就黑一些。

荧光效应呢,能让它在荧光屏上显示出影像,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感光效应就可以让胶片感光成像,这就是咱们看到的那种X光片子啦。

电离效应可有点厉害,它能让物质电离,不过这个在诊断上用得少,在治疗上用得比较多。

2. X线的检查方法。

普通检查就是咱们最常见的透视和摄影。

透视就像是看现场直播,能动态地观察器官的运动,但是图像没有摄影那么清晰。

摄影就像是拍照片,能留下永久的记录,而且可以从不同角度拍,比如正位、侧位啥的。

特殊检查就包括体层摄影、软线摄影这些。

体层摄影就像给身体的某个层面单独拍照片,把其他层面模糊掉,这样能更清楚地看这个层面的结构。

软线摄影对软组织特别友好,能把软组织的情况看得更清楚。

三、CT成像。

CT这东西可就高级一点啦。

它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一部位进行断层扫描的。

CT图像的特点就是密度分辨率高,啥意思呢?就是能更清楚地区分不同密度的组织。

比如说能很清楚地看到脑灰质和脑白质的区别。

CT的检查技术也有好几种。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整理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医学影像学第一章、影像诊断学总论1、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机治疗的医学学科。

内容:x线诊断(CR、DR、DSA诊断)、超声诊断、CT诊断及MRI诊断(简答回名解+内容)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血管造影时,通过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清晰显示的成像技术。

3、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填空):屏蔽保护、距离保护、时间保护4、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ACS);是一种科技含量高,实际应用价值极大的复杂系统,其将数字化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网络、海量存储设备和具备后处理功能的影像诊断工作站结合起来,完成对医学影像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后处理及显示等功能,使得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第二章、中枢神经系统1、星形细胞瘤:属于神经上皮组织起源的肿瘤,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肿瘤,成人多发生于大脑,儿童多见于小脑。

影像一般规律:密度逐渐不均,边界逐渐不清,水肿逐渐明显,强化逐渐明显。

2、脑膜瘤:最常见的颅内脑实质外肿瘤。

多发于中年女性。

好发于脑表面有蛛网膜颗粒的部位,幕上多见,大脑凸面和矢状窦旁最多见,其次为蝶骨嵴、嗅沟及前颅窝底、鞍结节、小脑桥脑角等。

组织学分:为脑膜皮行、纤维型、砂粒体型、过度型型、血管瘤型等15型CT表现:等或高密度,边界清楚,球形或分叶形,与大脑廉小脑幕颅骨相连,常有钙化,明显均一强化。

MR表现:等T1等T2信号,边界清,有包膜,强化明显,有“硬膜尾征”。

3、垂体瘤:鞍内最常见的肿瘤,绝大多数为垂体腺瘤。

>1.0cm为大腺瘤,<1.0cm为小腺瘤。

大腺瘤CT表现:蝶鞍扩大,葫芦状等或高密度占位,邻近组织受压或侵及,强化明显,常有出血。

大腺瘤MR表现:等T1等T2信号,其它表现同CT。

垂体微腺瘤MR表现:增强早期呈不强化的低信号区。

间接征象为垂体高度>8mm,上缘隆突,垂体柄偏移,鞍底下陷。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一、X线成像1 .X线的基本特性:穿透性可吸收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2 .X线成像:物质密度越高对X线吸收越多,物质厚度越大透过的X线就越少(厚度越大越白)(1)高密度组织(骨。

r钙化)呈白色影像,(2)中等密度组织(软骨、肌肉、神经、实质器官、结缔组织、体液)呈灰白色影像(3)低密度组织(脂肪、含气组织)呈灰黑或深黑色影像3 .注意X线图像上骨骼(包括胸椎肩胛骨锁骨肋骨)呈高密度白影or中高密度灰白影纵膈(主要为心脏大血管)属软骨组织,但是厚度大呈高密度白影肺组织其内主要为气体呈低密度黑影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有效避免血管影与邻近骨和软组织影像重叠,可清晰显示血管,DSA图像反映为普通X线照片上的反转图像即普通X线上血管为白色DSA上血管为黑色5 .DSA能够清晰显示直径200μm以上的血管6 .平片:靠自然对比获得的X线摄影图像,即没有造影剂(对比剂)X线对比剂成像基本原理:将能高吸收X线的物质(硫酸铁)或少吸收X线的物质(油脂,气体)导入体内,以提高病灶与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对比度,显示其形态与功能7 .X线特殊检查软X线检查:钳靶或铐靶X管,专门用于乳腺X线检查X线减影技术:单纯软组织或骨组织,〃一次采集,两次曝光,三幅图像”体层容积成像:任意深度、厚度8 .诊断描述时称为低密度,中等密度,高密度。

当病变造成影像密度改变时,描述为密度增高或密度减低二、计算机体层成像(CT)1 .CT是真正的断层图像,X线扫描2 .平扫:不用对比剂增强或造影的扫描(普通扫描/非增强扫描)3 .增强扫描:血管内注射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提高病变组织同正常组织的密度差4 .CT造影: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进行造影再行扫描的方法5 .CT成像:含气肺组织呈黑色影像(低密度);肌肉或脏器等软组织呈灰色影像(中等密度力骨组织呈白色影像(高密度)6 .CT能清晰显示由软组织构成的器官,软组织间形成对比7 .CT密度不用X线吸收系数表示而用CT值(亨氏单位HU)表示。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

医学影像学重点总结完整版近年来,医学影像学在医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医生能够对人体内部的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医学影像学的重点内容,从基本原理到临床应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了解。

第一部分:影像学基本原理医学影像学是以各种成像设备为工具,利用不同物质的特性差异来获取和解读人体内部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它主要包括放射学(X 线、CT、MRI等)、超声影像学和核医学影像学等。

这些影像学技术有各自的原理和特点。

放射学是使用X射线来进行成像的技术,其基本原理是X射线被不同组织和器官吸收的程度不同。

通过拍摄并解读X射线的影像,医生可以发现患者是否有骨折、肺部感染等疾病。

超声影像学是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部的反射和传播来成像的技术。

超声波在体内的传播受到组织密度的影响,因此能够显示出不同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孕妇产前检查、肝脏、胰腺疾病的诊断等领域。

核医学影像学则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来成像的技术。

这些核素会进入患者体内,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出放射性射线,并被探测器捕获。

医生可以通过分析探测器的信号来获得关于患者内部状况的信息。

核医学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

第二部分: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常见疾病的判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概述。

1. 肺部疾病:在X线胸片上,肺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肺纹理增加以及积液等。

而CT扫描可以更为精确地显示肺部病变,如结节、肺癌等。

2. 骨折:X线影像是最常见的检查手段,通过X线片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断端的错位和骨折线。

CT扫描和MRI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骨折情况和周围软组织的损伤。

3. 脑部疾病:常见的脑部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

CT扫描适用于发现脑出血、肿瘤等急性病变,而MRI则可以更准确地显示脑部结构的细节,如白质病变、脑梗死等。

第三部分:未来发展方向和创新应用医学影像学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不断创新,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应用。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

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医学影像技术相关专业知识考点总结篇1一、对医学影像的了解简述:自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线以后不久,在医学上,x线都被应用于人体检查,进行疾病诊断,形成了放射诊断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由x线所形成的放射诊断也在不断发展,相继出现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加上超声、核素扫描,组成了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对疾病进行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的新兴科学,它具有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与渗透,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诊断疾病方面,影像学是通过影像技术手段获得人体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改变的信息,结合临床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而影像(介入性)治疗是在影像的监视下,利用导管或穿刺技术,对病变进行治疗或获得组织学、细胞学、生化或生理资料,以明确病变的性质。

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关系极为密切,如大叶肺炎,病理分为充血期、红色肝变期、灰色肝变期、消散期。

在充血期,可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如发冷、发热,白细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学(x表现)为阴性;在红色、灰肝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状形态与解剖肺叶一致的典型致密影;在消散期,表现为散在斑片状致密阴形,若病人病程处在此期就诊,x线表现无法与肺结核区别,只有通过结合病史病程经过、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才可能获得正确的诊断。

以上例子说明,医学影像学人才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可以说,一个影像学医师首先应是一个临床科的医师,在此基础上再深入扎实地学习影像专业的知识。

这便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即: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

此外,结合本专业的发展情况,外语、医学电子学、计算机的医学应用也是学习的重要内容。

医学影像学专业课的内容应包括各种影像仪器的操作,各种疾病影像学表现、诊断和介入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

医学影像学知识点总结医学影像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射线、超声波、CT扫描、MRI等,来观察和诊断患者身体内部的病变和疾病。

本文将对医学影像学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学科。

一、放射线影像学放射线影像学是医学影像学的基石,它利用X射线等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的原理,生成影像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常见的放射线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摄影和CT扫描。

其中,X射线摄影通过将X射线透过患者的身体后投射在感光底片上,生成一幅静态的影像。

而CT扫描则是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进行多个平面的扫描,生成三维的断层影像。

二、超声波影像学超声波影像学利用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递速度差异来生成影像。

它具有无辐射、非侵入性和实时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等领域。

超声波影像学可以观察到器官的形态、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的弹性等信息。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一种通过利用核磁共振原理来观察患者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它不依赖于放射线,可以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对软组织有很好的诊断效果。

MRI常用于检查脑部、脊柱、关节以及胸腹部等区域。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PET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追踪体内代谢过程,并通过测量放射性核素释放的正电子来生成影像。

它可以获得生物分子代谢信息,对癌症、心脏病等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五、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与分析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通过数字技术对医学影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见的数字化医学影像处理方法包括去噪、增强、图像配准和分割等。

六、影像诊断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影像医师通过观察和分析患者的影像,做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影像诊断需要医学影像师对解剖学和病理学等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并结合临床病史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总结:医学影像学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学科,在临床诊断、疾病研究和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篇: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 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3.X线的主要用途:○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

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

○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

○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

○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 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 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重点总结第一章总论1.X线的产生条件:电子源、两端有高电压、阳极靶面。

2.X线图像的特点:A.X线图像是由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所组成,图像清晰,空间分辨力高 B.X线检查的特点:操作简便、检查速度快、经济3.X线的主要用途:○1骨关节疾病的诊断○2胸部疾病的诊断、心脏大血管疾病○3胃肠道疾病的诊断○4泌尿系统的疾病○5其他,子宫输卵管造影等4.X线的特性:穿透作用、感光作用、荧光效应、电离作用。

5.软X线定义:管电压在40kV以下时所产生的X线能量低,穿透力较弱,故为~。

6.CR:(计算机X线摄影)是以X线成像板IP作为载体记录X线曝光后形成的信息,再由激光读出信息并经图像后处理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7.DR:(数字X线摄影)是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8.X线检查技术应用的限度:○1X线照片是2D影像,组织结构相互重叠。

重叠的结构不容易辨别,易漏诊。

○2X线的密度分辨力有限,密度差异较小的组织和器官、病变不容易分辨。

○3造影检查时,少数患者对对比剂有不良反应,有绝对禁忌症。

○4X线有辐射作用,对于剂量过大,或检查频率过多、检查时间长的项目受到严格的控制。

第二章X线检查技术第一节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1.构成照片影像的五大要素:密度、对比度、锐利度、颗粒度、失真度2.X线照片影像质量受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3.照片的密度:指透明性照片的暗度或不透明程度,也称黑化度。

4.X线照片的特性曲线的组成:足部、直线部、肩部、反转部。

5.最适于人眼观片的照片密度值是1.0左右,一般照片的影像密度值在0.7~1.5。

6.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是:管电压值、管电流量、摄影距离、探测器和图像处理参数。

7.影像的对比度包括:物体对比度、X线对比度、胶片对比度、光学对比度、人工对比度。

8.影响X线对比度的因素:X线的吸收系数、物体厚度和密度。

9.影响光学对比度的因素:X线质、X线量、胶片γ值、灰雾。

10.X线照片密度范围一般是:0.25~2.011.照射野:指通过X线管窗口的X线束入射于被检体的曝光面。

12.照射野<2cm*2cm时,散射线产生很少。

30cm*30cm时散射线达到最大值,严重影响照片质量。

13.除去散射线的方法:○1抑制其产生(准直器和滤过板)○2消除已产生的散射线(空气间隙法、滤线栅法)14.滤线栅法的工作原理:在摄影时,将滤线栅(Grid)置于胶片和肢体之间,焦点至grid的距离与grid的铅条平行,一部分穿过铅条间隙到达胶片,另一部分照射到铅条上而被吸收。

被检体发出的散射线因与铅条成角而不能通过铅条间隙,故而大部分被吸收掉,从而降低了胶片上接受的散射线量大大改善了照片的对比度,提高了照片的影像质量。

15.滤线栅定义:是将薄铅条(一般厚0.05~0.1mm)夹持在易透过X线的填充物(厚约0.15~0.35mm)中,使其固定在相互平行或形成一定斜率的状态,两面再附加铝板或合成树脂板起支撑和保护作用,成为有一定厚度能吸收散射线的铅栅板。

16.X线照片感光效应的影响因素: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和一些固定因素。

17.感光效应:指在X线摄影中,X线经过身体部位不同程度地吸收后,到达X 线胶片而使胶片感光的作用。

照片密度值是对胶片感光效应的定量记录显示。

18.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1变动管电压法○2固定管电压法○3自动曝光法○4对数率法及X线摄影条件规范化第二节X线摄影基础知识1.解剖学标准姿势:人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下肢并拢,足尖及掌心向前,两上肢下垂置于躯干两侧。

2.头颅体表定位线:○1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同侧眼眶下缘的连线○2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同侧眼外眦的连线3.颈部体表标志:舌骨--第4颈椎;甲状软骨--第5颈椎;环状软骨--第6颈椎4.摄影技术操作中呼气与吸气的应用:○1平静呼吸下屏气:心脏、上臂、肩○2深吸气后屏气:肺部及膈上肋骨○3深呼气后屏气:腹部及膈下肋骨位置○4缓慢连续呼吸:胸骨斜位○5平静呼吸不屏气:躯干部位5.拍摄部位厚度超过15cm时要用滤线器。

第三节普通X线检查技术1.优秀骨骼片的条件:要求对比度好,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周围软组织等影像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关节及其间隙清楚显影;骨、关节及软组织的病变范围、程度及各种X线征象显示清楚。

2.头颅后前位中心线:枕外隆凸3.头颅侧位中心线:瞳间线垂直台面,中心线对准外耳孔前、上方各2.5cm4.腰椎前后位中心线:脐上方3cm处,通过第3腰椎5.腰椎侧位中心线:第3腰椎棘突前方约8cm处,通过第3腰椎6.手后前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第3掌骨远端)7.手后前斜位中心线:第3掌骨头与探测器垂直8.腕关节后前位中心线: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9.腕关节侧位中心线:桡骨茎突10.肘关节前后位中心线:肘关节中心(内外上髁连线中点)11.肘关节侧位中心线:肱骨外侧髁12.肩关节中心线:喙突水平入射13.踝关节中心线:内踝上1cm处14.足部前后位中心线:对准第3跖骨基底部15.足部内斜位中心线:第3跖骨基底部入射16.膝关节前后位中心线:髌骨下缘17.膝关节外侧位中心线:关节间隙18.股骨前后位、侧位中心线:被检者大腿中点19.一张合格的胸部照片:○1包括全部胸廓、肺野、肋膈角和下颈部○2清晰显示两侧肺纹理的细微结构○3双侧肩胛骨位于肺野外○4片内无伪影及异物等20.胸部后前位中心线:T4水平入射21.胸部侧位中心线:T4平面的侧胸壁中点22.心脏及大血管右前斜位(第一斜位):40°~60°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用以观察心脏后缘情况23.心脏及大血管左前斜位(第二斜位):55°~65°中心线对准第6胸椎,观察食管及主动脉弓的全貌24.腹部检查:立位查肠梗阻和穿孔,卧位查结石25.MLO:乳腺内外侧斜位,最常用CC:头尾位26.乳腺的源像距多为40~50cm第四节数字X线检查技术1.CR的成像过程:信息采集→信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的存档与输出2.CR的参数选择:协调处理、空间频率处理、动态范围控制、能量减影3.DR分为: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非晶硅)、CCD X线成像、多些正比电离室(MWPC)等4.DR一般参数的选择:脏器名称、kV自动或手动选择、固定方式或曲线方式选择、边缘增强选择、剂量选择、标记、骨的黑白显示选择、最大X线脉冲宽度选择、黑化度矫正选择等第五节造影检查1.造影检查:人工将能吸收X线的物质导入体内,改变组织和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对比度,以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称为~2.对比剂引入的方式:直接引入和间接引入法3.普通检查的硫酸钡剂:○1稠钡剂,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3~4:1,呈糊状○2钡餐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1~2○3钡灌肠用混悬液,硫酸钡与水之重量比约为1:44.碘过敏试验方法:○1静脉注射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2眼结膜试验○3口含试验○4皮内试验○5口服试验5.胃十二指肠普通造影检查要点:○1立位观察胃泡内有无软组织肿块影○2钡剂通过食管下段和贲门的情况,有无受阻、绕流、分流和走行位置的改变○3胃底壁的厚度和柔软性,在深呼吸下可看见胃泡的均匀膨大和缩小○4右前斜位观察贲门下的连续曲线是否自然○5仰卧位时胃底充盈钡剂,可显示其充盈相的轮廓;俯卧位时,胃底充气,可显示胃底粘膜,这些位置有利于病变的显示。

6.小肠常规造影的一次服钡法:将混悬液200~300m l一次服下,先常规检查胃、十二指肠,后每隔15min检查一次小肠,1h后每隔30min检查一次,直至钡头到达盲肠为止(如服钡后6、8、12、24小时各检查一次,同时观察大肠,又称全胃肠造影)。

7.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适应症:患者一般状况较好,体温不超过38℃,白细胞在12*109/L以下,无明显的脱水、酸中毒者。

一般发病在24h以内未绝对适应症,24~48h为一般适应症,48~72h为谨慎适应症。

8.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的复位标准:可见气体进入小肠;回盲部肿块影消失;患儿症状消失,腹部柔软;安静入睡,血便消失;患儿复位后应留院观察。

9.静脉尿路造影(IVU/IVP):是利用对比剂在静脉注射后,几乎全部经肾小球滤过排入肾盏、肾盂而使之显影的方法。

10.IVP的适应症:肾、输尿管疾患,如结核、肿瘤、畸形和积水;证实尿路结石的部位,了解有无阴性结石;原因不明的血尿和脓尿;尿道狭窄不能插入导管或做好膀胱镜检查者;了解腹膜后包块与泌尿系统的关系;用于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检查。

11.IVP操作步骤中注意事项:经肘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1分钟内注完;注射完毕后5~7分钟摄第一片,15min摄第二片,30min摄第三片。

第三章CT检查技术(见陈松发的图片)1.第四章MRI检查技术1.最基本的三种类型脉冲序列式:自旋回波(spin echo,SE)、翻转恢复(inversion recovery,IR)和梯度回波(gradient echo,GRE)2.常用脉冲序列分类为:SE脉冲序列、IR脉冲序列、GRE脉冲序列、EPI技术。

3.TR: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下一次90°脉冲的时间间隔4.TE:SE脉冲序列中,从90°脉冲至获取回波的时间间隔5.T1加权:短TR短TE;T2加权:长TR长TE;质子密度加权:长TR短TE6.T1W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SNR,适于显示解剖结构;T2WI更易于显示水肿和液体,故更易于显示病变7.在一个TR期间内由多次180°重聚相位脉冲获取的回波组成回波链,180°脉冲的次数称为回波链长度(echo train length,ETL)或快速系数(turbo factor)8.TI(time of inversion):反转时间,在IR脉冲序列中,从180°反转至90°激励脉冲的时间间隔9.IR的变异序列有FLAIR(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和STIR(短TI反转恢复)10.EPI技术是目前成像速度最快的技术,在一个TR期间内完成全部数据采集,则可达到最快的扫描速度,这一概念是EPI的基础。

11.与图像质量有关的主要成像参数:○1SNR(信噪比)○2CNR(对比信噪比)○3空间分辨力○4扫描时间R:是指图像中相邻组织、结构间SNR的差异性,即CNR=SNR(A)-SNR(B)13.空间分辨力:指图像中可辨认出相邻空间关系的最小物体的几何尺寸,即对细微结构的分辨力。

14.人体内血管的流动状态有:层流、涡流、紊流和滞流。

15.时间飞跃(time of flight,TOF)包括两种现象:高流速信号缺失和进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