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痰标本采集操作标准

合集下载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容器后送检
·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洗手
(二)评分标准
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
项目
标准分值
扣分内容
扣分
得分
操作准备
操作者
5
着装不规范-3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
查对
3
未查对医嘱、检验项目-3
评估
10
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排痰情况、有无特殊需要各-2
·患者咳嗽、咳痰情况
·患者心理状态
·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
·容器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
·患者能自行留取痰液,嘱患者清晨醒来未进食前用温开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杯中,加盖后及时送检
·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送检
未解释需要注意事项-2
用物
14
未根据评估准备用物-4
少一件各-2
摆放乱-2
未贴检查标签-4
操作步骤
床旁查对
6
未查对患者、腕带各-2
安全舒适
4
未注意患者安全-2
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
留取痰标本
28
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留取方法-8
未保护患者隐私-6
未留取足够的量-6
污染标本-8
送检
5
未及时送检-5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
操作方法
准备
评估解释
痰标本采集
整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

痰培养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适应症1.咳嗽、脓痰,伴有发热,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或扩大的浸润影,考虑肺部感染时。

2.气道开放患者出现脓痰或血性痰,考虑肺部感染时。

3.其他考虑肺部感染的情形。

二、痰标本采集与转运流程注:a:宜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合格痰标本;自然咳痰标本必须为深部咳痰,不能留取唾液和鼻咽腔分泌物。

b:诱导痰只适用于检测卡氏肺抱子菌和结核分枝杆菌,对其他病原菌检出效果差。

C.有气道高反应者慎用高渗NaCl诱导。

d.仅当气管插管的患者出现肺炎症状时,可采集气管导管吸出物标本(气管在插管24小时后即有定植菌,若未有肺部感染指征时送检气管吸出物,可导致结果与疾病不符)。

e.室温下应在2小时内送至微生物室,如不能及时送检,可将标本放置2〜8°C 环境保存2〜24小时;延迟送检将导致非苛养的口咽部定植菌过度生长,有临床意义的病原菌数量相对减少,低温保存会使肺炎链球菌等苛养菌的分离机会和数量减少;故若标本延迟送检,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并指出可能对培养结果的影响。

三、标本拒收标准1.显微镜下细胞学检查发现标本受口咽部菌群污染,合格痰标本鳞状上皮细胞﹤10 个/低倍视野。

2.送检标本为唾液、口咽分泌物或鼻咽部窦内引流物等。

3.痰液中含有食物残渣。

4.无标签或标签贴错;标识信息不明,未提供釆集时间及送检目的等。

5.送检时间超过2小时且未正确保存的标本。

6.收集容器有渗漏或容器存在其他不合格情况。

四、注意事项1.24小时内不要重复采集痰标本。

2.咳痰、诱导痰、气管吸出痰标本不适合做厌氧菌培养。

3.尽量在首剂抗菌药物使用前及更换抗菌药物前釆集标本。

只要有可能得到合格的痰标本,应马上釆集、送检。

4.当肺部感染患者伴有发热(≥38°C)或低体温(≤36°C)、白细胞增多或粒细胞减少等血培养送检指征时,应同时釆集血标本送检。

5.申请单应注明患者的临床诊断、症状、是否使用了抗菌药物、检测目的、标本釆集时间,并标识是普通培养、抗酸杆菌培养还是真菌培养。

痰检标准操作程序

痰检标准操作程序

痰检室标准操作程序一、进入实验室工作前,穿戴工作衣、口罩、帽子、手套。

二、痰标本分类:1、即时痰;2、夜间痰;3、次日晨痰。

三、痰标本性状分类:A、干酪痰;B、血痰;C、黏液痰;D、唾液痰。

标本量一般3—5ml。

四、标本采集:(一)初诊患者应收集3份痰液标本(1.即时痰;2.夜间痰;3.次日晨痰);(二)治疗中或者随访患者按期留取2份标本(1.晨痰;2.夜痰)。

注:若当日未能检查的标本,应放入4℃冰箱保存,避免干固或污染。

五、标本处理:(一)收集痰标本后,首先将病人姓名、编号(初诊病人门诊序号或随访病人登记号)、痰标本序号和性状作登记。

(二)用铅笔在有磨砂面的新玻片上注明实验序号及标本序号。

注:确保玻片上的编号与痰盒上的编号一致(三)小心打开痰标本容器,使用折断的竹签挑取痰标本中可疑部分,于玻片正面均匀涂抹成10㎜×20㎜的卵圆形痰膜。

注:取样、染色必须在通风柜中进行。

(四)待痰涂片自然干燥后,放置在染色架上,玻片间距离10㎜以上,酒精灯5秒钟内将玻片经过火焰加热4次固定。

(五)染色:1、滴加石炭酸复红初染液盖满玻片,加热出现蒸汽,染色5分钟。

2、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滴加脱色液,脱色1分钟。

3、用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滴加亚甲蓝复染液,染色30秒。

4、流水自玻片一端轻缓冲洗,沥干水,待玻片干燥后镜检。

(六)镜检:1、取染色干燥的玻片,痰膜向上放置在显微镜台上并固定。

2、先用10倍目镜调节成像清晰后,在玻片上滴1—2滴专用镜油,使用100倍油镜进行细致观察。

六、结果判定:阅片时,从头开始,以“弓”形移动读片,在淡蓝色背景下,抗酸杆菌呈红色杆状,其他细胞呈现蓝色。

1、观察300视野未见抗酸杆菌为阴性;2、1-8条/300视野以条数报告;3、3-9条/100视野为1+;4、1-9条/10视野为2+;5、1-9条/每视野为3+;6、≥10条/每视野为4+。

七、使用完显微镜后,立即用镜头纸将油镜擦净,关闭显微镜电源。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痰标本采集是临床诊断中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患者的痰液样本,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感染了呼吸道疾病的病原体。

正确的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对于获得准确的检查结果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

一、准备工作1. 检查仪器和材料是否齐全,包括痰杯、痰杯盖、标本袋等。

2. 患者是否已经了解检查目的和方法,并同意配合。

3. 医务人员应戴好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证操作无菌。

二、操作步骤1. 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或采取其他合适的姿势,保持舒适。

2. 让患者先咳嗽几次,以清除口咽部的分泌物,然后深呼吸几次,以增加痰液的产生。

3. 使用无菌的痰杯,让患者深呼气,然后用力咳嗽,将咳出的痰液直接吐入痰杯中,注意避免掉落到地面或其他污染物上。

4. 收集的痰液应达到痰杯的1/3至1/2,避免过少或过多。

5. 立即将痰杯盖盖紧,并在标本袋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等相关信息。

6. 将痰杯和标本袋交给实验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验。

三、注意事项1. 痰液样本应尽早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本的变质。

2. 采集痰标本时应确保操作无菌,避免交叉感染。

3. 在采集痰液之前,患者应该避免食用含有颜色的食物,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4. 如果患者无法主动咳嗽,可以采用人工刺激咳嗽的方法,如轻拍患者的背部等。

5. 对于无法咳嗽的患者,可以采用吸痰器等辅助工具进行痰液的采集。

四、痰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1. 虽然痰标本采集是一种常见的检查方法,但是采集到的痰液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因此,在临床上对于疑似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初次采集的痰液标本结果为阴性,仍然需要重新采集痰液进行检查。

2. 痰液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污染和误差,采集时要确保无菌操作,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入。

3. 痰液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标本的变质和结果的误差。

4. 痰液标本采集时,应确保患者清楚操作流程,并配合医务人员的指导,避免采集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导致结果不准确。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标准版)

痰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1)常规痰标本:检查痰的一般形状,涂片检查细胞、细菌、虫卵,以及观察其性质、颜色、气味和量以协助诊断呼吸系统疾病。

(2)痰培养标本:检查痰中的致病菌,及确定病菌类型。

(3)24h痰标本:检查24h痰的量及性状,协助诊断。

二、评估(1)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的理解能力及其合作能力。

(2)病人的临床诊断和目前的病情、治疗情况。

(3)检查目的。

三、计划(1)用物准备:①病人能自行留痰者:标本容器(痰培养标本被无菌容器及漱口溶液200ml,24h痰标本备广口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科室、床号、姓名、住院号、检查目的、送检日期时间)。

②病人无法咳痰或不合作:集痰器,检验单(标明病室、床号、姓名)、吸痰用物(吸引器、吸痰管)、生理盐水、手套。

痰培养标本需备无菌用物。

(2)病人准备:核对并向病人解释收集痰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环境准备:通风。

(4)护士准备:做好个人防护。

四、实施(1)操作步骤:①常规痰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痰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请病人于清晨醒来未进食前先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盒内,盖好痰盒→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协助病员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用集痰器和吸引器按照吸痰法将痰吸入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②痰培养标本A、病人能自行留取痰液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病人清晨起床后,未进食前先用漱口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盖好瓶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B、无法咳嗽或不合作病人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取合适卧位,由下向上叩击病人背部→戴好无菌手套,用无菌集痰器和吸引器按吸痰法将痰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加盖→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③24h 痰标本贴标签于标本容器上,携用物至床旁→再次查对并做好解释→在广口集痰器内加少量清水→从7am 未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次日晨7am 未进食前第一漱口后第一口痰作为结束,将24h 的全部痰液吐入集痰器内→给予漱口或口腔护理→洗手、记录→送检(2)注意事项:①帮助病人排痰,如伤口疼痛无法咳嗽,可用软枕或手掌压迫伤口,减轻肌肉张力,减少咳嗽时的疼痛。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要点
痰标本采集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检验操作,能够帮助医生诊断和
治疗呼吸道感染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是痰标本采集法的操作
要点:
1. 痰标本采集时间,最好在早晨醒来后进行采集,因为这时痰
液比较容易咳出,而且痰液中的细菌和病毒含量较高。

2. 采集前准备,在采集前,要先清洁口腔,以减少口腔细菌的
干扰。

可以用温盐水漱口,然后深呼吸几次,以帮助咳出痰液。

3. 采集容器,使用无菌的干净容器来收集痰液,通常是一个干燥、干净的容器,最好是带有盖子的容器,以避免痰液被外界污染。

4. 采集方法,深呼吸几次以增加痰液的分泌,然后用力咳嗽将
痰液咳出并直接咳入收集容器中。

避免将口水混入痰液中,以免影
响后续的检验结果。

5. 采集后处理,将盖子盖紧,确保容器密封,避免痰液外溢或
被外界污染。

标注好患者姓名、采集时间等信息,以便后续的检验
和分析。

6. 送检保存,尽快将采集好的痰标本送到临床检验科或医院实验室进行检验,或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保存和运送。

以上是痰标本采集法的操作要点,正确的痰标本采集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痰标本采集操作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标准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项目考核要点分值扣分标准得分物品准备弯盘、手电筒、压舌板、纱布、根据检验目的准备标本容器(痰盒或无菌痰盒、大容量痰盒)、冷开水、漱口溶液、条形码标签、化验执行单、速干手消剂、医用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必要时戴手套、备集痰器10用物不全缺一项扣1分未检查一次性物品有效期扣1分,核查不实扣0.5分未根据医嘱选择标本容器扣2分,核对不实扣0.5分未检查速干手消剂有效期扣1分,核查不实扣0.5分未洗手扣1分,在处置车上方洗手扣0.5分,洗手不规范扣0.5分未检查手电筒处于备用状态扣1分操作步骤1.仪表端庄,着装整齐5着装不符合要求一处扣1分未查床尾卡扣1分,核对不实扣0.5分,未做到双向核对扣0.5分核对床号、姓名、性别错误一项扣1分,未做自我介绍扣1分未向患者告知操作目的、配合方法一项扣1分评估内容不全缺一项扣1分与患者交流沟通不亲切、不流畅扣1分其它一项未做扣0.5分2.核对患者姓名、床号,自我介绍,解释目的,取得配合63.评估患者的病情、治疗、排痰情况,观察口腔黏膜、咽部情况84.七步洗手法,戴口罩 5 未洗手扣1分,在处置车上方洗手扣0.5分,洗手不规范扣0.5分未戴口罩扣1分操作前未再次核对姓名、床号、检查项目一项扣1分采集前未协助患者漱口扣1分痰培养标本协助患者漱口顺序不正确扣1分指导患者取痰标本方法不正确扣2分24h痰标本容器上未注明起止时间扣1分无力咳痰或不合作者未给予翻身扣背扣1分通过吸痰收集痰标本未戴手套扣1分集痰器连接方法不正确扣1分未协助患者擦净口鼻部扣1分其它一项未做扣0.5分5.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16.收集痰标本(1)常规标本:晨起用冷开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痰液置于痰盒中6(2)痰培养标本:晨起先用漱口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无菌痰盒8(3)24h痰标本:晨起进食前漱口后(7am)第一口痰起至次日晨进食前漱口后(7am)第一口痰止,将24h痰液全部收集在痰盒内8(4)无力咳痰或人工辅助呼吸患者:先叩击背部,戴好无菌手套,然后将集痰器与吸引器连接,抽吸痰液2-5ml于集痰器内127.协助患者漱口,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5痰标本采集后未协助患者漱口扣1分操作后未将条形码贴于标本容器上扣1分操作后未核对扣1分医用、生活垃圾未分开扣1分未记录痰液的外观和性状扣1分,24h痰标本痰液总量未记录扣0.5分;记8.分类清理用物,洗手,做好记录,标本及时送检6录不实扣0.5分其它一项未做扣0.5。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

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最新考核表)1. 引言痰液标本是评估呼吸道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确的采集技术操作能够有效提高标本质量,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本操作标准旨在规范痰液标本的采集过程,确保操作准确、安全、无菌,提高采集者的能力及质量。

2. 术语定义- 痰液标本:患者从呼吸道排出的分泌物。

- 采集者:痰液标本的采集工作人员。

3. 采集环境要求- 操作室保持清洁,通风良好。

- 采集工具和处于无菌状态。

- 采集者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穿戴无菌手套。

4. 采集前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标本采集工具和。

- 检查采集工具和是否无菌。

- 关注采集者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洗手惯。

- 戴上无菌手套,确保采集过程无菌。

5. 采集步骤1. 通过告知患者痰液采集过程,获得患者的合作。

2. 提醒患者进行口腔清洁,以减少口腔细菌的干扰。

3. 患者刷牙后,嘴巴含漱无菌生理盐水或蒸馏水。

4. 患者取深呼吸,保持舌头平放。

5. 将无菌痰杯递给患者,提醒患者咳嗽或吐痰直接进入痰杯。

6. 确保患者在采集过程中顺利呼吸,避免吸入其它异物。

7. 采集足够的痰液量,确保标本的准确性。

8. 患者咳嗽或吐完痰液后,将盖子紧闭,确保标本的保存和运输。

9. 采集完成后,将标本封存,填写相关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采集者签名等。

6. 采集后处理- 采集者将标本送至指定的实验室或病理科室。

- 标本送达后,实验室或病理科室负责进一步处理和检测。

- 采集者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记录和报告。

7. 检查和考核- 通过定期检查和考核,评估采集者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检查内容包括个人卫生、采集工具的无菌状态、痰液标本量的准确性等。

8.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的指导书、视频等参考资料,以便采集者研究和参考。

以上为痰液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标准的最新考核表,希望采集者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工作,确保痰液标本采集的质量和准确性。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痰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一、采集目的一般可用于普通细菌、分枝杆菌、真菌和军团菌的涂片或培养检测,经气管穿刺吸引物可用于厌氧菌的检测。

二、一般原则1.采集标本的最佳时机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2.宜采集清晨第二口痰液。

3.对于普通细菌性肺炎,痰标本送检每天1次,连续2~3天。

不建议24 h内多次采样送检,除非痰液外观性状出现改变。

4.怀疑分枝杆菌感染者,应连续收集3天清晨痰液送检。

三、采集方法(一)自然咳痰法与雾化导痰法1.用物准备:无菌容器(盒)、生理盐水(250 ml或500 m1)、化验单。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3.无痰或痰量极少者可用3%~5%氯化钠溶液5 ml雾化吸入约5 min 后留取痰液。

4.如有可能,应在医护人员直视下留取清晨第二口痰。

嘱咐患者留取前摘去牙托,清洁口腔,如刷牙后反复用生理盐水漱口;深吸气后用力自气管深部咳出痰液,置无菌容器内。

应尽可能防止唾液及鼻咽部分泌物混入样品,不应用纸巾包裹痰液。

(二)支气管镜法鼻或口腔插人支气管镜。

常用采集方法有经支气管镜吸引、支气管肺泡灌洗、防污染毛刷采样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等。

(三)经人工气道吸引法1.用物准备:负压吸引器、生理盐水、一次性吸痰管、无菌手套、无菌容器(试管)、化验单。

2.核对患者床号、姓名等。

3.将患者头部转向操作者一侧。

4.进行手卫生后将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拆开,连接吸引器,调节吸引器至适宜负压(成人:40.0~53.3 kPa;小儿:<40.0 kPa)。

5.将一次性吸痰管外包装去除,戴手套持吸痰管试吸生理盐水,检查管道是否通畅。

6.折叠一次性吸痰管末端,插人口腔或鼻腔或人工气道至适宜深度,放开吸痰管末端,轻柔、灵活、迅速地左右旋转上提吸痰管吸痰。

见吸痰管内有痰液吸出,即折叠一次性吸痰管退出,将一次性吸痰管与吸引器分离(使用人工呼吸机者,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痰前后需吸入高浓度氧气1~2 min)。

痰标本采集的操作

痰标本采集的操作

痰标本采集一、目的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二、操作标准(一)操作前准备(1)评估患者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配合,昏迷患者病情平稳。

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和咽部情况。

(2)个人准备仪表端庄,服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用物准备无菌手套、一次性痰培养器。

(4)环境准备安静、舒适。

(二)操作步骤(1)核对医嘱及患者。

(2)洗手,戴无菌手套。

(3)助手协助打开痰培养器,若为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助手协助按下纯氧和静音按钮。

(4)痰培养器接负压吸引器。

(5)助手协助固定患者头部,若为气管插管患者,助手协助断开患者气管插管接头处。

(6)吸痰管插入到合适深度后,开放负压吸引痰液。

当标本瓶内痰液达到需要量时关闭负压,退出吸痰管,痰培养器加盖。

(7)再次核对患者姓名。

(8)洗手,记录。

三、注意事项(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标本,影响检验结果。

(2)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价值高。

(3)痰液标本采集最好在上午进行。

(4)连续采集3~4次,采集间隔时间>24小时。

(5)不能用无菌水冲洗吸痰管,否则会稀释标本。

(6)退吸痰管时不能开放负压,否则会引起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标本。

(7)标本送检不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

(8)痰液标本采集后应评估标本量、颜色、形状,进行痰液涂片,检查确定标本来源,若怀疑细菌感染,应进行革兰染色、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

(9)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检验目的和采样时间,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

留取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留取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留取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留取痰标本是一项重要的临床操作,正确的采集方法对于确诊
呼吸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正确的痰标本采集方法:
1. 预备工作,在进行痰标本采集前,首先要保证患者口腔的清洁,以避免口腔细菌的污染。

同时,采集工具如痰杯、标签等也要
提前准备妥当。

2. 咳痰方法,让患者坐在椅子上,深呼吸几次,然后用力咳嗽,将痰咳出到痰杯中。

有时候需要让患者进行雾化吸入,以促进痰液
的分泌。

3. 痰液采集,使用消毒过的痰杯,将患者咳出的痰液收集到痰
杯中。

避免接触痰液的外部容器,以免污染。

4. 标本处理,在痰杯上标注患者的姓名、日期、时间等信息,
确保标本能够被准确识别。

然后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验。

5. 清洁消毒,采集完痰标本后,要及时清洁消毒采集工具,以
避免交叉感染。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采集痰标本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以免感染。

同时,要确保痰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符合医疗废物处理的相关规定,避免对环境和他人造成污染和危害。

总的来说,正确的痰标本采集方法包括预备工作、咳痰方法、痰液采集、标本处理和清洁消毒等环节,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可以确保采集到的标本质量良好,有助于准确诊断呼吸道疾病。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
痰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提醒患者不要饮食、饮水、刷牙、漱口等,以避免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细菌对标本的干扰。

2. 患者深呼吸数次,然后用浅浅的干净容器接平静呼出的痰液。

3. 尽量采集早晨的第一次痰液样本,因为患者通常会在清晨有较多的痰液。

4. 收集足够量的痰液样本(通常约为5到10毫升),以便进
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5. 将采集的痰液标本转移到标有患者姓名、日期和时间的密封容器中。

6. 卫生人员在与痰液接触后,应彻底清洗双手,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7. 标本在采集后尽快送往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测,避免标本的存放时间过长。

注意事项:
1. 痰液的采集应尽量在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2. 在采集过程中,尽量避免将唾液或口腔分泌物混入痰液中。

3. 若患者无法自主咳痰,则可采用气道吸引的方式进行痰液采集。

4. 对于肺部感染等相关疾病的病患,适时采集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是十分重要的,以指导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规范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规范

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规范(一)操作要点与评价标准项目操作要点评价要点分值评价等级仪表仪表端庄,服装整洁符合要求 5 5 3 1评估1.查看医嘱及化验单:患者床号、姓名、痰标本种类、留痰注意事项完整、正确 5 5 3 1 2.了解患者身体状况:病情、诊断、治疗等评估准确 5 5 3 1 3.向患者解释痰标本采集的目的、方法、采集时间及配合要点,取得合作解释到位,交流自然5 5 3 1 4.评估患者咳嗽、咳痰情况,如痰的颜色、量、性质、能否自行咳出,并观察患者有无口腔粘膜溃疡、糜烂评估准确 5 5 3 1操作前1.个人准备;应用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戴口罩正确 5 5 3 1 2.物品准备:①依痰标本种类和患者情况选择盛痰容器、漱口液;②对不能自行排痰者应备吸痰装置及物品1套;③化验单、笔按需备齐 5 5 3 1操作中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核对完整、正确,卧位舒适5 5 3 12.指导能自行排痰患者留取痰标本:(1)常规痰标本:患者晨起未进食前用清水漱口,在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盛于痰盒内,注意手不要触及痰盒内面,并及时加盖(2)痰培养:患者晨起先用漱口液漱口后,再用清水漱口,最后数次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第一口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注意手不要触及无菌集痰器内面,并及时加盖(3)无法咳痰或不合作者:连接吸痰器,戴好无菌手套,按无菌技术原则给予吸痰;将痰液吸入无菌集痰器内,并及时加盖指导正确,采集标本合乎要求、无污染332523.在化验单上记录采集日期、时间并签名;及时送检记录完整、正确,送检及时5 5 3 14.整理用物;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感谢患者的配合卧位舒适,尊重患者5 5 3 1操作后1.对物品进行分类处理:对采用吸痰操作所用物品,按吸痰技术操作后物品的处理方法进行分类处理用物处理方法正确 5 5 3 12.洗净双手;在执行单一栏签全名和时间;在化验单上记录采集日期、时间并签全名;在护理操作熟练,记录完整5 5 3 1记录单上记录留取标本日期、时间、种类、方法,正确痰液性状、颜色,并签全名理论5提问[注释]评分等级:I级表示操作熟练、规范、无缺项、无污染,评估准确,与患者沟通自然;语言通俗易懂;II级表示操作欠熟练、规范,有1~2处缺项,评估欠准确,与患者沟通不够自然;III级表示操作不熟练、不规范、有3处以上缺项,评估不准确,与患者沟通少。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一)操作流程操作流程准备评估解释痰标本采集整理记录操作方法·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查对:医嘱、检查项目·用物:痰液采集容器,必要时备无菌手套、3%过氧化氢溶液或复方硼砂溶液、集痰器、无菌吸痰管、负压吸引装置、95%乙醇或10%甲醛(用于固定癌细胞)、手消毒凝胶·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正进行的治疗·患者咳嗽、咳痰情况·患者心理状态·患者沟通、理解及合作能力·容器贴上标签,注明科室、床号、姓名、检验项目等·患者能自行留取痰液,嘱患者清晨醒来未进食前用温开水漱口,深呼吸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置于痰杯中,加盖后及时送检·无法咳痰的患者,协助患者取适当卧位,由下向上叩击患者背部,戴好无菌手套,将集痰器分别连接吸引器和无菌吸痰管,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送检·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的患者,按吸痰法将痰液吸入集痰器内,加盖容器后送检·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洗手(二)评分标准所在科室考生姓名考核老师考核成绩项目操作准备查对评估310标准分值5扣分内容着装不规范-3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未查对医嘱、检验项目-3未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排痰情况、有无特殊需要各-2未解释需要注意事项-2用物14未根据评估准备用物-4少一件各-2未贴检查标签-4操作床旁查对安全舒适留取痰284未注意患者安全-2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未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留取方法-86未查对患者、腕带各-2扣分得分操作者步骤标本未保护患者隐私-6未留取足够的量-6污染标本-8送检整理510未及时送检-5未整理床单位-2未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2污物乱放、遗留用物在病房-2未分类放置-2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或洗手不认真、程序错误-2整体评价态度沟通整体计划提问总分465100态度不认真-2沟通技巧欠佳-2整体操作不流畅-3无计划性-3累计。

市人民医院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规程

市人民医院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规程

市人民医院痰标本采集法操作规程
目的:
根据医嘱采集患者痰标本,进行临床检验,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评估:
1、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采集标本的目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2、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有无异常和咽部情况
准备:
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2、用物准备:化验单。

常规痰标本:痰盒。

24h小时痰标本准备容积约500ml的清洁广口容器。

培养标本准备无菌集痰器、漱口溶液200ml.
操作:
1、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
2、常规标本:患者晨起后漱口,去除口腔中杂质,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收集的痰盒中送检。

如查癌细胞,应立即送检或用95%乙醇或10%甲醛固定后送检。

3、24h痰标本:注明留痰起止时间,嘱患者将24痰吐入容器内,并嘱不可将痰液,漱口水、鼻涕等混入,及时送检
4、培养标本:清晨起床后先用漱口溶液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细菌,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渗出的痰液于无菌集痰器内,立即送检。

昏迷患者可用吸痰法吸取
5、为人工辅助呼吸者吸痰时,要戴无菌手套,将痰液收集器连接在负压吸引器上,正确留取标本
6、分类整理用物,洗手;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做好记录。

整体要求:
1、护士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根据检查目的选择正确的容器
2、患者做痰培养及痰找癌细胞检查时,应及时送检。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痰标本采集操作流程
核对解释(1)核对检验单,容器外按要求贴标签。

24小时痰标本应注明起止时间。

(2)携用物至床边,核对床号、姓名及检验项目,向患者解释目的及方法,以取得配合。

留取标本根据检验的项目留取不同标本
(1)常规痰标本:嘱其晨起用清水漱口清洁口腔,然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盛于痰盒或痰杯内。

为人工辅助呼吸者吸痰时,戴无菌手套,痰液收集器分别连于吸引器与吸痰管,按吸痰法吸入2—5ml痰液于痰液收集器内。

(2)24小时痰标本:嘱患者将24小时(晨7时至次晨7时)的痰液全部留于清洁广口瓶内。

(3)培养标本:嘱患者清晨起床后先用朵贝儿溶液漱口,再用清水漱口,深呼吸数次后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的痰液于无菌培养瓶或盒内。

昏迷患者用按无菌吸痰法吸取痰液。

整理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和用物。

记录洗手、记录。

送检将标本连同检验单及时送检,如常规标本查癌细胞,瓶内应放10%甲醛溶液或95%乙醇溶液固定后送检。

操作后评估患者和家属理解、配合,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留取的标本符合检验要求。

门诊痰标本采集作业标准

门诊痰标本采集作业标准

门诊痰标本采集作业标准项
目作业标准
标本盒选择◆审核、执行医嘱,
◆根据检验项目选择标本盒并粘贴条形码
◇痰常规:清洁有盖广口瓶留取
◇痰培养、痰找结核杆菌:无菌集痰器留取标本
采集方法◆护士接到标本容器核对无误后,给病人
◆根据检验医嘱告知病人检验项目的目的、注意事项、采集方法及配合要点
◆痰常规
◇病人晨起空腹状态下,清水漱口一深呼吸数次一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液一盛清洁有盖广口瓶中一放到标本收取处
◆痰培养:无菌集痰器留取标本(检查痰液有无致病菌)
◇病人晨起空腹状态下,漱口溶液漱口一清水漱口一深呼吸数次一用力咳出气管深处痰液一盛于无菌集痰器中一放在标本收取处
◇无菌集痰器保持无菌,在留痰之前不能打开
◇留取痰标本时不能触及容器内层,留取痰标本后立即加盖保存
◇痰培养一般连续留取三天或遵医嘱
◆痰找结核杆菌:无菌集痰器留取标本(检查痰液中的结核杆菌)
◇病人留取标本前清水漱口一深呼吸数次一收腹用力咳出自支气深部的脓样或黏液样痰液一盛于无菌集痰器中一放在标本收取处
◇留取痰找结核杆菌标本时,避免混入漱口液、唾液、鼻涕等
◇做漂浮或浓集结核杆菌检验时,应采集12~24小时内的痰液
◇在治疗期留痰培养标本,应在停药48小时后留取
◇病理学检验以清晨第一口痰标本最适宜;细胞学检验以上午9~10时留痰最好
标本送检◆护士根据化验、检查单、姓名给病人标本留取器◆核对正确后收回标本
◆将采集完的标本进行条码扫描
◆按照送检时间及时送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标本采集操作标准
一、【目的】
1.评估患者痰液的量、颜色、气味及浓稠度。

2.了解疾病进展和治疗成效。

3.收集患者痰液做细菌培养、细胞学检查,协助诊断。

二、【操作前准备】
1.评估:
(1)患者病情、年龄、治疗、排痰情况和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粘稠度。

(4)解释留痰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2.护士准备:洗手、戴帽子、口罩。

3.用物准备:化验单、痰标本容器(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需备无菌标本容器
及漱口液)、吸痰用物一套(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无菌手套、生理盐水、
负压吸引器一套)。

三、【操作步骤】
1.双人核对医嘱,打印条码。

2.按医嘱备痰标本容器,容器上贴好条形码。

3.洗手,戴口罩、手套。

4.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向病人解释,取得配合。

5.指导或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
(1)常规痰液标本:晨起清水漱口后,深吸气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第二口痰液,置于清洁容器内。

标本不小于1ml,痰液内禁止混入漱口水和食物残渣。

(2)痰培养标本:晨起清水漱口后,深吸气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第二口痰液,置于无菌容器内。

(3)难于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气道患者痰液采集法:取舒适卧位,先叩击患者背部,戴无菌手套连接集痰器与负压吸引装置,抽吸痰液
2-5ml于集痰器内。

(4)24小时痰标本采集法:在广口瓶内加少量清水患者起床后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至次晨进食前漱口后最后一口痰结束,全部痰
液留入集痰瓶内,记录痰标本总量、外观和性状。

(须在容器上注明起止时间)
(5)咽试子采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试子蘸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患者口腔两侧鄂弓、咽、扁桃体的
分泌物,避免咽试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试子插入无菌管内塞紧。

6.脱手套,消毒双手,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7.观察痰液的色,质,量。

8.处理用物,洗手。

9.按要求将痰标本及时送检。

四、【注意事项】
1.除24小时痰标本外,痰液收集时间宜选择在清晨。

2.查痰培养及肿瘤细胞的标本应立即送检,也可用95%乙醇或10%甲醛固定后送检。

3.避免在进食后2小时内留取咽拭子标本,以防呕吐,棉签不要触及其他
部位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痰标本采集考核标准
项目操作要点分值评分标准
仪表衣帽整洁,仪表端庄,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5分衣、帽、口罩、鞋不整洁各扣1分;不洗手扣2分
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治疗、排痰情况和配合程度。

2.评估患者口腔粘膜有无异常。

3.观察痰液的颜色、性质、量、气味、粘稠度。

4.解释留痰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10分
无评估不得分
漏一项扣2分
用物准备化验单、痰标本容器(留取痰培养标本时需备无菌标
本容器及漱口液)、吸痰用物一套(一次性痰液收集器、
无菌手套、生理盐水、负压吸引器一套)。

10分
少一项扣2分
操作步骤双人核对医嘱,打印条码。

5分未双人核对不得分
按医嘱备便标本容器,容器上贴好条形码。

5分容器未贴条形码不得分
洗手,戴口罩,戴手套。

5分未做不得分
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向
患者解释,取得配合。

10分未核对扣5分,未告知扣
5分
指导或帮助患者按要求排痰。

1.常规痰液标本:晨起清水漱口后,深吸气用力咳出
呼吸道深部第二口痰液,置于清洁容器内。

标本不小
于1ml,痰液内禁止混入漱口水和食物残渣。

2.痰培养标本:晨起清水漱口后,深吸气用力咳出呼
吸道深部第二口痰液,置于无菌容器内。

3.难于自然咳嗽、不合作或人工气道患者痰液采集法:
取舒适卧位,先叩击患者背部,戴无菌手套连接集痰
器与负压吸引装置,抽吸痰液2-5ml于集痰器内。

4.24小时痰标本采集法:在广口瓶内加少量清水患者
起床后进食前漱口后第一口痰开始留取,至次晨进食
前漱口后最后一口痰结束,全部痰液留入集痰瓶内,
记录痰标本总量、外观和性状。

(须在容器上注明起止
时间)
5.咽试子采集法:患者用清水漱口,取出无菌试子蘸
取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用压舌板轻压舌部,迅速擦拭
患者口腔两侧鄂弓、咽、扁桃体的分泌物,避免咽试
子触及其他部位;迅速把咽试子插入无菌管内塞紧。

25分
操作程序不正确一项扣5
分,概念不清扣5分,操
作不熟练扣5分
脱手套,消毒双手,再次核对,整理床单位,协助患
者取舒适体位。

5分未做不得分
处理用物,洗手。

5分未做不得分
按要求将痰标本及时送检。

5分送检不及时不得分
提问目的,注意事项。

10分
未掌握不得分,掌握不熟
扣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