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学案件 高中语文 史记选读(教师用书)魏公子列传
《史记》选读《魏公子列传》教案(苏教版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2)学会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语言特色等。
(3)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了解古代历史和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魏公子列传》。
(2)学会对比分析,将《魏公子列传》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进行比较,拓展视野。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评价和解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史记》的文学魅力,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热爱。
(2)通过学习魏公子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3)学会正确对待历史与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 魏公子的人物形象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3. 学会对比分析,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古代文献的阅读和理解。
2. 魏公子形象的多维度分析。
3.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魏公子列传》,了解文本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魏公子列传》与其他相关文学作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情况,进行讲解,解答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实例,分析魏公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意义。
6. 情感共鸣:通过讨论魏公子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魏公子的形象特点。
3. 采用对比分析法,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古典文献阅读能力。
4. 注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道德观念。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教学目标]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取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
因此,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
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因此稍加补充归纳。
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进行翻译训练。
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一、导入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
2、大致理解文意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明确: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5-_窃符救赵四、朗读1、2两段(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二)重点词句讲解礼而下士无贤不肖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三)讨论概括1、2两段大意。
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
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五、朗读3、4两段(一)重点词句讲解往请修身洁行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不让公子颜色愈和遍赞宾客数请之故不复谢虚左(二)讨论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六、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2、熟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第三部分一、朗读5、6两段(一) 重点词句讲解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且公子纵轻胜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二、朗读7、8两段(一)练习:解释加点词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尚安事客因问以至J鄙军之日(二)复述候所献之计(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三、朗读9-_段1、重点词语讲解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四、朗读最后一段这一段起什么作用五、总结讨论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
浙江省奉化中学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2)苏教版选修《传记文学选读》(二)朗诵全文并作补充说明。
大体方式:逐段进行(较短的段落能够归并)。
步骤:先作补充说明,接着朗诵,读后让学生质疑并作解答。
补充注释如下:(1)方数千里——不是确数,泛指全国各地,前人计算土地用截长补短的方式,凑成正方形。
方数千里,确实是每一边都是数千里。
孟子说“天下方千里者九”,可见“方数千里”是指全国各地说的。
(2)今日嬴之为(w8i)公子亦足矣——课文注释只有合注,无分注。
关键是那个“为”* 字,照译文容易误读为wèi。
其实,此“为”字应训“助”,古书中多有此训,译为“为……尽力”“为……效劳”都是对的,《集解》训为“羞”,非是。
(3)留军壁邺——课文注释训“壁”为“驻扎”,误。
古时说军队驻扎皆用“军”(如“沛公军霸上”),即环车为营,是临时性的。
“壁”,那个地址用作动词,筑壁垒的意思,表示要做较长时刻的停留。
(4)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sh)i)王万端——下句主语仍是“公子”,意思是信陵君跟宾客辩士一路劝说魏王(出兵救赵)。
(5)我岂有所失哉——课文注释用“过失、错误”说明“失”,不确。
此句与上文“吾因此待侯生者备矣”对针,“失”即“不备”,意谓失察或考虑不周。
(6)屏人世(ji4n)语——间,应训“隔离”。
课文注释以“悄悄地”释“间”,不确。
“间”在此句中能够引申为“秘密地”,间语即密谈,如此才符合下文内容。
(三)分析结构层次。
1.学生归纳各段大意(圆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段落顺序,板书能够只写出其中加点的字)。
(1)归纳介绍信陵君的身份。
(2)介绍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阻碍。
(3)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通过。
(4)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
(5)交代秦国邯郸,魏王派援军而持观望态度。
(6)平原君让公子,公子数请而魏王不听。
(7)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8)写朱亥与公子俱行。
(9)写朱亥椎杀晋鄙。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了解《魏公子列传》的作者、背景及文学地位。
分析并欣赏魏公子的形象特点及其在文中的表现。
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课文导入: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在其中的地位。
课文朗读:全班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
人物分析:讨论魏公子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智慧等。
修辞手法:分析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解释其效果。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背景、人物特点、修辞手法等。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魏公子形象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段落,引导学生欣赏文字之美。
2.2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深入了解《史记》及魏公子。
纸质教材: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背景。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步骤3.1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和背景。
准备PPT及相关教学资源。
3.2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史记》及《魏公子列传》的背景。
朗读课文:全班朗读课文,感受文字韵律。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分享对魏公子形象的理解。
修辞分析:讲解并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
总结反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问答中的积极性。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课后作业,如作文、练习题等。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练习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2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需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反馈、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教材:《史记》及相关辅助阅读材料。
网络资源:关于《史记》、魏公子的视频、文章等。
PPT及多媒体教学材料。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课文场景。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
苏教版选修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就”“过”“下”“独”“辞”“无”“存”等实词的意义和复习“之”“以”“为”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通过理解作品对人物的言行的刻划去把握人物性格3、体会纪传作品的一般的结构特点[课文特点和教学设想]此文是典型的传记,先交待人物基本情况,然后总写人物性格,再选择典型事例,通过人物的言行去表现人物,近年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大都属这种类型。
所以,此课的教学,将这类文章的结构思路作为一个重点。
在词句方面,课文注得较为详细,但对一些词类活用现象并未注出,所以稍加补充归纳。
课文较长,采用读读、讲讲、练练、议议的教学方法,并选出重点句子实行翻译训练。
共用三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疏通词句,初步理解,语言训练一、导入简介春秋战国时期的养士的情况及战国四君子,“士为知已者死,女为悦已者容”。
二、听读要求:1、掌握自己读不来的字的字音。
2、大致理解文意三、讨论全文大致提纲明确:1-2信陵君的身分和为人、声望3-4具体写信陵君的“仁而下士”:亲迎候生、数请朱亥5-12窃符救赵四、朗读1、2两段(一)参照注解,理解句意(二)重点词句讲解礼而下士无贤不肖谦而礼交之以其富贵骄士(三)讨论概括1、2两段大意。
第二段三句话各写什么内容。
从哪些方面介绍信陵君的?五、朗读3、4两段(一)重点词句讲解往请修身洁行以监门困故公子从车骑不让公子颜色愈和遍赞宾客数请之故不复谢虚左(二)讨论哪些细节体现了信陵君的“仁而下士”?这两段中写出了候和朱的什么性格特征?这两段与前两段有什么关系?六、布置作业1、课后练习二2、熟读全文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习第三部分一、朗读5、6两段(一) 重点词句讲解留军壁邺实持两端以观望冠盖相属于魏而魏救不至且公子纵轻胜讨论 1、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求救? 2、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和信陵君的态度怎样二、朗读7、8两段(一)练习:解释加点词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独不怜公子Z耶约车百余骑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尚安事客因问以至J鄙军之日(二)复述候所献之计(三)讨论:从主客决别、信陵君辞而复返中体现了什么?请如姬盗兵符表现了候的什么品质?侧重写谁?三、朗读9-11段1、重点词语讲解矫魏王令袖四十斤大铁椎椎杀公子遂将晋鄙军举手视公子2、讨论:候为什么北向“自刭”?四、朗读最后一段这个段起什么作用五、总结讨论1、“窃符救赵”一事叙得相当完整,试分析其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学年高中语文 魏公子列传课后知能检测 苏教版选修《史记》(1)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21-2021学年高中语文魏公子列传课后知能检测苏教版选修《史记》一、基础巩固1.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直上载公子上坐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C.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D.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解析】A.“坐”通“座”;B.“乡”通“向”;C.“椎”通“锤”。
【答案】D2.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臣修身洁.行数十年B.公子从车骑,虚.左C.能急.人之困D.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解析】A项,洁:使……高洁,使动用法;B项,使……空着;使动用法;C项,为……着急,为动用法;D项,使……站立着。
【答案】C3.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①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②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B.①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②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C.①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②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妥协也D.①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解析】A项,动词,做/动词,难为;B项,介词,在/介词,从;C项,介词,在/介词,因为;D项,副词,于是,就。
【答案】D4.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说明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赞:称赞B.此五霸之伐.也伐:功业C.而公子亲数存.之存:探问D.谢.客就车谢:辞别【解析】A项“赞”应为“引见,介绍”的意思。
【答案】A★5.(对应本课“局部探讨”第3题)以下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A.请救于魏B.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C.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定语后置句。
【答案】B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完成6~9题。
6.以下句子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持续B.辞.决而行辞:辞谢C.如姬资.之三年资:蓄积D.此五霸之伐.也伐:功劳【解析】B项,辞:辞别。
2018版高中语文苏教版史记选读学案:专题六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 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 魏公子列传1.通假字(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1)故⎩⎪⎪⎨⎪⎪⎧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今公子故.过之: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 温故.而知新: 君安与项伯有故.: 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2)过⎩⎪⎨⎪⎧愿枉车骑过.之: 行过.夷门,见侯生: 且尔言过.矣: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除⎩⎨⎧ 赵王扫除.自迎: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3.虚词归纳乃⎩⎪⎨⎪⎧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家祭无忘告乃.翁:4.古今异义词(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客..以观公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并解释一下(1)仁而下.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椎.杀晋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皆谦而礼.交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北救赵而西却.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侯生乃屏.人间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能急.人之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公子从车骑,虚.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公子怪.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1)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魏公子列传教案
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标题:《魏公子列传》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通过阅读《魏公子列传》这一名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案适用于中学高年级学生,适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魏公子列传》,学生能够理解古代文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点:1. 理解《魏公子列传》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掌握古代文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并能够从文本中找到相关的证据和例子。
3. 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准备:1. 《魏公子列传》原文及翻译版本。
2. 学生阅读材料和课堂讨论的问题。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可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并提问古代文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
- 提出《魏公子列传》这一名篇,介绍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
2. 阅读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魏公子列传》的部分章节,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学生回答与阅读相关的问题,检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程度。
3. 文化讨论(15分钟):-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文化对个人命运的影响,提出相关问题,如:魏公子的命运是否受到古代文化的制约?文化因素如何影响他的选择和决定?-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4. 批判性思维分析(15分钟):-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 提出问题,如:魏公子的选择是否正确?他有没有其他的选择?他的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学生进行个人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辩论。
5. 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学生在阅读理解、文化讨论和批判性思维方面的表现。
-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启示和教训,以及如何将古代文化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之魏公子列传教案及测验 苏教版
课堂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分别是:()、()(1)A、而公子亲数存之B、乃谢客就车请数公子行日公子过谢侯生C、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D、愿枉车骑过之今公子故过之行过夷门(2)A、公子引车入市B、而公子亲数存之公子引侯生坐上坐已却秦而存赵C、乃谢客就车D、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然嬴欲就公子之名今有难,无他端2、下列每组句子中不都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直上载公子上坐B、辞决而行屈平既绌自疏濯淖污泥之中C、侯生果北乡自刭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厚币委质事楚人穷则反本3、下列加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公子从车骑,虚.左B、为能急.人之困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C、公子怪.之D、侯生乃屏.人间语遂救邯郸,存.赵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4、与其它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B、未之多见也C、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D、何功之有哉5、下列动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公子从车骑(让……跟从着)B、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使……站立着)C、侯生乃屏人间语(让……退避)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愤怒)6、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一项的是()例句:何功之有哉A、句读之不知B、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此乃臣效命之秋也D、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的“立”相同的一组是()例: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①臣乃敢上璧②左右欲刃相加③宁许以负秦曲④相如廷叱之⑤严大国之威以修敬⑥毕礼而归之⑦且庸人尚羞之⑧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⑨公子从车骑,虚左A、①⑦⑨B、①③⑦C、③⑥⑨D、③⑦⑨8、下列句子中与“独不怜公子姊邪” “独”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独子无兄弟B、独畏廉将军哉?C、计不独生而令赵亡D、独与老翁别E、鳏寡孤独9、下列句子中与“不辞劳苦” “辞”字解释相同的一项()A、辞决而行B、无一言半辞送我C、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D、臣等不肖,请辞去10、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何功之.有哉/ 吾固知公子之.还也B、如姬为.公子泣/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C、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 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D、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嬴乃.夷门守关者11、不属古今异义的一项()A、以公子为长者....B、胜所以自附于婚姻C、实持两端..而事君者..以观望D、臣所以去亲戚12、“请救于魏”句式相同的一项()A、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B、何功之有C、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2、与“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之”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此五霸之伐也B、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C、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D、何功之有哉14、与“宁许以负秦曲” “以”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B、实持两端以观望C、欲以客往赴秦军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15、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终不因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监狱门B、侯生摄敝衣冠整理C、公子执辔愈恭拉着缰绳D、遍赞宾客赞扬16、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公子闻之,往请请求B、嬴乃夷门抱关者也抱着关门C、公子颜色愈和色彩D、见其客朱亥,俾倪斜着眼睛看17、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为.大梁夷门守关者/ 公子起,为.寿侯生前B、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今公子故.过之C、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赢乃.夷门抱关者也D、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 而.以公子为长者18、下列加点的词意思与例句意思相同一项的是()例句:公子引.车入市A、公子引侯生坐上坐B、引赵使者蔺相如C、相如引车避匿D、左右或欲引相如去19、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正确地一项:()A、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地名B、吾攻赵,旦暮..且下早晚间C、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曾经D、此五霸之伐.也讨伐20、选出下列加横线词解释不正确地一项:()A、我岂有所失哉过失、错误B、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仇恨C、而公子亲数存之慰问D、矫魏王令代晋鄙假装21、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C、而公子亲数.存之/ 请数.公子行日D、所以不报谢.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22、选出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独.畏廉将军哉B、然嬴欲就.公子之名/ 乃谢客就.车C、而公子亲数存.之/ 遂救邯郸,存.赵D、公子患之,数请.魏王/ 公子从其计,请.如姬2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却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 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
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专题解说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
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较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较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苏教版选修教材《<史记>选读》的教学开始。
教学《<史记>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
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
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
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
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较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
太史公自序教学定位文本概述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
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
”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打开了门。
《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
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始。
《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内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
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基础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则是学习了解文章内容的主要方法。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学案:第18课魏公子列传Word版含答案
第18课魏公子列传自主•预习区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魏公子列传》是司马迁倾注了高度热情为信陵君所立的一篇专传。
本文主要选了他的“礼待侯生”和“窃符救赵”两方面突出的事迹,从而歌颂了信陵君心存魏国,礼贤下士,救人于危难之中的思想品质。
学习此文,不仅要了解曲折的故事情节,更要借助字词、细节,深入传主的心灵世界,从而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本文文字明白晓畅,文言常用词丰富。
学习时可把积累实词放在重要位置。
、文本卡片、人物名片1 •战国四公子:战国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
各诸侯国贵族为了对付秦国的入侵和挽救本国,竭力网罗人才。
他们礼贤下士,广招宾客,以扩大自己的势力,因此养“士”(包括学士、策士、方士或术士以及食客)之风盛行。
当时,以养“士”著称的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
后人称他们为“战国四公子”。
2•信陵君(?〜前243),魏安釐王之弟,即魏无忌,号信陵君。
公元前257年,他设法窃得兵符,击杀将军晋鄙,夺取兵权,救赵胜秦。
后十年,为上将军,联合五国击退秦将蒙骜的进攻。
魏王论功行赏,任用信陵君为相,国中大小政事,全交给信陵君决定。
信陵君的威名震动天下,秦国就想方设法除掉信陵君。
秦王拿出巨款,派特务到魏国施用反间计,挑拨魏王与信陵君的关系。
信陵君虽然于心无愧,但知道魏王疑心日增,就托病不再入宫,将印信兵符等都交还魏王,以美女醇酒为伴,日夜享乐,过了二、背景资料4年就抑郁而终。
公兀前277年,魏安釐王即位。
他为了牵制已在魏国从政十几年、君田文,就把自己的弟弟魏无忌封在信陵,因而魏无忌被称为信陵君。
政治实力雄厚的孟尝华阳一战,田文失势,信陵君逐渐取代了田文在魏国的地位,成为战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邯郸大捷后, 尽管魏安釐王原谅了他窃符矫杀晋鄙的罪过,但他一直留在赵国,十年没有回去过。
语文凤凰新学案答案
语文凤凰新学案答案【篇一:凤凰新学案件高中语文史记选读(教师用书)魏公子列传】文本预读要求指导学生对照文本下注释自主阅读原文,先知其大意,明其主要事件;然后完成“感知文本”与“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
感知文本1. 课文共有8段,请你阅读后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见学生用书第110页“感知文本”第1题)【分析】第1段: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第2段: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第3段: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的过程。
第4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虽派救兵但持观望态度;平原君责怪信陵君,信陵君数请救赵而魏王不听。
第5段: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第6段:写朱亥与信陵君俱行。
第7段:写朱亥椎杀晋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侯生北乡自刭。
第8段: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 根据上面各段内容大意,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划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2题)【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
突出他“仁而下士”的品质。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写信陵君亲近侯生和数请朱亥,表现他如何“仁而下士”。
详写信陵君与侯嬴的交往过程,略写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第4—8段):叙述侯嬴献计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这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3. 全文三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3题)【分析】窃符救赵的过程,是全文的主体。
课文的前两部分是第三部分“窃符救赵”的铺垫。
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结交侯嬴”的结果。
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三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获取的回报;前两部分侧重写侯嬴的忠诚,第三部分侧重写侯嬴的智慧;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第三部分写朱亥的义勇。
信陵君“下士”是为国家作长远打算的,而他所得的“士”也能不负国家的长远打算。
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
高中语文16魏公子列传学案(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一、读准字音安釐.王(xī) 侯嬴.(yínɡ) 昭王薨.(hōnɡ) 执辔.(pèi) 譬.若(pì) 馁.虎(něi) 矫.杀(jiǎo) 骄矜.(jīn) 嚄唶..(huò zè) 二、识记通假(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三、一词多义 (1)将⎩⎪⎨⎪⎧公子遂将.晋鄙军(动词,率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动词,顺从,遵奉)公将.战,曹刿请见(动词,打算)不知老之将.至(副词,将要) (2)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动词,自居于……之下)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下等的)雨泽下.注(动词,向下) (3)独⎩⎪⎨⎪⎧独.不怜公子姊邪(副词,难道)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副词,独自)君子慎独.(动词,独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副词,唯独,只,仅)恤鳏寡,存孤独.(名词,老而无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特)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副词,特地)(4)存⎩⎪⎨⎪⎧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问候)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动词,存在)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动词,生存)存.者兴国之志(动词,思念)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动词,保留) (5)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名词,缘故,原因)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副词,故意)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旧交情)温故.而知新(名词,旧知识)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副词,过去,从前)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原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四、词类活用(1)仁而下.士(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下)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用作动词,藏在衣袖里) (3)椎.杀晋鄙(名词用作状语,用锤子) (4)皆谦而礼.交之(名词用作状语,按礼节) (5)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用作状语,向北;向西)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 (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动词用作名词,救兵) (8)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10)北救赵而西却.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1)侯生乃屏.人间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12)能急.人之困(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着急) (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 (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急事) (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17)公子从车骑,虚.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18)公子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五、古今异义(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史记选读 教师用书:06 魏公子
魏公子列传夷门歌王维七雄雄雌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
秦兵益围邯郸急,魏王不救平原君。
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
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
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生命酬。
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内容赏析】此诗题材出自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历史故事,但有创造性的变动:故事主人公由魏公子无忌(信陵君)变为夷门侠士(侯嬴),从而使这首诗成为对布衣之士的一曲赞歌。
从艺术手法上看,把二千余字篇幅的史传改写成不足九十字的小型叙事诗,对题材的重新处理,显示了诗人炉火纯青的剪裁和提炼艺术。
[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安釐.王(xī)侯嬴.(yínɡ)昭王薨.(hōnɡ)执辔.(pèi) 譬.若(pì) 馁.虎(něi)矫.杀(jiǎo) 骄矜.(jīn) 嚄唶..(huò)(zè)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俾倪”同“睥睨”,眼睛斜着看,含有高傲之意)(2)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3)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同“锤”,古代一种形状如瓜,带柄的击杀武器)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将⎩⎪⎨⎪⎧公子遂将.晋鄙军(动词,率领)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动词,顺从,遵奉)公将.战,曹刿请见(动词,打算)不知老之将.至(副词,将要) (2)下⎩⎨⎧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动词,自居于……之下)吾攻赵旦暮且下.(动词,攻克)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形容词,下等的)雨泽下.注(动词,向下) (3)独⎩⎪⎪⎨⎪⎪⎧独.不怜公子姊邪(副词,难道)计不独.生而令赵亡(副词,独自)君子慎独.(动词,独处)非独.贤者有是心也(副词,唯独,只,仅)恤鳏寡,存孤独.(名词,老而无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形容词,独特)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副词,特地)(4)存⎩⎪⎨⎪⎧而公子亲数存.之(动词,问候)遂救邯郸,存.赵(动词,保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动词,存在)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动词,生存)存.者兴国之志(动词,思念)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动词,保留) (5)故⎩⎪⎪⎪⎨⎪⎪⎪⎧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名词,缘故,原因)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副词,故意)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连词,所以)君安与项伯有故.(名词,老交情,旧交情)温故.而知新(名词,旧知识)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副词,过去,从前)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原来)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副词,仍然)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仁而下.士(名词作动词)居于……下 (2)朱亥袖.四十斤铁椎(名词作动词)藏在衣袖里 (3)椎.杀晋鄙(名词作状语)用锤子 (4)皆谦而礼.交之(名词作状语)按礼节 (5)北.救赵而西.却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6)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功劳 (7)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动词作名词)救兵 (8)公子从.车骑,虚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10)北救赵而西却.秦(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11)侯生乃屏.人间语(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避 (12)能急.人之困(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着急(13)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动词的为动用法)为……发怒(14)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形容词用作名词)急事(15)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慢地对待(1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洁(17)公子从车骑,虚.左(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18)公子怪.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古义: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最新《魏公子列传》教案-word文档
《魏公子列传》教案一、教学目标(一)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
(二)掌握“者”“所”“安”“何”“故”“且”“莫”等几个虚词以及“……为……”格式在文中的用法。
(三)了解本文中一些词的多义现象。
(四)理解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谦虚作风和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二、难点、重点分析(一)第1、2自然段怎样介绍信陵君的?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分析:文章首先按传记的一般体例,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魏昭王少子”、“魏安釐王异母弟”、“封公子为信陵君”,然后介绍他的品德特点:“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最后介绍信陵君的威望:“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诸侯)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位低下,而“往请,欲厚遗之”。
当侯生不肯受,说:“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因故而受公子财”时,信陵君反而更优厚地以礼相待。
第二件事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自迎夷门侯生并遍赞宾客”。
(三)作者在记叙上述两件事中如何去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和特征的?分析:作者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写信陵君,写他“置酒大会宾客”,等赞宾客”。
通过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把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同时所选的这几个细节,都安排在“大庭广众”的特定的典型环境中,更使得信陵君求贤若渴,仁而下士的鲜明形象,得到充分而具体的展现。
(四)平原君在怎样的情况下,向魏国求救?分析:当时,“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邯郸”(长平之战,赵国重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而使40万士兵被活埋,因而兵力空竭,只有依赖外国的援兵)。
赵国局势非常紧张。
信陵君的救赵就成为赵国生死存亡的关键。
(五)对于赵国的求救,魏王及信陵君各抱什么态度?分析: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由此可看出他自私、怯懦,屈从于秦国的压力,而取观望态度。
信陵君则明确救赵即自救,见义勇为,“数请魏王”,“计不独生命令赵亡”,“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公子列传
预读文本
预读要求
指导学生对照文本下注释自主阅读原文,先知其大意,明其主要事件;然后完成“感知文本”与“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
感知文本
1.课文共有8段,请你阅读后概括每一段的大意。
(见学生用书第110页“感知文本”第1题)
【分析】第1段:概括介绍信陵君的身份、“仁而下士”的思想作风及其影响。
第2段:详写信陵君结交侯嬴、亲迎侯嬴的经过。
第3段:略写信陵君结交朱亥的过程。
第4段:交代秦围邯郸,魏王虽派救兵但持观望态度;平原君责怪信陵君,信陵君数请救赵而魏王不听。
第5段:详写侯生献计窃符,计成。
第6段:写朱亥与信陵君俱行。
第7段:写朱亥椎杀晋鄙;信陵君夺军,却秦,存赵;侯生北乡自刭。
第8段:写信陵君归军于魏而自留赵。
2.根据上面各段内容大意,本文可以分为三部分,请划分并概括每一部分大意。
(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2题)
【分析】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信陵君的身份、为人和他在当时的威望。
突出他“仁而下士”的品质。
第二部分(第2、3段):具体写信陵君亲近侯生和数请朱亥,表现他如何“仁而下士”。
详写信陵君与侯嬴的交往过程,略写信陵君与朱亥的交往过程。
第三部分(第4—8段):叙述侯嬴献计及信陵君窃符救赵,表现信陵君急人之困的义勇精神。
这是他“仁而下士”所获得的成果。
3.全文三部分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3题)
【分析】窃符救赵的过程,是全文的主体。
课文的前两部分是第三部分“窃符救赵”的铺垫。
第三部分写窃符救赵成功,正是上文所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结交侯嬴”的结果。
从人物看,前两部分写信陵君“仁而下士”的品德,第三部分写他“仁而下士”的品德所获取的回报;前两部分侧重写侯嬴的忠诚,第三部分侧重写侯嬴的智慧;前两部分写朱亥的骨气,第三部分写朱亥的义勇。
信陵君“下士”是为国家作长远打算的,而他所得的“士”也能不负国家的长远打算。
可见,信陵君“下士”的规律:下士(为国求贤)→得士→士为国用。
前两部分和第三部分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紧密衔接的。
4.“窃符救赵”是一个生动的故事,请根据课文叙述的内容,按照“故事”的结构概括每一阶段的故事要点。
(见学生用书第111页“感知文本”第4题)
【分析】(1)故事发生(第4段):秦兵围邯郸,魏王畏秦不敢救赵。
赵请救于魏,公子欲助而不能。
(2)故事发展(第5、6段):信陵君四见侯生:①信陵君私约车骑,欲与赵拼死抵抗秦军,行过夷门,见侯生。
②信陵君见侯见生无一言半辞送他,心中疑惑,退回复见侯生。
③信陵君按侯生计得虎符后,出发之前再见侯生。
④侯生推荐朱亥随信陵君同行,信陵君再次出发,拜谢侯生。
(3)故事高潮(第7段):破秦救赵。
(4)故事结局(第7段):赵王及平原君迎信陵君,侯生北乡自刭。
(5)故事尾声(第8段):信陵君派将军率军归魏,自己留赵不归。
预读积累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昭王薨.(hōng)欲厚遗.(wèi)之
公子执辔.(pèi)愈恭俾.(pì)倪.(nì)故久立
冠盖相属.(zhǔ)于魏公子往数.(shuò)请之
及宾客辩士说.(shuì)王万端
约车骑百余乘.(shèng)
譬.(pì)若以肉投馁.(něi)虎
晋鄙嚄.(huò)唶.(zè)宿将
平原君负(lán)矢.(shǐ)为公子先引
意骄矜.(jīn)而有自功之色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座位。
俾倪故久立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
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具同俱,详细。
辞决而行决同诀,诀别。
北乡自刭,以送公子乡同向,方向。
3.找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
公子颜色愈和颜色古义:脸色;今义:颜料和色彩。
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长者古义:有德行的人;今义:年龄大或辈分高的人。
口不忍献五城,以公子退让也退让古义:谦让;今义:向后退,让开路。
4.指出下列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下:名词用作动词,谦恭地对待。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骄:形容词用作动词,傲慢地对待。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礼:名词用作状语,按礼节。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洁(清白)。
公子从车骑,虚左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随。
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着。
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立。
公子怪之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将:名词用作动词,率领。
使人止晋鄙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停止。
为能急人之困急: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急难。
尚安事客事:名词用作动词,用。
朱亥袖四十斤铁椎袖:名词用作动词,藏在袖中。
赵孝成王德公子之矫夺晋鄙兵而存赵德:名词用作动词,感激。
公子乃自骄而功之功:名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有功。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
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加:侵略,入侵。
往请,欲厚遗.之遗:赠送。
侯生摄.敝衣冠摄:整理。
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微:暗中。
留军壁.邺壁:驻扎。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属:连续不断。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考虑。
然公子遇.臣厚遇:对待。
顾.未有路耳顾:只是。
此五霸之伐.也伐:功业。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效:献出。
秋:时候。
矫.魏王令代晋鄙矫:假托。
勒.兵下令军中勒:整顿。
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矜:骄傲。
赵王扫除.自迎除:台阶。
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译文: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究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
(2)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译文:(我)赵胜自愿攀附贵国结为姻亲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公子有高尚的德行,能够急人之难。
(3)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译文:然而公子待我情深意厚,公子前往(赴秦军)而我却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抱憾,还会返回来的。
(4)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译文:我计算公子的行程日期,在你到达晋鄙军的日子,(我将)面朝北自刎,用(我的行动)为公子送别。
(5)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译文: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实在不应该。
7.根据自主阅读理解和知识积累填空。
(1)战国时代,魏国的信陵君、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都以养客著名,并称“四公子”。
(2)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
(3)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仁而下士、虚左以待、修身洁行。
(4)士是古代四民之一。
《汉书·食货志》说明:“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为士。
”在商、西周、春秋时,士是最低级的贵族阶层。
周代诸侯受封国于天子,卿大夫受采邑于诸侯。
卿大夫下面是士,士受禄田于卿大夫。
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卿大夫有家。
到春秋末期,士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