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许行篇资料

合集下载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文言文的阅读和翻译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技能,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许行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许行

许行


:捆屦织席以为食
编织。赵岐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 使坚,故叩之也。边编织边敲打,使 紧而结实
仓廪府库
今也滕有仓(藏谷)廪 (,从楚国来到 滕国,登门来对滕文公说:“我这个远方之人听说 您实行仁政,希望得到一处住宅,做您的子民。” 文公给了他居住的地方。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着粗 麻编织的衣服,靠打草鞋织席子来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 宋国到了滕国。对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 治,这也就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子民。” 陈相来看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倒确 实是位贤明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有懂得最好的 治国之道。贤明的君主和人民共同耕作而获得食物, 亲自做饭而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存放粮食的仓廪, 储藏财物的府库,那么这是危害百姓而供养自己, 哪里称得上贤明?”
许行
选自《孟子· 滕文公上》
《孟子》共分七篇(梁惠王、公 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 子、尽心),各篇分上下。
训诂作品:
东汉赵岐《孟子章句》 宋代孙奭《孟子疏》 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
[背景简介]
许行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农家”, 农家尚农,主张恢复到原始共产社会。 这一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学生陈相之 间的一场辩论,也就是孟子和农家的一场 辩论。孟子着重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 物间的本质差别批驳了许行一派的主张。 本篇是《孟子》全书中有代表性的篇章, 行文气势磅礴,明畅犀利,论辩富 有说服 力。
词类活用
1、 踵,名词, 脚后跟,这里用作动词,到,登。
踵门而告文公曰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 飧而治 饔飧,名词早饭和午饭,这
2、
里用作动词,做饭
同位语
(1) 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2)陈良之徒陈相

许行

许行
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用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教育人民:父子
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 妇之间有区别,长幼有辈分年龄的等次,朋 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又从而振(救济,后作“赈”。振《说
文》:举救也。一曰奋也。现在常用 “奋”义,如振作、振奋;拯,像两手 拯人于陷阱之形)德(名词作动词,施 恩)之。’(来、直、翼、得、德,押 韵)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暇,闲暇。 目不暇接)耕乎?
屦、履、鞋,三者都表示鞋子。汉代以前称
“屦”,如《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 霜”,;汉以后称“履”,先秦常用作动词 表示穿鞋、践踏、行走之意。“鞋”是南北 朝之后出现的新词,唐以后排挤了“履”, 成为“履”的新的通称。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古汉语范围副
词,见220页,尽、悉、举、遍、咸、 毕)弃其学而学焉(代词,他)。 翻译:陈相见了许行非常高兴,完全抛 弃了自己遵奉的学说而向许行学习。
他日,子夏、子張、子游,以有若似聖人,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強曾子。曽子曰: ‘不可,江漢以濯之,秋陽以暴之,皜 hào皜乎不可尚己!’今也,南蠻鴃jué 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師,而 學之,亦異於曾子矣。吾聞:‘出於幽 谷,遷于喬木者,未聞下喬木,而入於 幽谷者。魯頌曰:‘戎狄是膺,荆舒是 懲。’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學,亦為 不善變矣。”
农家认为:如果一个成年人不劳动,他的衣
食便侵夺了他人的劳动成果,就会使另一人 受饥寒
故曰(孟子此处偷换概念,把统治者与
被统治关系等同于社会分工关系):或 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人(表被动关系,“于”引出行为主 动者);治于人者食(sì )(使动用法, 使人食,分化为“饲”,以声别义)人, 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主要讲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理想化生活模式,即人人平等、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这种模式在当时的社会是很难实现的,但孟子通过许行的故事,表达了他对这种理想化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许行的故事中,孟子描述了一个农民家庭,他们自给自足,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共享成果。

这个家庭没有贫富差距,没有贵贱之分,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他们过着简单而充实的生活,不需要向外界乞求任何东西。

孟子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他对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贵贱之分的不满和批判。

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许行家那样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共享成果,那么社会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此外,孟子还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够真正实现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

他提倡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道德观念,认为这些观念是实现人人平等、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的基础。

总之,孟子许行篇主要表达了他对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理想化生活模式的追求和向往。

他认为,只有通过人人平等、互相帮助、共同劳动、共享成果的生活方式,才能够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

同时,他也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实现这种生活方式的基础。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摘要:一、引言二、孟子许行篇的背景与概述三、许行其人及思想四、孟子与许行的辩论五、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六、孟子许行篇的现实意义七、结论正文:一、引言孟子许行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孟子》中的一篇重要对话。

通过孟子与许行的辩论,展示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围绕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展开论述。

二、孟子许行篇的背景与概述孟子许行篇发生在战国时期,孟子与许行就仁政问题展开辩论。

许行是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思想。

孟子则代表了儒家学派,强调仁政、民本、教化等理念。

三、许行其人及思想许行,名衍,字子舆,墨家学派创立者墨子的弟子。

许行的思想受到墨子的影响,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等,强调爱人无私,反对战争和浪费。

四、孟子与许行的辩论在孟子许行篇中,孟子与许行就仁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孟子认为,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只有实行仁政,国家才能安定、人民才能幸福。

而许行则认为,仁政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兼爱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五、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1.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认为,仁政是儒家学派的核心理念,实行仁政是国家的根本任务。

仁政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旨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2.许行的兼爱思想。

许行认为,兼爱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只有爱人无私,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3.孟子的民本思想。

孟子强调民为邦本,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只有关爱民众,国家才能安定。

4.许行的节用思想。

许行主张节用,强调反对战争和浪费,认为只有节约资源,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六、孟子许行篇的现实意义孟子许行篇中的观点对于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仁政思想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兼爱思想启示我们要弘扬爱心,构建和谐社会;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节用思想提醒我们要珍惜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七、结论孟子许行篇通过孟子与许行的辩论,展示了儒家仁政思想的内涵和特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
孟子许行篇是孟子的一篇重要篇章,主要揭示了孟子对于君子修养和道德实践的观点。

孟子认为,一位君子应该具备道义修身、贤德立命的品德,通过修养自身来改造社会。

孟子强调,做人要有原则,要有恒心去追求道义的实践,要注重自己的修养和道德的提升。

他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建立在道义之上的,只有具备道德的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君子。

孟子还强调了道义的实践对于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子应该具备敬畏天命,尊重王权和礼制。

通过遵循道义准则,君子能够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同时,孟子也提出了百姓对于君子的期望:希望君子能够保持中正、忠诚正直的品德,以身作则,做到言行一致,从而影响和感染他人。

除此之外,孟子还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他认为个人的修养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进步,更应该为了造福他人,为社会谋求善治。

君子应该把个人的才能和造福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的进步和公众福祉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孟子许行篇的主要观点是:君子应该注重个人修养、遵循道义准则,以身作则,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贡献。

君子应该具备道德修养,以自身的行为影响他人,同时也要明白
自身的修养目的是为了造福整个社会,为公众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许行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

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孟子许行原文出处或作者:《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许行

许行

许行【说明】本文选自《孟子·滕文公上》,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门徒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

战国时代,有一派思想家是“农家”,许行便是治农家学说的人。

这一派学者认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男女都亲自劳动,就可不用刑罚政令而成治世,所以提倡“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飱而治”的主张。

孟子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质的差别性,批驳了许行之说。

孟子说明社会分工的必要是对的,但他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论是错误的,是剥削阶级的理论。

他把劳心与劳力,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看成是合理的社会分工,这就为历代的剥削阶级永远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提供了理论根据。

【译文】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我这)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

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译文】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之道。

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人民困苦来供养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译文】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害。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

许行

许行
《孟子》
人物简介
孟子:儒家代表
许行:农家学派
陈相:陈良之徒(儒家)
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 学而学焉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 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
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 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 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 “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 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说:“如果顺从许子的学说,市价就不会不 同,国都里就没有欺诈行为。即使让身高五尺的 孩子到市集去,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匹和丝织品,
长短相同价钱就相同;麻线和丝絮,轻重相同价
钱就相同;五谷粮食,数量相同价钱就相同;鞋 子,大小相同价钱就相同。”
孟子说:“物品的价格不一致,是物品的本 性决定的。有的相差一倍到五倍,有的相差十倍 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您让它们平列等同起 来,这是使天下混乱的做法。制作粗糙的鞋子和 制作精细的鞋子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会去做 精细的鞋子吗?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 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Fra bibliotek主旨
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文中孟子主要提出了哪些观点?
对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
概括升华
孟子在本文中阐明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基
本法则。即:使用脑力的人统治别人,使用体力的人被人
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别人的人被人供养。” 他认为“这是天下一般的道理。” 情况非常清楚,孟子所提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 于 人”论断是讲的社会分工问题。
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 吗?”陈相说:“对。”孟子说:“许子一定要 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

许行原文以及翻译

许行原文以及翻译

许行原文以及翻译许行原文以及翻译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人之有道也,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

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背过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关许行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

”“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

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许行》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许行》详解及翻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许行》详解及翻译许行又名《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选自《孟子》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

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

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先秦散文·孟子·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原文鉴赏《先秦散文·孟子·为神农之言者许行》原文鉴赏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①,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②:“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③。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④,捆屦⑤,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⑥,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治⑦。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⑧,恶得贤?”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曰:“冠。

”曰:“奚冠?”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於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⑨,以铁耕乎⑩?”曰:“然。

”“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11)?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12),有小人之事(13)。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14)。

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於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15),兽蹄鸟迹之道交於中国。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16)。

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17),瀹济漯而注诸海(18),决汝汉(19),排淮泗而注之江(20),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

当是时也,禹人年於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后稷教民稼穑(21),树艺五谷(22);五谷熟而民人育。

许行(孟子滕文公上)

许行(孟子滕文公上)

十四许行(孟子·滕文公上)[题解]许行属于战国诸子百家中的“农家”,主张恢复到原始共产社会。

这一篇记录了孟子和许行的学生陈相之间的一场辩论,也就是孟子和农家的一场辩论。

孟子着重从社会分工的必然性和事物间的本质差别批驳了许行一派的主张。

本篇是《孟子》全书中有代表性的篇章,行文气势磅礴,明畅犀利,论辩富有说服力。

有为.......(同位词组),自楚之(到)滕,踵...(动词,第二声,研究)神农之言者许行(本指脚后跟,引申为动词义“登”)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一户人家新占的房基地。

古人住处有庐井和邑居。

)而为氓(“氓”与“甿”异体,“民”与“氓”,“人”与“民”)。

”文公与之处...(双宾语),其徒数十人,皆衣(第四声,动词,穿着)褐,捆(编织。

赵岐注:捆犹叩椓也。

织屦欲使坚,故叩之也。

边编织边敲打,使紧而结实)屦织席以为食。

补充:(1)人、民、氓的差别“人”在春秋以前,除有时泛指以外,还是“民”的对称。

“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

“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

《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对“人”用“爱”,对“民”用“使”。

“人”是教化者,“民”是教化的对象,界限井然。

民,古文字象将眼刺瞎形,是“盲”的初文。

奴隶制时代,对抢掠来的男人或战争俘虏曾经实行过刺瞎一只眼以作为奴隶标记的做法,所以“奴隶”称作“民”。

“氓”也是“民”,不同处在于:“民”是安土重迁、被束缚在一块地方的百姓或奴隶,“氓”是由“亡民”组成的,是脱离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民”。

故“氓”可跟“流”联合组词“流氓”,古代只指流浪者、无业游民,不指行为不端的人。

文中此处之所以用“氓”是前已说明自己从远方流入。

(2)屦、履、鞋,三者都表示鞋子。

汉代以前称“屦”,如《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汉以后称“履”,先秦常用作动词表示穿鞋、践踏、行走之意。

“鞋”是南北朝之后出现的新词,唐以后排挤了“履”,成为“履”的新的通称。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

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孟子许行》原文及翻译古诗文网如下: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翻译: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人物介绍许行生于楚宣王至楚怀王时期,依托远古神农氏教民农耕之言,主张种粟而后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治,带领门徒数十人,穿粗麻短衣,在江汉间打草织席为生。

滕文公元年,许行率门徒自楚抵滕国。

滕文公根据许行的要求,划给他一块可以耕种的土地,经营效果甚好。

大儒家陈良之徒陈相及弟陈辛带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拜许行为师,摒弃了儒学观点,成为农家学派的忠实信徒。

同年孟轲游滕,遇到陈相,展开了一场历史上著名的农、儒论战。

许行农家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不劳而食,他以农事为主业,同时也从事手工业生产,他还意识到市场货物交换的重要作用,并对物价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认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许行关于孟子的古诗孟子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1、尽信书,不如无书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14、以五十步笑百步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孟子许行注释译文赏析课堂PPT

孟子许行注释译文赏析课堂PPT
32
【注释】 夏:指当时中原各国。 变:改变,同化。 夷:指居住在边远地区尚未开
化的诸部族。 变夷:使夷同化。 变于夷:被夷同化。 楚产:出生在楚地的人。 周公:姬旦,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经辅
佐周武王。 北:名词作状语,到北方 于:介绍动作行为的对
象,“向”
33
或之先:即“或先之”。 或:无定代词,有人。先:用如动词,超过。 之
23
煖 :“暖”的异体字。 逸居:住得安逸。 有:通“又”。 契(Xiè):尧的臣子,商的始祖。 司徒:官名,掌管教育等事。 用人伦来教育百姓。 以:介词,用。 人伦: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所规定
的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即社会和家族内 的等级关系。
24
义:[统治者所认为的]公正合理的道理或举动,这 里指君臣之间命令和服从的关系。
宫:室。句意是:[一切东西]都只从自己家里拿 来用。
何为:宾语前置,即“为何”,为什么。
纷纷然:忙碌的样子。这里是形容许行用粮食去 换各种东西
百工:从事各种工艺生产的工人。
“交”为副词作状语,指交相,相互。
惮(dàn):怕。 不惮烦:不怕麻烦。
14
【原文】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 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 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 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 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 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18
【注释】 平:平定,指治理好。 洪:大。 横流:不顺水道,乱流。 “草木”四句为合叙句。拆分开为:“草木畅茂,
五谷不登;禽兽繁殖,禽兽偪人。” 畅:旺盛;通顺,无阻碍 繁殖:繁盛地生殖 登:成,庄稼成熟。 偪:后来写作“逼”,这里是威胁的意思。 兽蹄鸟迹之道:指兽蹄鸟迹形成的道路。 交:纵横交错。 中国:指中原地带。

孟子许行知识点总结

孟子许行知识点总结

孟子许行知识点总结《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子的著作。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孟子被誉为“古之贤人之后”,被列为“四书”之一。

他所提出的“性恶论”、“仁政说”、“性善论”等思想,对后世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孟子》许行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更好地理解《孟子》的思想内涵和学术价值。

一、许行概述许行是《孟子》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孟子和弟子们讨论学问的情节,也是《孟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文章内容主要包括孟子与弟子们的对话,孟子对弟子们的教诲等。

二、许行主要内容1. 帝喾遗风在许行中,孟子向弟子们讲述了帝喾的故事。

帝喾是古代中国的一位仁政君主,他治理国家十分得当,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风气和谐。

但是帝喾的儿子害怕自己不能继承帝位,于是私自为自己的老子谋求一位美女,并且暗地里阻挠因喜欢的女子而没有告诉父亲帝喾,在帝喾去世后发现了。

帝喾在临死之前对自己的老子说:“吾棺猗。

猗,其心多忧。

曰:‘非吾贼,人心也。

’”这表明帝喾明白自己儿子的忧愁心思,但又深刻地认识到人性的本恶,由此孟子引申讨论了人性的本恶。

2. 人心本恶在许行中,孟子向弟子们阐明了人性是恶的观点。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只有通过教育和道德规范才能使人逐渐改善。

他引用了很多历史故事和君王的行为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比如帝喾的遗风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孟子认为,如果没有教育和规范,人就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不断滑向混乱和恶劣的状态。

这种观点在儒家思想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且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孟子的教育观在许行中,孟子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正义的行为,人们才能逐渐变好。

孟子认为,教育应该以道德为中心,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去做好的事情。

同时,他还提出了“性善论”,即人性的本善,并且提出教育应该激发人的天性,而不是抹杀人的天性。

这种教育观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后世的教育学和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许行(又名《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许行(又名《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

许行(又名《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许行选自《孟子》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接受一处住所做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所。

他的门徒几十人,都穿粗麻布的衣服,靠编鞋织席为生。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了农具耒和耜从宋国来到滕国,对膝文公说:“听说您实行圣人的政治主张,这也算是圣人了,我们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来见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道:“滕国的国君,的确是贤德的君主;虽然这样,还没听到治国的真道理。

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贤者与民并耕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现在,滕国有的是粮仓和收藏财物布帛的仓库,那么这就是使百姓困苦来养肥自己,哪里算得上贤呢!”而食,饔飧而治。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孟子问道:“许子一定要自己种庄稼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

”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

”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

”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妨碍。

”孟子说:“许子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陈相说:“对。

”孟子说:“是自己制造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

”“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宾语前置
❖ 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
❖ 则: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 虽然:连词+指示代词,虽然这样、虽 然如此。
❖ 道:真道理,指许行所认为的古圣贤治 国之道。
❖ 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 壅飧:赵歧、朱熹注:“壅飧,熟食也; 朝曰壅,夕曰飧。” (名词用作动词)
❖ 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 也,恶得贤!
❖ 也:语气词,表示停顿舒缓,引起下文。
❖ 则是:那么这是。则,连词,表示因果 或情理上的联系。
❖ 厉: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 到损害。
❖ 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 ❖ 铁:此指农具。 ❖ 借代修辞:以器物的质料代其器物之名
❖ 《公孙丑下》:今愿窃有请也:木若以 美然。
❖ 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 ❖ 独:副词,暗自。 ❖ 举:选拔、推荐。 ❖ 敷、治:治理。
❖ 人之有道也
❖ 王引之《经传释词》:有犹为 也。……“为”、“有”一声之转,故 “为”可释为“有”。
❖ 民之为道也
❖ 之:连词
❖ 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 ❖ 煖:暖,异体字,暖和。 ❖ 而:连词,表示转折。
❖1、文理精密 ❖2、采用论辩形式 ❖3、善用比喻修辞方式 ❖4、气势磅礴、明畅犀利、富有说服

六、孟子的影响
❖ 举中国之百亿万群书,莫如《孟子》矣。传孔 子《春秋》之奥说,明太平大同之微言,发平 等同民之公理,著隶天独立之伟义,以拯普天 生民于卑下钳制之中,莫如孟子矣!探冥冥之 本原于天生之性,许其为善而超擢之;著灵明 之魂于万物皆备之身,信其诚有而自乐之;秩 天爵于人人自有而贵显之,以普救生人神明于 昏浊污蔽之中,莫如孟子矣。《孟子微·自序 二》)
❖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 有叙,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有骨肉 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 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 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 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 之:代词,指代百姓。
❖ 劳、来、匡、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 法。
❖ 北学于中国。
❖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学”, 表示“向北方”。
❖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愿受一廛而为氓。
❖氓:mé ng,指从别国迁来的居民。
❖má ng ——流氓
❖ 一是本指无业游民,后用以指不务正业、 为非作歹的人。二是指施展下流手段、 放刁撒泼等行为。
❖捆屦织席以为食。
❖捆:敲打,特指编织草鞋时的一种 动作。
❖赵歧注:“捆犹叩椓也,织屦欲使 坚,故叩之也。”
❖以:介词,引进行为工具。
❖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 备❖↓ຫໍສະໝຸດ ↓❖ 主语谓语

(主语 + 谓语)
❖ 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
❖ 路:1.通“露”,羸露,贫困。 ❖ 2.名词活用作动词,疲于赶路奔波。 ❖ 宋代朱熹在《孟子集注》中:“奔走道
路,无时休息。”
❖ 草木昌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 偪人。
❖ 偪——逼,古今字,威胁。 ❖ 修辞方式:并提
❖美国学者麦克·哈特(Michael Hart) 《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 榜》:孟子的著作在中国影响很 大,……他是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作 家……我想没有多少哲学家能有如此大 的影响。
许行篇..\许行
❖踵门而告文公曰 ❖踵:本义是脚后跟,名词。这里的
“踵”是名词用作动词,是“走到” 的意思。
❖ 魏源、周广业、杨伯峻
❖ 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所作 也,故总谓之《孟子》。”“于是退而 论集所与高第弟子公孙丑、万章之徒难 疑答问,又自撰其法度之言,著书七 篇。”
❖ 朱熹、阎若璩
❖ 韩愈《答张籍书》:“孟轲之书,非轲 自著,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相与 记轲所言耳。”
❖ 苏辙、晁公武、崔述
❖何许子之不惮烦:谓语前置(许子 之不惮烦者何)
❖惮:害怕 ❖何:疑问代词作谓语,强调语气 ❖译文:为什么许行这样不怕麻烦?
❖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
❖ 然则:表示在此情况下据事理应推出的 下文,“这样的话(既然如此),那 么……”
❖ 然,代词,承接上文
❖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
❖ 独:岂,难道
孟子
一、孟子概况
❖ 名轲,邹国人 ❖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 “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公孙丑上》)
民贵君轻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 下》)
❖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 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心也。(《离 娄上》)
❖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离娄下》)
❖ 且:况且,表示替进一步。
❖ 陶冶:指“陶冶”这类工作。
❖ 陶冶,词组。陶,烧制陶器。冶,冶炼 铁器。可用作名词,指烧制陶器、制作 铁器的匠人或工作。
❖ 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 ❖ 舍:1.止,只限于,只是 ❖ 2. 《新方言》,啥
❖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 ❖交易:词组 。 ❖易,动词,指交换,以物换物。 ❖交,副词,作状语,指交相、相互。
❖ 劳、来:勤劳。《尔雅·释诂上》:“劳、 来 ……勤也。”
❖ 使人民勤劳,使人民正直,帮助他们, 使他们自己得到善性,还要救济他们, 对他们施加恩惠。
❖ 大哉,尧之为君。 ❖ 君哉,舜也。 ❖ 主谓倒装
❖ 亦不用于耕耳。
❖ 亦……耳:只不过……罢了。 ❖ 亦:副词,表示行为局限,只、不过。
❖ 《战国策·楚策》:“王亦不好士也,何 患无士?”
三、《孟子》的流传
❖诸子——传记(汉代)——经书 (唐代)——四书(南宋)——十 三经(清代)
四、《孟子》的注疏
❖东汉:赵岐《孟子注》 十四卷 ❖北宋:孙奭《孟子正义》 十四卷 ❖南宋:朱熹《孟子集注》 七卷 ❖清代:焦循《孟子正义》 三十卷 ❖今人:杨伯峻《孟子译注》 十四卷
五、《孟子》的语言
二、 《孟子》的作者
❖ 1、以孟轲所著为主,也有弟子参加。 幻灯片 5 ❖2、孟轲一人所著。幻灯片 6 ❖ 3、孟轲死后,由他的弟子万章、公孙
丑之徒根据他生前的言论撰集而成。幻 灯片 7
❖ 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孟轲 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 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 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