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合集下载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二)压力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TI(Ⅰ)< TI(Ⅲ) 酒石酸根离子(L2-)配合物的lgK1值 强制构型:螯合剂的空间结构和金属离子的配位要求不相适应而产生较大的空间张力而降低络合物稳定性。
一般来说,中心离子半径小,空间位阻效应大。
Ca2+ <Sc2+ <Ti2+ <V2+ >Cr2+ >Mn2+ <Fe2+ <Co2+ <Ni2+ >Cu2+ >Zn2+
S结C构N相- 似 • 的N多配M齿位g配2+体在>空间C结a构2+允许>的S情r况2+下…, ….
一、中心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Li+ > Na+ > K+……. 配体的碱性大小可用加质子常数KH衡量碱性大小。 [Cd(en)2]2+ K稳=1. 1.螯合效应:在配位原子、配位数也一样的情况下,螯合物的结构比非螯合物稳定,也就是说螯环的形成使螯合物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
。 Ca2+
<•Sc2+水<T和i2+ 金<V2属+ >C金r2+属>M离n2+子<F的e2+半<C径o2+大<N小i2+ 如>Cu下2+ >:Zn2+
• Li > Na > K ……. 强一制般构 5、型6:环螯稳合定+剂,的饱空和间5圆结环构+ 和饱金和属6+离圆子环的配位要求不相适应而产生较大的空间张力而降低络合物稳定性。

第六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六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2 3 j 4
n
n
移项:
n (n 1) 1[ L] (2 n) 2[ L] (3 n) 3[ L] (j - n )β j[L] j
2 3 j 4
整理:
n n (n 1) 1[ L] (3 n)[ L] jn 2 3 β j [L] j-2 (2 n)[ L]2 2n j 4 2 n
[ML] K1 [M][L]
[ML 2 ] K2 [ML][L]
β 1 K1
β 2 K1K 2
[ML] [M][L]
[ML2 ] [M][L] 2
稳定常数
各组分的平衡浓度
基本函数
可观测物理量
2、生成函数(Bjerrum函数) 定义:
C L [L] n CM
CL — 配体总浓度,CM — 金属总浓度,[L]为配体平衡浓度。 其物理意义:每个M离子结合L的平均数目。

n (n 1) 1[ L] (2 n)[ L]2

(3 n)[ L] 2n
作图,[L] → 0时,应近似于斜率为β3,
截距为β2的直线。
依次类推,即可得到各级βj。 * 单向法,由于误差的积累,j越大,βj误差越大。 2)双向法: A、首先在[L]足够大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使得MLn、 MLn-1、、、在溶液中优势存在。求出Kn、Kn-1、、、
第三节 测定稳定常数的数据处理 一、利用生成函数求稳定常数(只要测定[L]) 1. 联立方程法
n C L [L] CM jβ j [L] j
j1 n
1 β j [L] j
j1
n
若实验次数m>n时,则用最小二乘法。
2、半整数法 当相邻的稳定常数Kj与Kj+1值相差很大时,(如Kj>103Kj+1) 可用如下方法: 以-lg[L]对 n 作图,n = 1/2、3/2、5/2……处的-lg[L]值即为 lgK1、lgK2、lgK3…。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4-6章)

配位化学-中科院总结(4-6章)

(3) [Ni(en)3]2+ 和 [Fe(en)3]2+ 二者中心离子的d电子数不同,其CFSE不同。 [Ni(en)3]2+ : 3d8,电子排布为t2g6eg2,CFSE = -12Dq; [Fe(en)3]2+ : 3d6,电子排布为t2g6,CFSE = -24Dq。 所以, [Fe(en)3]2+ 更稳定。 (4) [Ni(H2O)6]2+ 和 [Ni(en)3]2+ en为螯合配体,其配合物具有螯合效应, 所以, [Ni(en)3]2+ 更稳定。
+ H2O
若为SN2机理: [Co(NH3)5 X]2+
v = k[Co(NH3)5X2+] + H2O 慢 [Co(NH3)5 X H2O]2+
[Co(NH3)5 X H2O]2+ 快 [Co(NH3)5 H2O]3+ + Xv = k[Co(NH3)5X][H2O]≈ k[Co(NH3)5X2+]
6.如何用晶体场理论判断配合物的活性和惰性。 比较活化配合物与反应物的CFSE确定。
7. [Co(NH3)5X]的水解反应机理和速率方程,如何验 证反应机理?
例如: [Co(NH3)5X]的酸式水解 若为SN1机理:[Co(NH3)5
[Co(NH3)5 ]2+ 慢 快
X]2+
[Co(NH3)5]3+ + X[Co(NH3)5H2O]3+
A5 A3 A2 A6 M B1 X4
A5
A5
-X
A2
A3
M B1 A6
4
+Y
A2
A3
M B1 A6

配位化合物之配合物在溶液稳定性介绍课件

配位化合物之配合物在溶液稳定性介绍课件
配位化合物之配合物在溶液稳定性介绍课件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配位化合物的定义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离子(或原子)和配体分子(或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中心离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可以是非金属离子。
04
配位化合物的性质
1
配位化合物是由中心离子和配体组成的化合物
2
中心离子可以是金属离子,也可以是非金属离子
3
配体可以是有机配体,也可以是无机配体
4
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中心离子的性质以及配位化合物的结构有关
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稳定性类型
热力学稳定性:指配合物在热力学上处于稳定状态,不易分解
生物修复:配合物可作为生物修复的催化剂,提高修复效率
谢谢
改变配位体的浓度:增加配位体的浓度,可以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改变溶剂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溶剂,如使用非质子溶剂或弱配位溶剂
改变配合物的结构:通过改变配合物的结构,如使用多核配合物或大环配合物,可以提高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离子形式:配合物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如[Cu(NH3)4]2+等。
生物成像:配合物作为造影剂,提高生物成像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生物传感器:配合物作为生物传感器的识别元件,提高生物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基因治疗:配合物作为基因载体,提高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01
03
02
04
配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第四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四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如:第一胺与Ag+形成配合物,其pKa与logβ 的 数据见下表: 配体名称 pKa logβ 0.8 0.85 1.62 1.59 3.34 3.65 3.84 对硝基苯胺 2.0 间硝基苯胺 2.5 邻硝基苯胺 苯胺 甲胺 乙胺 丙胺 4.28 4.54 10.72 10.81 10.92
以logβ~pKa作图可以看出,Ag+与第一胺形成配 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碱性之间存在直线关系。
例如:丙二酸同金属离子生成无双键的六元 环螯合物,其中除Cu2+ 、Fe2+ 外,大多数不稳定。 但乙酰丙酮却可同大多数金属离子生成稳定的含双 键六元环螯合物。如图所示:
Cu2+ logβ 2=8.16 Fe2+ logβ 2=15.7
Cu2+ logβ 2=15.44 Fe2+logβ 2=26.7
但对Zn(Ⅱ)来说,其稳定性却是F->Cl->Br>I-,说明Zn(Ⅱ)的卤素离子配合物中以静电作 用为主。
④ 、d10构型的Ga(Ⅲ)、In(Ⅲ)、Tl(Ⅲ) 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锌副族的情况类似,其中Tl (Ⅲ)的配合物最稳定,Ga(Ⅲ)和In(Ⅲ)的有 些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是Ga(Ⅲ)>In(Ⅲ),另一 些配合物则是Ga(Ⅲ)<In(Ⅲ)。 ⑤ 、d10构型的Cu(Ⅰ)、Ag(Ⅰ)、Au(Ⅰ)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数据较少,它们与氨形成配合物 稳定性的顺序是Cu(Ⅰ)>Ag(Ⅰ)<Au(Ⅰ)。
第四章
4.1 4.2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中心原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4.3 配位原子性质和中心原子的关系
第四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Ag(CN)2]- +
判断[Ag(NH3)2]+是否可能转化为[Ag(CN)2]-。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Cu2+ + 4NH3
[Cu(NH3)4]2+
平衡浓度/( mol/L) 1.0×10-3
x
1.0
已知[Cu(NH3)4]2+ 的= 2.09×1013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7–2 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七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将上述各项代入累积稳定常数表示式:
K稳
[Cu(NH 3 ) 4 ] 2 [Cu 2 ][NH 3 ] 4
1.比较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 较高。但不同类型配合物的稳定性则不能仅用 K 比较。 稳
K 对于同类型配合物,稳定常数 稳 较大,其配合物稳定性

例1:比较下列两配合物的稳定性: [Ag(NH3)2]+ [Ag(CN)2]= 107.23 = 1018.74
由稳定常数可知[Ag(CN)2]-比[Ag(NH3)2]+稳定得多。
3.判断配离子与沉淀之间转化的可能性
配离子与沉淀之间的转化,主要取决与配离子的稳定性和 沉淀的溶解度。配离子和沉淀都是向着更稳定的方向转化。
【例3】
在1L[Cu(NH3)4]2+溶液中(c(Cu2+)为4.8×10-17mol/L), 加入0.001molNaOH,问有无Cu(OH)2沉淀生成? 若加入 0.001molNa2S,有无CuS沉淀生成? (设溶液体积基本不变)。

18、溶液酸度对配合物稳定性有何影响

18、溶液酸度对配合物稳定性有何影响

溶液酸度对配合物稳定性有何影响(1)配位剂的酸效应EDTA 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可用如下简式表示:----++−→←−→←−→←−→←−→←−→←++++++432234526Y HY YH Y H Y H Y H YH H H H H H H 从电离平衡可以看出,当溶液的酸度减小时,平衡向右移动,溶液中Y 4—增加,EDTA的配位能力增强;当溶液的酸度增大时,平衡向左移动,溶液Y 4—减少,EDTA 的配位能力降低。

这种因溶液酸度的改变而使配位剂的配位能力受到的影响,叫做配位剂的酸效应。

在溶液中,EDTA 总是以H 6Y 2+、H 5Y +、H 4Y 、H 3Y —、H 2Y 2—、HY 3—、Y 4—等七种形式存。

我们以[Y ’]表示EDTA 七种存在形式的总浓度,以[Y 4—]表示其阴离子Y 4—的浓度,则:][][4'-=Y Y ayay 称为配位剂EDTA 的酸效应系数。

ay 在一定pH 下是一个常数,它的大小与EDTA 的总浓度无关,而是由溶液的酸度决定的。

ay 越小,表示参加反应的EDTA 的有效浓度[Y 4—]越大,EDTA 的配位能力增强,反之,EDTA 的配位能力降低。

(2)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酸度对配位平衡的影响可用下式表示: 44--+⇔+n n MY Y M+++-H H⋅⋅⋅⋅⋅⋅⋅+−→←--+223Y H HY H当溶液的酸度增高时,配位剂EDTA 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Y 4—的浓度降低,因而金属离子与EDTA 配位平衡向左移动,促使了配合物的离解,从而降低了配合物的稳定性。

因为: ][][4'-=Y Y ayayY Y ][][4--=将它代入配合物稳定常数式中得:]'][[][]][[][4444Y M ayMY Y M MY K n n n n MY n +--+-==-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游离金属离子浓度[M n+]、未配位的配位剂的总浓度[Y ’]和配合物浓度[MY n-4]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式,令:ay K Y M MY K n n MY n n MY 44]][[][''4--==+- 式中K'MY n -4叫做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在数值上它等于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除以配合剂的酸效应系数。

配合物化学-2-稳定性规律

配合物化学-2-稳定性规律

(三)配体本性的影响
例如: 稳定常数
lgKCuL = 1.5851
加质子常数
lgKH1 — 2.544
lgKCuL2 = 1.6751
lgβCuL2= 3.0311 lgKNiL = 0.8001 lgKZnL= 0.8111
lgKH1 — 3.855
lgKH1 — 5.278 lgKH1 — 0.543 lgKH1 — 0.673
(三)配体本性的影响
如果有对此反常的现象,则往往是由于形成的 螯环中张力太大,即螯环处于严重的扭曲状态而勉 强形成螯环或者事实上根本没有形成螯环。
表6-5 Mn (II) –-OOC(CH3)nCOO-体系的稳定常数(25℃)
n 0 1 2 3 5 7 螯环大小 5原子 6原子 7原子 8原子 10原子 12原子 lgK1 3.2 2.30 1.26 1.13 1.08 1.03 I 0.1 0.16 0.16 0.16 0.16 0.16
Na+
K+ Cs+
-0.6(18℃)
-0.15 0.01(18 ℃ )
0.70
0.85 ——
0.53
0.96 ——
-0.48
-0.26 ——
Be2+
Mg2+ Ca2+ Sr2+ Ba2+
-0.6(I=4.0)
—— 0.7 0.8 0.9
1.95
2.23 2.31 2.55 2.7
——
1.82 1.98 2.04 2.27
配体与金属离子结合而形成配位个体,在形式上同该 配体与氨离子结合而形成的共轭酸有类似之处。
(三)配体本性的影响
2、光谱化学序列

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2013

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2013

Li >Na >K >Rb >Cs Be > Mg > Ca > Sr > Ba 电荷相同,半径越大,稳定相越差 高价金属配合物稳定性比低价金属离子配合物稳定性要高
② d10型金属离子 Cu+、Ag+、Au+、 Zn2+、Cd2+、Hg2+ Ga3+、In3+、TI3+ 其配合物一般比电荷相同、体积相近惰气型金属离子的配合 物稳定性高 对于Zn副族来说,大量的数据表明: Zn2+>/<Cd2+<Hg2+

f MLn
fM• fL
n
= βc
f MLn fM• fL n
浓度稳定常数
5.2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中心离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一般来说,过渡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的能力比主族离子强 而主族金属中,又以电荷少、半径大的碱金属离子等最弱 ① 惰气型金属离子
碱金属: Li+、Na+、K+、Rb+、Cs+ 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 及:Al3+、Sc3+、Y3+、La3+
Co(CN)53-,Pd2+,Pt2+,Pt4+ Cu+,Ag+,Au+,Cd2+,Hg+,Hg2+

BH3,Ga(CH3)3,GaCl3,GaBr3,GaI3,Ti+,Tl(CH3)3 CH2,碳烯类 π接受体:三硝基本,醌类

HO+,RO+,RS+,RSe+,Te4+,RTe+ Br2,Br+,I2,I+,ICN等 金属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及应用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及应用

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及应用配合物是由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通过共价键或均带离子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生成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以下将对配合物的生成性质及应用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主要包括稳定性、配位数和配体特性。

稳定性是指配合物形成后其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受到中心金属离子的电子轨道和配体配位能力的影响。

中心金属离子的稳定化是通过与配体形成配位键来实现的,一般来说,金属离子的空轨道与配体的空轨道之间的重叠越好,配合物的稳定性越高。

配位数是指一个中心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配位键数量,一般为2、4、6、8等。

配体特性包括配体电荷、大小和位阻等,决定了配位键的形成能力和空间排布。

其次,配合物的生成性质与配位反应密切相关。

配位反应是指在配体作用下中心金属离子与溶液中的配体结合形成配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配位反应包括取代反应、交换反应和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是指一个或多个配体被其他配体取代的反应,可以通过配体之间的竞争结合来实现。

交换反应是指在溶液中不同的配合物之间发生配体的交换,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配体或改变溶液条件来实现。

加成反应是指在原有配合物基础上,进一步添加新的配体的反应,可以实现对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配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配合物在催化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催化剂催化各种有机反应,如氯化铱配合物在气相氯化甲烷反应中具有很高的活性和选择性。

其次,配合物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具有重要应用。

铂配合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如顺铂和卡铂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中。

此外,铁配合物可以用作治疗贫血的补铁剂。

再次,配合物在材料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过渡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气体传感器、液晶显示材料、光学功能材料等。

最后,配合物在环境保护中也具有潜在应用。

例如,一些金属配合物可以作为吸附剂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配合物具有丰富的生成性质和广泛的应用。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六章 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讲义 第六章 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讲义第六章溶液中配合物的稳定性第六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第一节 影响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一、概述逐级稳定常数和积累稳定常数: M+L=ML[M][L][ML]K 1=[M][L][ML]K β11==ML+L=ML 2[ML][L]][ML K 22=22212[M][L]][ML K K β==ML 2+L=ML][L][ML ][ML K 233=333213[M][L]][ML K K K β==…………… ……………… …………二、金属离子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具有惰性气体电子结构的金属离子碱金属:Li+、Na+、K+、Rb+、Cs+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及:Al3+、Sc3+、Y3+、La3+一般认为它们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金属离子z/r越大,配合物越稳定。

例:二苯甲酰甲烷[phC(O)CH2C(O)ph]配合物的lgK1值(30℃,75%二氧六环)M2+ lgK1Be2+13.62Mg2+8.54Ca2+7.17Sr2+ 6.40Ba2+ 6.102、Irving-Williams顺序研究发现: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与含O、N配位原子的配体的高自旋八面体配合物,其稳定性顺序如下:Mn2+ < Fe2+ < Co2+ < Ni2+ < Cu2+ > Zn2+CFSE(Dq) 0 -4 -8 -12 -6 0这称为Irving-Williams顺序,可用CFSE解释。

Ni2+<Cu2+,可用Jahn-Teller效应解释。

三、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1、碱性配位原子相同,结构类似的配体与同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时,配体碱性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例:Cu2+的配合物:配体lgK H lgK1BrCH2CO2H 2.861.59ICH2CO2H 4.051.91phCH2CO2H 4.311.982、螯合效应1)螯合效应:螯合环的形成使配合物稳定性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非螯合配合物相比大大提高,称为螯合效应。

2013-第五章--配合物的稳定性

2013-第五章--配合物的稳定性

与反应对应的形成常数叫逐级稳定常数,分别用
k1、k2、k3和 k4表示。
K稳=k1·k2·k3·k4
lg
K稳=Klgfθ1k1+lgk2+lgk3+lgk4
2. 稳定常数的应用
① 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
Ag(NH3)2+ +2CN -
Ag(CN)2- + 2NH3
查表求
Kf Ag(NH3)2+ = 1.7×107 Kf Ag(CN)2- = 1.0×1021
5-1.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1.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和不稳定常数
稳定常数:
Cu2++4NH3
Cu(NH3)42+
K稳=
[Cu(NH3)42+] [Cu2+][NH3]4
不稳定常数: Cu(NH3)42+ Cu2++4NH3
1 K不稳 = ——
K稳
K不稳= [Cu2+][NH3]4 [Cu(NH3)42+]
K = 5.8×1013平衡常数很大,说明上述反应很完全。
② 计算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
③ 讨论难溶盐生成或溶解的可能性
④ 计算电极电势
① 判断配位反应进行的方向
Ag(NH3)2+ +2CN -
Ag(CN)2- + 2NH3
可以看作是 下列两个反 应的总和:
Ag(NH3)2+ Ag++2CN-
Ag++2NH3 Kd Ag(NH3)2+ Ag(CN)2- Kf Ag(CN)2-
[Cu(H2O)3NH3]2+ + H2O
[Cu(H2O)3NH3]2+ + NH3
[Cu(H2O)2(NH3)2]2+ + H2O

第11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和配位平衡 11.2 影响配离子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第11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和配位平衡 11.2   影响配离子在溶液中稳定性的因素

Cu2+ + 4NH3
平衡浓度: 0.1-x
x 5.6+4x
11.1.2 配离子平衡浓度的计算
续解:
K
o 不


[Cu 2 ][NH3 ]4 [Cu(NH 3 )42 ]

x (5.6 4x)4 0.1 x

1 2.09 1013
因为 x 很小,可假设:0.1-x 0.1; 5.6+4x 5.6 可解出

K
o 稳
,
[Ag(NH3
)2
]
1.1107
解:AgCl的溶解反应为:
AgCl + 2NH3
[Ag(NH3)2]+ + Cl-
Ko

[Ag(NH 3 )2 ][Cl - ] [NH3 ]2

[Ag(NH 3 )2 ][Cl - ][Ag ] [NH3 ]2 [Ag ]

Ko 稳,[Ag(NH3 )2 ]
lg K o 稳,[Hg(CN)4 ]2
11.3.3 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
例4
已知:
E
o Hg
2
/Hg

0.851V,K
o 稳, [Hg(CN)4
]2
2.51041
E 求: o [Hg(CN)4 ]2 /Hg
续解2:
lg K o z E正o 极 E负o 极 0.0592
NaOH
NaCl
Ag2O
NH3H2O
AgCl
[Ag(NH3)2]+
NaBr
Na2S2O3
AgBr
[Ag(S2O3)2]3- KI AgI Na2S Ag2S

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五章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第五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在配位化学的研究应用中,常提及配合物的稳定性问题,配合物的稳定性在化学上有重要意义。

对配合物而言,其稳定性可包括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在水溶液、非水溶液或融盐中的稳定性等。

习惯上所说配合物的稳定性并且应用最多的是在水溶液中的热力学稳定性。

本章主要讨论热力学范畴的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常数和配位平衡,以及影响稳定性的因素和氧化还原稳定性等问题。

5. 1配合物的几种稳定常数稳定常数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水溶液中经验平衡常数与标准平衡常数是一样的,故在讨论时所用平衡常数均为经验平衡常数。

5.1.1.浓度稳定常数(生成常数)和不稳定常数(解离常数)若M 表示金属离子,L 表示配体,则配离子的生成平衡与解离平衡一般可分别以下式表示,为简明起见略去各物种电荷:由此可见, )f K K (或稳越大,表示配离子越难解离,配合物也就越稳定。

故稳定常数是衡量配合物在溶液中稳定的尺度。

5.1.2. 逐级稳定常数与积累稳定常数实际上,配离子在溶液中的生成与解离都是逐级进行的:上式中的n K K K ,.......,21称为配离子的逐级稳定常数。

对以下各反应的平衡常数称为积累稳定常数,以 n βββ,.......,21表示:][]][[)(]][[][)(n nd nn f nML L M K K L M ML K K ML nL M ==+或或不稳稳 ]][[][.......................................................................]][[][]][[][1n 122 21 L ML ML K ML LML L ML ML K ML L ML L M ML K ML LM n n n n --=+=+=+第i 级积累稳定常数与逐级稳定常数之间的关系为:f K K K ......211=β。

5.1.3.混合配体化合物的稳定常数如配合物的形成过程:则:)(,][]][[][ij ji j i ij K N n N n j i B A M B MA ββ==≤=+=稳时,当ij β为混合配体化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n为配位数,N 为中心原子(离子)的最高配位数.若形成过程为:若形成过程为:这些稳定常数均为多重平衡的总结果,即总的平衡常数,它反映了体系达平衡后各个浓度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中稳定性

第五章溶液中稳定性

12 10
dien: NH2 NH NH2
8
6
4
2 0
5
10
15
20
en NH2 NH2
Mn2+ Fe2+Co2+Ni2+ Cu2+Zn2+
问题: 变化规律
结论:成环作用使配合物稳定性增加, 且随着环的 数目增加稳定性增加。
(2)环的大小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问题:
环的大小对配合物稳定性有何影响 结论:
t2g
由于: (水)很小, Dq(h)可忽略。
因此:
稳定化能对配离子能量的贡献为:
[4n1(t2g)-6n2(eg)] Dq(c)
金属离子:
Mn2+ Fe2+ Co2+ Ni2+ Cu2+ Zn2+
稳定化能(Dq): 0 -4 -8 -12 -6 0
问题:
为何Cu2+ 的配合物稳定性出现异常情况
2.软硬酸碱(Hard and soft acid and base)与配合物的稳定性
配体 乙二胺
lgk1(25 0C, I=0.1) 10.55
1,2-二氨基丙烷
10.65
1,3-二氨基丙烷
9.98
1,2,3-三氨基丙烷
11.1
1. 试判断下列配离子的几何结构 [SbCl5]2-
解:Sb3+价电子层构型: 4d105s25p5d
sp3d2杂化
.. .. .. .. .. Cl Cl Cl Cl Cl
硬酸 软酸
软碱 形成不稳定的配合物
硬碱
交界酸(碱)
软(硬)酸(碱)
形成的配合物稳 定性差别不大

配位化学 第四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位化学  第四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此外,螯合物的稳定性还与形成螯合环的数目有 关。一般而言,形成的螯合环的数目越多,螯合物越 稳定。
21 1
3、空间位阻
多齿配体的配位原子附近若存在着体积较大的 基团时,则有可能阻碍配合物的顺利形成,导致 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在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不 能形成配合物,这种现象称为空间位阻。
N
N
N CH3
Ni2++6NH3 Ni2++ 3en
[Ni(NH3)6]2+ [Ni(en)3]2+
CH2 H3C NH2
lgK稳=8.61 lgK稳=18.28
NH3
H2N NH3 Ni H2N H2C NH2 CH2
NH2 CH2 NH2 CH2
20 1
H3N Ni
H3N NH3
NH3
螯合物比相应的非螯合物稳定,原因是单齿配体 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时,溶液中的总质点数不 变,而多齿螯合剂取代水分子时,每个螯合剂分子可 以取代出两个或多个水分子,取代后总质点数增加, 使体系混乱度增加,而使熵增加的原故。
29
1
路易斯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的置换反应: 例如: B: + C:→A = B:→A + :C (碱的置换或 酸的传递) A + B:→C = B:→A+ C (酸的置换或 碱的传递) B:→A + C:→D = B:→D+C:→A (酸碱同时传递)
30 1
研究发现,要判定路易斯碱的强弱,即要对易 斯碱搞一个相对的碱度系统标准是十分困难的。 当用不同的酸作参比时,可以得到不同的碱度 系统标准。 如,卤素离子(碱)对Al3+离子给电子能力为: I-<Br-<Cl-<F- 但卤素离子(碱)对Hg2+离子的给电子能力却有相反 的顺序: F-<Cl-<Br-<I- 类似的颠倒现象很多。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们比电荷相同,半径相近的8e-惰性气体型金属离子的
成配能力稍强,而比18电子构型金属离子的成配能力
弱得多。这类金属离子的配离子中,目前除Tl+、Sn2+、
Pb2+外,已知的稳定常数数据很少。因此,尚难以总
结出这一类金属离子生成配离子的稳定性规律。
(4)(9-17)e-构型的阳离子(d1-9) 研 究 较 多 的 是 第 四 周 期 的 Mn 2 + ( d 5 ) , F e 2 + ( d 6 ) , Co2+(d7), Ni2+(d8)和Cu2+(d9)等的配离子,结果表明+2氧 化态的这些离子(以及第四周期的Zn2+)与几十种配体 形成的配离子,其稳定性顺序基本上都是: Mn2+<Fe2+<Co2+<Ni2+<Cu2+ (d1-9) > Zn2+(d10) 这个顺序叫做Irving-Williams顺序,此顺序可用晶 体场理论和Jahn-Teller效应予以说明。
这类金属离子与 F-及 O 为配位原子的配体配位能力较差,
而与N、S、C原子为配位原子的配体的配位能力强。 稳定性顺序如下:
S~C>I>Br>Cl>N>O>F
(3)(18+2)e-构型的阳离子(d10s2) 属于这类的金属离子一般为Ga2+、In+、Tl+、Ge2+、 Sn 2+、Pb 2+、As3+、Sb3+、Bi3+等p区金属的离子,它
Na+
0.95 1.66
Ca2+
0.99 10.5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d10型金属离子
Cu(Ⅰ)、Ag(Ⅰ)、Au(Ⅰ) Zn(Ⅱ)、Cd(Ⅱ)、Hg(Ⅱ) Ga(Ⅲ)、In(Ⅲ)、 Tl(Ⅲ) Ge(Ⅳ)、Sn(Ⅳ)、 Pb(Ⅳ) 1. 作用力: 化学键在不同的程度上有明显的共价性。 2. 稳定性的规律: ① 这种金属离子的配合物一般比电荷相同、体 积相近的惰气金属离子的配合物要稳定些。 ② Zn(Ⅱ)、Cd(Ⅱ)、Hg(Ⅱ)这三种金 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是Hg(Ⅱ)的最高。
原因:F-半径最小变形性小,在F-作为配体时,稳定 性顺序却是Zn>Cd<Hg。所以在与Zn(Ⅱ)或Cd(Ⅱ)配 位时以静电作用为主,因此半径越小越稳定。 但是,当F-与Hg(Ⅱ)配位时,由于Hg2+的变形性显著, 体积小的F-离子也使Hg2+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 使相互之间结合仍有较大程度的共价性,因而相应 的配合物稍稳定些。
6
3
6
拉长的八面体 拉长的八面体中d轨道的分裂
(2)t 2g eg t 2g [(d z 2 )1 (d x 2 y 2 )扁的八面体 压扁的八面体中d轨道的分裂
Jahn-Teller 稳定化能:无论采用哪一种几何畸变 , 都会引起能级的进一步分裂,消除简并,其中一个 能级降低,从而获得额外的稳定化能。 Jahn-Teller稳定化能:
③ Zn(Ⅱ)和Cd(Ⅱ)的顺序不一致,在与有些配体 配位时,Zn(Ⅱ)的配合物的稳定性大于Cd(Ⅱ)的配 合物的稳定性,但与另一些配体配位时则相反。
例如:Zn(Ⅱ)、Cd(Ⅱ)、Hg(Ⅱ)与卤素离 子形成的配离子时,在Cl-、Br-、I-作配体时稳定性 顺序都是Zn<Cd<Hg;在F-作为配体是,稳定性顺 序却是Zn>Cd<Hg; 原因:由于Cl-、Br-、I-有比较明显的变形性,配离 子中共价结合的成分随着Zn、Cd、Hg的顺序而增加, 因此半径越大越稳定。
3. 例外
例如:[Mg(edta)]2-(lgβ=8.79)的稳定性比 [Ca(edta)]2-(lgβ=10.69)的稳定性要小。 原因:Mg2+的半径较小,在它周围不能正常地配 位多齿配体的所有原子,甚至它们不能全部与 Mg2+配位所以反映为配离子的稳定性不正常地小。 [Be(edta)]2-(lgβ=9.2)的稳定性仍比 [Mg(edta)]2-的稳定性大。 原因:二者的配位方式相同,所以仍是半径较小 的Be2+的配合物稳定性较大 。
根据晶体场理论: Ni2+ 3d8(t2g6eg2) CFSE=6×(-4)+2×(6) = -12(Dq) Cu2+ 3d9(t2g6eg3) CFSE=6×(-4)+3×(6) = -6(Dq)
Jahn-Teller(姜-泰勒)效应 Jahn-Teller效应:电子在简并轨道中的不对称占据
会导致分子的几何构型发生畸变 , 从而降低分子的
对于Zn(Ⅱ)、Cd(Ⅱ)或Hg(Ⅱ)来说,同一金属元素 的各种卤素离子配合物之间的稳定性, Cd(Ⅱ)和 Hg(Ⅱ)的不同卤素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都是F<Cl-<Br-<I例如:[HgF4]2-<[HgCl4]2-<[HgBr4]2<[HgI4]2原因:从离子极化的观点解释,随着卤素离子变 形性的增加,共价性增强,从而配合物的稳定性 增大。 但Zn(Ⅱ)的稳定性却是F->Cl->Br->I-,说明Zn(Ⅱ) 的卤素离子配合物中以静电作用为主。
第三章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稳定性
§ 3.1 中心原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2 配体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3.3 配位原子性质和中心原子的关系 §3.4 配体对中心金属氧化态稳定性的影响
§ 3.1 中心离子性质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一 、惰气性金属离子 碱金属: Li+、Na+、K+、Rb+、Cs+ 碱土金属:Be2+、Mg2+、Ca2+、Sr2+、Ba2+ 及:Al3+、Sc3+、Y3+、La3+ 1.作用力: 中心原子与配体间的作用主要是静电作用。 2.影响稳定性的因素: 中心离子的电荷和半径。中心离子的电荷 越大,半径越小形成配离子越稳定。 配合物的稳定性随z2/r增大而增大。 稳定性顺序为: Li>Na>K>Rb>Cs; Be>Mg>Ca>Sr>Ba
对称性和轨道的简并度, 使体系的能量进一步下降, 这种效应称为姜-泰勒效应。 例如:Cu2+(3d9) 离子形成正八面体构型的配合物 时, d轨道分裂成t2g和eg二组轨道, 其中基态的电子 构型为t2g6e2g3, 那么eg轨道上的3个电子就有两种排
列方式:
(1)t 2g eg t 2g [(d z 2 ) 2 (d x 2 y 2 )1 ]
④ d10构型的Ga(Ⅲ)、In(Ⅲ)、Tl(Ⅲ)配合 物的稳定性,与锌副族的情况类似,其中Tl(Ⅲ)的 配合物最稳定,Ga(Ⅲ)和In(Ⅲ)的有些配合物的 稳定性顺序是Ga(Ⅲ)>In(Ⅲ),另一些配合物则 是Ga(Ⅲ)<In(Ⅲ)。 ⑤ d10构型的Cu(Ⅰ)、Ag(Ⅰ)、Au(Ⅰ)配合 物的稳定常数数据较少,它们与氨形成配合物稳定性 的顺序是Cu(Ⅰ)>Ag(Ⅰ)<Au(Ⅰ)。
⑥d10构型的Ge(Ⅳ)、Sn(Ⅳ)、Pb(Ⅳ)配合 物的稳定常数数据太少,无法得出规律。
三、d10s2型金属离子
Ga(Ⅰ)、In(Ⅰ)、Tl(Ⅰ) Ge(Ⅱ)、Sn(Ⅱ)、Pb(Ⅱ) As(Ⅲ)、Sb(Ⅲ)、Bi(Ⅲ) 1.作用力: 有一定的共价性。 2.稳定性: 这些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比电荷相同、半径相 近的惰气型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稳定性要高些。 Sn(Ⅱ) 和 Pb(Ⅱ) 的 配 合 物 的 稳 定 性 有 时 是 Sn(Ⅱ)>Pb(Ⅱ) ,在另一些例子中则是 Sn(Ⅱ)<Pb(Ⅱ) ; Tl(Ⅰ)的配合物的稳定性一般比 Tl(Ⅲ)的相应配合 物的稳定性低一些。
四、 d1~9型金属离子 第四周期的Mn2+(d5)、Fe2+(d6)、Co2+(d7)、 Ni2+(d8)、Cu2+(d9)和Zn2+(d10)与几十种配体形成的 配离子其稳定性顺序是: Mn2+<Fe2+<Co2+<Ni2+<Cu2+> Zn2+这个顺序叫做 Irving-Willing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