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海燕
合集下载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件
孔子的德政 孟子的仁政
同:孔孟二人都反对武力征伐;提出富国 安民的治国思想;并且都以仁为本
异:孔子的德政重修文德;以此作为使远 人来的手段;孟子的仁政重民养生;以此使 天下之民至 其进步之处在于更了解民众 困苦;承认民众力量
比较
孟子风格
孟子的犀利 庄子的恣肆 荀子的浑厚和 韩非子的峻 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 孟子风格:其一长于 思辨 诱导启发;争取主动;论辩跌宕生姿 其二善为设譬 东汉赵岐 孟子题辞中说:孟子长于譬喻;辞不迫切;而 意已独至 孟子全书261章;其中93章总共使用比喻 159种 本文五十步笑百步明白晓畅;喻意深刻 其三结 构严谨 本文3个部分末尾分别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 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各部分内容画 龙点睛;又强化了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文章层层 深入;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凸显出孟子论辩的雄浑 缜密 深沉的特质
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民加多;称雄诸侯;必须施 仁政;行王道 才能得民心;进而得天下 而施行仁政的 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不征调百姓服役于农时;不滥捕捞;不忽视时令以伐 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和种桑养蚕织布;使 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 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 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 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 百姓安居乐业; 社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 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 政 苛政 酷政 孟子始终围绕仁民 富民 养民 教民 利 民 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 本的思想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 道设法制止; 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 道赈济饥民; 人死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是年成不好的缘故’这和把人杀了反 而说‘与我无干;是兵器杀的’又有什 么不同呢 大王您要能够不归罪于荒年; 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都到您这儿来 了
最新《寡人之于国也》-(共50张PPT)课件PPT
教民
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孟子否定了魏国及邻国之政,那么他的理想政治-----“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 政
王 道 之 始
不违农时(农) 不可胜食
保护鱼类(渔) 按时砍伐(林) 不可胜用 鼓励养蚕(纺)
保 民
初 步 措 施
王 道
繁兴六畜(牧)
根 本
之 成
生产粮食(农)
措 施
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判断句 2.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结构后置句句。 ➢重点习惯句式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有的……有的……” 2.直不百步耳
“只……罢了。” 3.是亦走也
“这是……呀。”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同……有什么区别呢?”
题例讲析
例题1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形,然而、但是
太后曰:“然。” 对,是这样的
孟子又提出了那些措施,设想那些结果?
措施
五亩…树之以桑 鸡豚…无失其时 百亩…勿夺其时 谨…申之以孝悌
效果 衣帛(五十) 食肉(七十) 无饥(黎民) 不负戴(颁白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养民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谨庠序,申孝悌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 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 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 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 “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知的事例设喻,使对方容易接受。通过 “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诱使对方说出否定 自己观点的话。
寡人之于国也ppt实用课件144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无憾,王道之始也。
动→名, 活着的人
动→名, 死去的人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了;细密的网不 进入池塘,鱼鳖就吃不完了;按照一定的季节进 入山林砍伐,那么木材就用不完了。粮食和鱼鳖 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老百姓养活家人, 埋葬死者没有遗憾了。这是王道的开端。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分几层?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很尽心了!黄河 北部发生灾荒,我就迁移那里的灾民到黄河以东 的地方,迁移黄河以东的地方的粮食到河内。黄 河以东的地方发生灾荒,也是这样办。考察邻国 的政事,没有像我用心的人。邻国的百姓不会更 加少,我的百姓也不更加多,为什么呢?”
※梁惠王尽力做了哪些事,为什么困惑? 梁惠王:河内凶,移民移粟,河东亦然。
梁惠王迫不及待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 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本文即是 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孟子在大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 死了,魏襄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 坏,不久离去。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è)兵 衣( yì)帛(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04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对现代政治的启示
重视民生
孟子强调君王应以人民福祉为首 要任务,这对现代政治有重要启 示,即政府应关注民生问题,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
民主决策
孟子提倡听取人民意见,尊重民意, 这对现代政治中民主决策的实践有 指导意义。
公正法治
孟子主张公正和法治,对现代政治 中建设法治国家和维护社会公平正 义具有借鉴意义。
寡人之于国也PPT讲课实用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孟子简介 • 寡人之于国也的背景 •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 寡人之于国也的现代意义 • 寡人之于国也的文学价值 • 寡人之于国也的实践应用
01
孟子简介
孟子的生平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之一。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通过反复强调,增强语势,使得作 者的观点更加鲜明有力。
比喻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述自己的观 点,使得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对偶
文章中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整齐、优美,增强了 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结构
1 2
层次分明
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作者按照一定的逻辑 顺序展开论述,使得文章条理分明,易于理解。
本文的写作背景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 》中的一篇,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 对话。
孟子在回答中阐述了儒家关于仁政、 民本和王道的思想,强调君主应以人 民利益为重,实行仁政,以实现国家 的长治久安。
梁惠王在战国时期是魏国的君主,他 向孟子请教如何治理国家、实现王道 政治。
03
寡人之于国也的主要观点
寡人之于国也ppt实用课件128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 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 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思考:孟子在最后一段旨在说 明什么?用了什么说理方法?
旨在阐述统治者想使 “民加多”应有的态度: 不找客观原因,而应反省 自己,清除虐政,施行仁 政。
狗彘食人食(贵族)施
对比
仁天
涂有饿莩(百姓)政 下
涂有饿莩归罪于
除
之 民
比喻
年成不好
暴至
刺人而杀人归罪于武器虐 焉
以民为本
保民、富民 养民、教民
译文:
古今异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常指人或运动暴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再,副 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有人,有时/选 择连词)
4、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兵器/战士 ,士兵;逃跑/行) 5、谷(粮食/稻谷)不可胜食也(尽/胜 利) 6、数罟不入洿池(细、密/数字或者数 数) 7、树之以桑(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 的林木) 8、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凭借/表同 意认可)
第二部分 (第2--4段)
孟子怎么 回答他的?
为什么不直 接阐明意见?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层 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推
进
王如知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大意: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
含义:比喻自己和别人有同样的
《寡人之于国也》复习PPT课件
❖ 孟子借“五十步笑百步”要表达的意 思(即“五十步笑百步”的喻义)?
换一种直言敢谏的说法,怎么说?
你与邻国不尽心之君乃一丘之貉,你自诩自
矜的“移民移粟”之策,乃小恩小惠,只是形式
与数量上可能与邻国之君稍有不同,而在本质上
没有区别,都没有施行仁政,都是“行虐政”。
所以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16
导)
❖ 论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 论据: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例证自己治国尽心)
❖ 对比论证: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11
——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12
漳州一中 黄安娜
❖ 又是移民又是移粟,如此“尽心”的目的 是什么?
使民加多
❖ 使民加多又为了什么?梁惠王为什么对 “民不加多”倍感忧虑?这与我们今天的 人口国策一样吗?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 国时邹(现在山东省邹县)人,古代著名的思想 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我们经 常“孔孟”并称。常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孟子被尊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 “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公田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矣;
.
23
王道之始(三组排比) 行王道施仁政
王道之成(四组排比)
❖ 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音节铿锵,气势充 沛,具有雄辩的气势。
.
24
❖ 孟子一针见血揭示了魏国的社会现实(第 五段):
梁惠王是否如其所言“尽心”了呢?要看魏国的 社会现实。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51页PPT文档
百步而后止
弃甲曳兵而走 五十步而后止
比喻论证
十 步 笑 百 步
“五十步笑百米”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比喻作答说明移民移粟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 上没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暗示梁 惠王的小恩小惠不能使民增加,从而引出要使民 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 以:凭借。
•翻译第三、四段
• 曰:“不可。 • 直:只是。
直不百步耳, • 耳:罢了,语
是亦走也。” 气助词
• 曰:“王如 知此,则无
望民之多于 邻国也。
• 是:这。 • 无:通“毋”,
译为“不要” • 望:希望 • 于:比,介词
•翻译第五段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 也。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 胜食,材木不 可胜用,是使 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养生丧 死无憾,王道 之始也。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
•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增益其所不能 。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__不_如__人_和__。” “得道者多助,_失_道__者_寡__助_。” “生_于__忧_患__,死于安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_武_不___ _能_屈__。”
——《孟子》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海燕共67页文档
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海燕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寡人之于国也_ppt_讲课实用_梅河五中_佟海燕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一词多义
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 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 后》 (军队) 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
• 翻译第三、四段
• 曰:“不可。 • 直:只是。 • 耳:罢了,语气 直不百步耳, 助词 是亦走也。” • 是:这。 • 曰:“王如 • 无:通“毋”, 译为“不要” 知此,则无 • 望:希望 望民之多于 • 于:比,介词 邻国也。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南宋朱熹将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四部儒家经典合为‚四 书‛。
《寡人之于国也》课件
家发展的重要组 成部分,我们将研究寡人的教 育政策和对文化传承的影响。
三、寡人政治手段分析
1 隐忍求治
寡人在治国之道上采用了隐忍的策略,我们将深入分析他的治国方法。
2 全面改革
寡人也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我们将探讨这些改革的影响和策略。
3 艺术手法和诡计
在政治斗争中,寡人熟练地运用了艺术手法和诡计。我们将研究他的手法和策略。
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研究寡人统治时 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寡人 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二、寡人对国家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掌控政治是寡人的一项重要任 务,我们将探讨他是如何影响 国家政治的。
对经济的影响
寡人也在经济方面扮演着关键 角色,我们将分析他的经济政 策和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
四、寡人之于国家的启示
1
对现今政治的启示
寡人的政治经验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
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2
们将探讨他对现今政治的启示。
寡人的经济政策是否还有借鉴价值?我
们将研究他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3
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寡人的文化政策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将探索他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五、结论
1 寡人之于国家的真正价值
寡人对国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将总结 寡人之于国家的真正价值。
2 寡人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我们也将从历史角度探讨寡人在国家历史上 的地位以及他的评价。
六、参考文献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 件
谈到寡人,我们指的是历史上一位重要而有影响力的君主。这个PPT课件将带 您穿越时空,探索寡人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介绍
谁是寡人?
三、寡人政治手段分析
1 隐忍求治
寡人在治国之道上采用了隐忍的策略,我们将深入分析他的治国方法。
2 全面改革
寡人也进行了一系列全面的政治改革,我们将探讨这些改革的影响和策略。
3 艺术手法和诡计
在政治斗争中,寡人熟练地运用了艺术手法和诡计。我们将研究他的手法和策略。
国家的政治、经济、 文化等方面
我们将深入研究寡人统治时 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 方面,以便更好地理解寡人 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二、寡人对国家的影响
对政治的影响
掌控政治是寡人的一项重要任 务,我们将探讨他是如何影响 国家政治的。
对经济的影响
寡人也在经济方面扮演着关键 角色,我们将分析他的经济政 策和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影响。
四、寡人之于国家的启示
1
对现今政治的启示
寡人的政治经验是否还有现实意义?我
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2
们将探讨他对现今政治的启示。
寡人的经济政策是否还有借鉴价值?我
们将研究他对当前经济的启示。
3
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寡人的文化政策是否还具有指导意义? 我们将探索他对文化传承的启示。
五、结论
1 寡人之于国家的真正价值
寡人对国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将总结 寡人之于国家的真正价值。
2 寡人在国家历史上的地位及评价
我们也将从历史角度探讨寡人在国家历史上 的地位以及他的评价。
六、参考文献
《寡人之于国也》PPT课 件
谈到寡人,我们指的是历史上一位重要而有影响力的君主。这个PPT课件将带 您穿越时空,探索寡人对国家的深远影响。
一、背景介绍
谁是寡人?
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海燕共67页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 海燕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寡人之于国也 ppt 讲课实用 梅河五中 佟 海燕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走 近 作 者
约前372~ 孟子(约前 ~前289 ) 约前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 于:对于。 对于。
• • • • •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河内:黄河西部 河内: 荒年, 凶:荒年,年成不好 察:观察 观察 无如:不如, 无如:不如,比不上 加:更
翻译第二段: 翻译第二段:
•
• 孟子对曰: 孟子对曰:“王 • 好战, 以战喻 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 填然鼓之,兵刃 • 既接,弃甲曳 既接,弃甲曳兵 • 而走, 而走,或百步而 • 后止, 后止,或五十步 • • 而后止。 而后止。以五十 • 步笑百步, 步笑百步,则何 • 如?” •
请:请允许我。 请允许我。 打比方。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填然:击鼓声。 击鼓, 鼓:击鼓,名→动。 动 音节助词。 之:音节助词。 (yè):拖着。 曳(yè):拖着。 兵器。 兵:兵器。 修饰连词。 而:修饰连词。 逃跑。 走:逃跑。 有的人。 或:有的人。 凭借。 以:凭借。
•翻译第三、四段 翻译第三、 翻译第三
“狗彘食人 狗彘食 而不知检 食而不知检, 有饿殍 涂有饿殍而 不知发 不知发。人 死,则曰: 非我也, ‘非我也, 岁也。’
• 食: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 名词,食物 • 检:约束; 约束; • 涂:通“途”, 道路; 道路; • 殍:饿死的人 • 发:开仓赈济 • 岁:年成
是何异于刺 • 是:这 人而杀之, 人而杀之, • 异:区别 曰:‘非我 • 兵:武器 动 也,兵也。’ • 罪:名→动,归 罪 王无罪 王无罪岁, • 斯:那么,就 那么, 斯天下之民 • 至:到,归顺 至焉。 至焉。”
翻译第一段: 翻译第一段:
• 梁惠王曰:“寡人 梁惠王曰: 国也,尽心焉 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河内凶, 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 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 凶亦然。察邻国之 无如寡人之用 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 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 何也? 加多,何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 又说: 得道者多助,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 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语录体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论语》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 孟子》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理想人格: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仁政”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七十者衣 七十者衣 帛食肉, 帛食肉, 黎民不饥 黎民不饥 不寒,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未之有也。
黎民: 黎民:老百姓 然:这样 表转折, 而:表转折, 却 • 王:wàng,名 , →动,为王 统一 为王,统一 动 为王 天下 • 未之有也:宾 未之有也: 语前置句 • • •
翻译第七段
2、词类活用 、
(1)名词活用作动词 ) (2)动词活用作名词 ) (3)形容词作动词 3) (4)使动用法 ) (5)意动用法 )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填然鼓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 七十者衣 打鼓 穿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之有也。 之有也。 称王
违:违背,耽误。 违背,耽误。 胜:尽,完。 数(cù) :密。 ) 罟(gǔ) :网。 ) 洿(wū)池:池塘。 池 池塘。 活着的人。 生:活着的人。 丧(sāng) :埋葬,办 sāng) 埋葬, 丧事。 丧事。 •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养生: •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丧死: 事 •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 王道:为王之道, 仁义治天下( 仁义治天下(施行仁 ),这是儒家的政治 政),这是儒家的政治 主张。 主张。 • • • • • • •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移其粟 王好(hào)战 弃甲曳 弃甲曳( yè)兵 衣( yì)帛( bó) 不入洿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zhì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 xiá 申之以孝悌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 焉:语气词,了 语气词,
语言现象总结: 语言现象总结:
• 1、通假字 、 • 2、词类活用 、 • 3、特殊句式 、 • 4、古今异义 、 • 5、一词多义 、
1、通假字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无〗通“毋”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吸引,于是决定 离开邹国到孔子的 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的人,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 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 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 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 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 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 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 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 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 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 决 ,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之教, 谨庠序之教, 之以孝悌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 负戴于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道路矣。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动 从事 • 庠、序:古代的学校 • 申:反复陈述; 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 悌:敬爱兄长; 敬爱兄长;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后置 • 颁:通“斑” • 负:背着东西; 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翻译第六段
“五亩之宅, 五亩之宅, 树之以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 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衣帛矣。鸡 彘之畜, 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其时,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 • • • • • • • • • • •
树:名→动,栽种; 名 动 栽种; 之: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介词, 以:介词,凭借 衣:yì,穿,名→动 , 动 丝织品; 帛:丝织品; 小猪; 大猪; 豚:小猪 彘:大猪; 代词,复指 复指; 之:代词 复指; 动词,喂养 畜:动词 喂养 无:通“毋”,不要 错过; 失:错过; 食:吃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 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 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 管教,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 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 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的 教诲,立志成材。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 孟子是在梁惠王 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年 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 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年 )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都从安邑 ( 今山西夏县西北 ) 迁至大梁 ( 今河南开封 ) ,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 盂子到来时 , 梁惠王曾对他说 : “ 寡人不佞 , 兵三折于 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外 , 太子虏 , 上将死 , 国以空虚 ,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 寡人甚丑之 。 叟不远千里 , 辱幸至敝邑之廷 , 将何以利 吾国? 引自《史记·魏世家 魏世家》 吾国?”(引自《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 。 第二年梁惠王死了 , 襄王继 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孟 子
走 近 作 者
约前372~ 孟子(约前 ~前289 ) 约前
孟子名 轲 ,字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昔孟母,择邻处;
童 年
子不学,断机杼。
• 于:对于。 对于。
• • • • • •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焉耳矣:语气词连用。 河内:黄河西部 河内: 荒年, 凶:荒年,年成不好 察:观察 观察 无如:不如, 无如:不如,比不上 加:更
翻译第二段: 翻译第二段:
•
• 孟子对曰: 孟子对曰:“王 • 好战, 以战喻 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 填然鼓之,兵刃 • 既接,弃甲曳 既接,弃甲曳兵 • 而走, 而走,或百步而 • 后止, 后止,或五十步 • • 而后止。 而后止。以五十 • 步笑百步, 步笑百步,则何 • 如?” •
请:请允许我。 请允许我。 打比方。 喻:打比方。 填然:击鼓声。 填然:击鼓声。 击鼓, 鼓:击鼓,名→动。 动 音节助词。 之:音节助词。 (yè):拖着。 曳(yè):拖着。 兵器。 兵:兵器。 修饰连词。 而:修饰连词。 逃跑。 走:逃跑。 有的人。 或:有的人。 凭借。 以:凭借。
•翻译第三、四段 翻译第三、 翻译第三
“狗彘食人 狗彘食 而不知检 食而不知检, 有饿殍 涂有饿殍而 不知发 不知发。人 死,则曰: 非我也, ‘非我也, 岁也。’
• 食:第一个为动 词,吃;第二个 名词, 名词,食物 • 检:约束; 约束; • 涂:通“途”, 道路; 道路; • 殍:饿死的人 • 发:开仓赈济 • 岁:年成
是何异于刺 • 是:这 人而杀之, 人而杀之, • 异:区别 曰:‘非我 • 兵:武器 动 也,兵也。’ • 罪:名→动,归 罪 王无罪 王无罪岁, • 斯:那么,就 那么, 斯天下之民 • 至:到,归顺 至焉。 至焉。”
翻译第一段: 翻译第一段:
• 梁惠王曰:“寡人 梁惠王曰: 国也,尽心焉 之于国也,尽心焉 耳矣。河内凶, 耳矣。河内凶,则 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民于河东,移 其粟于河内。 其粟于河内。河东 凶亦然。 凶亦然。察邻国之 无如寡人之用 政,无如寡人之用 心者。 心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不 何也? 加多,何也?”
三、反对不义的战争。 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 春秋无义战。 又说: 得道者多助,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失道者寡助。”
《孟子》——乱世的哲思 孟子》 乱世的哲思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语录体著作 是孟子及其弟子编辑而成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共7篇,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 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论语》 说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与《论语》相 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比,初具论说文的特征。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 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 绘也更细致。 孟子》 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 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 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儒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孟子的思想
宋代以后常把孔子思想与孟子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a、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 性善学说: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 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 有不下”。 有不下” b、理想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理想人格: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c、“仁政”思想:“民为贵, 仁政”思想: 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 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
•七十者衣 七十者衣 帛食肉, 帛食肉, 黎民不饥 黎民不饥 不寒, 不寒,然 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未之有也。
黎民: 黎民:老百姓 然:这样 表转折, 而:表转折, 却 • 王:wàng,名 , →动,为王 统一 为王,统一 动 为王 天下 • 未之有也:宾 未之有也: 语前置句 • • •
翻译第七段
2、词类活用 、
(1)名词活用作动词 ) (2)动词活用作名词 ) (3)形容词作动词 3) (4)使动用法 ) (5)意动用法 )
(1)名词活用作动词
①填然鼓之 填然鼓 ②七十者衣帛食肉 七十者衣 打鼓 穿
③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 之有也。 之有也。 称王
违:违背,耽误。 违背,耽误。 胜:尽,完。 数(cù) :密。 ) 罟(gǔ) :网。 ) 洿(wū)池:池塘。 池 池塘。 活着的人。 生:活着的人。 丧(sāng) :埋葬,办 sāng) 埋葬, 丧事。 丧事。 • 养生:供养活着的人 养生: • 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 丧死: 事 • 王道:为王之道,即以 王道:为王之道, 仁义治天下( 仁义治天下(施行仁 ),这是儒家的政治 政),这是儒家的政治 主张。 主张。 • • • • • • •
•朗读课文 朗读课文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移其粟 王好(hào)战 弃甲曳 弃甲曳( yè)兵 衣( yì)帛( bó) 不入洿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zhì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 xiá 申之以孝悌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 焉:语气词,了 语气词,
语言现象总结: 语言现象总结:
• 1、通假字 、 • 2、词类活用 、 • 3、特殊句式 、 • 4、古今异义 、 • 5、一词多义 、
1、通假字 、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者 ) 〖颁〗通“斑” (2)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 〖涂〗通“途” (3)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无〗通“毋”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孟子尽心下》
二、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 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想 所吸引,于是决定 离开邹国到孔子的 家乡鲁国深造,其 老师正是孔子的孙 子子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为 孔子是有人类以来 的人, 最 伟 大 的人,于 是 他 立志发展孔子的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 噪,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 请 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去。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 兵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 子的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 来到膝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 “仁政”十分感兴趣,于是孟子 便在膝国实行他“仁政”的思想。 遗憾的是,膝国是个小国,时时 有被灭亡的危险,不可能把仁政 推行天下。孟子于是到其他国家 宣扬他的“仁政”思想。可是没 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他的政策。 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的念头, 决 ,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可 以无饥矣; 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 之教, 谨庠序之教, 之以孝悌 申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 负戴于 者不负戴于 道路矣。 道路矣。
• 夺:耽误 • 谨:形→动,谨慎认真 动 从事 • 庠、序:古代的学校 • 申:反复陈述; 反复陈述; • 孝:尊敬父母 • 悌:敬爱兄长; 敬爱兄长; • 义:道理 • 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 申之以孝悌之义: 后置 • 颁:通“斑” • 负:背着东西; 背着东西; • 戴:顶着东西
翻译第六段
“五亩之宅, 五亩之宅, 树之以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 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衣帛矣。鸡 彘之畜, 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其时,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 食肉矣;
• • • • • • • • • • • •
树:名→动,栽种; 名 动 栽种; 之:音节助词 音节助词 树之以桑: 树之以桑:状语后置句 介词, 以:介词,凭借 衣:yì,穿,名→动 , 动 丝织品; 帛:丝织品; 小猪; 大猪; 豚:小猪 彘:大猪; 代词,复指 复指; 之:代词 复指; 动词,喂养 畜:动词 喂养 无:通“毋”,不要 错过; 失:错过; 食:吃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 世 ,孟 子便与母亲相依为命。孟 母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 曾经为了替孟子找一个舒 适的学习环境而三次搬家。 管教, 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 分认真读书,稍大一点, 孟子变得十分贪玩。孟母 便剪断织机上的麻布,她 要孟子勤奋读书,要不然 将会像那块麻布般,变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 记 母 亲的 教诲,立志成材。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 孟子是在梁惠王 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年 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 , 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期却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 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339)将首 年 ) 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 都从安邑 ( 今山西夏县西北 ) 迁至大梁 ( 今河南开封 ) , 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 盂子到来时 , 梁惠王曾对他说 : “ 寡人不佞 , 兵三折于 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外 , 太子虏 , 上将死 , 国以空虚 , 以羞先君宗庙社稷 , 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 寡人甚丑之 。 叟不远千里 , 辱幸至敝邑之廷 , 将何以利 吾国? 引自《史记·魏世家 魏世家》 吾国?”(引自《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 。 第二年梁惠王死了 , 襄王继 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