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外渗的原因及对策 PPT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ppt课件
马铃薯片外敷或康惠尔透明贴局部外贴; 如肿胀明显,抬高患肢,促进局部静脉回流;
脂肪乳外渗处理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 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 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 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50%的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湿敷。 康惠尔水胶体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渗透压
细胞外液不同渗透压下的细胞状态
低渗
等渗
高渗
机密 仅供内部发行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名称
阿霉素 5-Fu 长春新碱 TPN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 mOsm/L
280 650 610 1400 1098 1190 2526
生理 解剖
护士
药物外渗
疾病
因素
因素
因素
药物 性质
1.生理解剖因素
① 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 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② 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 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两者均引起炎性介质释 放,致血管损伤并液体外渗。
2. 疾病因素
① 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 性增加
② 癌症患者反复使用化疗药物,血管脆性增加 ③ 糖尿病: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
变 ④ 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
合 症及乳癌术后
3. 药物因素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渗透压 药物浓度(稀释程度) 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pH值
正常血液
液体的属性 – pH值
6.80
药物外渗: 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
脂肪乳外渗处理
脂肪乳外漏,形成脂肪小滴,在输注部位造成 局部毛细血管或组织阻塞,毛细血管中可见脂 肪栓子,引起皮肤红肿、胀痛、出血、渗出、 水肿、坏死及纤维性变等。
50%的硫酸镁加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湿敷。 康惠尔水胶体
药物随着配置溶液的种类不同,出现不同的渗透压值
渗透压
细胞外液不同渗透压下的细胞状态
低渗
等渗
高渗
机密 仅供内部发行
临床常用药物的渗透压
药物名称
阿霉素 5-Fu 长春新碱 TPN 20%甘露醇 5%碳酸氢钠 50%葡萄糖
渗透压 mOsm/L
280 650 610 1400 1098 1190 2526
生理 解剖
护士
药物外渗
疾病
因素
因素
因素
药物 性质
1.生理解剖因素
① 老年人血管硬化或脆性变大、血液流速减慢, 药物起始局部药液浓度相对高,刺激作用增强
② 小儿血管壁薄,血管腔细小,比成人更容易 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两者均引起炎性介质释 放,致血管损伤并液体外渗。
2. 疾病因素
① 昏迷、休克、肺心病: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 性增加
② 癌症患者反复使用化疗药物,血管脆性增加 ③ 糖尿病: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
变 ④ 静脉压增高:如静脉血栓、上腔静脉压迫综
合 症及乳癌术后
3. 药物因素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渗透压 药物浓度(稀释程度) 药物毒性作用及变态反应
pH值
正常血液
液体的属性 – pH值
6.80
药物外渗: 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蚀性药物或
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幻灯片PPT课件
3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常见的渗漏原因 1.药物因素 主要是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和浓度过高, 包括药物酸碱度、浓度、渗透压;药物对细胞代谢功 能的影响。
2.机械因素 主要涉及液体、注量、速度、时间、压 力及静静脉输液是治疗疾病的主要途径之一,静脉输 液外渗也是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问题。当药物外渗时轻 者导致局部组织疼痛、红、肿胀,重者导致组织溃疡、 坏死,甚至造成残疾,引发医疗护理纠纷。脉液体针、 血管的选择和针头的固定方法及穿刺技术
概念 药物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
物或刺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 血管通路。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 0.1%~6%。
渗出是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 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1
渗出的分级 0级 没有症状
1级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 皮 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11
药物的外渗的处理原则 一、常规处理 1.热敷:主要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 变。如:肾上腺、氯化钙、氯化钾等外渗治疗。 2.冷敷:主要用于充血性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 伤,使局部血管收缩,减轻局部水肿和药物的扩散。 如:20%甘露醇、4%碳酸氢钠等渗漏早期。
12
3.药物湿敷 临床上常用硫酸镁作为静脉外渗湿敷药 物,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氯 化钾、氯化钠等药物所致注射部位的静脉壁炎性渗出 引起的炎性反应。 4.理疗 采用上述方法处理药物外渗的同时,还可配 合采用红外线局部照射及超声波等理疗治疗。
6
2.避免机械损伤 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减少皮下探测 血管的次数,尽可能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 激和损伤,穿刺成功后要妥善固定针头,避免针头滑 脱或刺破血管壁。拔针后要用指腹同时按压皮肤和血 管两个穿刺点3分钟,防止血液渗出血管,造成皮下 淤血。
药物外渗预防与处理PPT
诊断依据
药物外渗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药物输注史。对于疑似药物外渗的患者,应详细询问输液史、观察注射部位 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其他静脉输液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
02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
01
根据药物性质、治疗时间、患者 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血 管通路器材,如留置针、中心静 脉导管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其心理 压力。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 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和护理工作。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
向家属讲解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提高其认知水平。
指导家属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给予关爱和 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关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团队 成员能够及时了解药物外渗事件的发 生和处理情况。
强调团队成员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相 互监督和提醒责任。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共 同完善药物输注流程和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活动
定期开展药物输注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对药物输注流程 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02
避免使用钢针进行刺激性药物、 高渗性或高营养液的输注。
规范操作流程及技巧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治疗知识 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固 定方法、封管液选择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和置 管,避免污染和感染。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并调整方案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治疗需求、心理状态等,及时调 整血管通路方案。
药物外渗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药物输注史。对于疑似药物外渗的患者,应详细询问输液史、观察注射部位 症状,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应注意与静脉炎、静脉血栓等其他静脉输液并发症进行鉴别诊断。
02
药物外渗预防措施
合理选择血管通路器材
01
根据药物性质、治疗时间、患者 血管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血 管通路器材,如留置针、中心静 脉导管等。
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服务
对于紧张、焦虑的患者,进行情绪疏导,缓解其心理 压力。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情绪变化,给予针对性的心理 支持。
鼓励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 和护理工作。
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
向家属讲解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提高其认知水平。
指导家属在患者输液过程中给予关爱和 鼓励家属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共同关
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确保团队 成员能够及时了解药物外渗事件的发 生和处理情况。
强调团队成员在药物输注过程中的相 互监督和提醒责任。
鼓励团队成员积极提出改进建议,共 同完善药物输注流程和管理制度。
定期开展质量检查评估活动
定期开展药物输注质量检查评估活动,对药物输注流程 和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检查。
检查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查制度执行情况,确保设备的 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02
避免使用钢针进行刺激性药物、 高渗性或高营养液的输注。
规范操作流程及技巧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的静脉治疗知识 和技能培训,熟练掌握穿刺技术、固 定方法、封管液选择等。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穿刺和置 管,避免污染和感染。
定期评估患者情况并调整方案
定期评估患者的血管条件、治疗需求、心理状态等,及时调 整血管通路方案。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ppt
药物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目录
• 药物外渗概述 •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 药物外渗的案例分析 • 药物外渗的护理建议
01
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外渗是指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血管内漏出到血管周围组 织,引起局部疼痛、肿胀、坏死等不良反应。
分类
根据外渗药物的性质和渗透时间,可分为急性外渗和慢性外 渗。
对于高渗性、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中心静脉导管输注,以减少药物对外周血 管的刺激;对于一般性药物,可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注。
考虑患者的特殊情况
对于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如糖尿病、பைடு நூலகம்管疾病等,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 当的输注方式,并注意调整药物的输注速度和浓度。
提高护士的操作技能
加强培训
定期对护士进行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方面的培训,提高护士 对药物外渗的认知和操作技能。
03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停止输液
保留针头
一旦发现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
拔出针头前,尽量不移动针头,以免增加外 渗范围。
抬高肢体
局部冰敷
将发生外渗的肢体抬高,以促进血液回流, 减轻肿胀。
使用冰袋或冰毛巾敷在外渗部位,以减轻疼 痛和肿胀。
局部封闭和湿敷治疗
局部封闭
对外渗部位进行封闭注射,以抑制药液的扩散和促进药液的吸收。
湿敷治疗
使用药物外渗湿敷剂或硫酸镁湿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抬高肢体和早期活动
01
抬高肢体:抬高发生外渗的肢体,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
02
早期活动:外渗处理后,可适当进行早期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外渗药 物的吸收和代谢。
03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PPT
抬高肢体并制动
01
将发生化疗药物外渗的肢体抬高 ,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 痛。
02
制动肢体,避免活动导致药液扩 散和损伤加重。
观察记录与报告
密切观察外渗部位的皮肤颜色 、温度、感觉等变化,并做好 记录。
如发现局部组织坏死或溃疡等 严重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处 理。
对于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过程 及效果,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和 评估,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发生原因
药物因素(如药物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血管因素(如血管脆性增加、 血管栓塞等)、操作因素(如穿刺技术不熟练、针头固定不牢等)等。
临床表现及危害
临床表现
注射部位疼痛、肿胀、红斑、水疱、溃疡等,严重者可导致组织坏死和神经肌肉 关节受损。
危害
化疗药物外渗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影响化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甚 至导致化疗失败。此外,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和神经肌肉关节受损还可能对 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PPT
汇报人:XXX XX-XX-XX
contents
目录
•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 预防措施 • 处理流程 • 并发症处理 •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01
化疗药物外渗概述
定义与发生原因
定义
化疗药物外、肿胀、红斑等症状。
原因分析
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问题根源,制定改进措施 。
反馈机制
将不良事件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科室和人员,避免类似事件 再次发生。
护理质量监测与反馈
监测指标
制定化疗药物外渗护理质量监测指标,定期对护 理质量进行评估。
数据收集
通过日常检查、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收集相关 数据。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优选全文
ppt课件
16
2.疾病因素
①昏迷、休克、肺心病、病危患者,由于微循环障碍,血管 通透性增加
②癌症患者长期输液及反复使用化疗药物,静脉脆弱 ③糖尿病患者由于糖、脂肪代谢障碍,致外周血管病变 ④静脉压增高的患者等
ppt课件
17
3. 药理学因素
用于治疗的药物刺激强、浓度高、局部与 药物、接触时间长。
ppt课件
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
常见的药物如下: TPN、20%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5%碳酸氢钠、氨基 酸、脂肪乳、50%葡萄糖、KCL、VC、多巴胺、间羟胺、 去甲肾上腺素等,主要与药物的酸碱度、浓度、渗透压、 刺激性及化学毒性有关。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3) 普通药物 外渗后仅有肿胀且很快吸收或经热敷吸 收,无明显局部刺激作用。但个体有差异。
35
4.防感染
小水疱未破溃的应减少摩擦,防破裂感染,可用碘 伏涂抹,大水疱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出疱内液体,不剪去表 皮,再用碘伏外敷。凡感染、溃疡或坏死创面应按外科换 药处理
ppt课件
36
5.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
(1)设法吸出或去除渗出液,如果保守治 疗仍持续疼痛或发生溃疡,可考虑早 期手术切除以加快愈合,避免长期疼 痛。
ppt课件
33
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外渗的患者用酚妥拉 明10mg、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局部封闭,同时用山茛菪 碱针剂外敷效果良好
ppt课件
34
3.化疗药物、TPN、20%甘露醇及5%碳酸氢钠渗漏 ①立即停止输液, ②早期局部一般冷敷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 ③应用拮抗剂 ④局部封闭
ppt课件
ppt课件
15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及处理ppt课件
患者对护士不信任,提出过高要求,给护
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13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
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 黑变硬,形成溃疡。
14
三 、 预防
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 选粗直的大血管 避免下肢静脉(循环差)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反复穿刺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0
31
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 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5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 加,容易发生外渗。
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
不到,穿刺难度大。
6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药物因素
婴幼儿: 爱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 家长都很紧张;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 固定,易发生外渗,
4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
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7
三 、 预防
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35%,
士的心理造成压力,可能导致穿刺失败。
13
二、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肿胀、胀痛 中度或重度疼痛通常为烧灼、刺痛,局
部红肿,回抽无回血,或局部水疱,皮肤发 黑变硬,形成溃疡。
14
三 、 预防
1、提高穿刺的成功率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 穿刺时避开关节、血管交叉处, 选粗直的大血管 避免下肢静脉(循环差) 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 反复穿刺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30
31
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此类患者由于烦躁、 感觉和知觉障碍,容易发生外渗。
5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重症患者休克、严重脱水、病危的患者,
此类患者由于微循环受损,血管通透性增 加,容易发生外渗。
肥胖的患者肥胖患者的血管看不清、触
不到,穿刺难度大。
6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2、药物因素
婴幼儿: 爱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且 家长都很紧张;在输液过程中小儿天性好动,难于 固定,易发生外渗,
4
一. 静脉药物外渗的原因分析
1. 患者因素
老年人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
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 这些都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成静脉输液外渗。
无法沟通的患者麻醉后的患者,使用镇静剂
注意用语言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17
三 、 预防
4、掌握药物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
据统计,发生渗漏高渗溶液(20%甘露醇)占35%,
药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1、药物因素 (1)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2) 速度过快 (3)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 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3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 葡萄糖注射液、20% 甘露醇、 10%葡萄糖注射液、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右旋 糖酐
10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①给药期间刺激 或毒性药物刺激 静脉内壁造成静 脉炎。(变-渗增)
11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②药物由脉管系统渗 出扩散至周围组织, 致局部炎症反应可 形成红肿硬结形成 脓肿,称化学性蜂 窝组织。
12
药物外渗引起的病变
③局部炎症进一步发 展、药物毒性作用 过强或致局部血管 严重收缩均可造成 局部组织糜烂坏死, 称为渗出性坏死。
20
预防措施
加强基本功训练:提高静脉穿刺技术, 力争一针见血, 避免 刺破血管。
正确选择穿刺静脉 避免药物浓度过高和输液速度过快对血管的损伤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巡视观察 加强告知 *对静脉输入高危药物时充分告知患者及陪护,让其了解、
认识静脉输液基本的、必要的医学和护理知识, 做到相互 配合,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务人员,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降低纠纷发生的风险。
其他:造影剂、静脉高营养药物、血液制品、某 些抗生素等。如:乐凡命、脂肪乳、氨基酸、柔 红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万古霉素。
5
容易外渗人群
1、不会表达的婴幼儿, 2、感觉迟钝的老年人, 3、麻醉未清醒者 4、应用镇静剂的人,躁动患者等。
6
2、机械损伤:
原因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 刺, 选择血管不当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 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 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 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拔针后按压针 眼不正确 (凝血不正常)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 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 次数。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ppt课件
3
病人因素
1)小儿由于哭闹、不配合,其血管短、不直,在输液中, 小儿天生好动,难于固定,所以小儿外渗多于成人,严 重外渗也多于成人。 2)老年人由于行为功能减退,导致疼痛感减低,反应迟 钝,皮肤松弛,静脉脆弱,容易引起注射针头移位,造 成静脉输液外渗。 3)患者输液时间过长或是挂水过程中如厕等。
钙剂:葡萄糖酸钙、氯化钙。
放射增强造影剂:碘伏醇
化疗药物:长春新碱、顺铂、表阿霉素、环磷酰胺等。
ppt课件
7
静脉输液外渗的机制
1)血管受到药物的化学刺激,一方面血液成分发生了改
变,另一方面通过药物直接刺激引起炎症介质的释放以 及使血管内壁受损通透性升高,从而引起炎症反应。 2)药物持续滴注,胶体渗透压降低。 3)继发感染,因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炎症细胞的聚集 及炎症介质的释放,造成血管通透性升高,而发生组织 水肿。
硫酸镁能舒张血管平滑肌 , 使痉挛的外
周血管扩张 , 通过镁离子的透入 , 改善组织与组织间隙 细胞的渗透压 , 达到局部渗出液的吸收和消肿目的。用 于甘露醇、多巴胺、化疗药物、垂体后叶素、氯化钾、 氯化钙等药物所致的渗漏。
方法:将50%硫酸镁溶液浸湿4层纱布后覆盖患处,上盖一
层塑料薄膜,每2-4小时更换1次,持续湿敷。
ppt课件
18
湿敷法
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常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
冷敷--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
常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
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ppt课件
19
硫酸镁湿敷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洋地黄用量个体差异很大,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如冠心病、重度心力衰竭、低钾、低镁血症、 肾功能减退等情况对洋地黄较敏感,使用时应严格观察病人用药后反应。
2.注意不与奎尼丁、普洛帕酮(心律平)、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3.必要时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4.严格按医嘱给药,教会病人口服地高辛时应自测脉搏,当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不
肾功能下降,静滴外漏也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而发生缺血性组织坏死。
七、氯化钾
其针剂为10ml/支10%的溶液,主要用于低血钾症和调节电解质
平衡。常用静滴,一般用5%GS稀释为0.2~0.4%,速度宜慢!!
钾离子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肌肉收 缩、心肌收缩所必需。因此血钾浓度必须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范围 内。
10%氯化钾未经稀释绝对不能静脉注射!!!
(一)补钾原则:
1.口服补钾,如氯化钾、枸橼酸钾等;2.静脉补钾,常用的针剂为10%Kcl,应 稀释后经静脉滴注,禁止直接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跳骤停;3. 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4.补钾量:依血清 钾水平,每天补钾60~80mmol(以每克氯化钾相等与13.4mmol钾计算,约 需补充氯化钾3~6g/d);5.补钾中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0.3%);6. 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60滴/分)。
五、胰岛素
(一)药理作用: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它糖尿病的治疗,应在
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天早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 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遵医嘱调整用量。
(二)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 (1)普通胰岛素: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 (2)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的,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
(二)给药注意事项: 1.用法及用量: 口服治疗哮喘:一般剂量为每天6~10mg/kg。 静脉给药主要适用于
急、危重症哮喘。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4~6 mg/kg,维持量为0.8~1.0 mg/kg, 日注射量一般小于1g。 2.浓度不宜过高,安全浓度为6~10ug/ml,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间应在10min以上, 以防中毒症状发生。 3.慎用于妊娠、发热、小儿或老年,心、肝、肾功能障碍或甲亢者。 4.观察用药后疗效和副作用:兴奋不安、失眠、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 等)。剂量大可导致心悸、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抽搐至死亡,用药中最好监测氨茶碱 血浓度。
直接推注。 3.随时监测血压。 4.一旦血药浓度超过10ug/100ml应立即停药。 主要的副作用:低血压和硫氰酸盐中毒。给药速度过快、浓度过大可出现降血压
过度而致呕吐、出汗、头痛、心悸。
三、氨茶碱
(一)作用和临床应用:1.扩张支气管:用于各型哮喘,较常用。2.强心利尿,扩张冠 脉,用于急性心功不全、肾性水肿。3.松弛胆道平缓肌。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一 、硝酸甘油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抗心绞痛。
不良反应:可有搏动性头痛、头胀、耳鸣、眩晕、体位性低 血压、昏厥、反射性心动过速。
给药途径及其用量:
给药途径 舌下 口服 静滴
剂量(mg) 0.15~0.6 6.5~19.5
0.75~3mg/h
起效时间(min) 1~3
30 ~60 立即
四、洋地黄类药物
(一)药理作用:正心肌力药物(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常用药物有:
地高辛:口服给药,0.25兰):静脉注射用,注射后10min起效,每次0.2~0.4mg,稀释后静注24h总量
0.8~1.2mg。制剂:0.4mg/2ml。
(二)用药注意事项:
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起速效性。 (3)方法:皮下注射。 (4)部位: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
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
影响药物吸收疗效。
(5)静脉输注应严格注意用量:4U=0.1ml。
(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低血糖反应: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或(和)饮食失调有关,表现 有头晕、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应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 果、含糖饮料或静脉注射50%Gs20~30ml。
特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魏文君
主要内容
一、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有:
硝酸甘油、硝普钠、麻黄碱、氨茶碱、洋地黄类 药物、胰岛素、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利多卡因、 氯化钾、地西泮、化疗药品、抗肿瘤抗癌药物、 青霉素等抗生素、贵重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 品、精神药品以及有特殊要求、特殊用途的药物。
规则时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用毛花甙丙(西地兰)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 同时检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5.遵医嘱用量,大剂量有催吐、中枢兴奋作用。 (三)洋地黄中毒的反应与处理: 1.反应:常见的最主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和胃肠道反应。 2.洋地黄中毒的处理(1)立即停药。(2)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补充。(3)纠 正心律失常。
2.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骚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须立即更换 胰岛素制剂种类,对症治疗。
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该部位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4.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尿糖、血糖变化。
六、α、β受体激动药
(一)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等。 (二)用药注意事项:剂量过大或滴注太快可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二、硝普钠
(一)药理作用:动、静脉扩张剂,常用于高血压危象、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二)用药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现用现配,从溶液配置到使用完不超过4小时,在滴注时应用黑布或
其他避光材料包裹输液瓶或输液管,配药时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 2.严格掌握和控制给药速度,一般控制滴速不超过15滴/min,只可静脉点滴不可
2.注意不与奎尼丁、普洛帕酮(心律平)、钙剂、胺碘酮等药物合用,以免增加药物毒性。
3.必要时检测血清地高辛浓度。 4.严格按医嘱给药,教会病人口服地高辛时应自测脉搏,当脉搏小于60次/分或节律不
肾功能下降,静滴外漏也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而发生缺血性组织坏死。
七、氯化钾
其针剂为10ml/支10%的溶液,主要用于低血钾症和调节电解质
平衡。常用静滴,一般用5%GS稀释为0.2~0.4%,速度宜慢!!
钾离子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肌肉收 缩、心肌收缩所必需。因此血钾浓度必须维持在正常的水平范围 内。
10%氯化钾未经稀释绝对不能静脉注射!!!
(一)补钾原则:
1.口服补钾,如氯化钾、枸橼酸钾等;2.静脉补钾,常用的针剂为10%Kcl,应 稀释后经静脉滴注,禁止直接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跳骤停;3. 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d方可补钾。4.补钾量:依血清 钾水平,每天补钾60~80mmol(以每克氯化钾相等与13.4mmol钾计算,约 需补充氯化钾3~6g/d);5.补钾中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0.3%);6. 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60滴/分)。
五、胰岛素
(一)药理作用:用于2型糖尿病及其它糖尿病的治疗,应在
一般治疗和饮食治疗基础上进行,每天早餐前半小时皮下注射1 次,以后根据血糖和尿糖遵医嘱调整用量。
(二)胰岛素治疗的护理:准确执行医嘱: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准确,按时注射。
注射时间、部位和方法: (1)普通胰岛素:饭前半小时皮下注射。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早餐前1小时皮下注射。 (2)长、短效胰岛素混合使用时,应先抽吸短效,再抽吸长效的,然后混匀,切不可逆行操作,以免
(二)给药注意事项: 1.用法及用量: 口服治疗哮喘:一般剂量为每天6~10mg/kg。 静脉给药主要适用于
急、危重症哮喘。静脉滴注首次剂量为4~6 mg/kg,维持量为0.8~1.0 mg/kg, 日注射量一般小于1g。 2.浓度不宜过高,安全浓度为6~10ug/ml,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间应在10min以上, 以防中毒症状发生。 3.慎用于妊娠、发热、小儿或老年,心、肝、肾功能障碍或甲亢者。 4.观察用药后疗效和副作用:兴奋不安、失眠、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 等)。剂量大可导致心悸、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抽搐至死亡,用药中最好监测氨茶碱 血浓度。
直接推注。 3.随时监测血压。 4.一旦血药浓度超过10ug/100ml应立即停药。 主要的副作用:低血压和硫氰酸盐中毒。给药速度过快、浓度过大可出现降血压
过度而致呕吐、出汗、头痛、心悸。
三、氨茶碱
(一)作用和临床应用:1.扩张支气管:用于各型哮喘,较常用。2.强心利尿,扩张冠 脉,用于急性心功不全、肾性水肿。3.松弛胆道平缓肌。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一 、硝酸甘油
药理作用:扩张血管,抗心绞痛。
不良反应:可有搏动性头痛、头胀、耳鸣、眩晕、体位性低 血压、昏厥、反射性心动过速。
给药途径及其用量:
给药途径 舌下 口服 静滴
剂量(mg) 0.15~0.6 6.5~19.5
0.75~3mg/h
起效时间(min) 1~3
30 ~60 立即
四、洋地黄类药物
(一)药理作用:正心肌力药物(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常用药物有:
地高辛:口服给药,0.25兰):静脉注射用,注射后10min起效,每次0.2~0.4mg,稀释后静注24h总量
0.8~1.2mg。制剂:0.4mg/2ml。
(二)用药注意事项:
将长效胰岛素混入短效内,影响起速效性。 (3)方法:皮下注射。 (4)部位:宜选择上臂三角肌、臀大肌、大腿前侧、腹部等部位,
注射部位应交替使用,以免形成局部硬结和脂肪萎缩,
影响药物吸收疗效。
(5)静脉输注应严格注意用量:4U=0.1ml。
(三)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处理:
1.低血糖反应: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与剂量过大或(和)饮食失调有关,表现 有头晕、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应及时检测血糖,根据病情进食糖 果、含糖饮料或静脉注射50%Gs20~30ml。
特殊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药物外渗的处理方法
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魏文君
主要内容
一、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二、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三、药物外渗的临床分期 四、药物外渗的预防 五、药物外渗的处理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使用注意事项
临床常见特殊药品有:
硝酸甘油、硝普钠、麻黄碱、氨茶碱、洋地黄类 药物、胰岛素、肾上腺素、普萘洛尔、利多卡因、 氯化钾、地西泮、化疗药品、抗肿瘤抗癌药物、 青霉素等抗生素、贵重药品、毒性药品、麻醉药 品、精神药品以及有特殊要求、特殊用途的药物。
规则时应暂停服药并告诉医师,用毛花甙丙(西地兰)时务必稀释后缓慢静注,并 同时检测心率、心律及心电图变化。 5.遵医嘱用量,大剂量有催吐、中枢兴奋作用。 (三)洋地黄中毒的反应与处理: 1.反应:常见的最主要的反应是各类心律失常和胃肠道反应。 2.洋地黄中毒的处理(1)立即停药。(2)补充钾盐:可口服或静脉补充。(3)纠 正心律失常。
2.胰岛素过敏:表现为注射部位骚痒、继而出现荨麻疹样皮疹,须立即更换 胰岛素制剂种类,对症治疗。
3.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停止使用该部位后可缓慢自然恢复。 4.使用胰岛素过程中应定期检测尿糖、血糖变化。
六、α、β受体激动药
(一)常用药物: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等。 (二)用药注意事项:剂量过大或滴注太快可致心律失常、心动过速、
二、硝普钠
(一)药理作用:动、静脉扩张剂,常用于高血压危象、急慢性心功能不全。 (二)用药注意事项: 1.必须保证现用现配,从溶液配置到使用完不超过4小时,在滴注时应用黑布或
其他避光材料包裹输液瓶或输液管,配药时用5%葡萄糖溶液稀释。 2.严格掌握和控制给药速度,一般控制滴速不超过15滴/min,只可静脉点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