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附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附反思)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附反思)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附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活动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准备: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卡片,每种动物卡片需要5张。
活动过程:一、感知"1"1、谈话引导:(1)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2)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每种小动物拿出一张卡片)。
(1)将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
(2)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其中的.哪只动物呢?"(3)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称,如:一只猫;一只小狗。
(4)教师依次举起小动物卡片,幼儿一一说出动物名称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说出:它们都是一只。
二、感知"许多"1、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1)把动物卡片依次排开,把一只小动物的贴在一边,把剩下的动物卡片全部粘到一边。
(2)教师:"小动物们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看!它们来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2、区别"1"和许多教师举起一张动物卡片强调说出"一只猫",指着黑板上全部的小猫卡片说"许多猫"。
重复几次,并带领孩子说出。
三、听觉分辨"1"和许多1、情节引导:"小猫很高兴认识你们,它想给小朋友唱一首歌。
你们仔细听,她在唱什么?"2、教师拿起小猫的卡片,模仿小猫叫一声,"听!小猫叫了一声,喵。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比较异同,学习如何运用它2.能够精准地运用比较异同的方法,识别数值和图形的不同之处3.能够娴熟运用比较异同的方法,解决有关数值和图形的问题教学内容:1.什么是比较异同?2.比较异同的方法3.数值和图形的比较异同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数学中的比较异同。
你们知道什么是比较异同吗?(等同学回答)好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的两张图,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呈现图片(呈现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这两张图片之间的区分了吗?(等同学回答)很好,那么我们今日的学习就是关于比较异同的方法和如何运用它们。
3.比较异同的方法老师:同学们,我们来谈一下比较异同的方法。
(画出比较异同图)请看图,这是我们用来比较异同的方法。
在比较两个物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将它们的相同之处放在中心,把它们的不同之处放在两边。
这是特别紧要的,由于我们必需先了解它们之间的相同点,才能找到它们之间的不同点。
4.数值的比较异同老师:好的,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数值的比较异同上。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字中的诸如奇偶性、大小、整除等等的属性。
同学们,你学过的数学学问,你们知道奇偶性是指什么吗?大小是指数字的大小吗?整除是指什么?请和我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概念。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讨论数学概念)老师: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些数字的属性应用到比较异同中去。
我们可以使用一些数字的特定属性来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知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并了解这些不同之间的大约关系。
(老师画出数值比较异同的例子并进行讲解)5.图形的比较异同老师:同学们,我们在比较异同时还可以使用图形来进行比较,对吧?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图形比较异同的方法吧。
(老师用图像进行例子的呈现和讲解)6.小结老师:我们刚刚学习了什么?(等同学回答)我们学会的比较异同的方法可以对于我们的数学学习特别有用,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运用它。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小班数学教学中的一次,课程目标是让学生能够正确比较异同,掌握不同对象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比较”的概念,能用清晰的语言准确描述不同的对象,掌握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辨能力,通过与同学讨论和反思,不断发掘规律和趋势。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勇于思考的意识,在学术上寻求真理,在社交上尊重差异。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异同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序号的比较方法;•数值大小的比较方法。
其中,较难的是异同比较的抽象思维和数值大小的相对性概念。
3. 教学内容及方法•内容:异同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序号的比较方法、数值大小的比较方法等。
•方法:多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如问题导向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等。
4. 教学流程4.1 导入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发学生兴趣,点燃学习热情。
•由教师提出两个事物的问题,组织学生互动比较,引导学生谈论事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由教师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看到两张图片的异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
4.2 主体环节介绍和讲解异同比较的概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异同比较和序号的比较,让学生通过图形、文字等形式进行数值大小的比较。
•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对象的异同之处,同时讲解“比较”的基本方法以及如何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对象。
•引导学生学习数字大小的比较,使用数字、图片、物品等形式,让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锻炼思维的维度。
4.3 拓展环节针对性的拓展内容,增强教学深度和广度。
•引导学生讨论数字的不同表示方法,如小写字母、大写字母、汉字等,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数字和不同形式的计数方法。
•引导学生探究数值的相对性,如1的大小与100的大小,在不同的环境和角度下大小会有所不同,这种相对性的存在是非常常见的。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教学目标
1.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物品之间的异同之处;
2.掌握两件物品之间比较大小的方法,学习比较大小的基本概念;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数学兴趣。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带有绘画图案的卡片、不同大小的物品;
2.教师准备一个展示台,以便让幼儿比较大小。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内容
教师通过卡片的方式让幼儿认识到不同物品的异同之处。
例如:把不同颜色的
水果、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等卡片放到一起,引导幼儿寻找不同之处,并将卡片分成不同的组。
2. 拓展新知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同一组中的不同物品大小并理解大小的概念。
例如:放一个大瓶子和一个小瓶子到展示台上,比较它们大小的不同。
并引导幼儿使用比较的方法区分大小。
3. 实践演练
在实践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进行大小比较的练习。
例如,让幼儿比较
手指的大小,让幼儿比较书和笔的大小。
并让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来巩固课堂知识。
学习效果评估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效果:
1.带领幼儿复述今天学习的内容,并让幼儿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进行大小
比较;
2.给幼儿单独任意两个物品,并让幼儿比较者两件物品的大小,从而检
测幼儿是否掌握了课堂知识;
3.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绘画的作品,评估幼儿是否清楚掌握了比较大小的
方法。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掌握了比较大小的方法,并且能将学习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增强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与观察力。
同时也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教学目标•学习比较同类和异类物品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比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数学识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纸张、笔、彩笔、卡片、小动物模型、水果图片等物品。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幼儿课前利用手中的卡片或小动物模型展示出两只同种类的小动物,并让幼儿说出两者的异同点。
2. 引入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才能看出两种东西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进入到本节课的话题。
•问:两只小狗和一只小狗,哪两个是相同的,哪一个是不同的?•回答:两只小狗相同,一只小狗不同。
通过上述引导,培养幼儿比较异同物品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同类物品的比较•沿着同一类物品(如小动物、水果等)比较两个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两个苹果、两个桔子。
•让幼儿结合图片或实物,以方法逐步简化的方式,进行比较的训练。
3.2 异类物品的比较•沿着异类物品(如小动物和水果)比较两个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小狗和苹果。
•让孩子们思考异类物品的比较方法。
4. 巩固随机出示两只动物或两个水果的图片,让幼儿说出里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5. 结束在本堂课结束前,回顾今天的教学内容,让幼儿体会两种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思考、多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比较能力和观察能力,锻炼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数学识别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引导孩子们思考,逐步简化的方式比较同类物品和异类物品,让幼儿体会两种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比较异同小班数学教案

比较异同小班数学教案在小班教学中,数学教案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
良好的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而比较不同的数学教案,则可以帮助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本文将比较两个小班数学教案的异同,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教案一:线性方程组的解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
教学内容:1. 引入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兴趣。
2. 讲解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解法,包括代入法和消元法。
3. 利用具体的例子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和解题思考。
4.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解题方法和策略。
5. 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性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二:图形的对称性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对称图形。
教学内容:1. 引入对称性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对称轴的概念和判定对称图形的方法。
3. 利用具体的图形进行练习,引导学生观察和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4. 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称轴的概念和判定对称的能力。
5.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对称图形,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比较这两个小班数学教案,可以看到它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异同。
首先,在教学目标上,两个教案都希望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案一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而教案二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识别不同类型的对称图形。
可以看出,教案一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培养,而教案二则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两个教案也有所不同。
教案一主要涉及线性方程组的定义和求解方法,通过具体例子的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而教案二则主要关注图形的对称性,通过观察和判断图形的对称性来加深学生对对称轴等概念的理解。
再次,教学方法上的异同也很明显。
教案一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和思考,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 了解比较异同的概念; 2. 掌握比较异同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PPT或白板、笔、橡皮;2.学生学习材料:练习册、教材;3.教学辅助物品:图片、实物比较材料(例如水果、动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入教学内容:通过给学生出示几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你们观察到这些图片有什么异同之处?你们是如何比较它们的?2. 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示例引入概念:在给学生出示几个示例后,解释“比较异同”的概念。
比较异同是指将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比较异同的情况?比如购物时需要比较商品的优劣、选择旅游目的地等等。
3. 方法和技巧(30分钟)1.分类比较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实物或阅读材料,将事物按某种特征分类,然后比较分类中的异同。
例如,将不同的水果按颜色、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比较每类水果中的异同。
2.对比法:–引导学生选择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分析原因。
例如,比较香蕉和苹果的形状、颜色、口感等特点。
3.排列法:–引导学生将多个事物或概念按某种规则排列,然后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例如,将几个国家按地理位置远近排列,比较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气候差异。
4.图表法:–引导学生制作表格或图表,将要比较的事物和特征列在表格中,然后根据表格进行对比分析。
例如,制作水果的口感、产地、价格等特征的表格。
5.比较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和差异。
例如,比较猫和狗的性格、习性、特点等方面。
4. 实践操作(25分钟)•教师提供几组实物比较材料(例如水果、动物等),让学生自主选择一种比较方法,并完成比较异同的任务。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课题:比较异同年级:小班(3-4岁)科目:数学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观察和比较物品的大小、形状、颜色等特征,区分异同。
2. 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3. 引导孩子从多个角度进行比较和总结,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1. 不同大小、形状、颜色的物品,例如方形、圆形、红色、蓝色的积木、玩具等。
2. 比较异同的图片或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比较异同,看看这些东西有什么不同?”2. 出示一些不同的物品,提问:“你们能告诉我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记录下学生的回答。
Step 2 观察比较(10分钟)1. 出示几组物品,例如方形和圆形的积木、红色和蓝色的玩具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说出来。
3. 逐一比较物品,让学生说出两者之间的异同。
Step 3 图片比较(10分钟)1. 出示一些比较异同的图片或卡片,如两张不同颜色的花、两只不同动物等。
2. 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说出来。
Step 4 总结归纳(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例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2. 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不同物品之间的异同,并与他人分享。
Step 5 小结(5分钟)1. 通过比较异同的活动,学生学会了观察、比较和总结的方法。
2.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在生活中,我们还能通过比较异同来做什么呢?”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比较异同活动,学生在观察和比较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观察力和比较能力。
他们不仅能够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还能通过总结归纳来更好地理解异同的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具和图片的使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课堂的互动性。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对每个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比较异同的活动中来。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比较异同》1. 教案教学目标:1.让小班学生掌握“比较异同”的概念及其应用。
2.增强小班学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帮助小班学生积累生活常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比较异同”的概念以及掌握比较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做出适当的比较和分类,同时,让学生养成发表观点和理解他人观点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1.入门导入(5分钟):老师找到三个生活中的物品,然后要求学生一起找出这三个物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老师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抽象出类别并进行比较。
2.概念讲解(10分钟):老师让学生一起查看图片,“比较”和“异同”两个词出现在什么场景中,从中讲解、引出“比较异同”的定义和应用,令学生理解这两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3.深入学习(20分钟):将课堂分成两部分。
对于第一部分,让学生拿出两个不同的物品放在教室里,要求学生分别列举这两个物品的特点,善于从“形状”、“大小”、“颜色”、“纹路”、“材质”等视角来进行描述,并找出他们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这部分的讲解强调的是: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并注意挖掘物品的微小特征。
第二部分是针对图片进行分类,学生在课程中需要思考如何把图片进行分类。
4.总结以及应用到生活中(1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从家庭、学习、生活等多角度找到当中的异同点,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5.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对自己的家庭生活进行分类,将“比较异同”的那些技巧应用到生活中去。
2. 教学反思1.文章的目的是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课程的亮点,这样才能够较好地解决小班学生比较和分类能力不足的问题。
2.教师需要在教学前对课程研究深入,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鲜活的把握课程情况,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场景中抽象出分类和比较类别,加深学生的记忆和印象。
3.在讲解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多个视角进行描述,注意挖掘出物品的特征,以及发表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教案主题:比较异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比较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比较词汇进行比较。
2.学生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物体或概念之间的异同。
3.学生能够通过比较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能够分析和评价别人的观点,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比较词汇进行比较,能够分析别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并能够做出理性评价。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图片或物品,用来进行比较。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3.准备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用来显示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物品,引入比较的话题。
比如,展示一张石头和一张纸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异同。
Step 2 学习比较词汇(10分钟)通过讨论之前展示的图片或物品,引导学生提出比较词汇,比如“大/小”、“重/轻”、“硬/软”等,并写在黑板上。
然后让学生根据比较词汇,再进行一些比较练习。
Step 3 探究比较方法(15分钟)给学生分发一些比较练习题,让他们分别找出不同物体之间的异同,并用比较词汇进行描述。
然后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共同讨论出最佳的答案。
Step 4 形成独立思考能力(20分钟)给学生展示一些观点,比如“科技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让学生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用比较词汇进行支持。
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观点,并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并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驳。
Step 5 反思和总结(10分钟)让学生进行反思,回答以下问题: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你还有哪些需要提高的地方?教学延伸:可以通过更多的练习题和讨论来巩固学生的比较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比较的概念理解得比较容易,但在运用比较词汇描述物体异同的时候,还存在一些困难。
下一次我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材料,让他们提前准备,并更加熟练地运用比较词汇。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反思一、引言小班数学教学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为幼儿提供了初步接触和认识数学的机会。
随着教育方法的多样化和探索,不同的小班数学教案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比较和分析小班数学教案的异同,并进行反思,以期促进小班数学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二、异同对比分析1. 教学目标在小班数学教案中,教学目标是指教师预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所要达到的能力和知识水平。
不同的教案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可能存在差异。
有些教案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其他教案则着重于幼儿对基本数学概念和技能的掌握。
2. 教学内容小班数学教案涉及广泛的数学内容,如数和数量、形状与空间、运算符号等。
不同教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会有所差异。
例如,有些教案注重通过具体的实物和游戏活动来引导幼儿认识数和数量的概念,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数学;而其他教案则更注重介绍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并进行相应的练习。
3. 教学方法小班数学教案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和策略。
不同教案在教学方法上也会存在差异。
一些教案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通过口头讲解和示范来传授数学知识;而其他教案则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来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
4. 教学活动小班数学教案中的教学活动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学活动可以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数学。
不同的教案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可能存在差异。
有些教案重视游戏和实践活动,如数学拼图、计数游戏等,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而其他教案则更注重书面练习和课堂作业,让幼儿在纸上进行数学运算和练习。
三、反思和展望1. 教学目标的设定小班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来设定。
在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其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2. 教学内容的选择小班数学教案的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索数学。
小班数学比较异同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比较异同教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两节小班数学课的教案,其中一节课是比较课,让学生能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另一节课是异同课,让学生能够分辨两个数的异同。
通过这两节课的设计与实施,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反思。
首先,我发现在比较课的设计中,我过于注重了学生的认知能力,而忽视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纸上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给出答案。
然而,这种方式过于抽象,无法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我应该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的实践操作来加深对数的大小关系的理解。
其次,在异同课的设计中,我发现学生对于数字的异同很容易混淆。
在教案中,我设计了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判断两个数字是否相等、是否相邻等。
然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经常出现混淆的情况,让人难以辨认他们到底是理解错了题目,还是没有理解数字的异同。
我应该在教学中更加强调数字的特点,并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判断数字的异同。
另外,我还发现在两节课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在比较课中,我给学生发放了纸和笔,让他们在纸上进行比较,并写下答案。
然而,我没有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使得他们缺乏积极参与课堂的机会。
在异同课中,我设计了一些小组讨论的环节,在小组中让学生讨论两个数字的异同。
然而,由于我没有明确规定每个学生的发言时间,导致一些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并设立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发言。
另外,我还发现在两节课中,我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引导。
在比较课中,学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比较,没有对数字的大小关系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异同课中,学生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判断,没有考虑到数字的属性与应用。
我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与想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两节小班数学课的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进行操作;将更加明确地引导学生对数字的异同进行深入思考;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并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教学目标:同学能够理解比较异同的概念,并通过描述和对比辨认物体的异同,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内容:比较异同教学步骤:Step 1:引入老师拿出一根铅笔和一支钢笔,问同学们两个物品有什么区分和相同点。
回答后,老师告知同学们今日的主题是比较异同。
Step2:讲解老师向同学们解释异同的概念:异同是在两个或多个事物之间进行比较时所要关注的不同或相同之处。
Step3:举例说明老师拿出不同颜色的气球,并让同学们发觉它们的区分和相同点,如大小、颜色等。
Step4:自主比较老师给同学们发放一份资料,上面有一些中英文实物名词,让同学们依照大小、颜色等标准对它们进行比较,将它们进行分类,然后在纸上画出本身分类的图形,并用语言简要阐述本身分类的原则。
Step5:引导同学总结思考老师提出问题:我们在运用比较异同时,要注意什么?同学们相互讨论和总结,并与老师进行交流和解答。
Step 6:课堂反思老师让同学回答几个问题:1.你今日学习了哪些内容?2.你学习过程中的感受是什么?3.哪些地方还需要加强学习?老师收集同学的问题,以便后期教学的时候能更好的引导大家。
扩展延长:1.让同学在课后亲自制作异同对比图,将其贴在学校公示栏上。
2.老师用习题让同学进一步巩固所学学问。
3.通过播放有关比较异同的视频,让同学进一步了解测量。
适用对象:小学三、四班级教材参考:小学数学教材反思:这节课我比较充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形式,如举例、自主比较等方式,让同学们既能加深对比辨认物体的本领,又能够培育他们分类思维的本领。
但是,我也注意到本身在课堂引导上还有瑕疵,需要更加深入地引导同学,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
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前准备,以及好的教案设计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培养他们的比较能力;2.培养幼儿进行常见事物大小,高矮,粗细,快慢等方面的比较能力;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通过教具(球、饼干、积木、颜色等)、图片(花、风车、汽车等)等,让幼儿观察其中是否存在异同之处,领会和记忆异同和相同的特点;2.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让幼儿比较故事中不同角色的形象特点,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表达;3.贴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等的物品,比较其异同。
教学方法1.通过情境创设引入的方式,调动幼儿们的思维兴趣;2.针对幼儿的特点,采用图片、物品等真实而具体的教具,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3.采用归纳法,以一类同类事物为具体事例,引导幼儿找出相同点及不同点; 4.与幼儿进行交流和互动,并鼓励幼儿多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教师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如:花,球,饼干,积木,颜色等)卡通图片等物的图例,引导幼儿思考和发现他们之间的异同点;2.探究环节让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回答,例如“这两个球一样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等等。
3.运用环节通过分组比赛的方式,让孩子们分组比较自己组的两个物品(如贴纸)之间的异同。
4.拓展:通过讲解动画故事的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动物形象比较化妆台上每样化妆品的不同和相同处; 5.评价:用评估卡和情境带引导幼儿评价自己和他人所贴的不同物品的异同。
总结归纳1.此次教学主要以生动的情境创设,引导幼儿对不同物品进行对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异同点的敏感性,增强幼儿对事物的观察能力,逐步形成比较分析的思维方式;2.通过幼儿贴贴画、积木、颜色等方式进行分组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感受、体验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过程;3.在课后与家长一起交流,由家长引导幼儿到家中寻找事物,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练习和巩固通过比较分析来获取信息的习惯和思维方式。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教学目标1.了解“异”“同”概念,能辨析同类、不同类;2.比较两个或多个对象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3.能分组辨析异同,发现同类事物的特点;4.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比较异同的方法。
教学准备1.PPT展示2.课堂练习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创设情境:张三、李四、王五参加了跳绳比赛,他们三个的特点分别是什么?(在黑板上画出三个小人并标出个人特点)2.引发问题:他们三个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等待学生回答)二、认知教学1.讲解概念:同、异,分别在黑板上标出他们的汉字和拼音。
2.展示图片:张三、李四、王五的照片,要求学生在对比中分析他们的异同之处。
3.分组活动:根据一些特征,分成同类和不同类的组。
(如:有的学生矮、有的学生高;有的学生戴眼镜、有的学生不戴眼镜)4.整理归纳:老师帮助学生梳理已经分析过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自己想出不同类的特点和同类的特点。
三、课堂应用1.学生应用:教师提供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分析异同,例如:母鸡和父鸡,猫和狗等。
2.课堂练习:发给学生练习的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异同概念的认识。
四、反思及总结1.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回顾并梳理知识点。
2.斩断后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对异同的理解中有哪些误解,及时帮助学生从迷惑中解脱。
3.小结:强调小组合作制、口答策略等方法对学生掌握异同概念的重要性。
老师反思本堂课中,我利用情境创设和引导提问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知教学环节,我在黑板上展示图片,与学生一同分析比较异同之处,通过学生自身的参与感探究和筛选点知识点,达到了认知目标。
但是在后续课堂应用环节和课堂练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没有跟上我的思路,需要我反复解释和引导。
针对此问题,下一次的课堂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时发掘并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比较异同的概念;
2.掌握比较异同的方法;
3.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观察事物。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PPT、图表、常用物品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教师展示一些具有共性和差异的物品,鼓励学生从色、形、大小、数量等方面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异同的方法。
2. 学习任务
1.学习《比较异同》的概念;
2.学习比较异同的方法;
3.学习采用比较异同的方法观察事物。
3. 教学方式
1.讲授:通过PPT讲解《比较异同》的概念和方法;
2.演示:教师用图表分别展示两种物品,让学生从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各种事物比较异同的方法。
4. 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图形和物体,让学生进行复杂的比较异同练习,如造型相同但大小不同、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等;
2.分组比赛:将学生分成小组,比较同组别的同学与其他组别的同学的共性差异,最终比较获胜者。
四、教学反思
《比较异同》是幼儿园小班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之一,这次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比较异同的方法并且能够运用到生活中,达到实践与应用的目的。
在本次课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如运用PPT和图表、小组讨论和分
组比赛等,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学生的小组讨论环节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较大,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表现得有些被动和消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注重课堂参与度和兴趣引导,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比较异同小班数学教案

比较异同小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两组物品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3.增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1.学会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异同。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发现两组物品的细微差异。
2.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1.课件:两组物品的图片。
2.实物:两组物品(每组5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两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
二、新课讲解1.老师讲解观察、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
2.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两组物品的异同。
案例一:物品:苹果和橘子1.学生观察苹果和橘子,发现它们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异同。
2.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如:“苹果是圆形的,橘子是椭圆形的;苹果是红色的,橘子是橙色的;苹果比橘子大。
”案例二:物品:三角形和正方形1.学生观察三角形和正方形,发现它们的形状、边长、角度等方面的异同。
2.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观察结果,如:“三角形有三条边,正方形有四条边;三角形有三个角,正方形有四个角;三角形的边长不一样,正方形的边长一样。
”三、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新的两组物品,学生独立观察、比较。
2.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观察结果,老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两组物品,比较它们的异同。
2.用数学语言记录观察结果,第二天向同学们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组物品的异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学习数学。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部分学生对数学语言的表达不够准确,需要老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教学背景本次教学是小班数学公开课中的一节课,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本课程通过比较大小、查找规律、分类归纳等方法,启发学生学会比较异同,从而培养其分类和概括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能够用生活中的日常事物进行比较异同。
•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大于”、“小于”、“等于”三个比较符号。
•能够通过大小比较,查找规律,分类归纳等方法培养孩子分类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案等。
•学生用具:作业本和笔。
教学过程教师引入(5分钟)教师拿出一只苹果,让学生观察它,然后问:“你们看看这是哪个?是梨子,还是香蕉?”学生表示不同意见,教师就要求他们各自说出看法,并讲解“异同”的概念。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中物品的异同。
比较大小(20分钟)1.老师用黑板上的例子引导学生逐步了解比较大小。
7 > 510 < 152 = 22.训练学生使用比较符号比较大小。
请学生完成以下练习:“请在图示的的选项中,选择一个符号,使得题目中的数字关系是正确的。
”2 __ 34 __ 122 __ 223.在黑板上同学们证实答案:2 < 34 > 122 = 224.让学生自己找数字进行比大小的练习。
查找规律(20分钟)学生已经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规律了解异同。
1.教师列举不同形状的图形和其属性。
□:直角、等边、等腰、不规则、无边∆:等边、等腰、直角、有边、不规则○:正圆、不规则、椭圆、填色和不填色区别2.让学生找出内容中相同的地方,并进行分类展示。
3.让学生自己找事物进行观察,找出规律。
分类归纳(20分钟)通过查找规律,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方法,进一步对异同认识更加深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分类的方法进行归纳思考。
1.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分类的原则2.在黑板上协助学生进行分类归纳的练习。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异同》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手拿取不同的物品,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异同之处;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特征;3.能够比较两种物品的异同,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能够通过比较异同,感受到事物多样性,培养审美情趣和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异同”的概念;2.通过观察物品、图片等多种形式,比较不同物品的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特征;3.比较两种物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出规律;4.组织幼儿们开展多种活动,提高幼儿综合运用分析、比较等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听、说、看综合的教学方法;2.图片比较法;3.视觉教具法;4.创设情境法;5.游戏法;6.触觉教具法;7.互动教学法。
四、教学准备1.要有明显的差异性,例如不同颜色的果蔬、不同形状的积木等;2.适量的视觉教具,例如比较大小、重量的天秤、称子、比较形状、颜色的拼图等;3.注意安全性,并对交给幼儿的物品进行特殊处理;4.纸和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实施“来个大拇指”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为后续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2. 感知与理解异同概念使用图纸或幼儿习惯的物品,要求幼儿通过观察在专题讨论的情况下,说出异同点,演示差异性所在以及发掘出共通点与异差之间的关系。
3. 事件创设情境老师向幼儿们讲述一个故事:“有一天来到公园的小动物发现,公园里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斑点的香蕉和果子,大家一起来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吧!”4. 观察年轻幼儿的活动老师让幼儿们在教材内容的指导下,用手拿出不同的物品,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可以观察、聆听和品味它们的外观、重量、味道等。
同时,老师将家长细心照顾的糙米供给幼儿,让幼儿通过比较糙米和香米的外形、质感等异同。
5. 形象展示物的异同老师在窗台上摆放着几个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苹果,让幼儿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如颜色、大小、形状等。
同时,老师还可以引用绘本、故事等形式,让幼儿更加直观感受同和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比较异同》含反思
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实
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快来看看幼
儿园小班数学公开课《比较异同》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感知"1个"和"许多个"。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体会"1"和许多的关系。
3、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卡片,每种动物卡片需
要5张。
活动过程:
一、感知"1"
1、谈话引导:
教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们最喜欢的动物
是什么?"
幼儿自由发言,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
2、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将卡片依次粘贴在黑板上。
提出问题:"老师这里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
其中的哪只动物呢?"
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的小动物名称,如:一只猫;一
只小狗。
教师依次举起小动物卡片,幼儿一一说出动物名称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说出:它们都是一只。
二、感知"许多"
1、教师展示小动物卡片。
把动物卡片依次排开,把一只小动物的贴在一边,把
剩下的动物卡片全部粘到一边。
教师:"小动物们都想和小朋友一起玩,你们看!它们
来了,来了许多小动物。
"
2、区别"1"和许多教师举起一张动物卡片强调说出"一
只猫",指着黑板上全部的小猫卡片说"许多猫"。
重复几次,并带领孩子说出。
三、听觉分辨"1"和许多
1、情节引导:"小猫很高兴认识你们,它想给小朋友
唱一首歌。
你们仔细听,她在唱什么?"
2、教师拿起小猫的卡片,模仿小猫叫一声,"听!小
猫叫了一声,喵……"教师模仿小猫叫许多声,"听!小猫
叫了很多声,喵……喵……喵"
3、请小朋友分别模仿小鸡、小狗、小鸭叫一声,叫许
多声。
四、实际操作
感知"1"和许多教师先把若干1个和许多个物品或图形
卡片放到一个盒子里,请小朋友分别从盒子里拿出一张卡
片看看上面有一个还是许多个。
幼儿操作过程中如果遇到
困难,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一开始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很高,就整个
活动设计来说,安排是很科学、很合理的。
每个幼儿都有
参与的计划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去理解、分析、比较,可以说孩子们都能得到自主地发展。
如果让
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还有活动的
结束部分让幼儿找一找有哪些是一个,哪些是许多个。
继
续以秋游故事贯穿,设计一个小游戏,而不是用一些简单
的图片,这样幼儿的积极性会更高,目标会完成的更好小百科:异同指不同和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