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
历史短剧教案
历史短剧教案教案标题:历史短剧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历史短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将其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进行相关研究。
2. 学生能够撰写一个剧本,包括剧情、对话和角色设定。
3. 学生能够组织排练并进行表演。
4. 学生能够评估自己和同伴的表演,并提供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图片或视频。
2. 历史书籍、资料和互联网资源,供学生进行研究。
3. 纸张、铅笔和彩色笔,供学生撰写剧本和设计舞台。
4. 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用于表演。
教学过程:引入:1. 展示一些历史短剧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历史短剧的兴趣。
2. 介绍历史短剧的定义和特点,并解释为什么通过表演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
研究:1. 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研究,并收集相关资料。
2. 学生利用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深入了解所选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重要性和相关细节。
3. 学生根据研究结果,撰写一个剧本,包括剧情、对话和角色设定。
排练:1. 学生分组,根据剧本的要求分配角色。
2. 学生组织排练,包括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舞台布置。
3. 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背景图片或视频,增强表演效果。
表演:1. 学生进行历史短剧表演,可以在班级内或学校范围内进行。
2. 学生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他们的表演,以增加表演的意义和影响力。
3. 学生可以录制表演视频,并在学校网站或社交媒体上分享。
评估:1. 学生自我评估自己的表演,并提供一些自我反思和改进的建议。
2. 学生互相评估同伴的表演,提供建设性的反馈和鼓励。
延伸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类似的研究和表演。
2. 学生可以组织一个历史短剧比赛,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参与。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和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图片或视频。
趣味历史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趣味历史》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培养对历史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40分钟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故事书籍、图片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了解所学历史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25分钟)-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历史背景。
- 教师结合历史故事,讲解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互动环节(10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感悟。
-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教学。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趣味历史课程教案模板,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历史,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表演节目小学教案
历史表演节目小学教案教案标题:历史表演节目小学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历史表演节目的准备和表演,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3.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并能够通过表演形式传达相关信息。
教学重点:1. 历史表演节目的准备和策划。
2. 学生在表演中扮演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和角色理解。
3. 学生在表演中的舞台表现和演技训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知识和资料,包括历史事件、人物等。
2. 准备相关表演道具和服装。
3. 分组安排,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参与表演。
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等方式引入历史表演节目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表演节目的意义和目的。
知识传授:1. 教师向学生介绍历史表演节目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包括表演形式、内容选择等。
2. 分组讨论,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进行相关研究和资料收集。
3. 教师指导学生整理资料,了解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重要性和相关细节。
角色塑造和剧本编写:1. 学生根据所选择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分组进行角色分配和形象塑造。
2. 学生根据所选历史事件或人物,编写剧本,包括对话、情节和台词等。
3. 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完善剧本,确保其准确性和流畅性。
表演准备: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表演练习,包括台词记忆、动作表演和舞台布置等。
2. 教师提供演技指导和舞台表现技巧的培训,帮助学生提升表演水平。
表演实践:1. 学生进行历史表演节目的排练和准备。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表演,可以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也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历史表演节目的准备和表演过程,分享感受和体会。
2.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表演节目对于学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其他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表演。
2. 学生可以进行历史角色扮演游戏,进一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体验。
示范教案(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活动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表演话剧再现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当中,自觉的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
能力目标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润色,进而编成表演性很强的剧本,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运用能力。
2.采取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凝固的历史材料中,赋予自己独立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组织安排能力,而且诸多环节的合作,可以培养学生之间整体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
德育目标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搜集学习、表演评价,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更能深刻的体会到,为了祖国的疆土,为了人民的安居乐业,我们的先辈们所做的抉择与奉献。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整理剧本等一系列准备工作●教学难点活动秩序的维持●活动要求1.历史短剧是今天的人演过去的事,要尽量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再现已逝的历史。
2.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任务。
3.历史短剧的背景知识和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史实,但同时也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4.选若干名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评比规则,要让大多数同学有获奖机会。
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
●活动准备1.按剧情发展,将全班分成3个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片段。
2.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
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
允许兼职。
3.各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后,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去搜集相关材料及演出用的道具,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
4.导演根据已经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演。
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微课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题:《抗日战争》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
(2)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3)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和伟大。
(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 难点:(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抗日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场伟大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
2. 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三)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有哪些?(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2. 小组讨论后,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胜利原因和意义。
2. 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艰辛和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
2. 收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制作一份抗日战争主题的手抄报。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微课教学,使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胜利原因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历史片段教学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历史片段,了解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历史片段的基本内容,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历史片段相关的图片、视频或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历史片段的背景,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课堂讲授(1)教师讲解历史片段的基本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
(2)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探讨。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的本质和规律。
3.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片段进行分析。
(2)各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出历史片段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5.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片段的背景和细节。
(2)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历史片段的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
3. 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历史片段的图片、视频、音乐等。
2. 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3. 网络资源:相关历史网站、文献等。
4. 课外书籍:适合初中生的历史读物。
5. 小组讨论材料:关于历史片段的分析提纲、讨论话题等。
幼儿园中国历史小剧场:趣味探索中国历史教案
幼儿园中国历史小剧场:趣味探索中国历史教案中国历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基,了解和探索中国历史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认知能力。
在幼儿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趣味的小剧场活动引导孩子们探索中国历史,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文化素养。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介绍一些趣味探索中国历史的小剧场活动,帮助幼儿园老师们设计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
一、《三皇五帝》小剧场1. 故事梗概在小剧场中,可以选择介绍中国古代的“三皇五帝”时期,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中国古代的传说和历史故事。
可以邀请孩子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黄帝、炎帝、大禹等,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古代历史人物的生活和事迹。
2. 活动设计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服饰,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穿上角色服装,亲身感受历史人物的形象。
老师可以根据故事情节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比如黄帝和炎帝的对话、大禹治水的情节等。
二、《丝绸之路》历险小剧场1. 故事梗概在小剧场中,可以选择讲述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交流。
可以设置一些情节,比如商队的历险、丝绸贸易的场景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古代丝绸之路的风情。
2. 活动设计可以准备一些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道具和服饰,比如中国传统的丝绸、货物模型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丝绸之路的故事情节。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情景游戏,比如商队走过沙漠、交易市场的情景再现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丝绸之路的历史韵味。
三、《春秋战国》历史推演小剧场1. 故事梗概在小剧场中,可以选择讲述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和历史推演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幻。
可以设计一些历史事件的情景,比如孙子兵法的讲解、诸侯争霸的情节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活动设计可以准备一些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道具和模型,比如兵器、战车模型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文化和历史风貌。
历史剧本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XX历史事件》剧本教学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剧本创作,了解XX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掌握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剧本编写、排练和表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和平的价值观。
三、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XX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过程和影响。
2. 难点:剧本创作中的合作、创新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剧本创作指导资料、评分标准等。
2. 学生准备:收集与XX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准备剧本创作素材。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XX历史事件,激发学生兴趣。
(2)播放相关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2. 教学内容(1)学生分组讨论,收集与XX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2)教师讲解剧本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如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对话撰写等。
3. 剧本创作(1)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剧本创作。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总结与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剧本创作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创作心得,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1. 剧本排练(1)学生根据剧本进行角色分配,进行排练。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台词、动作、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2. 表演展示(1)各小组进行剧本表演,其他小组观摩。
(2)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3. 总结与反思(1)学生分享表演心得,总结经验教训。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
4. 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创作一个与XX历史事件相关的剧本。
(2)教师对学生的剧本进行批改,给予指导。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XX历史事件的了解程度。
2. 剧本创作的质量,包括角色设定、情节安排、对话撰写等方面。
3. 学生在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表现,如台词、动作、表情等。
片段教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背景本教案以《抗日战争》这一历史片段为主题,旨在通过片段教学,帮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民族英雄,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
- 掌握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
- 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参与度。
- 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 培养学生不畏强敌、英勇斗争的精神。
- 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
-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及其事迹。
2. 教学难点:-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战役的深度理解。
-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事迹的感悟和传承。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段历史有什么值得我们铭记的?2. 提问: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重要战役?(二)新课讲授1.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讲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如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国民政府的腐败等。
- 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国际援助等。
2. 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役:- 讲解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 分析重要战役的特点、意义和影响。
3. 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介绍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如张自忠、杨靖宇、左权等。
- 讲述民族英雄的事迹,引导学生感悟英雄精神。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抗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2. 角色扮演:模拟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让学生体验战争中的英勇斗争。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民族英雄。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铭记历史,珍惜和平?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如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
历史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近代中国民族觉醒之路》二、活动背景:通过学习近代中国的历史,了解民族觉醒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事件;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活动时间:2课时五、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2.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3. 学生准备相关演讲稿、PPT等。
六、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觉醒的必要性和意义;2. 学生分享自己对民族觉醒的认识和理解。
(二)分组研究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个近代中国民族觉醒的重要事件进行研究;2. 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3. 每组准备演讲稿、PPT等,以展示研究成果。
(三)成果展示1. 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展示研究成果;2. 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评价,教师点评并总结;3.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感悟;2. 学生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成长和进步;3.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七、活动评价:1. 学生对民族觉醒的认识和理解程度;2. 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能力;3. 学生表达能力和演讲水平;4. 学生对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活动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2.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九、拓展延伸:1. 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民族觉醒的历史;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民族觉醒的论文或报告;3. 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
【课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战争过程,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剧本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战争过程。
难点:如何通过剧本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相关章节,以及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预习《三国演义》中关于赤壁之战的章节,了解相关人物和事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演义》和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赤壁之战的了解。
二、剧本阅读与讨论1. 教师分发剧本《赤壁之战》,学生分组阅读。
2. 学生讨论剧本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和战争过程。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剧本中的历史细节,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角色扮演1. 学生根据剧本中的角色进行分组,准备角色扮演。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注意人物性格、语言、动作等方面的表现。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关于赤壁之战的问题。
2. 教师简要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
二、剧本分析与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中的战争策略、人物关系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景模拟1. 学生根据剧本内容,进行情景模拟,模拟战争过程。
2. 教师观察学生的表现,指导学生改进。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赤壁之战的短文,表达自己的学习心得。
历史片段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本知识。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总结历史资料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本知识。
(2)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发展脉络。
2. 难点:(1)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把握历史事件的本质。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教学课件。
(2)设计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知识。
(2)准备课堂讨论发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二)讲授新课1. 按照教学目标,讲解本节课所涉及的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基本知识。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等形式,展示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结果,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
4. 鼓励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重点、难点。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2. 强调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布置作业1.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年级:初中教材:《历史与社会》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和人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剧本创作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 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
2. 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教学难点:1. 剧本创作中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2. 角色扮演中的情感投入和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三国时期的历史资料、剧本创作模板、角色分配表。
2. 学生准备:预习三国时期的历史知识,准备相关角色的台词和动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思考:三国时期有哪些重大事件?这些事件对后世有何影响?二、剧本创作1. 教师分发剧本创作模板,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创作剧本。
2.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剧本创作。
三、角色分配1. 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配角色。
2. 学生根据分配的角色,准备台词和动作。
四、排练1.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剧本排练。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一、剧本展示1. 各小组进行剧本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观摩。
2.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剧本和表演。
二、讨论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对后世有何影响?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三、拓展活动1. 学生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创作一篇小作文。
2. 教师评选优秀作品,并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1. 剧本创作:评价剧本的逻辑性、连贯性和创意。
2. 角色扮演:评价学生的台词表达、动作表现和情感投入。
3. 小作文:评价学生的历史观、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剧本创作和角色扮演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历史活动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历史活动课程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惜现在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历史事件的基本情况。
2. 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
教学难点:1. 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
2. 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幅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事件?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 教师简要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和内容。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3.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资料,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方式,收集相关信息。
三、小组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补充。
四、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历史事件或人物?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拓展活动1. 教师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3.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进行提问和补充。
三、课堂总结1. 教师点评各组的汇报,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谈谈对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短文。
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历史讲述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历史讲述活动,使学生了解特定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基本情况,掌握历史事实。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以中国近现代史为例,选取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讲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历史讲述活动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播放与主题相关的历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2. 学生分组(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讲述对象。
(2)每组确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成员的工作。
3. 收集资料(1)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络等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历史资料。
(2)组长组织组员整理资料,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撰写讲稿(1)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撰写讲述稿,内容应包括事件背景、发展过程、影响等方面。
(2)组长组织组员对讲稿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讲述内容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5. 模拟演练(1)每组进行模拟演练,成员之间互相点评,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2)教师对各组进行指导,提出改进意见。
6. 展示讲述(1)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讲述,其他学生认真聆听。
(2)讲述过程中,教师和同学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7. 评价与总结(1)教师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认识。
(3)教师总结本次历史讲述活动,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了解程度。
2. 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 学生口头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历史剧本的写作要点和结构
2.培养学生创作历史剧本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历史剧本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结合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创作
教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故事片段素材、相关书籍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将播放一段历史故事片段,引导学生进入历史剧本创作的氛围。
二、讲解历史剧本的写作技巧(10分钟)
1.介绍历史剧本的定义和特点
2.分析历史剧本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定
3.讲解历史剧本的结构和展现方式
三、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创作题材,并讨论剧本的基本
框架和内容。
四、撰写剧本(30分钟)
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内容,开始展开创作。
教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和辅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五、表演排练(20分钟)
每个小组完成初稿后,开始进行表演排练。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意见,完善剧本内容和表演
技巧。
六、展示演出(20分钟)
每个小组进行历史剧本的演出,并由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创作
和表现能力。
七、总结(5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
可以邀请专业编剧或导演来学校进行讲解和指导,提高学生对历史剧本创作的认识和兴趣。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年级:初中学科: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禹治水的背景、过程和成果,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剧本表演,提高学生的历史情景再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1. 大禹治水的背景和过程。
2. 大禹治水的成果和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再现。
2. 学生在剧本中的角色扮演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学生分组讨论:大禹治水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哪些?二、剧本阅读与讨论1. 学生分组阅读剧本《大禹治水》。
2. 每组选取一名组长,组织组员讨论剧本内容,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角色分配与排练1.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角色分配。
2. 学生根据角色特点,进行角色扮演和排练。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剧本排练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第二课时一、课堂回顾1. 教师提问: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哪些主要情节?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二、剧本表演1. 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观摩。
2. 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表演的节奏、情感和动作。
三、表演评价与总结1. 教师组织学生对剧本表演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剧本表演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禹治水的历史意义。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剧本表演的形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在剧本排练和表演过程中,锻炼了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价值观。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大禹治水的历史事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在剧本表演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历史剧本教案模板范文初中
年级:初中科目:历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剧本创作,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重要事件。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剧本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
2. 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他们的英雄事迹。
教学难点:1. 剧本创作的构思和结构。
2. 如何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剧本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抗日战争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剧本创作所需的道具和服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中涌现出了哪些英雄人物?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抗日战争英雄人物。
二、剧本创作准备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抗日战争英雄人物或事件作为剧本创作题材。
2. 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了解人物或事件的背景、经过和结果。
三、剧本创作指导1. 教师讲解剧本创作的结构和基本要素,如角色、情节、对话等。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剧本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剧本展示1. 各组依次展示剧本,其他组学生进行点评。
2. 教师点评,指出剧本的优点和不足。
二、剧本修改与完善1. 学生根据教师和同学的建议,对剧本进行修改和完善。
2. 教师选取优秀剧本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摩。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剧本创作的心得体会,总结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件。
2. 教师总结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强调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抗日战争历史背景和英雄人物的掌握程度。
2. 剧本创作的创意、结构和表演效果。
3. 学生在剧本创作过程中的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进一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
2. 鼓励学生创作更多以抗日战争为题材的剧本,弘扬民族精神。
历史活动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某一段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历史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珍视和平的情感。
二、活动主题(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主题,如:“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等)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设计活动流程和规则。
2. 学生准备:分组讨论,搜集与活动主题相关的资料,准备分享和展示。
四、活动流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活动主题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活动主题的了解和期待。
(二)分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一个与活动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2. 各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并总结出该事件或人物的主要特点、影响和历史意义。
3.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提问。
(三)活动展示1. 各小组通过多种形式展示研究成果,如:制作海报、表演短剧、演讲等。
2. 教师和同学对每个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活动过程,总结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五、活动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活动表现、小组展示效果、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促进彼此成长。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七、延伸活动1.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研究相关历史知识,撰写小论文或制作手抄报。
2.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实地感受历史氛围。
注意事项1. 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 活动形式应多样化,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天,上朝的使节除了禄东赞之外,其余的一个个神情沮丧。
太宗:“诸位不要灰心,还有一道题没做呢,这次谁最后胜利了,公主才许给他的国王。”
各国使节一听,兴致立刻提了起来,太宗朝后宫拍了拍手,只见两队如花似玉的年轻宫女从里面鱼贯而出。
5.演出完毕,历史科代表组织全班同学投票选举最佳男演员、女演员、配角、编导等。
6.教师做最后的总结,肯定学生的成绩的同时,提出意见或建议,为日后的
-可编辑修改-
。
课外活动积累经验。
●拉开剧幕
音乐响起。(最好是舒缓的适合朗诵的)
旁白:比海水更深的蓝,飘浮在天空。阳光舞蹈着,穿梭于大地空旷的长廊里。
雄伟的布达拉宫上空,悠远的钟声回荡着,黎明下的祈祷覆盖了远方的人群,无数的藏袍,无数的智慧,随风吹去。
旁白:唐太宗对禄东赞的才干十分欣赏,对吐蕃人的诚心和恒心也已心中有数,更重要的是,他对吐蕃的崛起不敢有丝毫的忽视。于是,
唐太宗:“松州一事双方都有失误,我们就不要再旧事重提了。至于求婚,因为求婚者甚多,而大唐公主只有一个,让朕好生为难。幸好公主聪慧,她出了
-可编辑修改-
。
五道题目来考验众使节的智力,谁最后取得胜利她就嫁给他的国君。”旁白:禄东赞在本国一向以聪明机智闻名,他环顾了一下金殿上其他国家的使节,见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便爽快干脆的答应下来。
经过了无数个日夜顶风冒雪的艰苦跋涉,公主一行终于来到了水草丰盛,牛羊漫布的黄河源头。文成公主来吐蕃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所有的毡帐,人民怀着从-可编辑修改-
。
未有过的兴奋和喜悦,欢迎公主的到来。松赞干布也穿上汉族的袍带,打扮成唐朝的驸马去迎接公主。
(以上内容难于表演,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表演)
第三幕xx汉唐之风
雪山高耸,静静的俯视着这块神奇的土地,白色的光泽垂直而下,大片的帐篷如一朵朵巨大的花盛开在布达拉宫周围……
这就是神秘的西藏,一千三百多年前,这里被人们称为“吐蕃”。
公元636年,勇敢智慧的吐蕃国王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上其他的部落,建立了以逻些为中心的强盛王国。
勤奋好学的国王松赞干布早就对大唐的强盛和富庶羡慕不已。634年,唐太宗李世民见吐蕃日益强大,便派使节前往安抚,松赞干布在逻些城接见唐使后,对唐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对唐朝的制度、文物、礼乐、冠裳向往神慕,很想与唐王朝联姻,学习中原文明,于是他派使臣东入长安,向唐朝进贡并请求娶公主为王后。
第一道题在禄东赞入座不久就上来了,一个俏丽的宫女手托托盘,盘中放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
宫女:“这颗明珠叫九曲明珠,是公主珠串中的一颗。公主今天拆下来,看诸位谁有办法再把丝线从孔中穿进去。”
旁白:众使节一听都站起身凑向前去观看,不看还好,一看全都泄气了,那明珠的孔不但小,而且极弯曲,用手工针线都无法穿过。使节们回到座位后都议论、喧哗、摇头。禄东赞不露声色的站起来说:“让我来试试。”
旁白:禄东赞一听差点乐出声来,这个问题对于以畜牧为生的吐蕃人来说真是太简单了,他恐怕别国使节抢走答题的机会,因此宫女话音刚落,他便接声说:禄东赞:“那还不简单,先将母马和马驹分别圈养起来,然后断绝马驹的草料、饮水,一天以后,这些马驹就会自己去找母马吃奶”。
旁白:第二天,按照禄东赞的办法圈养的马驹早已又饿又渴,一放出来,他
“我怎么会不知道,我从前在宫里侍奉过公主,公主的秉性、爱好我怎会不知,她的双眉间有一颗红痣……哎哟,我怎么会说起这些呢,客官你早些休息吧!”老板娘见禄东赞已伏案睡着,便轻轻的带上房门走了……
禄东赞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他急忙洗漱、穿戴整齐,带着随从去皇宫朝见大唐天子。
地点:大唐xx
出场人物:禄东赞、唐太宗、传令宫女、各国使节
4.选若干名同学组成评委,商议制定评比项目和评比规则,要让大多数同学有获奖机会。评委要做到客观、公正。
●活动准备
1.按剧情发展,将全班分成3个组,分别饰演“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西行”“文成公主在吐蕃”等历史片段。
2.各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监制。其余同学分任编剧、导演、演员、旁白、服装美工设计、配乐等。允许兼职。
3.各小组成员在确定任务后,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去搜集相关材料及演出用的道具,编剧写出剧本初稿后,请老师商议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由组长组织全组同学进行讨论、修改。
4.导演根据已经修改好的剧本,组织演员进行排演。在此过程当中一定要发挥导演和演员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好演的剧情或是无法布置的道具,可用旁白或是投影。
他让手下人从殿外捉来一只蚂蚁,将丝线缚在蚂蚁的腰部,轻轻把蚂蚁放进明珠的孔内,然后对着孔内吹气,立不住身的蚂蚁便不停地向里爬。不一会儿,带着丝线的蚂蚁便从明珠的另一个孔中钻了出来,线也就穿好了。
第二天,他们被带到了一个大牧场上。那儿马匹混杂成群,都在埋头吃草,这时候仍是那个小宫女出来。
小宫女:“这是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马驹在牧场自由惯了,不肯回到母马身边,看谁有办法在两天内将它们母子分别寻认出来。”
老板娘送菜,见此情景,不禁问道:“客官打扮,不像本地人氏,一个人喝酒,定然有心事,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
禄东赞感激的望了一眼这位大嫂,坦率地说:“不瞒大嫂说,我是来向大唐-可编辑修改-
。
求婚的使节,明天要去朝见皇帝,但我心里还没十分把握能娶回公主,所以睡不着,只好一个人喝酒解闷。”
老板娘听完,脱口说道:“公主聪明美丽,博学多才,怎么舍得远嫁他乡?”“大嫂怎知道的?”
文成公主鼓励他说:“既然没有道理,又有碍容颜,而且天天这么麻烦不舒服,只要赞普下令,大家会慢慢明白并且改掉的。”
松赞干布觉得有理,便立即下令废除赭面。一开始一些守旧的吐蕃人很不习惯,但慢慢觉得那些保持本来面目的人,既方便又好看,而且也没遭到邪魔的侵害,便也不赭面了。
春暖花开的日子,随文成公主来藏的农技人员和藏族人民一起忙碌着将带来的农作物及蔬菜种子播撒在高原的沃土里。其他随从人员也都陆续展开了自己的工作,文士们像在唐朝一样仔细的整理吐蕃的文献,记录藏王和大臣们之间的谈话。乐师们时常为藏王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宫的乐曲……
。
活动课一
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表演话剧再现历史,可以让学生在编、导、演的过程当中,自觉的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从而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的目的,做到“润物细无声”。
能力目标
1.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搜集整理,加工润色,进而编成表演性很强的剧本,培养学生对材料的整合、概括、运用能力。
直到三百个宫女走完,他也再没发现第二个眉间有痣的宫女。禄东赞站起来,激动地说:“我找到公主了!”
第二幕文成公主西行
旁白:公元641年正月十五日,送亲的队伍在宫外排了长长的一列。公主的随从人员中有乐队、文士、农技人员、工匠、厨役,在他们的身后是大量的车队,依次是金银器皿、珠宝饰物、绢帛绸缎,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学、医药、历法和记载各种生产技术的书籍,各种农作物蔬菜种子、碾磨、纸、酒等细微的日用品。送亲的队伍到了长安城西十里的送客亭,文成公主拜别了皇帝和送行的诸大臣,细细的北风刮了起来,车队浩浩荡荡的离开了唐都。
第一幕xx使者求婚
时间:贞观十四年(公元640年)
地点:皇宫附近的旅馆
出场人物:xx(xx丞相)及随从。
旁白:贞观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傍晚,吐蕃国使者——大相禄东赞率随从一百多人,奉吐蕃国王松赞干布之命,一路晓行夜宿,历尽跋涉后终于来到长安。
因为此时朝见皇帝已经太晚,所以禄东赞等人只好下榻在皇宫附近的旅馆里,随行人员都已经睡着了,上床后的禄东赞尽管已是疲惫不堪,但由于满腹心事,所以一时还是无法入睡。傍晚在长安城见到那些气势宏伟、富丽堂皇的建筑至今还使他叹慕不已;那熙熙攘攘的人流,百业兴隆的繁华景象更使他流连止步;更重要的是,明天的金殿一行,使他心潮澎湃、激动不已。自己能不能完成赞普交给的任务,将美丽的公主迎回本国,就在于明天自己的举止和言行了。心情难以平静的他翻身下床,向店主人要了一壶酒,一个人踌躇满腹的喝起来。
禄东赞:“吐蕃大相禄东赞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太宗:“爱卿平身,不知爱卿跋山涉水,不远万里来到大唐为了何事?”禄东赞再次跪拜:“臣此次来到大唐,是代表赞普向陛下来请罪的,前番攻打松州一事,实在是两国之间的误会,还请陛下谅解吐蕃人的鲁莽,这里有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请陛下收下我们的诚心。吐蕃乃蛮荒之地,远离中原文明,既已归属大唐,吐蕃人愿从此学习中原文化,所以,臣这次仍然斗胆向大唐求婚,希望得到大唐公主的教化。”
-可编辑修改-
。
但是,唐太宗并没被吐蕃咄咄逼人的阵势所压倒,相反却立即迎战吐蕃,不到十天,唐军便打败了吐蕃。回国不久,松赞干布就转向泥婆罗(即今天的尼泊尔)国王求婚,娶回了该国美丽的尺尊公主,经过一年多的冷静思考,松赞干布还是不能放弃同大唐通婚和好的愿望。但这时他已意识到,必须诚心通好才能娶回公主,于是公元640年,他又一次派出使节出使长安,表示谢罪之意并诚意通婚……
旁白:文成公主一入吐蕃,就对吐蕃人按传统习惯用赭色黏土涂面的习俗看不惯,而且她更认为这种习惯是毫无必要的,有一天在闲谈中,便向藏王提出了废除的建议。
松赞干布:“这是祖上留下来的习俗,能够驱邪避魔的,怎么能废除呢?”文成公主:“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都不赭面,也没受邪魔侵害,可见这是没有道理的。”
松赞干布沉吟了一会儿说:“虽然没有道理,但恐怕是旧俗,一时难以改过来。”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整理剧本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教学难点
活动秩序的维持
-可编辑修改-
。
●活动要求
1.历史短剧是今天的人演过去的事,要尽量以历史史实为依据,再现已逝的历史。
2.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共同完成短剧的编排、演出任。
3.历史短剧的背景知识和主要情节要符合历史史实,但同时也可以加一些合理的想象、发挥,使历史短剧流畅、生动、有趣。
文成公主入吐蕃,路途漫漫,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青海有座日月山,唐朝时是唐和吐蕃的分界线。据说文成公主在离开时,唐太宗特地为她铸造了两面黄金宝镜——日月镜,宝镜能照见中原河山,文成公主途经此地时,拿出宝镜东照长安,不觉潸然泪下。可是一想到唐蕃友好的局面,她毅然扔掉日月宝镜,随着宝镜“哐当”落地,那里竟慢慢隆起两座山,这就是我们今天在青海西宁市看到的日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