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1.1集合的概念-教学案

合集下载

[教案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教案精品]新课标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全册教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如果 a不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不属于 的同学”、 “年轻人”、 “接近数
通过讨
A ,记作 a A ,读作“ a 不属于 A ”. 4.集合的元素的基本性质; ( 1)确定性: 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
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 ( 2)互异性: 集合的元素一定是互异
的.相同的几个对象归于同一个集合时只 能算作一个元素.
的点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不属于”关系.
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集合通常用英语大写字母
A 、 B 、 C,
表示,它们的元素通常用英语小写字母
a、
b、 c, 表示.
如果 a是集合 A 的元素,就说 a 属于 A ,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念 深化
记作 a∈A ,读作“ a属于 A ”. 教师提问: “我们班中高个子
题.
然后,依据元素个数的多少将
通过观 察实例, 发 现集合的 元素个数 具有不同 的类别, 从 而使学生
5.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集合分类. 记作
感受到有
让学生指出 ? 哪 些 是 无 限 集、空集存
6.集合的分类: 按所含元素的个数分
为有限集和无限集.
( 3 )平行四边形的全体构成的集
合.
并提问:① 你能指出各个集合的元素 吗?② 各个集合的元素与集合之间
引入 集合 是什么关系?③ 例( 2 )中数 0, –2
语言 描述 是这个集合的元素吗 ?
集合. 学生讨论交流,弄清元素与集
( 4 )平面上与一定点 O 的距离等于 r 合之间是从属关系,即“属于”或
.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

集合的概念 教学课件-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集合的概念 教学课件-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

3.[ 变条件] 已知集合 A 含有两个元素 1 和 a2,若“a∈A”, 求实数 a 的值.
解:由 a∈A 可知, 当 a=1 时,此时 a2=1,与集合元素的互异性矛盾, 所以 a≠1. 当 a=a2 时,a=0 或 1(舍去). 综上可知,a=0.
解题方法(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求解字母取值(范围)的3个步骤)
[点睛] 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 (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 于一个元素 a 与一个集合 A 而言,只有“a∈A”与“a∉A”这 两种结果. (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 R ∈0 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常用的 自然数 正整
数集 集
数集
记法
N N*或 N+
整数 集
Z
有理 数集
Q
实数集
R
[小试身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你班所有的姓氏能组成集合.
(√ )
(2)新课标数学人教 A 版必修 1 课本上的所有难题.( × )
(3)一个集合中可以找到两个相同的元素.
(× )
2.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判断正确的是
人教A版 必修 第一册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课程目标
1. 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与“不属 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 2. 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 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 3. 会用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表示一些简单集合。感受 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 跟踪训练二] 2.已知集合 A 中有四个元素 0,1,2,3,集合 B 中有三个元素 0,1,2,

【2019版新教材】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名师推荐精编版)

【2019版新教材】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名师推荐精编版)

【新教材】人教统编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教案教学设计+课后练习及答案1.1 《集合的概念》教案教材分析集合概念及其基本理论,称为集合论,是近、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的基础.许多重要的数学分支,都是建立在集合理论的基础上.此外,集合理论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对待不同问题,表示法的恰当选择.课前准备学生通过预习,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请分析以下几个实例:1.正整数1,2,3,;2.中国古典四大名著;3.2018足球世界杯参赛队伍;4.《水浒》中梁山108 好汉;5.到线段两端距离相等的点.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二)研探新知1.集合的有关概念(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set)(简称为集).思考:上述5 个实例能否构成集合?如果是集合,那么它的元素分别是什么?练习1:下列指定的对象,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①很小的数②不超过30 的非负实数③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④ 的近似值⑤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⑥所有无理数⑦大于2 的整数⑧正三角形全体(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a)确定性:设A一个给定的集合,对于一个具体对象a,则a或者是集合A 的元素,或者不是集合 A 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b)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一元素.(c)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是没有顺序关系的,即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一样,我们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跟顺序无关.(3)思考1:列举一些集合例子和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对学生的例子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答案:(a)把3-11内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数,这些偶数全体就构成一个集合.(b)不能组成集合,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 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a)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to) A,记作a € A(b)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 A,记作a A例如:A表示方程x2=1的解. 2 A, 1CA( 5)集合的表示方法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一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学生劣势: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学习目标模糊,数学“四基”薄弱,学习习惯还未完全养成.
预备策略:尽量创设使学生运用集合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情境和机会,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数学知识,通过列举丰富的实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N: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 :正整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
熟记上述符号及其意义。
各种常用数集符号在后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一定要牢记。
【知识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要表示一个集合共有几种方式?
(2)试比较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在表示集合时,各自有什么特点?适用的对象是什么?
教学单元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教学内容
1.1集合的概念
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
(1)通过学习集合的含义,从中体会集合中蕴涵的分类思想;
(3)如何根据问题选择适当的集合表示法?
用自然语言可以描述一个集合,除此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集合呢?
列举法
定义:把集合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案例
活动目标:通过实例能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问题1 ]如何表示方程x2-3x+2=0的所有解组成的集合?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1.1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集合的概念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在高中数学课程中,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

本单元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使用集合的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积累数学抽象的经验。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1节,也是高中数学学习的第一节。

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和初中的基础上,引入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为学生在解决之后的数学问题时,能够更加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对象及研究范围作铺垫。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属于高中数学的“预备知识”,定位是帮助学生完成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在初中学生基础的集合知识较为零散,在本节课中,学生首次系统学习描述数学内容的语言和工具。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现实情境或数学情境中概括出数学对象的一般特征,并用集合语言予以表达、初步学会用三种语言——自然语言、符号语言表达数学研究对象、并进行交流。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特别注重通过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的学习,提升学生表达抽象的层次,从而做好初高中数学学习的过渡。

四、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能判断给定元素组成的全体是否是集合;理解素与集合“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掌握集合的表示法并根据情况选择。

2.在小组交流中深刻理解集合元素间的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集合语言的作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集合的表示方法。

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六、评价设计1.任务一:通过让学生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来了解学生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掌握程度。

(采取学生互评,学生所评题目对的举手检验)2.任务二:请用描述法表示奇数集、偶数集、有理数集。

(学生互评)3.任务三:用适当的方法描述下列集合,课本练习3(请学生上黑板写,老师查看下面学生的回答情况)七、教学过程八、板书设计§1.1集合的概念1、含义:研究对象称为元素,用a、b、c表示;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用A、B、C表示。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3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案3

必修一《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熟记常用数集专用符号.2.深刻理解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够用其解决有关问题.3.能选择不同的形式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具体问题中的集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思路1.集合对我们来说可谓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说它熟悉,是因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用到“集合”这个名词;比如说,军训的时候,教官是不是经常喊:“高一(4)班的同学,集合啦!”那么说它陌生,是因为我们还未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集合,从数学的层面挖掘集合的内涵.那么,在数学的领域中,集合究竟是什么呢?集合又有着怎样的含义呢?就让我们通过今天这堂课的学习,一起揭开“集合”神秘的面纱.思路2.你经常会谈论你的家庭,你的班级.其实在讲到你的家庭、班级的时候,你必定在联想构成家庭、班级的成员,例如:家庭成员就是被你称为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妹妹、弟弟……的人;班级成员就是与你在同一个教室里一起上课、一起学习的人;一些具有特定属性的人构成的群体,在数学上就是一个集合.那么,在数学中,一些对象的总体怎样才可以构成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有哪些特性?集合又有哪些表示方法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思路3.“同学们,在小学和初中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的例子,比如说:有理数集合,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那么大家是否能够举出更多关于集合的例子呢?”(通过两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大家进行类比,运用发散性思维思考说出更多的关于集合的实例,然后教师予以点评.)“那么,集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又该如何表示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①中国有许多传统的佳节,那么这些传统的节日是否能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②全体自然数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③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如果能,这个集合由什么组成?④你能否根据上述几个问题总结出集合的含义?讨论结果:①能.这个集合由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有限个种类的节日组成,称为有限集.②能.这个集合由0,1,2,3,……等无限个元素组成,称为无限集.③能.这个集合由1,2两个数组成.④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提出问题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集合是由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那么是否所有的元素都能构成集合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①近视超过300度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②“眼神很差”的同学能否构成一个集合?③比较问题①②,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④我们知道冬虫夏草既是一种植物,又是一种动物.那么在所有动植物构成的集合中,冬虫夏草出现的次数是一次呢还是两次?⑤组成英文单词every的字母构成的集合含有几个元素?分别是什么?⑥问题④⑤说明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什么性质?⑦在玩斗地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3,4,5,6,7是一个顺子,那比如说老师出牌的时候把这五张牌的顺序摆成了5,3,6,7,4,那么这还是一个顺子么?类比集合中的元素,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3,4,5,6,7,另外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5,3,6,7,4,这两个集合中的元素相同么?集合相同吗?这体现了集合中的元素的什么性质?讨论结果:①能.②不能.③确定性.问题②对“眼神很差”的同学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到底怎样才算眼神差,是近视300度?400度?还是说“眼神很差”只是寓意?我们不得而知.因此通过问题①②我们了解到,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元素要么在这个集合中,要么不在这个集合中,这就是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④一次.⑤4个元素.e,v,r,y这四个字母.⑥互异性.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⑦是.元素相同.集合相同.体现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即集合中的元素的排列是没有顺序的.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提出问题①如果用A表示所有的自然数构成的集合,B表示所有的有理数构成的集合,a=1.58,那么元素a和集合A,B分别有着怎样的关系?②大家能否从问题①中总结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③A表示“1~20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那么3__________A,4__________A.讨论结果:①a是集合B中的元素,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②a是集合B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B,记作a∈B;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因此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即属于和不属于.③3∈A,4∉A.提出问题①从这堂课的开始到现在,你们注意到我用了几种方法表示集合吗?②字母表示法中有哪些专用符号?③除了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之外,课本还为我们提供了几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分别是什么?④列举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列举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⑤能用列举法把下列集合表示出来吗?小于10的质数;不等式x-2>5的解集.⑥描述法的含义是什么?你能否运用描述法表示一些集合?请举例!⑦集合的表示方法共有几种?讨论结果:①两种,自然语言法和字母表示法.②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除0的非负整数集,也称正整数集,记作N*或N+;整数集,记作Z;有理数集,记作Q;实数集,记作R.③两种,列举法与描述法.④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例如“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可以用列举法表示为{1,2}.⑤“小于10的质数”可以用列举法表示出来;“不等式x-2>5的解集”不能够用列举法表示出来,因为这个集合是一个无限集.因此,当集合是无限集或者其元素数量较多而不便于无一遗漏地列举出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再用列举法来表示集合就显得不够简洁明了.⑥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x-2>5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R|x>7};所有的正方形的集合可以表示为{x|x是正方形},也可写成{正方形}.⑦自然语言法、字母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应用示例例1下列所给对象不能构成集合的是__________.(1)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2)某一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某中学的大个子;(4)某学校身高超过1.80米的学生.活动探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读题、审题,了解本题考查的基本知识点——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然后指导学生对4个选项进行逐一判断;判断所给元素是否能构成集合,关键是看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确定性.解析:(1)不能构成集合.“难题”的概念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无明确的标准,对于一道数学题是否是“难题”无法客观地判断.实际上一道数学题是“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因而“高一数学课本中所有的难题”不能构成集合.(2)能构成集合,其中的元素是某班级16岁以下的学生.(3)因为未规定大个子的标准,所以(3)不能组成集合.(4)由于(4)中的对象具备确定性,因此,能构成集合.答案:(1)(3)例2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3)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2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2(1):①自然数中是否含有0?②小于10的自然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2):①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分别是什么?②方程x2=x的解是什么?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2(3):①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质数(即质数的定义是什么)?②1~20以内的质数有哪些?③如何用列举法表示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在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过程中,应让学生先明确集合中的元素,再把元素写入“{}”内,并用逗号隔开.解:(1)小于10的自然数有0,1,2,3,4,5,6,7,8,9,设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为A,那么A={0,1,2,3,4,5,6,7,8,9};(2)方程x2=x的两个实根为x1=0,x2=1,设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为B,那么B={0,1};(3)1~2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设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为C,那么C={2,3,5,7,11,13,17,19}.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表示法中的列举法,通过本题的教学可以体会利用集合表示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简洁性.例3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活动探究:讲解例3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引导学生:针对例3(1)——列举法①方程x2-2=0的解是什么?②如何用列举法表示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针对例3(1)——描述法①描述法的定义是什么?②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③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针对例3(2)——列举法①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有哪些?②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用列举法如何表示?针对例3(2)——描述法①所求集合中元素有几个共同特征?分别是什么?②如何用描述法表示所求集合?解:(1)设方程x2-2=0的实数根为x,并且满足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x∈R|x2-2=0};方程x2-2=0的两个实根为x1=-2,x2=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 ={-2,2}.(2)设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为x,它满足条件x∈Z且10<x<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 ={x∈Z|10<x<20};大于10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11,12,13,14,15,16,17,18,19}.点评:例2和例3是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使学生逐步逼近答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解答问题的基本思路,又使得列举法和描述法在实例中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知能训练课后练习1,2.【补充练习】1.考查下列对象能否构成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13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5)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6)3的近似值的全体.答案:(1)(2)(5)(6)不能组成集合,(3)(4)能组成集合.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0__________N ,5__________N ,16__________N ;(2)-12__________Q ,π__________Q ,e __________C R Q (e 是个无理数);(3)2-3+2+3=__________{x |x =a +6b ,a ∈Q ,b ∈Q }.答案:(1)∈ ∉ ∈ (2)∈ ∉ ∈ (3)∈3.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求实数m 的值. 解:∵2∈A ,∴m =2或m 2-3m +2=2.若m =2,则m 2-3m +2=0,不符合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舍去.若m 2-3m +2=2,求得m =0或3.m =0不合题意,舍去.∴m 只能取3.4.用适当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函数y =ax 2+bx +c (a ≠0)的图象上所有点的集合;(2)一次函数y =x +3与y =-2x +6的图象的交点组成的集合;(3)不等式x -3>2的解集;(4)自然数中不大于10的质数集.答案:(1)描述法:{(x ,y )|y =ax 2+bx +c ,x ∈R ,a ≠0}.(2)描述法:⎩⎨⎧ (x ,y )⎪⎪⎪ ⎩⎪⎨⎪⎧⎭⎪⎬⎪⎫y =x +3y =-2x +6=⎩⎨⎧ (x ,y )⎪⎪⎪⎭⎬⎫⎩⎪⎨⎪⎧ x =1y =4.列举法:{(1,4)}.(3)描述法:{x |x >5}(4)列举法:{2,3,5,7}.拓展提升问题1:设集合P ={x -y ,x +y ,xy },Q ={x 2+y 2,x 2-y 2,0},若P =Q ,求x ,y 的值及集合P ,Q .活动探究:首先,应让学生思考两个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的元素分别对应相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讨论:本题中集合P ,Q 对应相等时,其元素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并根据讨论的结果进行计算;最后,应当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应用集合中元素的性质检验所求结果是否符合要求.解:∵P =Q 且0∈Q ,∴0∈P .若x +y =0或x -y =0,则x 2-y 2=0,从而Q ={x 2+y 2,0,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x +y ≠0且x -y ≠0;若xy =0,则x =0或y =0.当y =0时,P ={x ,x ,0},与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矛盾,∴y ≠0;当x =0时,P ={-y ,y ,0},Q ={y 2,-y 2,0},由P =Q 得⎩⎪⎨⎪⎧ -y =y 2,y =-y 2,y ≠0, ① 或⎩⎪⎨⎪⎧ -y =-y 2,y =y 2,y ≠0.②由①得y =-1,由②得y =1,∴⎩⎪⎨⎪⎧ x =0,y =-1或⎩⎪⎨⎪⎧ x =0,y =1,此时P =Q ={1,-1,0}.点评:本题综合性地考查了两数集相等的条件、集合中元素的性质以及学生的运算能力和分类讨论能力.问题2:已知集合A ={x |ax 2-3x +2=0},若A 中的元素至多只有一个,求a 的取值范围. 活动探究:讨论关于x 的方程ax 2-3x +2=0实数根的情况,从中确定a 的取值范围,依题意,方程有一个实数根或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无实数根.解:(1)a =0时,原方程为-3x +2=0,x =23,符合题意.(2)a ≠0时,方程ax 2-3x +2=0为一元二次方程.由Δ=9-8a ≤0,得a ≥98.∴当a ≥98时,方程ax 2-3x +2=0无实数根或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综合(1)(2),知a =0或a ≥98.点评:“a =0”这种情况最容易被忽视,只有在“a ≠0”的条件下,方程ax 2-3x +2=0才是一元二次方程,才能用判别式Δ解决问题.问题3:设S={x|x=m+2n,m,n∈Z}.(1)若a∈Z,则a是否是集合S中的元素?(2)对S中的任意两个x1,x2,则x1+x2,x1·x2是否属于S?活动探究:针对问题(1)——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集合S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与构成方式;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题中所给的元素a能否表示成m+2n的形式;如果能,m和n分别是多少,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最后小结,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集合时,转化为判断这个元素是否满足集合元素的特征即可.针对问题(2)——首先引导学生将x1,x2分别表示出来,再引导大家根据正确的表示结果,推断x1+x2,x1·x2是否是集合S中的元素.解:(1)a是集合S中的元素,a=a+2×0∈S.(2)不妨设x1=m+2n,x2=p+2q,m,n,p,q∈Z.则x1+x2=(m+2n)+(p+2q)=(m+p)+2(n+q),m,n,p,q∈Z.∴x1+x2∈S;x1·x2=(m+2n)·(p+2q)=(mp+2nq)+2(mq+np),m,n,p,q∈Z.∴x1·x2∈S.综上,x1+x2,x1·x2都属于S.点评:本题考查集合的描述法以及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1)集合的含义;(2)集合中元素的性质;(3)元素与集合的关系;(4)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作业习题1.1A组3,4.。

1.1-集合的概念-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无序性
2. 集合元素的特性 (1) 确定性: 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 任何一个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2) 互异性: 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即集合中的元素不能相同. (3)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先后顺序的,即集合里的任何两个元素可以交换位置.
例(1)中,我们把1~10之间的每一个偶数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 集合;同样地,例(2)中,把立德中学今年人学的每一位高一学生作为元素,这些 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
思考 上面的例(3) 到例(6)也都能组成集合吗? 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1. 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
(2) 用描述法 B={x∈Z|10<x<20}. 用列举法 B={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思考 举例说明,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 1. 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式描述集合. 特点:通俗易懂,但不常用. 适用对象: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而成的集体. 2. 列举法:元素个数为有限个时,将集合的元素逐一列举出来;元素个数 为无限个时,将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 特点:直观,明确,详细,通俗易懂. 适用对象:元素个数较少或者元素个数较多,元素之间有明显规律的集合.
3. 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 (2) 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A.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1) 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2) 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 (3)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 (4)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 (5)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

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学习重点]集合的含义[学习难点]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学习过程]情境引入:2020年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简称2020年全国两会)于2020年5月21日至5月28日在北京召开.问题:2020年全国两会的参会代表能否构成一个集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知梳理: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1)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___________,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_____________(简称为集).(2)集合中元素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____________的.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在a∈A与a A这两种情况中有且只有一种成立》(1)列举法《列举法对有限集情有独钟,但自然数集、整数集也可用列举法来表示,但不能用来表示实数集》把集合的所有元素___________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一般可将集合表示为{a,b,c,…}.(2)描述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__________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___________,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有时也用冒号或分号代替竖线,写成{x∈A:P(x)}或{x∈A;P(x)}.知识达标测:判断1.漂亮的花可以组成集合.()2.由方程x2-4=0和x-2=0的根组成的集合中有3个元素.()3.元素1,2,3和元素3,2,1组成的集合是不相等的.()填空1.用符号“∈”或“”填空.(1)若A={x|x2=x},则-1___________A;(2)若C={x∈N|1≤x≤10},则8_________C,9.1___________C.解答2.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由方程x(x2-2x-3)=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大于2且小于7的整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考1.设集合A表示“1~10以内的所有素数”,3,4这两个元素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某班身高高于175厘米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集合元素确定性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剖析题型一集合概念的理解【例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1)不超过20的非负数;(2)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3)某校2019年在校的所有矮个子同学;(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方法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关键在于看是否有明确的判断标准,使给定的对象是“确定无疑”的还是“模棱两可”的.如果是“确定无疑”的,就可以构成集合;如果是“模棱两可”的,就不能构成集合.【跟踪训练1】(1)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构成集合的是()A.著名物理家B.很大的数C.聪明的人D.小于3的实数(2)下列各组对象可以构成集合的是()A.数学必修第一册课本中所有的难题B.小于8的所有素数C.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所有小的正数题型二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及应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例2】(1)给出下列关系:①1R2∈;②|-3|N;③|3|Q∈;④0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A.1 B.2 C.3 D.4(2)已知集合A是由a-2,2a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求实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方法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求参数的策略及注意点(1)策略:根据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可以解出字母的所有可能值,再根据集合中的元素的互异性对求得参数值进行检验.(2)注意点:利用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解题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跟踪训练2】(1)设集合M是由不小于a=确的是()A.a∈M B.a M C.a=M D.a≠M(2)已知集合A含有两个元素a-3和2a-1,若-3是集合A中的元素,试求实数a的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三集合的表示方法【例3】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x2+2x+1)=0的解集;(2)在自然数集内,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3)不等式x-2>6的解的集合;(4)大于0.5且不大于6的自然数的全体构成的集合;(5)方程组3,5x yx y+=⎧⎨-=⎩的解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规律方法(1)一个集合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需根据题意选择适当的方法,同时注意列举法和描述法的适用范围.(2)方程(或方程组)的解的个数较少,因此方程(或方程组)的解集一般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或不等式组)的解集一般用描述法表示.注意,当题目中要求求出“…的解集”或写出“…的集合”时,一定要将最终结果写成集合的形式.【跟踪训练3】(1)下列集合中,不同于另外三个集合的是()A.{x|x-1} B.{y|(y-1)2=0} C.{x-1} D.{1}(2)有下面六种表示方法①{x=-1,y=2};②1,(,)2xx yy⎧⎫=-⎧⎪⎪⎨⎨⎬=⎩⎪⎪⎩⎭;③{-1,2};④(-1,2);⑤{(-1,2)};⑥{x,y|x=-1或y=2}.其中,能正确表示方程组20,30x yx y+=⎧⎨-+=⎩的解集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_1.1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_1.1集合的概念教案—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教案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集合和集合相等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及记号(属于“∈”、不属于“”);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和描述法等。

2.内容解析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基础,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

在高中数学中,集合是作为一种语言和工具来学习的。

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对整个高中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

同时,教科书对于集合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思考过程,作为一个范例,它向学生完整展示了研究数学问题的“基本套路”,这将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思维方式的示范及学习方法的引领。

教科书关于集合一共安排了三节内容,“集合的概念”是其第一节课,也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节数学课。

教科书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6个实例入手,通过对比分析共同特征,从中抽象概括出元素和集合的含义(描述性概念),在渗透抽象概括思想的同时,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由于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定义的概念,教科书通过研究集合中元素的性质、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集合的含义。

其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后续研究集合之间的关系和集合运算的基础,其实质是个体与整体间的关系,其本质是基于集合概念基础上的判断,是推理的初级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逻辑思维的基础和前提。

列举法和描述法是集合的两种重要表示方法,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

列举法可直接清晰地认识集合中元素的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抽象概括出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性质;描述法可更加凸显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也可通过列举其中的特殊元素从而对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有更加具体的认识。

教科书通过实例分析和应用不断地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表示方法的理解。

通过不同表示方法的相互转换,引导学生体会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各自的特点,并初步学会用集合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述数学的研究对象,在渗透化归转化思想的同时,提升数学抽象素养。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 高一 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 高一 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

{|1020}B x x =∈<<Z .


10



20




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
{}B =11,12,13,14,15,16,17,18,19.
本节课在小学和初中数学学习的基础上引入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通过本节学习,我们在了解集合含义的基础上,会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并能判断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本节的新概念,新符号较多,我们要明确符号代表的意义,熟悉不同的符号的表示形式,多用、多回归到概念,建立起符号和数学对象之间的关系.
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程度提高了,我们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刻苦钻研的精神,采取多样化学习方式,注重基础,拾级而上,按学习
规律办事,逐步总结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尽早适应高中学习. 1. 认真阅读本节教材,完成课后练习;
2.查阅“集合论”创立相关资料,与同学分享.。

高中数学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高中数学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1

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③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2.过程与方法①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②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2.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三.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同学们看一下,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他们的定义是什么?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一下……(二)研探新知如果把昌江中学高一(1)班的每一个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就是一个集合.请全体女生起立,如果把我们班的每一个女同学作为元素,这些元素的全体也是一个集合.思考:下面的例子也都能组成集合吗?他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① 1~20以内的所有质数;②所有的正方形;③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④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给定一个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例如,我们班的全体同学构成一个集合,你们每个同学都在这个集合中,隔壁班的同学不在这个集合中.“美女”能构成一个集合吗?不能.因为组成它的元素是不确定的.我们班有模样相同的两个同学吗?没有.说明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我们班每个星期都会换座位,我们班所有同学组成的集合改变了吗?没变.说明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思考:判断下列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①大于3小于11的偶数;②我国的小河流;③中国的直辖市;④身材较高的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A;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a A.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如果用A表示“我们班的所有女生”组成的集合,xx属于A,xxx不属于A.3.集合的表示方法①自然语言②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或N+;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记忆.随机提问③列举法:“我国的直辖市”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像这样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注意:在花括号内不多,不漏,元素之间用“,”隔开.分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分组讨论,比赛,输的一方要负责发动全校的同学为玉树地震灾区筹集资金.分组讨论:然后收集一些学生的答案,并分析.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①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②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③由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解:①{0,1,2,3,4,5,6,7,8,9}.②{0,1}.③{2,3,5,7,11,13,17,19}.思考:你能用列举法表示不等式x-7<3 的解集吗?不能,因为这个集合中的元素是列举不完的.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来描述.④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具体方法是: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划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注意:表示元素的符号及取值范围,共同特征.例2. 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①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②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解:①用描述法表示为{ x∈R|x2-2=0}.用列举法表示为{2,-2}s②用描述法表示为{x∈Z|10<x<20}.用列举法表示为{11,12,13,14,15,16,17,18,19}通过例2,让学生发现,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元素的取值范围是确定的,则可以省略范围,只写其元素.思考:试比较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的对象.(三)巩固练习: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 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2. 一次函数y=x+3与y=-2x+6的图像的交点组成的集合.(四)小结1.集合的含义.2.元素与集合.3.集合的表示:①自然语言;②字母表示;③列举法;④描述法.(五)作业: P5 练习1.2.四.板书1.1.1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 3.集合的表示:集合相等①自然语言;2.元素与集合②字母表示;a∈Aa A ④描述法.五.教学反思。

集合的概念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集合的概念 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1)
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确定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确定的,即给定元素a和集合A, a∈A与a∉A必居其一 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互不相同,即a∈A且b∈A时,必有 a≠b
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可以任意排列顺序
例1:
1.你所在的班级中,身高不低于175cm的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 吗? 2.你所在的班级中,高个子同学能组成一个集合吗?为 什么? 3.不等式x-2>1的所有解能组成一个集合吗?
N* 或N+
N ZQR
数的分类:
【例2】用 和 填空:
(1)0____Z;
(2) ____Q;
(3)如果n N,那么n+1____N.
独学内化(3mins)
整理【例2】,并独立完成任务单【独学探究2】
小组讨论(3mins)
讨论【独学探究2】
师生交流(2mins)
对于独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
例:判断下列例子能否组成集合,它们的元素分别是什么?
(1)1~10之间的所有偶数;
“数”
(2)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人”
(3)所有的正方形;
“图形”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 “点”
(5)方程 x2 3x 2 0 的所有实数根; “数”
(6)地球上的四大洋.
“物”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独学内化(5mins)
整理【例1】,并独立完成任务单【独学探究1】
小组讨论(5mins)
讨论【独学探究1】
师生交流(4mins)
对于独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解疑答惑
一、精讲
4.集合相等
给定两个集合A和B,如果组成它们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 两个集合相等,记作A=B

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导学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 必修第一册

1.1集合的概念【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理解集合的含义,知道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

(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学习过程】1.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初步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从观察分析集合的元素入手,正确地理解集合。

(2)观察关于集合的几组实例,并举出各种集合的例子,初步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对象中的意义。

(3)学会借助实例分析,探究数学问题(如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学习运用集合语言过程中,增强认识事件的能力,初步培养实事求是,扎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导学过程】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把一些__________不同的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__________是由这些对象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集合是现代数学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学习这个概念应注意以下两点:(1)集合是一个“整体”(2)构成集合的对象必须是“确定”的且“不同”的。

“确定”是指构成集合的对象具有非常明确的特征,这个特征不是模棱两可的。

一般地,判定一组对象a1,a2,a3,…,an能否构成集合,就是要看判定的对象a1,a2,a3,…,an是否具有一个确定的特性,如果有,能构成集合;如果没有,就不能构成集合。

“不同”是指构成集合的各个对象互不相同,即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该对象只能出现一次。

例1:下列各组对象中,哪些能组成集合?哪些不能组成集合?(1)参加2010年全国高考的山东考生。

(2)所有数学难题。

(3)数组2,2,4,6。

(4)参加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运动员。

(5)全国所有大湖。

2.元素的概念构成集合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集合通常用大写字母A 、B 、C 、…来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

例2:试考察下列各集合中的元素:(1)方程x 2=4的解;(2)正方形的全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集合的概念
教学内容课堂笔记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
2.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3.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记住常用数集的表示
符号并会应用.
重点: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
难点:用描述法表示集合.
阅读教材02—05页,完成下来问题:
1.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把统称为元素,通常用表示.
(2) 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表示.
2.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一般地,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分别为、,数学符号分别为、
3. 元素的三个特性:、、.
4.数学中一些常见的数集及记法
名称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
5.集合的表示方法:、、.
6.完成教材第05页练习题.
问题驱动一
根据预习,您能举出生活中有关集合的例子吗?他们的元素是什么?应该如何表示?
例1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2x x
=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例2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220
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
(2)由大于10且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B.
运用今日所学,试一试吧!
1.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
(2)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校2014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
2.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由x =2n,0≤n ≤2且n ∈N 组成的集合; (2)抛物线y =x 2-2x 与x 轴的公共点的集合; (3)直线y =x 上去掉原点的点的集合.
3. 已知集合A 有三个元素:2
3,21,1a a a --+,集合B 也有三个元素0,1,x . (1)若-3∈A ,求a 的值; (2)若x 2∈B ,求实数x 的值; (3)是否存在实数a ,x ,使A =B .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自己写下来吧!
做作业之前,先回顾一下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吧!
1.(多选)下列给出的对象中,能组成集合的是( ) A .世界上最高的山 B .好心人 C .漂亮的小女孩
D .方程x 2-1=0的实数根
2. 由“book 中的字母”构成的集合中元素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3. 已知集合A 是由0,m ,m 2
-3m +2三个元素组成的集合,且2∈A ,则实数m 为( )
A .2
B .3
C .0或3
D .0,2,3均可
4. 已知集合{
}
22
(,)3,,A x y x y x Z y Z =+≤∈∈,则A 中元素的个数为 5.已知a ,b ∈R ,集合A ={a ,b
a ,1},B ={a 2,a +b,0},若A =B ,则a +
b =____.
6. 设集合A ={0,1,2},则集合B ={x -y |x ∈A ,y ∈A }中元素的个数是
7.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一年中有31天的月份的全体; (2)大于-3.5小于12.8的整数的全体; (3)梯形的全体构成的集合; (4)所有能被3整除的数的集合; (5)方程(x -1)(x -2)=0的解集; (6)不等式2x -1>5的解集.
8.完成教材第05—06页习题
参考答案
预习:1.(1)研究对象;小写的拉丁字母a ,b ,c … (2)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大写拉丁字母A ,B ,C … 2.属于、不属于;∈∉, 3.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5. 自然语言、列举法、描述法
6.略
练习:1.(1)能(2)能(3)不能(4)不能
2.(1){}0,1,2(2){}(0,0),(2,0)(3){}
(,),0x y y x x =≠ 3.(1)0或-1 (2)-1 (3)不存在 巩固:1.AD 2.C 3.B 4.9 5.-1 6.5
7. (1){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2){-3,-2,-1,0,1,2,3,4,5,6,7,8,9,10,11,12}. (3){a |a 是梯形}或{梯形}. (4){x |x =3n ,n ∈Z }.
(5){1,2}.
(6){x|x>3}.8.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