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小故事(李鸿章)

合集下载

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_历史故事

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_历史故事

李鸿章的五个小故事李鸿章逝世1第一个故事,发生在1860年,李鸿章37岁的时候。

彼时的李鸿章,办过团练,稍微有了点名气,最多算一个“小V”。

之所以还能算“小V”,也主要是因为他加了一个“大V”的微信,进入了他的朋友圈。

那个“大V”,叫曾国藩。

什么叫“年家子”?就是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和曾国藩是同年中的进士。

在那时候,“同年进士”一般都互相抱团,官场上相互照应,所以本身就是个利益团体。

曾国藩以“识人”闻名。

当23岁,身高一米八,仪表堂堂的李鸿章出现在曾国藩面前时,就被一眼看中。

从后来的发展看,曾国藩对李鸿章也是刻意培养,确实是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和衣钵传承者。

可以说,晚清三大名臣里,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拔和指点,可能还是会有左宗棠,但基本不会出现李鸿章。

李鸿章一直恭恭敬敬地叫曾国藩为“老师”,自称“学生”,但在他37岁那年,却和曾国藩闹翻了。

闹翻是因为两件事。

第一件事,当时负责追剿太平军的曾国藩,把大本营安扎在了安徽的祁门。

当时是曾国藩幕僚的李鸿章坚决反对。

他认为,祁门易攻不易守,且是个“绝地”,无路可逃,大本营安扎在这里是自寻死路。

曾国藩不听。

第二件事,曾国藩当时任用另一个亲信幕僚李元度守徽州。

李元度文人出身,带兵到徽州后,不听曾国藩“坚守不出”的意见,贸然出击,徽州转瞬就被攻破。

徽州是祁门的门户,徽州一失,祁门门户大开。

曾国藩盛怒之下,要向朝廷参奏李元度的过错。

李鸿章认为,李元度是曾国藩幕僚中资格最老的亲信,在最困难的时候一直力挺曾国藩,还救过曾国藩的命,不应该因此就参奏他。

于是李鸿章就带着一干幕僚,去和曾国藩讲道理。

曾国藩还是不听。

两个建议接连不听,李鸿章怒了,一气之下,决定拍屁股走人。

李鸿章要走,曾国藩也怒了:老夫这么关照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要走?罢了,滚!后来呢?太平天国的大军果然直扑祁门,曾国藩退无可退,当时把遗书都写好了,把刀挂在帐上,随时准备殉国。

幸亏手下悍将鲍超率援军在最后时刻赶到,在千钧一发之际解围。

俾斯麦巧解尴尬

俾斯麦巧解尴尬

龙源期刊网
俾斯麦巧解尴尬
作者:赵元波
来源:《北方人》2013年第03期
1896年3月到10月,大清帝国的实权人物、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被称为“东方俾斯麦”的李鸿章,用了大半年的时间,访问了欧美8个国家,在德国期间,受到“铁血宰相”俾斯麦的盛情款待。

两人仰慕已久,只是未能谋面,至为遗憾,现在能面对面交谈,足慰平生,谈笑甚欢,尽兴之余,俾斯麦摆下丰盛的西餐招待李鸿章。

李鸿章李大人这是第一次吃西餐,不太懂得西餐桌上的礼仪和规矩,宴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也许是李鸿章口太渴了,手一伸就把餐桌上摆在自己面前的、本该用来洗手的水,当成饮料一口喝了下去,众人看了大吃一惊,都面面相觑,一些德国人看了哑然失笑,只是碍于国际礼仪,没有笑出声来。

为不使李鸿章尴尬,俾斯麦也毫不犹豫地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形,其他人自然不敢怠慢,只得忍笑奉陪,强颜欢笑,纷纷痛苦地吞咽下了自己面前的洗手水,尴尬的场面很快又恢复了欢乐气氛。

让别人在出现尴尬场面时不尴尬的做好方式就是:他怎么做,你也跟着怎么做。

李鸿章小故事

李鸿章小故事

李鸿章外交轶闻抽雪茄一次,李鸿章同法国人打交道,法国人敬他一支雪茄。

李鸿章从未见过这种洋玩意,很觉新鲜。

他见洋人将雪茄放在嘴里一点便能抽,便照样做,可他偏偏点不着。

洋人告之应先切去头子然后再点燃。

本来那位洋人完全可以帮李鸿章试一试,可洋人偏没有这么做。

李鸿章便认为对方是故意使他难堪,实在有损大清“国威”,由于当时不便发作,便暗记在心。

此后这位法国人来回访,李鸿章认为报复的时机已至,便令手下人准备了两个水烟袋,让坐后便敬烟。

李鸿章熟练地抽起来,洋人摹仿,不料用力过猛,吸出了一口臭烟水,因拘于礼节又不便外吐,只好勉强咽下去,呛得面红耳赤,咳嗽不止。

事后,李鸿章得意地说:“洋人有洋烟,我们有水烟,堂堂大清国岂能治不了这小小的蛮夷?”论婚姻李鸿章在法国作国事访问,在巴黎招待他的国宴上和一群法国政要谈及婚姻话题时,有人说:“你们中国人结婚,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男女双方以前连面都没见过,女方先上花轿抬到男家,和男方拜天地入洞房,当晚便成亲,真是野蛮之极!这在我们西方是难以理解的。

”话音刚落,引起一片笑声。

李鸿章不慌不忙地说:“你们西方人是自由恋爱结婚,不过离婚率也高,你们的谚语说得好,‘结婚是爱情的坟墓,结婚庆祝了爱情的死亡’。

这好比烧开水,你们这里是水烧开了,一结婚好似把开水壶从炉子上拿下来放在地上,日子越长越冷,不少人离异了。

我们中国人结婚则不然,是把一壶凉水放在火上,越烧越热,直至沸腾,而且一直开下去……”这绝妙的话语引起了一片掌声。

赔礼道歉李鸿章作为钦差大臣出访美国,一天在一家西餐厅设宴招待当地官员。

他站起来说了几句自谦的客套话:“兹今设宴,承蒙诸君光临,敝人荣幸之至!只是略备粗馔,并无什么可口之佳肴,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请诸位多多包涵……”第二天当地报纸都刊登了这段讲话。

一般人都认为这是例行公事的客套话,惟有餐厅老板读后大为光火,认为这是在攻击诬蔑他的餐厅,有损其名声,并随即向报界发表声明,要其说出菜肴的“粗”和“并无什么可口”之处的实例,否则要赔偿损失。

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思想贡献

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思想贡献

李鸿章的外交战略与思想贡献李鸿章,清朝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被誉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创造性的提出“外交互通,内政自强”的口号,强调外交必须和内政相辅相成,才能带来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长达4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秉持“和平共处,以德服人”的外交准则,成功地推动中西方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一、秉持开放和包容的对外交往李鸿章自幼就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对外交交往尤为重视。

他认为,一个国家只有和外界交流互动,才能走向现代文明的大门。

因此,他提出了“外交互通,内政自强”的口号,旨在倡导开放和包容的对外态度。

由此可见,李鸿章的外交战略是以国家利益和现代化进程为导向的。

二、推崇以和为贵的外交准则李鸿章的外交思想与西方普遍采用的霸权主义相反,他主张以和为贵,以德服人。

他认为,外交成功的关键是要建立互信、求共赢的关系,并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

正是这种秉持“以和为贵”的外交准则,让他在中国近代外交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绩。

三、以修复国家权力为中心作为一位外交家,李鸿章非常清楚,国家要在国际关系中站稳脚跟,首先得有足够的国家权利。

因此,他主张通过积极修复国家权力,以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他努力倡导中西方合作,推动着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带来了诸多机遇。

四、为中国与西方文明交流架起桥梁李鸿章非常重视中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力求为两个文化体系架起桥梁。

他在外交事务中始终坚持以中标准、西备选的原则,将中西文化差异化纳入考虑范围。

同时,他也不断引导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为中国的文化走进国际舞台铺平道路。

五、拓展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李鸿章作为一位优秀的外交家,非常看重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影响力。

他积极推动中国加入国际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通过自己的外交工作,他成功地将中国推上了国际政治的舞台。

六、提高国家国力李鸿章认为,强国兴邦的道路必须建立在强大的国力之上。

文明礼仪伴我行优秀作文300字8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优秀作文300字8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优秀作文300字8篇“文明”这一词多么纯洁高尚!曾使多少劳动人民向往着,追求者,然而要做一个文明的人,是多么不容易。

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做到了,真所谓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前班里的男生总是喜欢讥笑女生,女生也总是喜欢轻视男生,出现了说脏话,打架等不文明的现象。

不过现在好了,经过老师们近年来“文明礼仪”的教育,基本上没有出现不文明的现象了。

有一次,我和表姐去逛街,突然发现我们学校一个顽皮的男生正在扶老人过马路,我们非常惊讶,他竟然会有文明、善良的一面,虽然扶老人过马路是件小事,但是在以前恐怕是前所未有的,这一定是老师们教育出来的结果啊!如果不是这次自己亲眼所见还真是不敢相信呢。

要做文明的人,必须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比如:见到老师,要打招呼,同学有困难,我们能帮得上忙的就要雪中送炭……为了建设文明、和谐的礼士,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了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做个文明的小学生吧!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东西,如果观察一个人平时的行为,就可以知道那个人文不文明,有没有道德。

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在清朝的时候,中国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看到,外国记者便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从李鸿章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不文明的话,是多么的’严重,不单是影响到个人的形象,甚至牵连到自己的国家。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时时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到文明、道德、礼貌这六个字。

文明,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美德,当然,伟人也不例外,现在我就给大家讲讲伟人和平民间文明的故事。

有一天,著名马克思主义者列宁下楼,正巧碰上了一位清洁女工,女工手里端着一盆水。

东方礼仪

东方礼仪

题目: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任课教师:汪应曼学院:园艺园林学院班级:园艺2班学号:20100201310062姓名:冯韬杰时间:2011年11月5日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自原始社会起,礼仪便已出现,经过几亿年的发展,礼仪日益成熟并走向完善。

而东方礼仪与西方礼仪又迥然不同。

中西方之间,礼仪上的差别很大,因为不了解这些差异而引起的误会和笑话并不少见。

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

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

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

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

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

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东方礼仪的特点(一)重视亲情和血缘东方民族尤其重视“血浓于水”,所以人际交往中最稳定的因素就是血缘关系。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母在,不远游”等诗句都体现了这一点。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历来主张长幼有序,尊敬师长。

李鸿章另一面:喝咖啡用托碟、吻手礼理解成要礼品、把宠物做成菜

李鸿章另一面:喝咖啡用托碟、吻手礼理解成要礼品、把宠物做成菜

李鸿章另一面:喝咖啡用托碟、吻手礼理解成要礼品、把宠物
做成菜
清朝
李鸿章
李鸿章赴英国女王宴请时,入乡随俗,喝起了咖啡。

不过,因为杯中咖啡太热,便倒入杯子下面的小托碟内,一口一口呷而食之。

一时间惊呆了众人,又不好说破。

女王做为主人,唯恐这位中国上宾难堪,于是也学着李鸿章的样子,将咖啡倒在小托碟内,一口一口呷而食之。

李鸿章赴俄国,庆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

俄国皇后向李鸿章伸出手来,当时的礼节是吻手礼,但李鸿章并不知情,以为皇后要向他
索要礼品,便将慈禧太后送给他的一枚钻戒,放在了皇后的手上。

俄国皇后也是被李鸿章的举动整懵了,将戒指戴上之后,说了声谢谢,再次将手伸出来。

李鸿章认为皇后太过贪心,而自己又没有准备礼物,只好愣愣的站在原地,非常尴尬。

李鸿章到美国拜祭国际友人戈登,戈登的家属非常感激,就送了李鸿章一只名犬。

这只狗不简单,曾在英国的竞犬会上获得过第一名。

过了几天,李鸿章回国,写信致谢:厚意投下,感激之至,惟是老夫耄矣,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可怜一只名贵的宠物狗,竟成为李中堂的盘中餐。

冷翰
出品
谢谢关注!!。

李鸿章外交轶事

李鸿章外交轶事

李鸿章外交轶事作者:陈社生来源:《领导文萃》2009年第09期李大架子一米八三李鸿章一米八三的身高在当时普遍缺少营养的大清国里,算是鹤立鸡群的,即使在北国满人中也是“云中鹤”。

以前总以为关外满人人高马大,其实不然。

查满清贵族和洋人站在一起的照片,传说中的满人大汉其实大多呈“矮胖型”。

一米八三的个子,站在国际舞台上给清国人的形象加分不少。

观察当时的西人漫画,中国人普遍被画得高一些,日本人大多“矮”点,这难道没有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的李鸿章的功劳?当时大清国在国际上并不“高大”,但是有着高大身躯的李鸿章却能给傲慢的英国人一个先“身”夺人的印象。

濮兰德在《李鸿章》里记载了74岁的李鸿章在一个英国人眼里的形象:“我从议院出来时,突然与李鸿章打了个照面,他正被人领入听取辩论。

他像是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身材奇高、容貌仁慈的异乡人。

他的蓝色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到的每个人投以感激优雅的微笑。

”1892年,英国一位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曾来华旅行。

他在两年后出版的《远东问题:日本、朝鲜和中国》一书中,记述了会见李鸿章的场景,并称这是他“毕生最美好的回忆”。

寇松近距离观察了李鸿章。

看到他“有六英尺多高,身着灰色丝长袍,戴黑丝帽,很有威仪”,“唇上的大胡子将嘴巴遮住一半,下巴上也留着中国式胡须。

头发是正在变白的深灰色。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无甚好感。

他给当时76岁的李鸿章画了张素描:“他看上去就是个伪善的家伙,穿着一双厚底缎面朝靴,站着的时候,身高在6英尺4英寸以上。

他中过一次风,这使他的脸有一部分不能动弹,于是看上去总是面带微笑——一个危险的男人却有着一张纯洁的笑脸。

因为这时候已经很热,李鸿章戴着一顶篾底纱面的帽子,颇似灯罩,一只孔雀翎被一根缅甸翡翠做的管子紧紧扣住。

他的袍子外面罩着一件丝绸补褂,朝服的两侧各开着一个口子,这样以便于骑马,前后补子则依照他的官品而绣着白鹤,这是文一品的标志。

文明礼仪读书笔记

文明礼仪读书笔记

文明礼仪读书笔记一、仪表仪态礼仪保持头发清洁,修饰得体,发型与本人自身条件、身份和工作性质相适宜。

男士应每天修面剃须。

女士化妆要简约、清丽、素雅,避免过量使用芳香型化妆品,避免当众化妆或补妆。

表情自然从容,目光专注、稳重、柔和。

手部保持清洁,在正式的场合忌有长指甲。

站姿挺直、舒展,手臂自然下垂。

坐姿入座时动作应轻而缓,轻松自然。

离座时,应请身份高者先离开。

走姿行走时应抬头,身份重心稍前倾,挺胸收腹,上体正直,双肩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脚步轻而稳,目光自然,不东张西望。

二、交谈礼仪态度诚恳,表情自然、大方,语言和气亲切,表达得体。

三、服饰礼仪着装是一门艺术,正确得体的着装,能体现个人良好的精神面貌、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男士着装男士穿着西装时务必整洁、笔挺。

衬衫的领子要挺括,不可有污垢、汕渍。

领带结要饱满,与衬衫领口要吻合。

穿西装一定要穿皮鞋,鞋的颜色不应浅于裤子。

女士着装办公室服饰的色彩不宜过于夺目,应尽量考虑与办公室色调、气氛相和-谐,并与具体的职业分类相吻合。

服饰应舒适方便,以适应整日的工作强度。

饰物佩戴饰物要考虑人、环境、心情、服饰风格等诸多因素间的关系,力求整体搭配协调。

遵守以少为佳、同质同色、符合身份的原则。

文明礼仪常识之二--社交礼仪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为尊重、遵守、适度、自律。

一、问候礼仪二、称呼礼仪三、介绍礼仪四、握手礼仪五、名片礼仪六、电话礼仪七、网络礼仪文明礼仪常识之三--工作礼仪接待来访引见介绍乘车行路二、同事礼仪领导对下属礼仪下属对领导礼仪同事之间礼仪三、会务礼仪会场安排礼仪会场服务礼仪与会者礼仪文明礼仪常识之四--公共场所礼仪一、办公室礼仪二、阅览室礼仪三、影剧院礼仪四、商场礼仪五、旅游观光礼仪行路住宿进餐六、赛场礼仪上下车座次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

想让别人尊敬你,首先就得尊敬人。

那些陋习,图的是一时之快,丢的是自己的人格和尊严。

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参考资料:文明礼仪常识之一--基本礼仪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是文明礼仪伴我行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中国礼仪常识范文

中国礼仪常识范文

中国礼仪常识范文礼仪的基础是尊重,尊重他人的人必然受到他人的尊重!任何一位受欢迎受尊敬有地位的人都是学礼仪懂礼仪用礼仪有学识的人!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总而言之,礼仪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应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

荀子:“礼者,养也,仪者,规也。

”“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礼仪的主要功能,从个人的角度来看,一是有助于提高人们的自身修养;二是有助于美化自身、美化生活;有助于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改善人们的人际关系;还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如果分类,可以大致分为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等五大分支,这里我从衣食住行角度谈礼议!一,衣与礼仪[案例1]郑伟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总经理。

有一次,他获悉有一家著名的德国企业的董事长正在本市进行访问,并有寻求合作伙伴的意向。

他于是想尽办法,请有关部门为双方牵线搭桥。

让郑总经理欣喜若狂的是,对方也有兴趣同他的企业进行合作,而且希望尽快与他见面。

到了双方会面的那一天,郑总经理对自己的形象刻意地进行一番修饰,他根据自己对时尚的理解,上穿茄克衫,下穿牛仔裤,头戴棒球帽,足蹬旅游鞋无疑,他希望自己能给对方留下精明强干、时尚新潮的印象。

然而事与愿违,郑总经理自我感觉良好的这一身时髦的“行头”,却偏偏坏了他的大事。

根据惯例,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己形象,特别是要注意自己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形象。

郑总经理与德方同行的第一次见面属国际交往中的正式场合,应穿西服或传统中山服,以示对德方的尊敬。

但他没有这样做,正如他的德方同行所认为的:此人着装随意,个人形象不合常规,给人的感觉是过于前卫,尚欠沉稳,与之合作之事当再作他议。

李鸿章短故事四则_历史故事

李鸿章短故事四则_历史故事

李鸿章短故事四则故事一、名犬美味1896年李鸿章游历英国,在戈登的纪念碑和墓前献上花朵。

戈登的妹妹,出于感谢之意,便将一只在著名赛狗大会上,得过大奖的名犬送给他。

不多久,便收到李鸿章发来的感谢信。

信上说:“夫人赠我爱犬,我十分感激。

只是我年纪太大,牙齿不好,不能多吃。

但是,为了表达我对夫人的感谢,我还是吃了一点,果然是天下美味。

”这信让戈登的妹妹哭笑不得,实在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故事二、暗讽外使1897年,李鸿章接见法国外使。

法国外使态度傲慢,很是看不起中国人。

李鸿章见其比自己年纪小,于是便问其年龄。

法国外使告诉他年龄后,李鸿章笑着说:“你只和我的孙子一般大啊!记得在贵国时,我曾经和你的祖父交谈过呢。

”这话法国外使当然听得出里面的意思,但也只能吃个暗亏。

故事三、李鸿章杂烩李鸿章有一次宴请外国人,成套的席面摆上,菜一道道的上,吃了好几个小时,外国人还不下席。

管家上来报说是没有菜了,李鸿章灵机一动,便让厨房将撤下的菜,全部混在一起炖了。

不一会儿,热气腾腾的大杂烩便端上来了。

外国人吃了觉得很好吃,便问菜名。

李鸿章一时也不知怎么说,只转移话题:“好吃多吃!”哪知正好和英语杂烩(hotchpotch))发音相近,此后洋人吃中餐,每宴必点此菜。

直到今天都还流传着这道菜,不过当然不是剩菜炖的,而是各种原材料的精心组合。

故事四、有来有往某次李鸿章去外国人的宴会,饭后上甜品。

甜品是冰激凌,李鸿章没有见过,见冒着气,以为是热的,便用嘴去吹。

外国人看见后,都忍不住笑起来。

李鸿章不在意,只说明日回请众人吃中餐。

等外国人来赴宴后,上了一锅汤。

外国人一看是凉汤,便分了喝了,一入口便被烫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这汤上有一层厚厚的油,油下面是滚烫的汤。

李鸿章故意这样安排,不过是对吃冰激凌遭嘲讽的报复。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请按需要编辑修改。

李鸿章的小故事

李鸿章的小故事
2012-11-11
李鸿章有人说是汉 奸,有人说是英雄。 但是至少人家说道 做到,还是体现了 他的节气,还是值 得敬重的。
2012-11-11
谢谢观赏

项炳泽
李鸿章
....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到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既卑躬屈膝地去签订卖国条约,回国招致国人 一致唾骂,而且在日本又遇浪人行刺,差点老 命不保。李鸿章认为是平生奇耻大辱,发誓以 后绝不再踏入日本半步。
李鸿章自欧美访问归来,乘坐的是加拿大总督 免费提供的轮船,到达日本海岸再换船回国。 日本政府听说李鸿章要经过日本,以贵宾的待 遇接待李鸿章。可是任凭旁人怎么劝,李鸿章 坚决不上岸,晚上还在船上休息。一直等到接 李鸿章的船开来了,但是两个大船不能直接上 下,需要乘小船再登上。李鸿章收拾好行李, 准备上小船,抬眼一看这小船居然是日本船, 还是拒绝上去。这可把随从们急坏了。后来还 是船主有办法,在两只大船之间搭上跳板,李 鸿章才在随从搀扶下,颤颤巍巍走了过去,实 现了他的誓言。

最新文明礼仪伴我行作文(汇编10篇)

最新文明礼仪伴我行作文(汇编10篇)

文明礼仪伴我行作文(汇编10篇)对于我们这群孩子来说,过年就是吃团聚饭,收压岁红包,当然,也少不了拜访亲友时的几句应酬,也有长辈对我们学业的关心,在这时,文明礼仪就非常重要了。

当走亲访友时,见到长辈应有礼貌的打招呼,不能不理不睬;吃年夜饭时,当全体举杯时,应向长辈说出祝福的话;当长辈给予红包时,应有礼貌的说声“谢谢〞……前段时间,爸爸带着我和妈妈去大姨家拜年,到家门口时,大姨带着十五岁的女儿接我们,我刚想跑过去拉着堂姐进去玩,又一想到放假那天刘老师说的“在长辈面前要有礼貌……〞我忍住好玩的心,满面笑容的向大姨和堂姐拜年,跟大姨谈了一点学习上的事,就去和堂姐玩了,看着堂姐为我准备的糖果、零食,我刚准备大吃特吃,耳畔又响起刘老师的淳淳教诲,便放下手中的零食,抱着堂姐说了声“谢谢〞,然后和她一起分享美味。

时间过得真快,到了黄昏,我和父母与大姨辞别回家了,在路上,妈妈告诉我,大姨表扬我了,说我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有礼貌了。

听后,我心里跟吃了蜜似的,甜丝丝的。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继承和发扬文明和礼貌,让礼仪之邦的美称不会断在我们这代人的手中,从今天起“文明礼仪伴我行〞。

假设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

假设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

假设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文明是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东西,假设观察一个人平时的行为,就可以知道那个人文不文明,有没有道德。

记得有一次,我看了一本书,其中,有一个故事是说在清朝的时候,中国大臣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始合,恶习发作,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看到,外国记者便大加渲染、嘲弄丢尽了中国人的脸。

这是一个不遵守社会文明的历史教训。

从李鸿章的行为可以看出,一个人假设不文明的话,是多么的严重,不单是影响到个人的形象,甚至牵连到自己的国家。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时时检讨自己,有没有做到文明、道德、礼貌这六个字。

以人物通讯体裁撰述老人故事

以人物通讯体裁撰述老人故事

以人物通讯体裁撰述老人故事参考内容:亲爱的小明,这是我听过的一位老人的故事,我觉得很值得与你分享。

这位老人叫李鸿章,他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生活在一个小山村里。

他的父母早逝,他需要靠打零工来养活自己和他的弟弟们。

尽管生活很艰难,但他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并且认为只要不放弃努力,就能拥有更好的命运。

有一天,他遇到了一个富翁,富翁听说他很努力,决定帮助他获得更好的工作。

他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成为他的管家,管理他在城里的豪宅。

在豪宅里工作的日子里,李鸿章拼命工作,时时刻刻以最好的姿态展示自己。

很快,他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和赏识,甚至成为他的好友。

富翁赞扬他的努力和毅力,认为他的决心和勇气是成功的真正关键。

然而,生活中总会有让人无法想象的挑战。

在一个晚上,豪宅里发生了火灾,他不顾个人安危救了富翁和他的家人。

虽然他和富翁都幸存了下来,但他的身体却受了很严重的伤害。

医生告诉他,他需要休息至少一年,才能完全康复。

李鸿章知道,他的伤病将意味着他不能去工作,家庭的生活条件将再次恶化。

但他不放弃,认为自己可以像以前一样,展示自己的毅力和勇气。

他开始学习新的技能,做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工作。

尽管开始时非常艰难,但他在学习和工作的过程中变得更加强大和坚定。

如今,李鸿章已经年过古稀,但他的坚韧精神仍然激励着每个认识他的人。

他说:“只要不放弃,就永远在寻找新的机会和方向。

生活永远是美好的,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它。

”我希望这个故事能激励你,让你意识到坚持和努力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时刻积极向上,为自己的梦想和自己的人生命运而奋斗。

祝你一切顺利!你的朋友XXX。

中国古代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古代礼仪的故事有哪些我们古代有很多关于礼仪的小故事流传至今,到现在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那就一起来看看这些小故事吧。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礼仪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华古代礼仪故事1:心平气和的刘铭传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最好,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后来曾国藩考问他们客厅中的字画,只有刘铭传一人答得出来。

结果刘铭传被推荐为台湾总督。

按语:没有耐性的人,必定缺乏坚毅持久、克服万难的精神,自然成就不了甚么伟大的事业。

我们希望将来能有所作为,首先便须磨炼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中华古代礼仪故事2: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后来他官至司空。

中华古代礼仪故事3: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继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中华古代礼仪故事4:孔融让梨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老教授感慨的说:"我看有的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能学会文明排队,就算他们没有辜负大学的培养和教育了"。

听罢,震惊,怀疑------让我告诉你,其实都是我们自己惹的祸。

难道你没有看见吗?--那是公共汽车上,两鬓苍白的老教授无奈地"站立观察着"和他同乘一辆车且安然地坐在他身边的一对"学生情侣"静静地"私语"。

这很正常?!遇见师长不搭不理,径自而去,背后直呼其名已属寻常。

那是教室、自习室吧,一对对男女勾肩搭背、搂搂抱抱,全然不顾及别人的"视觉污染"。

食堂就餐完毕,琳琅满目、一片狼籍。

图书阅览完毕,该划的画,该撕的拿。

考试作弊方法更是五花八门,日新月异,令老师也防不胜防。

这也很正常?!如此素质的学生怎能为社会所接受、在群体中受欢迎呢?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又怎么期望他去尊重社会、尊重民族呢?难怪一些用人单位抱怨:如今的大学生从学校里带出来的是一股子傲气和散漫的作风,大事作不来,小事不愿作,自身修养和文明素质令人失望到一定程度了!听罢,震惊,怀疑-----想想吧!这样的评价是否也有你有我在里面?这样的"形象定位"即使是我们掌握了最高深的知识,对社会对人民又有何价值呢?大学生的形象素质如何定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如何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教育学生先学会如何做人实乃教育的当务之急啊!李鸿章外交轶事趣闻【八】作者王民伟按语: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显赫人物。

有关李鸿章的历史作用及为人,是史学界长期争论不休的话题。

有人称他是封建社会的卫道士、刽子手,是中华民族的“大卖国贼;也有人称他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先驱者。

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史料,站在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所求,得出的结论肯定相差很大,甚至截然相反、针锋相对。

对这个问题不想武断地去做“是与否”的结论,也不想花费笔墨去分辨“白与黑”的是非。

一正一邪是李鸿章人生的特点,功过皆有是李鸿章所为的写照。

把李鸿章放回到他所处的年代中去,用当时的背景与环境讲述他当年的故事,才是真实地看历史。

在历史人物中,属李鸿章的“段子”最多。

有真有假,有褒有贬,有正有反。

对于这些“段子”的出处和真伪很难考证,试着整理出几则“段子”,权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好了。

味道不错1896年,李鸿章出访英国。

到了英国后受到隆重欢迎和热情款待。

在酒足饭饱之余,他想起当年在中国认识的朋友——戈登,不禁淆然泪下。

戈登早年到中国混迹江湖,充当清朝雇佣军——“洋枪队”的队长。

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与李鸿章的淮军密切配合,成为李鸿章的密友。

戈登回英国后飞黄腾达,在出任英国驻苏丹总督的时候,被苏丹农民起义军用长矛刺死。

在百忙之中,李鸿章专程前往戈登陵墓敬献花圈。

曾陪丈夫在中国生活过的戈登夫人满怀感激,便送给李鸿章一条活泼可爱的小狗。

不料数日后,戈登家人收到李鸿章的一纸文绉绉的谢柬,内称:“厚意投下,感激之至。

惟老夫耄矣,于饮食不能多进,所赏珍味,感欣得沾奇珍,朵颐有幸。

”原来李鸿章竟然以为人家是送狗肉给他吃。

李鸿章的举止令戈登家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因为此犬可不是平庸之辈,曾在数次大赛中获奖。

如此不明不白地进了李中堂的肚皮,实在可惜。

这件事情被英国报刊炒得沸沸扬扬。

示范效果一天,李鸿章请了几个国家的外交官一起吃饭。

这些外交官们都是刚刚来到中国,对如何吃中餐不得要领,有所顾虑。

经过紧急磋商,他们取得一致意见:在宴席上见李鸿章怎么吃饭自己就跟着怎么吃饭。

千万不要出乖露丑,不要显得什么也不懂,给自己丢脸,更给自己的国家丢脸。

千万要注意!宴席开始了,酒过三巡之后,侍者端上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摆在大家面前。

外交官们面面相觑,从来没有见过饺子这种食物,不知道该怎么个吃法,只好观察李鸿章的吃法后再吃吧。

李鸿章边招呼“请、请”,边用筷子夹起一个饺子正要吃,不小心饺子滑进了酒杯里。

他用筷子从酒杯里将饺子夹了出来,放入口中吃下了。

外交官们似有所悟,原来饺子是这么个吃法啊。

于是就纷纷照着李鸿章的方法,先把饺子放到酒杯里,然后再用筷子夹出来吃起饺子来。

后来吃面条的时候,李鸿章想起刚才吃饺子的情形:明明是自己的一个失误,而这些外国人纷纷照学,不懂装懂,实在是可笑之极!当此之时,李鸿章一笑、一呛,面条从鼻孔里面喷了出来,吊在鼻子上面晃晃悠悠的摇荡着。

外交官们一看,不禁都傻了眼。

外国也有面条,是用叉子将面条卷起来放入口中。

同样是吃面条,李中堂的吃法实在让人吃惊。

怎么吃面条呢?外交官们个个呆若木鸡地望着李大人发愣……喝水与吃鸡大家都知道吃西餐很有讲究,弄不不好会出洋相被人看不起。

西餐进入中国的时候,由于不懂得礼仪、不懂得规矩确实闹出过不少笑话。

当年李鸿章出访外国的时候就有这么一个笑话。

当时他参加德国前总理俾斯麦举办的一个宴会。

李鸿章顺手就将放在他面前摆着的,一碗飘着玫瑰花瓣的水仰首一干而尽。

俾斯麦着急了,要知道这可是用做洗手用的水啊。

于是他怕李鸿章丢面子,也把自己面前的那碗水端起来给喝了。

在英国,绅士们在餐桌上的礼仪更多,譬如吃烤鸡要用刀叉进行分解,在光滑的盘子上,肢解这只滚来蹭去的淋过油的烤鸡,是一种高难度的动作。

有时能弄不好就会出洋相。

据说有一次英国女皇举办盛大宴会,一位老臣在切鸡时用力过猛将鸡块弹飞,落入一位外国大使的脖中。

为了不丢面子,大使忍受煎熬直到宴会结束才解脱。

李鸿章在吃这道菜的时候,毫不客气地就用手抓起来撕着吃,大快朵颐。

在座的主人和陪客,都是彬彬有礼的绅士、淑女。

他们看见李鸿章狼吞虎咽的吃相,面露愕然之色,不敢苟同。

但是出于礼貌,大家也就仿效李鸿章用手抓着鸡吃了起来。

从此开了先例:吃西餐时惟独吃鸡可以用手来操作,至今都是如此。

您在吃“肯德基”的时候,是不是用手拿着鸡吃呢?谢谢李中堂的革新吧!其实规矩、习惯是人定的,改变与不能改变并无严格的界限。

响蛋、咸菜闯海关李鸿章虽然每餐都有山珍海味,但他仍然喜欢吃响蛋(皮蛋的一种,里面是液体,略带臭味)和咸菜。

他认为吃上一小碗米粥,再佐以响蛋和咸菜,那就是最可口的美食了。

说来有趣,他这种饮食习惯还带到了外交活动中。

李鸿章出访英国的时候,他特地命厨师随船带了两坛子咸菜和30只响蛋。

当他乘坐的轮船抵达英国港口朴茨茅斯后,海关人员进行检疫。

一位食品检验员敲碎一只响蛋,被一股迎面冲上来的臭味熏得直喊;“臭,臭,有细菌。

”接着打开咸菜坛子时,又闻到了一股怪味道。

结果这些食物被食品检验当局确定为“不清洁食物”,不准带上岸。

李鸿章知道后发怒道:“我身为大清要臣,连我爱吃的东西也要干涉,这太岂有此理了。

”因此迟迟不肯登岸。

英国外交大臣不得已只好上船会见李鸿章,向他解释说:“为了健康,英国是不允许任何不清洁食物流入国内的。

”李鸿章向其解释:“这两种食物有益无害,酸臭味能刺激食欲,实乃佐餐之食物。

本大臣每餐必食,绝不可少。

贵国制造的奶酪不也是带些臭味吗?”英国外交大臣听了此番话后,无奈只好再让人进行化验。

出人意料的是:化验结果不仅证实这两坛咸菜没有被禁止携带的细菌,相反里面还含有大量的消炎物质青霉素,是消肿、退烧的“良药”。

响蛋虽呈黑色,携有恶臭,但是含有多种维生素。

英国外交大臣只好向李鸿章表示歉意,让海关放行。

在李鸿章离开英前夕的答谢宴会上,他拿出这两道菜来招待客人。

出于礼貌,英外交大臣只好勉强尝了些。

但尝后却连连点头称赞道:“好吃!鲜得很!开胃!”第二天,英国许多报纸都刊登了此事,为咸菜和响蛋做了免费广告。

在英国的一些华人餐馆也抓住了商机,腌制些咸菜来招揽顾客。

然而,由于响蛋的制作只有无锡、常州一带的人精通,一时无法炮制,只好改做皮蛋了。

从此,这两种莱肴便成为华人餐馆的特色之一,颇受食客们的青睐。

食疗李鸿章在主持清朝的外交事物时,为了更好地保持与外国外交官的友好关系,还经常用食疗方法给外交官治病。

传说当时有位荷兰驻中国公使,由于长期失眠,健忘并且影响到他的正常工作。

颇懂食疗的李鸿章就送给他用核桃仁制成的“胡桃仁酪”,劝他服用。

说来也奇,仅试用一个月,他的顽疾很快就痊愈了。

荷兰公使很为感激,逢人便夸李鸿章的医术高明。

李鸿章的名声,由此鹤然而起。

洁癖清朝末年总务大臣李鸿章出访欧洲诸国考察时出了不少洋相。

有一次,李鸿章在巴黎一个著名的中餐馆设宴请客。

客人还未到,李鸿章顺手拿起餐巾将自己面前的盘子擦了起来。

站在一旁的服务生见到后连忙又送了个干净盘子将李鸿章的盘子换走,没想到回头一瞧李鸿章又在那里擦盘子了。

当换到第三个盘子时,李鸿章又拿起了餐巾,服务生再也忍不住了,客气地问李鸿章:“先生,您是不是觉得盘子不干净呢?我们使用蒸汽消过毒的。

”李鸿章愕然一惊:“没有这个意思呀!”但他又无法解释自己刚才擦盘子的举动。

送客李鸿章访问法国的时候,有一次在巴黎一家著名的中餐馆请客吃饭。

酒足饭饱后,李鸿章送客人到了门口。

他一边儿用双手抱拳不住地作揖,一边儿嘴中絮叨着按中国老理客气地寒暄说:“今日饭菜不好,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

”这时站在一旁的餐馆经理脸可就挂不住了,脸色一会儿白,一会红,两眼冒出愤怒的目光。

等客人走后,经理找到李鸿章抱怨地说:“凭什么说我的饭店菜做得不好啊?以后我这饭店还怎么开呀!”李鸿章无言以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