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需教师读懂学生的“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课堂需教师读懂学生的“心”

————————————————————————————————作者:————————————————————————————————日期:

有效课堂需教师读懂学生的“心”-小学数学论文-教育期刊

有效课堂需教师读懂学生的“心”

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金家漕小学(315000)朱军

一把结实的大锁牢牢地挂在大门上。一把斧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始终无法将它砸开。这时,一把钥匙钻进锁孔,瘦小的身躯只是轻轻一转,大锁却轻而易举地被打开了。斧头很憋屈,不解地问钥匙:“这是为什么?”钥匙说:“因为我读懂了它的心。”

课堂上经常有这么一个现象:当教师见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遭遇到不理想的预设效果时,总会埋怨学生笨,不懂老师的心,而不是反过来想一想,自己读懂学生的心了吗?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吗?可能有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自以为是,没能真正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我们不要让课堂只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我们的学生,尝试着去读懂他们的“心”,这才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根。

一、读懂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进行丰富的数学活动。”因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但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因为教师没有把握好学习起点而导致教学失败的例子。

一位教师上人教版二年级(上)《角的初步认识》时,课一开始,就问学生:“角是什么?”有学生说牛角;有学生说羊角;还有学生说5角钱、三角形。教师发

现没有心目中的答案,于是又接着问:“角是怎么样的?”有学生回答说尖尖的,还有回答说可以买东西(这个学生内心还认为角是货币单位)。教师没理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锐角,告诉学生这就是角,然后投影出示长方形,问学生一共有几个角,学生一脸茫然。

教师原意是想通过“角是什么”这一问题,建立起学生心目中的“角”与今天要教学的“角”之间的联系,但是事与愿违,学生明显没有买教师的“账”。究其原因,是该教师没有读懂学生的学习起点——生活经验。

二、读懂学生的当前兴趣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光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要激发学生对每项学习任务的热情;不光要利用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教学所用,更要关注兴趣对教学产生的负面影响。

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时,课一开始,教师就用激动的语言介绍杭州湾跨海大桥,让学生边欣赏美丽的大桥,边说从画面中找到了什么图形。在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找到了三角形时,教师请一个学生上来指一指,学生热情高涨,在桥面上找到了5个三角形。此时教师想转入下一环节,但下面的学生小手如林,“还有,还有”的声音此起彼伏。教师尴尬地望望下面听课的老师,不顾学生的热情与愿望,接着说:“那我们接下来研究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这时,课堂上很多学生都发出了失望的感慨,接下去的教学,学生自然感觉索然无味……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教师没有读懂学生当前的兴趣点。

或许教师只要改变素材,把部分桥梁放在画面上,就不会出现“还有、还有”的情况;又或许教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就能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出现失望的感慨声。学生的好胜心既要小心保护,又要善于引导。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渡

时,教师要思考学生当前的兴趣在哪里,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不能突兀地转到下一环节。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要学会读懂学生的兴趣点,才能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读懂学生的困惑

课堂上学生的困惑真实存在,有时候表现为集体沉默,有时候表现为答非所问,还有时候表现为欲言又止。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困惑,要仔细分析学生产生困惑的原因,切不可操之过急。

有位教师教授六年级(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后,安排了这样一个练习:

让学生标出这四个位置表示的数对,然后指了指这4个数对,问学生:“竖排数据和横排数据有什么特点?”学生沉默很久没有作答,于是教师让学生展开讨论。有一个学生说:“熊猫馆和大门的数对第一个数据都有3。”教师马上让学

生用一个数对表示这一列上所有点的变化,结果又没人作答。

课堂两次无人作答,不由得让人深思:学生当时的困惑在哪里?

第一是教师没能读懂学生的感知规律,导致学生产生困惑。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本意很好,想把一道题用足用好,充分发挥习题的教学功能,但他却忘记了面对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图,让学生进行漫无目的地观察,显然是达不到要求的。这里,教师希望学生能发现,在同一水平直线上的点或者同一铅直线上的点,它们的表示方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学生不一定会顺着教师所希望的角度进行观察。教师是在已知结果的前提下去看图,因此这个规律就成了“强感知”。而学生对这个教师自认为显而易见的规律却视而不见,是因为学生没有“强感知”。如果教师知道学生感知的规律,那么只要把所需要的观察对象用彩色笔勾画出来,或许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第二是教师没找准学生当时的“最近发展区”,导致学生产生困惑。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用一对有序数对来表示同一行上的点的位置,但是这样的点是运动的,而学生当时的学习基础还停留在静止不动的点上;再者学生之前只学到用具体的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点的位置,教师现在上升到用不确定的数表示不确定的点,这种没有建立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教学,难度可想而知。课堂中是一个允许出错的课堂,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在课堂上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让我们的课堂扎实有效?可以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去做。

第一,听学生的“言”

对于许多教师而言,不是不愿听,而是缺乏听的方法。要学会听学生的“言”,我们要做到“三要”。

1.要平等对待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也就是说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要用和善、欣赏的心,倾听学生的发言,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当师生的心扉彼此敞开,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下进行交流时,学生就能够说出自己的心声。

2.要高度关注学生

听学生的“言”,教师需要全身心地投入,注意力要高度集中,还要有警觉意识,能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独到的见解,丰富的情感,困惑或错误,深刻或肤浅的思想,欲望需求,差异区别,等等。相反,如果似听非听,就只能停留于表面,就无法触及学生的真实想法了。

3.要充分信任学生

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把他们看成一个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个体。无论是发言中有失偏颇的观点,还是一些荒谬想法,教师都应该积极开导,切不可训斥或者嘲笑。师生交流时,教师专注的神情、亲切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其产生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最终孕育出创新的果实。第二,观学生的“色”

察言观色在我们的课堂上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观学生的“色”,能使教师了解学生在思考什么、困惑什么、向往什么,然后及时进行调适,使教学时时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

在课堂上观学生的“色”,要做到“四观”。

一观学生的情绪状态——如发亮的眼睛,兴奋或畏难的神情等。从他们的这些情绪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的程度、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困惑等,这有利于教师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