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分类与整理
小学数学—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3)
![小学数学—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33)](https://img.taocdn.com/s3/m/c548d9c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40.png)
第一课时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内容教材1~3页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教学提示学生已经认识了八个方向。
本课时主要学习用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时充分利用情境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嘴描述,体会方向的相对性,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在情境中初步理解南偏东、北偏西等方向的含义,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描述物体具体位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平面图表示事物和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的作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能读懂简单的平面示意图。
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难点:会测量角并用角度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课件。
学具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直尺。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都乘坐过火车吧,为了给旅客提供方便,火车站的周围建了好多服务设施,谁能说一说在火车站的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生:候车室、出站口、托运处、汽车站、商店……。
师:那么我们怎么找到这些服务设施呢?生:车站有平面图。
在平面图上确定好位置就可以找到。
师:本节课我们来研究确定物体具体位置的方法。
(板书: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供情节,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
引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探求新知,用角度描述物体方向。
课件出示某火车站广场周围主要服务设施示意图。
师:请学生们观察课件中的示意图,看一看这个火车站广场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学生观察示意图,交流广场周围都有哪些服务设施。
生:候车室、出站口、售票处、快餐厅……师:我们知道了火车站周围的服务设施,假如以中心花坛为观测点,它们都在什么方向?生:商场在中心花坛的西南方向。
生:售票处和快餐厅都在中心花坛的西北方向。
生:出站口和托运处都在中心花坛的东北向。
……师:习惯上,在确定位置时,常把东北方向叫做北偏东,中心花坛的北偏东方向就是以中心花坛的正北方向为标准,向东偏的方向。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aef2af5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54.png)
A2数字教育资源猎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辛亥革命》主题说明教学主题: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对以后革命的胜利产生的深远的影响。
本节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进行的一场宏大的民主革命。
一、主要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它标志着中国历史的一个宏大的转折点。
它是前几课所讲的列强加紧侵略中国造成的影响的扩大,以及承接上节课中人民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一个部分。
本课不仅要完成辛亥革命背景、过程和结局的讲授,还要使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和评价。
因为本节课史实较多,对辛亥革命的结果有不同的史学争鸣,与历史课所具有的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有所差异。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二、教学对象: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新生,高一的学生刚由初中升上来,一般都保留了初中生那种比较乐观活跃的上课状态,但相对与初中生而言,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有了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的深度远远没有高中新课标那么高,学生对学问的把握还没有肯定的系统性,对问题的认识还缺乏深度。
所以,在教学中主要釆用再现当时的历史,创设情境,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讨论法等,协作老师的讲解来达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班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依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 满意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进展。
三、教学环境:1.学生对生物学习保持着较深厚的兴趣,而且有较强的记忆力和仿照能力,并有浓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尽量让他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刺激他们的记忆力,将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以便于使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
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方式分类与整理
![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方式分类与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e1e5720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cc.png)
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方式分类与整理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通过互联网、电子设备和软件技术等手段提供教学内容和研究工具的教育资源。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和评价方式进行分类与整理。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教育资源库:教育机构、教育网站和在线研究平台等提供了大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访问这些平台进行资源的获取。
2. 开放式课程平台:如Coursera、edX和MOOC等开放式课程平台,提供了众多的在线课程和研究资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并进行研究。
3. 自建教育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创作和整理教育资源,例如制作教学视频、PPT和练题等,以满足自己的教学和研究需求。
4. 社交媒体平台: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也存在大量的教育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和分享功能获取到这些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评价方式对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1. 内容质量:评价一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内容质量,包括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等方面。
2. 用户评价:通过用户的评价和反馈,了解该资源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3. 教学效果:评价数字化教育资源对研究者的教学效果,包括对知识掌握程度、兴趣和研究动力的影响等。
4. 研究体验:评价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用户体验,包括资源的界面设计、交互方式、研究过程的流畅性等。
5. 技术支持:评价数字化教育资源所提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水平,包括故障处理、使用指导和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等。
总结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获取方式多样化,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教育资源库、开放式课程平台、自建资源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获取。
对于评价数字化教育资源,需要从内容质量、用户评价、教学效果、研究体验和技术支持等角度进行综合考量。
这样有助于学生和教师选取适合自己需求的高质量教育资源,并提升教育的效果和研究的体验。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641a82f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5.png)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教学主题:书的历史
【主要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
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教学对象】
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
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环境】
本期教师和学生所属环境为混合学习环境,实验室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希沃一体机,多功能展台,教师移动端,均可以接入互联网。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40bb2d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77.png)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教学主持人教学主题一、教学主要内容任教学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研究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准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与过程。
小学数学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讨精神。
3、讲授对象多数学生具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在平时研究比较认真、努力、主动,他们接受能力强,研究新知识较快,具有良好的数学研究基础。
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后进生,他们对数学研究不是很感兴趣,研究不主动,因此数学基础比较差。
所以在教学中我会加强所有学生良好研究行为的教育力度。
四、教学环境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气,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根据学生的研究基础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2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在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将采用情境创设导入新课,在课堂讲授中采用同桌合作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充分实践、交流感悟的基础上,感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学科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研究专业理论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这次研究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能机械地教知识。
培育人才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3人教版人教版人教版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就请求我要钻研所带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比如研读新课程尺度,这就是讲授理念的新提法,不能闭门造车。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小学语文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小学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9c188034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3.png)
A2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少年中国说(节选)》主题教学主题:《少年中国说(节选》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
这篇文章运用象征的.写法,介绍了少年同中国的关系,表达了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文章语言简练,含义丰富,韵律美丽,值得一读。
主要内容:《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清议报》. 上的一篇文章,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一部分,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鼓舞中国少年奋劲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历史重任,表达了作者读祖国昌盛昌盛的殷切期望。
课文以整齐的句式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鼓舞中国少年发奋图强,勇挑建设少年中国的历史重任,体现了作者对祖国昌盛昌盛的殷切期望。
选编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感知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办法。
课文第1自然段阐清楚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第2自然段运用了象征等手法,描绘了少年中国的光辉前程;第3自然段直抒胸臆,感情饱满地赞颂了少年中国“与天不老”,歌颂了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通过层层阐述,说清楚“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前程和命运是亲近地衔接在一起的。
二、面向对象:五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好处在刚进入高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转变显然,是培育学习才干、心情才干、意志才干和学习习惯的最佳年月。
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孩子们学到的学问越来越丰富,同时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办法。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课文的意思不难,应放手让学生借助注释,通过小组合作理解大意,但本文的象征义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确定困难。
教师首先要给学生留足时候读课文,让他们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在朗读中完成识字。
其次要让学生借助注释和资料或许理解文意,梳理各段的主要内容,勾画出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
结合插图和想象,体会其象征义,理清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关系,在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情。
最终查找资料,理解为国家昌盛而奋斗的卓越人物,并制作手抄报。
小学语文—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小学语文—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2f0f0e0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e9.png)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会写“鲜艳、服装、招引”等词语;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3、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关注有新鲜感的句子。
4、借鉴课文第3自然段的形式,说说校园里的一个场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分享资料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民族风俗。
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各民族图片),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选择一个你最了解或者最感兴趣的少数民族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自主选择图片进行介绍,教师引导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教师相机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2、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在祖国的大地上盛开。
在我国西南的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居住在一起,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工作,非常快乐。
那里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学习。
你知道他们共同的学校叫什么名字吗?——(生齐读)大青树下的小学。
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这所小学去看一看。
(板书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教师范读。
请同学们认真听,在听清字音的同时,听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自读课文,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出示课件“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标出自然段。
(2)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3)读通课文。
(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交流。
小组内互相检查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自主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4、全班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中学地理—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
![中学地理—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资源信息表 【微能力认证优秀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00c50918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8f.png)
人口与人种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们把地球亲切地成为"地球村”,而把自己称为“地球的村民。
在20世纪下半叶,地球村的居民急剧增长,以至人们惊呼“人口爆炸了”,人口问题已成为举世瞩目的全球性问题,给社会经济的进展、资源、环境带来严峻的影响。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状况和地区差异,初步了解经济进展和自然条件与人口进展的关系2.运用资料和地图说出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学会利用各大洲人口和面积的统计数字,计算各大洲.人口密度:能利用世界人口统计数字,绘制人口增长统计图或柱状折线图。
.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人地观。
教学重点1.运用资料说出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地图说出人口分布的特点。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进展条件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进展条件诸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教学方法一结合图表、地图分析问题,通过计算把握问题。
教学预备《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增长曲线》、《世界各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图片和资料。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前面咱们学过了世界的地形和气候,这一节我们开始学习世一界的居民,你知道世界上现在有多少人吗?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世界人口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这一节我们来学习这方面的学问。
出示幻灯片1:标题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世界人门的增长。
学习新课:一、世界人口的增长(板书)出示幻灯片.:《世界人口增长曲线》,让学生回答:(1)1750—180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说明:曲线越平缓,说明人口增长越慢;曲线越陡,说明人口增长越快。
由图可知,这一阶段的人口增长格外缓慢)(2)1800—1950年世界人口增长如何?(渐渐加快)(3)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是怎样的?(快速增长)出示幻灯片:总结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格外缓慢:18世纪到20世纪中期,人口增长渐渐加快:从20世纪中期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你知道现在世界上有多少人吗?世界70亿人口日是哪一天?(70亿,2011年10月310.)出示幻灯片:“资料:地球上的第70亿位居民”P71页活动,让学生读P72页《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并.填左表,通过填表,你发觉了什么?它说明了什么问题?出示幻灯片:《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及说明问题》并讲解。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中学英语)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中学英语)](https://img.taocdn.com/s3/m/af39fe0d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1.png)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中学英语)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作业1-主题说明要求:教师自主选择一个教学主题,描述其主要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
一般将来时态主题说明教学主题:本节课的教学主题是一般将来时态。
一、主要内容:本部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一般将来时态,使语言研究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
在进行本部分的教学时,教师通过对一般将来时态be going to do sth的结构的复,引出will to do sth的结构,并将两者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一般将来时态。
二、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接受能力比较强。
在前几课时的研究中,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很扎实,这为本课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铺垫。
但也有几个学生基础比较差,接受新知识比较慢,在教学中应该关注他们,通过操练、小组互助等形式让他们胜利完成研究任务。
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英语研究,双基知识掌握较好,研究积极性较高。
学生能够主动研究,能够比较顺利地开展小组合作研究。
能够适应多媒体教学环境,适应信息技术手段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掌握学生的特点,清楚地知道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根据学生的研究状况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引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使小学英语课有兴趣、有生命、有精彩、有实效。
三、教学环境:1、教室里有一台联网电脑,可以通过网络访问具有丰富资源的共享研究空间;有一台交互式电子白板一体机,一台高清激光投影机,能够使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融合。
2、利用PPT课件和教学视频引领小组合作研究,课堂上小组研讨、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班级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形成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 (认识图形)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主题说明 (认识图形)](https://img.taocdn.com/s3/m/31741f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b.png)
材料1:主题说明
学校
教师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一年级
联系电话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主要内容
教学主题
认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
主要内容
这一节课是基于学生对于在入学之前的学习中对于立体图形的一个认识的深入学习。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对立体图形有所认识,教材主要是通过从身边的图形入手,从生活中常见的立体图形入手,通过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联。体现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材内容主要涉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四个主要的立体图形进行教学,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教学环境
多媒体 、有网络的电子白板
教学对象
小学一年级学生
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运用数字教育资源组织教学,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轻松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教学,在情感的调动、情境的创设、意境的再现方面,都难以使学生入情入境:而数字资源可以使无形的知识变成可感的声音,把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使静的东西动起来,从而使得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b4cb18c958fb770bf68a5577.png)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为例一、主题说明教学主题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知识点,现需要为教学该课制作课件而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教学对象为5年级1班学生。
课件使用希沃白板5制作,需要获取一段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过程的视频插入课件中用于教学,需要获取一些有关测量物体的图片插入课件中用于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
上课时使用普通教室,在触摸式一体机上播放课件组织教学。
二、资源信息表序号资源名称媒体形式来源渠道作用或意义科学性1测量不规则物体视频视频腾讯学生直观感受,便于理解该视频较好的展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的感受,加深学生对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这个难点的掌握,下载的视频为mp4格式,方便使用以便于插入WPS 中使用2不规则物体的图片图片百度图片栏目理解不规则物体的概念图片来源于百度搜索的苹果,梨,石头等,尺寸较大、清晰度高,整体色调和课件色调协调一致,适合插入课件中作为插图,能较好的展现不规则物体的特征,为后续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进行了很好的铺垫。
三、资源获取方法(一)视频获取1.查找视频打开百度网站,如图1所示,输入关键词“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并点击“搜索”。
图12.筛选视频在众多搜索结果中,选择了适合选择了腾讯视频中的趣味实验《排水法测量体积》的视频,在课上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不规则物体体积测量的理解。
视频利用录屏软件EV 录屏录制保存在本地,视频是MP4格式,方便使用以便于插入WPS 中使用。
首先打开EV 录屏软件,选择录制区域和录制音频。
如图2所示图2第二、软件准备好后点击录制按钮。
如图3所示图3第三、等待视频录制完成,保存至桌面,如图4,图5,所示图4图5(二)图片获取1.查找图片打开百度网站,进入图片栏目,如图6所示,输入关键词“苹果”“梨”“石头”并点击“搜索”。
图62.筛选图片在众多图片当中,先根据尺寸、颜色进行筛选,选择图片尺寸较大、清晰度高、颜色鲜艳的图片,如图7中的图片。
2.0培训A2-1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富饶的西沙群岛》主题说明
![2.0培训A2-1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富饶的西沙群岛》主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aa256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2.png)
新殿小学校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一个由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中段时期,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三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一、二年级学生相比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他们的实际经验有限。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颜色鲜艳,异常美丽,学生通过读能够初步感受到美,但是由于谁也没有去过西沙群岛,只能凭借文章中的文字内容进行想象,如此一来,学生对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体会是空洞的,缺乏实际的感受。对海里鱼的品种数量之多,海岛上鸟类繁多等内容,学生都缺乏感性认识。点
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海滩、海岛四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从中感受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学习难点
通过理解词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教学资源在本课中的应用
教学本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如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我在因特网上找到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为此,师生应在教学中充分而恰当的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富饶的西沙群岛》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县区
**县
学校
**校
姓名
**
学科
语文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课题名称
富饶的西沙群岛
主要内容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总、分、总叙述的顺序分为三部分。作者从海水、海底和岛屿三个方面来描述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A2《大自然的声音》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主题说明
![A2《大自然的声音》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主题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e76305c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d5.png)
教学对象
三年级阶段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做成一些动态声音和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和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找到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教学难点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说明
学校
姓名
学科
语文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微能力点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课题名称
《大自然的声音》
主要内容
《大自然的声音》主要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及大量的形象鲜活、熟悉生动的有新鲜感的语句,分别从风、水和动物三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主题说明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主题说明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https://img.taocdn.com/s3/m/7261538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f3.png)
教学对象
教学重点
(1)词汇:collect,stamp,hobby,have got
(2)句型:….have/has got…This stamp is/These stamps are from.….
教学难点
谈论自己和他人的爱好。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主题说明
基本信息
学校
姓名
学科
英语
能力维度
教学设计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微能力点
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教学主题
外研六上 Module 3 Unit 1 Collecting stamps is my hobby.
本课所针对的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理解运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已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大胆表现自己。学生程度差别大,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心理上紧张,信心不足,学习英语的兴趣不是很浓,所以在课上,应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英语活动中,与其他同学团结协作,相互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异地教学对学生的情况不好掌控,学生对我的口音也比较陌生,但却增加了新鲜感和相互沟通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