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doc
【课题申报】《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
《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组织形式的总称,是国家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经历了多种政治制度的演变,这对于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在目前的初中历史课程中,政治制度的演变往往只是浅尝辄止,学生对于政治制度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因此,开展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政治制度的认知和理解,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1. 深入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理清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和变革原因;2. 分析政治制度演变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影响,探索政治制度演变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3. 培养学生通过研究历史文献、掌握研究方法、运用历史思维进行问题分析的能力。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2)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3)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4)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历史文献,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制度变革;(2)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其特点和差异;(3)案例分析法:选择典型政治制度变革事件进行案例研究,深入掌握其影响和原因。
四、预期成果与创新点1. 预期成果(1)撰写一本以初中历史课程中的政治制度演变为主题的教材,深入解析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资料;(2)撰写一篇探究中国政治制度演变对中国历史和政治的影响的研究论文,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 创新点(1)在初中历史课程中深化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研究,开拓学生的历史思维;(2)结合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历史事件来理解和分析政治制度的演变;(3)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编写专为他们设计的教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其中。
五、研究计划与预算1. 研究时间计划(1)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3个月;(2)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3个月;(3)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3个月;(4)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演变研究:3个月。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一、引言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是对中国政治制度发展及其演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科领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也在不绝拓展,为了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我们订立了如下规章制度,以引导相关学科的发展和研究。
二、研究对象和范围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包含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形态、演进趋势、思想影响等。
研究范围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1.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演化 2.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的变迁和创新 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治制度建设三、研究方法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方法应当基于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同时结合比较研究、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
实在方法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文献研究法:搜集古代文献和书籍,对政治制度相关内容进行考证和分析。
2. 案例研究法:选取典型政治事件和制度变化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背后的政治制度变迁原因和影响。
3. 比较研究法:将中国政治制度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异同、改革经验和借鉴。
4. 理论分析法:运用政治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概念进行分析和解释。
5. 实证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政治制度的近况和问题进行实证研究。
四、学术沟通和合作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学科应鼓舞学者之间的学术沟通和合作,提倡合作研究、项目合作等形式。
鼓舞学者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组织专题研讨会、学术报告等形式的沟通活动。
另外,学科领域应乐观与相关学科交叉合作,推动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五、学术道德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学科要求研究人员遵守学术道德,坚持科学研究原则,严禁抄袭和剽窃,敬重知识产权。
在研究成绩的发布和使用方面,应遵守有关学术论文发表的规定并敬重知识产权的保护。
六、学科发展和评估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学科应乐观开展学科建设,并建立健全的学科评估体系。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田锡全一、课程简介中国政治制度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政治学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又是历史学的一门重要专门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历代的国体和政体,亦即历代的国家性质与形式问题。
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也就是研究中国国家制度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
其中,不但要重视研究在中国历史各个阶段中各阶级间的关系、力量对比和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所占的不同地位,还必须认真探索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各个时期总的国家体制以及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人事、财政、文教、民族等方面的典章制度的形成和执行情况,探讨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在当时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并据此作出符合历史实际的分析和评价。
本课程内容宏富,要求学生广泛涉猎相关文献,掌握基本知识,以期对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变迁有总体的把握。
本课程重点关注中国历代国家元首制度、中枢辅政制度、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官员选拔制度、法律制度、监察和考课制度、胥吏和幕府制度、军事制度、学校制度、乡里制度与乡绅制度、赋役制度与俸禄制度等典章制度的变迁及影响等。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nseparable part of Chinese history,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branch of political sci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pecial history of history. The searching objects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al system is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aims to country's nature and form of the problem.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that is to say, this course study the history of China's national system,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t is necessary not on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various stages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omparison of forces and the different status of the various classes in the state power, but alsoseriously explore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at all levels of state organs of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various national systems and administrative, legislative, judicial, military, supervisory, personnel, finance, culture and education, ethnic group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This course systematically explores their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played in the political life at that time, and makes in line with the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e content of this course is abundant, so, it guides students to extensively cover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with a view to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have overall grasp.This course focuses on the system of leader-selection of China,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ystem, the central and local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 officials’ selection system, the legal system, the supervi s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 the military system, the school system, Gentry system, tax system and the salary system and so on. It requires students to read relevant literature extensively,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grasp the historical changes in China's political system.二、教学目标在方法上,每讲都梳理各个历史阶段的制度变迁总体态势及其时代特色,中间穿插权威观点、补充背景内容,课后提供讨论和探究活动的建议和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是对中国政治学发展历程的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研究背景既与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社会政治变迁的需要息息相关。
在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发展历程中,各种理论流派的兴起与碰撞、政治实践的反思与探索,都为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基础。
从传统政治思想到西方政治学理论的引进,从封建体制到共产主义政治实践,中国政治学的变革与发展始终贯穿着历史进程的痕迹。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对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的研究也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
政治体制改革、社会转型升级、国际政治关系的调整等重大事件和现象,都需要政治学者们深入研究和反思,以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的意义和价值愈发凸显,也为政治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政治学理论与实践的演进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估,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脉络,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经验,为中国政治学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首先,在深入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探讨中国政治学的演进过程,有助于揭示中国政治体制的变迁和演化,为我们认识当下中国政治提供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支持。
其次,通过对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的研究,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借鉴历史经验、总结成功经验和教训教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中国政治学领域的发展路径,促进政治学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和发展。
此外,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还可以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政治学研究在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学术视野,促进学科发展。
综合来看,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意义重大,不仅对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为政治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借鉴经验。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规章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和依据本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促进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透亮的研究环境和评价体系。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的全部研究人员和相关人员,包含研究项目负责人、研究团队成员、研究助理、研究生、实习生等。
第二章学术研究第三条课题选择研究人员在选择课题时,应当确保其具有肯定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并符合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课题选择需经过机构的审批,并依据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第四条研究计划研究人员需编制详实的研究计划,包含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布置等。
研究计划需得到研究项目负责人的审批,并按计划执行。
如有需要,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第五条数据收集与整理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需合法、合规地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数据来源应当明确,并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研究人员对于数据的使用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学术道德规范。
第六条研究成绩与发表研究人员在取得研究成绩后,可通过学术论文、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形式进行学术沟通和成绩呈现。
如需发表论文,应当选择高水平的学术期刊或会议,并依照论文撰写规范进行撰写和提交。
发表论文需取得研究项目负责人的审批。
第三章学术评估第七条学术评审机构本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学术评估机构,由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丰富研究经验的专家构成,负责对学术研究进行评估和审核。
第八条评估指标学术评估应当依据研究人员的学术贡献、研究成绩的质量和数量、学术影响力等指标进行评估,重视综合评价和多维度评估。
第九条嘉奖与激励本企业应当建立嘉奖制度,对于取得重点突破和杰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予以相应的嘉奖和激励措施。
嘉奖可以体现为学术荣誉、学术资助、个人奖金等形式。
第四章学术道德第十条学术诚信研究人员应当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坚持真实、客观、公正、透亮的原则进行学术研究。
中国政治制度史
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一、名词解释1、官僚政治所谓的官僚政治,乃是指一种与专制统治相结合的政治形态,是指当时官吏普遍以出任官职作为固定职业,只对君主和上级负责而不问社会效益和民生疾苦,只知墨守成规,按例办事而不管实际情况的变化,遇事模棱两可,行动迟缓,推诿责任,甚至贪污受贿,营私舞弊,苟且偷安。
2、礼崩乐坏所谓“礼崩乐坏”,即是原来的以血缘构成的宗法制受到破坏,原来的社会意识已经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新的社会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并通过权力使之达到合法化,新的政治治理形式不可避免地出现,并且显示出强大的威力。
3、朝聘“朝聘”,是天子与诸侯、诸侯与诸侯之间的一种政治交往方式。
诸侯亲自觐见天子成为“朝”,派遣卿觐见天子称为“大聘”,派遣大夫觐见天子称为“小聘”。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的交往也开始称为朝聘,而在西周时是不许可的。
7、夷离堇制是辽代各部族的自治制度。
耶律阿保机曾把契丹和臣属契丹的部落编为20部,圣宗时扩展到34部,后来确定为48部。
其中地位最高的是“内四部族”,其次是“四大部族”,即:五院部、六院部、乙室部,奚六部。
各部设首领,称为“夷离堇”或“大人”,太宗时改为“大王”。
内四部族和四大部族是契丹统治的中坚力量,各有独立的治理权力。
4、猛安谋克制猛安谋克制是中央政务管理体制中“因俗而治”的政治管理机构的一种。
猛安谋克制原来是女真族在部落联盟时期的组织形式,猛安为部落单位,谋克为氏族单位。
完颜阿骨打时规定300户为一谋克,10谋克为一猛安。
金代进入中原以后,在地方行政中保留这一制度,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施用范围除女真族之外,还有归附的契丹和部分汉人所在地区。
8、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世袭土司,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统治的一种政治措施。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平定思州、思南两宣慰使乱后,废土司,设贵州布政使司,置思州、思南等八府。
清雍正时,由于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更在云南、贵州等省积极推行。
中国政治制度史参考答案
第一章至第三章作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制度史著作是(B )。
B、《周礼》2、中国专门的制度史研究在唐代出现了扛鼎巨著,这就是杜佑所著的(A)。
A、《通典》3、20世纪80年代以来,(C)主编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代表了我国学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最高水平。
C、白钢4、中国国家起源问题的研究结论都带有(B)性质。
B、假说5、长期以来,在国家起源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所接受的主要是(C )所建构的分析模型。
C、摩尔根6、部落是由氏族组成的,这种联合通常是依据(A)力量。
A、血缘D、领导人的威信7、前国家时期的最后一种政治组织是(C)。
C、酋邦8、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创造了所谓“挑战——应战”的文明生成模式,他强调(B)的自然环境对国家的出现和人类社会组织进化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B、相对恶劣二、多选题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BC)。
A、国家体制B、对国家行为发生持续或重大影响的国家体制之外的制度现象C、前国家时期的制度形态2、怎样理解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现实意义( ABCD)?A、中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政治史本身就富有极大地吸引力。
B、当代中国政治的许多问题都带有传统色彩,不对传统有较深的研究和理解,很难建立起对当代政治问题研究有说服力的模型。
C、中国政治制度特有的政治智慧,对今天的政治发展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D、从中国政治学的学科建设角度看,也必须更多地从中国政治传统中开发有用的学科建设资源,才能建立起属于中国自己的政治学学科体系。
3、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的研究著作中,有三部著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被称为“三通”,请问下列哪三部著作被称为“三通”(ABC )?A、唐代杜佑的《通典》B、宋代郑樵著《文献通考》C、元代马端临的《通志》D、明代官修《明会典》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ABCD )?A、从现代学科归属看,中国古代制度史的研究基本属于史学的研究范畴,研究者基本是历史学家,方法大抵是传统的史学方法。
中国政制的历史演变与大势 乘历史大势.doc
正确地理解中国历史,有助于处在历史大变局中的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决定自己该做什么。
文献记载华夏中国共同体之浮现,乃在尧舜时代,此为天下之构造期。
此后,中国历史上存在五种具有范式意义的治理秩序,依次是封建制,王权制,绝对主义皇权制也即秦制,士大夫与皇权共治体制,以及现代国家制度。
这五种治理秩序前后相续,构成中国历史变迁之基本线索。
一、天下之构造在传统文献中,尧、舜、皋陶、禹、汤、周文王、武王、周公一向被敬仰为圣王。
正是他们,以上天所赋予的高超的治理技艺与智慧,筚路蓝缕,前赴后继,在一千多年的实践中,构造出一个稳定而宏大的华夏天下,为华夏文明奠定了深厚而结实的基石。
此当华夏治理之道及其所支撑的文明初生之时,中国治理之道与中国文明之基本基因,也即华夏治理之道的基本问题意识、天下构建之基本策略、治理之基本价值、制度等等,均于此际较少遮蔽而较为直接地显露。
这些,构成了华夏治理之道的“母题”或者说“原型”。
未来所有追求优良秩序者,都在实现这个治理之道。
因而,理解这个时代及其治理之道,对于理解此后中国历史具有最为重要的意义。
这个事业,一言以蔽之,就是构建“天下”,构建“华夏共同体”。
圣王之“圣”,也就在于,他们为华夏共同体之凝聚、构造、扩展,做出了伟大的贡献,而值得后人永远敬仰。
这个华夏治理之道的初创时代始于帝尧。
正是他,开始了“合和万国”或者“协和万邦”的事业。
这是华夏文明的第一次跃升。
而“合和”、“协和”这样的治理之道,也就构成此后华夏共同体深化、扩展的基本策略,“和”则成为描述优良治理状态的最尊崇的概念。
帝舜时代则是华夏文明史上第一个巅峰。
帝舜以其“宽”的气质,构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天下治理架构,它的基本特点就是“共治”。
由此,帝舜时代成为一个圣贤迭出的时代。
中国治理之道的核心观念在此刻均已形成。
其中特别值得重视的人物是圣人皋陶。
皋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思想家,或许也可以说,他是最具有原创性、最伟大的思想家。
《中国政治制度史》内容要点
绪论1、中国政治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
2、中国政治政治史的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
(2)政权与神权的结合(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4)贵族特权和官僚政治伴随始终(5)人治(6)公开承认不平等原则(7)因俗而治3、近几年研究成果:(1)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研究(2)中外政治制度史的比较研究(3)对珍稀典章、法律文献和史料的整理和挖掘(4)对政治制度史进行多方面的专题研究(5)对各朝代政治制度进行分期研究(6)对少数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状况的研究4、学习意义:(1)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2)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打下比较坚实和丰厚的知识基础。
5、学习方法:(1)学以致用,体用结合(2)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3)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制度史。
上篇第一章中国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1、酋邦制: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分层社会,在其中以阶层的差异为社会结合的重要基础。
酋邦制是处于国家形成前夕的某些民族实际存在的制度体制。
酋邦制与部落联盟的区别在于酋邦首领议事的作用加强,没有通常所说的民众大会,而是各部酋长议事会,有政治分级和亲属制度。
2、大同与小康的区别:大同是无序而经济不发达的社会,小康是有序而经济得到发展的社会。
3、商代内服官:国家政务官员是主要行政官,宗教事务官员,王家服务官员。
西周太官有政务官是两寮六大指卿事寮下有司徒、司马、司工,分管民政、军政、手工业,太史寮下有太史、太祝、太卜,分管宗教祭祀以及文字册命。
王家事务官地位提高和大量侵夺国家各种政务,反映出王权的增长。
4、霸主到君主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到确立的过程。
中国政治制度史.doc
中国政治制度史复习基本线索核心内容线索•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权力结构之行政制度–中央中枢系统–事务执行系统–地方行政体制–行政监察系统线索–人事选官制度•权力结构之司法制度•权力结构之军事制度•晚清政制核心内容•各项制度的演变•皇权与中枢系统权力的关系演变:相权•地方体制的变迁:郡县•人事制度的变化:科举•监督制度的变化:御史台•司法体制的变化:礼法合一•军事制度的变化:征兵制问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产生背景•评价•各项制度在古代权力制度中的职能与作用•对各项制度的评价•对王权专制制度的演变的看法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国政治制度史概述⏹问题——社会→政治→政治制度⏹第二节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学科性质与研究现状⏹问题——政治制度史的学科性质以及研究现状1.1基本概念⏹社会: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以及转型社会⏹政治:不同视点不同看法⏹政治制度:统治阶级通过对政权的控制,以国家的名义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
⏹讨论:何谓政治,何谓制度?1.2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特征自然经济主导的农耕社会血缘同构凝聚的宗法社会儒学主导的文化专制社会礼教为本的伦理规制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机制社会汉文化为主的内敛型社会历史悠久的文明绵延社会人本文化主导的泛宗教社会1.3中国传统政治制度的特征君主制政体一以贯之官僚层级制控制社会宗法观念渗透社会三权一体统摄社会政制与思想互为表里道德规则伦理化君主专制与农耕文化政治结构不平衡1.4学习的内容◆国家政权的性质◆古代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古代国家政权的管理体制◆古代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2.1学科性质政治学+历史学2.2研究现状•古代:信史——记载历史事件•近现代:起步阶段:考据初步繁荣:用西方理论和方法相对沉寂:文革时期空前繁荣:以政治理论视角研究历史中的政治制度(大陆、台湾、日本)3.1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意义⏹方法:⏹综合运用各种理论与方法⏹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综合的方法、历史比较的方法、历史主义的方法、史料的方法;⏹政治学:概念的整体把握与理论的整体建构、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制度分析⏹社会学:社会学本身的理论3.2方法⏹理论联系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结合个人兴趣与需要3.3意义⏹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读史使人明智⏹问题:历史有规律吗?第二章中国奴隶社会政治制度概述第一节阶段划分第二节基本特征1.1 社会阶段划分的准则•奴隶制社会的起源•讨论战国封建说•封建社会的起源西周封建说•讨论魏晋封建说2.1 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特征•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宗法与分封制相结合•外服与内服制相结合•世卿世禄与亲贵合一•行政的礼制化•中央官制有初步分工•宗教史官逐渐与权力分离•王族事务官逐步向外朝官转移封建社会的行政中枢系统两个层次:中央和地方两对关系: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1.1中枢机制与宰相制度•中枢机制:官僚机构中奉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构,它的主体为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
中国政治制度史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 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 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 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 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 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清朝沿用明朝制度,增设军机处,大兴文 字狱,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特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8)结束于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史专题归纳
二、中央行政制度
(1)三公九卿制:它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中 央行政制度,由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组成,其中丞相制度 延续了一千多年,御史大夫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 (2)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是隋文帝综合汉魏以来的官制而创立 的一种新的中央行政制度。三省为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是中 央最高政府机构。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 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六 部即吏、户、礼、兵、形、工六部,是尚书省的下设机构。三省六 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彼此相互监督和牵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 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有力地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 治力量。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宋、元、明、清 各朝官制均在此基础上稍加变化,实质情况变化不大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西晋后, 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 (4)科举制: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 经无法推行下去,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唐朝加以完善。这一制度为 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①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②人才逐渐趋向制度化,形 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中国政制史
xx政治制度xxxxxx编著xx年主讲2012.09.20绪论0.1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对象0.1.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定义0.1.2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两种形式0.1.3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0.1xx政治制度xx研究的对象(1)xx政治制度史的定义: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历代国家政权性质、政体构成形式,以及有关国家各种典章制度,具有综合性质的专门史和政治学的基础学科研究xx政治制度史的两种形式以不同的xx为主体,分朝代论述以不同的制度为主体,分体制论述0.1xx政治制度xx研究的对象(2)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活动及其效果 2.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状况 3.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对历史及现代产生的影响 4.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的政治思想和各种有关政治的学说 5.中国历史上的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社会活动及文化传统 6.中国历史上对政治制度的妥善运用7.有必要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纳入世界范围进行评价0.2xx政治制度史的特点(1)xx政治制度史的特点:1.君主专制、个人集权与宗法血缘关系、婚姻裙带关系贯穿于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2.政权与神权相结合3.政治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结合4.贵族特权与官僚政治伴随着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始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日益加强0.2xx政治制度史的特点(2) 5.行政权力包揽一切,使中国政治制度史出现人治的特点 6.政治制度公开承认不平等的原则,肯定社会等级差别,对不同的阶层采取不同的对待方法7.无论是以汉族统治集团为主,还是以其他民族统治集团为主建立的政权,都曾经实行“因俗而治”的政治制度0.3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和参考书0.3.1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概况0.3.2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参考资料0.3.1xx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概况早期xx政治制度xx学科研究总结前代的统治经验,局限于对政治制度的解释、注释和制度应用方面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史学科研究作为法律学、政治学的学习科目,出版了一些有关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教材和著作新xx的xx政治制度xx学科研究近几年的研究焦点有传统政治文化,中外政治制度史比较,珍稀典章的发掘,各专题研究等0.3.2研究xx政治制度史的参考资料经书诸子、正史实录会要、政书典章诏令、类书丛书工具书、研究考论、公告档案方志、野史笔记案例、谱牒契约金石碑刻、出土文物考古等类除上述各类参考书外,还有许多实物和文化古迹可以作为实证0.4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和方法0.4.1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意义0.4.2学习中国政治制度史的方法0.4.1学习xx政治制度史的意义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有利于了解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提高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打下比较坚实和丰厚的知识基础0.4.2学习xx政治制度史的方法必须注意学以致用,体用结合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xx政治制度xx绪论复习思考题1.xx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专制政体所存在的普遍意义的矛盾是什么?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两个要点和三个不可解决的矛盾是什么?4.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集中在哪些方面?5.名词解释:官僚政治《三通》政书会要类书丛书绪论推荐阅读书目1.韦庆远,王德宝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2.【美】戴维·S·兰德斯.国富国穷.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xx:商务印书馆,19614.【法】伊曼纽埃尔.历史学家的思想和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上编:xx历代政治制度(xx-1911年)第一章xx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1原始社会出现的政治制度萌芽 1.1.1三皇五帝 1.1.2原始社会氏族组织 1.1.3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 1.1.4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1.1.1xx三皇燧人氏、xx、xx五帝时期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进入了部落联盟,或者是酋邦制阶段酋邦制酋邦是具有初步不平等的分层社会,“这个分层式的系统以一个地位和位置即酋长为其中心”1.1.2原始社会氏族组织氏族原始胞族原始氏族部落其他相关概念:部落酋长、部落军事酋长、部落议事会、部落民众大会氏族胞族部落联盟1.1.3部落联盟和酋邦组织部落联盟设有联盟首领、联盟军事首领、联盟议事会、联盟民众大会酋邦制是一种尖锥体的分层社会系统,是以酋长为中心两者的区别在于酋邦首领议事的作用加强尧舜禹时代是部落联盟或酋邦发展的成熟阶段,以公职为特征的管理机构的雏形出现了联盟或酋邦选举制改变为世袭君主制1.1.4从习惯到制度的转变过程部落联盟或酋邦首领以强权为基础,依靠宗教和军事力量来维持自己的强权中国历史的发展是神权与政权两者的完美结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状综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状综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与透视:整体上来讲,相关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而且无论是研究的范围、问题的深入、以及对实际政治制度状况的分析等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
具体表现在:从简单的政治制度史的描述和简单分析到政治制度史的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研究。
郑谦、庞松等的专著《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发展概要》一书出版时间比较早,1988年年底出版,而且作者们也都是做党史见长的,但是由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即当时正则十三大部署政治体制改革,于是本书就在邓小平同志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的改革》一文,以及党的十三大关于实行政治体制改革等重要历史文献基础上展开个性明显的研究。
笔者将其归纳为“对症”型的研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主要是政治体制)的历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的解剖和政策性的建议,现在看来都是很具政治与学术价值的。
林尚立的《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一书以政治形态为核心概念分析和把握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整体发展过程,作者旨在揭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形成、曲折、瘫痪、恢复和转型的内在逻辑。
从中国对社会主义与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的历史过程来解释了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的内在特征和运动规律,进而在说明当代中国政治形态历史运动轨迹的同时,揭示了中国政治的未来发展的目标、走向与动力。
对于整体上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的发展过程与内在逻辑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陈明显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是比较正统的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利用其共和国史的方面的特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其中虽然更多地是简单的历史性描述,但具有比较重要的史料价值。
浦兴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虽字面上来看不是对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但是在具体的政治制度分析之都或多或少地描述到相关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与历史发展过程。
而且在如此全面、系统的政治制度研究基础上展开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将是比较便利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课程的历史学专业性
参考文献 :
习而言 , 团队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一个 以一个共享 的知识 基础为 中心 。一个开放 的 , 和谐 的团队环境能够提供丰 富的知识 、 思想和灵感 。对每位成员来说 , 不仅获 得 了 外来 的相关的学习经验 , 而且还将 自己的想法放在 团队 开放 的环境下接受批判 , 使得 自己的思想在考验和打磨
+ 一 卜 “ + 一 卜 一 - 一 + ” 卜 一 - 一 + 一— 一 — 一 - - — —- — —- —一 — + — 卜 —- - — 卜 卜 — 卜一— 一 卜 一 卜一 十 一 卜 一 — 一 + 一 卜 一 + 一 + 一 卜 ” 卜 — — —一 — — 卜 —- — — -—. — +
…庞 维国. 自主 学习—— 学与教 的原则与策略 [ . M】 上海 : 东 华
师 范大 学 出版 社 ,03 ( ) 2 0 ,4. 【黄希庭. 2 】 当代 中 国 大 学 生 心理 特 点 与 教 育 【 . 海 : 海 教 M] 上 上
育 出版 社 ,9 9 2— 2 19 :8 7 .
【 高教研究 】
“ 中 力 6 11) 4 12 历史 系 , 四川 内江
摘要 : 中国政 治制度 史是政治学与历 史学的双重交叉学科。如何从历 史学学科性 向角度去建设一 门高质量的
“ 国政 治 制度 史” 程 。我 们 认 为应 该 充 分- X gf课 程 对 于历 史学教 学 的重 要 性 , 教 学 内容 和 教 材 建 设上 不 中 课  ̄ i l X4 在 断 强化 其 历 史 学 专 业性 向 ; 面理 解历 史上 的政 治 制 度 及 其特 点 与 中 国历 史诸 方 面 的现 象联 系与 内在 沟 通 。通 过 全 对 “ 国政 治制 度 史” 程 的历 史 学专 业 性 向认 识 的 深化 , 进 历 史 学本 科课 程 体 系 的 完善 和教 学 水平 的提 高 。 中 课 促 关 键 词 : 史拳 陛向 ; 国政 治 制 度 史 ; 程 历 中 课
中国政治制度研究
一、建国后十多年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始于20世纪前后。
随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论等方法的传入,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开始走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在近半个世纪里,中国政治制度通史、断代史等都取得不少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就不足方面言,主要表现在研究范围较窄,研究方法单一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历史揭开新的一页,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其它学科一样,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自1950年至1965年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由于解放前社会的战乱、动荡,经济的落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当时的中国社会一样百废待兴。
所以,我们称此时期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为继承恢复期。
据统计,本时期,中国大陆有关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论文约有180篇,专著约有10部。
此时的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与以往相比有了新的特点,这为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起了相当重要的奠基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此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主要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果说,建国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已被有的学者运用还属个别,而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则逐渐被许多研究者采用,并进而成为研究者的指导思想。
尤其是阶级分析方法被广泛使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从而将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
本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许大龄的《清代捐纳制度》(哈佛燕京学社1950年版)、唐长孺的《九品中正制度试释》(武汉大学编译委员会1951年版)、吴恩裕的《中国国家起源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丽纯的《太平天国制度初探》(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梁方仲的《明代粮长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岑仲勉的《府兵制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丽纯的《太平天国官制军制探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中华书局1961年版)等。
这些著作虽各有长短,繁简不一,但都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
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框架一、梳理学科史脉络要对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进行深入梳理。
这包括从传统政治学到现代政治学的演变过程,从政治学思想到政治学理论的飞跃发展,以及从政治学实践到政治学研究的丰富成果等方面的历史脉络。
要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演变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包括各个时期政治学的主要特点、学术流派和代表人物等。
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政治学有了相对独立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政治学理论的阐释和实践探索。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更是经历了丰富复杂的发展历程,有了一系列代表性的政治学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政治学著作。
通过梳理学科史脉络,可以使我们对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探究学术主流与边缘要探究中国现代政治学发展史上的学术主流与边缘。
在中国政治学的发展历史中,每个时期都有其学术主流和边缘。
学术主流呈现出政治学思想的繁荣与学术理论的创新,而学术边缘则呈现出政治学思想的边缘化与学术理论的孤立。
在梳理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史时,我们要对学术主流和边缘进行深入挖掘,发现其演变规律和内在联系。
在新文化运动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而其边缘则表现为一些非主流政治学思想和学术理论。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主流则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而其边缘则表现为一些西方政治学思想和学术理论的引进与传播。
通过探究学术主流与边缘,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脉络,为我们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提供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三、解读政治学理论与现实应用四、评述政治学成就与问题要评述中国现代政治学的成就与问题。
在研究中国现代政治学的发展史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其成就,还要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中国现代政治学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如对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贡献、对国家治理模式的实践探索、对社会政治变革的理论阐释等方面。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中国传统社会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与当时社会和统治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这套政治制度曾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
研究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多年来一直着力进行这一研究。
成果丰硕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以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职官制度、行政制度、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含括官制史、行政制度史、法律制度史、政治思想史等多种内容的专门史,主要致力于分析历代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国计民生的正负面影响,并从历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历程,成绩是显著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学界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发表论文万余篇。
研究角度不但涉及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而且开始深入到一些鲜能引起以往研究者重视的领域。
比如,对某些制度具体实行始末的研究,不但能够从小的切口看出制度建立的初衷,也能了解制度执行的情况,进而为总体评价历代政治制度打下基础,资料共享平台《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走向)》(https://www.)。
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梳理最近30年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将研究视点引入文化史范畴,并深入到政治与社会这个基本问题;对中外政治制度史进行比较研究,将研究视点投向世界,突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世界的价值;对珍稀法律文献和史料进行挖掘整理,这种挖掘已经走向世界,许多海外图书典籍、文物资料重归故土;对政治制度史进行专题研究,不但扩展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领域,也使研究呈现多样化;对各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期研究,尤其是具有变化和显著特点的年代;对某些具体的政治制度和与政治制度相关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力图从微小变化和具体事例中探求历史真实;对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状况进行研究,进而梳理出依据地区特色进行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21世纪中国学界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1世纪中国学界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作为中国学界的重要学术领域,自20世纪以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对辽金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也出现了不断升级的趋势。
本文将回顾与展望21世纪中国学界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的进展与挑战。
20世纪初,中国学界开始出现对辽金时期政治制度的研究成果。
著名学者黄宗羲在其《明儒学案》中就曾有详细论述。
随后,随着历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辽金政治制度史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学者们主要研究了辽代的制度和政策,如辽代“摇铃制”等。
70年代至80年代,研究区域发生扩展,涉及到了包括女真、金、辽在内的多个朝代,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
首先是对辽国的研究。
以往对辽国的研究主要关注其寻常百姓的生活经验。
而现在的研究则更多涉及到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军事制度等体系,尝试给我们呈现出一个更加立体化的辽国。
同时,对于辽国统治的研究也逐渐加深,包括军队制度、土地制度、财政制度、民族政策等都得到了详细的研究和介绍。
二是对金朝的研究。
以前对金朝的研究主要关注其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如“士大夫世家”等传统文化的发展变迁。
而现在的研究则更多地关注金朝的统治原则、官制变迁、对时局的应对等方面,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三是对女真政权的研究。
传统的女真研究主要关注其历史和起源,而对女真政权的研究则更多关注其统治模式、财政制度、国际关系等方面,从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化对历史的认识。
尽管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在21世纪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但问题和挑战依然存在。
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仍是文献材料的不足和存在的矛盾。
如某些文献材料的完备性和真实性等问题,这将成为21世纪辽金政治制度史研究中需要克服的难点。
因此,我们需要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多方面的研究,加强对相关文献材料的搜集和整理,完善历史档案,不断开拓历史研究的新领域。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发扬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领域的拓展(学科
走向)
中国传统社会经过长期发展,逐渐形成一整套与当时社会和统治相适应的政治制度。
这套政治制度曾有效维护了国家安全统一和社会安定有序,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
研究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为今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中国政治制度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多年来一直着力进行这一研究。
成果丰硕
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以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为主线,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上的职官制度、行政制度、法律制度、政治文化等,含括官制史、行政制度史、法律制度史、政治思想史等多种内容的专门史,主要致力于分析历代政治制度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对国计民生的正负
面影响,并从历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变革中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历程,成绩是显著的。
中国政治制度史学界出版了大量学术专著,发表论文万余篇。
研究角度不但涉及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而且开始深入到一些鲜能引起以往研究者重视的领域。
比如,对某些制度具体实行始末的研究,不但能够从小的切口看出制度建立的初衷,也能了解制度执行的情况,
进而为总体评价历代政治制度打下基础。
近年来,中国政治制度史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研究队伍不断充实,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日益提高。
梳理最近30年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进行研究,将研究视点引入文化史范畴,并深入到政治与社会这个基本问题;对中外政治制度史进行比较研究,将研究视点投向世界,突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世界的价值;对珍稀法律文献和史料进行挖掘整理,这种挖掘已经走向世界,许多海外图书典籍、文物资料重归故土;对政治制度史进行专题研究,不但扩展政治制度史研究的领域,也使研究呈现多样化;对各朝代的政治制度进行分期研究,尤其是具有变化和显著特点的年代;对某些具体的政治制度和与政治制度相关的问题进行细致研究,力图从微小变化和具体事例中探求历史真实;对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状况进行研究,进而梳理出依据地区特色进行治理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
视角更新
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研究领域在逐渐扩展,但在一些问题上仍需继续深入。
近年来,研究者不断学习借鉴最新理论成果,研究方法也更加科学严谨,在许多新的领域逐渐形成研究热点。
政治活动、政治效果。
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政治体制、政治社会背景、政治根据、政治结构、政治运行过程,以及因政治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政治制度。
这其中既有国家正式制定的典章制度,也有在政治运行过程中
起到规范和调节作用的传统习惯、政治规则,以及调节家族、宗族、乡里内部关系的家法族规、乡规民约等特殊形式的社会规范,还有各民族在国家允许范围内制定的民族规范。
这些规范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基本依据。
通过对这些规范的研究,可以了解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政权、某一民族的基本政治制度情况,也可以看到政治制度的因循和发展,加深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理解,并且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历史上的社会状况。
政治状况。
包括中国历史上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形式,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以及与政治密切相关的行政、立法、司法、军事、监察等制度。
国家的组织形式和结构是否完善,主要表现在各级国家机关和官吏的职、权、责、利划分和运用是否合理有效,以及它们之间是否相互衔接配套协调,是否职如其权、权符其责、责称其权、利当其责。
这种职、权、责、利的划分和运用,上至最高统治者、下至低级文武官吏都包括其中,其划分和运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国家机构统治的效能。
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各项制度是国家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体系,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影响和制约,并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也是今后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的侧重面。
政治制度的影响。
包括各项政治制度对历史和今天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如政治制度与社会、政治制度与现实、政治制度的社会效益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这些研究既要对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制度进行总
体评价,又要看到历史上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不仅是简单的历史借鉴,也是为现实政治活动提供基本认知和经验。
对政治和行政运作的监察。
包括中国历史上对政治人员的培养、任用、考核等管理制度。
政治制度运行是政治的表现形式,也是政治制度的直接体现,更是政治付诸实践的过程。
在政治制度运行过程中,相关政治人员的具体行为、心理活动将直接关系政治制度的运行,如果不对其进行监督,舞文弄法、徇私的情况就可能发生。
有关政治人员管理的各种制度,包括人员管理体制、人员管理的实施程序和过程、人员管理实施的效果和影响,以及因人员管理产生的各种形式的法律规范等,是政治人员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研究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对政治制度的评价。
这既需要放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评价,也要有国际视野,将之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评价。
中国政治制度在漫长发展过程中,不但具有政治的社会特征,而且具有典型的东方文化特征,这一特征一直以来都受到其他国家学者的关注。
在注重研究西方和亚洲对中国政治制度史评价的同时,也可以从现代化的视角来看中国政治制度史,总结其中的历史经验,并从中寻找有助于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
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不但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政治文化,也有利于确立中国政治制度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还可以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强民族自信心。
推荐阅读: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培养加分办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流
程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证方案及流程中国版熔断机制水土不服的主要成因分析中国房产地产"总管"详细讲解去库存:建立购租并举制度中国的律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