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液及其应用

合集下载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1. 微乳液的定义和特点微乳液是一种由水和油相组成的胶体系统,其中水相被包裹在油相微粒中,粒径一般在10-200纳米范围内。

微乳液具有以下特点:•稳定性:微乳液由于其小颗粒尺寸和特殊的制备工艺,可以在常温下保持长时间的稳定性。

•渗透性:微乳液的微粒尺寸与皮肤细胞相当,能够更好地渗透到皮肤中,使药物更有效地吸收。

•透明度:微乳液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使其在化妆品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2. 微乳液的形成原理微乳液的形成是由于胶体系统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表面活性剂可将水相和油相结合形成微粒。

微乳液的形成过程可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说明:1.胶团生长阶段:在水和油相混合的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在两相界面上聚集并形成胶团。

2.胶团束聚合:胶团在界面上自发地形成束,这些束能进一步纳米化为微乳液的胶束。

3.胶束的稳定:由于胶束表面的增加,胶束会带有亲水头和疏水尾部,从而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系统。

3. 微乳液的应用3.1 药物传递微乳液在药物传递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由于微乳液的小颗粒尺寸和高渗透性,它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提高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作用效果。

微乳液在口服、皮肤贴敷和注射等药物传递途径中都有应用。

3.2 食品工业微乳液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食品添加剂、调味品和乳化剂等方面。

微乳液可以提供更好的均匀分散性和稳定性,改善食品质感和口感。

3.3 化妆品由于微乳液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渗透性,因此在化妆品中被广泛使用。

微乳液可以作为护肤品、乳液、防晒霜等产品的基础配方,提高化妆品的渗透性和活性成分的吸收效果。

3.4 农业领域微乳液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农药、肥料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

微乳液可以提高农药的渗透性和作用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制备微乳液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溶剂法、高能搅拌法和研磨法等。

•溶剂法:将油相和水相溶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慢速加入高效搅拌器进行搅拌和乳化,最后去除残余的溶剂。

微乳液在化妆品及洗涤剂中的应用

微乳液在化妆品及洗涤剂中的应用

微乳液在化妆品及洗涤剂中的应用——轻纺网企业新闻2008-4-7 0:00:00来源:中国国际美容网微乳液最早由Schulman和Hoar在1943年提出,它的理论和应用发展极为迅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三次采油、洗涤去污、催化、化学反应介质和药物传递等领域中。

微乳液通常是由水、油与表面活性剂和中等链长醇混合,能自发地形成透明和半透明的分散体系,也可利用极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不加醇的条件下得到。

微乳液与普通乳状液相比,具有特殊的性质:界面张力小,通常为10~-5N/m—10~-9N/m胶束粒子很小,直径约为10nm—100nm 热力学更稳定,能够自发形成,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经高速离心分离不发生分层现象外观透明或近乎透明。

1.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关于微乳液的自发形成,历史上提出了许多理论:如Schulman和Prince等的负界面张力理沦、Schulman与Bowcoff的双层膜理论、Bobbins等提出的几何排列理论及Winsor等发展的R比理论,在这些理论中以Winsor的R 比埋论更为完善。

R比理论从分子间相互作用出发,认为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和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并定义为R=(Aco—Aoo—Aii)/(Acw—Aww—Ahh)。

式中Aco 和Acw分别为油、水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内聚能,Aoo和Aww分别为油分子之间和水分子之间的内聚能,Aii为表面活性剂亲油基之间的内聚能,Aww为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之间的内聚能。

微乳液体系中可以分为4个类型WinsorI、WinsorII、WinsorIII和WinsorⅣ。

WilsorI,R<1,是水包油型微乳液WinsorII,R>1,是油包水型微乳液WinsorⅢ是I和II的中间相,R=1,为中相微乳液,是双连续相结构。

其中WinsorI.WinsorⅡ、WinsorⅢ为三相体系,在加入合适表面活性剂时可以形成WirierⅣ,为单相体系,是WirierⅢ的特殊形式。

胶束及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胶束及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胶束及微乳液的合成及应用研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各种清洁洗涤剂、染发剂、化妆品等等,这些产品中常常涉及到一种叫做“胶束”的物质。

胶束是由一种特殊的分子组成的微观复合体,它能在水中形成一个稳定的动态体系,化学上也称为表面活性剂。

胶束的形成是由于水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其形成了一个分层结构,分子在水中被包络住,从而形成了双层结构。

在此基础之上,表面活性剂分子又能够通过亲水头部和疏水尾部的作用,使这些分子在水溶液中强制聚集起来。

这种聚集形态就是胶束。

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性质,胶束在溶液中可以将油性物质纳入其中,从而实现清洗、乳化、去污等作用。

微乳液是一种进一步的胶束形态,在加入了较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之后,在油、水、表面活性剂三相之中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体系。

微乳液是具有均匀、细小的粒子尺寸、高度透明、高稳定性、成本低廉和易于制备的液晶体系,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医药、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

胶束及微乳液在乳化剂、分散剂和清洁剂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胶束还可以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

胶束分子的外层呈极性,内层为非极性,非常适合将生物体中的非极性分子分离出来,从而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采用微乳液对水溶性的药物进行包封,不仅能提高药效,而且可减少其副作用。

胶束及微乳液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如溶剂交换法、自发形成法、混合溶液法、反相法等。

其中最为简单、高效的方法是混合溶液法。

具体操作方法是:以油为核心,在其中加入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适量的水,且将溶液加热搅拌,让胶束分子形成并稳定下来。

总而言之,胶束及微乳液是一种新型的体系,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是不断拓展和深入的。

相关研究需要我们多方面吸收专业知识,努力深挖探究,以推动其应用范围的拓展。

化妆品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

化妆品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

化妆品微乳液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化妆品微乳液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妆品配方,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化妆品微乳液的原理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2. 化妆品微乳液的原理化妆品微乳液基于乳液的特性,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组成,使得油水两相能够均匀分散并形成微细乳液粒子。

具体原理如下:2.1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表面活性剂是化妆品微乳液中起关键作用的成分之一。

它具有两性结构,能够降低油水界面的张力,并促使油水两相混合均匀。

同时,表面活性剂还能减少乳液粒子之间的吸引力,保持乳液的稳定性。

2.2 乳化剂的选择在化妆品微乳液配方中,选择适当的乳化剂是非常重要的。

乳化剂能够降低油水两相的界面张力,促进微乳液的形成。

不同类型的乳化剂会对乳液的稳定性、质地等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

2.3 乳化过程乳化过程是指将油相和水相混合并形成微乳液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先将油相和水相分别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两相混合,并通过搅拌等方法使其均匀分散。

最终得到的乳液具有微细的粒径,稳定性好。

3. 化妆品微乳液的应用化妆品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洁面乳化妆品微乳液可以用作洁面乳的配方。

微乳液的粒径较小,能够更好地将油脂和污垢带走,并且清洗时较为温和,不易对皮肤造成刺激。

3.2 乳液化妆品微乳液还可以用作乳液的配方。

微乳液中的水相能够为皮肤提供水分,而油相则能够起到柔润皮肤的作用。

微乳液的质地轻盈,易于被皮肤吸收。

3.3 防晒霜化妆品微乳液还被广泛应用于防晒霜的制作中。

微乳液的乳液粒子非常细小,能够均匀分布在皮肤表面,并在皮肤上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阻挡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3.4 护发素化妆品微乳液还可以用作护发素的配方。

微乳液能够将护发素中的有效成分均匀包裹在乳液粒子中,使其更容易与头发接触,发挥更好的护发效果。

4. 小结化妆品微乳液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妆品配方,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和组成,能够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粒子。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课件

《微乳化技术及应用》课件

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1
微乳化技术可以将表面活性剂 和其他化学剂以微小的液滴形 式分散在石油中,降低油水界 面张力,提高石油的流动性。
02
微乳化技术可以改善油藏的润 湿性,提高油藏的渗透性,从 而提高石油的采收率。
03
微乳化技术可以降低石油中的 杂质含量,提高石油的质量和 纯度。
降低燃料的毒性
微乳化燃料能够降低燃料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如硫、氮等,从而减少燃烧 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环保的微乳化产品将越来越受到市 场的青睐。Βιβλιοθήκη 感谢观看THANKS
农药和医药行业
在农药和医药行业中,微乳化技术主 要用于制备高效、低毒、环保的农药 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和药效。
在医药领域,微乳化技术还可用于制 备靶向药物、纳米药物等新型药物制 剂,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农药或药物 包裹在微小的液滴中,从而提高药物 的靶向性和稳定性,减少药物对非目 标生物的毒性。
燃料和石油工业
01
在燃料和石油工业中,微乳化技术主要用于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和提高石油采收率。
02
通过微乳化技术,可以将燃料或石油与水进行混合,形成稳定 的微乳液,从而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和降低废气排放。
03
在石油开采中,微乳化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采收率,通过将采出的 石油与表面活性剂和水混合形成微乳液,提高石油的流动性,从
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01
02
03
微乳化技术能够将药物 溶解或分散在微小的液 滴中,形成稳定的药物 体系,防止药物的水解 和氧化等降解反应。
微乳化药物具有较高的 表面能,能够增加药物 的分散度和溶解度,从 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

微乳液的国标

微乳液的国标

微乳液的国标摘要:一、微乳液的定义与分类二、国标中对微乳液的要求三、微乳液国标的应用领域四、如何正确使用微乳液国标五、微乳液国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正文:微乳液是一种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物,具有独特的结构和性质。

在日常生活、化妆品、医药、农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微乳液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相态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按组成可分为聚合物微乳液、硅油微乳液等。

我国关于微乳液的国标(GB/T 29599-2013)对微乳液的术语和定义、组成和分类、制备方法、性能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国标中要求微乳液应具备以下特点:均匀性、稳定性、透明度、无异味等。

同时,对微乳液中各组分的含量也有明确的要求,如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应在0.5%-5%之间,水的含量应在50%-95%之间,油的含量应在5%-40%之间。

微乳液国标在我国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涵盖了日化、食品、制药、涂料等行业。

遵循国标生产出的微乳液产品具有优良的性能,如低刺激性、高生物降解性、良好的覆盖力等,可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正确使用微乳液国标,首先要了解国标中的各项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照国标选购和使用微乳液产品。

在选购时,应注意产品的标签标识,确认其符合国标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微乳液类型和性能指标,以确保产品发挥出最佳效果。

微乳液国标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良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国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未来,微乳液国标将更好地指导企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推动我国微乳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微乳液国标对于规范微乳液的生产、研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掌握微乳液国标,有助于提高微乳液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品质需求。

5-微乳液法 (1)

5-微乳液法 (1)

1915年,奥斯特瓦尔德《被遗忘了尺寸的世乳液需要借助高速搅拌或超声振荡等外力微乳液无需任何机械功,只需按照配方,热力学等)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升高;(醇,羧酸等)随浓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变化不明显;界面CTABH atom C atom N atom O atom S atomlyophobic, hydrophobic 疏水的lyophilic, hydrophilicAmphiphilic碳氢链在8~20个碳原子两亲分子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2)按头部基团分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为阴离子Sodium dodecyl sulfonate 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 十二烷基硫酸钠CH3CH2CH2CH2—OSO3—Na+烷基磺酸钠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为阴离子疏水基:由C10~C20的长链烃基亲水基:羧酸、磺酸、硫酸、磷酸等特点:原料易得、性能优良、很好的润湿性和去污功能Sodium dodecyl sulfonate十二烷基磺酸钠Sodium dodecyl sulfate十二烷基硫酸钠poly(ethylene glycol), poly(ethylene oxide), poly(oxyethylene)聚乙二醇,聚环氧乙烷,聚氧乙撑在固体表面有强烈的吸附性胶团化: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分散,当达到一定浓度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会从单体(单个此时的浓度,即形成胶团的浓度胶团(胶束,反胶团(反胶束,反相胶束)水亲油基朝外,亲水基朝里油包水直径单一分散性,动力学和热力学稳定性微乳液浓度<CMC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C 14H 29COO −Na +临界排列参数( Critical packing parameter)V :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部分的体积,a 0:表面活性剂分子在聚集体表面所占有效头基面积l c :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部分的链长。

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0<p<1/3时形成胶束,(liposome) :表面活性材料合成技术与方法囊泡结构从完全无序的单体稀溶液到高度有序的结晶态。

微乳液的名词解释

微乳液的名词解释

微乳液的名词解释微乳液是一种在化妆品行业中常见的产品,它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能够满足不同肤质需求,并在美容保养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微乳液进行全面的名词解释,从其组成、特性、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款产品。

一、微乳液的基本概念微乳液是指一个由水和油形成的乳状液体,其特点在于水和油的粒子非常微小,通常在10-100纳米的范围内。

相比传统乳液,微乳液的颗粒更细小,更均匀分散,能够更好地与肌肤接触,提供更高的渗透性和吸收性。

二、微乳液的组成成分微乳液的基本组成成分主要包括水相、油相及乳化剂。

水相主要由水、活性成分和辅助成分组成。

油相则包括各种功能油和稳定剂。

乳化剂是微乳液中起到固定水相和油相之间稳定性的关键物质,能够使两者形成均匀分散的乳液状态。

三、微乳液的特性和优势1. 高渗透性和吸收性:微乳液中的微小颗粒能够更好地渗透肌肤,为肌肤带来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成分,从而达到深层滋养的效果。

2. 轻盈不油腻:微乳液的质地轻盈,贴合肌肤,不会给肌肤带来油腻感,适合各种肤质的人使用。

3. 高稳定性:微乳液的乳化效果稳定,不易分层、凝集,能够长时间保持均匀分散的状态,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4. 多功能性:微乳液不仅可以作为保湿霜使用,还可以添加各种功能成分,如抗衰老成分、美白成分、紧致成分等,满足不同肌肤需求。

5. 适应性强:由于微乳液的微小颗粒优势,它能够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发挥作用,适用于不同季节和环境。

四、微乳液的应用领域1. 基础护肤:微乳液可以作为日常基础护肤品,用于保湿、滋润和柔软肌肤。

其高渗透性和吸收性能够满足肌肤对水分和营养的需求,帮助改善肤质和肤色不均等问题。

2. 特殊护理:微乳液可以添加各种功能性成分,如维生素C、透明质酸等,以满足不同肌肤的特殊护理需求。

例如,添加抗衰老成分的微乳液可以改善细纹和皱纹,提升肌肤弹性。

3. 化妆前保养:微乳液质地轻盈,容易被吸收,可以作为化妆前的保湿基础,使妆容更加服帖和持久,同时也保护肌肤免受化妆品对皮肤的伤害。

微乳的制备与应用

微乳的制备与应用

染色法 : 取相同体积的微乳液 2 , 份 同时分别加入苏丹红 成的自由能及其相转变的条件而支持热力学理论。 染料 和亚 甲基蓝染料溶液各 2 , 观察 , 滴 静置 如蓝色的扩散速 这些理论 因其各 自 限性都不 能完整地解释微乳 的形 成 局
度大于红色 , 则为 WI O型微乳 ; 反之则形 成 OW 型微乳 ; I 二者 速度相同 , 则为双连续型微乳液 。 2制备方法 电导法 : / 型微乳应带 电荷 , O型微乳应不带电荷。 OW W/ 21HL . B法 按文献【 定方法恒温 2 。测定 。 慨 0c 表面活性剂 的 H B值对微乳 的形成至关重要 , L 一般认 为 折光率 : 粒径 : 采用粒度分布仪测定微乳粒径。 表 面活性剂的 H B在 47 L ~ 时可形成 W/ O型微乳 , 1 ̄0 在 42 时
北方药学 2 1 年第 8 01 卷第 8 期
4 1
乳处方 , 考察 5种吸收促进 剂对 吲哚美辛原药及微乳 的促渗作 参 考 文 献 用。 结果表明, 微乳 中 Ce rh r H6 rmop o 0与 L bao 的比例为 1 『] or ,c uma Tasaetw tri— idses n: R a rsl : 1 aT P S hl n JH.rnprn ae—n o i ro s H l p i 2时 , / 微乳 区最大。 OW 月桂氮酮是 吲哚美辛微乳的最佳透皮促 teoepti hdo mi l [ .a r,9 312 12 . h loa c yr— e l JN t e 14 5 (0 ) h ee ] u 进剂 , 用量为 5 %时渗透 速率 为(3 22 0w ・ -h 4 累 [ D ne snI Ln ma . h e nt no com l o J 7. +. )ga 2 -2h 2 ail o , ld nB T edf io f r us n[ . 5 3 m .1 ] s i i mi e i 】 C l is n uf e ,9 13 3 1 o o dS r cs 18 :(9 ) ld a a 积渗透量 可达 10  ̄ / 70 g m。 c 朱 晓亮等[ 1 7 1 绘制伪 三元相 图考察 不 同( 面活性 剂, [] 通过 表 3吴顺 琴 , 李三鸣 , 国斌 . 及其在 药剂 学中的应 用阴. 赵 微乳 沈 助表 面活性剂 ) 值对利多 卡因微 乳 区形成 的影 响 , 根据微乳 区 阳药科 大学学报 ,0 3 2 ( )3 1 3 5 2 0 ,0 5 :8 — 8 . 面积大小选择 制备利多卡 因微乳 的最 佳 K m值 ,测定 利多卡 [ 陈华兵 , 4 ] 翁婷 , 杨祥 良. 乳在现代 药剂 学 中的研 究进展 田. 微 2 0 ,5 8 :0 — 0 . 因微乳 的粒径 大小及粒径分布范 围 ,测定利多 卡因微乳 的理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0 4 3 ( )5 2 5 6 化特性 , 对利多卡因微乳 的形态 及体系类型进行电镜观察。 【] 5寇欣. 乳给 药 系统的研 究进 展 [. 微 J 天津 药学 ,0 5 1 ( ) ] 2 0 ,7 6 : 张建春等【选用油酸正丁酯租 肉豆蔻酸异丙酯作 为油相 , 49. l 8 1 聚山梨醇 酯作 为表 面活性剂 ,正 丁醇和正戊醇作 为助表面活 [ 陈宗淇 , 闽光. 体化 学[】 6 】 戴 胶 M. :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95 18: 2 4. 性剂 , 在制备三元相 图的基 础上 , 考察 微乳 的组分对微 乳形成 34 —3 5 的影 响 , H L 用 P c法测定微乳 中环磷酰胺 的含量 。 [ 顾惕人. 面化 学[ . 7 ] 表 M] 北京: 学 出版社 ,9 98 — 2 科 19: 9 . 8 张琰等【 用 V l 5为表面活 性剂 , 醇类作 助表 面 [ 张正 全 , o2 p 短链 8 ] 陆彬 . 乳给 药 系统研 究概 况【 . 国医药工业 杂 微 J中 】 活性 剂与不同的油相 , 用伪 三元相 图法筛 选微乳处方 , 采 研究 志 ,0 13 ( ) 3— 4 . 2 0 ,2 3 : 9 12 1 表 面活性 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 相等因素对微乳 区形成大小 【】 才 武 , 丽 霞 . 乳 液 的 微 观 结 构 、 备 和 性 质 【 . 西 民 9蒋 张 微 制 J广 ] 的影 响, 考察 了甘 草酸二铵微乳 的稳 定性。 族 学院学报 ,9 8 4 4 :0 3 . 1 9 ,( ) — 3 3 陈菡等【通过溶解度实验 、 嘲 处方 配伍 实验和伪三元相 图的 【O崔正 刚. 乳化技 术及 应 用【 .匕 : 国轻 工业 出版社 , l] 微 M] 京 中 j 9 绘制, 以乳化时 间、 色泽为指标 , 筛选 油相 、 表面 活性剂 、 助表 1 99. 面活性 剂的最佳搭配和处方 配比 ,结果发现葛根 素在微乳 中 [1李干佐 , 1] 郭荣 , 秀文. 乳液的形成 和相 态【. 王 微 J 日用化学工 ] 业 ,9 9 5 :0 4 . 18( ) — 5 4 的溶解度最高可达 7 .1 / 。 71mg mL 5微乳制剂的缺 点 [2 ̄ - , 1] 平 马晓晶 , 陈兴娟 . 微乳液 的制备及 应用【. 学工程 J化 ] 尽管在提高生物利用度方面有其独到之处 , 但其存在 的问 师 ,0 ,0 ( ) 1 6 . 20 1 12 : — 2 4 6 题不容忽视。首先 , 微乳 中使用高浓度 的表 面活性 剂和助表 面 [3杨锦 宗, 1] 兰云军. 乳状 液制备技 术及其发 展状 况【 . 细 微 J精 ] 活性 剂 , 它们大多对 胃肠道 黏膜有刺激性 , 对全身有 慢性毒性 化 工,9 5 1 ( ) 一 1 1 9 ,2 4 : l . 7 作用 。 因而一方面应努力寻找高效低毒 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 [ 】 , . 1 张琰 刘梅 甘草酸二铵微乳制备 工艺研 究[解放军药学学 4 J 】 活性剂 , 另一方面可采用改 良的三角相 图法研究微乳形成 的条 报 ,0 8 2 ( ) 4 — 5 . 2 0 ,4 2 : 8 10 1 件 。通过优化微乳 的工艺条件 , 寻找用最少 的表面活性剂和助 [5I 1]  ̄家药典委 员会.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药典【】 京: s 匕 化学工业出 20. 4 表面活性剂制备微乳 的方法 。另外 , 通过外力 如高压乳匀机促 版 社 。0 5附 录 4 . 使微乳形成 减少表面活性剂和助表 面活性剂 的用量也 是一个 [6廉 云飞 , 1] 李娟 , 平其能 , 严菲. 美辛微乳的制备及 经皮吸 吲哚 有效的办法 。 其次 , 微乳稀释往往会 由于各相 比例改变 , 使微乳 收研 究[ . 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0 5 3 ( ) 4— 5 . ] 2 0 ,6 3 : 8 1 1 1 破坏 。因此 , 口服或注射后 , 乳被大量的血液和 胃液稀释 后 , 『7朱 晓亮, 微 1] 陈志 良, 国锋 , 李 曾杭 . 多卡 因微 乳的制备及 电镜 利 如何保持微乳性质和粒径的稳定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阁 o 观察[ . 医科 大学学报 ,0 62 ( ) 1 - 1. J 南方 ] 2 0 ,6 4 : 5 5 7 5 6总 结 [8张建春 , 1] 李培 勋 , 王原 , 陈鼎继 , 徐凤玲 , 黄旭 刚. 酰胺微 环磷 微乳 作为一种 新 的药 物载体 , 定 、 稳 吸收迅 速完 全 , 能增 乳制剂 的研制[ 中国 医院药学杂志 ,0 3 2 ( ) — 1 J ] 2 0 ,3 1 : 1. 9 强疗效 , 降低毒副作用 。其 口服、 注射 、 鼻腔 给药 、 给药均 [ 】 透皮 1 陈菡, 9 钟延强 , 鲁莹. 素微乳 的制备[. 葛根 J药剂学 ,082 ] 20 ,6 有很大潜力 。随着研 究的不 断深入 , 微乳在药剂学领域将有更 ( ) 0 . 3: 0 2 广 阔的发展前景并将得 到广泛应用 ,必将 成为一种重 要的药 [0应娜 , 高通 . 2 ] 林 微乳的研 究进展及应 用叨海峡 药学 ,0 8 2 2 0 ,0 () 2— 2. 9 : 6 18 1 物传递系统 。

纳米乳液乳化技术与应用展望

纳米乳液乳化技术与应用展望

纳米乳液乳化技术与应用展望微乳(Microemulsion)是一个由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具有热力稳定和各向同性的、清沏的多组分散体系。

由于微乳液中分散相质点的半径通常在10~100nm之间,所以,微乳液也称纳米乳液。

微乳液的理论、微乳技术和应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在石油危机的70年代,微乳技术在三次采油中所显示出来的巨大作用使微乳技术与应用迅速成为界面化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活跃的分支。

90年代以来,除了在三次采油中的获得了更深入、更广泛的应用外,微乳的应用已扩展渗透在纳米材料合成、日用化工、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生物技术以及环境科学等领域。

表面活性剂在纳米乳液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纳米乳液的形成、结构与性质1.1 纳米乳液的形成与稳定纳米乳液与普通乳液有相似之处,即均有O/W型和W/O型,但也有两点根本的区别:⑴普通乳液的形成一般需要外界提供能量,如搅拌、超声振荡等处理才能形成;而纳米乳液则是自动形成的,无需外界提供能量;⑵普通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存放过程中会发生聚结而最终分离成油、水两相;而纳米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不会发生聚结,即使在超离心作用下出现暂时分层现象,一旦取消离心力场,分层现象即消失,体系又自动恢复到原来的稳定体系。

关于纳米乳液的自发形成,Prince提出了瞬时负界面张力形成机理。

该机理认为,油/水界面张力在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作用下大大降低,一般为几个mN/m,这样的界面张力只能形成普通乳液。

但如果在更好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由于产生了混合吸附,界面张力进一步下降至超低水平(10-3~10-5mN/m),甚至产生瞬时负界面张力。

由于负界面张力是不能稳定存在的,因此,体系将自发扩张界面,使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吸附于界面而使其体积浓度降低,直至界面张力恢复至零或微小的正值。

这种因瞬时负界面张力而导致的体系界面自发扩张的结果就自动形成纳米乳液。

微乳液的配制及相态筛选数据处理

微乳液的配制及相态筛选数据处理

微乳液的配制及相态筛选数据处理一、微乳液的概念及应用微乳液是指在水相和油相之间存在一种稳定的混合物,其中水相和油相都呈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

它是一种重要的高级功能性表面活性剂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调性、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微乳液在化妆品、医药、食品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微乳液的配制方法1.溶剂法将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后加入水相中,并加热至70℃左右,然后加入油相并搅拌均匀,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微乳液。

2.直接混合法将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直接混合后加入水相中,并加热至70℃左右,然后加入油相并搅拌均匀,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微乳液。

3.反应法将表面活性剂和辅助表面活性剂与油相预先反应成为复合物,然后将复合物与水相混合并加热至70℃左右,最后冷却至室温即可得到微乳液。

三、微乳液的相态筛选1.光学显微镜法将样品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结构,根据颗粒大小和形状、分布等特征来判断微乳液的相态。

2.电导法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样品的电导率变化来判断微乳液的相态,当电导率随温度变化呈现一个峰值时,说明此时处于临界胶束浓度附近。

3.荧光探针法将荧光探针加入样品中,通过测量荧光强度和波长来判断微乳液的相态。

当荧光强度随温度变化呈现一个峰值时,说明此时处于临界胶束浓度附近。

四、数据处理方法1.逐点处理法将实验数据逐个点进行处理,并计算出各个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精度较低。

2.拟合处理法利用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计算出各个参数的拟合值和标准差。

这种方法精度较高,但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

3.统计处理法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各个参数的概率分布和置信区间。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反映实验数据的分布情况,但需要较高的统计学知识。

五、结论微乳液是一种重要的高级功能性表面活性剂体系,其配制方法有溶剂法、直接混合法和反应法等。

微乳液的相态可以通过光学显微镜法、电导法和荧光探针法等进行筛选。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

工程师园地文章编号:1002-1124(2004)02-0061-02 微乳液的制备及应用王正平,马晓晶,陈兴娟(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 要:本文翔实的介绍了微乳液的结构、性质、制备以及应用。

关键词:微乳液;性质;制备;应用中图分类号:T Q423192 文献标识码:APrep 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emulsion M A X iao -jing ,W ANG Zheng -ping ,CHE N X ing -juan(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01,China ) Abstract :In this article ,the conception ,structure ,propertie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micromeulsion havebeen summarized.K ey w ords :microemulsion ;property ;preparation ;application收稿日期:2003-12-16作者简介:王正平(1958-),男,教授,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精细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工作。

1 前言微乳液最初是1943年由H oar 和Schulman [1]提出的,目前,公认的最好的定义是由Danielss on 和Lindman [2]提出的,即“微乳液是一个由水、油和两亲性物质(分子)组成的、光学上各向同性、热力学上稳定的溶液体系”。

微乳液能够自发的形成,液滴被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混合界面膜所稳定,直径一般在10~100nm 范围内。

微乳液的结构有三种:水包油型(O/W )、油包水型(W/O )和油水双连续型。

O/W 型微乳液由油连续相、水核及界面膜三相组成。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

微乳液法的原理及应用1. 引言微乳液法是一种重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在材料科学、化工工艺以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微乳液法的原理,并探讨它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情况。

2. 微乳液法的原理微乳液法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稳定的微乳液,然后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其转化为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微乳液法的原理基于以下几个关键步骤:2.1 表面活性剂选择在微乳液法中,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非常重要。

合适的表面活性剂能够有效地降低油相和水相的表面张力,并促进微乳液的形成。

常用的表面活性剂包括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

2.2 油相选择油相是指在微乳液中的非极性溶剂,通常是有机溶剂。

合适的油相选择能够提供适合的环境条件,促进纳米粒子的形成和稳定。

2.3 能量输入微乳液法需要通过能量输入来促进反应的进行。

通常可以采用机械搅拌、超声波处理或高压均质等方法来提供能量输入,以实现纳米粒子的制备。

3. 微乳液法的应用微乳液法在不同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材料科学微乳液法可以用于制备纳米材料,如金属纳米粒子、氧化物纳米颗粒等。

这些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在催化、光学、电子学和生物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

3.2 化工工艺微乳液法可以用于调控反应过程中的粒子大小和形状,从而改善化工工艺的效率和产品品质。

例如,在聚合反应中,微乳液法可以控制粒子大小和分散性,提高聚合反应的选择性和产率。

3.3 生物医学微乳液法在药物输送和生物成像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控微乳液的组成和结构,可以将药物有效地封装进纳米粒子中,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此外,微乳液还可以作为载体用于生物成像,如荧光探针的传递和MRI对比剂的制备。

4. 结论微乳液法是一种重要的纳米粒子制备方法,具有较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油相,以及适当的能量输入方式,可以制备出具有特殊性质的纳米材料。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进展目录一、内容概览 (2)1. 微乳液的概念及特点 (3)2.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重要性 (4)二、微乳液的基本理论 (5)1. 微乳液的分类 (6)溶剂型微乳液 (7)乳液型微乳液 (9)2. 微乳液的制备原理 (10)3. 微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10)三、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12)1. 护肤品中的应用 (13)保湿剂 (14)精华液 (15)防晒剂 (16)抗衰老剂 (18)2. 护发品中的应用 (20)洗发水 (21)护发素 (22)3. 口腔护理品中的应用 (23)口腔清洁剂 (24)口腔护理精华 (25)4. 其他领域应用 (27)化妆品原料 (27)化妆品添加剂 (28)四、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29)1. 微乳液稳定性研究 (30)2. 微乳液配方优化 (32)3. 功能性微乳液的研究 (33)4. 生物技术在微乳液制备中的应用 (34)五、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挑战与展望 (36)1. 安全性问题 (37)2. 环保性问题 (38)3. 成本控制 (39)4. 创新与发展趋势 (41)六、结论 (42)1. 微乳液体系在化妆品中的重要作用 (43)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4)一、内容概览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化妆品行业也在不断地创新和进步。

微乳液作为一种新型的化妆品原料,因其独特的性能和优势,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当前化妆品研究的热点之一。

微乳液是一种由油相、水相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稳定分散体系,具有“油包水”型结构。

这种结构使得微乳液既具有油性的优点,又具有水性的优点,如易于涂抹、易吸收、亲水性及稳定性等特性。

微乳液在化妆品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护肤产品:微乳液可以作为护肤品的基质成分,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保湿性。

微乳液还可以作为活性成分的载体,提高护肤品的功效性。

将维生素E、植物提取物等活性成分包裹在微乳液中,可以使其更有效地渗透到皮肤深层,发挥护肤作用。

微乳液及其在纳米技术中应用

微乳液及其在纳米技术中应用
colloid templated electrostatic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of oppositely charge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and polymer multilayers
First, Caruso and coworkers
respective formation labor-intensive inhomogeneous aggregation
dissolution of core
Novel one step
r-Irradiation was employed to initiate the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the formation of CdS nanoparticles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mbient pressure
Prepar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10 mL of a prepared CdCl2 .5H2O (0.7 M) and Na2S2O3 .5H2O (0.7 M) aqueous solution was added to a mixture of 30 mL of kerosene and 2mL of styrene; then, OP-4 and OP-10 were titrated alternately into the mixture under stirring until an optically clear microemulsion was suddenly formed.
Π>o
σt= σo/w - ΠG<0

微乳液技术及其在制备纳米颗粒上的应用

微乳液技术及其在制备纳米颗粒上的应用

河南科技上工业技术INDUSTRY TECHNOLOGY一种好的制备方法,制备出来的纳米微粒应是粒径小而且分布均匀,所需设备也应尽可能的简单易行。

与传统的纳米颗粒的制备工艺相比,微乳液法制备纳米颗粒具有实验装置相对简单、操作容易、粒子尺寸可控、粒径分布窄、易于实现连续工业化生产等优点。

本文,笔者对微乳液的组成、结构及微乳液技术制备纳米颗粒的反应机理进行了较为详细地阐述,并着重介绍了反相微乳液在制备纳米颗粒上的具体应用。

一、微乳液的简介1943年Ho ar 和S chulman 用油、水和乳化剂以及醇共同配制得到一透明均一体系,当时他们并未称之为微乳液,直到1959年他们才将该体系命名为微乳液,此后微乳体系的研究和应用获得了迅速发展。

微乳液(micr oemulsion )通常是由油(通常为碳氢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通常为醇类)、水(或电解质水溶液)四个组分在合适的比例下自发形成的均一稳定的各向同性的(如双折射性质、电解性质)、外观透明或者近乎透明的胶体分散体系。

其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稳定的一种或两种液体的液滴构成。

微乳体系的分散相质点为球形,半径通常在10~100nm 范围,由于分散相尺寸远小于可见光波长,因此微乳液一般为透明或半透明的。

微乳液是热力学稳定体系,因而稳定性很高,长时间存放也不会分层破乳,甚至用离心机离心也不会使之分层。

微乳液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其结构的可变性大。

对于微乳液的结构,人们普遍认可的是Winsor 相态模型。

根据体系油水比例及其微观结构,可将微乳液分为四种,即正相(O/W )微乳液与过量的油共存(Winsor Ⅰ)、反相(W /O )微乳液与过量的水共存(Winso r Ⅱ)、中间态的双连续相微乳液与过量油、水共存(Winsor Ⅲ)以及均一单分散的微乳液(W insor Ⅳ)。

根据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成分,均一单分散的微乳液又可分为水包油(O /W )即正相微乳液和油包水(W/O )即反相微乳液。

微乳液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乳液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微乳液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摘要:微乳液作为一种新型微乳液体系,于20世纪50年代被发现,60年代年被称为“MicroEmulsion”。

后在20世纪90年代被描述为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稳定液体体系,并且光学表现为各相同性,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即可自发形成。

微乳液由于其组成成分的特性,在油气田开发中最先应用于化学驱油,而近些年来,微乳液及其稀释体系在压裂返排助排、除污防垢、修复储层损伤、渗吸置换等方面也开辟了新的道路。

国外多企业、多油田均研制出相关体系,如斯伦贝谢、哈里伯顿等;国内相关研究也相继出现,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均颇有成效。

随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微乳液在化学驱油以及油田增产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用前景也将会更加广阔。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微乳液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微乳液;油气田开发;应用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微乳液由于其优异特性已经在钻井液、完井液、油基钻井液滤饼清洗、油井的清蜡、防垢、解堵以及油气增产等石油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乳液在低渗、特低渗油藏、致密气、页岩气、煤层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藏的储层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普通乳液相比具有如下特殊性质:粒径小,液滴粒径大小一般为10~100nm,为透明或半透明的澄清溶液;界面面积大,具有超低表面张力(<20mN/m);较强的增溶能力,溶油能力强,可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热力学稳定性好,长期放置不易发生絮凝或相分离。

1微乳液的类型微乳液是通过混合和乳化两种非混合性液体(通常是油和水)而形成的。

粒子大小小于100nm,在没有外部输入能量的情况下可以自发形成。

1954年,温莎根据系统是否在平衡状态下与过多的油和水共存,温莎I .,温莎II。

,温莎三号。

,温莎四号。

分成了。

Winsor i .也称为低微乳液,这意味着O / W微乳液与过量的油共存,这是典型的球形膨胀胶束。

水是连续相,油是分散相,有单分散的倾向。

微乳液作为油气增产助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微乳液作为油气增产助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第49卷第12期2020年12月应用化工Applied Chemical IndustryVol.49No.12Dec.2020微乳液作为油气增产助剂的研究及应用进展刘倩▽,管保山2,3,刘玉婷3,梁利3,刘萍'(1.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北京100190;2.中国科学院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河北廊坊065007;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摘要:微乳液的粒径在100nm以内,包含多种类型,具有粒径小、界面张力低、增溶能力强、热力学稳定等特点,液滴破裂后能够将有效物质输送到界面处发挥作用。

可通过研究相图、进行正交实验和构建数学模型等方法确定最佳配比。

国内外将微乳液用于化学驱油、洗油解堵、压裂液助排和渗吸置换等领域,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微乳液作为重要的油气增产助剂,能够为非常规油气的高效开采提供新思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加强高效、低廉、环保微乳液的研发和增产机理的研究,使其更好的应用于实际生产。

关键词:微乳液;表面活性剂;相图;增产中图分类号:TE39;TE348;TE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206(2020)12-3230-07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the microemulsionadditives applied to oil&gas stimulationUU Qian'2,GUAN Bao-shan'3,LIU Yu-ting,LIANG,LIU Ping(1.School of Chemical Sciences,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100190,China;2.Institute of Porous Flow and Fluid Mecha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gfang065007,China;3.PetroChina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Beijing100083,China) Abstract:The particle size of microemulsion is less than100nm,including many types・The microemul­s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mall particle size,low interfacial tension,strong solubilizing ability,and thermodynamic stability,etc.The effective material can be transported to the interface after the droplet broken.The optimum ratio can be determined by studying phase diagram, carrying out orthogonal experi­ment design and constructing mathematical model.At home and abroad,microemulsion have been used in the fields of chemical flooding,fracturing fluid cleanup,reservoir repair and imbibition,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As an important additive for oil&gas stimulation,microemulsion can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and have wide application prospects.So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high efficiency,low cos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icroemulsion and its stimulation mechanism, so that it can be better applied to practical production.Key words:microemulsion;surfactant;phase diagram;stimulation微乳液是在1943年被Hoar和Schulman发现的一种新型乳液体系,1959年被称为“微乳液”,简称ME O DaMelsson和Lindman等在1981年将其定义为由水、油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透明、光学各相同性、热力学稳定的液体体系,具有独特的性质,可自发形成,不需要外界输入能量,能够克服乳液应用的局限3】。

微乳液的性质及应用

微乳液的性质及应用

混合两个微乳液
反应物B
形成沉淀
Hale Waihona Puke 优点:▪ 无需借助复杂的实验装置,易于实现
▪ 便于控制纳米粒子的尺寸和组成
微 乳 液 法 制 备 纳 米 粒 子 工 艺
微乳液作为反应介质——无机反应应用举例
种子辅助微乳液合成BaCrO4纳米粒子
微乳体系:
NaCrO4/NaAOT/Ba(AOT)2/异辛烷
(W/O)
与油、水混溶性
微乳液的性质——三元微乳体系的相图
三元微乳体系的相图
微乳液相行为
油相 水相
油相
WinsorⅠ
双连续相 水相
Winsor Ⅲ
油相 水相
单相微乳液
WinsorⅡ
Winsor Ⅳ
二、微乳液的主要应用

日用化工:上光蜡,化妆品,洗涤产品 三次采油


医药:微乳化注射药剂
农药:微乳化农药
胶团溶液
极稀溶液
稀溶液
CMC浓度下的溶液
大于CMC浓度的溶液
表面张力
CMC浓度下的溶液
cmc
cB
表面活性剂显著降低溶液表便面张力!!
微乳液的发现与形成——乳状液
乳 状 液
乳状液的特征:
1. 多相体系,至少存在两个 相; 2. 至少存在两个液相;
3. 两个液相必须不互溶;
4. 至少有一项分散于另一项 中;
乳状液-中空纤维膜
萃取不受热力学平衡限 制,但液膜不稳定
Striping
Feed
EM Striping
EM
EM
Feed
Striping
EM
EM
Strip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团向微乳液转变过程,许多物理性质并无明显转折点
认为:增溶作用是微乳相自发形 成的原因之一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0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微乳液结构分类
organic molecules (oil)




90年代以来微乳液的应用研究得到快速发展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4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性质和特点
微乳液定义[3]:
微乳液是两种不互溶液体形成的热力学稳 定的、各向同性的、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 分散体系,微观上由表面活性剂界面膜所 稳定的一种或两种液体的微滴所构成。 微乳液的组成: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6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负界面张力理论(Schulman和Prince)[4]
surfactant

cosurfactant
普通乳状液

微乳液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醇增加
W/O微乳液形成过程
缺点:缺乏实验基础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9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溶胀的胶团理论(Shinoda)
微乳液在很多方面类似于胶团溶液
电解质、摩尔体积小的油或高芳 香性油、升高温度(对于非离子 ),促进W/O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AOT:二(2-乙基己基)磺化琥珀酸钠
单链离子表活
双链离子表活如AOT
Slide 15
© 2003 By Default!
Slide 23
© 2003 By Default!
已成功制得的纳米粒子

热点
金属,如Pt,Pd,Rh,Ir,Au,Ag,Cu等 硫化物CdS,PbS,CuS等 Ni, Co, Fe等与B的化合物 氯化物AgCl,AuCl3等 碱土金属碳酸盐,如CaCO3,BaCO3,SrCO3
Slide 1
Seminar Ⅱ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及其应用
赵玉军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能源工程研究室 2005.11.03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
© 2003 By Default!
在讨论相行为和配方设计时,R比被当作一个基本的工具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7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小结

O/W型微乳液需要较少的助表面活性剂

助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界面张力,而大量时可改善 界面的曲率,有利于形成W/O型微乳液
结论: 微乳法的洗涤效果优势明显 环境友好 选用更高效的表活和助表活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2
© 2003 By Default!
纳米粒子的制备[7]
反应介质:反相微乳液W/O 水相:反应物 控制参数:反应物浓度、pH 值、温度、油水比等 ZrO2颗粒
γ—油/水界面张力 Гi—i组分在界面的吸附量 μi—i组分的化学位 Ci—i组分在体相中的浓度
加入另一种能够吸附在界面 (Гi>0)上的组分,将使界 面张力进一步降低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8
© 2003 By Default!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0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法三次采油
30% 的石油被一次和二次 采油采出 20% 的石油可以通过三次 采油的方式实现
表活 与助 表活
微乳相的形成: 降低原油的粘度 增加原油的流动性 提高驱油率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是影响微乳液类型的重要因素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8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制备
schulman 法: 油、水、表面活性剂 shah 法: 油、醇、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水核大小稳定均一,故可得到均匀纳米级的反应产物
Cli!ord Y., Control of zirconia particle size by using two-emulsion precipitation technique.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56 (2001) 2389-2398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O/W型
W/O型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油水双连续型
Slide 11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相关理论

双重膜理论(Schulman和Bowcott)


几何排列理论(Robbins等)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21
© 2003 By Default!

洗涤过程的应用[5,6]
传统洗涤剂:肥皂、洗衣粉和液体洗涤剂 微乳型洗涤剂(浸泡型): 超低的界面张力, 渗透能力强, 增溶能力强
环境不 友好
滴加醇
滴加水

通常采用相图法确定微乳形成的区域,从而获得最佳的三 相配比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9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应用

三次采油的应用 萃取中的应用 洗涤过程的应用 纺织工业中的应用 药剂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润滑切削油中的应用 化学反应方面的应用-合成新材料
稀溶液中为球形 浓溶液中可呈各种形 状

不稳定,用离心机 稳定,用离心机不 稳定,不分层 易于分层 能使之分层 浓度大于cmc即可, 少,一般无需助表 多,一般需加助表 表面活性剂用量 增溶油量或水量 面剂 面活性剂 多时要适当多加 与油水混溶性 O/W型与水混溶, 与油、水在一定范 能增溶油或水直至达 W/O型与油混溶 围内可混溶 到饱和
H2O相, 油相,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5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性质和特点
普通乳状液、微乳液和胶团溶液的性质比较
普通乳状液 外观 质点大小 性 质点形状 热力学稳定性 微乳液 胶团溶液 一般透明 小于0.01μm 不透明 透明或近乎透明 大于0.1μm,多分散 0.01-0.1μm,单分散 体系 体系 一般为球形 球形
双亲区C
Slide 16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根据R比理论,油水表活多相体系 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R<1):S1与过量的油成 平衡,也称下相微乳液; 第二类(R>1):S2与过量的水达 平衡,也称上相微乳液;
第三类(R=1):为含有大量水、油 、和表活的表面活性剂相与过量水 相和过量油相(均有表面活性剂分 散)成平衡,即所谓中相微乳液
油 双重膜 水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表活
Slide 13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醇:提高混合膜的柔性


0.5
微乳液界面膜弯曲示意图
油水渗入程度不同导致膨胀程度不同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R比理论(Winsor)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12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双重膜理论(Schulman和Bowcott)
作为中间相的混合膜具有两个面,分别与水和油相接触。 其作用的强弱决定界面的弯曲及方向,从而决定微乳体 系的类型
2nm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易形成W/O型微乳液
Slide 14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结构类型

几何排列理论(Robbins等)
在双重膜理论基础上,认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几何填充,填 充系数为υ/α0lc (烷基链最佳截面积/极性头最佳截面积)
υ――表面活性剂中的烷基链的体积 α0――表面活性剂中极性头的最佳截面积 lc――烷基链的长度 油水双连续相
界面 0.03-0.05 Nm
瞬间负界面张力是形成微乳液的主要原因
A Free sample background from
Slide 7
© 2003 By Default!
微乳液的形成机理
多组分体系的Gibbs公式 -dγ=∑Гidμi=∑ГiRTdlnCi
ITRC (Interstate Technology & Regulatory Council). 2003. Technical and Regulatory Guidance for Surfactant/Cosolvent Flushing of DNAPL Source Zones. DNAPLs-3. Washington, D.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