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使至塞上》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初中语++文]《使至塞上》课件+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征蓬”以蓬自比,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 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
“归雁”以雁反衬,大雁入胡天是归,自己去边塞是离开朝廷,含蓄 地表达出作者内心抑郁激愤之情。
颔联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透露出内心的寂寞孤独和飘零之感 ,表达了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怨愤、抑郁以及思乡之情。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情 于
• 颈联:刻画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表现了诗人
苍凉孤寂的情感。
分 析 写法 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增强抒情的效果?请结合诗句分析
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飘飞的蓬草

一样飞出“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
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丰富。 • 线条美: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
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 • 色彩美:黄色的“大漠” 、蓝的天、浑黄的 “长河”、白色的烽烟、
红色的“落日”,构成壮美的画面,富有视觉感。
课堂练习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写 意画讲究“以形写神”,适合运用简练的笔法,大胆挥洒,以写意 的手法表现沙漠的广阔无垠和河流的奔腾不息。东皋薄暮望,徙倚 欲何依。
知识总结
内容上:这首边塞诗写了诗人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个 人际遇的惆怅,对祖国风光的热爱,以及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 边将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D.有误,根据“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可知,在萧关遇到负责侦察的骑士 ,打听到都护正在燕然山前线,并没有写“诗人与都护交谈时的场景”。

《使至塞上》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使至塞上》语文教学PPT课件(5篇)
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
王维的诗你还知道哪些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吐蕃发兵攻打唐属国小勃律(在今克什米尔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即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白话译文
课文解析
03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原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张燕瑾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
拓展学习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
想一想可以从哪一联诗句看出来?
展开想象,提笔作画
你心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边塞诗歌知多少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字词积累
02
词句注释
⑴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使:出使。⑵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⑶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属国,即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物的官员为典属国,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件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 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
一些色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慢慢要迷住人的眼睛, 浅浅的春草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 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 风景?从哪里看出来的?
颈联画风一转,描画出了 一幅极其奇特壮观的大漠中黄 昏落日的画面。“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不愧是被王国维 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4.诗的末尾写到的“燕然”,暗用一个什么典故?有
什么作用?
汉将窦宪大胜匈奴于燕然山,刻石记功以还。该典故一则 歌颂守边将士为国奋勇杀敌之功,二则暗示自己为国建功立业 之心。尾联与首联相呼应,侧面反应前线战士紧张的战斗生活, 个人失意的情绪在大漠壮美景象的净化下,已然消散,变得大 方悲壮。
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 重大胜利,王维奉唐玄宗 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 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 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 挤出了朝廷。这首诗即作 于此次出塞途中。
3.试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1)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示例:“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 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 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 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 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 情势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 “诗魔”和“诗王”之称。
代表作:《长恨歌》《卖 炭翁》《琵琶行》等。
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
1. 首联交代了什么? 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 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推移,逼真地表现出 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 动,写出了气势的磅礴,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 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使至塞上》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使至塞上》文本解读

《使至塞上》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难历程,通过描绘塞外奇特、优美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抑郁孤寂之情。

二、文章脉络
《使至塞上》的一、二和七、八句叙事,三、四、五、六句写景。

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

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

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

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三、写作方法
《使至塞上》意境深远开阔,对仗工整,用词准确。

名句赏析:
“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征蓬出塞,大燕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此对仗句,对仗工整。

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又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专题03《使至塞上》知识梳理(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知识梳理及真题训练(部编版)

《使至塞上》知识梳理使至塞上唐代: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作者作品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

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

二、写作背景公元737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

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其实是王维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就是作于此次出塞途中。

三、重点字词:属(shǔ)蓬(péng)萧关(xiāo)侯骑(jì)燕然(yān)四、词语解释:(1)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2)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3)问边:到边塞去看望,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4)征蓬:随风远飞的枯蓬,此处为诗人自喻。

(5)长河:即黄河。

(6)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7)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8)都护:唐朝在西北边疆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

这里指前敌统帅。

(9)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

这里代指前线。

五、译文:(我)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我)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像归雁飞入了北方的天空。

浩瀚沙漠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正圆。

到萧关时遇见骑马的侦察兵,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前线。

六、作品鉴赏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命赴西河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该诗即诗人赴西河途中所作。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3《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说课稿(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3)讲授: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 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 ,其悲壮的英雄气浩然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 4)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没山没树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4)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讲授: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 的赞美之情。 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将官正在燕然前线呢!
3、文体知识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 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初、盛唐时期多为昂扬奋发的XXX,艺术性最强,本诗为开元年间作者亲历所 作。
八、教学反思
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教师要让学生从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的诗句中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境,的确有一 定难度。而且,稍不留心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本次教学 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 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 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五、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惜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 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搭建好新旧知识之间的 桥梁,奇妙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读中正字音、明节奏、 悟词句,在练读中理解词意,在听老师范读中找到轻重快慢的感觉 ,在抓关键词句品读赏析中想象和感悟,从而深入体会作者内心复 杂的情感;因此在文本的学习中,应更多关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以 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验感悟能力。

《使至塞上》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使至塞上》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句子赏析
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①采用即景设喻,借景抒情的手法; 手法
②点出季节是春天,比喻,诗人以“蓬”“雁”
自比,说自已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内,容
③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诗人
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情感
颔联借景抒情———内心抑郁
原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注释: 孤烟:远处独起的炊烟。 长河:黄河。
请自由选择一联进行赏析。 提示:赏析角度,修辞、描写、画面、炼字、哲思、情感、意
象及其他写景手法,全诗的表现手法及结构作用等。
原文: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我奉命慰问战士轻 车奔赴遥远的边关, 以典属国的身份长 途跋涉路过居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点,为下面的写景做铺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首联
题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颔联
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颈联

yān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奉命到边塞 慰问将士,察访军情。记叙了出 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 塞外风光。
译文:
在萧关遇到了侦察的骑兵,
得知都护还在前线。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尾联:
从侧面表现了战
事的频繁。
呼应首联,慷慨悲壮。赞美了他
们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表达了
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诗的留白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 下去,但是诗歌却在 此戛然而止,给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板书设计
使至塞上
——王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古诗赏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使至塞上》古诗赏析使至塞上(五言律诗)【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文学文化常识:选自《王维集校注》,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诗人,有“诗佛”之称,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诗作《山居秋暝》《相思》《使至塞上》等。

著有《王右丞集》。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写出塞时的沿途景色。

边塞诗:指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边疆去慰问守边官兵,出使途中路过居延。

像飘飞的蓬草越过边塞,如归雁飞入胡人居住的地方。

边塞大漠里孤零零的烽烟直冲云天,黄河边上的落日又大又圆。

走到了萧关,遇到巡逻的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凉州随从不多。

[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

[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

这里泛指辽远的边塞地区。

[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的人。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孤烟]:指烽烟。

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易为风吹散。

[长河]:指黄河。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官名,汉代始置,唐代边疆设有大都护府,其长官称大都护。

这里指前线统帅。

《使至塞上》知识点总结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叙事)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

轻车简从,形单影只,传达出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使至塞上》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 出使,派遣边塞 诗题为王维奉命出使边塞。
三思而后行
何人出使? 为何出使?
王维
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身份赴西北边塞 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并并 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为被排挤出京。
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 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 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释义解析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 暧又微带苍茫的感觉。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3.最后两句诗蕴含了作者什么情感?
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 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
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问题探究
句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2.请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二句。
颈联形象地描写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一“直”一“圆”不 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融情于景,寓悲凉之情于壮美景 色之中,从侧面烘托了守边将士凄凉艰苦的生活环境,借以反映他 们不畏艰苦,积极保卫边疆的爱国主义精神。笔 力 苍 劲、意境雄浑、 视野开阔,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是被王国维赞叹
征蓬) 出/汉塞,(归雁)入人胡天。
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
这里是指大雁
诗人自喻。
北飞
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
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
胡天是雁一般飞入胡天。 诗人即景设喻,以“蓬”、“雁”自比,
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
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这里指前 敌统帅。
燕然:燕然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使至塞上

初中语文中考 古诗词曲理 使至塞上
押韵方面,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一韵到底, 中间不换韵。如《黄鹤楼》,二、四、六、八句的“楼”“悠”“洲”“愁” 押韵;而《使至塞上》中则一、二、四、六、八句的 “边”“延”“天”“圆”“然”押韵。
八年级上册 第15首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大漠孤烟⑥直,长河⑦落日圆。
译文:浩瀚的沙漠中烽烟直上,横贯的黄河上落日浑圆。 课下注释:⑥孤烟:指烽烟。据说古代边关烽火多燃狼粪,因其烟轻直且不 易为风吹散。⑦长河:指黄河。 内容: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炼字:◎“直”字表现了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修饰落日,给人 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直”一“圆”,不仅准确地描绘出奇美壮 丽的塞外风光,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大”字写出边 疆沙漠的浩瀚无边;“孤”字写出景物的单调,凸显人烟的稀少;“长”字 写出黄河横贯沙漠、杳无尽头的景象。
1.本诗颈联被誉为“独绝千古”,清人黄培芳认为其妙处在于“‘直’‘圆’二 字极锤炼,亦极自然”。你怎么理解这一说法?你觉得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案】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 画面感。首先,它有绘画一样的构图,空间阔大,层次丰富。其次,它有绘画一 样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 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最后,这两句在色彩上也 很鲜明,落日、大漠、黄河、烽烟,各有色彩,引人遐想。
诗歌精讲
单车①欲问边②,属国③过居延④。
译文:乘一辆车要去慰问边关守军,我作为使者经过辽远的边塞地区。 课下注释:①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②问边:慰问边关守军。 ③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诗人在这 里借指自己出使边塞的使者身份。④居延:地名,在今甘肃张掖北。这里泛指 辽远的边塞地区。 内容仅写出诗人轻车简从(形单影只)的情状,也流露出诗 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孤寂之情。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使至塞上》课文翻译

八年级上册(初二上学期)语文《使至塞上》课文翻译

《使至塞上》
译文:
带领很少的随从,我奉旨出使到西北边关慰问前方的将士。

从京城出发一路向西,途经汉唐时期西北著名的军事重镇——居延。

眺望,飘飞的蓬草在汉朝为阻挡匈奴的骚扰而修筑的边塞前迎风飞窜。

我亦如蓬草,孤零、无助。

仰望,因春天的来临而北飞的大雁,振翅而鸣,并排飞入胡人的地界。

雁有家,春至而归。

我呢?只有羡慕罢了。

浩瀚的沙漠,虽广袤雄壮,却空旷单调,突见一缕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直升而上。

我惊喜。

听,黄河水在蜿蜒奔涌,一轮落日悬挂其上,竟是分外圆润。

我惊异于此时此地的苍茫和瑰丽。

千里迢迢,终于到达西北著名的关隘——萧关,本以为能歇息,可碰见骑马的侦察兵,他告诉我前敌统帅正在燕然山扎营布阵呢!
第1页共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漠: “大” ——茫茫无边 烟: “孤” ——景物简单纯净
“直” ——劲拔、坚定
河: “长” ——杳无尽头 日: “落日” ——令人伤感
“圆” ——亲切温暖而又苍茫
描画了塞外苍凉、雄浑、壮阔的风光,
又融情入景,
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愁苦情绪, 以及诗人在边塞大漠的雄浑风景中产生的大方悲 壮的情怀。
说一说 • 用自己的话来描画“大漠孤烟直,长
王维
《使至塞上》作者简介(回顾)
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 水的描画,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人称为 “诗佛”。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 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 / 欲 / 问边,属国 / 过 / 居延。 征蓬 / 出 / 汉塞,归雁 / 入 / 胡天。 大漠 / 孤烟 / 直,长河 / 落日 / 圆。 萧关 / 逢 / 候骑,都护 / 在 / 燕然。
主旨
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描画沿途苍凉、 雄浑、壮阔的风光, 显露出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失意。 赞美边疆将士们的爱国热情, 表现出诗人的达观。
写作特点归纳
1、比喻贴切、生动,遣词精妙。 2、形象地描写出壮丽奇特的塞外
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 家,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歌呈 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创作的山 水田园诗对后世影响深远。唐代宗称王维 是“天宝中诗名冠代”人物。宋朝苏轼曾 称赞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 诘之画,画中有诗。”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名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 日圆”,香菱说:“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 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两 个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你认为香菱对 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

八年级上册语文《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

《使至塞上》古诗翻译、注释、赏析创作背景及王维介绍使至塞上王维〔唐代〕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译文轻车简从将要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

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浑圆。

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兵,得知主帅尚在前线未归。

注释使至塞上:奉命出使边塞。

使:出使。

单车:一辆车,车辆少,这里形容轻车简从。

问边:到边塞去察看,指慰问守卫边疆的官兵。

属国:有几种解释: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

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

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

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

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

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额济纳旗东南。

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

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

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

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的《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

胡天:胡人的领空。

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地方。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

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

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

据后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

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

长河:指流经凉州(今甘肃武威)以北沙漠的一条内陆河,这条河在唐代叫马成河,疑即今石羊河。

萧关:古关名,又名陇山关,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

候骑:负责侦察、通讯的骑兵。

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整体感知
1.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 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 风光 图)
2.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具体从哪些地方可 以看出来?
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 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 出。
研读赏析
(3)每句的句式和字的平仄都有规定:讲究粘和对。 (4)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 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每首律诗的二、三两 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惯例是对仗句,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 对。
起承转合的章法结构:
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人、事、物,渲染气氛,奠 定基调; 颔联,紧承首联意思,或写景,或叙事,是首联的延续和 延伸; 颈联,诗意转折变换,由事及人、及景,或由景及情、及 理 ,别开生面; 尾联,以议论、抒情为主,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颈联四美: ①构图美:从上到下,“落日”—“孤烟”—“长河”; 从近到远,“孤烟”—“落日”—“大漠”,层次丰富。 ②线条美: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长河,圆的是落日,线条 简约。 ③色彩美:黄色的大漠,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色彩 艳丽。 ④意境美:慢慢升起的狼烟,波涛不惊的长河,即将西下 的落日,意境雄浑。
使至塞上
[唐]王 维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及诗歌写作背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并背通五首诗。
2.学习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虛实结合等写法,品味诗 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重点 ) 3. 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 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乐趣。(重点、难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指黄河。
诗意: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21张PPT)语文八年级上册

谢谢大家!
“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的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 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 “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 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13 唐诗五首
使至塞上
王维
1.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韵律,掌握朗读节奏。 2.理解诗歌内容,体味诗歌内涵及作者思想感情。 诗词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每一个 时 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 关的动人故事,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 报国的雄心壮志。雄浑广袤的边塞风光 和慷慨豪迈的报国卫疆之志总让人心驰 神往。“诗佛”王维也不例外。下面让 我们走进王维的《使至塞上》,去领略 他笔下的边塞奇幻风光。
5.尾联蕴含了诗人什么情感?从侧面表达了什么内涵?
尾联叙述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诗人到达目的地以后,从 兵士那里得知都护正在边防前线准备战事,这两句可以看出诗 人对边关将士的敬慕之情。从侧面表现了战事的频繁。
6.炼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
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
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出使塞外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 壮美的风光,赞颂了守边将士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被 排挤出朝廷的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1.景物典型,描绘逼真。 2.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即景设喻,贴切自然。
本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 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 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 情怀。
这里借指诗人出使

第13课《使至塞上》 (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3课《使至塞上》 (共23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家。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少有才名。开元九年(721) 中进士,任太乐丞,后因事受牵累被贬到济州(今山乐长青 县)作司库参军。
王维是个多才多艺并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作家,他能诗能 画,精通音乐,首创泼墨山水画,成一派之宗。受音乐、书 法、绘画的影响,他的诗歌呈现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具有 词句秀冶,意境清新,格调高雅,音韵婉转,情景交融的特 点。尤其是避世隐居时的诗歌,多以山水田园景色寄托孤寂 闲适的情怀。
黛玉笑道:“这话有了些意思,但不 知你从何处见得?”
香菱笑道:“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 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若说再找 两个字换这两个,竟再找不出两个字来。……”
一个“直”字,大漠无边,烽火台上燃起的 一缕青烟直上云霄,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
尾联叙事:战事繁忙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 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 。
写到达边塞的情景,借候骑之口,点 明都护崔希逸远在燕然前线,用以概括守 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斗生活,赞美了他们 以身许国的爱国热情。
小组合作,选择诗句富有表现力的字词, 赏析诗句。
这句诗中,“______”词用得好,它 写出了__________,表现了____________。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 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 ,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 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 ,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
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 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

诗词赏析
全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选取了哪些意象来叙事写景?
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
诗词赏析
古诗中多用飞蓬、归雁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本诗却喻指一个 被排挤出塞的大臣,这表明了诗人得内心怎样的情感?
被排挤出赛的激愤抑郁和孤寂凄凉之感。
诗词赏析
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做什么?流露羁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好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 出来的。
诗句形象生动描画出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
诗词赏析
从题材上看,它是一首边塞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 然、属国、都护”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
使至塞上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 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 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 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 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 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 上》。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东皋秋景进行描画,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光色 相衬的田园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抒发了一种避 世归隐的情怀。
拓展延伸
你知道其他的边塞诗歌吗:
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纭连大漠。——李颀《古参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参军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43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使至塞上》课件(共43张PPT)[优秀课件]
——鲜艳优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在萧关遇到骑兵,一 问才知道都护正在燕然前 线。
“萧关逢候骑,都护 在燕然”写到达边塞 后得知将领还在前线 督战,这样结束全诗 是否显得突兀?
诗的留白
故事似乎还要延续 下去,但是诗歌却在 此戛然而止,给人留 下回味的余地。
结尾二句写将官还在燕然 前线,可见战事之急,用以 概括守边将士繁重紧张的战 斗生活,赞美了他们以身许 国的爱国热情。故事似乎还 要延续下去,但是诗歌却在 此戛然而止,给人留下回味 的余地。
❖ 唐代诗人,字摩诘。 ❖ 诗佛 ❖ 田园诗人
❖ 与孟浩然并称为 “王孟”。
❖ 苏轼称其“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
边塞诗
吐蕃发兵攻打唐朝的 附属小国。节度使崔希 逸将军战胜吐蕃军。王 维奉使出塞犒赏三军, 并留作军队判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按划定的节奏齐读
单征萧大车蓬关漠//出逢欲孤/烟/候汉问/骑直塞边,,,, 属归都长国雁护河//入在过落//日/燕胡居/然圆天延。。。。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 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
整首诗诗人的情绪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想到自己被排挤出朝庭之外 时—— 激愤抑

看到将士不畏艰苦守边卫国 时—— 赞叹敬仰
此诗表达 的情感有 哪些?
1.赞美之情
表现了诗人对 守边将士爱国 精神的赞美之 情;
对祖国边塞壮丽山 河的赞美之情。
2.抑郁之情。
表露了诗人被排挤 出朝廷后内心的 抑郁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