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竖向荷载计算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荷载计算

第3章荷载计算结构上的荷载可分为三类:永久荷载、可变荷载和偶然荷载。
永久荷载包括结构自重、土压力、预应力等;可变荷载有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和积灰荷载、风荷载、雪荷载等;偶然荷载包括爆炸力、撞击力等。
荷载有四种代表值,即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
对永久荷载应采用标准值作为代表值,对可变荷载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标准值、组合值、频遇值或准永久值作为代表值。
标准值是荷载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在正常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具有一定保证率的偏大荷载值,其他三种代表值由标准值乘以相应的系数得出。
组合值由可变荷载的组合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得到,采用荷载组合值是使组合后的荷载效应在设计基准期内的超越概率与该荷载单独出现时的相应概率趋于一致。
频遇值由可变荷载的频遇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得到,荷载频遇值是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的总时间为规定的较小比率或超越频率为规定频率的荷载值。
准永久值由可变荷载的准永久值系数乘以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得到,荷载准永久值是在设计基准期内,可变荷载超越的总时间约为设计基准期一半的荷载值。
作用在多层框架结构上的荷载,通常由永久荷载中的结构自重、可变荷载中的活荷载、风荷载和雪荷载组成,对于抗震设防的建筑,还需要考虑地震作用。
1.1永久荷载计算作用在多层框架上的永久荷载,通常包括结构构件、围护构件、面层及装饰、固定设备、长期储物的自重。
结构自重标准值等于构件的体积乘以材料单位体积的自重,或等于构件面积乘以材料的单位面积自重。
对于自重变异较大的材料和构件(如现场制作的保温材料、混凝土薄壁构件等),自重的标准值应根据对结构的不利状态,取上限值或下限值。
常用材料单位体积(面积)自重如表3-1所示1注:更多材料和构件自重见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附录A1.2可变荷载计算作用在多层框架结构上的可变荷载,通常包括活荷载、雪荷载和风荷载,本节和下节分别介绍它们的计算方法。
3.2.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取值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准永久值系数的最小值,应按表3.2的规定取用民用■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含值%独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敷>>2注:1.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情况特殊或有专门要求时,成按实际情况采用。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计算书完整版(带图、表)

摘要本设计为汇锦集团写字楼(B座)设计,设计层数为7层,结构形式选用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总面积5987.522m。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 具有传力明确、结构布置灵活、抗震性和整体性好的优点, 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多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
建筑设计部分包括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剖面设计,楼梯设计,屋面设计及建筑构造。
本设计为商务写字楼设计,一层除设门厅、办公室外,还设有消防控制室、打印室、配电室、电话总机房等功能房间;二层以上多为办公室、配有资料室、茶水休息间、一般会议室及功能会议室,每层设有两部双跑普通楼梯、两部消防电梯等,并要满足防火要求。
屋面为上人屋面。
结构计算部分包括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框架设计和基础设计。
在确定框架布局之后,先进行了层间荷载代表值的计算,接着利用顶点位移法求出自振周期,进而按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大小,进而求出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弯矩、剪力、轴力。
接着计算竖向恒载及活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内力,找出最不利的一组或几组内力组合,内力的组合可以使用excel、力学计算器软件计算。
选取最安全的结果计算配筋并绘图。
梁的配筋尽量一致,柱的配筋尽量一致。
结合本设计结构的实际特点,基础选用桩基础,楼梯则采用板式楼梯。
通过本积极、独立的完成本次毕业设计使我能系统地总结,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的工程设计问题,并能进一步加强我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的能力,是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做出的必要的准备。
关键词:商务写字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ABSTRACTThis design is the Huijin Group’s Office Building ,it is 7-floor. The total architectural area is about 6000 square meters and the structure of this building is steel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Multi-storey reinforced concrete frame structure is a common structure form, has definite force transmission structure, flexible layout, seismic resistance and good integrity advantages, industrial and civil constru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layers of.Dur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stage, the plane design, vertical plane design, the cross-section design, the stair design, the roof design and architect structure are made. his design is business office design, a layer except set Hall, and Office outside, also has fire control room, and print room, and distribution room, and phone switchboard room, features Room; II layer above more is Office, and enjoy has library, and tea rest between, and General room and the features room, each layer has two Department double run General stairs, and two Department fire elevator,, and to meet fire requirements. Roofing is can touch the roof.The structural calculation and design part includes the calculation and design of one floor concrete plate namely beam and column, one staircase and foundation. When the direction of the frames is determined, firstly the weight of each floor is calculated. Then the vibrate cycle is calculated by utilizing the peak- displacement method, then the amount of the horizontal seismic force can be got by way of the bottom-shear force method. The seismic force can be as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hearing stiffness of the frames of the different axis. Then the internal bending moment, shearing force and axial force in the structure under the horizontal loads can be easily calculated. After thedetermination of the internal force under the dead and live loads,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al force can be made by using the Excel software,Mechanical calculator, whose purpose is to find one or several sets of the most adverse internal force of the wall limbs and the coterminous girders, which will be the basis of protracting the reinforcing drawings of the components. The steel design of beams and columns are adjusted to be the same as soon as possible. According to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of this building, the strip foundation is used because of its good integrity. The stair case adopts concrete plate stair case.Through the active, independent completion of the graduation design, so that I can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desig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in engineering comprehensively, and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apacity building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 of mine, was made for practical work in the future the necessary preparations.KEY WORDS:Commercial Office;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frame structure目录前言 (1)第1节建筑设计总说明 (2)1.1 工程概况 (2)1.2设计依据 (2)1.3 模型初设 (3)1.4 门窗设计 (4)1.5 装饰做法 (5)1.5.1屋面做法 (5)1.5.2 楼面做法 (5)1.5.3 墙面装饰 (6)第2节结构设计 (7)2.1 设计条件 (7)2.2 设计依据 (7)2.3 结构选型 (7)2.4 承重方案 (8)2.5 施工方法 (9)2.6 结构布置 (10)第3节荷载计算 (12)3.1 荷载标准值 (12)3.1.1 屋面荷载 (12)3.1.2 楼面荷载 (13)3.1.3 墙荷载 (14)3.1.4 梁柱自重 (15)3.1.5门窗自重 (15)3.2 面积计算 (15)3.2.1上人屋顶 (15)3.2.2 三至七层 (16)3.2.3 二层 (17)3.2.4 一层 (18)3.3 重力荷载代表值确定 (19)3.3.1 顶层 (19)3.3.2 三至六层 (20)3.3.3 二层 (20)3.3.4 一层 (20)3.3.5 重力荷载代表值示意图 (21)3.4梁、柱的线刚度 (21)3.4.1 梁的线刚度 (21)3.4.2 柱线刚度 (22)第4节 框架自振周期及位移计算 (26)4.1 横向框架顶点位移 (26)4.1.1 位移计算 (26)4.1.2风荷载计算 (28)4.2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柱剪力和弯矩计算 (28)4.2.2 柱端弯矩c M 计算 (30)4.2.3 梁端弯矩b M 、剪力b V 、柱轴力N 计算 (32)第5节 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36)5.1 计算方法 (36)5.2 荷载传递路线示意图 (36)5.3 竖向荷载标准值计算 (37)5.4 次梁荷载计算 (38)5.4.1 受均布荷载作用 (39)4.4.2 受均布荷载和集中力作用 (40)5.5 主梁计算 (42)5.5.1 屋面主梁 (42)5.5.2 楼面主梁(二至六层) (43)5.5.3 楼面主梁(一层) (43)第6节梁固端弯矩计算 (48)6.1 固端弯矩计算规则 (48)6.2 弯矩分配系数 (49)6.3 恒载产生弯矩分配与传递 (50)第7节内力组合 (58)7.1 梁端剪力 (58)7.2 柱端轴力 (59)7.3 内力组合 (60)7.3.1 弯矩调幅 (60)第8节截面设计 (80)8.1 框架梁截面设计 (80)8.1.1 支座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1)8.1.2 梁跨中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82)8.1.3 梁斜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 (83)8.2 框架柱截面设计 (95)8.2.1轴压比验算 (95)8.2.2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97)第9节楼梯设计计算 (115)9.1 楼梯结构布置 (115)9.2 楼梯板设计 (115)9.3 平台板设计 (116)9.4 平台梁设计 (117)第10节桩基础设计 (119)10.1 设计依据 (119)10.2 计算信息 (119)10.2.1 几何参数 (120)1 0.2.2 材料信息 (120)10.2.3 计算信息 (120)10.3 计算参数 (120)10.4 内力计算 (121)10.5 承台的冲切验算 (122)10.5.1 柱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122)10.5.2 角桩对承台的冲切验算 (122)10.5.3 承台斜截面受剪验算 (123)10.7 其他验算 (126)附录 (127)1 总信息 (127)2 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 (131)3 结构位移 (135)小结 (149)致谢 (150)参考文献 (151)前言毕业设计是一个总结性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系统地融汇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某多层厂房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设计

某多层⼚房现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毕业设计某多层⼚房现浇钢筋混凝⼟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录绪论 (1)第⼀章设计说明 (2)第⼀节⼯程概况 (2)第⼆节建筑材料选择 (2)第⼆章结构设计 (3)第⼀节布置及梁柱截⾯初估 (3)第⼆节框架计算简图及梁柱刚度计算 (4)第三章荷载计算 (6)第⼀节竖向荷载计算 (6)第⼆节风荷载计算 (9)第三节⽔平地震作⽤的计算 (12)第五节重⼒荷载代表值作⽤下的计算 (19)第四章内⼒组合 (25)第⼀节⽀座边缘处的内⼒值的计算 (25)第⼆节组合前内⼒的调整 (28)第五章配筋计算 (39)第⼀节框架柱和梁的截⾯设计 (39)第⼆节板的计算 (46)第三节楼梯的计算 (48)第六章基础设计 (50)第⼀节确定基础类型和尺⼨ (50)第⼆节内⼒分析 (50)第三节配筋计算 (52)第七章施⼯组织设计 (55)第⼀节施⼯准备⼯作 (55)第⼆节施⼯部署 (57)第三节主要项⽬施⼯⽅法 (57)第四节技术质量、安全⽣产、⽂明施⼯措施 (59)第七章结论 (61)致谢 (62)参考⽂献 (63)绪论毕业设计是本专业教育培养的重点,也是毕业前的综合学习阶段,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深化、拓宽,是对⼤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总结。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将以前学过的知识重温回顾,对疑难知识再学习,对提⾼个⼈的综合知识结构有着重要的作⽤。
通过毕业设计,使我们在资料查找、设计安排、分析计算、施⼯图绘制、⼝头表达等各个⽅⾯得到综合训练,具备从事相关⼯作的基本技术素质和技能。
在我国,多层建筑结构以钢筋混凝⼟结构为主。
多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有两⽅⾯的特质:⼀是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平⽅向作⽤引起的内⼒和位移已成为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是结构抗侧移刚度是结构设计的关键因素。
结构不仅要满⾜承载⼒(强度)的要求,同时还要把结构在⽔平荷载下的位移控制在⼀定范围内,所以多层建筑结构需要有较⼤的抗侧移刚度。
框架结构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平⾯布置⽐较灵活,能提供较⼤的室内空间,是较常⽤的结构体系。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三章 荷载计算

第三章 荷载计算第一节 板的荷载计算一、板的活荷载计算查荷载规范,取恒荷载分项系数取1.2,活荷载分项系数取1.4,各种活荷载的取值如下: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 22.0/k q K N m= 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 20.5/k q K N m= 走廊的均布活荷载: 22.5/k q K N m= 楼梯间的均布活荷载: 22.5/k q K N m= 一般资料档案室活荷载 22.5/k q K N m= 其他的板的均布活荷载: 22.0/k q K N m= 二、板的恒荷载计算(一)屋面恒载标准值计算1.上人屋面恒载标准值计算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膜防水屋面(05ZJ001屋5): 1.97 KN/m 2 10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 0.10×25=2.50 KN/m 2 水泥砂浆顶棚(05ZJ001顶4): 0.24 KN/m 2 合 计: g k =4.71 KN/m 22.不上人屋面恒载标准值计算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05ZJ001屋25): 3.23 KN/m 2 100厚钢筋混凝土结构层 : 0.10×25=2.50 KN/m 2 水泥砂浆顶棚(05ZJ001顶4): 0.24 KN/m 2 合 计: g k =5.97 KN/m 2(二)楼面恒载标准值计算1.第一、二、三、四标准层楼面恒载标准值计算陶瓷地砖楼面(05ZJ001楼10) 0.6 KN/m 2 100mm 厚钢筋混凝土整浇板自重: 0.10×25=2.50 KN/m 2 15厚水泥砂浆板底抹灰: 0.015×20=0.30 KN/m 2 合 计: g k =3.40KN/m 22.卫生间恒载标准值: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05ZJ001楼33): 2.26 KN/m 2 30mm 厚水泥沙浆找平层: 20×0.03=0.6 KN/m 2 30mm 厚的找坡: 20×0.03=0.6 KN/m 2230mm厚煤渣回填:10×0.23=2.3 KN/m2 15厚水泥砂浆板底抹灰:0.015×20=0.30 KN/m2 120mm厚混凝土结构层:25×0.12=3.0 KN/ m2合计:g k=9.03KN/ m2第二节框架荷载计算一、构件自重计算(本层板厚为100mm)(一)梁线自重:1.截面尺寸:b×h=350mm×1000mm结构自重:q=25×0.35×(1.00-0.10)=7.88KN/m 水泥砂浆抹灰层:(1.00-0.10)×0.02×20×2=0.72KN/m 合计:g k=8.60KN/m 2.截面尺寸:b×h=300mm×800mm结构自重:q=25×0.30×(0.80-0.10)=5.25KN/m 水泥砂浆抹灰层:(0.80-0.10)×0.02×20×2=0.56KN/m 合计:g k=5.81 KN/m 3.截面尺寸:b×h=200mm×550mm结构自重:q=25×0.20×(0.55-0.10)=2.25KN/m 抹灰层:(0.55-0.10)×0.02×20×2=0.36KN/m 合计:g k=2.61 KN/m 4.截面尺寸:b×h=200mm×450mm结构自重:q=25×0.20×(0.45-0.10)=1.75KN/m 抹灰层:(0.45-0.10)×0.02×20×2=0.28KN/m 合计:g k=2.03 KN/m 5.截面尺寸:b×h=200mm×400mm结构自重:q=25×0.20×(0.40-0.10)=1.50KN/m 抹灰层:(0.40-0.10)×0.02×20×2=0.24KN/m 合计:g k=1.74 KN/m (二)柱线自重:1.截面尺寸:b×h=550mm×650mm结构自重:q=25×0.55×0.65=8.94 KN/m 抹灰层:(0.55+0.65)×0.02×20×2=0.96 KN/m 合计:g k=9.90KN/m 2.截面尺寸:b×h=400mm×600mm结构自重:q=25×0.40×0.60=6.00 KN/m 抹灰层:(0.40+0.60)×0.02×20×2=0.80 KN/m合计:g k=6.80KN/m 3.截面尺寸:b×h=400mm×500mm结构自重:q=25×0.40×0.50=5.00 KN/m 抹灰层:(0.40+0.50)×0.02×20×2=0.72 KN/m 合计:g k=5.72KN/m 4.截面尺寸:b×h=400mm×450mm结构自重:q=25×0.40×0.45=4.50 KN/m 抹灰层:(0.40+0.45)×0.02×20×2=0.76 KN/m 合计:g k=5.26 KN/m (三)梁上墙线荷载:根据设计要求选用390mm×190mm×190mm混凝土空心小砌块。
荷载的计算(土木毕业设计系列讲座)

五、水平荷载(风荷载与地震作用)下 内力的近似计算——D值法 • 适用于梁柱线刚度比小于3的情况。 • 步骤: 各柱的侧移刚度的计算 各柱反弯点处的剪力值 修正的反弯点高度的计算 各柱的柱端弯矩及梁端弯矩 各柱的轴力和梁的剪力
侧移刚度的计算
12 EI D c 3 h
c ——柱抗侧移刚度修正系数,取决于柱两端 的支承情况;由教材表中查用;
• (6)作弯矩图 • 将杆端弯矩按比例画在杆件受拉一侧。对于
无荷载直接作用的杆件 (如柱),将杆端弯矩连以 直线,即为该杆的弯矩图;对于有荷载直接作用 的杆件(如梁),以杆端弯矩的连线为基线,叠加相 应简支梁的弯矩图,即为该杆件的弯矩图。例如 顶层边跨横梁B5,10的跨中弯矩为
• (7)梁端弯矩的调幅 • 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较大,配筋较多,因而不 便施工。由于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 力重分布的性质,所以在重力荷载作用下可乘以 调幅系数β,适当降低梁端弯矩。根据工程经验, 对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可取β=0.8~0.9,梁端 弯矩降低后,跨中弯矩增加。这样,梁端弯矩调 幅后,不仅可以减少梁端配筋数量,达到方便施 工的目的,而且还可以提高柱的安全储备,以满 足“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 • 图6中括号内的数字为梁端弯矩调幅后相应截 面弯矩数值(调幅系数为0.8)。
毕业设计系列讲座
荷载与内力计算
结构计算步骤 • • • • • • •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 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的侧移、内力计算 风荷载作用下框架的侧移、内力计算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横向框架内力组合 框架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现浇楼梯板设计
主要内容
恒载的计算 活载的计算 风荷载的计算 弯矩二次分配法 D 值法
固定隔墙的自重 按恒荷载考虑
毕业设计指导书(框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及组合

计算杆件固端弯矩时应带符号,杆端弯矩一律以顺时针方向为正,如图3-6。
图 3-6 杆端及节点弯矩正方向
1)横梁固端弯矩:
(1)顶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二~四层横梁
自重作用:
板传来的恒载作用:
2)纵梁引起柱端附加弯矩:(本例中边框架纵梁偏向外侧,中框架纵梁偏向内侧)
顶层外纵梁
相交于同一点的多个杆件中的某一杆件,其在该节点的弯矩分配系数的计算过程为:
(1)确定各杆件在该节点的转动刚度
杆件的转动刚度与杆件远端的约束形式有关,如图3-1:
(a)杆件在节点A处的转动刚度
(b)某节点各杆件弯矩分配系数
图 3-1 A节点弯矩分配系数(图中 )
(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μ
(3)相交于一点杆件间的弯矩分配
(3)求某柱柱顶左侧及柱底右侧受拉最大弯矩——该柱右侧跨的上、下邻层横梁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其它层按同跨隔层布置(图3-4c);
当活荷载作用相对较小时,常先按满布活荷载计算内力,然后对计算内力进行调整的近似简化法,调整系数:跨中弯矩1.1~1.2,支座弯矩1.0。
(a)(b) (c)
图 3-4 竖向活荷载最不利布置
∑Mik/l
V1/A=gl/2+u-∑Mik/l
M=gl/2*l/4+u*1.05-MAB-V1/A*l/2
4
21.9
4.08
2.25
6
12.24
41.06
-30.54
2.55
50.75
-60.24
3
16.61
4.08
2.25
6
12.24
31.14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0415

2018/3/21
30
2018/3/21
5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上下柱尺 寸变,形 心偏心距e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上柱下端轴力N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梁中至柱中距≦相 应柱边长/4,节点 附加弯矩忽略
节点附加弯矩M=N*e 参于节点不平衡弯矩
节点附加弯矩 M=N*e 参于节点不平 衡弯矩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一、 弯矩二次分配法计算过程 1、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 2、求出荷载作用下梁端弯矩 3、求出节点不平衡弯矩(含纵向框架传来弯矩) 4、第一次分配 5、同时向远端传递 6、 第二次分配 7、叠加得最终弯矩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2018/3/21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四、固端弯矩计算 TSSD、材料力学均可 五、梁端剪力计算
TSSD、材料力学均可
求分配系数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求固端弯矩 先对各节点的不平衡弯 矩进行第一次分配
向远端传递(传递系数为 1/2);
再将传递弯矩产生的新 的不平衡弯矩进行第二次 分配
最终弯矩
第三部分 框架结构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二、梁端的弯矩调幅
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塑性内力重分布性能,在竖向荷 载作用下可以考虑适当降低梁端弯矩,即进行弯矩调幅。调 幅系数β如下: (1)现浇框架结构: β=0.8-0.9 (2)装配整体式框架: β=0.7-0.8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六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第一节框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各杆件的固端弯矩②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③弯矩分配④调幅并绘弯矩图⑤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剪力和轴力并绘图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 表恒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表(二)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假定结构无侧移,计算时采用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要点是:①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②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③计算梁、柱线刚度。
对于柱,假定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外,上层柱各层线刚度均乘以修正。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
每侧可取板厚的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宽度。
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一边有楼板:I=两边有楼板:I=④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按修正后的刚度计算各结点周围杆件的杆端分配系数。
所有上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3,底层柱的传递系数取1/2。
⑤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
⑥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柱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
(1)计算梁、柱相对线刚度图修正后梁柱相对线刚度(2)计算弯矩分配系数结构三层=÷+=①梁μB3C3μ=÷++=C3B3=÷++=μC3D3μ=÷+=D3C3=÷+=②柱μB3B2μ=÷++=C3C2μ=÷+=D3D2结构二层=÷++=①梁μB2C2μ=÷+++=C2B2=÷+++=μC2D2μ=÷++=D2C2②柱μ=÷++=B2B3=÷++=μB2B1=÷+++=μC2C3=÷+++=μC2C1=÷++=μD2D3μ=÷++=D2D1结构一层=÷+1+=①梁μB1C1=÷+1++=μC1B1=÷+1++=μC1D1=÷+1+=μD1C1=÷+1+=②柱μB1B2=1÷+1+=μB1B0=÷+1++=μC1C2=1÷+1++=μC1C0μ=÷+1+=D1D2μ=1÷+1+=D1D0(三)分层法算恒载作用下弯矩恒载作用下结构三层弯矩分配表B C D上柱偏心弯矩分配系数0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恒载作用下结构二层弯矩分配表↑↑↑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分配二次分配恒载作用下结构一层弯矩分配表↑↑↑B C D偏心弯矩分配系数固端弯矩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分配传递合计一次二次图弯矩再分配后恒载作用下弯矩图(KN·m)(四)框架梁弯矩塑性调幅为了减少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支座处的配筋数量,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以考虑竖向内力重分布,主要是降低支座负弯矩,以减小支座处的配筋,跨中则应相应增大弯矩。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

(完整版)框架结构毕业设计计算书钢筋混凝⼟现浇框架设计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设计任务某五层教学楼,钢筋混凝⼟现浇框架结构。
建筑平⾯为⼀字形,如图1所⽰。
底层层⾼ 4.2m,其它层⾼ 3.6m,室内外⾼差0.3m。
(结构布置如下图1)图11设计内容(1)结构布置确定柱⽹尺⼨,构件截⾯尺⼨,绘制框架结构平⾯布置图。
(2)框架内⼒计算竖向荷载作⽤下可按分层法计算内⼒,⽔平荷载作⽤下按D值法计算框架内⼒。
(3)内⼒组合(4)框架梁和柱承载⼒计算①框架梁承载⼒计算包括正截⾯和斜截⾯承载⼒计算,计算梁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②框架柱承载⼒计算包括正截⾯和斜截⾯承载⼒计算,计算柱的纵向钢筋和箍筋,并配置钢筋。
(5)框架侧移验算验算顶点侧移和层间侧移,使之符合规范要求。
(6)绘制框架配筋施⼯图。
2设计条件(1)⽓象条件基本风压0.5+6×0.01=0.56kNm2,地⾯粗糙度为B类。
注:以现场按编号布置的为准,本⼈编号6号(2)⼯程地质条件地表下0-10m深度⼟层均可做天然地基,地基承载⼒为180kPa。
(3)屋⾯及楼⾯做法: p]]—6tg①屋⾯做法:现浇楼板上铺膨胀珍珠岩保温层(檐⼝处厚100mm,2%⾃两侧檐⼝向中间找坡);1:2⽔泥砂浆找平层厚20mm;现浇混凝⼟楼板100mm;15mm厚纸筋⾯⽯灰抹。
②楼⾯做法:顶层为20mm厚⽔泥砂浆找平;5mm厚1:2⽔泥砂浆加“107”胶⽔着⾊粉⾯层;现浇混凝⼟楼板;底层为15mm厚纸筋⾯⽯灰抹底。
(4)楼⾯屋⾯活荷载为:1.5+28×0.01=1.78 kNm2(注:楼⾯、屋⾯活荷载以现场按学号布置的为准,本⼈学号28)⼆.框架结构计算过程1.平⾯布置(1)结构平⾯布置(见图2)图 2 结构平⾯布置(2)构件尺⼨确定边跨(AB、CD)梁:取中跨(BC)梁:取框架柱⾃重0.3×0.45×3.6×25=12.15 kN(柱⼦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重0.5×4.5×0.5×4.5×3.24=16.4 kN中间层边节点集中荷载 118.5 Kn中柱连系梁⾃重11.25 kN中柱粉刷0.92 kN内纵墙⾃重4.5×(3.6-0.4)×0.24×19=65.66 kN内纵墙粉刷4.5×(3.6-0.4)×2×0.02×17=9.79 kN框架柱⾃重12.15 kN(柱⼦粉刷算在墙体之中)连系梁传来的楼⾯荷载0.5×(4.5+4.5-3)×1.5×3.24=14.58 kN0.5×4.5×2.25×3.24=16.4kN中间层终结点集中荷载 130.75 Kn e)恒荷载作⽤下的结构简图如图5图5 恒荷载作⽤下结构计算简图(2)活荷载计算屋⾯活荷载1.78KNm2,楼⾯活荷载1.78KNm2,⾛廊楼⾯活荷载1.78KNm2。
毕业设计梁端剪力计算公式

毕业设计梁端剪力计算公式
梁端剪力计算公式如下:
V = (Q1 + Q2 + … + Qn) ± (Wi + Wj)
其中:
V:梁端剪力,单位为牛顿(N)或千克力(kg)
Q1-Qn:梁上各荷载的竖向荷载,单位为牛顿(N)或千克力(kg)
Wi,Wj:梁端点处水平方向钳制反力,单位为牛顿(N)或千克力(kg)
公式中的正负号表示荷载方向的不同,正表示向上方向的荷载,负表示向下方向的荷载。
需要注意的是,该公式只适用于简单支座梁,对于其他类型的梁,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修正或使用其他公式。
此外,荷载和反力的单位应保持一致。
某某土木工程专业荷载计算及风荷载侧移验算毕业设计(论文)word格式

水泥粉刷内墙面 (3.9m-0.6m)×2×0.36KN/m2=2.52KN/m
合计: 10.01KN/m
八、内横墙
标准层:
横墙 3.3m×0.24m×8KN/m3=6.34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3.3m-0.4m)×2×0.36KN/m2=1.94KN/m
水泥粉刷内墙 (0.9m+0.6m-0.12m)×0.36KN/m2=0.50KN/m
合计: 4.39KN/m
七、内纵墙自重
标准层:
纵墙 3.3m ×0.24m×8KN/m3=6.34KN/m
水泥粉刷内墙面 (3.3m-0.6m)×2×0.36KN/m2=1.94KN/m
合计: 8.28KN/m
底层
222风荷载作用下的侧移验算一侧移刚度见表2223所示22横向0271408511100371930111100371930102714085河南科技大学毕业设1223横向底层1310047148500551737905517379131004714850二风荷载作用下框架侧移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的层间侧移可按下式计算ij层的总剪力ij层的层间位移第一层的层间侧移值求出后就可以计算各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顶点侧移值各层楼板标高处的侧移值是该层以下各层层间侧移之和
2+0.24m) ×0.5KN/m2=6.67KN/m
顶层柱恒载=女儿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6.67KN/m×7.8m+3.16KN/m×(7.8m-0.5m)+6.89m×
3.9m× ×7.8m=233.34KN
顶层柱活载=板传活载
=
标准层柱恒载=墙自重+梁自重+板传荷载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完整计算书

1 绪论1.1工程概况该工程为某大学实验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数为8层,总建筑面积11305.82m 2,宽度为39.95m,长度为60.56m ;底层层高4.2m ,其它层层高3.6m ,室内外高差0.6m 。
该工程的梁、柱、板、楼梯、基础均采用现浇,因考虑抗震的要求,需要设置变形缝,宽度为130mm 。
1.1.1设计资料(1)气象条件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0 C .冻土深度25cm ,基本风压0.45kN/m 2,基本雪压0.4 kN/m 2,以西北风为主导方向,年降水量1000mm 。
(2)地质条件该工程场区地势平坦,土层分布比较规律。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40a f kPa 。
(3)地震烈度 7度。
(4)抗震设防 7度近震。
1.1.2材料梁、柱、基础均采用C30;纵筋采用HRB335,箍筋采用HPB235;单向板和双向板均采用C30,受力筋和分布筋均为HPB235;楼梯采用C20,除平台梁中纵筋采用HRB335外,其余均采用HPB235。
1.2工程特点本工程为8层,主体高度为29m 左右,为高层建筑。
其特点在于:建造高层建筑可以获得更多的建筑面积,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管线的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于管理的投资;其竖向交通一般由电梯来完成,这样就回增加建筑物的造价;从建筑防火的角度来看,高层建筑的防火要求要高于中低层建筑;以结构受力特性来看,侧向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在高层建筑分析和设计中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无论从结构分析,还是结构设计来说,其过程都比较复杂。
在框架结构体系中,高层建筑的结构平面布置应力求简单,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应对称均匀布置,尽量使结构的刚心与质心重合,避免地震时引起结构扭转及局部突变,并尽可能降低建筑物的重心,以利于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合理地设置变形缝,其缝的宽度视建筑物的高度和抗震设防而定。
该工程的设计,根据工程地震勘探和所属地区的条件,要求有灵活的空间布置和较大的跨度,故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设计计算步骤(参考)

框架结构毕业设计内力计算步骤(仅供参考,配筋计算不在内)一.进行结构方案比较,选定结构方案,进行结构布置1. 结构选型:在建筑设计的基础上,从抗震要求方面、房屋总高度、层数、柱最大间距等,说明为何选用框架结构,而不采用框剪结构、内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砖混结构。
2. 楼盖结构方案比较:确定承重方案,进行结构布置,比较选用现浇板及预制板的不同点,画出三种以上结构平面布置草图,比较后全组共同确定一种方案,画出结构平面布置图,进行编号对框架负载面积基本相同的编同一个号:“KJ-X ”;连续梁用“L-X ”表示;现浇板用“B-X ”表示;构造柱用“GZ-X ”表示;预制板放在选板后再补画,其他见结构参考图。
二.初步选择梁柱截面尺寸及材料强度等级1. 确定梁柱剪力墙截面尺寸 (1)梁1)框架梁:b b b h b l h )31~21()121~81(==按抗震要求:42120041≥≥≥≥bnc b b b b h l b b mmb h b 荷载大(一般指活荷大或负荷面积大),取大值。
2)连续梁:b b b h b l h )31~21()181~121(==另外,确定梁宽时,尽量与填充墙厚度相同,可使室内不见梁棱角,纵向框架梁还要考虑下皮最好与窗上口标高相同,以免再设过梁。
(2)现浇板及预制板现浇板厚:工业建筑:;80mm h ≥ 连续单向板:40l h ≥;双向板:50l h ≥; (3)柱截面尺寸:;300mm b c ≥柱净高与截面高度之比4≥cnh H ; 截面积cc f NA )55.0~45.0(≥;式中N 为首层柱根估算轴力设计值,计算方法如下:对于中柱与边柱,分别找出负荷面积最大的柱,算出一层楼面的面荷载,假设屋面荷载同楼面荷载,用此荷载乘以层数再乘以负荷面积,即为所求N 。
柱自重略去不计,各层Ac 宜相同。
2. 确定材料强度等级钢筋:按抗震要求,确定纵筋与箍筋级别;混凝土:按抗震要求,并考虑现浇板砼质量,经济确定砼强度等级,考虑首层较高,变形较大,可适当提高砼强度等级。
土木工程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

土木工程住宅楼毕业设计计算书一、工程概况本毕业设计为某住宅小区的一栋住宅楼设计。
该住宅楼地上层数为具体层数层,地下层数为具体层数层,建筑总高度为具体高度米。
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类型为具体基础类型。
二、设计依据1、相关规范和标准,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等。
2、地质勘察报告,提供了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等重要参数。
3、建筑设计方案,包括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等。
三、荷载计算1、恒载计算屋面恒载:考虑防水层、保温层、找平层等的重量。
楼面恒载:包括楼板自重、地面装饰层等。
墙体恒载:根据墙体材料和厚度计算。
2、活载计算按照规范取值,如客厅、卧室、阳台等的活载标准值。
3、风荷载计算根据建筑所在地区的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等参数计算风荷载标准值。
4、地震作用计算依据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等确定地震分组,计算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四、结构内力计算1、框架梁柱的线刚度计算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截面尺寸等因素。
2、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或弯矩二次分配法。
3、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运用 D 值法计算框架的抗侧移刚度,进而求出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的内力。
五、梁柱截面设计1、框架梁截面设计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确定纵筋面积。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配置箍筋。
2、框架柱截面设计根据轴压比要求初步确定柱截面尺寸。
进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六、楼板设计1、楼板类型及尺寸确定选择合适的楼板类型,如单向板或双向板。
2、荷载计算计算楼板上的恒载和活载。
3、内力计算采用弹性理论或塑性理论计算内力。
4、配筋计算根据内力计算结果进行配筋。
七、楼梯设计1、楼梯类型选择确定采用板式楼梯或梁式楼梯。
2、尺寸确定计算楼梯的踏步尺寸、梯段宽度、平台宽度等。
3、荷载计算考虑楼梯自重、人群荷载等。
4、内力计算计算梯段板和平台板的内力。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2荷载计算

6
毕业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风荷载的计算 水平风荷载可化成作用于框架节点处的水平集中荷载, 并合并于迎风面一侧。
计算单元B wk ×B ×(hi+hi+1)/2
7
Back
返回
Nest
毕业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地震作用的计算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地震作用的 计算有三种方法。 底部剪力法:适用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 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 单质点体系的结构。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对于不符合底部剪力法的结构,宜 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时程分析法:特别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超过一定 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 下的补充计算。 对于本设计,应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地震作用的计算。 (手算也只能采用此方法,故结构布置时应使结构符合此 适用条件) Back Nest
20
Back
Nest
毕业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判别:
若: T1 1 . 4 T g 若: T1 1 . 4 T g 不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n 0 考虑顶部附加地震作用 n 查表
质点i的水平地震作用Fi
Fi Gi H i
G H
j 1 j
n i
n
FEk (1 n )
(4)荷载的计算 恒荷载 竖向荷载 活荷载 作用在框架 上的荷载 水平荷载 地震作用 ★注意:所有荷载均按标准值计算,待荷载组合时再考 虑荷载分项系数,这是因为在不同的组合中采用的分 项系数是不同的。 Back Nest 风荷载
2
毕业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恒荷载的计算 恒荷载(永久荷载)指结构的自重及相应粉刷、构造层的 自重,可直接根据构件的设计尺寸与材料自重计算。 常用材料自重可查阅《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构造层的自重也可查阅所选建筑构造做法的标准图集, 例如:地板砖楼面(98ZJ001楼10)自重为0.70kN/m2。 楼板及其构造层自重一般为面荷载形式;梁及其构造层 自重一般为沿梁长的线荷载形式。 对于框架所受恒荷载的计算,最关键的是荷载的传递路 线。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第六章 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

第六章竖向荷载(恒载+活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第一节框架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本设计用分层法计算内力,具体步骤如下:①计算各杆件的固端弯矩②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③弯矩分配④调幅并绘弯矩图⑤计算跨中最大弯矩、剪力和轴力并绘图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一)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恒载作用下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 表6.1框架梁BC跨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结构三层(屋面)计算简图弯矩图结构二层计算简图弯矩图结构一层计算简图弯矩图楼层框架梁CD跨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结构三层(屋面)计算简图弯矩图节点3弯矩为125.68KN·m3单元最大负弯矩为131.01KN·m结构二层计算简图弯矩图结构一层计算简图弯矩图楼层框架梁D-1/D悬挑梁固端弯矩计算(单位:KN·m)结构一层计算简图弯矩图恒载作用下梁固端弯矩计算统计表6.2 结构层MBC(KN·m)MCB(KN·m)MCD(KN·m)MDC(KN·m)MD-1/D(KN·m)三层-65.98 65.98 -276.11 212.13 0二层-88.48 88.48 -429.29 315.57 0一层-88.48 88.48 -429.29 315.57 -295.93(二)计算各节点弯矩分配系数用分层法计算竖向荷载,假定结构无侧移,计算时采用力矩分配法,其计算要点是:①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值和梁的固端弯矩。
②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
③计算梁、柱线刚度。
对于柱,假定分层后中间各层柱柱端固定与实际不符,因而,除底层外,上层柱各层线刚度均乘以0.9修正。
有现浇楼面的梁,宜考虑楼板的作用。
每侧可取板厚的6倍作为楼板的有效作用宽度。
设计中,可近似按下式计算梁的截面惯性矩:一边有楼板:I=1.5Ir两边有楼板:I=2.0Ir④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随着工程设计技术的进步和使用材料的不断发展,对结构设计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它对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性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内力计算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1.1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桥梁、建筑、道路等工程结构被广泛使用,其中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构的安全性成为工程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而内力计算作为结构设计的基本内容,对于结构的合理设计和安全性评估起着重要的作用。
1.2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探讨结构的安全性评估及设计中的关键问题,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内力计算方法与步骤分析2.1内力计算方法内力计算方法主要包括静力学方法、动力学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法等。
在这些方法中,静力学是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静力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平衡方程和力和力矩的平衡条件来计算结构的内力。
2.2内力计算步骤内力计算的步骤包括: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建立结构的模型、计算荷载的作用、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内力等。
其中,确定结构的边界条件是内力计算的前提条件,建立结构的模型是内力计算的基础,计算荷载的作用是内力计算的关键步骤,分析和计算结构的内力是内力计算的最终目的。
三、毕业设计框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实例分析在本实例中,我们以栋大楼的毕业设计框架为对象,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的方法和步骤。
3.1确定边界条件首先,需要确定建筑结构的边界条件,包括支座类型、结构的几何形状、结构材料等。
这些参数将对内力计算产生重要影响。
3.2建立结构模型建立结构模型是内力计算的基础,可以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模型的三维建立。
建模时需要注意建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材料属性的准确反映。
3.3计算荷载的作用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首先需要将楼层的荷载施加到结构模型上。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手算步骤

框架结构计算步骤1、主梁截面高度按梁跨度的1/12—1/8估算,次梁按跨度的1/18—1/12估算。
依据轴压比限值估算柱子截面2、框架侧移刚度的计算:先计算梁、柱的线刚度,然后计算各层横向框架侧移刚度(D值法),判断是否为规则框架(位移角是否满足规范要求)。
3、集中于各楼层标高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计算:计算重力荷载代表值的公式为:G〔= G恒+ 0.5G活,形成“糖葫芦串”。
4、横向水平荷载(地震作用)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和侧移计算(D值法),主要是各层柱端弯矩及剪力计算;梁端弯矩、剪力及柱轴力计算。
5、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及弯矩分配法计算恒载作用下的梁端、柱端弯矩,另,梁端剪力可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相叠加而得。
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得到。
6、横向框架内力组合,包括框架梁内力组合、框架柱内力组合:首先计算跨间最大弯矩并进行弯矩调幅(梁柱节点在理论计算中一般看作是绝对刚接,但实际的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做不到完全刚接,更接近于刚接和铰接之间。
尤其是混凝土梁端开裂后,刚接的假定更是不太成立。
竖向荷载作用下,如果按照假定为刚接的理论计算值去设计,而实际做不到完全刚接,那么实质上是低估了跨中截面的实际弯矩值。
因此,可以考虑用梁端塑性调幅的方法来体现这一影响。
还有一个方面的考虑,梁端负弯矩钢筋都在梁顶部布置,如果数量过多,很难布置,混凝土也很难浇捣,施工质量没有保障。
适当的塑性调幅,相当于减少梁端负弯矩钢筋,增加梁跨中正弯矩钢筋,方便施工,保证质量。
弯矩调幅与抗震设计中的强柱弱梁无关,且只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进行调幅。
),然后进行框架梁的内力组合,最后进行梁端剪力的调整。
框架柱内力组合,取每层柱顶和柱底两个控制截面进行组合,组合后进行柱端弯矩调整。
7、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候需要:“强剪弱弯”=调整梁端剪力和柱端剪力;“强柱弱梁”=调整柱端弯矩。
8、在算框架梁配筋计算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之前,是先要调幅,再把调幅后的M,V值进行内力组合,然后再把各种内力组合中的最大值提出来,进行截面设计,也就是你要问的“在框架梁配筋计算中截面的弯矩设计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表24 恒载标准值作用下梁剪力计算
层号
5
4
3
2
1
0
AB跨 l=
左端弯矩 右M端A弯B矩
-67.42
-110.99 -108.51 -109.25
-5.24 0.00 -1.86 -7.10
-0.82 -13.82
6.91 -4.89 -12.62
1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88.25
0.00
MBA
-107.95 -94.71 -93.96 -94.27 -117.50
0.00
7.2 V M=(MB
5.63
-2.26
-2.02
-2.08
4.06
0.00
A-
V Gb
113.84 119.69 119.69 119.96 119.69
0.00
V 左=- V M + V Gb(kN)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0.4014
0.2089 0.3897
136.61 -50.40 44.93 -23.19 107.95
-26.23 -11.63 -12.07 -49.93
-11.04 -48.93 24.47 -22.51 -58.02
0.5044 0.1728 0.1728 0.3223
-41.47 20.32 -10.25 -0.16 -31.56
3 0.2550 0.2550 0.4900
10.57 5.29 -0.19 15.67
10.57 5.72 -0.19 16.10
-41.47 20.32 -10.25 -0.37 -31.77
-17.21 -8.98 -6.36 -16.77 117.50 -45.11 -23.73 -48.66
层号
6
5
AB跨
4 3
2
1
6
5
BC跨
4 3
2
1
6
5
CD跨
4 3
2
1
横向4轴框架梁竖向荷载取值
均布荷载(kN/m)
主梁自重 板恒载p 板活载q
13.2 19.8
1.8
13.2 16.2
7.2
13.2 16.2
7.2
13.2 16.2
7.2
13.2 16.2
7.2
13.2 16.2
7.2
4.5375
0
0
4.5375
36.63 18.31 -1.97 52.97
-143.63 70.38 -33.95 -3.79 -110.99
4 0.2550 0.2550 0.4900
36.63 18.31 -0.68 54.26
36.63 18.31 -0.68 54.26
-143.63 70.38 -33.95 -1.31 -108.51
节点
左梁
上柱
构件线刚度 下柱
右梁
合计
左梁
分配系数 上柱
A
9.0000E+04 7.7955E+04 1.6795E+05
B
7.7955E+04
9.0000E+04 8.3188E+04 2.5114E+05 0.3104
C
8.3188E+04
9.0000E+04 7.7955E+04 2.5114E+05 0.3312
-23.26 -12.25 -5.70 -41.22
-9.01 -43.39 21.69 -10.64 -41.34
0.3490 0.1820 0.1290 0.3400
143.63
-9.01
-46.98 -24.50 -17.37 -45.77
38.06 -11.63 0.00 22.89
1.43 1.00 2.74 59.38 28.87 -88.25
-23.26 -11.63 -5.81 -40.70
-23.26 -11.63 -5.81 -40.70
-9.01 -43.39 21.69 -10.84 -41.54
0.5044 0.1728 0.1728 0.3223
143.63 -67.90 35.19 -16.65 94.27
-23.26 -11.63 -5.70 -40.60
143.63 -67.90 35.19 -16.21 94.71
-23.26 -13.12 -5.55 -41.93
-23.26 -11.63 -5.55 -40.45
-9.01 -43.39 21.69 -10.36 -41.06
0.5044 0.1728 0.1728 0.3223
143.63 -67.90 35.19 -16.96 93.96
-1.99 -3.51 -0.37 -5.87
-0.82 -3.72 1.86 -0.69 -3.37
0.5044 0.1728 0.1728 0.3223
41.47 -20.50 10.16 -6.15 24.97
-7.02 -1.00 -2.11 -10.13
-7.02 -3.51 -2.11 -12.64
0.3888
B
7.7955E+04 9.0000E+04 6.3529E+04 8.3188E+04 3.1467E+05 0.2477 0.2860
1
C
8.3188E+04 9.0000E+04 6.3529E+04 7.7955E+04 3.1467E+05 0.2644 0.2860
D
7.7955E+04 9.0000E+04 6.3529E+04
0
0
4.5375
0
0
4.5375
0
0
4.5375
0
0
4.5375
0
0
4.95 19.8
1.8
4.95 16.2
7.2
4.95 16.2
7.2
4.95 16.2
7.2
4.95 16.2
7.2
4.95 16.2
7.2
墙自重
0.000 5.936 5.936 5.936 4.749 4.749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5.936 6.530 6.530 4.749 4.749
D
7.7955E+04
9.0000E+04
1.6795E+05 0.4641
A
9.0000E+04 9.0000E+04 7.7955E+04 2.5795E+05
0.3489
B
7.7955E+04 9.0000E+04 9.0000E+04 8.3188E+04 3.4114E+05 0.2285 0.2638
等效均布 恒荷载
33.000 35.336 35.336 35.336 34.149 34.149 4.538 4.538 4.538 4.538 4.538 4.538 24.750 27.086 27.680 27.680 25.899 25.899
表23 横向2轴框架梁柱节点处由纵向框架传来的竖向荷载取值(kN)
0.5044 0.1728 0.1728 0.3223
41.47 -20.50 10.16 -4.79 26.33
-7.02 -3.51 -1.64 -12.18
-7.02 -3.70 -1.64 -12.36
-0.82 -13.10
6.55 -3.06 -10.43
2 0.2760 0.1940 0.5300
2.3148E+05 0.3368 0.3888
恒载标
准值作
上柱 下柱 右梁
6
0.3422 0.6578
46.75 18.31 2.36 67.42
-136.61 89.86 -25.20 4.53 -67.42
5 0.2550 0.2550 0.4900
36.63 23.37 -1.97 58.03
-4.06
0.00
MBD )/l
V Gb
113.84 119.69 119.69 119.69 119.69
0.00
V 左= -V M + V Gb(kN)
119.47
117.43
117.67
117.71
123.75
0.00
V右= VM + V Gb(kN)
108.21
121.95
121.71
121.67
1 0.0000 0.0000 0.0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活载标
准值作
用下弯
上柱 下柱 右梁
6
0.3422 0.6578
3.55 5.29 -1.15 7.68
-10.37 6.82 -1.92 -2.22 -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