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乡下人家》优质教案
一、教学内容分析
1.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围绕乡下人家的生活展开,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农村生活的一些场景和人物,培养学生对农村的了解和尊重。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尊重和理解。
二、教学准备
•教材准备: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乡下人家》
•工具准备: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乡下的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课文
•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和人物。
•注重讲解生词和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的生活特点,产生自己的见解。
4. 课文赏析
•针对课文中的重要句子或段落展开深入的讨论和赏析。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表达能力。
5. 情感体验
组织学生展开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感体验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村生活。
四、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究更多关于乡下人家生活的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六、教学总结
通过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对乡下人家的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以上是本文对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下人家》的优质教案分享。
希望能对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2.能够理解并朗读课文《刻下的痕迹》。
3.能够初步了解古人留下的文字。
4.能够初步认识篆刻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2.能够培养学生用书写工具正确书写字词的能力。
3.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来源和变化的兴趣。
4.能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意识。
3.培养学生勤奋学习、认真思考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2.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篆刻文化。
教学难点1.掌握篆刻字体特点。
2.理解古人留下文字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A. 导入1.利用图片、实物或视频等展示篆刻字体,引发学生对篆刻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文字是如何保存下来的。
B. 学习新知识1.教师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教师板书并解释新学识,帮助学生认读汉字“大、小、人、力、口、日”。
3.向学生播放课文《刻下的痕迹》的录音,并带领学生朗读。
C. 练习与巩固1.学生跟读课文,师生共同品味课文内容。
2.学生进行识字练习,巩固汉字学习成果。
3.分组讨论古人留下文字的意义,并展示讨论成果。
D. 拓展延伸1.邀请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解篆刻的历史渊源。
2.给学生展示精美的篆刻作品,启发学生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本教案经过多次实践,学生们对篆刻文化的认识有了明显提升,对古人留下的文字也表现出浓厚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的教学,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究篆刻文化的意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的具体内容,希朋友们能够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29页)
第一单元单元概述本单元以“纯朴的乡村”为主题,安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乡下人家》《天窗》,一篇略读课文《三月桃花水》,一次口语交际“转述”,一篇习作“我的乐园”,一个“语文园地”。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情景和场景。
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进行背诵。
3.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5.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重点1.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朗读课文,想象画面,摘抄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
3.写自己喜爱的某个地方,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难点抓住关键词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词三首》3课时《乡下人家》2课时《天窗》2课时《三月桃花水》1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语文园地2课时1古诗词三首本课安排了两首诗和一首词。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人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宿新市徐公店》描写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展现了儿童在菜地边追逐黄蝶的生动画面。
《清平乐·村居》通过描写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刻画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家生活画面。
这三首诗词从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角度描写了农村生活,展现了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乡村风光。
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词知识,对于学习古诗词也有了一定的方法。
这三首古诗词都是描写乡村景色的,教学中可以运用插图和导语代入诗的意境、画面和体悟诗境的方式,让学生感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1.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性学习,再请学生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对春末夏初季节交替时景色的描写,体现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全诗所选取的景物极为平淡,所描绘人物的活动也极为平常,但由于采取景物与人物相结合,动静相间的写作手法,成功地刻画出农村恬淡自然,宁静清新的晚春风光。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是南宋的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意趣横生。
《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
上片勾勒环境烘托气氛。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悦、向往之情,侧面上反映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生活的憎恶。
这首词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
词人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体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作者介绍】杨万里,杨万里生于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他八岁丧母。
其父杨芾精通《易经》,常忍着饥寒购买书籍,在十年之内,积得藏书数千卷。
在父亲的影响下,杨万里自幼读书非常勤奋,广师博学,锲而不舍,曾从师于高守道、王庭等人。
绍兴二十年(1150年)春,杨万里赴临安参加礼部试,落第而归,仍继续求学。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进士及第。
次年,拜刘才邵为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授赣州司户参军。
在赣州司户任上,其父杨芾又携领他去拜见谪居南安的张九成和途经赣州的胡铨。
王庭、张九成、胡铨等前辈的学问、节操以及力主抗金的爱国精神,给了杨万里以重要的影响。
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十月,调任永州零陵县丞。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电子课本课件目录第一单元 (1)1古诗词三首 (2)宿新市徐公店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2)清平乐.村居 (3)2乡下人家 (4)3天窗 (7)4*三月桃花水 (10)◎口语交际:转述 (11)◎习作:我的乐园 (12)◎语文园地 (13)第二单元 (15)5琥珀 (16)6飞向蓝天的恐龙 (19)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23)8*千年梦圆在今朝 (25)◎口语交际:说新闻 (29)◎习作:我的奇思妙想............30◎语文园地 (31)◎快乐读书吧 (33)第三单元 (35)9短诗三首 (36)繁星(七一) (36)繁星(一三一) (36)繁星(一五九) (37)10绿 (38)11白桦 (40)12*在天晴了的时候 (42)◎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 (44)◎语文园地 (45)第四单元 (47)13猫 (48)14母鸡 (51)15白鹅 (54)◎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59)◎语文园地 (60)第五单元 (63)16海上日出 (64)17记金华的双龙洞 (66)◎习作例文:颐和园 (70)七月的天山 (72)◎习作:游 (74)第六单元 (75)18小英雄雨来 (76)19*我们家的男子汉 (85)20*芦花鞋 (89)◎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95)◎习作:我学会了 (96)◎语文园地 (97)第七单元 (99)21古诗三首 (100)芙蓉楼送辛渐 (100)塞下曲 (100)墨梅 (101)22文言文二则 (102)囊萤夜读 (102)铁杵成针 (103)23“诺曼底号”遇难记 (104)24*黄继光 (109)◎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13)◎习作:我的“自画像” (114)◎语文园地 (115)第八单元 (117)25宝葫芦的秘密 (118)26巨人的花园 (121)27*海的女儿 (124)◎习作:故事新编 (128)◎语文园地 (129)识字表 (131)写字表 (134)词语表 (136)标*的是略读课文纯朴的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读懂图画》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分析图画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地分析图画,理解其中的情感与意义,培养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图画的细节、理解图画表达的情感,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画内容。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图画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一幅引人入胜的图画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教师向学生介绍如何分析一幅图画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
3. 实践: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练习描述图画的内容。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成果,强调观察细节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诗歌欣赏》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欣赏诗歌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操,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诗歌,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
2.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赏析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用朗诵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逐句解读诗歌,辅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义。
3. 欣赏:让学生聆听优美的诗歌朗诵,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创作: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情感,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是通过阅读文章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备课内容: 1. 教学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能力。
3.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提升对文章细节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教案(含3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古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帮助学生掌握诗词的背诵和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引导学生珍爱自然、向往田园生活。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1.古诗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整体意境。
2.掌握古诗的朗诵技巧,让学生能够流畅朗诵古诗。
四、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寓意。
2.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诵方式,让诗歌更具表现力。
五、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古诗内容、课后练习等;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诵;3.图片或视频素材:可以辅助学生对古诗中的意象有更直观的理解。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上课前准备:播放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音频,让学生先感受整体意境。
2.听课讲解:老师解读古诗中的每个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课堂练习:让学生尝试朗诵古诗,纠正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内容:学生自主背诵古诗,然后抽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分组朗诵:让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分组朗诵古诗,增强学生合作精神。
3.练习:老师讲解古诗中的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理解古诗。
第三课时1.朗诵比赛:安排学生进行朗诵比赛,评选出最佳朗诵者。
2.创作:鼓励学生根据古诗中的意象,进行创作诗歌或小作文。
3.总结: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堂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诵表现和深度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2.通过学生的创作作品,评价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八、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背诵古诗,做课后笔记;2.要求学生根据古诗的意象创作作品,写一篇小作文或一首诗歌。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第一单元)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模板)- 第一单元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听懂、会说认识本单元生词:…
2.能够正确朗读本单元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能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4.了解本单元课文的作者及背景知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 生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的理解与朗读。
3. 相关练习的完成。
难点: 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
2. 生词的正确运用。
三、教学准备
1.课文教材:《…》
2.教学课件:…
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粉笔、图片、单词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
1. Warm-up(热身)
•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Presentation(呈现)
•教师通过读课文或语音录音呈现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意。
3. Practice(练习)
•学生跟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
•学生进行课文内容理解练习,如填空、选择题等。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展示学生表达能力。
4. Production(表达)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加强表达能力。
•学生撰写课文总结或感悟,提升写作能力。
5. Homework(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复习课文内容。
•自觉背诵课文,在课堂上进行背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习作的基本要素:习作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完成的文学作品,通过习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学习习作的写作结构:介绍习作的写作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习作的写作技巧。
3.掌握表达个人内心世界的方法:通过这次写作,引导学生学会用文字表达个人内心感受和想法。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习作的撰写,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用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习作,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思考能力:通过习作的创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周围环境,思考身边的事物,并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乐园的描述素材: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到乐园的描述素材。
2.训练学生写作能力:针对习作的写作特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表达能力:学生需要观察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乐园的情景。
2.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出“乐园”主题,让学生展开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心中的乐园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步:学习习作的写作结构(15分钟)1.介绍习作的写作结构:开头-发展-结尾。
2.分析范文,引导学生发现习作中的写作技巧和要素。
第三步:搜集素材(2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并搜集乐园的描述素材,包括环境、氛围、人物等。
2.指导学生将搜集到的素材整理成思维导图或提纲。
第四步:撰写习作(40分钟)1.学生根据搜集到的素材和提纲,展开写作。
2.老师逐组进行指导和辅导,帮助学生完善习作。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写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2.老师逐一点评学生的习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情感。
2.能按要求正确书写生字词,增强词汇记忆。
3.能正确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看法。
4.能在困难情境中自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课文:《小有所获的秘密》2.生字词:探寻、屏息、湖泊、漫步3.文学常识:诗歌、寓言故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2.正确书写并运用生字词。
3.学会倾听他人,表达自己的看法。
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寓意。
2.运用生字词进行合理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引入新课。
2.课文学习:轻声朗读课文,理解意思。
3.生字词学习:板书生字词,学习笔顺发音。
第二课时1.课文鉴赏: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生字词造句:学生自由造生字词句子。
第三课时1.课文背诵:学生跟读课文,小组合作背诵。
2.课文理解: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
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也需要加强,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作业。
另外,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多给予学生机会进行言语交流。
六、教学延伸1.小组朗读: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诗歌和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爱阅读的习惯。
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语文园地一》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情节和主题。
–能正确朗读课文,准确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掌握诗词《悯农》的内容和背诵。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认识和尊重。
–引导学生珍惜粮食资源,树立良好的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朗读。
–诗词《悯农》的背诵和理解。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词《悯农》的感情理解和情感表达。
–学生对生字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热身•利用图片或短视频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生互动,学生讨论课文标题所能联想到的内容。
2. 学习课文•听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正确发音。
•教师解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语,并帮助学生理解。
3.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感情表达,讨论农民的辛勤劳作和对粮食的依赖。
第二课时1. 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朗读课文段落,巩固课文内容。
•提问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
2. 学习诗词《悯农》•教学诗词《悯农》的背诵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分组朗诵《悯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总结与展望•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展望下节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后记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语文园地一》的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对诗词《悯农》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互相学习,交流,增强了对粮食和农民的尊重与感恩之情。
下一步教学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语文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识字,理解和朗读课文《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3.体会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品质观。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
3.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正能量。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促进同学之间友爱互助。
2.培养学生正确的品德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3.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识字认读、理解,朗读《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三、教学过程1. 集体备课•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分析课文内容,准备好课前导入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堂教学第一节课:导入1.利用图片或故事引入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2.提出“什么是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
第二节课: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跟读,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2.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感。
第三节课: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重要性及实践方式。
2.鼓励学生积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品德观。
第四节课:课堂练习1.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促进思维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次集体备课教学计划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道德品质,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积极向上的品质观。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德观念。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主要围绕“认识汉字”这一主题展开教学,通过识字、写字等多种活动,让学生认识汉字的结构、笔画和发音规律,为学习汉字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识别并书写本单元所学字词。
2.了解汉字的构成要素,掌握部分汉字的笔画顺序。
3.能够正确发音并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
4.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并书写本单元相关字词。
2.理解并掌握汉字的结构和发音规律。
难点1.掌握一些基本的汉字笔画顺序。
2.运用学到的字词进行简单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语文园地一》P1-3,教学课件,板书设计,学生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教材内容,准备课堂笔记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汉字和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 2. 学习新知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新学习的字词,讲解汉字的基本结构和发音规律,并示范正确的书写方法。
#### 3. 练习让学生跟读、模仿教师书写相应的汉字,加深记忆。
#### 4. 巩固设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一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2. 拓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的表达。
#### 3. 提高引导学生体验汉字书写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 4. 作业布置留下相应的练习作业,以便学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本单元教学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对汉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汉字的笔画顺序掌握不够,今后需要加强笔画训练。
同时,我还需要更多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帮助他们在汉字学习中有更好的应用能力。
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但也需要更多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解决方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朗读诗歌,感受古诗之美;2.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能描述故事情节;3.能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诗歌描写的对象;4.能够初步体会古代文人情感表达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读诗歌。
二、教学准备1.《古诗三首》教材相关课文;2.录音机、音响设备;3.打印好的《古诗三首》文本;4.图片、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音响设备播放《静夜思》原声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
2. 学习《静夜思》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静夜思》,学生跟读;2.理解诗意:结合图片展示,学生讨论诗歌描写的景色,增进理解;3.默写训练:让学生尝试写出《静夜思》的几句诗句,检验理解程度。
3. 学习《春晓》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春晓》,学生跟读;2.情感表达:让学生思考诗歌中作者对春天的感受,开展情感交流;3.听课后感:学生用简短语言描述自己的春天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课堂朗读:老师朗读《登鹳雀楼》,学生跟读;2.诗歌背景:简要介绍《登鹳雀楼》的背景和作者,增加诗歌的历史感;3.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认为的诗歌意义,各小组报告。
5. 总结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和理解古诗的韵味,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四、课后作业1.默写《静夜思》的前两句;2.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春天;3.谈谈你对《登鹳雀楼》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情感体验和实际应用,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也开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和表达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积极,但还需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好诗歌的理解和背景知识,提高诗意理解的深度。
以上是本次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古诗三首》。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三月桃花水》教案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4.三月桃花水》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诗歌意境,感受春天的美好。
2.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学会用诗歌的语言描述美景。
3.能够认读生词,了解词语搭配和诗歌的韵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
2.启发学生对于美的感受与表达,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意境。
2.识字认读,理解词语搭配。
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2.用诗歌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预热学习气氛。
学习活动: 1. 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学习课文《三月桃花水》,了解诗歌内容。
3. 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引导学生进行描述和感受。
4. 学习并认读生词,掌握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作业布置:背诵课文《三月桃花水》,准备朗读。
第二课时复习导入:学生背诵课文,进行朗读。
学习活动: 1. 学习古诗《江南春》,感受文学之美。
2. 对比两首诗歌的描述方式和意蕴,展开讨论。
3. 进行诗歌赏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意。
4. 小组合作,选取自己喜欢的一个美好画面,用诗歌的语言写下来。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习题,仿照《三月桃花水》的语言写一首自己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读表现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学生多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感。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感受。
同时,要多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以上为《三月桃花水》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您的教学工作。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第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并理解课文中乡下人家的生活方式和环境。
2.掌握关于农田、田野、小树林等自然环境的词语。
3.理解和掌握相关词语的发音和意义。
能力目标1.能够认真倾听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能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朗读和复述。
3.能够表达对乡下生活的好奇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2.掌握关键词汇的发音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描述的细节和情节。
2.掌握并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PPT或图片素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通过展示图片或短视频,引导学生想象乡下人家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好奇。
2. 学习课文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生词和生词解释。
3.分组复述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连线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乡下人家的生活和城市的不同之处,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向往。
4. 课文学习总结对课文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确保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后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或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学习为主,通过朗读、复述和互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上下功夫,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2《乡下人家》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2《乡下人家》一、教学目标1.了解《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能够自主朗读并理解全文。
2.能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能够运用词语、句子教学知识,描述课文中的景物,人物等。
4.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综合语文水平。
二、教学重点1.理解《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词语、句子,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对应的语言形式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能够准确地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进行表达。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初步了解学生对于农村生活的了解程度,引入《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主题。
二、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小组内互相朗读,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三、词语解释1.解释生词和词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跟读重要词语,确保掌握。
四、课文内容理解1.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整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复述。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学生互相提问,复习课文内容。
二、语言点讲解1.解释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理解。
2.学生运用课文句子进行造句练习。
三、歌曲欣赏•搜集相关农村题材的歌曲,让学生欣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课文情感表达1.学生口头描述自己对课文的感受。
2.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情感。
第三课时一、语文游戏•设计与课文相关的语文游戏,巩固课文内容。
二、课文赏析1.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组进行赏析,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节等。
2.学生进行小组分享,展示自己的观点。
三、课文背诵•学生背诵课文中重要段落或句子,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学生在理解《乡下人家》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仅学习了词语、句子,还培养了对于课文内容的感悟和表达能力。
综合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运用语言进行表达,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运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心目中的乐园。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的乐园,并能够表达自己对乐园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想象,表达出自己内心对乐园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看精心选择的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乐园的向往和想象。
2. 学习乐园的特点1.让学生通过听老师介绍和想象,初步了解乐园的特点:美丽、安静、充满快乐等。
2.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各自理想中乐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分享讨论结果。
3. 习作:我的乐园1.让学生按照自己对乐园的理解,动手写出自己的乐园,可以是生活中的地方,也可以是想象中的世界。
2.指导学生如何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乐园的景象和情感,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促进学习共同进步。
4. 总结讨论1.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回顾各自创作的乐园,分享感悟和收获。
2.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促进学生审美情感的形成和发展。
五、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将课堂上的乐园作文整理好,明天交到老师手中,老师会进行认真批改并给予建议。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想象和表达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继续加大对学生语言文学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多加练习,提升表达能力。
以上便是本节课的优质教案,希望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升表达能力,激发对文学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古诗词三首宿新市徐公店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语境导入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3.释题: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
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怎样?)——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愿意)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1)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2)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一径深:组词理解: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未成阴?(引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了……)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美美的读一下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
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三月,是美妙的一剪剪嫩芽的叶子一丛丛微笑的迎春一只只跳跃的飞雀都是美丽的音符三月是柔软的风是细腻的雨是含羞的花是新绿的草……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四时田园杂兴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感受田园劳动生活,体会人们生产劳作的辛苦。
教学重点:1.认识9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
2.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感受田园生活和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诗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夏日吗?齐背夏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范成大写的一首诗。
板书课题,学习“杂”,组词,理解“兴”:兴致,兴趣。
引申为即性创作,这里指即性创作的作品。
2.了解作者生平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4.释题四时田园杂兴:诗人晚年写了一组四季田园杂感诗,共60首,分为“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四时五组,每组12首。
都是描写的乡村生活。
这里选的是“夏日”的一首。
5.激趣师:古代有许多关于描写田园的诗歌,为什么这么多的诗人对农村生活这么情有独钟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走进诗人所营造的田园世界吧!二、学习生字1.教师范读,让学生听清每个字的读音。
2.教师领读。
3.学生自由读诗,一边读诗,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或字典,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读流利。
4.师指名读并评价。
“杂”是平舌音,“织、昼”是翘舌音,“供”是多音字,担任,从事。
可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来弄懂字义后,再让学生明确它在本课读音。
5.小组内自学生字并交流。
(可关注学生已有识字的基础,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来识字:部件组合、编字谜、找朋友等方法识记,也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来识记。
如“耘”,“耒”是古代一种松土的农具,汉字中凡带“耒字旁”的字,都与农具或农作有关。
)6.朗读背诵.。
采用多种形式,师生接读,男女读,组合读,配乐读,想象读,竞赛读,齐读。
(在指导朗读时,要遵循七言诗的规律,同时注意重音。
)三、感知初步师:同学们,古诗语言简练,含义深远,读起来不容易理解,但要学好它也不难,关键是理解句子中关键字,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老师的资料来进行学习,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如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一个问号,我们等会交流。
注释]1.杂兴:随兴写来,没有固定题材的诗篇。
2.耘田:除草。
3.绩麻:把麻搓成线。
4.各当家:各人都担任一定的工作。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小组学习,师巡视,可参与其中。
(全班交流,质疑)师小结:同学们要相信自己,通过自己的学习,就能解决问题。
谁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说)理解了意思,这样读起来就更加有味道了。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情景。
四、拓展品读1.拓展视野,进一步感受(过渡)师:田园生活其乐融融、充满情趣,难怪许多诗人以田园生活为题材,留下诗作。
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范成大所写的田园诗。
师:是啊!在田园诗人的笔下,乡村是那么恬美、秀丽,字字都洋溢着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
那里的人民过着俭朴而充实的生活,就连小孩都那么惹人喜爱。
同学们课下可以搜集、品读田园诗。
五、作业搜集田园诗歌,可制成书签,配上文字或者图画。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清平乐•村居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借助朗读、想象、表演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重点难点:1.给画配文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给词配乐吟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一教时。
教学过程:一、原型启发, 感知词文。
1.同学们,画是一种含蓄深刻的语言,它能把人引入心驰神往的境界。
2.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画的内容,如果请你给这幅起个名字,你打算起什么?3.这幅画是根据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画的。
辛弃疾是我国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一生主张北伐抗金,可惜受到反对派的排斥,得不到朝庭重用,晚年隐居在江西信州(今天的江西上饶地区),在这期间他写了许多恬静安逸的田园的诗词,我们今天学的这首词就是哪时候写的。
“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真正题目,通过刚才的看图,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那么,这首词又是讲述的什么呢?)4.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读课文,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要求是读准字音,通顺课文。
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个小记号。
5.学生练读。
6.检查学生自读情况,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老师要郑重纠正刚才的错误:我们班中男同学和女同学一样棒。
)二、分组互动,自悟词意。
1.刚才读诗的过程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2.我们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说小组中大家都不懂的地方。
(老师把学生说的打在大屏幕上。
)3.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回答,)这么多解决问题的途径,同学们真是会学习。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词义,老师根据这首词画了几幅连环画。
请同学认真看,可能会对大家理解词有所帮助。
(出示图并范读)5.看了这几幅图,同学们可能理解了这儿其中的几个词语,可能有几个还不够理解,6.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来证实一下自己的理解,来探讨一下自己还不理解的地方。
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也可以向后面的老师请教。
7.你又理解了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的?8.词语都理解了,请同学们连起来说说整首词是什么意思。
(说得非常通顺连贯,老师相信你能读得和说的一样好。
)(太美了,他的朗读仿佛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三、朗读成颂,领会诗情。
1.请同学再看看图,再读读词,你感觉到词中、画中哪几处最有情趣呢?2.指名学生说,并讲为什么。
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3.老师也感觉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一句最有情趣,两位老人会聊些什么呢?先展开想象,然后小组内讨论一下,等一会请同学上台表演。
4.指名学生表演,其它同学补充,并随机板书。
(乡村的田园生活是那么的恬静、那么的安逸,难怪辛弃疾充满了向往,我们就用连环画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吧!)四、再现诗境,启发吟唱。
1.请同学们把连环画拿出来,根据你对词的理解、对词中田园生活情趣的感悟和看图后的想象,给连环画配上文字说明。
每组可以合成一本完整的连环画,看看那一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写好了到老师这儿来加上封面。
2.请最快的一组同学上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其它同学可以补充。
3.一幅幅精彩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语言,老师忍不住想放声高歌。
因为在古代每首词都有固定的曲调,都可以用来吟唱,可惜许多曲子都失传了,老师把这首词填进了一首熟悉的曲子,同学们想不想听听。
4.还想不想听,老师再换一个曲子来唱。
这首曲子同学们可能比较熟悉,如果你想唱可以跟老师一起唱。
5.这么多同学想唱,那就把这首词填进你熟悉的歌曲中唱一唱吧。
6.谁来来唱给大家听一听。
7.同学们,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副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宛动听的歌。
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今后一定会在宋诗中尽情遨游,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2.乡下人家3.天窗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帐、玻、扇、偏、璃、鹰、烁、莺、蝠、蝙”等10个生字。
2.抓住“小小的天窗是惟一的慰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孩子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谈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设疑激趣1.今天,我们学习《天窗》。
(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2.师: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学生可能会问“什么是天窗?)3.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什么是天窗?这个问题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