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学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学案高一年级使用时间:月日班级:姓名:
《琵琶行》学案(一)
学习目标:1、了解诗歌体裁、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思想。
2、整体感知全诗,把握诗歌内容。
3、学习小序,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及赏析文章第一段,并能大致背诵第一段。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把握诗歌内容,学习小序,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及赏析文章第一段。学习难点:赏析文章第一段,并能大致背诵第一段。
学习过程
一、关于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早年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新乐府”诗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
二、自助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给加点的字注音,将拼音工整写在汉字上方。贾.恬.谪.霓裳
..六幺
..嘈嘈
..间关
..虾蟆
..教坊
..绡.钿.篦.呕.哑.嘲.哳.
2、默读全诗,然后用一句话概括每段内容。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学习小序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左迁
..()明年
..()铮铮然.()委.()身为贾人
..()妇
遂命酒.()曲罢悯然
..()是.夕()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名.()曰《琵琶行》
送客湓浦口(句式)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句式)转徙于江湖间(句式)歌以赠之(句式)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句式)本长安倡女(句式)
2、把序文与诗中对应的诗句找出来。
“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照应第( )段,内容( ) “问其人......转徙于江湖间”照应第()段,内容( ) “予出官二年......命曰琵琶行”照应第( )段,内容( ) 四、赏析诗歌第1段
思考:这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用诗句中的一个字概括这一段所渲染的气氛特点。这段有没有写到琵琶女的演奏?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琵琶曲的美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
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
遂命.酒()命.曰《琵琶行》()
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凝绝不通声暂.歇()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音乐耳暂.明()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2)下面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是乐府歌辞的一种体裁,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富于变化,可多次换韵。
B、白居易是中唐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C、白居易诗歌的双璧是《琵琶行》和《卖炭翁》。
D、放在文章开头的叫序,放在结尾的叫跋。
(3)下列句中划线的“寻”字,与例句中的“寻”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寻声暗问弹者谁
A、闻之,欣然前往,未果,寻病终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C、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D、三年将寻师焉
(2)阅读刘鹗《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小玉说书一段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约有两三分钟之久,仿佛有一点声音从地底下发出。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声飞起,即有无限声音俱来并发。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耳朵忙不过来,不晓得听那一声的为是。正在撩乱之际,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这时台下叫好之声,轰然雷动。1、下面对文中句子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五脏六腑里,象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象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这一句是通感,通过人的感觉突出白妞声音的甜润舒畅,美妙无比的特点。
B、“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这一句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的唱腔轻快曲折、婉转悠扬、穿插回旋、急促多变的特点。C、“这一出之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随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这一句也是通感,通过视觉描写白妞稍作停顿之后忽又扬起的声音多姿多彩、变化无穷的特点。
D、“那弹弦子的亦全用轮指,忽大忽小,同他那声音相和相合,有如花坞春晓,百鸟乱鸣”,这一句主要写白妞的演唱和琴师的轮指弹奏相合相和的声音,以“百鸟乱鸣”突出多种声音交相配合的特点。此句中的“花坞春晓”是通感,“百鸟乱鸣”是以声音写声音,属于一般的比喻。
2、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
A这两段主要从正面描写了白妞演唱的全部过程。
B作者主要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比喻即通感来描写白妞说书的精湛技艺。
C每一处通感都创造了一种视觉形象,使读者能借此体会声音的美妙。
D这两段文字与描写黑妞的演唱相比一详一略,主次分明。
3、从演唱过程看,对文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⑿⒀⒁/⒂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