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合集下载

酶工程笔记和期末重点

酶工程笔记和期末重点

第五章生物药物的酶学分析法酶学分析法原理:利用酶作为分析工具,测定样品中待测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作酶法分析。

待测物质应是酶的底物,或者是酶的抑制剂、活化剂或酶的辅因子,否则不能采用酶法进行分析检查。

酶法分析可分为终点法和反应速度法。

(一)终点法,又称总变量法基本原理:利用酶的生物催化反应,使待测物质发生转化,然后测定产物产量或底物残余量,通过定量分析,从而明确待测物质的含量。

可以是单酶反应,也可以是几种酶构成的偶联酶反应。

在生物药物分析中,终点法是最常用的酶法分析。

终点法的条件必须有专一地作用该被测物质的酶,并能得到它的制品。

能够确定使这种酶反应接近进行完全的条件。

反应中底物的减少或产物的增加或辅酶物质的改变等可以借助某种简单的方法进行测定。

在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最好是采用单一酶反应就能进行定量检测。

使用终点法应注意的问题1.酶的底物专一性:绝对专一性相对专一性立体异构专一性对于酶法分析来说,最理想的酶是具有绝对专一性的酶。

若样品中存在除待测物质外其他可作为底物的物质时,可利用偶联酶的专一性进行区别定量分析。

2.反应的平衡对于终点法来说,要求反应接近进行完全,故对不同的酶反应须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反应进行到接近完全。

若酶反应平衡十分偏向进行方向,则可方便的用终点法进行检测,不需进行任何处理。

若反应的平衡并不十分偏向进行方向,或偏向逆方向,那么由于反应不能完全,因而也就不能正常定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取以下一些措施:对于双底物反应尽可能提高第二底物的浓度对氧化还原之类与H+有关的反应要选择适当的pH设法除去产物用具有不同平衡常数的辅酶类似物代替原有的辅酶和第二底物的再生系统偶联,则第一底物可能完全转化为反应产物3.反应液中的酶量对于一个具体的测定来说不同的酶反应有不同的Km值,通过米氏方程和均相溶液反应的动力学推算和分析,可以大致得到如下的结论:对于单酶反应的酶法分析:所加入的酶量(u/ml)相当于Km(mmol)对于偶联反应的酶法分析,所加入的酶量如下:第一反应为酶量(u/ml)相当于Km1(mmol)第二反应为酶量(u/ml)相当于(1~2)×Km2(mmol)4.反应产物抑制若产物对反应本身有抑制作用,则就会妨碍反应进行,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将该产物除去或者和再生系统偶联的办法解决。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

《酶工程》期末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1.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酶学研究迅速发展,特别是酶的推广应用,使酶学和工程学相互渗透、结合、发展而成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是酶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与化学工程有机结合而产生的边缘科学技术。

2.化学酶工程:指自然酶、化学修饰酶、固定化酶及化学人工酶的研究和应用3.生物酶工程:是酶学和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主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的产物,亦称高级酶工程。

4.酶工程的组成部分?答:酶工程主要指自然酶和工程酶(经化学修饰、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改造的酶)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内容包括:酶的产生;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生物反应器。

5.酶的结构特点?答:虽然少数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已经鉴定,但几乎所有的酶都是蛋白质,因而酶必然具有蛋白质四级结构形式。

其中一级结构是指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多肽链的共价骨架;二级结构为在一级结构中相近的氨基酸残基间由氢键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带有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等细微结构;三级结构系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分子盘区以形成包括主侧链的专一性三维排列;四级结构是指低聚蛋白中各折叠多肽链在空间的专一性三维排列。

具有低聚蛋白结构的酶(寡聚酶)必须具有正确的四级结构才有活性。

具有活性的酶都是球蛋白,即被广泛折叠、结构紧密的多肽链,其氨基酸亲水基团在外表,而疏水基团向内。

6.酶活性中心:是酶结合底物和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区域,通常是整个酶分子中相当小的一部分,它是由在线性多肽链中可能相隔很远的氨基酸残基形成的三维实体。

7.酶作用机制有哪几种学说?答:锁和钥匙模型、诱导契合模型8.酶催化活力的影响因素?答: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H等。

9.酶的分离纯化的初步分离纯化的步骤?答:(一)材料的选择和细胞抽提液的制备1.材料的选择:目的蛋白含量要高,而且容易获得2.细胞破碎方法及细胞抽提液的制备。

为了确保可溶性细胞成分全部抽提出来,应当使用类似于生理条件下的缓冲液。

动物组织和器官要尽可能除去结缔组织和脂肪、切碎后放人捣碎机中。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

酶工程期末重点总结一、酶工程概述酶工程是将酶应用于工业领域的一门科学,通过对酶的研究和改良,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催化活力、选择性和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酶工程的应用范围广泛,涉及生物技术、医药化学、食品工程等多个领域。

二、酶的产生和分离纯化1. 酶的产生:酶可以通过天然微生物、重组DNA技术等方法进行生产。

天然微生物通过发酵过程产生酶,而重组DNA技术可以将特定基因导入到宿主微生物中,使其产生目标酶。

2. 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分离纯化通常包括细胞破碎、组织液处理、沉淀和层析等步骤。

其中,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凝胶过滤层析、离子交换层析、亲和层析等。

三、酶的性质和特点1. 酶的性质: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催化作用是高度选择性的,可以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并降低反应的能量活化值。

2. 酶的特点:酶具有高效、低成本、环境友好等特点。

由于酶具有高度选择性,因此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反应,减少能耗和废弃物产生。

四、酶的改良和优化酶的改良和优化是酶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旨在提高酶的催化活力、选择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求。

1. 酶的改造:通过理性设计和随机突变等手段,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以改善其性质。

常用的改造方法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等。

2. 酶的固定化:将酶固定在材料表面或载体上,增加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

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包埋法、凝胶包覆法和共价固定法等。

3. 酶的进化:通过模拟自然界的进化过程,通过多代选择和酶库筛选等方法,获得具有改良性质的酶。

进化方法包括DNA重组技术、DNA重组酶库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

五、酶工程在工业中的应用酶工程在工业中的应用广泛,涉及到生物能源、纺织印染、制药等多个领域。

1. 生物能源:酶可以催化生物质转化为生物能源,如酶解纤维素制备生物乙醇。

2. 纺织印染:酶可以代替传统的化学处理方法,实现更加环保和高效的染色和整理。

3. 制药:酶可以用于合成药物和研发新药,如利用酶合成青霉素等抗生素。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酶的命名: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和酶,异构酶,合成酶。

酶的生产方法:提取分离法,生物合成法,化学合成法。

胞外酶:大多数水解酶是微生物为了利用细胞外的大分子而释放到细胞外的酶。

胞内酶:合成后仍留在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

易受到中间产物和终产物的调控。

组成酶: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的合成仅受遗传物质控制。

诱导酶:在环境中有诱导物(底物)存在时,微生物因诱导物的存在而产生的酶。

酶活力: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酶的比活力:是酶纯度的一个标准,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单位质量(mg )蛋白质或RNA 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的转换数:Kcat,又称摩尔催化活性,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换的分子数。

酶的催化周期:酶的转换数的倒数。

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

催化基团接触残基 结合基团酶活性中心的组成 辅助残基结果残基非必须残基产酶微生物的基本要求:1、无致病性2、发酵周期短3、易于培养,营养要求低4、遗传稳定,不易变异退化5、产胞外酶更好常见产酶微生物:大肠杆菌、醋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根霉、曲霉操纵子包括哪些结构? 调节基因、启动子、操纵基因、结构基因酶合成的调节机制:1乳糖操纵 酶的诱导2 Trp 操纵 酶的阻遏(末端产物调控)衰减子调控 Trp-Trna3 分解代谢物阻遏培养基设计原则:1选择合适的培养物质2营养物浓度和配比3物理化学条件4 优化设计提高产酶的措施:1 添加诱导物2 控制阻遏物浓度 3 添加表面活性剂(增大细胞膜穿透性)4 添加产酶促进剂酶合成的模式1同步合成型 微生物生长便产生酶,进入生长期,酶大量产生,进入平衡期,酶生成停止。

2 中期合成型 大部分为诱导型酶3 延续合成型 (最理想模式)µ 比生长浓度 x 细胞浓度 Rx 细胞生长速率宏观产酶动力学:研究群体细胞的产酶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微观产酶动力学:研究细胞中酶合成速率及其影响因素。

酶工程 重点整理总结

酶工程 重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绪论1、何为酶工程,试述其主要内容和任务。

答:(1)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2)主要内容: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细胞、原生质体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酶定向进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等。

(3)主要任务:经过预先设计,通过人工操作获得人们所需的酶,并通过各种方式使酶的催化特性得以改进,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

2、酶有哪些显著的催化特性?答:(1)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强(①绝对转移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第五进行一种反应;②相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够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相同类型的反应);(2)酶催化作用的效率高(107~1013倍);(3)酶催化作用条件温和。

3、简述影响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答:(1)底物浓度的影响:决定酶催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酶催化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现增加在逐步趋向平衡再反而下降。

(2)酶浓度的影响:底物浓度足够高的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温度的影响:适宜温度范围内,酶能进行催化反应,最适温度条件下,酶的催化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一般60°C以上易失活,5°C以下活性极低,Taq聚合酶95°C下仍稳定。

(4)PH的影响:适宜PH范围内,酶才能显示其催化活性,最适pH条件下,酶催化反应速度达到最大。

(5)抑制剂的影响:在抑制剂的影响下,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甚至丧失,从而影响酶的催化功能,有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

(6)激活剂的影响:在激活剂的作用下,酶的催化活性提高或者由无活性的酶生成有催化活性的酶。

如Ca、Mg、Co、Zn、Mn、等金属离子和Cl等无机负离子。

5、简述酶活力单位的概念和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答:概念: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C,pH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1min催化1μ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IU)。

酶工程期末总结

酶工程期末总结

第一章绪论生体内成千上万个错综复杂的生化反应构成了新陈代谢的网络。

这些反应都是在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下有条不紊、绵绵不断地进行着。

可以说生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同时又具有催化剂的功能。

几乎所有生物的生理现象都与酶的作用紧密相关,没有酶的存在,也就没有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不自觉地利用了酶,酶的利用最初起源于酿酒、造酱、制饴等生产和生活实践(在我国早在夏禹时代,人们就会酿酒;而在“周礼”中已经有造酱、制饴的记载)。

当然,在古代人们对酶的存在及其所起的作用还缺乏甚至没有认识。

人类对酶的真正认识只有二三百年的历史,1684年比利时医生第一次把引起发酵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因素称为酵素;后来,Liebig在研究酿酒工程中,首次认为发酵现象是由于酵母细胞中含有发酵酶,是发酵酶催化糖发酵产生了酒精;一般认为真正的酶学研究开始于Buechner的发现,他通过研磨酵母细胞、汲取细胞汁液用于糖发酵的实验,证实了:酶能够以溶解的、有活性的状态从破碎的细胞中分离出来,从而推动了酶的分离以及对酶的理化性质的探讨和研究,促进了对各种与生命活动有关的酶系统的研究。

历史上,对酶的化学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长期的过程,长期以来人们并不认为酶是蛋白质。

Willstatter认为酶不一定是蛋白质,他将过氧化物纯化了12000倍后,酶的活性很高,但检测不到蛋白质,所以他错误地认为酶是由活动中心与胶质载体组成的,活性中心决定酶的催化能力及专一性,胶质载体的作用在于保护活性中心,蛋白质只是保护胶质载体的物质,并以此来解释酶纯度越高越稳定的实验现象。

这一错误观点是由于当时对蛋白质检测水平的限制造成的,而且也与Willstatter当时的权威地位有关。

直到1926年Sumner第一个获得了脲酶的蛋白质结晶,才提出了酶是蛋白质的观点;后来,Northrop和Kunitz得到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结晶酶,并证实了这些结晶都是纯蛋白质后,酶的蛋白质属性才被人们普遍接受。

酶工程总结作业

酶工程总结作业

酶工程学习总结及领悟这一学期我学习了《酶工程》,了解了各种酶的性质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特殊作用,揭开了酶学的本质,让我受益匪浅。

酶工程是将酶学理论与化工技术相结合,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新的技术性学科.包括酶制剂的制备,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与改造及酶反应器等方面内容.,酶分离纯化技术的更新,酶制剂的研究得到不断推进并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已开发出多种类型的酶制剂.由于天然酶制剂稳定性较差,使用效率低等特点,人们发展了酶的固定化技术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多酶体系的固定化技术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因为我的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所以我简单的说一下酶在食品工业中作用。

其最大的用途是淀粉加工,其次是乳品加工、果汁加工、酶工程烘烤食品及啤酒发酵。

与之有关的各种酶如淀粉酶、葡萄糖异构酶、乳糖酶、凝乳酶、蛋白酶等占酶制剂市场的一半以上。

目前,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的酶成为食品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包括促进蛋白质消化的酶(菠萝蛋白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促进纤维素消化的酶(纤维素酶、聚糖酶等),促进乳糖消化的酶(乳糖酶)和促进脂肪消化的酶(脂肪酶、酯酶)等.《酶工程》这一本课程主要给我们从简单到复杂的介绍了酶这一物质,首先简单的讲述了酶工程的基础,接着通过酶的发酵工程(以微生物产酶为核心对象,介绍微生物产酶的代谢机制、发酵工艺和发酵动力学)引出了酶的分离工程(介绍酶的提取纯化系列单元操作方法原理),最后给我们介绍了酶的修饰改造。

其中重要的几种酶有生物化学酶,有固定化酶、化学酶、生物酶、非水相酶等。

食品在加工、运输和保藏过程中,因受到氧、微生物、温度、湿度、光线等因素的影响,使它的色、香味及营养发生变化,甚至导致变质降低食用价值。

因此,如何尽可能地保留食品原有的品质特性始终是食品加工、运输和贮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所以通过生物酶制剂的应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比如酶制剂保鲜,酶制剂保鲜技术是利用酶的催化作用,防止或消除外界因素对食品的不良影响,从而保持食品原有的品质与特性的技术。

酶工程 总结

酶工程 总结

第一章酶学概论1.酶: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2.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

3.酶活力(enzyme activity):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4.酶活力单位(IU):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pH值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每1min催化1µ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5.酶转换数Kp:又称为摩尔催化活性,是指每个酶分子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的分子数。

即每摩尔酶每分钟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摩尔数,是酶催化效率的一个指标。

6.酶的催化周期:转换数的倒数,即催化周期是指酶进行一次催化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或微秒(µs)。

7.酶结合效率:又称为酶的固定化效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酶结合效率的计算一般由固定化的总活力减去未结合的酶活力所得到的差值,再除以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而得到。

8.酶活力回收率: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9.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或酶RNA)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10.核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抗体酶(Abzyme):具有催化活力的抗体。

11.组成型酶:有的酶在细胞中的量比较恒定,环境因素对这些酶的合成速度影响不大,如DNA/RNA聚合酶。

12.适应型酶/调节性酶:有的酶在细胞内的含量变化很大,其合成速度明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β-半乳糖苷酶13.模拟酶:又称人工合成酶或酶模型,是指根据酶的作用原理,用人工合成的具有活性中心和催化作用的非蛋白质结构的化合物。

14.酶催化作用的特点:1.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强(相对/绝对专一性) 2.酶催化作用的效率高3.酶催化作用的条件温和 4.酶活性受到调节和控制15.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底物浓度的影响2.酶浓度的影响3.产物浓度的影响4.温度的影响5.pH值的影响6.抑制剂的影响7.激活剂的影响16.酶生物合成的调节:1、分解代谢物阻遏作用2、酶生物合成的诱导作用3、酶生物合成的反馈阻遏作用17. 从如下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作用。

酶工程考试总结

酶工程考试总结

1. 酶工程: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2.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生物大分子。

优点:具有专一性、催化效率高和作用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

3. 酶的命名: ①氧化还原酶 AH 2+B=A+BH 2 EC 国际酶学委员会②转移酶 AB+C=A+BC ③水解酶 AB+H 2O=AOH+BH④裂合酶 AB=A+B⑤异构酶 A=B⑥合成酶/连接酶 A+B+A TP=AB+ADP+Pi4. 评价固定化酶的指标固定化酶的比活:每(克)干固定化酶所具有的酶活力单位。

酶的结合效率:又称酶的固定化率,是指酶与载体结合的百分率。

%100-×≈加入的总酶活力未结合的酶活力加入的总酶活力酶结合效率未结合的酶活力,包括固定化后滤出固定化酶后的滤液以及洗涤固定化酶的洗涤液中所含的酶活力的总和。

酶活力回收率是指:固定化酶的总活力与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的百分率。

%100×≈用于固定化的总酶活力固定化酶总活力酶活力回收率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活力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5. 酶活力:又称为酶活性,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初)速度来表示。

6. 酶活力单位U :是衡量酶活力大小的计量单位,又称酶单位,规定条件(最适条件)下一定时间内催化完成一定化 学反应量所需的酶量。

①国际单位IU :1961年,在最适条件下每分钟转化1μmol 底物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

即1IU= 1μmol/min ②国际单位Kat :1972年,指在最适条件下1秒钟内转化1mol 底物所需的酶量。

即 1 Kat=1mol/sKat 和IU 的换算关系:1 Kat=6×107 IU7. 酶的比活力(比活性):每单位(一般是mg )蛋白质中的酶活力单位数(酶单位/mg 蛋白)。

8. 比酶活:9. 在评价纯化酶的操作方法是优劣时,要同时考虑两个概念: 纯化倍数与回收率纯化倍数=某纯化操作后的比活力/第一步操作后的比活力回收率=某纯化操作后的总活力/第一步操作后的总活力总活力=单位体积的酶活力(U/ml)×分离溶液总体积(ml)10. 提高酶产量的措施1、添加诱导物 诱导物一般可以分为3类原理:对于诱导酶的发酵生产,在发酵过程中的某个适宜的时机,添加适宜的诱导物,可以显著提高酶的产量。

酶工程期末小结 - 小字

酶工程期末小结 - 小字

1 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按照其化学组成, 可以分为蛋白类酶(P 酶) 和核酸类酶( R 酶) 两大类别。

蛋白类酶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核酸类酶主要由核糖核酸( R N A ) 组成。

2 酶的生产与应用的技术过程称为酶工程。

酶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微生物细胞发酵产酶、动植物细胞培养产酶, 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酶分子修饰, 酶、细胞和原生质体固定化、酶的非水相催化、酶反应器和酶的应用。

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经过预先设计, 通过人工操作, 获得人们所需的酶, 并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充分发挥其催化功能的技术过程。

3 酶是生物催化剂, 与非酶催化剂相比, 具有专一性强, 催化效率高和作用条件温和等显著特点。

4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底物浓度、酶浓度、温度、p H 值、激活剂浓度、抑制剂浓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在酶的应用过程中, 必须控制好各种环境条件, 以充分发挥酶的催化功能。

5 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建议, 每一种具体的酶都有其推荐名和系统命名。

6 。

酶的推荐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底物名称, 第二部分为催化反应的类型。

后面加一个“酶”字(-ase)。

不管酶催化的反应是正反应还是逆反应, 都用同一个名称。

例如, 葡萄糖氧化酶(glucose oxidase), 表明该酶的作用底物是葡萄糖, 催化的反应类型属于氧化反应。

7 酶的系统命名则更详细、更准确地反映出该酶所催化的反应。

系统名称(syste m atic na m e) 包括了酶的作用底物、酶作用的基团及催化反应的类型。

8 酶活力是指在一定条件下, 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在外界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反应速度越大, 意味着酶活力越高。

9 1961 年国际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联合会规定: 在特定条件下(温度可采用25℃, p H 值等条件均采用最适条件), 每1 min 催化 1 μm ol 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 个酶活力单位, 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 U )。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一.名词解释1.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是一个复合电化学方法和酶系统的装置。

它能对待检测的物质进行高度选择性和敏感性的检测。

其核心是一个复合酶的生物膜电极,利用酶专一性地高效催化待测物的反应,同时结合电化学方法产生能检测的电信号。

2.酶催化的结构专一性:有些酶对于底物的要求非常严格,只作用于一个特定的底物,这种专一性又称为绝对专一性,有些酶的作用对象不是一种底物,而是一类化合物或者一类化学键,这种专一性又称为相对专一性。

3.酶催化的立体专一性:酶只能与手性底物中的D型或L型中的一种结合并催化这类底物发生反应的专一性。

4.Ks型的专一性不可逆抑制:也称为亲和标记,指结构和底物类似但同时带有一个活泼化学基团的Ks型抑制剂对酶分子必需基团的某个侧链进行共价修饰,从而抑制酶活。

5.Kcat型的转移性不可逆抑制:又称酶的自杀,指结构与底物类似但潜藏着一种化学活波基团,在酶的作用下,潜在化学基团被激活,与酶活性中心进行共价结合,不能再被分解,导致酶的失活。

6.固定化酶:固定化酶是借助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酶固定于水不溶性或水溶性载体而制成的一种酶制剂形式7.固定化细胞:固定在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生命活动的细胞称为固定化细胞.该细胞能进行正常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又称固定化活细胞或固定化增殖细胞。

8.必需水:在有机介质中,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完整的空间构象,一般将维持酶分子完整的空间构象所需要的最低的水含量称为必需水。

9.水活度: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反应体系中水的蒸气分压与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气压之比。

10.模拟酶:模拟酶又称人工合成酶或酶模型,是一类根据酶的作用原理,用各种方法人为制造的具有酶性质的催化剂。

二.问答题1.酶的辅助因子有哪些类型?有什么区别?酶的辅助因子通常是一些小分子物质,按其与酶的结合情况可分为辅酶和活化剂,两者的区别是:①辅酶在结构上是较为复杂的有机分子,极大部分是B族维生素衍生物,有些结构中包含金属,而活化剂往往是一些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如Mg2+、Zn2+、Cl-等②辅酶分子与酶蛋白分子之间常有一定的比例关系,通过透析等方法除去辅酶,酶活就降低、甚至失活。

酶工程期末复习笔记

酶工程期末复习笔记

酶工程期末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模拟酶:吸收酶中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设计和合成一些较天然酶简单的非蛋白质分子或蛋白质分子2.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3.固定化酶是指固定在一定载体上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进行催化反应的酶。

4.酶工程:就是研究酶的生产和应用的一门技术性科学,是将酶学与工程学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项高新技术,其主要内容包括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酶的修饰改造以及酶反应器等。

5.酶促反应动力学:酶促反应动力学是研究酶反应速率规律以及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科学6.自杀性底物:底物经过酶的催化后其潜在的反应基团暴露,再作用于酶而成为酶的不可逆抑制剂,这种底物叫自杀性底物。

7.酶试剂盒:将酶、反应试剂、激活剂、填充剂、及缓冲剂等配成检测用的混合制剂称酶试剂盒8.凝胶过滤:又叫分子排阻层析,分子筛层析,在层析柱中填充分子筛,加入待纯化样品再用适当缓冲液淋洗,样品中的分子经过一定距离的层析柱后,按分子大小先后顺序流出的,彼此分开的层析方法9.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10.凝聚:指在电解质作用下,由于胶粒之间双电层电排斥作用降低,电位下降,而使胶体体系不稳定的现象11.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基于桥架作用,使胶粒形成较大絮凝团的过程。

二、填空题1.酶的催化特性:高效性、专一性、活性的可调节性、活性的不稳定性。

2.酶活力测定的方法:终止法(包括:化学法、放射性化学法、酶偶联法)、连续反应法(光谱吸收法、量气法、量热法、偶联的连续法)。

3.产酶细胞具有的条件:①酶的产量高②容易培养和管理③产酶的稳定性好④利于酶的分离纯化⑤安全可靠无毒性4.菌种培养常用方法:固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

5.打破酶合成调节机制限制的方法:控制条件、遗传控制、其它方法。

6.酶生物合成的模式:同步合成型、延续合成型、中期合成型和滞后合成型 P337.提高酶产量的措施:添加诱导物、降低阻遏物浓度、添加表面活性剂、添加产酶促进剂。

酶工程课程期末总结

酶工程课程期末总结

酶工程课程期末总结引言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涉及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酶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从而在生物技术、制药、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酶工程课程的学习中,我们深入掌握了酶的分类、酶的性质、酶催化反应机理,以及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对酶工程课程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酶的分类酶是一类可以催化生物反应的蛋白质,根据酶的催化反应类型和底物,可以将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异构酶、合成酶和裂解酶。

每一类酶都有其特定的底物和催化机理。

通过了解和掌握各种酶的分类和属性,可以更好地选择和应用适当的酶。

二、酶的性质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高效催化和可调节性等特点。

酶的专一性使其只对特定底物具有催化活性,而对其他物质无作用。

酶的催化效率高,可以大大加速生物反应速度。

此外,酶的活性还可以受到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进行调节和控制。

三、酶催化反应机理酶催化反应的机理主要有两种:键合模型和诱导拟钥模型。

键合模型认为酶与底物之间形成亲和力强的作用,而诱导拟钥模型则认为底物在与酶结合后,酶的三维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适应催化反应的需要。

了解酶催化反应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酶的催化过程和调控方式。

四、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酶工程是指通过改变酶的基因序列或表达条件,来提高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等性质。

酶工程可以通过基因重组技术、蛋白工程技术、诱变和筛选等方法来实现。

其中,基因重组技术可以通过克隆和转化方法,插入外源基因到宿主细胞中,从而大量产生目标酶。

蛋白工程技术则通过改变酶的氨基酸序列,来改变酶的性质。

诱变和筛选则通过诱发随机突变和筛选优良突变体的方法,来提高酶的性能。

酶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我们进一步进行酶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五、酶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酶工程在生物技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制药、食品加工、生物燃料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天津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天津

酶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天津一、名词解释2酶的改性:通过各种方法改进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主要包括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非水相催化和酶定向进化等。

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进行某种类型反应的特性。

4酶活力: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

V=-dS/dt=dP/dt6酶活力单位:在特定条件下,每1min催化1umol的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量定义为1个酶活力单位,这个单位称为国际单位(IU)。

有的酶在细胞中的量比较恒定,环境因素对这些酶合成速率影响不大8细胞生长动力学:主要研究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速率以及各种因素对细胞生长速率的影响规律。

和新陈代谢的细胞。

10酶的提取与分离纯化:将酶从细胞或其他含酶原料中提取出来,在与杂质分开,而获得所要求的酶制品的技术过程。

的特性,通过在酶液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中性盐,使酶或杂质从溶液中析出沉淀,从而使酶与杂质分离的过程。

分布在两相中。

13吸附层析: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的层析方法。

而使各组分分离的层析方法。

15离子交换层析:利用离子交换剂上的可解离基因(活性基团)对各种离子的亲和力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的一种层析分离方法。

17酶分子修饰:通过各种方法使酶分子结构发生某些改变,从而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技术过程。

改变酶的催化特性的修饰方法称为氨基酸置换修饰。

程的常用技术。

的过程称为酶的固定化。

23DNA重排技术:又称DNA改组技术,是从正突变基因文库中分离得到的同源DNA,用酶切割成随机片段,经过不加引物的多次PCR循环,使DNA的碱基序列重新排布而引起基因突变的技术过程。

二、填空1酶是生物催化剂,与非酶催化剂相比具有等显著特点2将蛋白类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接酶或合成酶。

3一般来说,优良产酶的微生物应当具备和管理、利于酶的分离纯化、安全可靠、无毒性等。

4研究结果表明,原核生物中酶生物合成的调节主要是转录水平的调节。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第一章绪论1、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2、酶工程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酶工程是从应用目的出发研究酶,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将相应原料转化成有用的物质。

是酶的生产和应用的技术过程,它包括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改造和酶的应用四个方面。

3、相关知识点(1)利用酒曲中富含维生素和淀粉酶,可治肠胃疾病;(2)麦芽酿造啤酒类饮料,是利用麦芽中存在的丰富的淀粉酶和糖化酶;(3)人类游牧生活时期,利用小牛胃液存在的凝乳蛋白酶制造奶酪;(4)早期皮革制造过程中,需要利用粪便中存在的蛋白酶降解非胶原蛋白来软化皮革;皮革的软化剂—阿鲁朋中的活性成分是蛋白酶;(5)制作豆酱利用蛋白酶水解豆类蛋白;。

(6)第一个发现的酶:淀粉酶(植物中)、胃蛋白酶(动物中)(7)有关酶研究的第二次诺贝尔奖是关于从刀豆中分离到脲酶结晶(8)有关酶研究的第一次诺贝尔奖是关于无酵母的酒精发酵4、酶在工业上应用限制条件:(1)大多数酶脱离其生理环境后不稳定(2)酶分离纯化工艺条件(3)酶制剂成本较高第二章酶抑制剂及反应动力学1、能降低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1)失活作用:失活作用是指由于一些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蛋白变性剂:无选择性)部分或全部破坏了酶的三维结构,即引起酶蛋白变性,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活性。

——破坏三维结构(2)抑制作用:指在酶不变性的情况下,由于抑制剂(具有一定选择性:一种抑制剂只能引起某一种酶或某一类酶活性丧失或降低)导致必需基团或活性中心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

——降低酶催化效率(3)去激活作用:某些酶只有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才有活性,去除金属离子引起这些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

——降低底物有效浓度(4)阻遏作用:阻遏作用指某些因素(如激素或药物等)使细胞内酶蛋白的合成减少,反应速度的降低是由于酶分子数量的减少,每分子酶的催化效力并无变化。

——酶合成受阻2、抑制程度的表示方法相对活力分数(残余活力分数)、相对活力百分数(残余活力百分数)抑制分数:指被抑制而失去活力的分数、抑制百分数IC50:酶的活性抑制50%时所需的酶抑制剂浓度。

!!酶工程总结

!!酶工程总结

一、酶基本知识1、酶是有催化活力的蛋白质2、酶的分类:氧化还原酶转移酶水解酶裂合酶异构酶连接酶(A TP水解偶联)3、酶作用机理:酶与过渡态中间物的紧密结合,稳定了底物的过渡态结构,从而降低了底物形成其过渡态所需克服的能垒,提高了反应的速度二、酶的生产、制备重点:微生物酶(诱变育种、发酵工程、基因工程)1、重组蛋白质表达(1)酶基因获得已知序列vs未知序列(2)表达系统选择A.首选:大肠杆菌(E.coli启动子:tac、trc、T7-lac)首选:pET系统强大的T7启动子完全专一受控于T7 RNA 聚合酶,而高活性的T7 RNA 聚合酶合成mRNA 的速度比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快5倍——当二者同时存在时,宿主本身基因的转录竞争不过T7表达系统,几乎所有的细胞资源都用于表达目的蛋白;诱导表达后仅几个小时目的蛋白通常可以占到细胞总蛋白的50%以上。

由于大肠杆菌本身不含T7 RNA 聚合酶,需要将外源的T7 RNA 聚合酶引入宿主菌,因而T7 RNA 聚合酶的调控模式就决定了T7系统的调控模式——非诱导条件下,可以使目的基因完全处于沉默状态而不转录,从而避免目的基因毒性对宿主细胞以及质粒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控制诱导条件控制T7 RNA 聚合酶的量,就可以控制产物表达量,某些情况下可以提高产物的可溶性部分。

(3) 利用增溶标签进行蛋白质重组表达和纯化通过增加连接体(Linker)而改变蛋白序列有可能改善蛋白折叠、提高蛋白的溶解性、增强抗蛋白酶降解性、增加蛋白产量以及在培养基中分泌表达. 而对于那些外源小分子量蛋白或某些分子量较大蛋白的片段,只能考虑构建融合蛋白才能顺利表达. 大肠杆菌麦芽糖结合蛋白(MBP)与目的蛋白融合表达,除了易于分离和提高目的蛋白稳定性外,还常具有在细胞周质分泌表达的优点。

大肠杆菌表达实验策略:首选pET系统, 如pET24/BL21(DE3)—1mM IPTG诱导—无表达—融合表达,T5, pBAD 系统—包涵体—IPTG浓度(1uM, 10uM, 100uM),降温低至18℃/LB TB培养基/与MBP 融合表达/共表达分子伴侣改善可溶性/定向进化缺点:分泌表达能力弱、二硫键形成困难、无翻译后修饰B.酵母表达系统毕赤酵母表达:有商品化宿主/载体,操作简便、真核表达系统、重组蛋白质可以以胞内或胞外形式表达、高密度发酵方便、有翻译后加工2、酶的制备细胞破碎(超声波、高压匀浆机、珠磨机、freeze-presses、渗透压冲击法、自发分解、酶裂解(溶菌酶,Lyticase, Zymolase,蜗牛酶)酶液体提取(超滤、硫酸铵沉淀、有机溶剂沉淀、热处理)胞内酶纯化(非特异性—硫酸铵沉淀、特异性—带正电荷材料(与核酸带负电的磷酸基团作用形成复合物)层析(离子交换、亲和、凝胶阻滞)酶的固定化(吸附、共价连接、包埋、膜限制)三、酶的改造新酶获得(自然界中获取、有理设计新酶、随机方法筛选新酶)酶改造(化学修饰、固定化、蛋白质工程、定向进化)1、蛋白质工程—理性设计(纯化目标酶分析氨基酸序列、分离基因并重组表达、结晶目标酶,X射线分析)常用提高稳定性方法:引入二硫键和/或盐桥广义的有理设计——融合蛋白组氨酸标签、谷胱甘肽合成酶、麦芽糖结合蛋白质、内含肽、各种信号肽——改善重组蛋白可溶性,便于亲和层析纯化2、定向进化—非理性设计酶分子定向进化,即人为地创造特殊的进化条件,模拟自然进化机制,对基因进行随机突变,从一个或多个已经存在的亲本酶(天然的或者人为获得的)出发,经过基因的突变和重组,构建一个人工突变酶库,通过一定的筛选或选择方法最终获得预先期望的具有某些特性的进化酶。

《酶工程》总复习整理

《酶工程》总复习整理

《酶工程》总复习整理生物酶工程主要研究内容(1)用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酶(克隆酶)如:尿激酶原和尿激酶是治疗血栓病的有效药物。

用DNA重组技术将人尿激酶原的结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中,可使大肠杆菌细胞生产人尿激酶原,从而取代从大量的人尿中提取尿激酶。

(2)用蛋白质工程技术定点改变酶结构基因(突变酶)如:酪氨酰-tRNA合成酶,用Ala5(第5位的丙氨酸)取代Thr51(第51位的丝氨酸),使该酶对底物ATP的亲和力提高了100倍。

(3)设计新的酶结构基因,生产自然界从未有过的性能稳定、活性更高的新酶。

酶工程原理和基本过程菌种→扩大培养→发酵→发酵酶液→酶的提取→酶成品↓原料→前处理→杀菌→酶反应器←酶的固定化↓反应液→产品提取→产品●世界三大酶制剂公司Novo Nordisk (丹麦)Genencor International(美国杰能科国际公司)Cuitor(芬兰)●三大公司销售额占世界总额的70%2、米氏常数的意义Km:米氏常数,物理意义为反应速率为最大速率Vmax一半时底物的浓度,单位与底物浓度同(1)Km 是酶的一个特性常数,Km大小只与酶性质有关,而与酶浓度无关。

当底物确定,反应温度,pH及离子强度一定时,Km值为常数,可用来鉴别酶。

Km一般在1×10-6~10-1mol/L之间不同的酶Km 值不同,测定Km要在相同测定条件(pH、温度、离子强度)下进行。

(2)Km 值可用于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产物,若一个酶有几种底物就有几个Km值,其中Km值最小的底物称为该酶的最适底物,又称天然底物。

(3)可近似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真正表示酶与底物亲和力为Ks =k2/k1(注 Km = k2+k3/ k1)(4)已知Km可由[S]计算v,或由v计算[S]。

酶活力是指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初速度;酶催化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V=-dS/dt=dP/dt二、酶的活力单位:表示酶活力大小所用的两个国际单位1IU:在最适反应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的酶量,称一个I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 10
2
b) c)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 水单相体系 有机溶剂与水形成均匀的单相溶液体系。酶、底物和产物都能溶解在这种体系中。 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在此均一体系中催化酚类或芳香胺类底物聚合生成 聚酚或聚 胺类物质应用于环保黏合剂、导电聚合物和发光聚合物等功能材料 非极性有机溶剂水两相/多相体系 由水和疏水性较强的有机溶剂组成的两相或多相反应体系。 游离酶、 亲水性底物或 产物溶解于水相,疏水性底物或产物溶解于有机溶剂相。如果采用固定化酶,则以悬浮 形式存在两相的界面。 催化反应通常在两相的界面进行。 一般适用于底物和产物两者或 其中一种是属于疏水化合物的催化反应。应用不广泛,研究也较少。 正胶束体系 胶束又称为正胶束或正胶团, 是在大量水溶液中含有少量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水包油的微小液滴。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朝外, 非极性端朝内, 有机溶剂被包在液滴内部。反应时,酶在胶束外面的水溶液中,疏水性的底物或产物在 胶束内部。反应在胶束的两相界面进行。 反胶束体系 反胶束又称为反胶团, 是指在大量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中, 含有少量的水溶液, 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形成的油包水的微小液滴。 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朝内, 非极性端朝外, 水溶液包在胶束内部。反应时,酶分子在反胶束内部的水溶液中,疏水性底物或产物在 胶束外部,反应在胶束的两相界面进行。在反胶束体系中,酶分子处于反胶束内部的水 溶液中,稳定性较好。 二、水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酶都溶于水,只有在一定量的水存在的条件下,酶分子才能进行催化反应。所 以酶在有机介质中进行催化反应时, 水是不可缺少的成分之一。 有机介质中的水含 量多少对酶的空间构象、酶的催化活性、酶的稳定性、酶的催化反应速度等都有密 切关系,水还与酶催化作用的底物和反应产物的溶解度有关。 1. 水对酶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 1) 酶分子只有在空间构象完整的状态下,才具有催化功能。在无水的条件下,酶 的空间构象被破坏,酶将变性失活。故此,酶分子需要一层水化层,以维持其 完整的空间构象。维持酶分子完整的空间构象所必需的最低水量称为 必需水 2) 3) 4) 2. (essential water) 。 必需水是维持酶分子结构中氢键、盐键等副键所必需的。 必需水与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有密切关系, 不同酶所要求的必需水的量差别很 大。 如酶分子凝乳蛋白酶只需 50 分子的水,就可维持其空间构象而进行正常的催 化反应;而每分子多酚氧化酶却需 35×102 个水分子,才能显示其催化活性
二、酶的主要提取方法 提取方法 盐溶液提 取 酸溶液提 取 碱溶液提 取 有机溶剂 提取 使用的溶剂或溶液 0.02 ~ 0.5mol/L 的盐溶 液 PH2~6 的水溶液 提取对象 用于提取在低浓度盐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的酶 用于提取在稀酸溶液中溶解度大,且稳 定性较好的酶 用于提取在稀碱溶液中溶解度大且稳定 性较好的酶 用于提取那些与脂质结合牢固或含有较 多非极性基团的酶
• 4.裂合酶 • 5.异构酶 • 6.连接酶(合成酶) 四、酶活力 1. 概念: 是酶促反应的能力。酶活力大小就是指在一定条件所催化的某一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 即酶催化的反应速度越快,酶活力越高,反之则表示该酶活力低。 2. 单位: A. 自定义的活力单位 酶习惯上或测定时使用的反应速度的单位定义为酶的活力单位。 有的甚至直接用测得的物理量,如单位时间内消光值的变化 (DA/t) 表示酶活力单 B. 位。 国际单位 (IU)
2 / 10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第二章 微生物发酵产酶 一、酶生物合成的调节
组成型酶 在细胞中的量比较恒定,环境因素对这些酶的合成速率影响不大。 如 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糖酵解途径中的各种酶。 适应型酶 在细胞中的含量变化较大,其合成速率明显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适应型的酶的生物合成受到的调节控制: 转录水平的调节、 转录产物的加 工调节、翻译水平的调节、翻译产物的加工调节和酶降解的调节。 详见 ppt 二、工业上产霉菌的要求 1 发酵周期短,产量高; 2 容易培养和管理; 3 4 产酶稳定性好,不易变异退化,不易被感染; 利于酶的分离纯化;
6 / 10
3.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可以认为,在有机介质体系中,结合水是影响酶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而水含 量却受到酶分子以外的各种因素的影响。 3) 4) 5) 为了更确切的反映水与酶催化活性的关系,引进了水活度的概念。 水活度(water activity)是指体系中水的逸度与纯水逸度之比。通常用体系中 水的蒸汽压与相同条件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表示。 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最适水含量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增加。而最佳水活 度与溶剂的极性大小没有关系。 所以采用水活度作为参数来研究有机介质中水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第一章 绪论 酶学概述 一、蛋白类酶的命名 1. 习惯命名法 主要依据以下四个原则: a 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命名 b 有些酶的命名,除了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外,还要加上酶的来源。 c 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性质命名。 d 有些酶的命名,除了根据酶所催化的底物外,还根据所催化的反应性质 习惯命名比较简单,应用历史比较长,但缺乏系统性 2. 系统命名法 按照国际酶学委员会的系统命名法,每种酶都有一个推荐名称和系统名称 酶的分类与命名:1961(1964/1972/1984/1992) 推荐名称 • 是在习惯名称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和修改而成 • 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底物名称, 第二部分为催化反应的类型, 后面加 “酶” 字 • 酶催化的正逆反应,都用同一个名称 • 对于水解酶类,可以省去说明反应类型的“水解”字样 • 命名方式是“**底物+**反应类型+酶” ,其中,酶以后缀“-ase”表示 • 若是双底物反应,应该将两个底物同时列出,并用冒号隔开 • 如果两个底物中有一个是水,则水略去 • 酶:推荐名 草酸氧化酶 系统名 草酸:氧氧化还原酶 二、核酸类酶的命名 目前对于核酸类酶的命名还没有统一的原则和规定 三、国际系统分类法中的六大类酶 • 氧化还原酶 • • 2.转移酶 3.水解酶
5 安全可靠,无毒性。 (非致病菌) 三、微生物产酶方式
3 / 10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1. 2.
液体发酵(最主要) 固体发酵
四、酶的发酵工艺条件与控制 详见 ppt 第三章 酶的分离纯化 一、细胞破碎方法 1) 2) 3) 4) 机械破碎(捣碎法、研磨法、匀浆法) 物理破碎(温度差破碎法、压力差破碎法、超声波破碎法) 化学破碎(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 酶解破碎(自溶法、外加酶制剂)
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更为确切。 三、有机溶剂对催化体系的影响 1. 2. 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辛烷,正己烷,苯,吡啶,季丁醇,丙醇,乙腈,已酯,二氯甲 烷等。 在水溶液中,酶分子均一地溶解于水溶液中,可以较好地保持其完整的空间结构。 在有机溶剂中,酶分子不能直接溶解,而是悬浮在溶剂中进行催化反应。根据酶分 子的特性和有机溶剂的特性的不同,保持其空间结构完整性的情况也有所差别。 极性较强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等,会夺取酶分子的结合水,影响酶分子微环 境的水化层,从而降低酶的催化活性, 甚至引起酶的变性失活。因此应选择好所使 用的溶剂,控制好介质中的含水量,或者经过酶分子修饰提高酶分子的亲水性,避 免酶在有机介质中因脱水作用而影响其催化活性。 有机溶剂与水之间的极性不同, 在反应过程中会影响底物和产物的分配, 从而影响 酶的催化反应。 第七章 人工模拟 一、模拟酶的概念 酶是高效的催化剂,它的应用日趋广泛。由于酶容易受到多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影 响而变性失活, 所以不能用酶广泛取代工业催化剂。 模拟酶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它模拟酶的结构和催化特性,并且能耐较恶劣的环境,活性稳定而持久。 二、三个层次 1 2 3 简单模拟:模拟物只含有与生物活性酶相同的因子。 模拟酶活性中心结构: 空腔的大环化合物作为底物识别部位, 在边缘衍生催化基团。 整体模拟:高级模拟,需要考虑识别和催化部位的协同性。 第八章 酶反应器 一、酶反应器类型
用来比较每单位质量蛋白的催化能力 比活力是酶制剂纯度的常用指标 ——对于同一种酶来说,比活力越大,表示酶 越纯 纯化倍数 = 每次比活力/第一次比活力 产率 (回收率) = 每次总活力 /第一次总活力×100% 3.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根据测定原理,酶活力的测定方法有: 终点法 动力学法 酶偶联法 电化学法. 五、抑制作用 底物抑制:对于某些酶促反应,当底物浓度较高时,反应速率呈下降趋势,称为底物抑 制。
水对酶催化反应速度的影响 有机介质中水的含量对酶催化反应速度有显著影响。存在最适水含量。 最适水含量为催化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的水含量。 对于同一种酶, 最适水含量 随着有机溶剂的种类、 固定化载体的特征、 修饰剂的种类等的变化而有所差别。 水活度 1) 2) 1) 2) 在有机介质中含有的水,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与酶分子紧密结合的结合水,一 类是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的游离水。 研究表明,在有机介质体系中,酶的催化活性随着结合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在 结合水量不变的条件下, 体系中水含量的变化对酶的催化活性影响不大。 因此
4 / 10
天津科技大学《酶工程》期末总结
三、原理 详见 ppt 第五章 固定化酶和细胞 一、酶的固定化 1 2 3 4 吸附法 包埋法 结合法 交联法
二、工业中的应用 1 世界上第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固定化酶。1969 年,日本田边制药公司将从米曲霉中 提取分离得到的氨基酰化酶,用 DEAE-葡聚糖凝胶为载体通过离子键结合法将氨基 酰化酶制成固定化酶,利用 L-氨基酰化酶只作用于酰化 DL-氨基酸的 L-型体而对 D型体无作用的原理, 先将 DL-氨基酸进行酰化 (如乙酰酐) , 然后用氨基酰化酶水解, 经结晶而将 L-氨基酸同酰化 D-氨基酸分开,余下的酰化 D-氨基酸可用化学法或酶 法消旋后,继续拆分。生产成本仅为用游离酶生产成本的 60%左右。 (L-氨基酰化 酶作用于乙酰-L-氨基酸而得到 L-氨基酸;D-氨基酸酰化酶可以直接水解乙酰-D - 氨 基酸而得到 D-氨基) 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一种固定化酶。 将培养好的含葡萄糖异构酶的放线菌细胞用 60~65℃热处理 15min,该酶就固定在菌体上,制成固定化酶,催化葡萄糖异构化 生成果糖,用于连续生产果葡糖浆。 3 4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抗生素,可以通过青霉素酰化酶的作用,改变其 侧链基团而获得具有新的抗菌特性及具有抗β-内酰胺酶能力的新型抗生素。 酶传感器 a) b) 酶传感器是由固定化酶与传感元件两部分组成的, 其中酶是与适当的载体结合 形成的不溶于水的固定化酶膜。 最常用的酶传感器是酶电极, 即将固定化酶膜与转换电极做在一起, 当酶膜与 被测物发生催化反应而生成电极活性物质后, 电极测定活性物质并将其转换为 电信号输出。 5 酶电极 a) 酶电极是由固定化酶与各种电极密切结合的传感装置。1962 年 Clark 和 Lyons 提出模型,1967 年 Updike 和 Hicks 首先制造出酶电极并把它用于葡萄糖的定 量分析。 酶电极一般可根据电极检测物理量的不同分为电流型和电压型, 前者一般有氧 电极、H2O2 电极等,后者有 NH3、CO2、H2 电极等。 较典型的一种酶电极为葡萄糖酶电极。 第六章 酶的非水相催化 一、有机介质反应体系 非极性有机溶剂酶悬浮体系(微水介质体系) 用非极性有机溶剂取代所有的大量水, 使固体酶悬浮在有机相中。 但仍然含有必需 的结合水以保持酶的催化活性(含水量一般小于 2%)。 酶的状态可以是结晶态、冻干状态、沉淀状态,或者吸附在固体载体表面上。 通常所说的有机介质反应体系主要是指微水介质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