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
一
、
研究缘起
然 而 ,在 城市 更新 过 程 中 ,相 当一部
分创意产业集聚区出现了租金急剧上涨的 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社会的产业方向和 现象 , 如上海 田子坊。原住民出于对高额 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 , 创意产业正引起越 租金 的追 求 及对 繁杂 环境 的担忧 将原 住屋
来 越多 的关 注 。由于对 文化 和 创 意氛 围有 出租 , 转住他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 , 一
较高要求 , 创意产业 常常聚集发展, 形成 些先期入驻的艺术家 , 虽然 曾经为创意产 集 聚 区 ,其 中重 要 的一 类创 意 集 聚 区 ,是 业 集 聚起 过重 要作 用 ,也迫 于 租金压 力 开
程进行 了中外比较 。 针对田子坊 目 前存在的创意产业淡 出、原住居民安置等问题展开讨
论 ,提 出有利 于城 市更新 与创 意产 业协调 长期发展 的思路 ,以实现 两者 间的共 赢。 关键词 :创 意产业 集聚 城 市更新 中产阶级 化 田子坊
【 中图分类号】K 9 0 1 . 8 d o i : l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7 1 7 8 . 2 0 1 3 . 0 1 . 0 1 7
1 5 8 l 《 城市观 察》2 0 1 3 2 i f  ̄1 期
i Ul 由a r ) # T s , a h t 、 No 1 , 2 ( )E S T UDY
的 ,西方 发达 国家 2 O 世 纪6 0 年代 开始 的中 众 多 田子坊 周边 房屋 出租或 出售 都会 打 出 产 阶级 化过 程 与今天 上 海 的情 况 具有 很多 类似 特点 。 “ 临近 田子 坊 ,创 意 与生 活 的完美 结 合 ”
旧城更新中基于社区脉络的集体创业以上海田子坊商街为例
基本内容
最后,我们需要发挥集体创业的力量和优势。集体创业是旧城更新中实现社 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引导和支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创业和创 新活动,可以激发社区的潜力和活力。例如,可以鼓励居民开设自己的工作室或 店铺,发展文化产业或特色旅游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为社区带 来新的经济收益和文化魅力,也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基本内容
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著名文化地标,由一组旧式石库门建筑组成,充满了浓 厚的海派文化气息。然而,在未被开发之前,田子坊是一片破败的棚户区,房屋 老旧,设施不全。1998年,在上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田子坊开始进行更新改造, 重点是保护和利用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同时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
基本内容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社区的集体创业发挥了关键作用。社区居民在政府 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了田子坊的改造和开发中。他们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负 责与政府沟通,与开发商谈判,同时也负责社区内部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这 种模式不仅保障了居民的利益,也使得他们在整个更新过程中有了更多的参与感 和归属感。
参考内容
基Hale Waihona Puke 内容基本内容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历史街区的改造与重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些街区 既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次演示以上海新天 地和田子坊街区为例,探讨历史街区在更新改造中的空间重塑问题。
一、上海新天地
一、上海新天地
上海新天地是上海市中心的一个历史街区,其改造和重塑旨在将这个具有浓 厚历史气息的区域转变为一个集商业、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现代化区域。
更新措施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如增设公园、图书馆、学校等, 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城市更新经典案例
城市更新经典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咱要来聊聊那些超酷的城市更新经典案例。
你看看上海的田子坊,那以前可是个破旧的小弄堂。
但经过一番精心打造,哇塞,如今变成了充满文艺气息的地方!就像一只丑小鸭华丽转身变成了白天鹅,每天都吸引着无数人去感受那份独特魅力。
游客们在那狭窄却充满故事的弄堂里穿梭,不是拍照留念,就是在特色小店淘宝,热闹极了!
还有北京的 798 艺术区,以前不就是些老厂房嘛,可现在呢?简直成了艺术家的天堂!那些斑驳的墙壁,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辉煌,而现在,各种新奇的艺术作品在那里绽放光彩。
这不就像是一个被人遗忘的宝藏突然被发现,然后大放异彩!“哎呀,这地方怎么这么有魔力!”人们在那发出阵阵惊叹。
再说说成都的太古里,以前是什么样咱不知道,但现在可是时尚潮流的聚集地啊!古色古香的建筑和现代时尚元素完美融合,走在里面,就像走在一个奇幻的世界里。
“哇,这里也太好看了吧!”人们纷纷赞美。
城市更新真的太神奇了,就像给城市施了魔法一样,把那些平淡无奇甚至破败的地方变得熠熠生辉。
它让城市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们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城市更新,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更加让人向往!
所以说,城市更新就是城市发展的一把金钥匙,打开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迷人!。
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机制演进研究——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
[ 金 勇. 5 ] 增进建设环境公 共价 值的城市设计实效研 究—— 以上海卢 湾区太 平桥 地 区和深圳 中心区2 、2- 2 31 街坊城市设计为例(】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06 D. 20.
[ 范文兵著. 6 】 上海里弄 的保护与更新[ . M】上海 :上海 科学技术 出版 社,2 0 . 04
[ OL .( 0 7 0 — 1 [01 -5 l 1 ht: n wss .o f nc m/0 70 — EB/ ] 2 0 — 53 ) 2 0 一o . t / e .hs uu .o 2 0 —5 1 p/
3 ,0 7 1 .t 1 】 7 6 5h m.
[ 王 伟强 的博客. 4 ] 信步 在 田子 坊[BO ] 20 .22 )【0 1 5l]ht: E / L .(071-5 2 1— 一o t / 0 p/
与开 发 商 保 持 沟 通 和 交流 才 能更 好 地 控 制 和 引 导 开 发 的 实 施 : ()公 众 在城 市 更 新过 程 中往 往 处 于 弱势 ,但 随 着 民 3 主 制 度 推 进 和 公 众 参 与 技 术 的发 展 ,越 来 越 多 的 市 民 开始 关 心 身 边 的 城 市 变 化 并逐 渐 参 与 到 城 市 更 新过 程 中 。城 市 规 划 是 政府 公 共政 策和 有 效 调 节 手 段 .有 利 于 在 宏观 上 制
约并平衡各方利益。在中心 区应结合具体实例 ,充分 利用
上海 中心城 区城市 更新机 制演进研究— —以新天地 ,8 号桥和 田子坊 为仞
灏带鞲 空 5 9
权 不 变 、房 屋 结 构 不 变 、土 地性 质不 变 )和 “ 个 变 化 ” 五 ( 厂 房 产 业 结 构 变 化 、就 业 结构 变化 、管 理 模 式 变 化 、 老
城市更新 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施工优秀案例可以根据不同维度有不同的选择,以下是几个可供参考的案例:
1. 广州“微改造”助力城市更新: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微改造”项目,通过在老城区注入新的元素和功能,实现了城市更新和保护传统风貌的双重目标。
例如,广州越秀区“微改造”项目,将原有的老旧小区、废弃工厂等重新规划设计,打造成为时尚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街区等新业态,为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2. 上海田子坊:这是一个由石库门里弄改造而成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通过保留建筑外貌和内部结构,注入新的业态和功能,使其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之一。
田子坊的成功在于通过保护传统建筑风貌,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3. 北京南锣鼓巷:南锣鼓巷是北京的老城区,通过政府引导下的“自主更新”模式,保留了原有胡同肌理,实现了居民回迁和业态升级。
如今,南锣鼓巷已经成为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
这些案例都是城市更新施工的优秀代表,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城市更新的目标,同时也保留了原有的历史和文化风貌。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报道。
田子坊
田子坊 4)艺术气息
在弯弯曲曲的深巷里,藏 着无数令人眼前一亮的时尚 “宝贝”:来自世界23个国家 和地区的老外及华人在这里开 了200多家艺术工作室及时尚 小店。服装、藏饰、陶艺、剪 纸、油画等应有尽有。 田子 坊最吸引人的,还是常常能邂 逅各路艺术名家。著名摄影家 尔冬强、剪纸大师李守白的艺 术工作室均设于此处;美国陶 艺家吉米、法国设计家卡洛琳 等亦在此安营。陈逸飞虽已去 世数年,但陈逸飞工作室里仍 陈列着不少大师的遗物,还有 他的名作复制品《占领总统府》 等。
上海石库门旧建筑群改造之
田子坊
田子坊
在上海,保存着 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 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 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 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 难题之一。石库门曾庇 护了六代上海人,浓浓 的“石库门情节”,凝 结的是老上海浓厚的旧 城市文化和质朴的生活 气息。正是石库门这样 的特色建筑群落的改造, 为上海的城市更新提供 了更多的模式。老弄堂 田子坊,就是上海新的 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载 体。
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
田子坊 2)得名
2001年,画家黄永玉探访陈逸飞工作室后,为这里 取名田子坊。这个名字来源于《史记》,其中记载我 国古代最长寿的画家叫田子方,田子坊用此谐音,幵 在“方”字旁加个“土”,意喻此处为文人、画家、 设计师集聚的土壤。
如今,“田子坊”以室内设计、视觉艺术、工艺美术 为主,老石库门有600多户人家,出租率高达80%,入 驻企业400多户,有36个国家的艺术家入驻,年平均接 待游客约200万人次。从前的旧工厂、旧仓库、旧弄堂、 旧民宅的价值得到提升。成功地转型发展成为上海乃 至国内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被评 为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区。
② 最终成果
价值所向
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织补与保留——上海田子坊的空间形态与场所特质研究
福
吐
( Hu qa n v r iy Co lg fAr h t c u e Xime 3 a io u i e s t , l eo c i t r e e a n
建 s r c : i ril n lz sTin i n Ab ta t Thsa t ea aye a zf g,ac s rm h n h i i e rh o h it c a a e fo S a g a, n s ac ft ehso
弄 生 活 形 态 得 以 延 续 与 展 示 , 富 的 生 活 丰
形 态 是 田子 坊 社 区 最
条石 门框 的建筑 外观 ; 功能上 , 在 旧厂房 、 旧仓库及 旧民居经过 变更 , 置换掉原始功能 , 成为 了画家艺人 的创 作室 、 视觉创 意 中 心 、 内设 计室 、 室 工业 美术室等 , 并汇集了餐饮 、 乐 、 娱 时装等 辅
助商业店铺 。 “ 田子 方 ” 《 子 》 一 位 画 家 的名 字 , 国画 家 黄 永 玉 取 为 庄 中 中
大 的历史 特征 。以下 J 将 从 人 的 活 动 出 发 对 场 所 空 间 的 文 化 主 题 进 行 分 析研 究 。
其谐音作为 泰康路 2 0弄 的名称 , 为“ 1 成 田子坊 ” 寓 意此处 为 ,
建
f r I. o lS T
K e wo ds Tin ia g P a e W e vn iy y r . a zfn lc a igct
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织补与保留_上海田子坊的空间形态与场所特质研究_付磊
的人群适应性与功 能 复 合 性。 其 主 要 使 用 人 群 分 为:艺 术 家、
文学家、产业工作人 员、白 领 阶 层、中 外 游 客、居 民 等。 这 是 田
子 坊 社 区 从 古 至 今 丰 富 多 彩 的 生 活 形 态 传 承 下 的 结 果 ,田 子 坊
所 处 的 泰 康 路 地 段 历 经 七 八 十 年 的 历 史 变 革 ,在 这 个 漫 长 的 过
1 案 例 概 况
田子坊位于上海卢 湾 区,是 打 浦 桥 街 道 泰 康 路 210 弄 (图 1)。该区原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典型弄堂工厂群,建筑风 格 保留 了 原 先 的 小 天 井、厢 房、上 下 楼 的 格 局 与 红 砖 墙、黑 木 门、 条 石 门 框 的 建 筑 外 观 ;在 功 能 上 ,旧 厂 房 、旧 仓 库 及 旧 民 居 经 过 变 更 ,置 换 掉 原 始 功 能 ,成 为 了 画 家 艺 人 的 创 作 室 、视 觉 创 意 中 心、室内设计室、工业美术室等,并汇集了餐饮、娱乐、时装等 辅 助商业店铺。
C.当前发展阶段———创意 发 展。 二 十 世 纪 末 期 著 名 画 家 陈 逸 飞 、尔 东 强 等 艺 术 家 入 驻 泰 康 路 ,随 后 各 种 工 业 设 计 、时 装 设 计 、室 内 设 计 、建 筑 设 计 等 创 作 交 流 工 作 室 相 继 进 驻 ,使 田 子 坊 社 区 成 为 具 有 创 意 形 态 的 文 化 产 业 基 地 ,田 子 坊 的 文 化 气 氛 更 加 浓 郁 ,社 区 活 动 更 加 多 样 。 2.2 空 间 的 织 补 与 保 留 2.2.1 凌 乱 、破 碎 与 片 段 化
上海田子坊案例分析
政策支持与规划引导
上海市政府对田子坊项目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规划 引导,确保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对其他地区的启示
发展创意产业
通过改造老旧建筑,发展创意产业,可以 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提高地区竞争
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经济繁荣
02
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
会福祉。
社会公正
03
可持续发展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保障各方的权益,促进社会
的和谐与进步。
上海田子坊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01
02
03
历史建筑保护
上海田子坊作为历史建筑 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 管理,保留了传统风貌和 特色。
持续创新与升级 拓展国际影响力
完善配套设施 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田子坊需要不断创新和升级,引入更多创意 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保持其领先地位。
通过举办国际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提高田子坊的国际知名度, 吸引更多国际游客和创意人才。
增加公共空间、停车场、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游客和居民的 便利性和舒适度。
起源
上海田子坊最初是一个石库门弄 堂,建于20世纪初,是上海典型 的传统居住区。
早期发展
随着上海城市化的进程,田子坊 逐渐演变为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 居住区,吸引了大量艺术家和文 化人入住。
转型与改造
转型
20世纪90年代末,田子坊开始从传 统居住区向创意产业园区转型,吸引 了大量创意产业从业者入驻。
社区化运营
采用社区化运营模式,调动了社区居 民和创意人才的参与,增强了商业模 式的可持续性和活力。
文化和旅游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文化和旅游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一、北京南锣鼓巷。
说到文化和旅游赋能城市更新,北京的南锣鼓巷那可太有代表性了。
以前呢,南锣鼓巷就是老北京胡同里的普通一片儿。
但是后来啊,人们发现这里面藏着好多宝藏文化元素。
那些古色古香的四合院,每一个都像是一部历史书。
于是呢,就开始慢慢打造它。
先从美食入手吧,现在那里汇聚了各种各样的北京特色小吃,像炸酱面、豆汁儿、卤煮这些传统美食,一家挨着一家。
游客们呢,走在胡同里,闻着香味就被吸引过去了。
而且啊,这些小吃店也不是那种随随便便的,很多都把老北京的饮食文化融入到店铺的装修和服务里。
比如说,有的炸酱面店,墙上挂着老北京人吃面的老照片,服务员穿着那种民国风格的衣服,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老北京似的。
再说说那些小店,有卖传统手工艺品的,像老北京的兔儿爷,五颜六色的,特别精致。
还有卖剪纸的,手艺人现场就表演怎么剪出那些栩栩如生的图案,什么花鸟鱼虫啦,让游客看得目不暇接。
这不仅把老北京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了,还让游客在游玩的过程中,对北京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锣鼓巷还经常举办一些文化活动呢。
比如说胡同音乐节,那些年轻的音乐人就在胡同里摆开架势,弹奏着吉他,唱着民谣,古老的胡同里回荡着现代音乐,这种新旧交融的感觉特别奇妙。
二、成都宽窄巷子。
成都的宽窄巷子也是个超棒的例子。
宽窄巷子其实就是成都传统民居的代表。
以前这地方有点破旧,但是经过城市更新之后,那是大变样。
先说这个“宽巷子”,里面有好多茶馆。
成都人爱喝茶,这茶馆可是成都文化的精髓之一。
现在这些茶馆装修得很有特色,竹椅子、木桌子,还有那种盖碗茶。
游客坐在茶馆里,看着周围的川西建筑风格的房子,听着旁边的成都人摆龙门阵(聊天的意思),就感受到了那种悠闲的成都生活节奏。
而且茶馆里还有表演川剧变脸的,演员就在你面前,一会儿一个脸,那速度快得让人眼花缭乱,把川剧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窄巷子呢,则是有很多特色的小商店。
比如说有卖蜀绣的,那精美的刺绣,一针一线都是功夫啊。
旧城改造优秀案例
旧城改造优秀案例你知道上海有个超酷的旧城改造地方叫田子坊不?这地儿以前就是普普通通的老弄堂,到处是破旧的房子,住着普通的老百姓,整个氛围就有点灰扑扑的。
但是呢,人家这改造可太有创意了。
首先啊,没有搞那种大拆大建,而是保留了老建筑的外观。
那些石库门建筑可是上海的特色啊,斑驳的墙壁,狭窄的弄堂,这些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了。
这就像给老上海保留了一份记忆的相册,你走在里面,仿佛能看到几十年前上海人的生活场景。
然后呢,在这个基础上,开始往里面注入各种新鲜的元素。
创意小店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冒了出来。
有那种超文艺的手工艺品店,里面摆满了各种精致的小玩意儿,从手工绘制的陶瓷杯子到独一无二的皮革小挂件,每一件都像是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还有那些特色咖啡馆,装修风格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有的走小清新路线,满屋子都是绿植,坐在里面感觉自己就像在森林里喝咖啡;有的则是复古风,老式的留声机、发黄的旧海报,喝一口咖啡,就像穿越回了老上海的摩登时代。
另外啊,这里还吸引了好多艺术家。
他们把工作室也搬到了田子坊,你说不定走着走着就能看到一个画家在街边支起画架,描绘着田子坊的独特风景。
而且这些艺术家和商家相互合作,经常搞一些艺术展览、小型的音乐会之类的活动。
这就使得田子坊不仅仅是一个消费的地方,更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艺术社区。
最妙的是,这里的原住民也没有被赶走。
他们的生活和这些新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你能看到老阿婆在自家门口晒太阳,旁边就是一群年轻人在一家时尚的酒吧门口嘻嘻哈哈。
这种新与旧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让田子坊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魅力。
现在啊,田子坊已经成了上海的一张名片,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大家都想来感受一下这个旧城改造出来的神奇地方。
咱来说说成都的宽窄巷子,这可是旧城改造的一个超棒案例呢。
以前啊,这宽窄巷子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在角落里的老人,那些老房子虽然有着传统的川西风格,但因为年代久了,看起来破破旧旧的,有些地方甚至摇摇欲坠。
城市区域更新案例
城市区域更新案例
你知道吗?以前的田子坊啊,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小街区,到处是那种有点破旧的弄堂房子。
好多居民在那过着平平淡淡的小日子,房子看起来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那种充满着老上海烟火气,但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有点落后的地方。
但是呢,有人就发现这里有很大的潜力。
他们没有像一般人想的那样把老房子都拆了重建,而是开始搞起了很有创意的区域更新。
他们保留了老弄堂的格局和那些老房子的外观,这就像是给老上海保留了一个时光的标本。
然后呢,一些很有想法的艺术家、设计师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涌进了田子坊。
他们把那些老房子的内部改造成了各种各样超级酷的工作室、小店。
比如说,一个小小的旧屋子,被改造成了一家精致的手工饰品店,店里到处都是那种亮晶晶的小饰品,墙上还挂着店主自己画的超有艺术感的画。
还有那些卖复古衣服的店,在老房子里挂着各种各样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古着,走进去就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的时尚舞台。
慢慢地,田子坊就变成了一个超级热闹的地方。
游客们也都闻风而来,想要体验这种老上海风情和现代创意融合的独特氛围。
当地的居民也受益了,有些居民把自己的房子租给这些小店主,有了额外的收入。
而且啊,周围的基础设施也跟着改善了,街道变得更干净整洁,交通也更方便了。
现在的田子坊就像是一颗闪耀在上海的创意明珠,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充满了现代的活力,就像一个老祖母穿上了时尚的新衣裳,变得又潮又有内涵。
城市更新与中产阶级化浅析
关于城市更新的思考——以上海田子坊为例一、田子坊背景田子坊位于中国上海市泰康路210弄。
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泰康路上入驻的艺术品,工艺品商店已有40余家,入驻的工作室、设计室有20余家。
创意产业的集聚以及商业资源的开发促进了城市更新,但同时也造成了中产阶级化的现象,田子坊的人口结构、邻里网络、物质景观等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图1 田子坊范围图片来源:卫星影像图二、田子坊开发情况1.价值取向城市更新中的价值取向对城市的发展过程十分重要,在快速城镇化的中国,城市更新中的老旧街区基本被成片拆除,各级政府、开发商因为局部私利进行大规模物质更新。
在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效应,政府也对文化资本的保护性利用予以支持,慎重地选择理性的更新方式,减少大规模拆迁,最大程度避免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损坏,值得其他地段在城市更新中予以效仿。
2.文化资本文化资本指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空间和场所,能够凝聚或浓缩某个特定地方的历史、文化、生产或生活方式,并能够带来新增价值[1]。
上海田子坊的石库门建筑以及传统的里弄空间作为文化载体,而且可产生新的价值,因此可以作为当地的文化资本。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资本应当进行充分挖掘,使城市更新获得效益。
3.发展历史田子坊的开发大致经历了三个过程,首先少量创意产业人员入住,开始进行改造;随后吸引了商业投资,租金不断上涨,初期的田子坊开拓者开始退出;随着媒体报道以及资本的不断介入,租金持续走高,原住民和初期艺术家大量退出。
表1田子坊发展历史概要数据来源:邵静怡,孙斌栋. 创意产业集聚与城市更新的互动研究——以上海田子坊为例.2013-01-0174.开发过程起初田子坊的更新为自发行为,2004年公布了《卢湾区新新里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按照规划,田子坊将发展为一个新的商业中心,而先前的自发历程必须停止,如果按照规划进行,那么泰康路北侧原有的石库门里弄等将被高楼大厦所取代。
上海田子坊城市更新
没有开发商的城市更新2014级学历1班谢 鑫2014年11月田子坊的软改造再生模式“田子方”原本是《庄子》中一位画家的名字,黄永玉取其谐音称为田子坊01 概况区位 1000m[地址]田子坊位于上海黄浦区泰康路,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与新天地直线距离相距仅1000m ,被称为“新天地第二”。
[区别]田子坊:粗放与质朴;新天地:精致与贵气[地位]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的“苏荷”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的一块“活化石”上海海派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文化湿地”上海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独特的“地标”01 概况规模[用地面积]核心保护区占地2公顷。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包括来自26个国家的创意人880人,共671户,和居民1500户[商家规模]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其他相关产业63家,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
01 概况 功能与性质[历史功能](历史风貌)1914年以后在建国路以北形成了以法院、警务署、检查院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为主的法租界行政区域,形成了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行政)。
在建国路以南泰康路以北和瑞金二路以东西南部形成了石库门、新里为主传统里弄生活居住区,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历史风貌(居住)。
在思南路以西部分地区分布着近代民族工业组成的新型里弄工厂区、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工业)。
泰康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和思南路四条大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商铺,社区内共有13个里坊和20多处内巷,并建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现代功能] 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集聚、里坊风貌居住法租界警务署 石库门里弄 沿河街道工厂 民国泰康路社区构成(1947行号路图)02 更新历程更新前状况[建筑肌理对比]通过Google地图对田子坊1998年到2004年再到2014年的建筑肌理进行对比,发现地块中仅有右下角少量几栋老住宅和停车场建成了高层住宅,其他区域建筑肌理基本一样。
上海田子坊改造
者从上海市房地局了解到,目前,上海共有历史文化风貌区44片,其中中心城区12片,占地约27平方公里;优秀历史建筑632处,建筑面积约420万平方米。
此外,上海1949年前建成的花园洋房、新式里弄、旧式里弄和老式公寓等建筑共1200万平方米,目前还没有纳入保护范围的都处于保留状态。
上海老式建筑的代表———石库门建筑就广泛保存在这些老城区中,其保护及开发已成为上海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上海市房地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上海对石库门建筑的历史街区、老建筑主要采取4种模式进行发掘、保护、传承及开发,注重历史文化与城市发展的结合,使两者有机融为一体。
模式一:商业开发模式,代表“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具有上海历史文化风貌的都市旅游景点。
2001年,由香港瑞安集团和上海复兴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约1.5亿美元,依照“整旧如旧、保护历史、文化兴市”的思路,对该地区进行保护性开发,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改造成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行街。
走进新天地,中老年人感到很怀旧,年轻人则觉得很时尚,外国人感到它很“中国”,成为沪上休闲文化有品位的消费场所。
模式二:城市更新模式,代表“田子坊”田子坊位于上海泰康路210弄,是典型的弄堂、工厂混杂的城市街坊。
曾有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6家工厂在此生产。
由于企业效益下滑和城市产业结构性调整,厂房开始出现大面积的闲置。
1998年,上海艺术家陈逸飞、尔东强等人在此设置工作室后,田子坊开始脱胎换骨。
1999年改称“田子坊”。
今天这里已经聚集了来自18个国家160家企业,已被视为上海的“SOHO”,视觉艺术的“硅谷”、上海创意产业的发源地。
模式三:原生态的保护模式,代表“步高里”位于陕西南路的“步高里”建于1930年,为典型的石库门旧式里弄住宅群。
年轻的巴金曾在步高里52号构思创作。
2007年,上海市有关部门对“步高里”进行了保护与修缮工作外,又对相应配套设施进行改造:增设卫生设施、清水红砖外墙修复、安装消防喷淋、调换公用部位电线、修复大门牌楼等。
环境设计专业城市更新优秀项目案例
环境设计专业城市更新优秀项目案例今天要给你讲个超酷的城市更新案例,那就是上海的田子坊。
一、项目背景。
以前啊,田子坊就是一片普通的弄堂街区,房子老旧,很多都是那种传统的石库门建筑。
虽然有着老上海的韵味,但是随着城市发展,这里就有点跟不上节奏啦,有点像一个被遗忘在角落的老物件。
不过呢,这里的地理位置很不错,在上海的中心区域,周围都是热闹的商业区。
二、更新理念。
1. 保留与创新结合。
那些搞环境设计的大神们可聪明啦。
他们没有想着把老房子全拆了重新建那种高大上的现代建筑。
而是决定保留石库门建筑的外观,这就像是保留了老上海的一张名片。
然后在内部呢,进行创新式的改造。
比如说把以前的小民居改造成了各种有趣的小店,有特色咖啡店,里面的装修是那种复古又现代的风格,你坐在里面,感觉像是穿越到了老上海的摩登时代,同时又能享受到现代咖啡的香醇。
还有创意工作室,艺术家们在这些保留着老建筑韵味的空间里创作,灵感估计都能爆棚。
2. 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田子坊在更新的时候,可没有搞成单一的商业模式。
这里有本土的传统文化元素,像一些传统的上海小吃店,卖着生煎包、蟹壳黄之类的美食,那香味能把你的魂儿都勾走。
同时呢,也吸引了很多国外的文化元素进来。
你能看到外国人开的小酒吧,里面放着爵士乐,外国人跟本地人坐在一起聊天喝酒,那种多元文化交融的氛围特别棒。
三、空间布局与设计。
1. 弄堂里的小惊喜。
走进田子坊的弄堂,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一样的奇妙世界。
弄堂还是原来的弄堂,但是两边的店面装修各具特色。
窄窄的街道上,有的店面门口摆着小盆栽,五颜六色的花朵让整个弄堂都鲜活起来。
还有的店外挂着很有艺术感的招牌,灯光一打,晚上的时候特别迷人。
而且啊,弄堂里还保留了一些公共空间,设置了一些小桌椅,游客走累了可以坐下来歇歇脚,看着来来往往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感觉像是在看一场世界文化的大秀。
2. 建筑内部的巧思。
那些石库门建筑内部被重新规划得特别合理。
以一个改造成精品店的建筑为例,以前昏暗狭小的空间被打通,利用层高优势,做了隔层。
新天地,田子坊改造
卢湾石库门建筑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新天地、田子坊一、改造背景在上海建设现代化和国际化城市的背景下,上海的旧城改造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纵观上海过去和当前的旧城改造,从小规模渐进式成套改造到成片拆旧建新式改造,到注重城市历史风貌、局部保留改造,根据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出现了多种改造模式。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人们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认识不断的加深,旧城改造不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上海,历史风貌的保护是上海旧城更新改造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城市发展是一个过程,应该让后来者看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烙印,这是不能割裂的城市文脉。
在上海,保存着大片石库门街区,既是上海建筑文化的代表和城市建设的一笔文化财富,同时也是城市建设的难题之一。
石库门曾经庇护了六成的上海人,浓浓的“石库门情结”,凝结的是上海的风俗文化。
随着时光的流逝,石库门居住区已成为城市中居住环境较差的部分,成为上海老城区改造的主要对象。
正是石库门这样的特色建筑的改造,也让上海的城市更新创造出更加多样的模式,让城市的形态更加丰富和多彩。
新天地和田子坊就是在城市更新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相结合的两个典型代表。
新天地一、石库门建筑的简介石库门建筑因其最外之门选用石料为门框,故称石库门。
石库门布局和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特征,它选用黑色厚重的木料为外门扇,单体平面及结构脱胎于中国传统院落式住宅,有天井、客堂、厢房、灶间、晒台。
石库门门框上欧式的花纹,欧式的屋顶,排联式的结构,都是西洋建筑的特征。
石库门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也是华洋混居的开始,这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一种地方文化,上海石库门的生活方式引出了弄堂文化,也影响了上海人的群体性格。
海派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刻在了石库门上。
二、上海新天地的改造背景太平桥地区是卢湾区历史上发展较早的地区,房龄较长,环境较差,该地区从“九五”时期开始就列入了卢湾区的重点改造地区。
太平桥总体开发项目规划占地51公顷,上海新天地位于太平桥规划改造地区,项目于1998年正式启动,范围在黄陂南路以西、马当路以东、太仓路以南、自忠路以北,占地约3万平方米。
城市更新案例讲课
城市更新案例讲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城市更新一直是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议题,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功能和结构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和调整。
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土地使用等多个层面,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
下面将就一些城市更新案例进行讲解。
1. 纽约高线公园纽约高线公园项目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城市更新项目之一。
原本是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线,被改造成了长约2.3公里的城市公园,成为了纽约市的新地标。
高线公园以其独特的设计和创意吸引了许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观。
该项目使得原本荒废的地区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了一个集休闲、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城市绿地。
2. 伦敦奥运村伦敦奥运村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经过奥运会后,奥运村被改造成了一座集居住、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社区。
新的奥运村采用了现代化的建筑设计和绿色节能的理念,成为了伦敦市的新地标。
该项目的成功改造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居住环境,也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3. 上海田子坊田子坊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原本是一片老旧的石库门区,经过多年的改造和整治,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和购物中心。
田子坊不仅保留了上海传统的建筑风格,还融合了现代艺术和文化创意的元素,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意的城市空间。
该项目的成功改造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氛围,也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收益。
以上是一些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它们充分展示了城市更新的重要性和潜力,通过改造和创新,可以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为城市带来更多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
希望更多的城市可以借鉴这些成功案例,推动城市更新和发展,打造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空间。
【字数已超过2000字,请检查字数是否准确】第二篇示例:城市更新是指通过对城市区域进行改造、提升和更新,以解决城市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
城市更新旨在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城市更新优秀案例今天得跟你唠唠上海的田子坊,这可算是城市更新的超棒例子呢。
以前啊,田子坊就是个普通的弄堂街区,到处是老房子,住着普通居民,有点破破旧旧的。
但后来,有人就动起了脑筋,要把这个地方来个大变身。
他们保留了那些老房子的外观,像石库门建筑的特色一点没丢。
从外面看,还是那种充满上海风情的老弄堂,青石板路,老式的门窗,满满的都是历史的韵味。
可一走进房子里面,那可就别有洞天了。
这里现在开了好多特色小店。
有那种文艺范十足的咖啡馆,你一进去,就感觉像是到了巴黎或者纽约的小资咖啡店似的。
店主会在墙上挂着各种艺术画,咖啡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桌椅摆放得很有格调。
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店,那些手艺人就在店里做着精美的小玩意,像手工陶瓷啊,精致的刺绣手帕啥的。
你要是路过,都会忍不住进去看看,说不定就淘到宝了呢。
餐厅也很有特色,有传统的上海本帮菜馆,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做得那叫一个地道。
也有一些创意餐厅,把各地美食融合起来,弄出些新奇的菜品。
而且啊,餐厅的环境也很有趣,有的是在老房子的阁楼上,你坐在那儿吃饭,就像回到了老上海人家一样。
田子坊里还有不少小画廊。
那些画作有现代抽象的,也有传统写实的。
艺术家们会在这儿办小型画展,你可以免费进去参观,感受艺术的氛围。
有时候运气好,还能碰到画家本人在那儿给大家讲解画作呢。
现在的田子坊啊,白天人来人往,游客们在小店里穿梭,寻找着各种有趣的东西。
晚上呢,灯光一亮,这里就更有氛围了,酒吧里传出轻柔的音乐,人们坐在街边的桌椅上,喝着小酒,聊着天,特别惬意。
它既保留了老上海的历史文化,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个地方重新焕发生机,变成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休闲于一体的热门街区。
不管是本地的老上海人,还是外地来的游客,都特别喜欢这儿,这就是城市更新的魅力啊。
朋友,你要是到过成都,一定听说过宽窄巷子吧,这可是城市更新里相当出彩的范例呢。
宽窄巷子以前就是成都的老居民区,两条平行的巷子,一条宽些,一条窄些,故名宽窄巷子。
田子坊_自下而上的可持续性旧城更新模式_李挚
而上的小规模渐进式更新认识较少。这种模式在成本上有可行性,并在发展空间与居民福利方面具有可持续性优势。田子坊模式是有
借鉴推广意义的旧城更新模式。
关键词: 旧城更新; 模式; 自下而上;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 TU984. 11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6135( 2013) 07 - 0086 - 04
否
宽窄巷子
占地 5. 3 万 ㎡,总 建 筑 面 积 6 万余㎡
环境协调区 13. 3 万㎡
核心区域内 900 余户 7 亿
2012 年税收约 1500 万 元
否
上海新天地位于上海卢湾区,通常指新天地南、北里与新 天地时尚广 场,包 括 中 共“一 大 ”会 址。它 是 卢 湾 区 政 府 与 香 港瑞安集团签订的“太平桥重建计划”中的一个区域。整个太 平桥重建计划通过“市场运作,政企合作”方式,瑞安集团和卢 湾区政府在“总 体 规 划、分 期 开 发、一 家 牵 头,多 家 参 与 ”改 造 原则下进行改造。新天地更新必须放在整个太平桥重建计划 中来理解。新天地保护部分占地面积 3 万余㎡,总建筑面积约 6 万㎡。保护区域投入的建安费用高达 14 亿,如果开发运营 商仅以租金等运营收入平衡支出,大约需要 20 年方能收回投 入,因此难以实现收支平衡。但是整个太平桥重建计划共用地 52 公顷,截止 2011 年,相关住宅、办公及商业等销售额高达 183 亿元。新天地是通过整个计划中保护区域周边地块进行 异地补偿实现收支平衡。
田子坊涉及更新建筑面积约 6 万㎡。政府累计共投入 2100 万元用于改善区域内公共基础设施。2009 年,田子坊内 税收便破千万元,并以每年 20% 以上速度增长,2011 年创意园 内税收超过 1400 万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开发商的城市更新2014级学历1班谢 鑫2014年11月田子坊的软改造再生模式“田子方”原本是《庄子》中一位画家的名字,黄永玉取其谐音称为田子坊01 概况区位 1000m[地址]田子坊位于上海黄浦区泰康路,是由上海特有的石库门建筑群改建后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也是不少艺术家的创意工作基地,与新天地直线距离相距仅1000m ,被称为“新天地第二”。
[区别]田子坊:粗放与质朴;新天地:精致与贵气[地位] 中国最佳创意产业园上海的“苏荷”上海历史风貌和石库门里弄的一块“活化石”上海海派文化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文化湿地”上海城市历史变迁和城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独特的“地标”01 概况规模[用地面积]核心保护区占地2公顷。
[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
[人口规模]包括来自26个国家的创意人880人,共671户,和居民1500户[商家规模]目前田子坊共有各类商户426家(工厂区域209家,石库门区域217家),其中文化创意企业有297家,其他相关产业63家,商业配套服务性产业66家。
01 概况 功能与性质[历史功能](历史风貌)1914年以后在建国路以北形成了以法院、警务署、检查院等公共事业管理机构为主的法租界行政区域,形成了公共建筑的历史风貌(行政)。
在建国路以南泰康路以北和瑞金二路以东西南部形成了石库门、新里为主传统里弄生活居住区,形成了石库门里弄的历史风貌(居住)。
在思南路以西部分地区分布着近代民族工业组成的新型里弄工厂区、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历史风貌(工业)。
泰康路、瑞金二路、建国中路和思南路四条大街上分布着数十家商铺,社区内共有13个里坊和20多处内巷,并建有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
[现代功能] 历史文化展示、创意产业集聚、里坊风貌居住法租界警务署 石库门里弄 沿河街道工厂 民国泰康路社区构成(1947行号路图)02 更新历程更新前状况[建筑肌理对比]通过Google地图对田子坊1998年到2004年再到2014年的建筑肌理进行对比,发现地块中仅有右下角少量几栋老住宅和停车场建成了高层住宅,其他区域建筑肌理基本一样。
证明田子坊地区在城市更新过程中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拆除重建。
田子坊 1998年地图 田子坊 2004年地图 田子坊 2014年地图02 更新历程更新计划的过程[与时间赛跑]田子坊的更新过程主要包括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厂区改造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里弄住区发展阶段第三个阶段:政府引导控制阶段02 更新历程更新规划设计1、[历史保护] ——守望家园第一步,划定保护区与建设控制地带,并按相应的方式进行保护控制。
第二步,保护历史建筑、重点空间、重点界面、历史环境要素以及艺术创意园区。
田子坊保护区划图02 更新历程建筑[传统民居]竹木材质的篱笆、门、墙与低矮深远的屋檐,共同形成了上海郊县传统农民建筑的质朴特色[新式里弄]有小的花园空间、花木扶疏,外立面门窗线脚装饰丰富,有讲究的红色木质百叶窗和顶层阳台水泥预制栏杆[旧式里弄]上海典型的老式石库门三合院空间,二层三面外廊饰花格木栏杆,入口有山花装饰清末传统民居建筑 薛华坊,20年代组合群体式住宅老式里弄住宅02更新历程建筑风格[古典主义]细长的侧窗、别致的窗托和线脚以及爬山虎映衬下的门厅、阳台、处处透着别墅的玲珑雅致[现代主义]外立面装饰简洁朴实,红砖与白色水泥沙桨的墙面在植物的映衬下,自然大方[折衷主义]朴素的折衷主义风格外观,线脚简洁大方,别致阳台使整栋建筑呈现出变化与跳跃的美感隐云楼,30年代古典主义风格独立别墅现代主义建筑外立面近代西式公共建筑02更新历程环境要素2、[创造生活] ——坊街里巷在保持历史文化多样性中创造新生活一坊、四街、十里、二十巷田子坊:作为一个完整城市社区考虑,不仅有历史文化街区、创意产业园区功能,还包括城市居住功能。
四街:对南街、北街、西街、东街,以历史风貌为依托有不同的定位。
十里:引入创意居住生活新理念,延续市井里弄生活风情,传承海派特质的生活品质。
二十巷:保持里坊内小巷的特色,重塑宜人的环境,提炼鲜明的主题,如:骑楼巷、二井巷、花园巷、篱笆巷等各具特色的小巷。
一坊 四街十里二十巷3、[创意策划] ——线景门楼在延续文脉和创意精神中重塑人文新景观三线、六景、九门、十二楼三线:历史风貌游线,整合田子坊文化遗产资源,形成以历史文化风貌为特色的访古寻幽游览路;创意风华游线,沿着创意梦工厂和创意石库门形成独具魅力的文化艺术景观游览路线;海派风情游线,以原生态里弄生活为核心,以海派文化为底蕴,以创意生活为内容,打造新文化社区海派风情游线。
六景:将有代表性的风貌建筑和重要人文记忆及特色创意空间开发为六处景观,花园石库门、法国景园、影像场、凌霄阁、坊市广场等。
九门:将有代表性的里坊门楼列为怀旧标志——记忆之门、里坊之门、石库之门将反映平淡率真里弄生活的节点列为传承标志——创意之门、生活之门、市井之门将创意艺术和科技时代特征的节点列为创新标志——纪念之门、艺术之门、数字之门十二楼:闲境石库门——民居四楼意境梦工厂——工房、橱窗、秀场梦幻三楼秘境老洋楼——行政大楼、花园洋房、小红楼等组成的典雅五楼02 更新历程实施程序[分期实施]按照管委会的规划,整个成套改建工程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重点是迎接世博会,完善以泰康路 210 弄内传统结合现代里弄工厂为主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打造以 248 弄和 274弄为主的市井文化休闲地;第二期在居住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对原建筑加以修缮与保护,建设居住与产业结合的海派文化、生活方式和里弄风貌新型社区;第三期通过注入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技术创新等手段,使原住民的居住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其中一期约涉及 670 户居民,到 2009 年底基本完成,其余的西式别墅和花园里弄以后将分期分批改建,整个改建计划于2015 年完成。
[实施主体]艺术家、市经委和卢湾区政府、原住民、田子坊管理委员会。
02 更新历程 开发模式举例 30平米每月平均租金8000元 周边地区100平米新房每月平均租金4000元 居民通过软改造每月受益4000元[田子坊的开发模式] 居民持有产权并自行操作租赁,专业公司统一管理和服务:•居民与入驻企业之间达成协议直接出租•管理公司负责牵桥搭线,对整个田子坊做统一管理,租金2:8分成•企业按照自己的风格装修经营•居民则拿着租金去附近租房[入驻与租金] 入住率100% 04年租金:厂房2元/平/天,石库门8元/平/天 07年租金:石库门20元/平/天 12年租金:石库门26元/平/天政府引导、居民自主、自下而上的小规模、多元化、渐进式更新模式04 经验与教训 经验[原生态]田子坊与新天地相比,建筑品质不是很高,也缺少整体规划,但它是由微观市场自发生长形成。
因此它给人的体验是更加原生态,更具有里弄空间的多样性,也更具城市的活力。
[生活肌理]新天地保持的充其量是建筑肌理,而田子坊保存的是生活肌理。
出入此间的人流杂驳着华发老人、饮食男女和时尚潮人。
坊间红瓦如鳞、老虎窗藤蔓缠绕,不时可见乌漆大门后的小天井、晾衣杆、搓衣板、马桶刷……这无疑是活着的上海里弄生活。
[新旧契合]田子坊对里弄改造模式的价值评判作了补充提醒:不应只看简单的美丑,而应看活力的维护和塑造,看改造与现时和未来的契合。
[资源利用]利用自身历史文化遗存的资源,原住民将房屋的使用权出让给文化艺术商家,级差地租使原住居民获得了维护旧居的资金,这不仅改善了原住民居住的条件,还使风土文化的发展有了可依托的产权基础和可持续的平台基础。
地方感的再生不管今天、昨天还是明天, 我希望这里还是原来的田子坊——田子坊总策划吴梅森04 经验与教训 教训[物质空间]居民与商家的矛盾,商铺对居民生活起居的干扰尤为突出,而居住空间被商业空间过度侵蚀的事实是罪魁祸首,居民与商家从相安无事、一团和气恶化到矛盾重重、一触即发。
[精神空间]如今的田子坊版块已经放大,再不是狭义初始的泰康路210弄,而是吸纳了两边的弄堂,总称仍为田子坊。
其主体功能也由原来的艺术文化被时尚消费取而代之,成为被商业“劫持”、大众化的翻版“新天地”。
尔东强“……在许多国际性的大城市里,被人记住并感动的往往不是顶级商场,而是书店、剧场和博物馆等……”。
存在的问题任何事物如同硬币一样,具有正反两面05 更新启示[软改造]田子坊的开发,直至形成今天的知名度,政府并没有大规模的土地投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大规模的劳民伤财。
田子坊集中释放的是一种真正的民间智慧,其背后隐含着的正是一个特别重大的组织社会学命题,即社会自治。
一旦在这个节点上有所突破,田子坊的意义将远超商业地产的本身田子坊就是田子坊人的田子坊,田子坊就是田子坊人的家园。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血拆和强拆,没有殊死的关于生存的抗争和哀号。
没有如“新天地”开发,哪怕是最“温情脉脉”的动迁,也改变不了永恒的失去家园之痛。
这里没有成片开发,没有推倒重建,因为没有利益集团的介入和纠结,也就没有了因为必然的腐败和必然的对民生的摧迫。
田子坊没有产权的强制赎买和变迁,无论是业主还是租户,他们就是和田子坊血脉相连的田子坊人06 参考文献【1】上海田子坊发展规划【2】陈青长.浅谈田子坊的再生模式【3】付磊.城市更新中的空间织补与保留【4】李燕宁.田子坊——上海历史街区更新的自下而上‘样本【5】于海.同城更新叙事的权利维度和理念维度——以上海‘田子坊’为例【6】郭淳彬.旧城居住区自发性改造问题研究——以田子坊为例【7】李挚.自下而上旧城更新模式研究【8】管娟.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机制演进研究——以新天地、8号桥和田子坊为例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