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怎样培养孩子感恩的心?1、引导孩子形成感恩意识。
感恩与回报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具有的道德准则,是做人的最基本修养。
但感恩如同其它道德品质一样,都是需要学习才能最终形成,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首先就应该让孩子形成感恩意识,只有有了感恩意识,孩子才能在生活中有感恩的行为。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让孩子学会感恩,应该注重在实际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情,从最简单的“谢谢”开始。
告诉孩子当别人帮助了你的时候,要记得向他人真诚的说声“谢谢”。
3、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当孩子有了感恩行为时,要给予孩子表扬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感恩行为。
不管是对父母,还是老师、同学,以及其他的人,只要孩子有了感恩行为,都要及时地给予赞扬,帮助孩子强化这种行为,让孩子感受感恩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4、永远不要以孩子为中心。
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有爱即可,而不是过于溺爱,更不能因为孩子的无理取闹,而对错误问题忽略不计。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要软硬兼施很重要。
5、少说。
应该很多父母喜欢对孩子说“你应该……”,这么多的“你应该”经常对孩子说,反而会起到一些反作用,孩子感恩的前提是自愿和主动的,你应该的说法其实是被动的逼迫孩子,让孩子做到我们所要求的,所以这种说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6、禁止使用威胁的方式。
平时孩子犯错的时候或者不听话的时候,很多父母都喜欢用威胁的语言来让孩子妥协,明明内心是爱着孩子的,但是言语上却表达出非常讨厌孩子的样子,当孩子慢慢长大,这些危险的语言慢慢地就失去了笑容,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有哪些好处?1、感恩使人与环境融洽和谐。
感人之恩,必与人为善。
一个知恩感恩的人,他的生活环境必定是完美的,使他幸福平安的。
否则的话,一个人一生不会有安生的日子过。
2、感恩的教育是爱的教育。
人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美德,且能够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对其成人后走向社会,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有效方法

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有效方法培养孩子感恩心是每个家长都希望能够给自己孩子带来的一种美德。
感恩心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够让孩子更加懂得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并且在与他人相处中表现出尊重和感激之情。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培养孩子感恩心的方法。
首先,树立家庭的感恩氛围。
家庭是孩子感受和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家长可以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来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经常性地对孩子的行为表示赞赏和感谢,鼓励他们在分享和帮助他人时能够感受到快乐和满足感。
同时,家长们也应该努力养成感恩的习惯,把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恩之情传递下去。
其次,提供志愿者机会。
参与志愿者活动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父母可以带领孩子一起参加一些社区活动、义工活动或者慈善活动。
通过亲身经历,孩子们能够看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和被帮助的场景,从而懂得感谢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愿意主动地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志愿者活动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让孩子接触贫困地区。
对于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家庭中的孩子来说,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情况能够让他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父母可以组织一些与孩子有关的观察旅行,到贫困地区或者慈善机构进行参观。
这样的经历可以让孩子亲身感受到贫困地区的生活条件,了解到有些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乐观向上,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另外,培养孩子的自我反省能力。
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进行交流,询问孩子的一天或者一周的情况,让孩子在反思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理解到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
这样的反省过程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帮助和付出,从而懂得感恩之情。
此外,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也是培养孩子感恩心的重要方法之一、共情是理解他人情感和需求的能力,通过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为人处世,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和关爱。
父母可以通过一些有助于培养共情能力的游戏和活动来让孩子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

让孩子学会感恩的十个方法一、树立榜样父母和老师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
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影响。
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树立感恩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来传达感恩的重要性。
例如,对家人的关心、对他人的帮助、对社会的贡献等,让孩子看到感恩的行为,从而受到感染和启发。
二、家庭活动通过家庭活动,可以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感恩。
例如,组织家庭聚餐、旅游、庆祝节日等活动,让孩子参与其中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快乐。
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在这些活动中学会分享、关心和尊重,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分享经历与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感恩。
例如,分享自己小时候受到家人、老师、朋友的帮助和关心,以及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和困难,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并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四、表达感激教育孩子学会表达感激之情是非常重要的。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时,应该及时表达感谢之情。
可以通过口头表达、写信、送礼物等方式来表达感激之情,让孩子感受到感恩的力量和美好。
五、学会回馈回馈是一种积极的感恩表现。
当孩子受到别人的帮助时,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来回馈他人或社会。
例如,参与志愿者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为社区做出贡献等,让孩子在回馈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六、参与公益参与公益活动是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孩子可以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需要和弱势群体的困境。
这会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并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七、创设机会创设机会让孩子体验感恩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让孩子在家庭中担任一定的角色和任务,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或者在班级中组织一些团队活动,让孩子学会合作和分享。
这些机会可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感恩的重要性。
八、感受大自然大自然的美景和力量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和宝贵。
通过带孩子去公园、山野、海边等地方,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教案分享: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价值观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
感恩是一种基本的道德和人文素质,孩子从小就应该学会感恩,懂得感恩。
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心怀感恩,走出发愁、发火、发脾气的困境,才能心态平和,愉快生活。
如何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呢?这里分享几点教案:一、身教为先,做出榜样孩子天性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举止往往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家长要身体力行,做出一个榜样,多从自己身上下手,首先要从自己身上寻找感恩的源头,让孩子看到、模仿感恩的行为。
比如,感谢孩子为自己做的小事,感谢他们的存在与陪伴。
二、多与孩子沟通,让感恩成为习惯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更需要家长与孩子多沟通。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氛围和家长引导意义重大。
家长应该与孩子共同讨论,感谢和受感谢的事情,让孩子在生活中更加体会感恩,形成习惯。
三、引导孩子善待他人,更加理解和关爱别人一个人的眼光越宽、越远,心境就越开阔、越平和。
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我们还需不断推动他们向德善、向光明发展,做一个懂得感恩、善待周围人、助人为乐的好孩子。
四、多引导孩子体会家庭的生活和亲情家是孩子成长的根基,亲情是孩子感受到的最温暖的力量。
通过引导孩子感受家庭生活的细节和温馨,让孩子在亲情渗透的生活中,更加懂得感恩,更加懂得珍惜。
五、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及时引导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要时刻用心观察孩子的反应。
如果孩子在认错或做错事情后,展现出真正的悔过和改正,家长就要及时引导,让孩子更加珍视自己的行为及家人的关爱,懂得感恩。
六、积极促进孩子与社会的交流和互动体验除了家庭,孩子还需要通过交流和互动,从而体会更多的生活,懂得更多的感恩。
因此,家长既要引导孩子社交,也要让孩子接触更多的社会实践体验,从而更贴近、更理解社会,更懂得感恩。
培养孩子做人感恩之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家长们要从自己身上下手,做好引导孩子感恩的工作,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从而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感恩是一种基本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
对于父母来说,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心,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一、身教为先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领者。
要想培养孩子的感恩心,首先需要父母自己具备感恩的品质。
父母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传递感恩的态度。
例如,当孩子帮助父母时,父母应该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让孩子体会到感恩的真实力量。
二、鼓励分享和回报父母可以通过鼓励孩子分享和回报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当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父母可以引导他们主动感谢对方,并鼓励他们回报对方的善意。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幸运,并激发他们回馈社会的愿望。
三、教育孩子认识到勤劳的价值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认识到勤劳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努力工作和付出努力是实现梦想的基础,让他们明白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这样,孩子会珍惜辛勤劳动的成果,感激父母为他们提供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四、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关注社会问题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参加公益活动或志愿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同时,父母还可以与孩子共同关注一些弱势群体的状况,培养孩子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心。
五、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乐观的心态是感恩心的基础。
父母可以通过培养孩子的积极乐观的心态来培养他们的感恩心。
父母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些正能量的事例和故事,引导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同时,父母还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从而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
当孩子看到别人取得成就时,父母应该引导他们懂得赞赏和尊重他人的努力。
同时,父母还应该告诉孩子,取得成功需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让他们明白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的。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怎么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1、让孩子从感谢父母开始。
要让孩子知道,即使是来自父母那最简单的衣食,最质朴的关怀,也无不倾注了父母对他们的辛劳和热爱。
这种爱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孩子才能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理解并爱父母。
2、从感恩身边的人做起。
引导孩子:在家里懂得父母的辛苦;在学校里,明白老师、食堂员工、生活老师的不易;在社会上,能想起他人的难处和别人对自己的好处。
渐渐地孩子会知道父母、他人对自己的付出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从而能产生感恩的情愫。
3、让孩子体验辛苦。
针对年龄特征,选择性地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了解家庭建设中的大事、难事,让其适当吃些苦,多一些亲身体验。
如果体验不到关怀和爱等情感,光知道父母给我吃,给我用,对自己拥有和享受的一切容易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认为就是父母的义务,难以产生感激、感恩的心。
4、要学会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说声谢谢,是怀有感恩之心的一种表现,不要让孩子吝啬说。
比如,亲朋好友给您的孩子买了一个玩具,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在餐桌上面,同事给您的孩子夹了一些您孩子喜欢的食物,也要让孩子说一声谢谢。
诸如这类的事情还有很多,从小事开始,都得让你的孩子学会说谢谢。
5、教育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父母可以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关心集体,培养孩子对集体、家庭的责任,进而在孩子心目中才有对社会、国家的责任。
总之,让孩子懂得奉献,懂得关心别人,他才能学会感恩。
6、父母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榜样。
父母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吧,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当孩子小的时候,他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大一点的时候,父母的思想也会影响孩子,所以要做好榜样。
7、家庭要有感恩的氛围。
我们在对待身边很熟悉的人时往往就会忽略,但是家庭感恩氛围真的很重要。
比如说晚餐时,食物很丰盛,这时候父母要对孩子说:准备这些晚餐的时候,肯定很辛苦吧。
像这种情况,不光要说谢谢了,还得说明一下情况,让他知道要心怀感恩。
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好处:1、提高孩子的生活幸福感和自信心。
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三个妙招

培养宝宝感恩之心的三个妙招
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是家长们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以下是三个妙招,帮助家长们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
1. 以身作则:家长们需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通过自己的行为示范,让孩子们看到感恩的重要性。
例如,家长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表达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感激之情,感谢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2. 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付出:家长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关注身边人的付出,让他们明白别人的付出是需要感激的。
例如,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家务劳动,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辛苦,从而更加珍惜别人的付出。
3. 鼓励孩子表达感激之情: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们在适当的时候表达感激之情。
例如,当孩子们收到礼物或者受到别人的帮助时,可以让他们说出感谢的话语。
这样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学会表达感激之情。
总之,培养宝宝的感恩之心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和引导。
通过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付出以及鼓励孩子表达感激之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懂得感恩的重要性,并且学会珍惜别人的付出。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

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在当今社会,同理心和感恩之心被认为是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重要素质。
同理心是指能够理解他人情感并产生共鸣的能力,而感恩之心则是指学会珍惜并感激身边拥有的一切。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和感恩之心,并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培养孩子的同理心1. 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最初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因此,家长首先需要以身作则,展示出同理心的行为。
例如,在面对别人的困扰时,家长可以倾听、关心和尊重对方的感受,让孩子见证并学会体谅他人。
2. 鼓励分享和合作积极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和合作,可以培养他们与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通过帮助孩子与朋友分享玩具或者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培养同理心。
3. 阅读故事和角色扮演通过阅读故事书,特别是关于友谊和同情心的故事,可以启发孩子对他人感受的理解。
同时,可以邀请孩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培养孩子对他人情感的体验。
4. 引导表达情感给予孩子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同时也能培养他们对他人情感的关注和理解。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倾听并回应他们的情感需求。
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1. 言谢礼仪灌输尊重和感激的价值观,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感恩的习惯。
教育孩子学会在得到帮助或对方付出后表示感谢,例如对帮助他们的人说声谢谢,这种言谢的礼貌举止能够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2. 关注比较通过引导孩子关注与自己相比较困难的人或有需要的人,让孩子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从中感激和珍惜。
可以通过参与慈善活动、探访社区老人或参观社会公益机构等方式,让孩子亲身感受并了解别人的处境。
3. 学会分享与回报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知识和时间,通过回报社会来表达对他人的感激之情。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志愿者活动,共同为他人做出贡献,从而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善良品质。
4. 培养孩子的社交技巧通过培养孩子与他人的良好互动,可以加强他们的社交技巧和组织能力。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方法一:以身作则父母如果想教孩子感恩,那么最基本的就是自己要有感恩之心,所以必须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对帮过自己的人充满感激,也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愿意接受感恩的教育。
二:引导孩子常说“谢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家长需要经常引导自己的孩子表达感谢之意,比如,在公交车上看到别人让座给自己的时候,一定要大声说声“谢谢”;如果孩子身上的这件衣服是爸爸送的,一定要感谢爸爸;如果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也要谢谢哥哥姐姐等。
三:日常中培养感恩意识家长平时不妨在有意无意中为孩子创设一个感恩的氛围,即将感恩的思想观念贯穿在每一件小事上,比如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家长可以利用晚上临睡前给孩子讲故事的机会,有意识地挑选诸如“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和“大黄狗报恩”的故事,告诉孩子,教育他做人要知道报答,等将来有能力了,便要回报他人。
四:巧妙利用移情其实在孩子的眼中,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所以父母不妨正确运用移情的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爱心。
五:不要为孩子付出太多如果平时父母为孩子付出太多,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很难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家长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建议1、日常教育中:教导孩子学会感恩感恩是一种美德,一种情感,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来自于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让孩子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
因此,父母应该让孩子从知恩、懂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树立孩子的感恩意识,注重培养他们感恩的心。
你可以通过生活上了一些事例、新闻、甚至是动画片等等,借助别人的故事,告诉孩子要懂得感恩。
2、不包办代替,给孩子表现谢意的机会不少家长将子女视为“小皇帝”,宠爱有加,娇惯无比,甘做保姆、奴隶,生活上包揽—切,学业上越俎代庖。
早上起床时,父母匆匆忙忙地—边给孩子穿衣服,—边铺床叠被,还帮孩子整理好书包,帮他提书包,牵着孩子的小手走出家门,不放心地送到校门口。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分享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分享精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感恩之心和分享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能够珍惜所拥有的一切,对生活充满积极的态度;而具备分享精神的孩子,则更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这两种宝贵品质呢?首先,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来学习的,家长和老师的行为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表达感恩之情,乐于分享,孩子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比如,当我们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真诚地说一声“谢谢”;当我们有了好吃的东西,主动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家长还可以经常跟孩子讲述自己感恩和分享的经历,让孩子明白这些行为的意义和价值。
其次,要引导孩子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缺乏感恩之心,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
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交流,让孩子了解到生活中的点滴幸福,比如温暖的家庭、健康的身体、美味的食物等等。
当孩子能够看到这些平凡中的美好,他们就会更容易产生感恩之情。
例如,在晚餐时间,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今天一天中让自己感到开心和感恩的事情。
再者,给孩子创造感恩和分享的机会。
在家庭中,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
在节假日或者家人的生日时,鼓励孩子亲手制作礼物,表达对亲人的祝福和感激。
同时,也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如去敬老院看望老人、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物品等,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分享自己的爱和温暖。
另外,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注重情感的交流。
当孩子表现出感恩和分享的行为时,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是被认可和重视的。
同时,当孩子遇到问题或者情绪低落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给予他们支持和关爱。
这样,孩子会更愿意与我们分享内心的想法,也更能够理解他人的感受,从而培养出感恩和分享的品质。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分享精神,还需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

如何教育孩子有感恩的心感恩教育很重要,教育孩子时常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一种可贵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感恩的人将来的前途一定光明。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懂得感恩的方法1、感恩从说“谢谢”开始。
一句“谢谢”,不仅能够表达对别人给予帮助的一种感激之情,也会让施以帮助的人感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只有会说“谢谢”的人,才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会说“谢谢。
的人,也会主动地帮助别人,会说“谢谢’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感恩也是。
2、当孩子给予父母帮助的时候,父母也要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谢谢”。
3、父母在生活中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表达感激之情的机会。
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父母可以提醒孩子对每一位家庭成员说一句祝福的话;家人过生日时,鼓励孩子为来人送上祝福井准备自制的礼物,让孩子感受到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自己也是非常快乐的。
这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与亲人之间的感情,也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如果你的孩子在接受每一份帮助时都懂得说“谢谢”;懂得关爱、感恩家人、朋友,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已经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了。
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学会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引起的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建议第一,不要对孩子付出太多,干预太多,不要为孩子打理一切事务。
如果父母对孩子的保护过多,那么孩子就会渐渐习惯父母的包办代替,就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久而久之,孩子就很难再感谢父母对他们所做的一切了。
第二,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第三,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无求先应”,不要让孩子拥有的东西来得太容易。
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教育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感恩心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基石。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爱的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一、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孩子天性善良,但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示范。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首先要从自己开始。
家长应该树立榜样,以身作则,展现出感恩的态度和行为。
无论是对于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对于他人的帮助和付出,都应该积极向孩子示范感恩之心。
通过自己的言行,让孩子深刻体会到感恩的重要性。
二、倡导关心他人,乐于助人教育孩子感恩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他们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爱的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孩子自身的成长,更要关注他们对他人的贡献和帮助。
家长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需求,鼓励他们主动提供帮助,并认识到自己的善行对他人的意义。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举手之劳会给他人带来快乐和帮助时,他们就会更加珍惜所受的恩惠,也会更加懂得感恩。
三、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感恩不仅仅是接受别人的帮助和关爱,更是将自己的爱与他人分享。
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分享精神,让他们明白分享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志愿者活动等方式,鼓励孩子主动分享自己的快乐、时间、物品和知识。
让孩子从小学会与他人分享,从小懂得付出,才能真正体会到分享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感。
四、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他人的付出孩子的感恩心也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
家长可以通过对他人付出的介绍和讲解,让孩子了解到别人的帮助和付出并非理所当然。
可以通过故事、影视作品或真实案例等方式,引导孩子思考和理解他人的努力和奉献,进而形成感恩之心。
当孩子真正了解到他人的付出是有代价的,他们就能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
五、共同创造感恩教育的环境感恩教育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并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个感恩的环境。
比如,可以设置感恩日记的习惯,鼓励孩子每天写下一件自己感激的事情;或者组织家庭活动,每个人互相表达对彼此的感激之情;还可以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和支持。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幸福,学会感恩父母、老师、朋友和社会给予的关爱和帮助。
本文将探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方法与策略。
一、为什么要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往往容易忽视身边的幸福,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活动能够帮助孩子们审视自己的生活,认识到自己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人的关爱和付出。
感恩教育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通过感恩教育,我们可以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回报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们的人。
感恩教育能够提高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方法与策略1.课堂活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感恩的故事、组织感恩日记等方式来引导学生感恩。
学生也可以通过写感恩信,感谢那些给予过他们帮助的人,以及开展感恩活动,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2.社区互动: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可以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奉献和帮助他人的快乐。
通过参与志愿者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帮助他人,还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同时也能够结识新朋友,丰富自己的社交经验。
3.亲子活动:通过组织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感恩教育活动。
父母可以与孩子一同回顾成长的点滴,分享对家人、老师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强亲子间的感情,还能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和表达感谢。
4.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文化节,组织感恩演讲比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感恩之心。
同时,学校可以设立感恩小角落,鼓励学生在这里写下自己的感恩日记、感恩信等,让学生们随时都能够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通过上述方法与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并将其转化为行动。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范文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范文《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一颗感恩之心是至关重要的。
感恩之心不仅能够让孩子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能使他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成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社会成员。
然而,在当今社会,孩子们往往被过度宠爱,容易忽视身边的美好,缺乏感恩的意识。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感恩的榜样。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身边的成年人来学习和成长的。
如果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心怀感恩,并且通过言语和行动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伴侣的陪伴和支持,感谢朋友的帮助和关心。
当我们收到别人的礼物或者帮助时,要真诚地表达感谢之情。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让孩子看到我们对社会的感恩和回报。
其次,要让孩子了解生活的不易,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往往不知道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或者带孩子去参观一些贫困地区,让他们了解到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从而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食物、衣服、住所和教育资源。
此外,我们还可以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比如做家务、种植花草等,让他们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再者,要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感谢。
当孩子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礼物时,我们要鼓励他们及时、真诚地表达感谢。
可以是一句简单的“谢谢”,也可以是一封感谢信或者一份小礼物。
同时,我们也要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身边的人多一些关心和问候,比如对老师说“老师,您辛苦了”,对同学说“谢谢你陪我一起玩耍”。
通过这些小小的举动,让孩子学会关注他人的付出,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另外,培养孩子的同理心也是非常重要的。
同理心能够让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绘本、讲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物质条件,但精神世界却显得空虚,缺乏感恩之心。
他们往往把父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不懂得珍惜,甚至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周围人和事物的尊重。
因此,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二、感恩之心与珍惜的关系感恩之心和珍惜是相互关联的。
感恩之心是指对他人和事物给予的帮助、关爱和付出心怀感激,并愿意回报。
而珍惜则是指对所拥有的东西,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抱持着珍视和爱护的态度,不愿意轻易放弃或浪费。
1. 感恩之心是珍惜的源泉当孩子懂得感恩时,他们会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来自于父母、老师、朋友以及社会,因此会珍惜这些宝贵的资源。
感恩之心促使他们更加珍惜父母的养育之恩,珍惜朋友的陪伴,珍惜老师的教诲,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
2. 珍惜是感恩之心的体现珍惜是感恩之心的外在表现。
当孩子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时,他们会更加懂得感恩。
他们会珍惜父母的辛苦付出,珍惜朋友的真情陪伴,珍惜老师的辛勤教诲,珍惜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珍惜是感恩之心的实践,是将感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的策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学会珍惜,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策略:1. 家庭教育:营造感恩氛围,引导孩子懂得珍惜1.1 感恩表达:培养孩子主动表达感恩*鼓励孩子对父母、老师、朋友等表达感谢之情。
可以是简单的口头表达,也可以是亲手制作的卡片、礼物等。
*定期举行家庭感恩仪式。
例如,在晚餐时,每个人轮流说出自己对家人或朋友的感谢之情。
*引导孩子反思父母的付出,体会父母的辛苦。
例如,让孩子体验一天做家务,感受父母的劳累;观看关于父母艰辛创业的故事,体会父母的付出。
1.2 珍惜物质:教育孩子节俭,合理使用资源*教会孩子正确认识物质的价值,避免物质的攀比。
引导孩子明白物质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并非全部。
如何培养孩子的谦虚和感恩之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谦虚和感恩之心在现代社会中,很多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积极向上、谦虚有礼、懂得感恩的人。
然而,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培养孩子的谦虚和感恩之心变得越来越具有挑战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谦虚和感恩之心。
一、树立榜样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们的行为来学习。
因此,父母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积极展示谦虚和感恩的特质。
父母要对孩子的努力和成绩给予肯定和赞扬,以此激励孩子努力进取,并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过度夸大自己的成就,而要以平和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功。
二、教育孩子重视他人的付出在培养孩子的谦虚和感恩之心的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重视他人的付出来帮助他们理解感恩之意。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与社区服务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到为他人付出的乐趣。
同时,父母还可以通过故事、电影等方式向孩子传递感恩的教育,引导他们珍惜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和自律能力谦虚的核心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并且愿意不断努力提升自己。
因此,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律能力,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取得进步。
父母可以给孩子适当的挑战,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和潜力,并且鼓励他们勇敢尝试新事物。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提醒孩子不要过度自满,要保持知足和谦虚的态度。
四、教育孩子珍惜资源感恩的基础是对资源的珍惜和合理利用。
父母可以通过教育孩子节约用水、电等资源的重要性来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此外,父母还可以教育孩子珍惜食物和衣物,不浪费资源,明白资源不易得到的道理。
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到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要感恩并合理利用。
五、鼓励孩子与他人分享分享是感恩的具体表现之一。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主动与他人分享,不仅是物质上的分享,还包括感受、知识和经验的分享等。
通过分享,孩子可以感受到给予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培养他们的善良和慷慨精神,并且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感恩的认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感恩之心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更能理解他人的付出,珍惜所拥有的一切,从而成长为富有同情心、善良且有责任感的人。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周围的人来学习的,家长和老师就是他们最直接的榜样。
如果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对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心怀感恩,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比如,当我们收到快递员送来的包裹时,微笑着说一声“谢谢,辛苦了”;当家人为我们准备了一顿美味的饭菜,我们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激之情。
这些小小的举动,会让孩子明白感恩是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
其次,要让孩子了解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并非理所当然。
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普遍较好,很容易觉得自己所享受的一切都是应得的。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衣食住行、良好的教育环境等,都是许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比如,带孩子去参观工厂,了解一件衣服是如何从原材料变成成品的,让他们知道背后有工人的辛勤劳动;或者给孩子讲讲自己工作的辛苦,让他们明白家庭的经济来源来之不易。
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也是培养感恩之心的重要途径。
当孩子愿意把自己的玩具、食物与小伙伴分享时,他们会体验到给予带来的快乐,也会更能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赠书籍和衣物,或者去敬老院看望老人。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意识到自己的一点点付出,能够给别人带来很大的帮助,从而激发他们内心的感恩之情。
另外,要教孩子学会表达感谢。
这不仅包括语言上的“谢谢”,还可以是写一封感谢信、画一幅画等方式。
当孩子收到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时,提醒他们及时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并且,要让孩子明白感谢的话语要真诚、具体,比如“谢谢你帮我解答了这道数学题,让我明白了这个知识点”,而不是简单的一句“谢谢”。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故事、书籍和影视作品来启发孩子的感恩意识。
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心得体会(通用10篇)

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心得体会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
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让孩子拥有感恩之心心得体会(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现在的小孩子由于都是独身子女,家里人都看得重,让孩子们养成以自我为中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学会感恩,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如何让孩子学会感恩是很多家长都感到头痛的事情,父母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含辛茹苦,无怨无悔,但我们的无私付出能否得到孩子的理解呢?我认为孩子们不能理解。
因为有一次,儿子对我说:“妈妈,我一点也不幸福”,听了这句话,我的心都凉了半截,你说不幸福?我就问他,什么是幸福?在他眼里的幸福是天天有好吃的,好玩的,没有人约束他们的行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作为家长,我们把焦点全部都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前途上,都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们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要不然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就算文化知识水平再高,也会成为一个自私冷漠,没有人情味的人。
感恩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课题,因为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如何要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呢?首先,我们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现在的孩子攀比心较为严重,只知道一味的向父母索取,要这样要那样,总之,别人有了他必定要有,却不知道父母挣钱艰辛,作为家长让孩子在体会父母关爱的同时,让孩子了解父母养育他们的艰辛,更要给孩子感恩的机会,如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为家里,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整个过程中,使孩子懂得尊敬父母,孝敬父母,感激父母。
其次,要孩子懂得,如何感恩,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受到别人的帮助,家长要利用各种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良种子,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将他人恩惠铭记在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与人为善。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感恩观

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感恩观在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传播的便捷,孩子们往往容易陷入消费主义的泥沼中,缺乏正确的感恩之心。
然而,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也是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那么,作为家长和教育者,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感恩观呢?1. 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他们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
因此,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要有感恩之心,学会感恩他人的帮助和付出。
只有家长自己具备了正确的感恩观,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 多与孩子沟通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感受。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了解他们对生活、对他人的态度,及时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消极情绪和错误观念。
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孩子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让他们意识到善良行为值得肯定。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参与家庭中的一些事务,并让他们承担一定责任。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让他们明白别人对自己付出的辛苦和付出。
4. 鼓励孩子参与公益活动带领孩子参与一些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快乐。
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也能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5.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只有自信、独立的孩子才能更好地理解感恩之道。
因此,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在成就感中激发他们对生活、对社会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6. 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物质享受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但物质享受并不等同于幸福。
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物质享受,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要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并学会回报社会。
7. 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乐观积极的心态是培养感恩之心的重要保障。
家长要教导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态度,学会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珍惜身边人和事。
结语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物欲横流的背景下,培养孩子正确的感恩观显得尤为重要。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通过言传身教、多沟通交流、培养责任感等方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懂得珍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可以另我们眼前的世界瞬间改变,它就是感恩之心。
感恩之心的有无,对于人生,关系巨大。
同样出现了一件事情,有感恩之心的人,会用特别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而无此心的人,则会用充满阴暗的目光去审视。
长期下来,这两种人的一生会截然不同的。
我最近遇到很多身体不好的老人,究其原因,都是心态极其不好,埋怨满腹,这样身体哪里会好呢?这让我深深感到,药物只可救一时之急,而养心才能解终身之厄。
可是,我同样发现,给这些老人讲调心的道理,作用几乎为零,当时她们想明白了,一个小时以后就旧态如故,为什么呢?因为一生养成的心态了,难以改正的。
所以,我深知在孩子阶段,把这种感恩之心的道理告诉孩子多么的重要,这等于给了他们一盏灯,有了这盏灯,在日后的日子里,当他们长大了,当爸爸妈妈不在他们的身边的时候,他们能够以平和之心对待世界,以感激之心对待人生,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健康、幸福。
所以,父母们需要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把这盏世界上最明亮的灯,交给孩子。
下面,依然是我妹妹罗玲对感恩之心的思考:——————以下摘录罗玲文章:感恩之心真正的感恩之心感恩之心是通往幸福的捷径,它比我们想象的还要重要。
感恩的心态对于健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5分钟的感激心态,就能使神经系统趋向平静、使身心达到和谐状态。
每天15分钟的感恩思考,能使人体对抗外来细菌的免疫抗体大幅度增加,使良性荷尔蒙分泌量显著提高,同时压力荷尔蒙明显降低。
因此,培养感恩的心态可以帮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一生。
感激的心态也是富足和幸福的象征。
畅销书《秘密》和《力量》的作者朗达.拜恩相信,感激是最好的祈祷方式,是强大的“倍增器”。
因为感恩是爱的最高表现形式。
每一次觉得感激,我们就是在付出爱。
她认为“当你感谢你所拥有的事物时,无论它们有多小,你都会得到更多那样的事物”。
在她看来,“每一秒都是个感谢和倍增你喜爱事物的机会”。
她连从厨房走到卧室时都不忘了去感恩。
我想她说的有道理,至少我们得承认,感恩可以把我们的眼光专注于生活中的好的事物上来。
当我们时刻在寻找感激的目标时,我们眼里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美好的世界。
不管是否真的能吸引来更多的好事,已经生活在美好的世界里,这不也就很好了吗?总之,我相信,感恩之心可以把你的生活转入一个新的轨道,把你的世界变得更美丽。
不过,尽管我们都知道感恩的好处,可是很多人并没有身体力行地在做。
怎样培养感恩的心态呢?首先,我们要善于去发现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的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也并非易事,因为我们对周围太多有价值的东西熟视无睹,我们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享受它们,而很少去想过要珍惜要感谢。
想想看,我们住的楼房、水电、道路、通讯系统、车、草木、食物、空气、阳光、家人、朋友、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的星球、所有文明的成果……这些,就算我们时时刻刻去感激也不为过。
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像我们难以宽恕他人一样,是因为我们没摆脱一种计较的思路。
我们会想,别人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他份内的事,是他应该做的,我们付了钱、或是有资格有资本,对方的服务是我们挣来的、赢得的,所以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而不去感激。
说到这,我想起我刚去澳大利亚还没买车时,上学坐过几回公交车。
印象很深的就是,每个乘客下车时,都跟司机说谢谢,而司机说“Have a nice day!”。
当然他们的公交车上没几个人,司机也没那么大的压力。
但是这种对他人理所应当的服务也表示感谢的态度,确实让我肃然起敬。
大概很多人都感慨过,英语里谢谢的使用频率比汉语谢谢要高得多。
我想这不只是中国人含蓄的缘故。
能否对他人的任何微小的恩惠都表示谢意,这反映出一个人心灵的敏感度,在整个社会而言,这也算得上是文明的一种标志。
其实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也是份内的事情,但我们都知道孩子要有感恩之心。
其他的事情也是同理呀。
那么,除了这些好的地方,对于生活中的逆境和阴暗面呢?难道也要去感激吗?想起我大学刚毕业时,得了风湿,还挺严重。
当时回到沈阳,冬天穿很厚的棉裤也还会觉得冷。
我倒不太在意美观与否,但是正值大学毕业,刚来到一个新的起点上,却得了病,觉得很受挫折。
我记得在心情非常沮丧的时候曾想,命运让我在这个时候得了病,究竟为了什么?疾病这样不好的事情,究竟能有什么积极意义?我从中能得到什么收获呢?当时当然想不到要去感谢疾病,记得那时想到的就是,这次病可以让我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重视健康,或许这种提醒很有价值,能让我今后的一生更健康。
现在回想,那次病让我更深地感受到了妈妈的爱。
同时,我也由此得到了好好思考人生道路的机会。
当然,我也一定变得比过去更坚强了。
这么看,疾病也不全是没有价值的坏事。
之后不久,我的一位大学好友嫁了一位比较有实力的人,她在电话里跟我说:“我雇保姆了,我现在不用自己洗菜做饭了,你不知道那有多舒服啊!”我那时刚结婚,住7楼,每天拎着水果和菜爬7楼,自己做家务。
记得当时放下电话接着扫地,心里想,我扫地、洗菜、做饭,做这些家务活,虽然累,但这也一定自有它的价值。
其实当时太年轻,真的还没想得出这些劳作究竟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但我就是坚信这一点。
现在尽管有保姆帮忙,我也经常带孩子一起去买菜,回来也常自己给她炒菜。
因为现在我相信,倾注了我的爱的饭菜,吃下去会让她更健康。
我还相信任何琐碎的家务活,其中都体现着神性,都是很好的修炼方式。
所以,在我看来,感恩更多的是你自己心里的一种态度,跟你具体遭遇什么样的事情关系都不大。
感恩的范围可以很广,包括生活中大的、小的、好的、坏的各种事物。
感激的心态应该是持续的,是宽泛的,是不挑三拣四的。
说到底,感恩就是一种把自己放得低一些,对周围世界存有一种泛泛的恭敬之心的态度。
而之所以我们常常想不起来去感恩,就是因为我们很不习惯把自己放低。
我们习惯的是自己高高在上、对一切都有掌控权、自我陶醉和以自我为中心。
放下了对自我的执着,放低了自己,你才能看清自己的一切都是仰赖他人而存在的,你心中的感恩之心才会真的浮现出来。
心存感激,在另一方面也就是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承认自己得依赖他人、不能独立于他人而存在。
而这,又常是我们很不情愿的想法。
现代社会,人人都自信满满,都怕承认自己能力上的不足。
为了维护面子和自尊,我们也不情愿承认自己需要帮助(比如,英语里的需要帮助,常常意味着心理有问题或身体有残疾)。
我们希望自己能够独立成就一切事情。
我们把对他人的依赖看成是可耻的可悲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认为每个人都是各自为政的独立体,相互是分隔的,更多是竞争的关系。
社会中的一切都被划分得很精确很清晰,没有混淆和含糊的余地。
本应模糊的人情交往,更多的时候被规则和交易所取代。
比如,交际多的人大概都有一个“随礼账本”,所谓“人情来往”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一笔账。
其实,如果按照新科学的观点,那么现代社会里人们看待世界的这种方式是很有问题的。
如果从量子力学的角度出发,一路推理下去,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应该是一个庞大的有机体,是一个由关系组成的整体。
整个宇宙就好比是一个人体,我们则是其中的无数个细胞。
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任何花草、石头,是真正独立于这个有机体的。
看到了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人们相互依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我们就会更加放心地去接受别人的恩惠、并且也给他人以恩惠。
在这方面,中国古人其实有着非常明智的想法。
古人很重视个人与他人乃至整个世界的依存关系。
古代的礼义、孝、伦常、祭祀祖先和拜祭天地鬼神,都是在强调并且强化个人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
我觉得在这方面,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新科学的思想是很接近的,都认为关系决定着这个世界,认为整个世界是浑然一体的。
在这个整体中,人们被鼓励去跟他人互通有无,跟他人建立紧密的情感上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孤立、隔绝。
在社会中,精确、细致的规则固然是有用的,但模糊、混沌的人际间的情感关系才是更根本的、更关键的。
《弟子规》里说:“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非常简单具体的行为指导。
如果我们没有想过背后的道理,我们就会把它当作空泛的道德说教,不会认真去做。
明白其中的深意,我们就会知道,这符合世界的真相,也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最大的益处。
昨天在报纸上看到,我们这里的一个社区搞百家宴。
照片中长长的一排桌子上,摆满了饭菜。
居民们个个笑逐颜开。
我女儿非常喜欢这张照片,把它折起来珍藏,小手都抹黑了。
我想有些人大概不见得真的享受这种百家宴——卫生不卫生呀,有什么意思呀,谁有那个工夫呀……种种想法会妨碍一些人去尽情地投入其中。
我自己过去就不太热衷于亲友间的交往应酬。
而现在,我觉得这种增进交往、加深关系的事情都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当然不是表面的功利的价值)。
加深关系、相互依赖、互惠互利,这些才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有了这样的想法,我们才真的理解了感恩之心的真正含义。
那么感恩之后还有什么呢?爱因斯坦有一段常被引用的话:“我每天会提醒自己一百次,我的内在和外在生活都是仰赖他人努力的结果。
所有,我必须竭尽全力,希望能以同等的贡献回报我从过去到现在自他人身上所获得的一切。
”感恩之后,就是回报。
经常感恩,我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回报。
而付出越多,我们自然也会收获更多。
这样我们就参与进了一个良性循环。
所以,说感恩之心能带来更多的美好与富足,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我们现在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我看到很多家长都做得很好。
家长们孝敬老人,让孩子跟自己分享食物,等等。
我也在努力学习、总结、反省。
我想,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看清自己跟他人的依存关系,看清恩惠来源,看到他人的付出,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这是产生感恩心的前提。
我们小区比较清静,白天在小区里遇到最多的就是保洁阿姨和保安叔叔。
记得从女儿能听懂话时起,每次带她在小区里散步,遇到保洁阿姨,我就跟她说:“看,阿姨把这里打扫得多干净啊!”这样说了一段时间,后来就不常说了,因为时间久了,保洁阿姨都认识她了,碰见了,女儿有时能主动问好。
这些阿姨也很自然地跟她搭话。
有时她要去什么地方玩,不等人家问,就无比兴奋地告诉保洁阿姨:“我要去公园了!”显然把对方当成熟人来分享自己的快乐了。
我想,能让她看到人家工作的价值,尊重他们的劳动,把他们当成熟人和朋友,这就是好的开端。
上了幼儿园,第一周还好,第二周开始有些不爱去。
当她跟我抱怨时,我岔开话题,说:“你应该感谢老师啊,老师也想在家里呆着,那多舒服啊,可是老师不能在家,得去幼儿园照顾你们。
”她停止了抱怨,想了想,问我:“老师家什么样的?”我说那你明天记得问问老师。
然后我又教育她一通,老师多么辛苦,要体谅老师,多配合协助老师,别的小朋友哭了,要帮助老师去安慰他们,等等。
我想,把她的思路这样转移了,能帮助她坚强起来,少一些自怜和抱怨。
我想我们还可以通过比较让孩子看到自己是怎样的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