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岳麓版必修三)PPT课件
合集下载
历史: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岳麓版必修三)市公开课获奖课件省名师示范课获奖课件
第10课 梨园春秋
2023年8月18日,贵州傩戏傩文化馆在贵州省 安顺市平坝县天龙镇落成。该馆藏有上百面精致 旳地戏脸谱以及演地戏使用旳法器和道具等。贵 州省拥有苗族、土家族、仡佬族、汉族等民族旳 傩堂戏、彝族旳撮泰吉、汉族和布依族旳地戏等 丰富旳傩戏傩文化资源。图为几位头戴面具旳农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关汉卿
《窦娥冤》插图
第10课 梨园春秋
《窦娥冤》插图
连环画《窦娥冤》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剧《窦娥冤》剧照
越剧《窦娥冤》剧照
第10课 梨园春秋
电视剧《窦娥冤》海报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戴敦邦《窦娥冤》(国画)
第10课 梨园春秋
白朴
白朴(1226—1306),元代戏曲作 家、词人,隩州(今山西河曲县附近) 人。白朴自幼聪慧,早年习诗赋,后精 于戏曲。白朴杂剧代表作有《梧桐雨》 《墙头立即》《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等。
泉州南戏以古老乐种“南音”(或称弦管、南曲)旳清唱曲和“指套”为其音乐唱 腔,故亦有“泉腔”之称谓。
泉州南戏较早形成旳剧种有梨园戏与傀儡戏。明清之间,又有布袋戏、高甲戏、打 城戏等剧种相继崛起。这些剧种均以泉州方言演唱,以南音为主要声腔,均属“泉腔” 范围。
早在明代海盐、余姚、弋阳、昆山四大声腔广为流布之时,“泉腔”南音与梨园戏 剧种早已存在,并以其鲜明个性、独特风格挺立于戏曲舞台。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南戏行头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民国时期旳镜担
第10课 梨园春秋
南戏博物馆内收藏旳木偶头
返回
第10课 梨园春秋 元杂剧与昆曲
第10课 梨园春秋
河南偃师酒流沟北宋墓杂剧砖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8张)(共38张PPT)
C A.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统治者的重视 C.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D.民间艺人的努力
第5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 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在 这 里 也 很 感激负 责监督 的管理 能及时 发现我 所犯的 错,给了 我一次 知错改 过的机 会 ,以 后 要 多 向他学 习、对 工作的 负责、 认真。 我并不 想为自 己找什 么所谓的借口, 我 明 白 ,一 旦 犯了错 无论处 于什么 原因和 情况下 都不应 该再多 说些什 么,错了就是错
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 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授课人:王 欢
环节一:认识梨园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 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 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 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 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梨园戏曲界习称为 “梨园界”或“行”,戏 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皇帝梨园弟子)。
第一关:必答题
1
2
3
4
5
6
规则:六组轮流作答,答对得分, 答错不得分。
第1题
下图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一文物 与哪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相关?
A.傩戏 B.南戏 C.皮影戏 D.傀儡戏(木偶戏)
第2题
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 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黑色 红色 白色
忠勇正直 愚蠢奸诈 铁面无私、猛直
脸谱调色板
第5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 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 的是
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京城献戏、声名鹊起
在 这 里 也 很 感激负 责监督 的管理 能及时 发现我 所犯的 错,给了 我一次 知错改 过的机 会 ,以 后 要 多 向他学 习、对 工作的 负责、 认真。 我并不 想为自 己找什 么所谓的借口, 我 明 白 ,一 旦 犯了错 无论处 于什么 原因和 情况下 都不应 该再多 说些什 么,错了就是错
课标: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 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授课人:王 欢
环节一:认识梨园
“梨园”唐玄宗与杨贵 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 子演练歌舞的场所。后 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 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 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 后世 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将梨园戏曲界习称为 “梨园界”或“行”,戏 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皇帝梨园弟子)。
第一关:必答题
1
2
3
4
5
6
规则:六组轮流作答,答对得分, 答错不得分。
第1题
下图是三星堆文化出土的青铜面具,这一文物 与哪一古老的戏剧形式相关?
A.傩戏 B.南戏 C.皮影戏 D.傀儡戏(木偶戏)
第2题
宋朝南戏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 B.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 C.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 的盛行 D.民间艺人的推动
黑色 红色 白色
忠勇正直 愚蠢奸诈 铁面无私、猛直
脸谱调色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共16张ppt)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综 合 性
念 做 打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 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舞台布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 置 演。
写 意 性 人物化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 妆 的一面。 人物服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 饰 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 动 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源头——傩戏: 原始时代,辟邪消灾的傩戏 特点:服饰绚丽、载歌载舞 2.先秦汉唐的表演艺术
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杂技百戏 ——更多的戏曲因素 唐代:歌舞戏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 ——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3、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1、戏剧的源头—傩的产生最初与哪种因素 有直接关系: A 政治因素 B 宗教巫术 C 经济因素 D 文化艺人的创作 2、原始时代的人们戴起凶恶面具,口中高呼“傩 傩”,主要是为了: A、占卜凶吉 B、部落战争前先进行誓师 C、辟邪消灾,惊吓驱逐恶魔 D、驱除寒冷,热身抗寒
二、杂剧与昆曲
1、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形成:北方地区 2、原因: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 壮大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社 会地位低下。③吸取前代艺术精华。 3、代表: “元曲四大家”(关、白、马、郑)和王实甫。 4、特点: 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 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2.中国戏曲之母----昆曲
净
生‘‘净”亦叫花脸。 净角来自脸画彩图 的花脸角色,看 来并不干净,故 反其意为‘‘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 精品课件
比女人更美的男人
梅兰芳第二:李玉刚
李玉刚,中国当红 男旦,一位来自吉林省农 村的小伙子。
在2006年7月中国国 家电视台CCTV—3深受 老百姓喜爱的“星光大道” 节目中获得年度季军,成 为当之无愧的平民偶像。
第10课 梨园春秋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戏曲的萌芽 2. “梨园”——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 所3. 瓦舍(瓦肆)——宋代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4. “南戏”——两宋之际,完备的戏曲形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京 剧 开 山 鼻 祖 程 长 庚
——
第10课 梨园春秋
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同光十三绝》
自左至右: 郝兰田(《行路训子》康氏);张胜奎(《一捧雪》莫成);梅巧玲
(《雁门关》萧太后);刘赶三(《探亲家》乡下妈妈);余紫云(《彩楼配》 王宝钏);程长庚(《群英会》鲁肃);徐小香(《群英会》周瑜);时小福 (《桑园会》罗敷);杨鸣玉(《思志诚》闵天亮);卢胜奎(《战北原》诸 葛亮);朱莲芬(《玉簪记》陈妙常);谭鑫培(《恶虎村》黄天霸);杨月 楼(《四郎探母》杨延辉)。
第10课 梨园春秋
■戏曲的起源 ■元杂剧与昆曲 ■“国粹”京剧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傩”、“梨园”、瓦舍、“南戏”
第10课 梨园春秋
一、戏曲的起源 1. “傩” nuó(原始宗教歌舞)——戏曲的萌芽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贵州傩面具
第10课 梨园春秋
唐玄宗
梨园
唐代华清宫梨园,亦称随驾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 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 舞的场所。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
唐时期,傩仪依旧盛行,但在功能上开始由祭祀转为娱乐,由娱神 (祈求神灵保佑)转为娱人。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2.春秋至唐代戏曲的发展
自 主 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学 “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 习 冲突。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国粹”京剧
京剧脸谱邮票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产生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 部因素);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自 形成过程:四大徽班入京后,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 主 学 腔、楚腔、汉调,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 习 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评价:京剧是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 之一,被公认为“国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艺术特征 表现 唱 念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自 主 学 习
综合性 做 打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定妆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写意性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2.春秋至唐代戏曲的发展
自 主 曲元素。唐代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 学 “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 习 冲突。
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国粹”京剧
京剧脸谱邮票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产生背景:明清时期,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外 部因素);徽班进京(内部因素)。 自 形成过程:四大徽班入京后,吸取了昆曲、梆子腔、秦 主 学 腔、楚腔、汉调,并大量融进了北京语汇。经过不断融 习 合吸收,在北京形成一个独立的剧种——京剧。 评价:京剧是我国戏曲中最具有全国性、典型性的剧种 之一,被公认为“国剧”。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艺术特征 表现 唱 念 内容 戏曲中剧中人物进行内心情感抒发或叙事的主要方式。 戏曲中人物间对白或独白的总称,是一种诗歌化、音乐化的戏剧语言。 是对戏曲演员的身段、表情、气派、风度等表演的总称。 指戏曲中对战斗场面的表现手段,也叫“开打”。
自 主 学 习
综合性 做 打
舞台布置 一桌二椅:桌椅具体指什么,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员表演。 人物定妆 戏曲脸谱:观众睹脸则知其人,这是戏曲简便、形象的一面。 写意性 人物服饰 长袖善舞:忽略季节、时代等特点,只考虑与人物塑造的相关性及可舞性。 舞台行动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取决于生活实际,而取决于人物和情节的需要。
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上
下
退
推进新课
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精品课件(57张)(共57张PPT)
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2)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 场景更替的手法,
讲练结合: 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 划桨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 “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六七步走遍 四海九州”这些舞台形式体现了戏曲 表演艺术的( C ) A综合性 B程式化 C虚拟化 D现实化
3.代表作: (1)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 (2)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相国小姐 崔莺莺私毁与家长所定的 未婚夫郑恒之间的婚约, 挣脱母亲的管束,与一见 钟情的书生张珙相爱,第 一次在“存天理,灭人欲” 的封建社会响亮地喊出 “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 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 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 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 步主张,鼓舞了青年男女 为争取爱情自由、婚姻自 由而抗争。
一、戏曲的源头 ——傩戏
考古挖掘——论从史出
三星堆铜人面具,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傩戏面具 三星堆铜人面具:方正脸,长刀眉,三角形立眼;长方耳,耳 垂穿孔;蒜头鼻,高鼻梁直达额中两眉间;阔口,闭唇,颐方圆。
一、戏曲的源头——傩戏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以娱神来祈求神 灵保佑(傩戏的功能)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元代知识分子被打入了社 会的底层,使他们有机会 了解底层群众的生活和情 感,体会底层人民的痛苦 和愿望。他们较高的文化 修养、广博的学识,推动 了元杂剧文学艺术水平。
一、官 二、吏 三、僧 四、道 五、医 六、工 七、匠 八、娼 九、儒 十、丐
三、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1、原因: 元朝汉族知识分子地位低下,进取无望
思考:1、南戏形成的原因?
⑴根本:社会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⑵ 出现专门娱乐场所(瓦舍); ⑶市民阶层壮大; ⑷民间艺人的努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3张)(共43张PPT)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 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京剧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 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 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 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 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 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 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 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 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
内容概述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及发展——从傩到梨园 二、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三、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和明清昆曲 四、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
性剧种,对众多剧种产生深远 影响。
奥运开幕式中的昆曲
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 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戏曲发展的高峰——京剧
京剧
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 为庆祝乾隆的八十寿辰,徽班 进京献艺,带来了与昆曲皆然 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给 京城观众以耳目一新之感。而 后,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 相继进京,称为“四大徽班”。 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 京城关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 扎下了根。道光年间“徽汉合 流”,后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 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终于形 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和王实甫。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留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以他的杰出杂剧《西厢记》 耀中国古代 剧坛。在元代堪与关汉卿比肩;在整个中国古代文 学史上,可同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罗贯中、 施耐庵、汤显祖、曹雪芹等并列。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共26张PPT)(共26张PPT)
傩戏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思考:傩nuo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 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 共同点。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 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这 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
安徽贵池傩戏
一、戏曲的起源 1.原始社会——傩(萌芽) 2.战国——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戏曲元素 3.唐代——“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 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电影《梅兰芳》发行方中影集团宣布该片已在2008年12月5日上映。 剧中人物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戏曲艺术表演大师,他11岁登台,20 岁已闻名于京沪。你知道她表演的是什么戏曲种类吗?在其中他最 擅长扮演什么角色?
三、戏曲的鼎盛——“国粹”京剧(新高峰) 1.背景:
(1)外因(社会):北京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满足各阶 层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内因:清乾隆年间(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三庆班、四喜 班、春台班、和春班) 。
现存最早的南戏 剧本《张协状元》是 一出婚变悲剧。写书 生张协在考中状元后, 不认结发之妻。后其 妻被一高官收为义女 又被许与张协,其妻 对张羞辱一番后,夫 妻和好。这出戏反映 出当时“富易交,贵 易妻”的社会现实。
二、戏曲的发展——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戏曲成熟 (1)背景:
①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行科举,士子无其他出路,文人地位低下(八娼九 儒十丐),仕途碰壁的文人将一腔才情宣泄在戏剧创作中 。
2.形成及发展:道光年间,几代艺术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兼收并徽班兼容并蓄、融会贯通,吸取湖北汉调一级昆曲、秦 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熏陶 浸染,更加规范考究。同光时期,出现第一个繁荣时期。 3.特点: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经典课件(45张)(共45张PPT)
中国戏曲源头:傩之舞
• 傩(nuo)和傩祭、傩仪是一种世界性的古文化事 象,它以驱鬼逐疫、酬神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 为中心,是原始民族自然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 拜及万物有灵观念的产物。
•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经历过原始社会阶段,有 过信仰原始宗教的历史,并产生了本民族的宗教职 业者——巫。巫师为驱鬼敬神、逐疫去邪所进行的 宗教祭祀活动,称为傩或傩祭、傩仪。傩师所唱的 歌、所跳的舞称为傩歌、傩舞。傩戏又是在傩歌、 傩舞的基础上出现的
为就李郎离家园
谁料皇榜中状元
《女驸马》选段
中状元着红袍
(谁料皇榜中状元)
帽插宫花
好哇 好新鲜哪
我也曾付过渠林宴
我也曾打马御街前
人人夸我潘安貌
原来纱帽
罩啊罩婵娟哪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衔
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为了多情李公子
夫妻恩爱
花好月儿圆哪
《红楼梦》选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
宝 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梨园”是盛唐时期华清宫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新唐书· 礼乐志》记载,当年随唐玄宗到华清宫演练的“梨园”弟 子有数百人之多。在这里,唐玄宗还和杨贵妃联手创作 了《霓裳羽衣曲》、《得宝子》、《凌波曲》等千古佳 曲。“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 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正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写照。唐元 年间(公元714年),唐玄宗李隆基提出把“梨园”作为音 乐、舞蹈和戏剧的活动中心,并以教习和演出法曲为重 点,从而确立了“梨园”作为最高皇家音乐舞蹈学府的地 位。梨园从民间散乐、百戏和歌舞发展成为今天的戏曲、 歌舞、杂技、影视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因而,后世 梨园弟子将唐明皇奉为梨园鼻祖。
杂剧
• 兴盛原因: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壮大 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优质课件(30张)(共30张PPT)
课程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 成就。
本课知识框架:
1.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傩 2.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3.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4. 百戏之祖:昆曲 5.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国粹)
第 10 课 梨 园 春 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1. 起源:傩戏 2. 先秦到汉唐的表演艺术 ①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汉代:杂技百戏 ②唐代:歌舞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有 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BACK
京剧形成的背景:
①既然叫“京剧”,是不是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 曲形式?为什么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 所以被称为“京剧”。
②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昆曲和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 娥冤》;白朴流传下来的剧 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 的《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的鼻祖
BACK
《西厢记》
BACK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BACK
汤显祖塑像
E. 显示神仙面现金光, C
F
鬼怪的青面獠牙
F. 人物之骁勇凶暴;
G. 人物之刚强阴险;
H. 人物之暴躁勇猛;.
B D A
BACK
京 剧 的 四 大 行 当
生
旦
BACK
京 剧 的 四 大 行 当
净
丑
BACK
京剧的艺术特征
本课知识框架:
1. 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傩 2. 中国古代戏曲的形成:宋代南戏 3.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 4. 百戏之祖:昆曲 5. 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国粹)
第 10 课 梨 园 春 秋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1. 起源:傩戏 2. 先秦到汉唐的表演艺术 ①春秋战国:宫廷晏乐;汉代:杂技百戏 ②唐代:歌舞戏(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叙事性、戏剧冲突;有 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梨园”)
BACK
京剧形成的背景:
①既然叫“京剧”,是不是京剧就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 曲形式?为什么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 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 所以被称为“京剧”。
②在京剧产生之前,北京地区流行哪些戏曲形式? 昆曲和除昆曲外的所有地方剧种。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 娥冤》;白朴流传下来的剧 作有《墙头马上》;马致远 的《汉宫秋》是其代表作;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元杂剧的鼻祖
BACK
《西厢记》
BACK
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以曲词典雅、行腔宛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
BACK
汤显祖塑像
E. 显示神仙面现金光, C
F
鬼怪的青面獠牙
F. 人物之骁勇凶暴;
G. 人物之刚强阴险;
H. 人物之暴躁勇猛;.
B D A
BACK
京 剧 的 四 大 行 当
生
旦
BACK
京 剧 的 四 大 行 当
净
丑
BACK
京剧的艺术特征
第10课 梨园春秋 课件-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一:有学者指出:“它的历史从侧面展示了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是如何相互作用, 同时也展示了元代中国有文化修养的精英阶层在促进这种相互作用时的新作用。” 【问题1】根据材料及课本知识说明这里的“它”是什么?并指出“它”的特点、地 位及代表作品。
“它”是元曲。
特点: ①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结合起来。 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的更替。
京剧
第一个问题:京剧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形式吗?如果不 是,那又为何叫“京剧”?
京剧不是北京的地方戏,而是在众多地方戏曲的基础上博采众 长逐渐形成的。因为它是在北京形成并最初在北京流行,所以被 称为“京剧”。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那些戏种要到北京表演?
明清时期,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的繁 荣是为了满足皇室贵族、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 要。如果京城要搞什么庆典活动,就更成为各戏种展示自己的 良机。
衫、刀马旦、 武旦、老旦等专行。
四大行当: 生 旦 净 丑
净
亦叫花脸。净角指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看来并不
干净,故反其意为”净”。
丑
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
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
材料:京剧被称为“国剧”“国粹”,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 京剧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 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的加以保存。 【问题3 】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
①北京的中心作用。为京剧形成提供有利条件。 ②封建政府的推动。四大徽班进京,为京剧的形成奠定基础。 ③徽汉合流促进京剧的形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课件(共39张PPT)PPT文档共37页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 单元第10课《梨园春秋》课
件(共39张PPT)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 梨园春秋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 生和发展历程,说 明其艺术成就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傩戏
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 唱、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 一起表达了对鬼神、上天的敬仰。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西厢记》插图 17
四、百戏之祖——昆曲
18
1、特点: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表演以载歌载 舞为主要特色。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
种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 之祖”
19
汤显祖《牡丹亭》
20
五、国粹─京剧 1.形成条件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统治者支持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兴科举,文人社会地位低下。
2、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 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14
3、元杂剧的特点
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场景更替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和王实甫(《西厢记》)。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
傩傩戏戏面面具具
6
• 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 “舞鬼”
• 江西萍乡傩舞队在表演 “耍傩神”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8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 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 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 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 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三、宋代南戏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一 带,所以叫南戏。
历史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 (2)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南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演出照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9
15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1留6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 月西记》,是元 杂剧作品中最为 杰出的经典,被 誉为“杂剧之冠”
3、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 传统(虚拟性)
4、根据不同脸谱表现不同人物性格(写意 性)
京剧之行当--生、旦、净、丑
净
生
旦 丑
24
京剧
唱 念
打做
25
京剧
京胡
单皮鼓
月
弦子
琴
大锣
小锣
26
艺术特征——写意性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27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28
二、唐代——梨园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 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 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中 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 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 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 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 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 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 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 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 综合性“艺术学院”。
37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
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 志。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
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 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 驱。他曾于1919年、1924 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 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 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 行演出,获得盛誉,他的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 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 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 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 体系。
2、形成契机
四大徽班进京庆祝乾隆八十寿辰
21
走向繁盛
同光十三绝: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最受欢迎昆 曲、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 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22
概括京剧的特点
1京、角剧色之划脸分谱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程
序1 性)
2、运用唱、念、做、打艺术手段(综合性)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29
脸谱的色彩:
红色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直爽刚毅,勇猛。 白色 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绿色 勇猛,莽撞。 金色 神仙高人。 蓝色 刚强阴险.
红色
姜 维
返
黑色
张 飞 返
白色
赵 高
返
金色
返
绿 色
程 咬 金
返
蓝 色
梅兰芳(1894~1961), 京剧大师,出生于京剧世家。 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 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 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 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 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 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 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 旦”,梅居其首。
元杂剧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3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三、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
课标要求: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 生和发展历程,说 明其艺术成就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傩戏
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原始歌舞是先民节日庆典中的内容,它把歌 唱、舞蹈 (动作)和器乐(如石器)结合到 一起表达了对鬼神、上天的敬仰。
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于是形成了一种 巫术仪式——“傩” 。
《西厢记》插图 17
四、百戏之祖——昆曲
18
1、特点: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表演以载歌载 舞为主要特色。
2、鼎盛时期: 明中叶到清中期 3、地位: 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众多剧
种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百戏 之祖”
19
汤显祖《牡丹亭》
20
五、国粹─京剧 1.形成条件
(1)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统治者支持
①元代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 ②元代多年不兴科举,文人社会地位低下。
2、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 熟的标志?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 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14
3、元杂剧的特点
用虚拟动作表现剧中场景更替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 郑光祖)和王实甫(《西厢记》)。
“傩”,见鬼惊词。(即见到鬼发出的惊呼声。) ——《说文解字》
傩傩戏戏面面具具
6
• 江西婺源傩舞队表演 “舞鬼”
• 江西萍乡傩舞队在表演 “耍傩神”
7
彝族傩戏——撮泰吉(变人戏)
8
【讨论】傩与戏曲有什么共同点?傩怎样演变成戏曲?
穿戴绚丽服饰、载歌载舞是傩和戏曲的共同点。随 着宗教色彩的淡化,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 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 艺术,这样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所以,傩戏 是我国最古老的戏曲源头之一。
三、宋代南戏 ——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这种戏曲流行在浙江的温州一 带,所以叫南戏。
历史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 (2)出现专门娱乐场所;
南戏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杀狗记》演出照 《杀狗记》是南戏的传统剧本之一 。
浙江永嘉昆剧传习所演出的《张协状元》剧照 《张协状元》是中国最早的南戏剧本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者也。 ——王国维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9
15
元杂剧
关汉卿
《窦娥冤》剧照
关汉卿,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
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 “蒸不烂、煮不透、捶不
扁、炒不 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60余种,保1留6 至今共约18种。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 月西记》,是元 杂剧作品中最为 杰出的经典,被 誉为“杂剧之冠”
3、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虚拟、歌舞并重的 传统(虚拟性)
4、根据不同脸谱表现不同人物性格(写意 性)
京剧之行当--生、旦、净、丑
净
生
旦 丑
24
京剧
唱 念
打做
25
京剧
京胡
单皮鼓
月
弦子
琴
大锣
小锣
26
艺术特征——写意性 舞台布置的写意──一桌二椅
27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服饰的写意──长袖善舞
28
二、唐代——梨园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 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 并存的一个果木园。园中 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 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 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 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 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 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 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 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 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 综合性“艺术学院”。
37
学习总结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38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
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 志。
梅兰芳先生在促进我国与
国际间文化交流方面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他是我国 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 驱。他曾于1919年、1924 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 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 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 行演出,获得盛誉,他的 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 人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 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入了 世界戏剧之林。梅兰芳与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 希特并称为世界三大表演 体系。
2、形成契机
四大徽班进京庆祝乾隆八十寿辰
21
走向繁盛
同光十三绝:描绘的是同治、光绪年间的13位最受欢迎昆 曲、京剧名家。清朝末年,京剧由北京走向全国各地,成 为全国流行的最大剧种,被公认为“国剧”。
22
概括京剧的特点
1京、角剧色之划脸分谱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程
序1 性)
2、运用唱、念、做、打艺术手段(综合性)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29
脸谱的色彩:
红色 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黑色 直爽刚毅,勇猛。 白色 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绿色 勇猛,莽撞。 金色 神仙高人。 蓝色 刚强阴险.
红色
姜 维
返
黑色
张 飞 返
白色
赵 高
返
金色
返
绿 色
程 咬 金
返
蓝 色
梅兰芳(1894~1961), 京剧大师,出生于京剧世家。 梅兰芳在五十余年的舞台生涯 中,精心创造,善于革新,塑 造了众多的优美的妇女艺术形 象,积累了大量优秀剧目,发 展了京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形 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 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 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 旦”,梅居其首。
元杂剧
画面表现的是一个 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 的场面,生、旦、净、 末、丑齐全,脸谱构画 生动;笏板、刀、宫扇 等道具的运用,鼓、笛、 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 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
这幅壁画为我国目 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 壁画。
13
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
三、元杂剧 ——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元杂剧创作繁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