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13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中国书画的演变史

中国书画的演变史

中国书画的演变史书法在中国是一门艺术,是中国特有的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这种艺术在日本称书道,在韩国称书艺。

虽然名称不同,但含义大致一样。

这是由于汉字古时传入日本和朝鲜,书法也伴随生长起来。

本来书写是一种实用技能,主要是用文字记录人的思想内容。

然而,由于汉字的特殊性,逐步形成了书法艺术。

这个过程是很漫长的,经过了几千年。

我们对书法的注重往往在字体本身的形成演化上,而经常忽视其形成的历史根源。

这无论是对书法的研究、学习和传承都是不足的。

这里将以历史和科学的角度对书法艺术进行探求,以揭开书法艺术更深层的内容。

甲骨文还不能划入书法艺术书法表现的首先是文字,不然就是绘画艺术或其他艺术了。

因此,文字是书法的母体。

在远古没有文字时,人们开始以绳记数,以画记事。

大约四千多年前(商代时)出现了甲骨文,将记数和记事用象形文字刻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这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三个要素:“文字、书写工具和文字载体”。

在这之后的汉字字体再如何的演化,直到形成专门的书法艺术,仍然离不开这三个要素。

简单的讲就是“字、笔和纸”。

当然还有墨,大多书法家对墨的选择运用是很讲究的。

不过,墨在汉字书写演变过程中本身演化并不大。

今天研究书法的人,注意力往往在书写的字形和书写的技巧上,这当然不错。

不过忽略了另外两个要素对书法演化过程的影响就容易偏差。

虽然很多书法家在书法中非常注意纸和笔的运用,但是这里的纸笔同古人的纸笔有很大不同。

再远看一些,根本不是今天的笔和纸。

上面提到了甲骨文是象形文字刻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这当然不是现在意义上的纸和笔。

现代有的书家有把甲骨文引入当代书法,想法不错,但做法值得商权。

首先书法不是画,写得再好谁认得?其次甲骨文是刻的,这与用毛笔写在纸上的感觉完全不一样。

虽然历来有“书画相通”之说,那是指书画间有一些共同的地方和相互之间进行借鉴,书是书,画还是画。

秦代小篆代表着象形文字转化为符号文字的巨变甲骨文后出现了金文,金文是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

中国书法发展史(年表)字体发展变化:陶器文—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草书—楷书—行书主要书体:篆书:甲骨文(卜辞文)、金文(钟鼎文,铭文)、石鼓文(千古篆法)、大篆、小篆隶书:蚕头凤尾草书:章草、今草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新石器时代:陶器文=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目前还不识得,只能称为符号。

商朝:甲骨文:,又称卜辞,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是成熟的文字,也是书法艺术的开端。

西周:金文: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铜称作金,所以又称金文,商周主要把文字刻在钟或鼎上,又称钟鼎文。

特点:笔画趋于圆润,结构疏密有致,字体庄重典雅,排列布局整齐。

学习金文必学《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散氏盘》西周早期:《大盂鼎》1849年出土周康王时期,注铭文19行,291字,字体庄重凝练,用笔方整,行款整齐划一,气度恢弘。

西周中期:《大克鼎》1890年出土,铭文2段28行,290字,笔画均匀,饱满圆润,布局完整,较为简化。

西周晚期:✨《毛公鼎》1843年出土,周宣王初期作品,42行,497字,是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它是金文书法中最重要的文字。

《散氏盘》又称夨人盘(清出土周厉王时期,铭文19行357字)被誉为金文中草书、其它有墙盘(1976年出土,18行284字)、虢季子白盘(清出土,西周周宣王年间公元前815年,铭文8行111字)大篆:出于西周晚期,特点:布局均匀整齐,字形长行和方形,端庄凝重,笔力稳健遒劲,结构平整。

小结:本人认为《毛公鼎》《散氏盘》是书法必学的,同时参考《大盂鼎》《大克鼎》《墙盘》等;近代临本墨迹以吴大澂为佳。

春秋战国:✨石鼓文:唐朝发现,四言诗共十首,718字,文字多残,北宋欧阳修录465字,明范氏天录462字,公元前219年造是大篆到小篆的过渡的文字,小篆之祖,最早的石刻文字,属于篆籀系统。

流传石鼓文最著名的拓本,有明代安国藏的《先锋》、《中权》、《后劲》等北宋拓本。

特点:结字严谨,笔法圆劲,布局均匀,气韵古朴浑厚,是大篆到小篆的过渡文字。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总结中国史前到五代美术的发展脉络。

一、史前时代(1)特点:用稚拙的线条和简单的色彩组合成图案,自然、质朴、粗狂,又不失浪漫。

(2)成因: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多是劳动场景的描述。

(3)代表:彩陶画《鹳鱼石斧图》,彩陶舞蹈纹盆。

二、夏商周(1)特点:以线条勾画物象,构图简洁有序,造型准确,以人物肖像画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2)成因:神权政治在生活中的写照。

(3)代表: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

三、秦汉:线条造型技法趋于成熟。

(1)特点: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绘画门类丰富,有壁画、帛画、木刻画、木版画、画像石、画像砖等;绘画流行浪漫与幻想主题。

(2)成因:儒学神学化和神仙巫鬼盛行。

(3)代表: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马王堆汉墓帛画。

四、魏晋南北朝: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出现。

(1)特点:中国绘画艺术脱离了质朴简略阶段,进入精妙发展时期;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开始出现;绘画理论出现,注重抓住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画人物要注意人物的精神气质等绘画理论);以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创作主题。

(2)成因: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佛教、道教的发展,人们重新反省儒学,一些崇尚气节的文人在政治舞台上碰壁,又不愿同流合污,社会上逐渐形成了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由于他们文化修养较高,总结出许多精辟的绘画理论,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3)代表: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杨子华《北齐校书图》。

五、隋唐:中国绘画的高峰。

(1)特点:重情趣求意境,追求“画中有诗”;带有外来文化的风格;画家辈出,人物画、山水画、动物画各有千秋,人物画占主导地位;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2)原因:政治统一,经济繁荣,对外开放,唐诗兴盛,继承前代基础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3)代表:隋朝展子虔《游春图》(现存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是盛极一时。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成熟辉煌的漫长过程,以下是简要的历史脉络:
1. 原始岩画时期:中国绘画的最早痕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岩画,如西北地区的刻凿岩画以动物为主,西南地区的涂饰岩画则偏重于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生活的直观描绘和朴素的审美情感。

2. 战国帛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最早的绢帛绘画,如楚墓出土的帛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线条造型基础。

3.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汉代国画逐渐丰富多样,佛教传入后佛像画得到发展。

到了三国及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人物画,还包括了宗教主题,以及初期山水画的萌芽。

同时,画家顾恺之等人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如他的《洛神赋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繁荣阶段,山水画在展子虔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立画种,《游春图》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

唐代绘画百花齐放,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达到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并且开始了文人画的初步探索。

5. 宋元明清: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举,山水画意境深远,花鸟画细致入微,人物画力求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画崛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赵孟頫、黄公望等名家涌现。

明代“浙派”、“吴门画派”相继出现,清代“四王”继续发扬传统文人画风,并在晚清受到西方绘画影响而产生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采。

中国画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

中国画的历史演变及其艺术特点中国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随着历史的演变,中华绘画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一、历史演变中国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陶器上进行简单的绘画。

到了商周时期,彩绘陶器已经相当普遍,表现出了印刻、绞绣、篆刻等元素。

汉代绘画技法逐渐成熟,唐代艺术达到高峰。

宋代之后,中国画艺术进一步发展成熟,出现了南北画派,文人画开始兴起。

清代中期,工笔画和写意画成为主流,同时,状物画、花鸟画、山水画等风格也逐渐明晰。

二、艺术特点1. 内容丰富、表现深刻中国画注重表现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审美观念,以人物、山水、花鸟等为主题,反映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生存、成长、繁衍的状态。

2. 常用的表现手法中国画较为注重笔墨的运用,强调线条、点、面、墨、色等的协调与和谐。

常见的画法有“工笔画”、“写意画”、“拟行画”、“水墨画”等,不同的画法,运用的方法、形式和创作技巧也有所不同。

3. 艺术风格多样中国画的艺术风格极度多样,有专门描绘人物的人物画,描绘山水的山水画,描绘花鸟的花鸟画等。

风格也从明朝开始就出现了南北画派,现代也有写实、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的画派。

4. 优美大气、独具特色中国画以其特有的材料、技法和审美观念,给人以优美、大气、含蓄、典雅、朴素、高尚的感受,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画家也以其创作才能和不懈的探索,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总之,中国画作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画艺术呈现出博大精深的特点,在人们的审美需求中有着重要作用,也为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发展史中国古代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字艺术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相当漫长,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甲骨文时期(前16-11世纪)甲骨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形式之一,它出现于商代晚期,使用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写字形。

这种书法形式主要被用于卜辞、祭祀和商业贸易等方面,但也是中国书法发展之路的开端。

第二阶段:金文和篆书时期(11世纪-221BC)在这个时期,书法艺术已经成为高层文化的象征。

金文形式出现于西周末年,在青铜器上刻写字形。

这些字形高度简化和流畅,代表了古代篆刻艺术的高峰。

随着秦汉时期的文化一体化,篆书书法成为重要的书写方式。

第三阶段:隶书时期(221BC-220)隶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关键时期的产物,它在统一汉字之后逐渐成为了最流行的书体。

隶书可以被描述为优雅和端庄,其保留了篆书传统的形式和结构,加上了更多的曲线和变化。

第四阶段:楷书和草书时期(220-618)楷书书法在东汉时期成为主要的书写方式,代表了古典书法的巅峰之作。

楷书书法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其中最出名的楷书传承为颜真卿。

与此同时,草书书法形式在唐代兴起,开始融合楷书美学传统,从而引发草书美学自己的演变。

第五阶段:行楷和行草时期(五代十国-明清)在这个时期,书法艺术已经变得极为成熟和流行。

行楷书法代表高度评估和丰富的自由形式,它被经常用于书法专家写的重要文件和信函,另一方面,行草书法已经成为书写的另一种自由形式,它成为了艺术家最爱的写作方式。

总体来看,中国古代书法具有较为完整的独立发展史,从甲骨文时期到行楷和行草时期,它经历了漫长而独特的发展历程,打下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基石。

如今,中国书法不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已经走向国际舞台,广受世界各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书画的发展史

书画的发展史

书画的发展史一、书画起源书画,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便开始在岩壁、陶器上刻画符号,这些符号被认为是书画的最早形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文字,而岩壁和陶器也成为了最早的书画载体。

二、书画发展历程1.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

青铜器上的铭文和图案日渐丰富,竹简和木牍也成为了书写的载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诗经》中的插图,它们以简练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那一时期的生活场景。

2.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了官方文字。

同时,汉代隶书的出现,使得书写更为便捷。

而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普及,书画艺术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汉代的帛画和简牍画,成为了书画艺术的珍贵遗产。

3.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文人画开始崭露头角,王羲之的《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同时,佛教的传播也带动了佛教绘画的发展,如敦煌壁画等。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

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作品成为了后世学习的典范。

而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繁荣。

5.元明清时期:元代书画以赵孟頫为代表,其作品融合了唐宋的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元代书画风貌。

明代书画则注重个性表达,出现了如徐渭、董其昌等书画大家。

清代书画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形成了“扬州八怪”等流派,书画风格更加多样化。

三、书画风格与流派1.写意画:写意画注重意境的表达,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的王维、明代的徐渭等。

他们的作品多以水墨画的形式出现,笔墨简练,意蕴深远。

2.工笔画:工笔画则注重细节的刻画,追求形似。

其代表人物有唐代的张萱、宋代的赵佶等。

他们的作品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画面细腻入微。

3.山水画:山水画以表现自然景色为主,注重构图和意境的创造。

其代表人物有五代的荆浩、宋代的郭熙等。

他们的作品构图巧妙,气势磅礴,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

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简史1.上古绘画(先秦、秦汉时期)魏晋以前,绘画主要是“设色之工”所从事的职业,多是在岩壁和器物上作画,服务于礼教。

2.中国画样式的确立与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发展是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绘画渐渐摆脱了各种羁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顾恺之:东晋画家。

提出“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主张,至今仍成为中国画的基础理论与指导纲要。

顾恺之第一次提出“凡画,人最难”的观点,将绘画引导到人的精神表达之高度。

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正式列入传记的画家,也是有画迹,画论著述流传至今的最早的著名画家。

与其弟子陆探微,南朝齐梁之际的张僧繇,盛唐时期的吴道子一道被尊为“画家四祖”。

谢赫: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画家和理论家。

首次在其著作《画品》中总结“六法”,标志着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的确立。

“六法”是绘画创作要求和评定标准的六个范畴,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位置经营、传移摹写”的准则。

《画品》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评论画家及其创作风格的著作。

中国画中主要门类之一的山水画,在此时期开始渐次独立形成。

隋代画家展子虔所做的《游春图》,标志着山水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品类进入中国画的殿堂。

3.中国画特殊语汇体系的完成(唐宋元时期)1)从初唐到宋代是中国画全面发展完善的时代。

“唐工宋巧”。

(1)唐代阎立本:是初唐著名的人物画家,有“丹青神画”、“冠绝古今”之誉。

传世之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

吴道子: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善于处理各种题材,绘制过大量的壁画,亦兼工雕塑,对唐代画风影响极大。

有后世人摹本《天王送子图》。

张萱:玄宗时代的著名画家。

著名作品《捣练图》和《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晚唐画家,善画贵族妇女,严装华饰,雍容丰满,且注重仪态表达。

传世作品《簪花仕女图》可被视为唐代仕女经典绘画的精品。

(2)唐末五代至宋代是绘画重大变革时期,产生了山水画的几位大师,也形成了花鸟画的重要派别与风格,人物画亦有相应的发展。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在中国古代,绘画被视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具有文化、宗教、政治等多重意义。

下面是关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的概述:1.早期绘画:在中国古代早期绘画中,以青铜器、陶器和玉器等为主要载体,绘画以图案和纹饰为主,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比较简单,以线条和色彩为主,主要表现的是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绘画发展的重要阶段。

这一时期的绘画以宫殿壁画、墓室壁画和帛画为主要形式,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道德教化等多个方面。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画家和作品。

3.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转折点。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逐渐摆脱了秦汉时期的束缚,追求更加自由、灵动和个性化的表现方式。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画向卷轴画过渡的重要时期。

4.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以工笔重彩为主,注重色彩的运用和细节的表现。

同时,隋唐时期也是中国画向山水画、花鸟画等不同画科分化的重要时期。

5.五代两宋时期:五代两宋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又一高峰。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更加多样化,出现了许多新的画派和风格,如山水画中的北方派和南方派、花鸟画中的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等。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画向文人画过渡的重要时期。

6.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延续和发展。

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更加成熟和个性化,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和作品,如元代的黄公望、明代的沈周、清代的郑燮等。

同时,这一时期也是中国画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时期。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历程是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绘画风格和表现方式也不断发展和变化。

国画发展历史

国画发展历史

国画发展历史
国画发展历史如下: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

2.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
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

3.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呈现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
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

4.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
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文人画出现。

5.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
流,随着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中国古典书画发展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书画发展的历史分期

中国古典书画发展的历史分期中国绘画的特殊民族风格并非在绘画时的开端即已形成的,它是画史的产物,并且在历史中不断演进着的,有学者依据历史的观点,对中国古典绘画进行了分期。

一、胚胎时期:仰韶文化-汉魏这个时期的中国绘画尚未脱离世界各民族绘画的一般发展路线,因之如果把汉魏以前的绘画作品与早期作品欧洲、秘鲁、印度和近东、中东的绘画,就其形式表现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这些产生于不同地域的远古绘画,在画风上却具有一些非常基本的相似之点,甚至多于它们的相异之点。

宋代郭熙《幽谷图》局部在内容上,早期中国绘画多以神话和典史为题材,因此描写神鬼和人的人物画,是这个时期绘画表现的中心内容。

在画法上,勾描填色是作画的主要方法。

当时的画家基本不懂视觉透视的表现原理,绘画空间或是置于直线,或是置于二维平面上。

仰韶文化博物馆从人类绘画的一般规律来看,远古仰韶文化的绘画,可以归类于“抽象象征表现型”,而商周、两汉绘画,则可以归类于“主观写实表现型”。

这个时期绘画的主要作者群是世职的画工和画师。

二、育成期:魏晋南北朝汉末魏晋以后,外国艺术逐渐传人中国,在绘画题材和技巧上,给中国画风带来了深刻变化。

在传统画风的变化中,毛笔勾线画始终是主流,但在大量吸收外来表现技巧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中国独立的绘画表现体系,并且同时出现了系统的绘画美学理论。

《魏晋南北朝》在这一阶段里,南北朝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时代。

异族文化通过传统儒教政治——文化体系的大破坏,通过民族的战争和交融,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汉民族的固有文化。

南朝时期的绘画,多以人物、山水为题材,风格表现为潇洒、俊逸和蕴藉,论画以山水为主,评画以神韵为纲,山水画以审美为目的,人物画以政教为目的,佛画以宗教为目的。

北朝时期的绘画,多以佛教故事为题材,大量吸收西域技巧、形式,具有雄浑开阔的风格,并以阐扬佛教为目的。

三、汇流与分流的时期:隋、唐-元隋代与唐初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个把前代成果全面地吸收、综合、消化的时代,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绘画体系,可以说是在这个时代才完备地形成的。

中国绘画发展

中国绘画发展

王 维 《 长 江 积 雪 图 》
盛唐时的人物画和风俗画
天宝年间,还有一大批写貌人物画家,如 陈义国、殷季友、许琨、法明等。这些画 家常在内庭画人物,当时海内知名,殷黪 与韦无忝合作过许多反映当时的政治肖像, 如以唐高祖、大宗、高宗、武后、中宗、 睿宗、玄宗为内容的《七圣图》,以及《 高祖及诸王图》、《太宗自定辇上图》、 《开元十八学士图》等,都是当时的政治 颂歌,得到唐王朝的重视的肖像人物画 家。
宋徽宗的花鸟画
宋徽宗(1082一1135年),姓赵名佶,在 中国画史上,是位杰出的画家。书法 “瘦金体”,影响颇大。他的绘画有两 种格调。一是精工富丽的黄(筌〕派传统, 如他临张萱的《捣练图》和《虢国夫人 游春图》。二是用水墨渲染的技法,不 太注意色彩,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 其 名作还有《柳鸭芦雁图》、和纯用水墨 表现的《斗鹦鹉图》。
李贞
唐德宗(李适)时期(780一804)的肖像画家, 他的《不空金刚像》,是流传至今的肖像画。 不空金刚,是真言宗的五祖之一,中国密宗 佛教的第二位祖师爷,他是当时印度锡兰岛 人,开元六年来中国,到大历(代宗李豫)九年 (774年〕圆寂于长安大广寺。 李贞描绘的《不空金刚像》,以后被长安 青龙寺的慧果和尚赠送给日本空海和尚, 于元和(宪宗李纯〕元年(806年)带回日本, 成为中日友好的历史文献,又是研究唐代 肖像画的历史资料。
文同:《墨竹图》
苏轼:《古木怪石图》
张择端和他的《清明上河图 》 字正道,东武(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 习绘画,徽宗朝任职翰林图画院,擅长于画车马、 市街、桥梁、城廓等等。他除了画《清明上河图》, 还画过《西湖争标图》,两图都是描写世俗生活的。
《清明上河图》局部
马远 宋代杰出画家。字 遥父,号钦山。原籍河 中(今山西永济县附 近),侨寓钱塘(今浙 江杭州)。 他的花鸟画有《柳塘聚禽图》、《梅 石溪凫图》。人物画有《女孝经图》 等。还有《华灯侍宴图》、《寻滩双 鹭图》、《四景图》、《对月图》、 《寒江独钓图》、《踏歌图》、《秋 江渔隐图》、《山径春行图》等。

历代字画知识点总结

历代字画知识点总结

历代字画知识点总结一、历代字画的发展历程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中国字画主要表现为刻篆书和简朴的图画,字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艺术形式,通常是与碑刻或器物相结合。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字画以仕女画、人物画和山水画为主要题材,书法方面主要有隶书和篆书等,画家代表人物有郑板桥等。

3.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字画以田园山水、花鸟画为主,书法方面逐渐形成了行草、楷书等不同的风格。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字画的鼎盛时期,书法方面形成了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风格,画家代表人物有王羲之、顾恺之、苏轼等。

5.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字画呈现出了多样化的风格,书法方面主要有皇家颂文、文人画的形成,画家代表人物有米芾、文征明、文征明等。

6. 近现代:近现代的中国字画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风格,有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新式画派,如徽派、浙派、齐白石等。

二、技艺特点1. 中国字画的技艺特点主要体现在书法和绘画两个方面。

2. 书法方面的技艺特点包括笔画的工整、结构的稳健、布局的谨慎,以及对墨、纸等材料的精细掌握。

3. 绘画方面的技艺特点包括线条的婉转、墨色的丰富、构图的精妙,以及对传统题材和意境的挖掘。

4. 中国字画的技艺特点还体现在用笔、墨、纸和色彩等物料的运用上,这些物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和艺术效果。

三、代表作品1. 《兰亭序》:《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

全篇由王羲之挥毫于咸和二年(公元353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 《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

该作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市民的日常生活场景,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3. 《十竹斋笺》:《十竹斋笺》是清代书法家郑板桥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书法合集。

该作品字体端庄秀丽,造型优美,被誉为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文化艺术: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欣赏

文化艺术: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欣赏

文化艺术: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欣赏1. 介绍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源远流长,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它是中国古代智慧与审美的结晶,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

本文将以较为详细的方式介绍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历程与欣赏方法。

2. 发展历程2.1 古代书画•殷商时期至西周时期:金文、壶口文等的产生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战国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竹简和丝织品上的插图。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碑、钟繇为人们所推崇;北方以赵孟頫、褚遂良等为代表。

2.2 中古书画•唐宋元明时期:唐代以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闻名;宋代出现了苏轼、米芾等重要人物;元代草书开始兴起。

•明清时期:明代以唐寅、仇英等为代表,发展出了新的绘画风格;清代以八大山人等为代表,复兴了古画技法。

2.3 现代书画•晚清时期至民国时期:吸收西方艺术的影响,出现许多新派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

•当代书画:中国书画进入现代化阶段,各种不同风格和流派并存。

3. 欣赏方法3.1 书法的欣赏方法•观察字体:结构、形态、笔画的运用等。

•感受气韵:品味字体给人带来的审美享受和内涵。

•领悟墨趣:感受水墨之间的浑然天成。

3.2 绘画的欣赏方法•内容与题材理解:从绘画作品中读懂作者想表达的信息和意图。

•手法与技巧欣赏:观察绘画技法和策略,例如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

•整体与个别对比:将整个作品与其中细节相互对照,领略作者在构图中的巧思。

4. 书画市场与鉴赏4.1 市场现状•国内书画市场的规模与发展趋势。

•国际交流与合作。

4.2 鉴赏要点•眼力和修养:培养欣赏和辨识艺术品的能力。

•品味的培养:学会享受艺术,提高鉴赏品位。

•资产保值增值:了解如何正确选购艺术品,保护自己的投资。

5. 结束语通过对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与欣赏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并从中获得审美上的享受。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用而丰富的知识,并激发对中国书画艺术更深入地研究与欣赏。

中国古代书法演变顺序

中国古代书法演变顺序

古代书画演变顺序大致如下:一、大篆演变为小篆和隶书大篆:大篆产生于战国晚期,通行于秦代至西汉前期,是秦统一文字之前,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等古文字书体的总称。

狭义讲,大篆可视为中国文字的源头。

小篆:小篆由大篆演变而来。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车同轨,书同文”,秦相李斯牵头,针对晋系、齐系、楚系、秦系等主流古文字,展开了一场蔚为壮观的汉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形成统一文字书体,即小篆,也称秦篆。

大篆和小篆统称为篆书。

隶书:在一些非正式场合,因为书写速度的需要,大篆中部分圆转弯曲的笔画,变为平直波磔形状,隶书应运而生。

隶书萌芽于战国晚期,东汉时期达到顶峰。

特别强调:隶书同样由大篆演变而来,并非在小篆之后。

如果说代表官方的小篆,是中国古文字的终结,那么,产生于民间的秦隶,则是中国今文字的鼻祖。

二、隶书演变为章草,进而发展为今草和狂草草即草率,草书可简单理解为汉字的草率写法。

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是草书的最大特点。

按发展先后,草书可分为章草、今草和狂草。

章草:章草形成于西汉中期,东汉时广泛流传。

章草直接从隶书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来,但还未完全从隶书中脱离出来,还具有很强的隶书意味。

今草:草书经东汉张芝的进一步发展,大约魏晋时期,章草摆脱隶书痕迹,笔画连带增多,形成今草。

狂草:唐代,草书得到迅猛发展,张旭、怀素将草书推向巅峰,因书写风格狂放不羁,故称为狂草。

三、行书和楷书行书:行书分为行草和行楷,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书体,萌生于东汉后期,成熟于魏晋。

因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影响,加之兼具适用性和艺术性的特点,使得行书在其它书体彼消此涨中保持长青不衰。

楷书:广义理解,楷书包括小篆和隶书。

一般认为,楷书即横平竖直的方块汉字,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魏晋楷书:以“钟王”为代表,风格秀丽、端庄、典雅、流美。

2.碑刻楷书:以魏碑为代表,风格壮美、雄强、拙朴、刚健。

3.唐代楷书:以“欧、颜、柳”等为代表,法度严谨、风格多样、蔚为壮观。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
中国绘画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绘画(约公元前2000年-公元5世纪)
古代绘画是中国绘画的起源,以壁画和陶瓷绘画为主要形式。

最早的绘画作品出现在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些作品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原始艺术的特点。

到了商朝和西周时期,宫廷壁画和陶瓷装饰品的绘画技术逐渐发展,表现了更高的艺术造诣。

中古绘画(公元5世纪-13世纪)
中古绘画阶段,绘画逐渐发展成熟,形成了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技巧。

这个时期的绘画主要表现在佛教壁画和宫廷画,其中佛教壁画成为绘画艺术的一大亮点。

在北魏时期,著名的龙门石窟壁画是佛教绘画的杰作,展现了浩瀚的壁画组合和复杂的题材。

近代绘画(14世纪-20世纪)
近代绘画时期,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画家和画派。

元代的王维和明代的文徵明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

他们的作品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主,注重表达自然的美和人文情怀。

清代出现了许多不同风格的画派,如八大山人、四王、南宗和北宗等。

同时,西方绘画艺术的影响也逐渐进入中国,推动了绘画风格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现代绘画(20世纪至今)
在现代绘画阶段,中国绘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早期
的现代绘画以中国画为主,同时也受到西方绘画的启发。

近现代中国画家如张大千、齐白石等推动了中国画的创新和现代化。

而20世纪后期,中国的艺术界逐渐开放,国际间的艺术交流
也增加,各种不同风格和艺术思潮在中国绘画中得到展现。

现代绘画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语言,展示了中国绘画的辉煌成果与未来的无限可能。

中国书法史脉络

中国书法史脉络

中国书法史脉络我们就以中国朝代变迁为脉络,用“书体、碑帖、书家、纪事、书论”穿梭,织一卷书法锦缎,让您感受一下中国书法的温度,享受那一份恬静与快乐。

一1、朝代商前 16世纪-11世纪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56年2、书体甲骨文金文朱书墨书玉书石刻3、代表碑帖甲骨文书法金文书法《散氏盘》《大盂鼎》《石鼓文》4、书坛纪事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1899年,在河南殷墟发现的甲骨文,被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乃殷人占卜文字,龟甲上刻多为卜辞。

夏商周三代用铜锡合金铸成的器物,即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名钟鼎文,又名金文。

5、备注汉字造字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

史称六书。

1、朝代秦前221年--前206年2、书体大篆小篆3、代表碑帖《史籀篇》《史籀篇》《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4、时代书家李斯胡毋敬5、书坛纪事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着手实行思想文化的统一政策。

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进行“同文”运动,“丞相李斯乃奏同一”,“罢其不与秦文合者”,遂统一文字,史称小篆,乃中国最早的统一文字。

传秦国大将蒙恬制笔。

6备注胡毋:姓,胡毋敬是太史令,曾作《博学篇》。

籀音zhou峄音yi三1、朝代西汉前206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220年2、书体篆书行书(东汉中期)章草(东汉末期)楷书(东汉末期)3、代表碑帖《石门颂》《礼器碑》《华山庙碑》《景君碑》《鲜于璜碑》《史晨碑》《乙瑛碑》《曹全碑》《冠军帖》4、时代书家崔瑗杜操刘德昇蔡邕张芝5、书论名篇许慎《说文解字》崔瑗《草书势》蔡邕《篆势》《笔赋》赵壹《非草书》托名蔡邕《笔论》托名蔡邕《九势》6、书坛纪事西汉重视书法但不兴立碑,因此西汉的篆书作品很少传世,我们今天所见的西汉篆书多为铜器刻文,分书意味已逐渐加重。

到东汉时,篆书的使用范围缩为两个:一是碑额题字,一是祭文拜册。

其他书写摹刻多为隶书,这时期的隶书已经非常成熟。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悠久而丰富,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以下是简要概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历程:1. 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代绘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绘画主要以岩画和陶器上的装饰图案为主,如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彩陶纹饰。

2.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绘画艺术主要表现在壁画和器物纹饰上,如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夔龙纹等,以及战国时期的玉器上的龙凤纹等。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的绘画以壁画和画像石、画像砖为主,题材多为神话人物、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场景,如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陶俑服饰上的彩绘。

4. 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文人画的雏形,绘画开始注重表现个性和抒发情感,同时佛教艺术的传入促进了佛像画的发展。

5. 隋唐时期:唐朝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作品,如阎立本、吴道子等。

绘画题材更加广泛,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都有很大的发展。

6. 五代至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和流派,如五代时期的荆浩、关仝,北宋时期的范宽、郭熙等。

7. 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是中国绘画的另一个高峰,绘画更加注重意境和笔墨,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画家,如米芾、赵孟頫等。

8.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继续发展,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画,如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等“明四家”,以及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等。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

绘画技法也不断创新,从最初的岩画、陶器装饰,到后来的壁画、卷轴画,再到水墨画、工笔画等,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

中国古代绘画对后世尤其是东亚地区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画发展历程

国画发展历程

国画发展历程中国国画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起初,中国国画主要是指绘制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的绘画艺术。

下面将从史前时期、古代时期、近代时期和现代时期四个阶段,简要介绍中国国画的发展历程。

史前时期,中国的艺术史始于新石器时代。

那个时期人们使用石器雕刻、涂鸦和进行彩绘。

最早的中国国画主要表现了动物和人物的形象,记录了狩猎和生活场景。

这些艺术作品雄浑、简练,形成了中国国画建立的基础。

古代时期,中国的国画经历了齐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等时期的发展。

在此期间,国画艺术形式不断变化。

齐国时期,国画主要是刻画人物形象,再现历史场景。

秦汉时期,国画则开始注重山水的描绘,强调传情达意。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画受佛教艺术的影响,绘制佛像、仙人图等。

到了隋唐时期,国画以花鸟画为主要艺术形式,开创了中国花鸟画的先河。

近代时期,国画艺术经历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发展。

宋代是中国国画的重要发展时期,中国国画的代表性艺术形式“文人画”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注重形神兼备、意境深远。

元代国画则受到草书影响,追求笔法狂放自然,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元代画派”。

明清时期,国画逐渐成为宫廷艺术,表现了帝王的荣耀和宫廷文化的辉煌。

现代时期,中国国画艺术经历了西方绘画的影响,形成了多元化的艺术形态。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艺术家开始将西方绘画的技法和观念融入国画中,形成了“西洋绘画法派”和“写意派”两大流派。

近年来,中国国画艺术呈现出更加多样和开放的态势,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中国国画的发展历程中,不仅有着丰富的艺术创作和传承,还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绘画理论和技法。

例如,中国国画注重线条的运用,强调“勾勒大意、留白为重”,通过墨色的运用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中国国画也非常注重审美意境的营造,追求画中的诗意和禅意。

总而言之,中国国画发展的历程凝聚了数千年的智慧和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

中国国画不仅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书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国书画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秦汉时代中国绘画的早期--秦汉绘画秦汉时代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观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庭院建筑图东汉墓室壁画。

画面展示鸟瞰建筑组群。

由若干四合院围拢的中心院落,有堂阁、廊谢及甬道。

层层叠进,建筑群落后部瞑望楼,装置相风鸟和测风旗。

建筑比例准确,透视技法熟练。

二桃杀三士图西汉墓室壁画。

分三组描绘:右侧一组绘三壮士,右边愤然按剑者为古冶子,居中怒目举臂者为公孙接,左边俯身放桃于几者为田开疆。

表现田开疆取桃又返的情节;中央一组绘五人:身材伟岸面右而立者为景公,隔几拥旌者为赠桃人;左侧一组亦绘五人,左起第二身材矮小者为晏婴画面线描简练肯定,人物形象生动。

此墓据考证建于西汉元成时期,反映西汉中期绘画面貌。

天象图西汉墓室壁画。

在圆形苍穹内,居中绘太阳、月亮,流云、仙鹤飘舞其间。

二十八宿与四神组成的星图环绕圆环边缘。

星座用白色平涂、黑线勾边框,星与星之间用黑色直线相连。

日月、四神等用石青、石绿、朱砂、群青等色,背景用黄色。

用笔流畅,色彩和谐。

如此较为完整的星象图尚属首次发现。

句芒、耨收图新莽墓室壁画。

左幅人面鸟身,头戴冠授,作昂首奋进状。

右幅人面虎身,肩胛处生羽翼,共戴冠系。

两像与山海经之海外东京及海外西经所载东方句芒与司日之神耨收像相似。

故发掘者定名为句芒、耨收像。

两像以墨线勾勒,鸟身施朱砂、石绿;虎之颈、背、尾、冀以朱黄平徐,腹、爪敷白粉。

色泽鲜明,线描流畅,使得画面充满热烈、流动飞舞效果。

三国魏晋南北朝魏晋在思想文化领域,正统的儒家思想受到冲击,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三个最重要的画家,代表了成熟的人物画艺术。

魏晋南北朝-中国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期间书体的变化从篆,隶,章蜕变出来,形成了真,行,今草书体.真,行,今草在士大夫中形成了普遍的风尚,作为雅俗的分野标准.庄园生活图卷东晋纸画,描绘墓主人生活的壁画在墓室中多有发现,但纸画却是首次得见。

在这幅仅长1米的画面上,描绘墓主人生活的情景,画中一座帷帘轻垂的凉亭下,坐着身穿袍服、纳扇乘凉的墓主人,神态悠闲。

该画笔法质朴单纯,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

娄叡墓出行图北齐壁画,设色,出行图绘于墓道西壁中栏。

画面有八人三马,表现北齐贵族外出时部从簇拥的喧赫声势。

构图紧凑,人物神情并具。

王羲之寒切帖卷唐人勾填本。

纸本,有乌丝栏。

草书五行,五十字。

笔墨斑斓,精神奕奕。

卷尾有董其昌,娄坚题记。

宋绍兴府,明韩世能,王锡爵,清王时敏,李霨等收藏。

是一件流传有绪的书法艺术珍品。

列女仁智图卷传为晋顾恺之作。

绢本,设色,此图根据三国时期曹植的著名文学作品《洛神赋》创作。

无款印。

图中人物衣饰采用高古游丝描,笔法如"春蚕吐丝";山川树石只勾勒染色而无皴擦,其形态与画史中"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及画树似"伸臂布指"的记裁相吻合。

陆机平复帖卷西晋陆机书.纸本,草书,九行,八十四字。

书法朴拙,用秃体,结体仍近章草名。

反映了章草向今草发展演变的趋势,近年出土的汉晋墨迹多有类此。

隋唐时代五代是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唐代以水墨或青绿挥写大山大水或松石基创立了真实生动的雄伟北方峻岭和秀丽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隋唐统一,唐代书法在社会上呈现相当普及的局面.隋代书法和初唐四家隋代统一,南北各地书法得以交流融会,书风上承交朝而又摆脱了前代粗犷险逸,变为工整端正丽,并逐渐趋向规范.挥扇仕女图卷高闲千字文卷徐敏行墓出游图李贤墓宫女图孙位高逸图卷阎立本步辇图卷宋代绘画宋代绘画其代表人物为李公麟、苏轼、文同、米芾等人。

艺术上力求洗去铅华而趋于平淡素雅,崇尚天真清新的风格。

真正建立宋代书法独特面貌而最体现高度成就的是北宋中后期出现的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的书法,在书法史上将此四人称为"宋代四家"。

南宋书法大都跳不出黄庭坚,米芾的藩篱,其成就远不及北宋,缺少领一代风骚具有深远影响的书法家。

六骏图题跋赵秉文行书赵霖昭陵六骏图题跋金赵秉文书。

纸本。

行书题赵霖所画《天闲六骏图》。

款署"庚辰七月望日",是年作者六十二岁。

书法纵逸酣畅,古朴自然。

金元好问云:"闲闲公书如本色头陀,学至无学,横说竖说,无非般若。

"此件为赵秉文书法佳作。

幅上钤"吴简"朱圆方印,"马"字肖形印一方。

《石渠宝笈续编》、《石渠随笔》著录。

行书宏斋帖卷纵39.2厘米,横149.9厘米南宋文天祥书。

纸本。

此为文天祥致包恢的信札。

帖中颇多忧国之言,且书法劲秀,不特以人重也。

卷后有明李时勉,清永瑆、绵亿、李瑞棻、朱益藩题跋。

曾经明项元汴,清卞永誉、永瑆等人鉴藏。

《珊瑚网书跋》、《平生壮观》、《墨缘汇观》著录。

现藏故宫博物院行书自书诗卷南宋赵孟坚书。

纸本。

行书八十二行,自录旧作诗五首。

此卷间架紧密,行次相顾得势,锋颖秀挺不羁,别饶佳趣。

自署书于"宝佑甲寅",即宝佑二年?(125年),是他五十六岁时所写。

卷后有赵孟葆及元苏大年等践。

曾经明吴帧,清梁清标。

安歧、清内府,近人周鸿孙等收藏。

《大观录》、《墨缘汇现》、《辛丑销夏记》等书著录。

现藏上海博物馆待漏院记卷南宋张即之书。

纸本。

所书系北宋王禹撰"待漏院记"一篇。

此卷字大如碗口,字体结构严谨,体态俊美,用笔粗壮雄健,取法于颜真卿,然中锋、侧锋交替使用,有方劲古拙、斩钉截铁之感。

此卷虽无作者款印,但从字卷的风格看,显为张即之的手笔无疑。

卷后另纸有明吴宽、李东阳题跋,对张即之的书法作了评价。

卷前有清人王芝林所录《待漏院记》全文刻石拓片。

曾经近人吴湖帆收藏。

杨婕妤百花图卷传南宋杨妹子作。

绢本。

工笔设色。

画寿春花、长春花、荷花、西施莲、兰、望仙花、蜀葵、黄蜀葵、胡蜀葵、玉李花、宫槐、莲桃、灵芝等各种花卉十四种,另有天空、红日、祥云三种,计十七段,每段各有题咏。

画风为南宋院体,设色妍丽,画法简练。

景物用马远法,花卉取马麟画法。

小楷诗题,字书严谨娟秀,妩媚多姿。

画卷前有作者题诗。

卷后明人题跋。

清梁清标、清内府,近人张伯驹收藏。

《石渠宝笈初编》、《书画记》、《丛碧书画录》著录。

薇亭小憩图赵大亨薇亭小憩图纨扇南宋赵大亨作。

绢本。

设色。

画山峰脚下庭院景物,界画凉亭,两棵挺健的紫薇树,叶茂花繁,玲珑石点缀其间,亭中一人床上休息,幽静凉适,清旷之气超出尘表。

石面上作者行书"赵大亨画"款。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雪山行旅图轴南宋刘松年作。

绢本。

设色。

图中山白雪皑皑,映衬秋霜红叶丛树,分外妖娆,林中房舍既然隐现,绕村水面,一舟泊于岸边。

岸渚溪桥,行旅者不畏严寒,踏雪而行。

全画用笔工细,人物面貌高古,神态刻划入微。

房舍以界画笔法为之,工整严谨。

山体巍峨,富有气势。

画面左侧下端山石署有"刘松年画"四字款。

雪山行旅图轴南宋马和之作。

绢本。

设色。

画面月兔东升,激流若响,岸边老树摇曳落叶,一人席地坐虎皮之上,临流独饮遐思,旁立一童子侍候。

无款印。

左上方赵孟頫行书"白沙留月色,绿柳助秋声"五言诗句,这一完美的概括,更增加了诗情画意。

此图的画风,与《唐风图》一致,极富生活气息。

上钤有项元汴、文石收藏印记。

清高宗弘历行书七方诗对题:"散坐坡陀满意情,静晞月色聆秋声。

谁为能者谁所者,四句金刚概七情。

"下钤"意在笔先"印。

明项元汴,清内府收藏。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

枇杷山鸟图南宋林椿作。

绢本。

设色。

枇杷枝头,硕果累累。

一小鸟栖于枝上,俯视着枇杷果上的小昆虫。

笔法精细,小鸟生动有神,果、叶描摹细致,具有宋画精密的特点。

曾经清宋荤、清内府收藏。

《石渠宝笈三编》著录。

元代绘画八花图云横秀岭图鹊华秋色图平林远山图老子像人骑图清代绘画菊石雁来红轴设色花卉册仕女图册水册刘源像轴竹溪读易图轴虞山十景图册西山卧游图轴现代绘画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渊源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以汉族为主、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

中国绘画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原始绘画技巧虽幼稚,但已掌握了初步的造型能力,对动物、植物等动静形态亦能抓注主要特征,用以表达先民的信仰、愿望以及对于生活的美化装饰。

先秦绘画己在一些古籍中有了记载,如周代宫、明堂、庙祠中的历史人物、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出土帛画等,都己达到较高的水平。

秦汉王朝是中国早期历史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大国,疆域辽阔,国势强盛,丝绸之路沟通着中外艺术交流,绘画艺术空前发展与繁荣。

尤其是汉代盛行厚葬之风,其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生动塑造了现实、历史、神话人物形象,具有动态性、情节性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其画风往往气魄宏大,笔势流动,既有粗犷豪放,又有细密瑰丽,内容丰富博杂,形式多姿多彩。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仍,民生疾苦,但是绘画仍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

如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都保存了大量的该时期壁画,艺术造诣极高。

由于上层社会对绘事的爱好和参与,除了工匠,还涌现出一批有文化教养的上流社会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

这一时期玄学流行,文人崇尚飘逸通脱,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这个时期的绘画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

隋唐时国家统一,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比较繁荣,对外交流活跃,给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机运,在人物画方面虽然佛教壁画中西域画风仍在流行,但吴道子、周昉等人具有鲜明中原画风的作品占了绝对优势,民族风格日益成熟,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缲等人的山水画、花鸟画己工整富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五代两宋之后,中国绘画艺术进一步成熟完备一,出现了一个鼎盛时期,朝廷设置画院,扩充机构编制,延揽人才,并授以职衔,宫廷绘画盛极一时,文人学士亦把绘画视作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审美标准,故画家辈出,佳作纷呈,而且在理论上和创作上亦形成了一套独的体系,其内容、形式、技法都出现了丰富精采、多头发展的繁荣局面。

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

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

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趣,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涌现了众多的杰出画家、画派,以及难以数计的优秀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