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咨询师上课)

33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减退 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
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2、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
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 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 也可见觉(hallucination):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 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 精神病性症状。
21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 包括言语性和非 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 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 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 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 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存在——个体有选择自身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 由和独立性
责任——个体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 ,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13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异常 第1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身 体健康、生物层面)
•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 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社会角色、社会层面)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hyperesthesia):患者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 激如光、声、冷、热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 能忍耐。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 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 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对针刺反应迟钝,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与智能障碍 (一)注意障碍 1、注意减退 主动及被动注意兴奋性减弱。注意
广度缩小,注意的稳定性也显著下降。 2、注意狭窄:患者的注意范围显著缩小,主动注
意减弱,当注意集中于某一事物时,不能再注 意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见于有意识障碍时, 也可见觉(hallucination):无对象性的知觉。感知到 的形象不是由客观事物引起。幻觉是一种很重要的 精神病性症状。
21
(1)幻听(auditory hallucination) 包括言语性和非 言语性的幻听。临床上言语性幻听比非言语性幻听更为常 见,对精神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临床意义。言语性幻 听又可分为:命令性幻听、评论性幻听、争论性幻听。幻 听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 功能性精神障碍等。
存在——个体有选择自身生存方式与道路的自 由和独立性
责任——个体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社会 ,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
13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异常 第1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
• 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身 体健康、生物层面)
• 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 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社会角色、社会层面)
一、感知障碍
(一)感觉障碍
感觉过敏( hyperesthesia):患者对外界各种一般强度的刺 激如光、声、冷、热以及某些不适感的感受性增高以至于不 能忍耐。
感觉减退(hypoesthesia)∶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增 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 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对针刺反应迟钝,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时常常有感觉减退。
心理咨询师培训———变态(八)PPT课件

6 受伤或生病
53
20 贷款或抵押
31
7 结婚
50
21 贷款权或抵押品的赎回权 30
8 失业
47
22 工作职权发生变化 29
9 婚姻中出现问题 45
23 儿女长大后离家
29
10 退休
45
24 与姻亲发生矛盾
29
11 家人的健康变化 44
25 取得卓越的个人成就 28
12 怀孕
40
26 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 26
第一单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
1
一、压力的定义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 行为体验过程。
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 压力反应包括主体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 生理和行为反应。
.
2
二、压力源的种类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生物性压力源 这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存在与种族延续的 事件,包括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 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
10
压力的趣味测试
.
11
四、压力的内省体验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 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是这些 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经历和体验 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即人的内心 冲突和与其相伴随的强烈情绪体验。
.
12
早在1931年,勒温和米勒按冲突的形式, 将 内心冲突分为四类:
.
18
• 1956年,内分泌学和生化学家塞利把适应压
力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警觉阶段,即发现了事件并引起了警觉,
同时准备战斗; 二是搏斗阶段,全力投入应对事件; 三是衰竭阶段,消耗大量的生理和心理资源。
2024版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变态心理学幻灯ppt课件
2024/1/30
1
目
CONTENCT
录
2024/1/30
• 变态心理学概述 •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 • 变态心理的原因与机制 • 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 • 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2
01
变态心理学概述
2024/1/30
3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分裂样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批评或表扬无动 于衷。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无视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他人的权益漠不关 心。
2024/1/30
10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通过限制食物摄入 来保持极低的体重。
神经性贪食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伴随强烈的控制体重的 愿望。
2024/1/30
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直接观 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率、 影响因素等。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异常心理现 象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其内在 机制。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 探讨异常心理现象的特点、原 因和治疗方法。
晤谈法
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患者 的病史、症状、家庭背景等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量表等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和评估。
20
常用心理测验与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用于评估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2024/1/30
1
目
CONTENCT
录
2024/1/30
• 变态心理学概述 • 变态心理的分类与症状 • 变态心理的原因与机制 • 变态心理的诊断与评估 • 变态心理的治疗与干预 • 变态心理学的未来展望
2
01
变态心理学概述
2024/1/30
3
变态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分裂样人格障碍
情感冷漠,缺乏亲密的人际关系,对批评或表扬无动 于衷。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无视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他人的权益漠不关 心。
2024/1/30
10
进食障碍
神经性厌食
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通过限制食物摄入 来保持极低的体重。
神经性贪食
反复发作的暴食行为,伴随强烈的控制体重的 愿望。
2024/1/30
5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01
02
03
04
观察法
通过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直接观 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 了解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率、 影响因素等。
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异常心理现 象进行实验研究,揭示其内在 机制。
案例研究法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 探讨异常心理现象的特点、原 因和治疗方法。
晤谈法
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患者 的病史、症状、家庭背景等信息。
调查法
通过问卷、量表等工具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 和评估。
20
常用心理测验与量表
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用于评估患者的自觉症状及其严重程度。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最新变态心理学全套PPT课件279p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 作的一般技术路线: 通过动物实验的结果, 演绎和推论人心理,再 以人为实验对象,研究 其行为幵与动物实验结 果相比较
5、人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称 为“防御机制”
• 压抑 • 童年期的遭遇成年后 的觉知 • 投射 • 我见青山多妩媚,青 山见我亦多情 • 反向 • 此地无银三百两 • 合理化 • “酸葡萄”心理 • 升华 • 化悲痛为力量 • 抵消 • 打碎碗——岁岁平安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1)未认识到出生几年之后人格的变化 (2)强调本能而忽略社会影响 (3)对人类本性的消极描述
锯箭止创的故事
• 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
将箭干锯下。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取
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
科好了。
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狗 B.F. Skinner操作条件反射学说----小白鼠
异常中有正常,正常中有 异常 心理活动的正常和异常 在人群中会永远幵存
(有互相转化的可能性)
精神障碍的概念
• 精神障碍相当多的找不到器质性损害的证 据,暂时称为脑的功能障碍。(ICD-10) “精神病”一词已经放弃使用,保留精神 病性(也只用于描述下列情冴):幻觉; 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幵非抑郁 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 显著的精神运动行迟滞;紧张症性行为。 • 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称为精神病性问 题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 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 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如何定义异常心理、心理异常 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 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 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
与精神病学的对比,研究对象相同
变态心理学知识ppt课件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从总体上来说,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 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 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 心理现象。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 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 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 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 病的原因。”
自我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处理“本我”与 “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 理性冲动 ,导致两种后果:压制不住就产生异常 心理和行为;压制得住会导致潜意识中冲突的变 形
4、简评
不合理之处: 当年弗洛伊德解释和判断问题时,无论如何,
在方法论上存在原则上的失误。 心理学界的批评,主要在方法论方面 :当时
3、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 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多见于精神分裂 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
2、知觉障碍
错觉: 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正常人 偶有错觉发生,但经现实验证后,可加以 纠正。精神疾病患者的错觉不能接受现实 检验,在意识障碍的谵妄状态时,错觉常 带有恐怖性质。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心理是脑的功能”的判断已 显雏形
中世纪,禁闭、水淹、火烧 17世纪以后,打破神学统治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急剧发展,一直延
续至今(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
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 体液学说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 布罗卡失语
变态心理学ppt演示课件

引导患者顺应自然、接受现实, 减轻症状带来的困扰。
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师建议,选 择其他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06
预防措施和康复支持体系 构建
预防措施制定思路
基于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变 态心理风险,制定针对性 的预防措施。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变态心理的认 识和理解,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避免主观臆断
重视患者主诉
谨慎使用标签
评估过程中要保持客观、 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
臆断和偏见。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关注其内心体验和需求。
避免随意给患者贴上 “精神病”等标签,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遵循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 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05
变态心理治疗原则和方法
焦虑障碍类型、特点及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
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无法控制担忧, 常伴随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悸等。
惊恐障碍
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感,伴随濒死感或 失控感,常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 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不安和害怕被负 面评价,常导致回避社交场合。
特定恐惧障碍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如恐 高、恐蛇等,常导致回避行为。
的风险。
认知偏差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如过度概括、选择性注意等,可 能导致其对自身和他人产生不准 确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引发变态
心理。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孤独感强烈等社 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出现 变态心理。同时,社会支持不足 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心
理健康水平。
03
常见类型变态心理及其表 现
其他疗法
根据患者需求和治疗师建议,选 择其他适合的心理治疗方法。
06
预防措施和康复支持体系 构建
预防措施制定思路
基于风险评估
通过评估个体和群体的变 态心理风险,制定针对性 的预防措施。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提高公众对变态心理的认 识和理解,增强自我防范 意识。
注意事项与误区提示
避免主观臆断
重视患者主诉
谨慎使用标签
评估过程中要保持客观、 中立的态度,避免主观
臆断和偏见。
认真倾听患者的主诉, 关注其内心体验和需求。
避免随意给患者贴上 “精神病”等标签,以 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遵循伦理原则
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隐 私权,保护其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
05
变态心理治疗原则和方法
焦虑障碍类型、特点及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障碍
持续感到紧张和不安,无法控制担忧, 常伴随躯体症状如头痛、心悸等。
惊恐障碍
突然发作的强烈恐惧感,伴随濒死感或 失控感,常出现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 症状。
社交焦虑障碍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强烈不安和害怕被负 面评价,常导致回避社交场合。
特定恐惧障碍
对特定物体或情境产生强烈恐惧,如恐 高、恐蛇等,常导致回避行为。
的风险。
认知偏差
个体在认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 如过度概括、选择性注意等,可 能导致其对自身和他人产生不准 确的认知和评价,进而引发变态
心理。
社会支持不足
缺乏社会支持、孤独感强烈等社 会心理因素也可能导致个体出现 变态心理。同时,社会支持不足 还可能影响个体的应对能力和心
理健康水平。
03
常见类型变态心理及其表 现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PPT课件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
李心天归纳的非标准化区分 1.就统计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某种心理现象偏离了统计常模 2.就文化人类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某一文化习俗的偏离 3.就社会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对社会准则的破坏 4.就精神医学的角度,将心理异常理解为古怪无效的观念或行为 5.就认知心理学角度,将心理异常看作是个体主观上的不适体验
4.简评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神经症”的模型说明“心 理冲突”的神经机制,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介 入变态心理学的早期记录。 巴甫洛夫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区分 行为主义心理学研究工作的一般技术路线探索 人类心理现象的第一人是桑代克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首先提出“潜能”概念,并赋予一种性质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是“存在焦 虑” 评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思想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希波克里特、布罗卡、帕斯德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在 自己的著作中,提出了包含了现代心理学所 谓“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判断的雏型。
二、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 1. 有2个基本命题 (1)“精神分析第一个令人不愉快的命题是:心理过 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则仅仅是整 个心灵的分离的部分和动作….。精神分析以为心灵 包含有情感、思想、欲望等等作用,而思想和欲望都 可以是潜意识的。” (2)“第二个命题也是精神分析的创见之一,认为性 的冲动,广义的和狭义的,都是神经症(神经病)和 精神病的重要起因,这是前人所没有认识到的。”
心理咨询师-变态 心理学
8节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心理是脑的功能”的判断已 显雏形
中世纪,禁闭、水淹、火烧 17世纪以后,打破神学统治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急剧发展,一直延
续至今(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
学科简史
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 (Hippocrates) 体液学说
1861年,法国医生布罗卡(Broca) 布罗卡失语
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 最基本的概念是“潜能”, “潜能”的性质即
无论在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具有趋向完善 的性质和特点。
心理问题和心理异常就是因为“潜能”趋于完善 的特征受到了阻碍。
马斯洛认为心理异常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存在焦 虑”,这种“存在焦虑”是“存在”和“责任” 的冲突。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由于人的根本意义是人的“存在”,是个体的 自由、独立性,所以他们有选择生存方式与道 路的自由。可是,人们又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 地生存,所以,他们有义务维护自己赖以生存 的群体---人类社会,为此,他们必须为自己 的选择负责,“责任”总是与“自由选择”同 在。
(三)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解释
(二)行为主义的解释
从总体上来说,巴甫洛夫先是通过动物试验,并由此判断出高 级神经系统(即大脑两半球皮质)功能的病理生理机制之后, 再通过对临床病人的观察,最后用类比的方法来解释人的异常 心理现象。
对于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原因,他认为是兴奋和抑制这两个基 本神经过程的冲突造成的。他说:
“……引起机能性神经障碍的两个条件。一个是兴奋过程和抑 制过程的艰难相遇,即这两个过程的冲突;另一个是强有力的、 异乎寻常的刺激。这两个条件,也正是构成人类神经症和精神 病的原因。”
成,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 (4)本我 是按 快乐原则 活动, 自我 是按
现实原则 活动, 超我 是按 道德原则 活动。 (5) 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 采纳防
御机制
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退化(每个发展阶段接受的刺激太少)或固著每 个发展阶段接受的刺激太多) ,就造成未来人格 的变态、异常 。
自我随时随地的学习外部世界,处理“本我”与 “超我”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我们必须克制、压抑非 理性冲动 ,导致两种后果:压制不住就产生异常 心理和行为;压制得住会导致潜意识中冲突的变 形
4、简评
不合理之处: 当年弗洛伊德解释和判断问题时,无论如何,
在方法论上存在原则上的失误。 心理学界的批评,主要在方法论方面 :当时
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
第一部分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掌握定义及各流 派理论要点)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几 种区分,重点在郭念峰的区分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重点章节)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重点章节)
第二部分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引出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逻辑错误)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重点章节)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了解理论要点)
心理学注重的是实验研究 在这种意义上,如果我们说,弗洛伊德经典
精神分析理论及其实践已经过时,我想,这 个判断应该是中肯的,大概可以被内行人士 所理解。
4、简评
不合理之处: 以自己的理论判断和演绎,将人类思想与行动的
驱动权,从天上移到地上,从上帝手中夺来,还 给人类自己。 从潜意识出发,构建自己的理论,通过观察症状, 对自己的临床经验分析和总结,推论出结论,当 时实属不易。 新精神分析理论指导的精神动力趋向的治疗仍具 有很高的临床意义。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 地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人 类赖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它能使万物之灵的人类正常地、正确地反映、 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 造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第一单元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属于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 理学分支学科.
对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它 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 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变态心理的定义 变态心理是如何发生的 其自身有那些种类 不同种类的异常心理与行为有那些性质和特点 它有那些具体表现形式 它给人造成怎样的痛苦 它对人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有怎样的破坏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行为主义的解释
他认为,神经衰弱与癔病这两类疾病有不同的神经 机制,“前者的特征是兴奋过程的优势和抑制过程 的薄弱,而后者则相反,是抑制过程的优势和兴奋 过程的薄弱”
就行为主义心理学自身的价值来看,它起码是牢牢 把握住心理学中的又一真理侧面,即人类无论是在 种系进化中,抑或在个体发育中,其定向反射(探 究反射)作为一种适应环境和积累经验的本能(或 称之为“认知本能”),绝对是心理发展的动力之 一。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分析的理论解释
1、两个基本命题 2、推论 3、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 4、简评
1、两个基本命题
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2、推论
(1)力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2)力比多 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 (3)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见书288页)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心理不正 常
变态人格 神经症 各类精神障碍
一、常识性的区分
(一)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 (二)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三)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 (四)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非标准化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