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美德伦理学 第一章 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

合集下载

哲学解析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

哲学解析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

哲学解析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伦理学与道德理论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它们关注人类行为的道德性质和伦理准则。

本文将对伦理学和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并探讨它们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关系。

一、伦理学的概念解析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准则。

伦理学分为描述性伦理学和规范性伦理学两个层面。

描述性伦理学主要描述和分析不同文化、社会群体的道德实践和观念。

它通过考察人类行为及其背后的动机和原因,帮助我们了解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发展,进而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对道德问题的回应。

规范性伦理学则关注如何判断行为的道德性质,并提供道德准则和规范。

主要有形而上伦理学与形而下伦理学两种取向。

形而上伦理学试图探究绝对道德原则的存在与性质,它关注的是道德的本质和普遍性;而形而下伦理学则注重伦理决策和行为的具体情境,通过伦理原则和实践准则来引导个体行为。

二、道德理论的基本概念解析道德理论是伦理学中研究道德的根源、性质和判断方法的理论体系。

它试图回答“什么是好的行为”和“如何判断行为的好坏”的问题,并提供下列几种主要的道德理论:1. 伦理相对主义伦理相对主义认为道德观念和准则是相对于文化、社会和个人的,不存在普遍适用的道德标准。

它强调每个文化和个体都有其独特的道德框架,道德判断应基于文化和社会背景。

然而,伦理相对主义也存在着可能导致道德混乱和冲突的问题。

2. 伦理客观主义伦理客观主义认为道德准则是客观存在的,它们不依赖于人的意愿或文化背景。

伦理客观主义强调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普遍适用性,它试图找到道德的根源和普遍准则。

然而,伦理客观主义也难以解决道德多样性带来的挑战。

3. 后现代伦理后现代伦理理论认为传统的道德体系已不再适用于当代复杂多变的社会。

它强调道德观念和准则的多样性和相对性,主张人们在特定情境下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道德判断,并强调道德决策的过程和伦理沟通的重要性。

三、伦理学与道德理论的关系伦理学和道德理论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互相影响和塑造着彼此。

伦理学复习讲义

伦理学复习讲义

伦理学复习讲义【第一章导论】一、伦理与道德的词源学分析(一)西文在西方,伦理与伦理学是同一个词ethics,源于古希腊文ethos,意思为人的住所或居留之处,用来指称人居住于其中的敞开的场所。

后来意义扩大,表示风俗习惯以及所形成的人的品格和气质。

道德是morality,源于拉丁文mores,也是指风俗、习惯以及品性、品德。

伦理与道德在西方的词源涵义完全相同,都是指人们应当如何的行为规范:它外化为风俗、习惯,而内化为品性、品德。

(二)中文1、道德“道”本义为道路。

引申为规律、必然、原则、规范和方法。

伦理学中的“道”主要以“人道”为核心展开,指示的是做人的根本原则与道理。

“德”的本义为正见于心,端正心思,在内心确立正直原则。

“德”与“得”相通。

德是人道的内化。

“道”与“德”的词源涵义都是指人之为人行为应该如何的原则与规范。

“道”是外在规范,是尚未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德”是内在规范,是已经转化为个体内在心理的社会规范。

“道德”一词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作为集合体的类的人的做人原则与道理,这是关于社会伦理关系与伦理秩序的;一是作为单个人的做人根本原则与道理,这是指个体的做人美德。

前者是社会伦理,后者是个体美德。

自春秋之后,“德”就更多地倾向于向内在化方向发展,更侧重于人的内在心性与品德。

2、伦理“伦”有类别、辈分、顺序等含义。

后来逐渐专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成为“人伦”。

“理”本义为“治玉”。

引申为整治和物的纹理;进而引申为规律和规则。

“伦理”即“人伦之理”,指人际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处理调整人际关系应遵循的原则或规范。

3、伦理与道德的关联趋同:一般说来,“伦理”与“道德”大多数情况下被用作同义词。

在理论上以及日常生活的使用中,两个概念的趋同是主流。

区别:“伦理”与“道德”侧重点略有些不同,这造成它们之间在意义与用法上形成一些差异。

①“伦理”更具客观、外在、社会性意味;“道德”更多地或更有可能用于个人,更含主观、内在、个体性意味。

美德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

“美德伦理”与个体的道德人格和道德目 的有着根本性的内在价值关联,同时也与个 体所处的特殊伦理共同体及其文化传统和 道德谱系有着历史的实质性文化关联,因而 美德伦理及其呈现方式总是“地方性的”、 特殊主义的,历史的或语境主义的,甚至是道 德谱系化的,而不是普遍(普世或者普适)主 义的、非历史的或超历史语境主义的,更不 存在任何可普世化的单一的美德伦理图式。
美德伦理学是指做人应该具备的品格、 品德或道德品质。告诉人什么是道德 上的完人以及如何成为道德上的完 人。 就是认为人们的正确的行为必须遵循 适度和中道的理性原则,这是判断某 一行为道德价值的最根本的标准,人 们的心灵中融渗着这种理性就是具备 了德性。
“美德伦理”(the ethic of virtue) 指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个人在 与其独特的社会身份和“人伦 位格”直接相关的道德行为领 域或方面所达成的道德卓越或 者优异的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

什么是美德伦理学,我们如何理解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是伦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强调个人的美德和品格是道德行为的基础,而不是行为的规范或后果。

本文将从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主要内容和现代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美德伦理学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是一种品格或性格特质,它是人类最高尚的形式,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基础。

他提出了一系列美德的概念,如勇气、节制、公正、智慧等,这些美德不仅是道德行为的基础,也是个人幸福和生命意义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德伦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伦理学分支,其代表人物包括托马斯·阿奎那、约翰·洛克、大卫·休谟、伊曼纽尔·康德等。

二、美德伦理学的主要内容美德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美德的定义和分类美德伦理学强调美德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可以定义为一种品格或性格特质,具有道德优良、稳定持久、内在自发等特点。

美德可以分为道德美德和智慧美德两种类型,前者包括勇气、节制、公正、仁慈等,后者包括智慧、创造力、审美感等。

2. 美德的培养和发展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来获得的,这需要个人通过自我教育、社会互动、道德模仿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美德水平。

美德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实践,它不是一时的行为规范或技巧,而是一种内在的品格和态度。

3. 美德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美德伦理学认为美德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能够引导个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美德不仅是一种内在的品格,也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在实践中需要将美德转化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4. 美德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美德伦理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强调个人的美德和品格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能够促进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和幸福。

美德伦理学也能够提供一种对道德问题的新视角和解决方法,它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处理道德冲突,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的准确性。

伦理学与生活第二三四五章(规范伦理学) (1).

伦理学与生活第二三四五章(规范伦理学) (1).

利己主义 结果论 利他主义 功利主义
案例:假定约翰有机会从自己所在的 公私盗用一笔资金。
如果他是结果论者,他会…… 如果他是利己主义者,他会…… 如果他是功利主义者,他会……

我们是否有责任帮助饥饿中的人?
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营养不良和相关的健康问题。 贫困国家儿童死亡的原因通常是脱水,而这种脱水是 营养不良带来的腹泻所导致的。据统计,每天有5000 名儿童因此而死亡,一年就有180万名。另一方面, 发达国家,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我们 将钱花在自己身上,不仅购买生活必需品,也购买了 许多奢侈品——小汽车、过多的衣服、美容、娱乐等 等。 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放弃我们的奢华,而将钱用 于救济饥馑上呢?

论证1的缺陷:
(1)我们做的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想做,而是 因为我们感觉应该这样做。而且,我们常常不想 无私行动时却仍要这样做。我们宁愿做别的事, 但又认为必须或不得不做自己根本不想做的事。 (2)心理利己主义者要证明“人们永远做自己想 做的事”,其唯一依据是此时已经做了。但事实 上,这些只意味着“每个人都永远做自己所做的 事”,实际上没有提供关于人的品性的任何信息, 也不能证明人永远只为自身利益而行动。 (3)如果他关注的是他人的福利,而且为之行动 时,他就不是利己主义者。


利己主义(egoism)是一种旨在推进自我 关怀、自我促进的伦理学说。 一般把利己主义分为心理利己主义 (psychological egoism)与伦理利己主 义(ethical egoism)。
一、心理利己主义(psychological egoism)


心理利己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动机的主张,所 以称为“心理的”。另方面,它认为所有人类 动机都是“自我关怀的”(self-regarding), 所以称为“利己主义”。 心理利己主义的明确定义是:所有人类行为都 是出自于自我关怀。

大学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大学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起源、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04
道德与伦理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和伦理的概念区分
道德
指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它通常通过社 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被用来评价善恶、荣辱等行为。
伦理
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它关注的是人的行为是否正当 ,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道德和伦理的联系
不同宗教间的共性
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可以 共同遵循某些道德原则, 如尊重生命、诚实守信等 。
独立于个体意识
群体共识
道德是社会群体共识的体现,不依赖于个体的意识观念。
个体与群体关系
个体的意识观念可以影响其道德选择,但群体的道德标准是相对独 立的。
社会进步与个体意识
随着社会进步,道德标准逐渐演变,不受个体意识的局限。
或地域的影响。
道德的特殊性
道德的特殊性是指不同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下的道德原则 和规范可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特定社会的价值观和 利益。道德特殊性的根源在于社会习俗、传统、宗教信仰和 特定文化观念等。
道德特殊性的表现形式包括不同文化和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 价值观,如某些社会中存在的性别角色、家庭观念、宗教信 仰等。这些规范和价值观在特定社会中被视为理所当然,但 在其他社会中可能被视为特殊或例外。 NhomakorabeaVS
哲学思想对道德观念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学术研究和思想传播上。哲学家们 的著作和思想在学术界得以传承和发 扬,并通过教育体系向社会传播。这 些哲学思想不仅影响了专业人士的道 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还对广大民众的 道德观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02
道德的功能
规范行为
道德是社会行为的准则,通过规范个 体的行为来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罗国杰《伦理学》笔记

罗国杰《伦理学》笔记
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要求、秩序和理想;
(2)道德规范并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它主要是借助于传统习惯、社会舆论和内
心信念来实现的;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内化的规范也称为良心,良心是人们思想、言行的标准、尺度和检
查官,良心形成特定的动机、意图、目的,良心促使人去遵守社会规范。

在当今西方伦理学中,新功利主义主要有两个代表流派,即“准则功利主义”和“行为功利主义”。新功利主义在重效果轻动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利益等问题上,与老功利主义是一脉相承的。
但又在道德的认识中具有某些特别的意义。
〈4〉从认识(反映)主体上看。整个社会,每个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嗾使道德认识社会
现实的主体。
(二)道德调节功能。调节人的行为,并通过调节人的行为来调节社会关系,是道德最突
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具有以下几个总体性特点:
〈1〉从调节的角度和范围上看。道德是从现实利益关系的角度,特别是现实生活中个人对待社会集体
2. 强调个人的集体性质,除了强调个人的社会历史本质之外,在伦理学领域,关键是要强调个人客观
上必须担负的社会责任,强调个人的这种集体使命感。
强调集体的个人性质,也不知识简单地强调集体的个人构成因素,在伦理学领域,更重要的是强调
个人的道德活力、道德主动性和道德首创精神,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个性。
般特征。大的作为社会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既具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又受制于现实社会的经济
生活和政治生活,从而表现出与其他社会现象不同的一般本质。
(二)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这是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的根本特征,就在它的特殊的规范性:

伦理学中的德性与道德原则

伦理学中的德性与道德原则

伦理学中的德性与道德原则伦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准则和道德价值的学科,它关注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判断。

在伦理学中,德性和道德原则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在人类行为和道德选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德性是指一个人的品质和性格特点,它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在伦理学中,德性被认为是一个人在道德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道德选择和行为中的表现。

一个有良好德性的人往往具有诚实、正直、勇敢、宽容和善良等品质,这些品质使得他们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道德行为。

与德性相对应的是道德原则,它是指人类在道德选择中所遵循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原则是人类社会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它反映了社会对于道德行为的普遍认同和价值追求。

在伦理学中,道德原则被认为是指导人类行为和判断道德行为的基本准则,它们包括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公正和平等、诚实和信任等。

德性和道德原则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德性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它决定了一个人在道德选择中的态度和行为。

一个有良好德性的人往往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道德行为,他们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

而道德原则则是指导德性行为的准则,它们提供了人们在道德选择中的参考和指导。

德性和道德原则共同构成了人类在道德行为中的基本准则和规范。

然而,德性和道德原则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

德性会影响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运用,一个人的德性决定了他对道德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方式。

而道德原则则反过来影响一个人的德性,它们提供了人们在道德选择中的参考和指导,促使人们培养和提高德性。

因此,德性和道德原则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德性和道德原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道德困境和选择。

在这个时候,德性和道德原则成为了人们在道德选择中的重要依据和指导。

只有具备良好德性的人才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道德行为,只有遵循正确的道德原则才能够保持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因此,伦理学中的德性和道德原则是人类行为和道德选择的重要基础。

伦理学概念

伦理学概念

伦理学概念的关键概念1. 伦理学的定义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原则、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哲学分支。

它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道德原则、价值观和道德判断,并试图提供关于什么是好的和正确的行为的指导。

2. 道德道德是伦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好与坏、对与错以及应该如何行事所持有的信念和准则。

道德可以通过社会、文化、宗教等因素来塑造,也可以通过个人内心深处的良知来体现。

重要性: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帮助我们区分善与恶,引导我们做出正确和负责任的决策。

道德规范也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基石,它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并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

应用:道德指导着我们在各个领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商业领域,道德准则帮助企业在商业活动中遵循公正、诚信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医学领域,道德规范指导着医生如何对待患者,保护他们的隐私和尊严。

在政治领域,道德原则指导着政府如何制定公平的政策,保障人民的权益。

3. 伦理学派别伦理学有多个不同的派别,每个派别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方法论。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伦理学派别:3.1 德性伦理学德性伦理学关注人类品质和道德品格。

它强调通过培养良好的品质和美德来实现道德行为。

这种观点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自我完善来达到道德境界。

3.2 后果伦理学后果伦理学关注行为结果的影响。

它认为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其结果是否产生最大化的幸福或最小化痛苦。

这种观点强调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

3.3 职责伦理学职责伦理学关注行为本身的道德性质。

它认为一个行为是否道德取决于其是否符合道德原则和义务。

这种观点强调人们应该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和义务。

3.4 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关注个人品格和美德的培养。

它认为一个人通过追求美德和完善自己的品格来实现道德行为。

这种观点强调品质、诚实、勇气等美德的重要性。

重要性:不同的伦理学派别提供了不同的道德观点和决策准则,帮助我们思考并解决道德困境。

它们促进了对伦理问题的深入思考,推动了社会对于道德问题的讨论和反思。

《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基本范畴

《伦理学》课件——第四章-道德的基本范畴

二、趋善避恶
(一)树立正确的善恶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善恶观是以是否有利于最广大人民的
根本利益为衡量标准。 (二)提高判断选择善恶的能力并择善而从
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不是先天的,要经过长期的道德教育、 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才能在不同道德情境中对善恶作出正 确的判断和选择。
二、趋善避恶
(三)恪守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就是个人和社会成员普遍不作恶。要实现这个底线
苏格拉底认为,既然同一件事情,同一 种行为,不仅对于不同的人,而且对以同 样一种人(如对朋友),可以是善行也可 以是恶行,因此,具体的有条件的善行是 不真实的,只有一般善的行为才是真正的 善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行为、品质的善恶性质 并不是它们本身具有的,而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 的,是由一定的主体做出的价值判断。离开一定的 主体,它们本身无所谓善恶。
n 在西方,奥古斯丁认为良心是神谕,亚当· 斯密把良 心看做是某种先天的情感,黑格尔认为良心是希求自 在自为的善和义务这种自我规定,萨特则认为良心是 个人心灵中抗拒社会道德规范的唯独一块“绿洲”。
在中国历史上,孟子最先提出了良心的概念。他认为: 良心就是人所具有的天赋道德心,亦即仁义之心。包想家就开始了对良心 的思考与研究。德谟克利特最先提出良心的概念。
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认为:良心是伦理特质,“对于道德 实践来说,最好的观众就是人们自己的良心”。
n 但是,对于善恶性质是行为、品质本身具有的 性质还是相对于其他事物而言的,也有不同观点。
摩尔:许多的不同事物本事就是善的或恶的。 罗素:从对于存在事物的研究中,我们不能推论出任何 关于什么是善的或什么是恶的结论。
摩尔:客观主义的观点
罗素:相对主义的观点
苏格拉底同欧提德谟斯关于什么是善行进行过一次有趣的讨论。 欧:请问苏格拉底先生,什么是善行? 苏:盗窃、欺骗、买人当奴隶,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性? 欧:是恶行。 苏: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原来敌人占领的城市里的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欧: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没有说敌人。 苏: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如果你的朋友准备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 自杀的用具,这是恶行吗? 欧:是善行。 苏:你说对朋友欺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事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 说:援军就要来到了。但实际上并没有援军,你说这种欺骗是恶行么? 欧:这是善行。

《伦理学》第一章伦理思想传统( 第一二节)

《伦理学》第一章伦理思想传统( 第一二节)

• 第三,差序格局。
• 儒家最讲究人伦,伦就是传统社会中人与人往来 所构成的网络中的纲纪,就是一个差序。在西洋 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 出的群己界限。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团 体之外,就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 这个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 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等。— —在我们传统社会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 “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就是不清不 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 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着手的,具体的只有 己,克己就成了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
• (4)和谐高于冲突。中国文化更强调人间的和谐, 中国文化注重以和为贵,中华文明强调追求多样 性的和谐。——和谐是一切事物的生成原理,没 有和谐就没有万物化生,和谐的实现有着深刻的 宇宙论的根源。
1.道德原则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简称为 道德同利益的关系问题。
• 儒家重义轻利,义主要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 利主要指个人的私利。
• 孔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墨家:万事莫贵于义。 • 宋明:义利之争又演变为理欲之辩——存天理灭
人欲。
• 理欲关系问题实质上就是国家、社会利益同个人 利益、个人幸福的关系问题。
• 第一,中国文化的两大古怪点:一是那历久不变的社 会,停滞不进的文化;一是那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
• 第二,中国自孔子以来,便受其影响,走上了以道德 代宗教之路。
• 第三,中国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整个社会各种关 系,一概家庭化之,务使其情益亲,其义益重。由是 乃使居此社会中者,每一个人对于其四面八方的伦理 关系,各负有相当义务;同时其四面八方与之有伦理 关系的人,亦各对他负有义务。全社会之人,不期而 辗转互相连锁起来,无形中成为一种组织。

美德伦理学、道义论、非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

美德伦理学、道义论、非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

美德伦理学、道义论、非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美德伦理学、道义论、非认知主义和功利主义是伦理学中的几个重要的派别和理论流派。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出发,探讨了道德和伦理的本质、来源以及如何判断行为的正确与否。

本文将逐一介绍这四个主题,并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

美德伦理学是一种强调个体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伦理观。

它认为道德的核心在于培养和发展个体的美德,例如勇敢、正直、慷慨等。

美德伦理学强调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认为通过自我修养和实践美德,才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

道义论是一种关注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伦理观。

它认为道德的核心在于遵守社会和人类共同认可的道德规范,例如公正、尊重和公共利益。

道义论强调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为人们应该根据这些规范来判断和指导自己的行为。

非认知主义是一种关注道德判断的认识论观点。

它认为道德判断不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和真理,而是基于个体的情感、主观意愿和社会文化的影响。

非认知主义强调道德判断的主观性和相对性,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情感和意愿做出道德判断。

功利主义是一种关注行为后果和社会效益的伦理观。

它认为行为的价值取决于其带来的幸福和利益的最大化。

功利主义强调实用性和效益原则,认为人们应该通过权衡利弊来选择行为,以追求最大的社会利益。

这四种伦理观在一些方面存在共同点,例如都关注道德判断和行为准则,都试图解释道德的本质和价值。

然而,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美德伦理学更注重个体的内在品质和道德素养,而道义论更注重社会和文化的道德规范。

非认知主义强调主观性和相对性,而功利主义强调后果和效益。

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了不同的伦理关注点和价值观。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伦理观可以相互补充和结合。

例如,在道义论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美德伦理学的方式培养和发展个体的道德素养。

在非认知主义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行为的后果和效益,以指导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

这种综合应用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到道德的多个维度和因素。

伦理学

伦理学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思想政治教育(040202)专业(独立本科段)伦理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 0032)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二○○九年四月一、课程设置的有关说明1.课程性质伦理学课程是政教系政教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定义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正确的道德导向,从道德层面激发学生的智慧,塑造完美人格,为新时代培养志向远大、以礼诚信、敬业爱岗的合格人才。

3.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提升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此,本课程目的之一,在全面阐述道德理论和实践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和理论水平;目的之二,明确道德规范,完善道德人格,提高道德境界,加深对“以德治国”战略方针的理解。

结合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在内容上突出规范性、科学性、新颖性;在方法上突出多样性、灵活性和理论联系实际。

4.教学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授道德的起源、类型、本质、价值及其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全面阐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道德建设体系结构,三大领域道德建设的意义、内容;阐述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人生观和道德理想的主要内容。

二、具体教学内容第一章伦理学的对象、特点与价值〔内容提要〕第一节伦理学的历史及现状简介一、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到文明社会以来,就有人研究它、讲授它。

在西方伦理学成为一门学科是从亚里士多德开始的,在中国,孔子的《论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本规范伦理学。

二、伦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马克思主义产生只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第二节伦理学的对象一、什么是道德1、道德概念的由来2、马克思主义以前对道德的理解3、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二、伦理学的研究对象1、道德以伦理学为研究对象2、伦理学以道德为研究对象必须从总体上和联系上考察道德现象:道德现象定义,道德现象三种类型及其关系。

第三节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一、伦理学的特点1、伦理学是一门规范科学2、伦理学是一门价值科学3、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二、伦理学的价值1、认识价值2、调节价值3、教育价值〔目的和基本要求〕学习本章,了解“道德”、“伦理”和“伦理学”概念,着重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伦理学研究对象理论;掌握伦理学的特点和价值。

1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章 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

1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章 理解伦理学,理解道德
乎(婴儿/梦游者/精神病人) – 超道德:完全超越于道德领域,无所谓道德不道德。
(数学研究;火药)
1.基本概念
• 行为的几个相关概念:
– 对的行为:符合道德;诚实 – 错的行为:违背道德;说谎 – 无关对错的行为:可做可不做,与道德无关;要不要
出国留学?要不要选修《伦理学》? – 超义务行为:道德并不要求,超出道德的规定;舍己
5.伦理学的内容
• 应用伦理学
– 政治哲学:探讨社会应该如何构成?什么是一个正义 的社会?涉及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
– 职业伦理:探讨各种职业相关的伦理问题。 – 实用伦理:堕胎、安乐死、死刑等伦理议题。
6.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6.人为什么要有道德?
• 宗教作为道德的基础所存在的问题:
– 证明超自然存在物的困难性 – 宗教人士可能是不道德的 – 非宗教人士可能是道德的 – 提供理性基础的困难 – 何种宗教? – 解决冲突的困难
救人
2.什么是伦理学/道德?
• (一)伦理学与哲学 • 哲学(philosophy):爱智慧
– philia:爱的意思 – sophia:智慧
• 哲学:用理性、批判性的方式思考最根本的问题。
• 学习哲学的理由:
– 一个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苏格拉底) – 哲学的价值:祛除盲点与偏见
2.什么是伦理自然论:道德来源于超自然的存在物
– 批判:不可靠性
• 超自然物存在吗? • 即使存在,其所竭力启示的价值是什么?
• 自然法则论:道德存在自然界(同性恋道德吗?)
– 例如:老子“上善若水” – 批判:自然法则是描述性的,而非规定性的
• 主观论:道德起源于人类自身
– 当且仅当有了能够评价事物的有意识的人时,事物才会有价值, 才能谈得上道德与否

美德伦理学名词解释

美德伦理学名词解释

美德伦理学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啥是美德伦理学不?美德伦理学呀,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啥样的品质和行为才是真正美好的那种学问。

比如说吧,诚实就是一种美德。

你想想看,要是一个人总说谎,那别人还能信他吗?就像那棵总是摇摇晃晃的树,根本没办法让人依靠呀!这就是美德伦理学要探讨的,什么样的品质才是我们应该追求和拥有的。

再比如善良,一个善良的人总是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这不就像是冬日里的一把火,能让人心里暖洋洋的嘛!美德伦理学就要去深挖善良这种品质的内涵和价值。

勇敢也是美德之一呀!那些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人,就像在暴风雨中坚定前行的船只,令人敬佩不已呢!
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在践行着某种美德或者缺失着某些美德。

我们会因为自己的诚实而感到自豪,也会因为自己的懦弱而懊悔。

美德伦理学就是要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让我们努力去成为一个拥有更多美好品质的人。

哎呀,你说美德伦理学是不是特别有意思,特别重要呢?它就像一个指明灯,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

我们都应该好好去了解它,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呀!
我的观点就是,美德伦理学对于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明白什么是真正值得追求的,让我们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成为更好的人。

美德伦理学(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
美德伦理学(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 学)
包含了美德学பைடு நூலகம்的伦理学
目录
01 伦理学简介
03 生活
02 思考 04 趋势
美德伦理学,包含了美德学说的伦理学,已经形成了和功利主义伦理学、义务论伦理学三足鼎立的局面。有 关美德伦理学的研究已经逐渐为国内伦理学界所**。
伦理学简介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习惯、性 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 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
谢谢观看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 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 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 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 (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 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 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西方历史
伦理学的西方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诗与神话中考究。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 研究的学科。
思考
《追求美德》
麦金太尔想从美德中引出对政治哲学的思考,一个人对自己幸福的思想是不能离开他所生活的实践与传统的, 离开此,则不能评价一个人行动的合理性、价值,实际上引进了一个激进的相对论观点,更可以看做是对启蒙运 动理性概念的批评。这样就没有可以可普遍化的道德理由,因其总与一定的传统相随,则把伦理学引入一个激进 的道德相对主义中。而我们可以从亚里士多德的框架中,找到一个可以规定人性、人权的跨国家的运用。古代伦 理学与现代伦理学不同,如斯多噶派,强调对现有道德观念的批判、反思,一点都不保守,除亚里士多德对待妇 女与奴隶的一些观点外,而当代道德、伦理学,是保守的。古代伦理学强调人必须有面对实际、真实的道德状况 进行判断的能力,必须有一定的实践智慧,强调人的知性、情感与理性的统一,也要求道德心理学作为伦理学的 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麦金太尔认为,道德的不可通约性直接导致了当代道德的 分歧,这种分歧的本质是对抗着的意志,而所有的道德争 论也就成了纯粹是断言与反断言的过程,道德处于严重的 无序状态。
• 为什么? – 现实的原因:情感主义 • 情感主义:所有的评价性判断,尤其是道德判断, 在本质上不过是爱好、态度和感情的表达。
• 荷马社会的美德:这是一个英雄的社会,美德意味着优秀。 • 雅典时期的美德:道德的权威中心在城邦,美德的实践及
其界定都要依据城邦来进行。做一个有美德的人和做一个 好公民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学说: • 中世纪的美德理论:这是一个宗教的时代,神是道德的权 威中心,而人都是有原罪的。这一时代的美德是信仰、希 望和慈爱。
•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伦理学:美德伦理学
• 为什么要以行动者为中心,而非以行动为中心? – 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人的重要情感,因此 在伦理上是不充分的。 – 你去医院探病,“道德要求我这样做的”? – 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理论忽视了道德的培养维度 – 功利主义: – 康德的义务论: – 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模型是法律主义的,而这个模 型在当代社会已经不合时宜了 – 谁是道德的立法者? – 美德本身就是一种值得追求的价值
第四章 美德伦理学
亚里斯多德:美德伦理学 麦金太尔:追寻美德 美德伦理学的评价
引言
• 道德判断的基础 – 功利(功利主义) – 超自然存在物(神诫论) – 人的理性存在(义务论)
• 但无论基于哪种基础的的道德判断,均是以人的行动为中 心,即什么样的行动是善的。
• 两种不同的伦理学: – 以行动为中心的伦理学:关心的是做事(doing) – 以行动者为中心的伦理学:关心的是做人(being)
• 情感主义导致,严肃的道德判断成了个人好恶情感 的表达,因此使得人们不具备对道德的明辨力。
– 历史的原因:启蒙运动以来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 • 现代道德论证:非历史主义的倾向,即摒弃传统,拘 泥于外在规范,这种论证以行动为中心: – 忽视感情与道德培养、法律主义模型的不适宜; – 每一道德主张的立场在争论中都被其它立场有效地 批判,其总和便是全部陷入失败,并使我们先前的 道德文化缺少了公共性和正当性。 – 行为是一个片段,而人是一个整体 »你在花园里锄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为?
• 学习和训练首要的是养成正当的习惯:城邦中,需要确立 法则,培养那些能够形成好品质的习惯。
• 道德教育:培养习惯,塑造品质。“我们通过正当的行为 而成为正当的人,通过有节制的行为成为有节制的人,通 过做勇敢的行为而成为勇敢之人。”
• 美德培养过程中的两种行为: – 培养美德的行为:培养诚实的习惯,但却不知道诚实 是一种美德; – 美德确立后可以产生的行为:当知道了诚实是一种美 德,便会产生诚实的行为。
5. 幸福与美德
• 幸福的人:拥有美德 – 对任何一个事物好坏的评断,依据它是否能适当执行其功能, 实现其目的。 – 生物和非生物最大差别在于前者具有灵魂,即有机体内部具有 内建的自然目标。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灵魂,造成其具有不 同的功能,而生物的特点就是由其特殊功能加以定义。 – 人的功能:由人不同于其它生物的特点定义人的功能,即“理 性”。因此表达理性或遵守理性的心灵活动,就是人的功能。 – 好人就是充分发挥人的功能、具有理性的人,依据最完满美德 而积极运用其能力,实现其目的的人。这也是幸福的定义。 – 美德:卓越表现,在任何一方面表现良好,都可以称具有美德。 因此它可以指道德意义,也可以指非道德意义的行为表现。
• 因此,拥有美德事实上便是对人的行为进行校正:克服从 “恶”的事物中获得快乐(斗狗;杀人)。
6.美德的基本要素
• 美德是一种习惯,但不仅仅是一种习惯,还包含人的情感、 知觉、判断和选择之中。 – 左撇子不是一种美德,它仅仅是一种习惯。 – 慷慨是一种美德。慷慨的人会经常作出慷慨的行为, 而且通常会赞同和欣赏同样慷慨的人,知道慷慨是一 种好的行为,能够判断什么样的情境下慷慨是适当的, 也能够选择什么样的行为是一种适当的慷慨行为。
• 可见,美德的培养过程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 因此,一个有美德的人是值得赞扬和尊敬的,这是因为他
的美德是努力追求的结果,不是不劳而获的。
8.美德与中道
• 美德是值得赞扬、尊敬和追求的品格状态,那么,如何确 定一个品格的状态构成了恰当的美德呢?
• 亚里士多德:美德由各种极端之间的中道所构成,即,人 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如果过分、过度或者不够、欠缺都会 损坏美德。
• 造就善良的人 – “我们有的是规则、法律和道德体系,但我们仍然缺 乏有道德的善良人。”
• 强调适度 – 运用理性和情感,决定适合于自己的中道。
2.对美德伦理学的批判
• 谁是道德典范? – 亚里士多德:我们应该通过模仿道德典范来决定什么 是有道德的行为,以及谁是有道德的人。 – 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准则:一个行动在某种环境下是正 确的,当且仅当一个有美德的行动者在该环境下会做 出该行动。 – 那么,谁才能称得上是道德典范呢? – 即使你能确定谁是道德典范,那道德典范的行为是否 能够始终如一呢?又是否能够在各个方面都能够成为 道德典范呢?
– 公正是荣誉性的:为了推理一种行为的目的,必须讨 论应当尊敬什么样的美德。
• 亚里士多德:公正意味着人们所应得到的东西,给予每个 人所应得的东西 – 谁应成为啦啦队长? – 谁应得到最好的长笛?
3.目的论思维
• 目的论思维:从一个物品的目的,推导出该物品的恰当的 分配方式;或,为了决定某物品的正当分配方式,我们需 要研究被分配之物的目的。 – 羽毛球场的使用; – 收藏一把很好的小提琴; – 将一个学术研究做得很好的教授提拔为院长。
• 美德的三个要素: – 行为学要素:除动机和倾向外,还容易完成相关行为 – 情感的要素:欣赏、赞同、满意、愧疚等 – 理性的要素:并非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判断
7.如何获得美德:学成于行
• 美德并非天生的:如果是天生的,那么训练就不可能改变 它(如:石头向下运动;火苗向上运动);
• 美德的获得是通过学习和训练获得的,成为一个拥有美德 的人,就像成为一个小提琴家(烹饪师傅、优秀演员)一 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训练;
• 主张回到亚里士多德传统,重回以人为中心的道德论证。
2.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
• 麦金太尔的美德伦理学以对美德本质的理解为基础,通过 对美德概念的历史考察:荷马社会的美德、雅典时期的美 德、亚里士多德的美德学说、中世纪的美德理论,突出亚 里士多德美德学说在这一美德传统中的核心地位。在充分 挖掘古典美德理论的基础上,他创造性地建立自己的美德 理论,将美德置于实践、人生整体和传统的背景下论证检 验,一步步迈向道德合理性的客观普遍要求。
• 道德不可通约性的三个例子 – 关于现代战争的争论 • 现代战争由于无从计算将要涉及的无辜者,因而不可 能是正义的战争,因此我们都应成为和平主义者; • 获得和平的唯一方法是阻止潜在的侵略者,因此,你 希望和平,你就得准备战争; • 超级大国之间的战争纯粹是毁灭性的,但解放被压迫 人民的战争则是必要的,是摧毁阻止人类幸福的剥削 统治的合理手段。
– 画家的艺术创作 – 下棋、滥竽充数、体育道德、教师、学生
• 这种获得内在利益的过程就是践行美德的过程,对它的拥 有与践行使人们能够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而缺乏这种品 质就会妨碍人们获得诸如此类的利益。这样,人们通过在 实践中践行美德,追求内在利益,追求共同的善,形成一 致的道德共识,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正义。
三、美德伦理学的评价
1.美德伦理学在道德行动上的优点
• 具体性 – 功利主义:计算结果 – 义务论:以人为目的 – 美德伦理学:提供了诸多美德
• 丰富性 – 功利主义:结果,理性与情感分开 – 义务论:可普遍化原则,理性与情感分开 – 美德伦理学:行动、情感、理性,理性和情感统一
• 灵活性 – 功利主义:机械地执行对于结果的计算 – 义务论:机械地执行绝对命令 – 美德伦理学:不接受这种机械观,认为每一个道德决 定都离不开行动者自身所具有的判断力或实践智慧。 其道德准则是,一个行动在某种环境下是正确的,当 且仅当一个有美德的行动者在该环境下会做出该行动。
பைடு நூலகம்
•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关于美德的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 比较,麦金太尔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要想达到道德 上的共识,形成一致,走出当下的道德困境,重塑美德的 光辉只有回到亚里士多德,摒弃个人主义,重建亚里士多 德时代的共同体的美德,只有个人将自己视为共同体的成 员去践行美德和探寻善生活才能真正形成道德共识。
4.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目的论的伦理学
• 美德伦理学的特性是目的论,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目标。 • “每一门技艺,每一项探究,每一个行为,每一种选择,
看起来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好处”。好处,指所有事物的目 的所在。 – 医学技术的目的:健康 – 航海技术的目的:安全 – 经济的目的:财富 – 人生的目的:幸福
• 谋杀是错误的。一个胎儿只是通往成人的漫长道路上 的一个较早阶段的人,如果杀婴是谋杀,那么堕胎也 是谋杀。
– 关于教育权利和医疗权利的争论 • 公民享有平等的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权利,因而正义 的要求就包括没有一个公民能够以金钱来买到这些 服务中的不平等的份额,这就要求废除私人学校和 私人医疗行业; • 个人有选择医生和教育场所的权利,而医生则有自 由开业的权利,教师有按照其选择进行教育的权利。
– 儒家的“中庸”:“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 理,实则精妙至极”(朱熹);“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礼 记·中庸》
• 绝对中道与相对中道: – 绝对中道:数学上的中道,不因人而异; – 相对中道:因人而异的中道
美德是中道,恶是两个极端
情感或者行为 过量 中道 不足
自信心:
鲁莽
勇敢 怯懦
– 关于堕胎的争论 • 每个人都对自身拥有某些权利,其中当然包括对自己 身体的权利,因而胎儿本质上是母亲身体的一部分, 母亲有权在不受强制的情况下,决定堕胎与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