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好了生活美了生活美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然而,这一忍就是十多年。1987 年,听说 老房子要改造时,刘玉兰第一次有了拨云见日
的感觉,“当时我父亲有一间猪圈,因此我们家 换了一套大房子,“当时玉林小区还是很骄傲的,
有机会重新要一套房子!我哥哥他们最后把 我在这里住了这么多年,出行啊、医院啊、上学啊
这 个 机 会 让 给 了 我 !”第 一 次 住 进 楼 房 ,只 有 都非常熟悉,所以我想如果换房子,我肯定不愿
饱,哪里敢去想东想西。家里有间能住的泥土房 子就不错了!”
改革开放分田下户,到了 1984 年左右,周宏 宇家生活慢慢有了起色,养猪、卖菜他样样都干 过。农闲的时候,周宏宇想到了做豆腐干生意, 终于有了一点点积蓄,到 1988 年,周宏宇终于购 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89 年,看着别人家 陆续盖起了楼房,周宏宇也动了盖新房的念头, 但再回家看看自己那点积蓄,他心里又打鼓了: 究竟能不能动工,修不修得起新房还是个问号。
除了火,还有让潘绍富痛苦的就是水。 少年了,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一到下雨天,十四巷的居民们就忙活起来,
2017 年元旦,潘绍富和老邻居们高高
用盆子、桶把屋里的水往外倒;用毛巾把门 兴兴一起住进了新房——龙江阁。坐在阳
缝塞起来,以防水灌到家里。对于雨天的恐 台上晒着太阳,潘绍富说房子是中国人一
惧,也让潘绍富逐渐学会了“观天”:看看是 辈子的头等大事,好不容易到老了住上电
几十年住棚户区的阴影 终于摆脱了
故事主人公:潘绍富 61 岁
定的重量,就不会被刮走了。
恶劣的居住环境赋予了潘绍富坚强、自
立 的 人 格 ,但 也 留 下 了 后 遗 症 ,他 开 始 自
卑。火灾、雨涝对于潘绍富来说,其实早已
习惯,他真正恐惧的是老师去家访。在班
上,潘绍富尽力作一名好学生,但他内心却
非常害怕老师或者同学去他家,因为家里的
先下雨呢还是先刮风呢。如果是先刮风,把 梯公寓,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享受好每一
草房顶上的草都刮跑,暴雨一来屋里就成水 天的幸福。
帘洞;要是先下雨呢,草屋的草淋湿了有一
兰马上着手布置,“住房条件改善,真的是天壤 的地方,很多东西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总之,这
之别!原来一间老房子中间只有一盏灯,麻麻 次搬家还是很高兴,2000 年左右能在玉林住上
杂 杂 的 ,永 远 看 不 清 楚 。 新 家 我 想 一 定 要 敞 大房子,就一个字‘港’!”
亮 ,水 泥 地 是 灰 的 不 好 看 ,我 就 把 它 刷 成 红 色
2003 年,刘玉兰退休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和钱来 活成本开支更高了!但女儿却坚持说,大家生活
重新规划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又琢磨上了房 习惯不一样,挨着父母住迟早有矛盾,既然长大
子,“想换房子最主要的动力来自于娃娃。女儿 成家了,就必须有一个独立的家。”最终,还是女
开始谈恋爱了,我不愿意她再重复很多年前我的 儿说服了刘玉兰。
虽然心里没有底,但周宏宇还是悄悄打起了 小算盘,修房子第一件事是先把材料找齐。为了 节约点买砖钱,周宏宇动起了脑筋——听说接待 寺有个水塔废弃不用了,他便带人去拆,好不容 易拉回家一批二手砖。旧的砖不够,周宏宇又花 钱去买了一批新砖,听说哪里有木材,他又去拉 一点回家。就这样,前前后后准备了 4 年,直到 1993 年,周宏宇才基本上凑齐了修房子的材料。
处可见,阳光照不进狭小的门窗……
子。全家暂时告别了十四巷。房子租出去
作为家中的主要劳动力之一,潘绍富从 后,潘绍富经常还是要到十四巷走走看看,
十二岁起就承担起家务,每天早上起床出门 并帮助租房人修整房屋,“这里存在太多的
倒马桶;回家一件事,是挑水;睡前各家各户 安全隐患,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加之现
05
2018 年 11 月 1 日
责编:胡晓枭 美编:徐 松
校对:张 霁
房子大了,日子好了,生活美了!
本报记者 胡晓枭
第一次搬新家 她说感觉好极了!
故事主人公:刘玉兰 68 岁
刘玉兰(左三)和老邻居们合影
刘玉兰说她是土生土长的玉林人。小时 候 她 们 家 住 在 黉 门 街 上 ,一 间 间 旧 瓦 房 ,一 个 大四合院里住了十几家人。上世纪七十年代, 刘玉兰开始在成都纺织厂上班。那时家里经 济条件不好,刘玉兰记忆最深的就是遇到吃饭 时 间 刮 风 下 雨 ,“ 咋 个 办 ? 瓦 房 上 经 常 掉 各 种 渣 子 ! 我 们 第 一 反 应 是 把 衣 服 拉 起 ,接 住 渣 子,免得落到碗里去!”
有积蓄,还借了一点点,花十四万元在同一小区 向往和追求。”
过去,他花五年时间盖了一栋楼 现在他住上电梯公寓
故事主人公:周宏宇 68 岁
“我记得最困难的那一年,我们大队平均下 来,一个人一年只有 62 斤小麦,2 斤半的油,267 斤谷子。”今年 68 岁的周宏宇曾是白佛村地地道 道的农民,说到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他罗列了 几个一辈子都忘不了的数据,“你说,吃都吃不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住房制度是福利分房,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的房屋是租赁单位或者房屋管理部门的,只 有少数居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一般是一家三四口人,甚至老少三代一起吃、住、生活。人口多、住宅面积小是 当时最常见的普通居民生活状况。
从狭小到宽敞,从平房到高层,从有房住到住好房,40 年间,人们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低洼 平房到林立高楼,从破街陋巷到华屋大堂,住房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 40 年百姓生活的沧桑巨变。
2011 年,随着城市发展变化,旧的房屋进行 改造,周宏宇一大家人又搬进了半边街新居。“变 化更大了,第一是不用爬楼梯了,坐电梯;二是用 上自来水,房顶不漏雨了,三是有卫生间了,想洗 澡就洗澡,干净卫生。但感受最深的是周围环境 变好了,原来都是大家你一个院子,我一个院子, 各管各。”周宏宇说,他曾经在书上看过庭院样式 的房子,但没想到,现在的社区也修得跟庭院一 模一样,看病、健身、办事都在一个地方,而当初 5 年修不起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笑话,没事 的时候,周宏宇就和老邻居一起开开玩笑,忆苦 思甜。
资每月 40 多元,租单位的房子就要被扣掉
十四巷对于 61 岁的潘绍富来说,曾经 30 多元。但即使是这样,潘绍富也没有后
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而且这段记忆长达 悔过,他说环境对下一代的成长太重要了,
三十多年。从小在棚户区长大的他对这样 “娃娃说,现在他都还记得下雨天她和小伙
的画面再熟悉不过:错综复杂的巷子编织起 伴在巷子里划船。很多年后我才知道,基本
流值班,晚上到各家中提醒“小心火烛”,并 兴奋,也有疑惑。一打听才知要消除棚户区
进户检查火炉是否盖Fra Baidu bibliotek、火炉上是否盛有 了。年迈的父母最初选择观望,他们告诫
水、是否炖着东西。
他,人家都是等到最后吃“糖”,我们家为什
虽然这里没有发生过大火灾,但小火还 么要当第一?潘绍富便给家人解释说:“那
是时常都有,潘绍富说“对于火,我太熟悉 些都是老政策了,现在的新政策都是公开、
环境实在太差,他抬不起头,家成为了他心
中的一道伤疤。
1984 年,潘绍富的孩子出生了,这让初
为人父的他激动不已。不过,他们家很快又
再次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还是房子。因
为曾经的自卑,潘绍富不愿意再让孩子在这
样的环境成长,继续走自己的老路。
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潘绍富暂时搬出了
十四巷,当然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工
生活,和老人们挤在一起住,所以从长远考虑,我
目送着女儿搬出去,刘玉兰也时常这样感
想换个一套三的房子,至少住得下、分得开!”但 慨:“原来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限制了大家对于
是,对于房子该买在哪个地方,刘玉兰犹豫了很 住的想象。现在生活好了,住不再只是一个窝儿
长时间,最后她才下定决心,拿出了全家人的所 那么简单的事了,这其中,更多了对自由生活的
了。所以在十四巷有这样一个特色,那就是 公平、公正的。”
每家都会存留一点余水,以备万一出现火
在说服自己的家人后,潘绍富昼夜排
灾。”潘绍富直到现在依然记得当时起火时, 队,并最终成为十四巷“棚户区签约第一
邻居们排着队,一盆水一盆水传递来救火的 人”,选到了一套 120 多平方米的房子,“现
场景。
在的棚户区改造是政府主导的,我们盼了多
还要轮流“值班”,检查防火工作是否到位。 在十有八九的房已出租,租户没有什么安全
十四巷是典型的棚户区,火给潘绍富的人生 意识,所以我也担心他们住在这里是否安
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如果引火上房,那 全。”
连片的草房就没得救。”在这种恶劣条件下,
2013 年的一天,潘绍富突然发现,巷子
居民们自发形成了一套救火体系:每户人轮 里比往常都热闹,大家都在热议,有喜悦,有
2006 年,女儿结婚。但让刘玉兰没有想到
的,然后墙上刷成绿色,一下就感觉自己家与 的是,女儿放着她准备好的房子不住,反而提出
众不同了!”
要自己到其他地方再买套房子,“当时我们母女
“家”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字眼,有房才有家, 还为这个事情争论过。我说家里摆着好好的房
刘玉兰感慨,住进自己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 子不住,好浪费哦!再说单独出去住,你们的生
一张蜘蛛网,连接着低矮灰败的砖瓦房、茅 上我们这一代生活在十四巷的人,都对自己
屋房,街道上竹竿斜搭晾晒衣物,电线在空 居住的环境有过或多或少的自卑。”
中杂乱交错,屋顶散落着几个砖头压住塑料
90 年代,考虑到父母年岁已高不方便
布防水,灰白的墙体腐朽,裸露的黄土砖随 照顾,潘绍富又为父母在他家旁边租了套房
日子一天天地过,直到第 5 年,周宏宇才终 于动工了。修房子的过程中,他也是一分一分地 省,前前后后花了一万三千多元钱。从泥土房到 小楼房,当时周宏宇最满意的就是自己在二楼上 设计的平台。这边晒谷子,那边就可以放到仓库 里去装,“很方便了!收个谷子、晒个谷子都不用 跑多远,晚上也不担心,感觉家里所有的粮食都 可以和我一样,睡个好觉了!”
“下面一个客厅,两间房子。上面再修两间 房子,我啥子都设计好了,却被通知不能修。原 因是我的土地只有这么大!”因为不了解政策,周 宏宇的房子迟迟开不到工。后来,让周宏宇更伤 心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他买好的木板迟迟没
用,有一天晚上,小偷为了偷捆木板的钢筋,就把 所有木板都放进了河里,顺水一路往下漂。半夜 三更,周宏宇还去河里背木板。
没 出 嫁 之 前 ,这 是 刘 玉 兰 的 娘 家 ,她 和 父 母 、哥 嫂 以 及 三 个 侄 子 住 在 一 起 。 后 来 ,刘 玉 兰 结 婚 了 ,因 为 没 条 件 搬 出 去 ,她 只 能 继 续 蜗 居在家里。按照当时的政策,不是同一个工厂 的员工无法解决住宿问题。在这间狭窄的房 里 ,最 多 时 候 挤 了 大 大 小 小 十 个 人 ,“ 没 办 法 啊 ,人 太 多 了 ! 后 来 把 饭 厅 让 给 了 我 妈 住 ,厨 房 只 能 重 新 搭 个 小 偏 角 !”为 了 节 约 屋 内 的 空 间 ,刘 玉 兰 想 到 了 把 床 按 照 丁 字 形 布 置 ,尽 可 能 让 大 家 都 能 住 下 。 但 时 间 一 长 ,娃 娃 长 大 , 十个人难免还是会有一些矛盾,刘玉兰形容这 是一种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出去看一看,我们 家 情 况 都 算 好 ,还 有 比 我 们 家 房 子 更 小 ,挤 更 多人的。只能忍!”
45 平方米,虽然只是一套一,但这个小家却让 意搬远了。”
刘 玉 兰 高 兴 不 已 ,“ 好 高 兴 哦 ! 感 觉 简 直 升 天
这一次搬家,刘玉兰没有再像之前那样搞得
了!在娃娃 7 岁时,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有一个 花花绿绿了,她将重点放在了添置家用电器上,
小家了!刮风下雨都不怕了!”激动之后,刘玉 “住房是我人生第一重要的大事。钱要用在该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