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区域地质

合集下载

云南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地貌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云南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九乡溶洞群、阿庐古洞是其典型代表。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峡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虎跳峡最为雄奇。

位于滇藏交界处德饮县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全省最高峰。

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当地人称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为“坝子”,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

云南境内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

全省有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以及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高原上湖泊棋布,其中,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

还有洱海、泸沽湖、抚仙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总体来说,云南多山,有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超过了98%。

多山地形也导致了部分区域的交通不便,但您可以选择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出行,这样还能欣赏到一个不一样的云南。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着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着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

云南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理位置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处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4060公里,是国内连接东南亚与亚洲腹地的枢纽和通道。

二、地形地貌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

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西部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山岭和峡谷相对高差超过1000米。

云南省的最高点位于滇藏交界处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位于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红河交汇的中越界河处,海拔76.4米。

三、气候特征云南省气候基本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滇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

冬夏温差不大,干湿两季分明,素有“四季如春”的美誉。

省内多数地区年均气温在13~20℃之间,年温差一般为10~15℃。

云南省的年平均降雨量大致为:澜沧江以西1250毫米,毕节、六盘水、宣威、曲靖一带1000毫米,其余地区1125毫米,横断山一带少于1000毫米。

四、自然资源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土壤资源、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等。

其中,红壤是省内分布最广、最重要的土壤资源,占全省土地面积的50%,因此云南有“红土高原”、“红土地”之称。

此外,云南省地质资源种类繁多,成矿条件优越,尤以有色金属及磷矿著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五、交通运输云南省的交通运输网涵盖了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云南省的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

六、文化特色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云南地脉分析报告

云南地脉分析报告

云南地脉分析报告介绍本报告旨在对云南省地脉进行分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

云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云南省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复杂多样,因此其地脉特征也相当丰富多样。

通过本报告,我们将对云南省的地脉进行详细分析和解读。

地理特征云南省位于中国的滇池高原,地理特征非常独特。

其地势起伏,山脉环绕,河流众多。

云南省的地质构造复杂,脉络纵横交错,呈现出多样的地貌景观。

山脉云南省境内分布着多条重要山脉,其中包括横断山脉、大散关山脉、西南山脉等。

这些山脉直接影响了云南省的地貌和地脉特征。

河流云南省境内有多条重要河流,其中最著名的包括澜沧江、怒江、红河等。

这些河流在历史上对云南的经济和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河流的流向和流域也对云南的地脉特征有所影响。

地质构造云南省的地质构造非常复杂,多样性极高。

这主要与云南位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复杂构造背景有关。

以下是云南省常见的地质构造形式:剥蚀残丘云南的剥蚀残丘主要分布在滇池附近和大理地区。

这些残丘形成于冰川和风化剥蚀的过程中,显示了云南地区古老的地貌特征。

断陷盆地云南省的断陷盆地主要分布在红河盆地、大理盆地和昭通盆地等地。

这些盆地形成于地壳运动断裂导致的沉陷,是云南地区重要的地质构造形式。

地脉分析通过对云南省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地脉特征:1.多样性:由于云南省地理位置的独特性和复杂的地质构造,云南的地脉呈现出多样的特征,包括高山脉、河流和盆地等。

2.丰富性:云南省的地脉非常丰富,无论是从地形特征还是地质构造上都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3.经济价值:云南省的地脉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山脉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河流和盆地则为农业和交通提供了便利。

结论云南省的地脉特征复杂多样,地理特征和地质构造对地脉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对云南省地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云南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潜力。

同时,对云南省地脉的深入研究和保护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云南省地质及石漠化概况

云南省地质概况一、云贵高原由于陆地的不断抬升,海水逐渐退落,使古地中海慢慢地消失。

特别是在地质年代中的原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这段地球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地壳运动较为剧烈。

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域的地层,就曾先后经历过晋宁运动、澄江运动、加里东运动、华力西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山等一系列地壳运动。

在数亿年的漫长的地球变迁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今天的云贵高原地区独特的地形地貌。

云贵高原分布在云南省东部及贵州省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200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峡谷众多,地表崎岖,有“两山叫得应,相会要半天”之说。

这里喀斯特地貌遍布,溶洞、漏斗、地下暗河纵横,地表河突然流入地下,潜流常见.石漠化发展,到处一片灰青色调,水土流失严重。

云南高原位于哀牢山以东的云南省东部地区,因其在云岭以南,故称为云南高原。

高原面保存良好。

云南高原上的山地顶部多呈宽广平坦地面,或呈和缓起伏地面,有“高山顶上路宽大”的说法。

连绵起伏的山岭间,有许多湖盆和坝子。

云南有1200多个坝子,占全省耕地三分之一,低陷的成为盆地,有的积水成湖。

如以昆明为中心的高原面上,分布着滇池等许多大小湖泊,被称为“滇中断陷湖区”。

湖盆四周由于湖水外泄和四周山地沙泥淤积,大多数已发育有湖岸平原。

这里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是高原的主要农业区。

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

由于多雨,高原上的河流水量大,许多河流长期切割地面,形成许多又深又陡的峡谷。

云贵高原分布着广泛的岩溶地貌,是喀斯特地形。

它是石灰岩在高温多雨的复杂化学反应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岁月,被水溶解和侵蚀而逐渐形成的。

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二、云南概况(一)地理位置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东经97°39′——106°12′之间,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北部、东部与藏、川、黔、桂4省区相邻,南部、西部与越南、老挝、缅甸3国接壤,历史上扼西南“丝绸之路”主要冲,同东南亚各国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

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地质调查报告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为了更好地了解云南的地质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地质调查。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云南的地质特征、地质资源以及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情况。

一、地质特征云南地处滇池盆地和滇西北高原的交汇处,地形复杂多样。

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云南境内主要有以下几种地质类型:1. 山地:云南地势起伏,山地占据了大部分面积。

其中,横断山脉是最著名的山脉之一,它横贯云南北部,是中国的重要分水岭之一。

此外,怒江大峡谷、泸沽湖等地也是云南山地地貌的代表。

2. 高原:滇西北高原是云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之一。

该地区地势平缓,海拔较高,气候凉爽宜人。

这里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3. 盆地:滇池盆地是云南的重要盆地,位于云南中部。

这个盆地地势低洼,是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二、地质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其中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以下是我们调查得出的一些重要发现:1. 矿产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基地之一。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银、铜、锌、铅、锡等金属矿藏。

此外,云南还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2. 水资源:云南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省份之一。

滇池、怒江、澜沧江等河流为云南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这些水资源不仅可以用于农业灌溉,还可以发展水电能源。

3. 能源资源:云南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和地热资源,这为云南的能源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我们的调查显示,云南已经建设了一系列水电站和地热发电设施,有效利用了这些能源资源。

三、地质灾害云南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主要包括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

根据我们的调查,以下是云南地质灾害的一些特点:1. 地震:云南位于中国的地震带上,地震频发。

其中,1996年的云南省昆明市地震是云南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给当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 滑坡:云南地势复杂,山地较多,滑坡现象较为常见。

云南的地理知识

云南的地理知识

云南的地理知识
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省境内河川纵横,湖泊众多,全省河川径流总量约222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469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

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深在1100毫米左右,但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差异很大,干旱、洪涝、冰冻、冰雹、大风、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频繁。

云南省是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和文旅大省,有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哈尼梯田、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玉龙雪山、洱海、滇池、抚仙湖、梅里雪山、普达措国家公园、噶丹·松赞林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等著名景点。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哀牢山群、沟头箐群中所获同位素年龄资料,较老的一组集中于1700—2000 Ma左右,表明早元古代地槽封闭于1700 Ma左右的吕梁 (中条) 运动,并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这是云南地壳的早期发展阶段。
哀牢山东,元谋——大红山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 (苴林群、大红山群) 主体为一套千枚岩、片岩、大理岩、变火山岩,仍属优地槽型火山 (细碧角斑岩) ——沉积岩系。变质程度一般为绿片岩相,但底部层位 (底巴都组、普登组) 则为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类,似有由上层位往下变质程度递增之势。由于大红山群底部的底巴都组有1706.2Ma的年龄数据,其变质程度明显强于以上 地层,还有资料认为上覆老厂河组与底巴都组间可能存在不整合界面,因而一般都将底巴都组与哀牢山群对比。剔除底巴都组、普登组后的“大红山群”和“苴林 群”,多数研究者仍将之归人早元古代 (晚期);然而,“大红山群”中已获得的10余个同位素年龄 (K—Ar、Rb—Sr、U—Pb) 数据,大多数集中在800一839 Ma区间,其余除一件为897 Ma外,均小 Ma,北部的“苴林群”也与此类同。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以发育“火红山群”和“苜林群”为标志的优地槽带,是与其东侧的昆阳群同时于晋宁运动褶皱回返,并 共同构成扬子地台的褶皱基底。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出露于中越交境地区红河东侧的变质岩系——瑶山群,因其紧邻哀牢山群、又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变质程度,通常都将之与哀牢山群对比。但最 近对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后发现,二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含量差别甚大,由此推断其原岩当属不同的物源区或不同时期的沉积;并据元素含量变化特点与全球地 壳演化趋势分析,瑶山群的沉积时期应晚于哀牢山群 (云南区调队,1990)。若如此,瑶山群是否并非哀牢山群而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结晶基底?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云南地质报告

云南地质报告

云南地质报告一、前言本篇报告旨在对云南省的地质状况做出详尽的说明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概况在调研过程中,我们深入云南各地,对不同区域的地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勘测和采样分析。

涵盖地区包括:昆明市、丽江市、大理市、楚雄市、玉溪市等。

三、地质背景云南省地处我国的南部,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貌景观丰富,自然条件多样。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云南省的地质背景主要有以下特点:1. 地壳运动活跃:云南省所在的岩石地质年代与构造类型多样,从古生代到新生代尽得其所。

同时,该地区从古生代起就与周边地区构成交错曲折的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体系。

这种环境条件决定了该地区地质灾害高发,需要严密的地质监测和防灾预警。

2. 矿产丰富:云南省是我国的重要矿产资源省份,含铝土矿、贵金属、有色金属矿、铅锌矿等资源类型丰富,矿产储备量极大。

然而,随着近年来对矿山开采的大力推进,相应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因此,亟需加强矿山环保管控和治理,确保矿业行业可持续发展。

四、地质问题与对策根据我们的勘测数据和对云南省地质背景的分析,我们认为该省地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土地荒漠化严重:在近几十年的工农业发展中,人类不断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生态建设,导致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程度。

我们建议,应从源头上入手,加强对撂荒地管理和保护,实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等政策,合理利用土地,促进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2. 自然灾害频现:云南省地形崇山峻岭,丘陵密布,极易发生洪涝、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

对此,我们建议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崩塌体、滑坡堆积体的治理和管护。

3. 生态环境受损:煤矿、金矿、铜矿等矿山开采造成的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反过来也影响矿山的开采效益。

我们建议,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治理体系,提高矿山绿色开采和治理水平。

五、总结云南省地质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

云南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地貌

一、位置和面积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 21°8'32" - 29°15'8" ,东经 97°31'39" -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全省东西最大横距 864.9 公里,南北最大纵距 990 公里,总面积 39.4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 4.1 %,居全国第 8 位。

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与缅甸接壤,南部与越南、老挝毗邻,东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相连,北部同四川省为邻,西北部紧倚西藏自治区。

国境线长 4061 公里,是我国毗邻周边国家最多、边境线最长的省区之一。

云南有 8 个边境地州, 26 个边境县,已开通 11 个国家级口岸、 9 个省级口岸和近百条边境通道,与周边国家乃至东南亚、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交往便捷,是中国沟通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主要陆上通道,沿边开放条件极其优越。

二、人口、民族及行政区划2001 年末,云南省总人口 4287.4 万人。

除汉族外,人口在 5000 万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 25 种,其中 15 个为云南独有,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 1/3 。

云南不但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而且少数民族种类在全国最多。

此外,云南还是国内跨境民族最多的省份。

25 个少数民族中,有 13 个民族分别跨越中越、中老、中缅边境,境外分布在越南北部、老挝北部和缅甸北部的广大地区,有些民族还延伸到泰国、柬埔寨和印度。

跨境民族多,与周边国家的人民增添了一种亲戚关系,对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很有好处。

云南省辖 16 个地、州、市,其中 8 个民族自治州, 5 个省辖市, 3 个地区,共有县级行政单位 128 个,其中 29 个民族自治县。

省会昆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玉溪、曲靖、个旧、大理、楚雄、保山、丽江、思茅、景洪、瑞丽等。

三、地形和地貌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高差异常悬殊。

云南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地貌

云南地形地貌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

全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云南地形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是云贵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波状起伏,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表现为起伏和缓的低山和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喀斯特地貌,云南石林、九乡溶洞群、阿庐古洞是其典型代表。

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峡谷相间,相对高差较大,地势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虎跳峡最为雄奇。

位于滇藏交界处德饮县境内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为全省最高峰。

西南部边境地区,地势渐趋和缓,河谷开阔。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

当地人称这种盆地及高原台地为“坝子”,坝子地势较为平坦,有河流通过。

云南境内不仅山多,河流湖泊也多。

全省有长江、珠江、红河、湄公河以及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分别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

高原上湖泊棋布,其中,滇池是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

还有洱海、泸沽湖、抚仙湖等天然湖泊,像颗颗明珠点缀在高原上,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总体来说,云南多山,有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超过了98%。

多山地形也导致了部分区域的交通不便,但您可以选择低碳环保的旅行方式出行,这样还能欣赏到一个不一样的云南。

云南土壤分布的特点及地带性规律

云南土壤分布的特点及地带性规律

云南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形地貌地带性。

云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地势从东南向西北逐渐
升高,从海拔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
以砂砾土为主。

二、气候地带性。

云南省气候多样,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暖,从海拔
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
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为主。

三、植被地带性。

云南省植被多样,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海拔
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部以
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为主。

四、地质地带性。

云南省地质构造复杂,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
海拔低的东南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东南
部以红壤为主,中部以黑土为主,西部以黄土为主,西北部以砂砾土
为主。

总之,云南省土壤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带性规律,主要表现在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和地质等方面,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变深,从海拔低的东南
部到海拔高的西北部,土壤类型也有明显的变化。

对云南地形的描述

对云南地形的描述

云南省地势呈现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从北到南的每千米水平直线距离,海拔平均降低6米。

北部是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海拔一般在3000~4000米之间,有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系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大河自北向南相间排列,三江并流,高山峡谷相间,地势险峻;南部为横断山脉,山地平均海拔不到3000米,主要有哀牢山、无量山、邦马山等,地势向南和西南缓降,河谷逐渐宽广;在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势渐趋和缓,山势较矮、宽谷盆地较多,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个别地区下降至500米以下,主要是热带、亚热带地区。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

云南省和贵州省的地质特点一、贵州省的地质特点贵州是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东部,全省地势由西向东降低。

在地质上属扬子地台及其东南大陆边缘,以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景观普遍发育为特征。

地台基底中最老的中元古界四堡群只出露在东南黔、桂两省交界处;黔东北的梵净山群是一套裂谷型沉积,浅变质碎屑岩中夹有不止一个层位的枕状基性熔岩和幔源变镁铁超镁铁质岩。

贵州区域地质的主要特征是:(1)沉积地层发育齐全,自中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出露,海相地层层序连续。

中晚元古代以海相碎屑沉积为主,古生代至晚三叠中期则以海相碳酸盐沉积占优势,晚三叠世晚期以后全为陆相碎屑沉积。

地层中富含古生物化石,并赋存有丰富的煤、磷、铝、锰等沉积矿产。

(2)沉积岩发育,不仅分布广泛,岩类繁多,且形成环境变异多姿、相带发育齐全,其中碳酸盐岩最为发育,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61.9%,尤以生物碳酸盐岩占绝对优势。

(3)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类较多,属性较全,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中皆可见及,尤以基性岩发育最佳。

岩浆活动时间漫长,在中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十余亿年间的地史时间内均有活动,以中元古代和二叠纪两期最为强烈。

成因类型复杂,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基性岩,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型花岗岩,其形成的原始构造背景以伸展为主。

(4)变质岩以层状浅变质岩系为主,属绿片岩相,具面型分布,相带宽阔,单相变质的特点,原岩以硅质碎屑岩为主。

(5)在长达10多亿年的地质历史的时期中,构造经历了武陵、雪峰、加里东、华力西-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等5个阶段,构造运动既有激烈的褶皱运动,又有缓和的升降运动。

雪峰运动奠定了杨子陆块的基底,广西运动使黔东南地区褶皱隆起与西北的扬子陆块融为一体,嗣后又经受了后期的裂陷作用和俯冲造山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及地球化学综述为简要反映各类矿产形成的地质背景,本文将对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地壳结构及深部构造等特征作一概略介绍。

云南区域地质云南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岩浆活动强烈,且往往在同一地带持续活动,构成较大规模的构造岩浆带;变质岩广布,各类变质作用兼具;地壳活动性普遍较强,地质构造复杂。

北西——南东方向斜贯全区的金沙江——哀牢山断裂带,比较清楚地划分出东西两大部分。

东部主体属于扬子准地台的西缘或准地台古生代 (主要是晚古生代) 增生部分;西部则分属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

一、东部地区即金沙江——哀牢山断裂以东部分。

包括《云南省区域地质志》所划分的中甸褶皱带、扬子准地台和滇东南褶皱带。

它们之间的界线分别为北东向转南北向的小金河断裂——格咱河断裂南段及北东向的弥勒——师宗断裂。

西北部的中甸褶皱带是松潘——甘孜印支褶皱系的南延;东南部的滇东南褶皱带为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西段。

二者在晚古生代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并与扬子地台连为一体,又都在印支期先后转化为地槽。

中部的扬子准地台被一系列南北向深 (大) 断裂分割为地质发展差异显著的数个块体,《地质志》自西至东划分为丽江台缘褶带、川滇台背斜和滇东台褶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

本区地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显现清楚。

有鉴于此,以下拟按几个大的地质发展阶段予以叙述。

(一)前震旦纪地质出露于西南边缘的哀牢山群,由一套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大理岩组成,最近于混合岩中获得1736.9±25Ma的年龄值 (锆石U—Pb)、一般认为其原岩为早元古代优地槽型建造,是扬子地台的结晶基底,可能于晚华力西——早印支期大规模推覆作用而逐步达于上部构造层次。

北延的点苍山变质岩系,经最近的研究 (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被分解为沟头箐群和苍山群。

前者出露于点苍山西坡,以变粒岩、片麻岩夹大理岩为主,变质程度可达角闪岩相,特点与哀牢山群极似,获有1754一199lMa (锆石U—Pb表面年龄) 及2003.8—2037.1 Ma (锆石U—Pb谐和年龄) 等数据,也与哀牢山群接近,故亦属下元古界;后者即点苍山东坡的一套片岩、大理岩,变质程度稍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普遍糜棱岩化,而实为一颇具规模的韧性剪切带,所获年龄数据一般偏新,工作者暂将之归人中元古界。

哀牢山群、沟头箐群中所获同位素年龄资料,较老的一组集中于1700—2000 Ma左右,表明早元古代地槽封闭于1700 Ma左右的吕梁 (中条) 运动,并发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

这是云南地壳的早期发展阶段。

哀牢山东,元谋——大红山一带出露的变质岩系 (苴林群、大红山群) 主体为一套千枚岩、片岩、大理岩、变火山岩,仍属优地槽型火山 (细碧角斑岩) ——沉积岩系。

变质程度一般为绿片岩相,但底部层位 (底巴都组、普登组) 则为角闪岩相的变粒岩、片麻岩类,似有由上层位往下变质程度递增之势。

由于大红山群底部的底巴都组有1706.2Ma的年龄数据,其变质程度明显强于以上地层,还有资料认为上覆老厂河组与底巴都组间可能存在不整合界面,因而一般都将底巴都组与哀牢山群对比。

剔除底巴都组、普登组后的“大红山群”和“苴林群”,多数研究者仍将之归人早元古代 (晚期);然而,“大红山群”中已获得的10余个同位素年龄 (K—Ar、Rb—Sr、U—Pb) 数据,大多数集中在800一839 Ma区间,其余除一件为897 Ma外,均小 Ma,北部的“苴林群”也与此类同。

这一事实至少说明,以发育“火红山群”和“苜林群”为标志的优地槽带,是与其东侧的昆阳群同时于晋宁运动褶皱回返,并共同构成扬子地台的褶皱基底。

昆阳群大面积出露于康滇地轴区,本文所列层序如下:昆阳群为一套冒地槽型类复理石—碳酸盐建造,属陆棚浅海—滨海、潮坪沉积,总厚逾万米。

从总体上看,其基本层位、岩性组合、同位素年龄值和所含微古植物、叠层石等均大致与我国北方长城系、蓟县系和青白口系相当。

但对上列层序,许多研究者持有不同意见,主要是将上、下亚群倒置,称为“倒层”观点。

多年来为解决其地层年代和两亚群叠置关系问题,采集了数lO件同位素年龄 ( K—Ar、Rb—Sr、U—Pb) 样品,所获数据多数集中在800余百万年区间,代表其褶皱变质时期(晋宁运动)的年龄值。

但于其顶部大营盘组(昆明地区曾称柳坝塘组) 中,获得了1002、992、948、933Ma.等十分接近的一组数据,因其样品均无明显变质、变形和蚀变等现象,基本可以代表其原岩年龄,亦即可以大致说明昆阳群的时代上限。

另外,因民组中火山熔岩、黑山头组上部火山岩中,前者有锆石U—Pb谐和年龄1685 Ma和1676 Ma两个数据,后者获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644 Ma。

这似乎表明,所谓上亚群和下亚群,有可能基本形成于一个年代区间内,同是发育于吕梁运动形成的结晶基底之上,又同为晋宁运动终结其沉积历史。

晋宁运动 (850__900 Ma) 导致昆阳群全面褶皱,同时发生低温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从而构成扬子地台的上层褶皱基底,结束了地槽发展历史。

其变质程度甚低,一般仅达低绿片岩相,局部可能受后期热流变质作用叠加而可达高绿片岩相。

前震旦纪的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均较发育。

喷出岩以玄武岩类为主。

吕梁期者即哀牢山群、沟头箐群中斜长角闪岩、斜长角闪片麻岩等。

其变质程度较深,已无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可寻;据岩石化学资料,仅可大致判定其属亚碱性岩系。

大红山群中,火山岩主要产出于中部的红山组和曼岗河组,保留有大量火山岩变余结构构造,为一套细碧岩——角斑岩系。

昆阳群“下亚群”的火山岩见于黑山头组上部(富良棚段),于易门老乌山一带较为发育,向北、南、东方向即减薄以致尖灭。

主要为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

稀土配分型式属轻稀土富集型,与大陆拉斑玄武岩接近。

昆阳群“上亚群”中的火山岩,主要产出于因民组和鹅头厂组,以玄武岩类为主,次有安山岩、石英正长斑岩等,另有较多中酸性火山碎屑岩类。

玄武岩类一般属于拉斑系列、亚碱性岩系;火山碎屑岩类多富钠质,属于角斑质岩类。

总观大红山群 (苴林群)、昆阳群“上亚群”、昆阳群“下亚群”,从地理位置上看,乃由西至东排布,即由扬子地台边缘活动带至内部陆缘较稳定区过渡;火山岩由甚发育到不发育;岩石类型由典型的细碧角斑岩类至大陆拉斑玄武岩类演变。

侵入岩包括基性一超基性岩和酸性岩,另有少量中性岩。

吕梁期以花岗岩为主,布于哀牢山东南端,与哀牢山群呈侵入接触。

岩石常具片麻状构造,岩石类型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

是与吕梁期中压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相关的后期深熔作用产物。

最近获得同位素(锆石U—Pb)年龄1339.8±220.2 Ma和1570.7 Ma两个数值 (云南区调队,1989,1990)。

北部永仁地区的大田石英闪长岩体,据四川省资料,侵入于早元古——晚太古代康定,群,亦归属吕梁期。

主要为混染石英闪长岩,次为斜长花岗岩,具片麻状构造。

岩石化学成分显示为极弱——弱碱性中酸性岩类,显“I”型花岗岩特征,是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演化早期阶段产物。

晋宁期超基性——基性侵入体,主要分布于东川、罗茨、易门至峨山、石屏一带,似与罗茨——易门等断裂带早期活动有关。

一般均为规模不大的岩株、岩床、岩脉产出,以辉绿辉长岩、辉绿岩为主。

峨山玉河寨岩体,经最近研究 (云南区调队,1990),为一小型超基性——基性环状复式岩体。

由外向内为橄榄辉绿辉长岩、含长辉石岩、含磁铁辉石岩,是多次脉动侵位产物。

其m/f比值仅为0.4-—0.6,属贫镁的铁质基性一超基性岩。

稀土配分型式为轻稀土轻度密集型。

是扬子地台上一个较为典型的早期阿拉斯加型岩体。

晋宁期花岗岩集中沿绿汁江断裂带两侧作近南北向分布,岩石类型以黑云二长花岗岩为主,构成云南最早的含锡花岗岩带。

其侵入层位为苴林群、昆阳群,并多处见震旦系沉积覆盖于其上;较多的同位素年龄值均集中于783—860 Ma 区间,故其时代属晋宁期无疑。

据研究,岩带内早期岩体--晚期岩体,岩石类型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二云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电气石花岗岩演化;岩石化学成分向酸、碱度均增高方向演化;与此同时,成矿元素Sn、W等亦增高。

按岩石化学参数铝指数 (A1203/CaO+K20+Na20) 判别,均属S型花岗岩。

它们的形成估计与晋宁期扬子板块向西仰冲有关。

需要稍加说明的是,出露于中越交境地区红河东侧的变质岩系——瑶山群,因其紧邻哀牢山群、又有相似的岩石组成和变质程度,通常都将之与哀牢山群对比。

但最近对区域地球化学资料研究后发现,二者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含量差别甚大,由此推断其原岩当属不同的物源区或不同时期的沉积;并据元素含量变化特点与全球地壳演化趋势分析,瑶山群的沉积时期应晚于哀牢山群 (云南区调队,1990)。

若如此,瑶山群是否并非哀牢山群而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的结晶基底?(二)震旦纪至二叠纪地质这是整个东部地区沉积岩发育的全盛时期,而岩浆活动相对最弱,变质作用仅局部出现。

各地沉积建造基本特点见表I一1-1所示。

表中可见:(1)滇中和滇东,即扬子准地台范围,均为稳定型的盖层沉积。

滇中的康滇地轴区长期处于隆起状态,沉积盆地布于其东西两侧。

地层发育齐全,但间断频繁。

澄江运动是本区的一次重要运动,它使地台基底最终固结;其后的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构造运动虽有表现,但均较微弱。

华力西晚期,沿小江、普渡河、程海等断裂带,玄武岩浆大规模喷发;与之同源,有较多的基性侵入活动和局部 (如元谋地区) 的铁质超基性岩环状和“层状”侵人体。

构造格架以平行的、近乎等间距排布的南北向断裂十分令人注目;东部地区北东——北北东向构造亦甚清晰,它们常具较大的规模和较长的发展历史,在古生代沉积过程中多有同生活动以致沿之发育若干次级盆地(盆中盆),并对沉积和沉积改造型矿产的形成、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2) 宁蒗——丽江——大理地区,是地台西部的边缘坳陷区,沉积特点除与滇中、滇东地区基本相似外,部分时代,如泥盆纪发育较多硅质岩,二叠纪火山喷发持续时间较长 (始于早二叠世、结束于晚二叠世晚期) 且具海相喷发特征,从而显示其具较强的活动性。

大理海东地区,有较多的铁质基性——超基性侵入体分布,构成又一个环状超基性侵入岩区。

(3)中甸地区,石鼓群变质岩系原岩可能主要属于中——晚元古代,与川西稻城东义附近出露的恰斯群大致相当。

为一套优地槽型复理石沉积,夹有少量碳酸盐岩,变质程度已达绿片岩相至低角闪岩相。

下古生界缺失较多,以稳定型至过渡型碳酸盐岩及浅海相碎屑岩为主。

上古生界,东部总属稳定型碳酸盐岩建造,与扬子地台基本一致;西部、特别是金沙江断裂沿线,则显示较强的活动性,(基性) 火山岩发育于自下泥盆统至上二叠统各个层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