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doc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碳的结构与性质:1.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原子符号为C,原子序数为6,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14族。
2.碳原子的外层电子层结构为2s^22p^2,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四个原子形成共价键。
3.碳原子可以形成单、双、三键,能够与多种元素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4.碳原子还能够形成环状或立体结构,如苯环、环状脂肪酸等。
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有机化合物是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分类。
2.根据结构,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饱和烃由单一C-C单键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等。
-不饱和烃含有C=C双键或C≡C三键,包括烯烃、炔烃等。
3.根据功能,有机化合物可以分为羧酸、醇、醚、醛、酮、腈、酯、胺等。
三、烃的特性与应用:1.烃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2.根据碳原子构成的方式,烃可以分为直链烃、支链烃和环烃。
3.根据碳原子间连接方式,烃可以分为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4.烃具有一系列特性,如燃烧性、溶解性、密度和沸点等特点。
5.烃广泛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合成纤维、医药等领域。
四、燃烧与火灾的防治:1.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生成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2.燃烧的条件需要有可燃物、氧气和足够的温度(点燃温度)。
3.燃烧的类型可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4.火灾是由不受控制的燃烧引起的,可以通过预防、扑灭和逃生等措施进行防治。
以上就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碳的结构与性质,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掌握烃的特性与应用,以及燃烧与火灾的防治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不仅对我们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我们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第十单元 酸和碱 总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1、酸、碱、盐、的定义及举例:①酸:酸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
②碱: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 、氨水(NH3·H2O)。
③盐: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盐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氯化铵(NH4Cl)。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拓展:酸、碱、盐、的定义电离:氯化钠(NaCl)溶解在水时,产生了能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的过程称为电离。
可用电离方程式表示:NaCl == Na+ + Cl- (也要配平)①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但碳酸氢钠NaHCO3不是酸,因为NaHCO3 ==Na+ + H++ CO32-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不是全部是氢离子。
②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但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不是碱,因为Cu2(OH)2CO3 == 2Cu2+ + 2 OH- + CO32-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不是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③盐是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碳酸氢钠NaHCO3、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也是盐,因为电离时只要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就是盐。
4、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中性(大多盐如NaCl)溶液遇石蕊、酚酞溶液均不变色。
5、盐酸的物理性质、用途:“纯净”的盐酸是混合物,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工业盐酸因含有铁离子而呈黄色。
初中化学第十章知识点(精华版)
课题一、常见的酸和碱
1、酸、碱、盐: ①酸: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组成的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3)、碳酸(H2CO3) ②碱: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组成的 如: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 Ca(OH)2 ③盐: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 如:氯化钠(NaCl)、碳酸钠(Na2CO3)、氯 化铵(NH4Cl)
金属除锈等 ⑤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碱性气体除外),但不易挥发 6、酸的化学性质(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活泼金属(金属活动顺序中氢前面的)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金属→盐 + 氢气 ②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 +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例:铁锈(主要成分是 Fe2O3)和稀盐酸反应: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现象:红褐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③工业盐酸因含有铁离子而呈黄色 ④盐酸用于金属除锈、制造药物。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帮助消化 5、硫酸: ①浓硫酸是无色无味、粘稠状的液体 ②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使纸张、布料、皮肤变成黑色的炭 ③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稀释时应把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防止酸液飞溅 ④浓硫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
2、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会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3、酸碱指示剂:
①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酸红碱蓝) ②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酸不变,碱变红) 4、盐酸: ①盐酸是混合物,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②打开浓盐酸瓶盖有白雾(不是白烟)产生,说明盐酸具有挥发性,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总结
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指示剂能够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如石蕊、酚酞。
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物质指示剂酸性碱性中性紫色石蕊试液红蓝紫无色酚酞试液无红无易错警示酸碱指示剂只能对溶液的酸碱性做出一个定性的判断;知识点二:浓盐酸和浓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特性颜色状态气味特性浓盐酸无色液态刺激性气味易挥发浓硫酸无色黏稠、油状、液态无味吸水性、脱水性、腐蚀性易错警示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比较性质表现水的含义吸水性物理性质某物质中所含的水分脱水性化学性质某物质中没有水,而是将该物质中的氢、氧两种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知识点三: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内容现象原理(或化学方程式) 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金属镁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Mg+2HCl MgCl2+H2↑Mg+H2SO4MgSO4+H2↑锌反应较快,有大量气泡产生Zn+2HCl ZnCl2+H2↑Zn+H2SO4ZnSO4+H2↑铁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有气泡产生Fe+2HCl FeCl2+H2↑Fe+H2SO4FeSO4+H2↑金属氧化物铁锈(Fe2O3)铁锈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棕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Fe2O3+3H2SO4Fe2(SO4)3+3H2O 氧化铜固体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CuO+2HCl CuCl2+H2OCuO+H2SO4CuSO4+H2O某些盐碳酸钙(和盐酸) 固体溶解,有大量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aCO3+2HCl CaCl2+CO2↑+H2O 碳酸钠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H2SO4Na2SO4+CO2↑+H2O易错警示在与金属反应时,稀硫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H2;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不能生成H2。
知识点四: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现象解释图(a)、图(b)操作错误。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SO 42-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二、常见的酸2HCl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的知识点化学是一门抽象而广泛的科学领域,涉及到物质的组成、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
九年级化学的第十单元主要涵盖了溶液的概念、浓度、溶解度和化学反应速率。
本文将围绕这几个知识点展开讨论,并探究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 溶液的概念和浓度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而溶剂通常是液体。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相对含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摩尔浓度等。
浓度的计算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调配药剂、制备溶液以及了解溶质的含量。
2. 溶解度和饱和溶液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够溶解的最大溶质量。
当溶液中溶质的含量达到饱和时,无法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此时称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与溶质种类、溶剂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了解溶解度的变化规律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实验结果,例如在做结晶实验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晶体的大小。
3.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描述了化学反应中物质转化的快慢程度。
反应速率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表面积以及物质的状态等。
增加温度和浓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而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而不参与反应本身。
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反应效率。
4. 实际应用这些化学知识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溶解度为例,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温度的升高,固体溶质在液体溶剂中溶解度增加的规律。
这一点在冬季化冻路面时有着很好的应用。
通过将含有盐或其他物质的溶液撒在结冰的道路上,其冰点降低的特性可以使结冰的道路更快地融化。
另一个应用是关于浓度的计算。
在制药工业中,药剂的浓度是需要精确控制的。
通过浓度的计算,化学工程师可以确保药剂在合适的浓度下制备,并确保药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化学反应速率对于工业生产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工厂中常常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化学反应来产生需要的物质。
通过在化学反应中控制温度、浓度和添加适当的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SO 42-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二、常见的酸2HCl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知识点(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十单元《酸和碱》知识点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 2SO 4)、盐酸(HCl )、硝酸(HNO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 3·H 2O ) 盐是由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但是整 个溶液中阴阳离子数目相等,不显电性) 一、酸碱指示剂1、概念:指能与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2、注意:①使酚酞不变色的夜可能是中性溶液(如 NaCl 溶液) ②使指示剂变色的不一定就是酸和碱的溶液,也可能是酸性的盐溶液(如,NH 4Cl 是盐却显 酸性)也可以是碱性的盐溶液(如:NaHCO 3 和 Na 2CO 3)③酸性溶液:具有酸相似化学性质的溶液。
溶液中一定存在氢离子(H +)。
④碱性溶液:具有碱相似化学性质的溶液。
溶液中一定存在氢氧根离子(OH -)。
二、酸 :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1、酸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酸离解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 H + ,阴离子为酸根离子)(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H 2SO 4 + Mg MgSO 4 + H 2↑ 2HCl + Mg MgCl 2+ H 2↑ 3H 2SO 4 + 2Al Al 2(SO 4)3 + 3H 2↑ 6HCl + 2Al 2AlCl 3+ 3H 2↑ H 2SO 4 +Zn ZnSO 4 + H 2↑ 2HCl +Zn ZnCl 2 + H 2↑ H 2SO 4 + Fe FeSO 4 + H 2↑ 2HCl +Fe FeCl 2+ H 2↑ (FeSO 4 溶液、FeCl 2 溶液:浅绿色)(3)金属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 Fe 2O 3 +3H 2SO 4 Fe 2(SO 4)3 + 3H 2O (注 Fe 2(SO 4)3 溶液:黄色) Fe 2O 3 +6HCl 2FeCl 3 + 3H 2O (注 FeCl 3 溶液:黄色)CuO + 2HCl CuCl2 + 2H2O (注CuCl2溶液:蓝色)CuO + H2SO4CuSO4 + H2O (注CuSO4溶液:蓝色)(4)碱+ 酸→ 盐+ 水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HCl + NaOH NaCl + H2O 2HCl + Ca(OH)2CaCl2 + 2H2O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5)盐+ 酸→ 另一种盐+ 另一种酸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H2SO4 + BaCl2BaSO4↓+ 2HCl (注BaSO4沉淀:白色,不溶于稀硝酸)2HCl + Na2CO32NaCl + CO2↑+ H2O2HCl + CaCO3CO2↑+ CaCl2 + H2OHCl + NaHCO3 H2O + NaCl +CO2↑HCl + AgNO3HNO3+ AgCl↓(注AgCl 沉淀:白色,不溶于稀硝酸)注意:①三大强酸:浓硫酸(易吸水),浓盐酸(易挥发),浓硝酸(易挥发)都密封保存。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SO 42-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二、常见的酸2HCl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SO 42-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二、常见的酸2HCl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最新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
中考九年级化学第十章知识点总结第一节 预备一、酸碱指示剂定义: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如牵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变红,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在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
并非所有的盐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纯碱、小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盐:硫酸铜、硫酸氢钠等。
s二、干燥剂1.使用干燥剂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们学过的干燥剂有氢氧化钠、浓硫酸、氧化钙、氯化钙等。
氢氧化钠易潮解;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CaO+H 2O=Ca(OH)2 3.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等碱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氯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浓硫酸浓硫酸等酸性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应定义: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复分解反应。
特点:交换成分,价态不变。
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难电离的物质(水、气体或沉淀)。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先后顺序,可同时发生。
第二节 酸一、酸的定义和分类酸:物质溶于水时,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盐溶于水时会电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盐的水溶液具有导电性。
酸的电离:HCl=H ++Cl -,H 2SO 4=2H++SO 42-酸H 2SO 4(硫酸)、H 2CO 3(碳酸)、HNO 3(硝酸)、H 2SO 3(亚硫酸)…… HCl (盐酸,学名氢氯酸)、HF (氢氟酸)、H 2S (氢硫酸)…… 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二、常见的酸2HCl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一节预备一、酸碱指示定: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示不同色的物叫做酸碱指示。
常的酸碱指示有紫色石蕊溶液和无色酚溶液。
某些植物的花瓣或果(如牛花、月季花、紫卷心菜等)也可用作酸碱指示。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含H +的溶液),遇碱溶液(含OH -的溶液),在中性溶液中呈紫色。
无色酚溶液遇酸溶液不色,在中性溶液中不色,遇碱溶液。
并非所有的溶液都是中性的。
水溶液呈碱性的:碱、小打等。
水溶液呈酸性的:硫酸、硫酸等。
s二、干燥1.使用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2.我学的干燥有氧化、硫酸、氧化、化等。
氧化易潮解;硫酸具有吸水性;而氧化可以与水反:CaO+H 2O=Ca(OH) 2 3.氧化氧化等碱性干燥不能干燥化、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
4.硫酸硫酸等酸性干燥不能干燥氨气等碱性气体。
三、复分解反定: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叫复分解反。
特点:交成分,价不。
反生的条件:生成离的物(水、气体或沉淀)。
置反和复分解反没有先后序,可同生。
第二节酸一、酸的定和分酸:物溶于水,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由于酸、碱、溶于水会离出阴、阳离子,所以酸、碱、的水溶液具有性。
含氧酸(命名“某酸” )H2SO4(硫酸)、 H2CO3(碳酸)、HNO 3(硝酸)、 H2SO3(硫酸)⋯⋯酸无氧酸(命名“ 某酸”)HCl (酸,学名酸)、HF (氟酸)、 H 2S(硫酸)⋯⋯特殊的有机酸:CH 3COOH (醋酸,又名乙酸)有刺激性气味,易酸的离: HCl=H ++Cl -,H 2SO4=2H ++SO 42-二、常见的酸盐酸(氢氯酸)化学式HCl形成H2+Cl 2HCl状态无色液体、具有酸味、刺激性气味特点浓盐酸具有强挥发性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用途药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敞口放置的变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挥发性)化① 工业生产的盐酸偏黄,是因为含有Fe3 +,可用蒸馏法提纯。
注意事② 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有白雾出现,项是因为:挥发的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挥发时溶解的氯化氢与水蒸气形成了盐酸的小液滴。
硫酸H2SO4SO2+H2O=H 2SO3,2H 2SO3+O 2=2H 2SO4 (酸雨形成的原理)(浓硫酸)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稀硫酸)无色液体①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物理性质)② 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化学性质)③ 浓硫酸溶于水时会放出大量热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作干燥剂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吸水性)① 浓硫酸的稀释: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目的:加快溶解、散热)。
② 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导致危险。
浓硫酸能将纸张、木材、布料、皮肤中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通常叫做脱水作用。
盐酸、硝酸、醋酸具有挥发性;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所以它们要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浓硫酸的稀释操作三、酸的化学性质酸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在水中都能电离出 H+,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能电离出的酸根离子不同。
1.酸溶液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置换反应)a)这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
b)示例: Fe+2HCl=FeCl 2+H 2↑和 Fe+H2 SO4=FeSO4+H 2↑【现象】铁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Fe2+的盐溶液呈浅绿色)。
3.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复分解反应)a)金属氧化物可以是活泼金属的氧化物和不活泼金属的氧化物。
因为生成物有水,符合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所以反应一定发生。
b)示例 1: Fe2O3+6HCl=2FeCl 3+3H 2O 和 Fe2O3+3H 2SO4=Fe2(SO4)3 +3H 2O【象】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成黄色(Fe3+的溶液呈黄色)。
c)示例 2: CuO+2HCl=CuCl 2+H2O 和 CuO+H 2SO4=CuSO4+H 2O【象】黑色粉末逐溶解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成色(Cu2+的溶液呈色)4.酸 +碱→+水(复分解反、中和反)5.酸 + →新酸 +新(复分解反)a)反生的条件:① 新酸是碳酸;②如果新酸不是碳酸,新必是沉淀。
b) 碳酸都能与酸反:CaCO3+2HCl=CaCl 2+H 2O+CO 2↑c)除硫酸以外的都能与硫酸反: BaCl 2+H 2SO4=BaSO4↓ +2HCl (注意: HCl 是稀酸,不写↑)d)硝酸能与酸反: AgNO 3+HCl=HNO 3+AgCl ↓第三节碱一、碱的定和分碱:物溶于水,形成的阳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NH 3· H2O(氨水)四大碱: KOH (氧化)、 NaOH (氧化)、 Ca(OH) 2(氧化)、碱Ba(OH) 2(氧化)金属的氧化物(“ 氧化某” )白色沉淀: Mg(OH) 2(氧化)、 Al(OH) 3(氧化)、 Zn(OH) 2(氧化弱碱)、 Mn(OH) 2(氧化)⋯⋯有色沉淀:色沉淀 Cu(OH) 2 3(氧化)、褐色沉淀Fe(OH) (氧化)四大碱都可以溶于水,但弱碱不能溶于水。
氨水是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液体。
在初中化学范内,只有氧化是色沉淀,氧化是褐色沉淀。
氨水的离是NH 3·H2O=NH 4++ OH -,所以氨水也是碱。
、、的氧化物能与水反生成相的碱。
如:CaO+H 2O=Ca(OH) 2二、常的碱氧化(碱、火碱、苛性)氧化(消石灰、熟石灰)化学NaOH Ca(OH) 2式工制CaCO3 CaO+CO ↑,Na2CO3+Ca(OH) 2=2NaOH+CaCO 3↓ 2 法CaO+H 2O=Ca(OH) 2 状白色状固体白色粉末状固体腐腐性腐性性特点极易溶于水,溶于水放出大量的。
微溶于水,溶于水放不明。
氧化固体易吸水而潮解。
用于肥皂、石油、造、和印染等漂白粉、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和河流、行(除玻璃方面外,用途与碱用途配制波多液似)。
在室中可以明二氧化碳。
氧化能与油脂反,所以可以除油污。
酸、碱包括其溶液都要密封。
澄清的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
氢氧化钠必须密封有两个原因:①吸水性;②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2NaOH+CO 2=Na 2CO3+H 2O。
三、碱的化学性质碱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OH-。
1.碱溶液(四大强碱的溶液、氨水)能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由于弱碱不溶于水,所以弱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2.碱 +非金属氧化物→盐 +水(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碱是四大强碱;②非金属氧化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b)根据条件我们可以写出十二个化学方程式,但必须掌握的四个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 2=Na2CO3+H 2O(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2NaOH+SO 2=Na2SO3+H 2O2NaOH+SO 3=Na2SO4+H 2OCa(OH) 2+CO 2=CaCO3↓ + H2O(检验二氧化碳;石灰墙“出汗”)3.碱 +酸→盐 +水(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在碱的通性中,弱碱只有该性质。
4.碱 +盐→新碱 +新盐(复分解反应)a)反应发生的条件:① 反应物能溶于水(包括氢氧化钙,不包括其他微溶于水的物质);②新碱是氨水;③若新碱不是氨水,新碱和新盐中至少有一个沉淀。
b)铵盐一定能与四大强碱反应。
c)新碱是沉淀:蓝色沉淀–2NaOH+CuSO 4=Na2SO4+Cu(OH) 2↓红褐色沉淀–3NaOH+FeCl 3 =3NaCl+Fe(OH) 3↓白色沉淀–2NaOH+MgSO 4=Na 2SO4+Mg(OH) 2↓d)新盐是沉淀:Ba(OH) 2+Na2SO4=BaSO4↓+ 2NaOHCa(OH) 2+Na2CO3=CaCO 3↓ +2NaOHe)蓝白沉淀: Ba(OH) 2+CuSO4=BaSO4↓ + Cu(OH)2↓f)红白沉淀: 3Ba(OH) 2+Fe2(SO4)3=3BaSO 4↓ + 2Fe(OH)3↓g)波尔多液(注:波尔多液不是溶液): Ca(OH)2 +CuSO4=CaSO4+Cu(OH) 2↓弱碱在加热的条件下会分解成金属氧化物和水。
如Cu(OH) 2CuO+H 2O。
但需要注意的是,强碱没有该性质,该性质不属于碱的通性。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变质1.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
证明方法:a)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OH+HCl=NaCl+H 2O 和 Na 2CO3+2HCl=2NaCl+H 2O+CO 2↑b)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Na2CO3+Ca(OH) 2=2NaOH+CaCO 3↓c)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 已经变质:Na2CO3+CaCl 2=2NaCl+CaCO 3↓或 Na2CO3+Ca(NO 3)2=2NaNO 3+CaCO3↓2.氢氧化钙变质氢氧化钙变质是因为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
证明方法:取样,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Ca(OH) 2+2HCl=CaCl 2+2H 2OCaCO3+2HCl=CaCl 2+H 2O+CO 2↑3.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变质时,固体质量都会增加。
五、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部分变质1.氢氧化钠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 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Na2CO3+CaCl 2=2NaCl+CaCO 3↓或 Na2CO3+Ca(NO 3)2=2NaNO 3+CaCO3↓② 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2.氢氧化钙固体部分变质的证明方法:① 取样,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碳酸钙存在:CaCO +2HCl=CaCl2 +H O+CO ↑3 2 2② 另取少量固体,加氯化铵(或硫酸铵)研磨,如果闻到刺激性氨味,说明氢氧化钙存在,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Ca(OH) 2+2NH 4Cl=CaCl 2+2NH 3↑+2H 2O 或Ca(OH) +(NH ) SO =CaSO +2NH ↑+2H O2 4 2 4 43 2第四节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