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

第四单元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阅读指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2024-基础模块下册)《乡土中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梳理全书主要概念、观点,结合社会生活现象,深化对重要概念、观点的认识,把握重要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理清全书的逻辑结构,完成全书的整体框架图。

2.理解并概括差序格局的概念,把握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个人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区别,能够学以致用,分析社会现象。

3.梳理文章写作手法,分析比喻、对比、引用等写作手法的好处,体会文中比喻、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的作用,感受全书简洁质朴的语言。

4.理清文章逻辑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学习深入浅出阐释概念、观点的方法。

5.初步领略中国乡土社会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形成对中国乡土社会的概要了解与认知,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力。

教学重点:1.结合社会生活现象,深化对重要概念、观点的认识,把握重要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理清全书的逻辑结构,完成全书的整体框架图。

2.理清文章逻辑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体会文中比喻、举例、引用、对比等手法的作用,学习深入浅出阐释概念、观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1.把握重要概念、观点之间的联系,理清全书的逻辑结构。

2.能够学以致用,用差序格局的概念分析社会现象。

3.学习深入浅出阐释概念、观点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小组讨论法教学准备:1.每人推荐3 幅能体现乡土中国特征的图片。

2.研读《差序格局》《文字下乡》和《再论文字下乡》。

教学过程:一、图片推荐交流1.“乡土中国"图片推荐交流。

(1)学生分小组上台交流。

(2)教师简要评价,评价要点包括:图片的代表性、典型性,推荐理由与图片内容的契合度,图片、推荐理由与书中概念、观点的结合度,表达是否流畅。

2.小组合作,按照全书14 章的内容,将本组图片反映的内容进行分类。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学案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思维导图】【重要概念】群己界限、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克己、克群【本篇导读】“私”被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为乡下人的毛病。

对此,作者认为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无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还是从上到下)的最大的毛病,并指出私的本质“是个群已、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那么,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一间题呢?作者认为必须“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因为“社会格局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于是,作者以中国与西洋社会做对比,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进而给出两种格局的定义,陈述了各自的构造特性及它们在各自社会中的基本表现,由此从社会学上就中国社会中私人的道德表现问题给予自己的解释。

本篇共20个自然段。

第1—3自然段发表对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乡下人“私”的个人看法,阐述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私”这一问题的社会学界定及应置于社会结构下进行理解的方法路径。

第4—10自然段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先指出团体格局是柴捆式,特征是界限分明,西洋家庭就是如此;而差序格局是水波纹的同心圆格局,具有伸缩自如的特征,中国家庭就是如此,而其不仅表现为亲属关系还表现在地缘关系上。

第11—19自然段从儒家重“人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结构的特点,指出了其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和厚近薄远而无普遍的道德标准的特征,以及在关系上(儒家重人伦,讲究别父子、亲属、远近)、行为上(推己及人,克已复礼)以及政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价值观的次第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第20自然段既是总结,也提出了下一篇的讨论话题。

【学习任务】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3.读原文中的两处引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日:“为政以德,壁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②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

《乡土中国》先导课一、导入解题:《乡土中国》的英译版书名为《From the Soil——The Foundations of Chinese Society》(费孝通先生译),后半部分意为中国的基层社会,前半部分说明了中国基层社会最大的特点——从泥土中来。

因此《乡土中国》书名的含义:从泥土中来,构成了中国的基层社会。

同学们处在青春洋溢的年纪,但终有一天会踏入社会。

对于中国的社会,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现代社会,大家都会产生一定的疑问与看法。

因此在本阶段,阅读《乡土中国》能够帮助同学们走进中国的基层社会,了解当下所生活的社会。

二、从乡土中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始终和泥土息息相关。

中国的创世神话:最有名的是女娲“抟土造人”。

神话自然是虚构的,但是这则神话却也能深刻地反映出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中,中国人和泥土是息息相关的,是“泥土”滋养了中国社会。

西方的创世神话:最有名的是丢卡利翁抛石再造人类。

他与妻子将石头往脑后抛去,每扔出一个石头,石头便化为一个人。

明确:对于一个航海民族来说,石头所代表的坚毅、勇敢是更为重要的品质。

而在中国神话中,泥土的滋养以及泥土对民族性格的塑造会更为重要。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农业文明史,更是一部家族、家庭史,把握农村社会是理解中国社会的前提。

因此,《乡土中国》开篇第一句是:“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

”所有的社会现象,如果究其根源,都来源于泥土、乡土,也就是所谓的“土气”。

从古至今,关于泥土的崇拜与信仰比比皆是。

举例:重耳流亡列国、臧克家诗歌、中国人各处种菜、亲属间的称谓、《白鹿原》中族长的权力三、本书简介费孝通可谓是中国最早、最著名的社会学家。

留美回国后,他借助美国的“社会分析法”分析中国的社会。

《乡土中国》便来源于费孝通先生20世纪40年代后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当时他应《世纪评论》之约分期连载14篇文章,《乡土中国》由这些内容、文章辑录而成。

乡土中国助读材料二:差序格局 (教师版)(1)

乡土中国助读材料二:差序格局 (教师版)(1)

2024届高一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第四章《差序格局》自读学案班别:学号:姓名:【学习目标】1..基本读懂《差序格局》,理解本章节的关键概念和基本观点,基本能把握和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分析使用到的论证方法,把握观点和论据的对应性。

2.尝试用本章节的观点来解释某些现象。

【学习任务一】阅读本章全文,根据文章内容和观点,梳理本章节论证脉络。

1.本章共20个自然段。

开篇就提出了问题:中国社会的最大毛病是私,指出“私”的问题是一个群己、人我的界限如何划法的问题,要从整个社会的格局角度来讨论“私”的问题。

4到10段,通过对比论证方法,将西洋社会和中国社会进行对比,指出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

11到19段,对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的特征展开分析,指出其具有以己为中心、具有伸缩性、界限模糊等的特征。

20段做总结,指出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2.结合上面的论证脉络,整理本章节论证结构的思维导图。

【学习任务二】2.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进行归纳概括。

①以自己(家庭)为中心;②可大可小,有伸缩性;③大小取决于自己(家庭)的社会影响;④格局中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有亲疏远近。

3.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区别是什么?①西洋社会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自己为中心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圈子)。

②西洋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体界限模糊不清。

③西洋社会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成员是有等差次序的。

【学习任务三】拓展与探究1.结合本章《差序格局》的内容,用书中知识分析下面的现象。

学习过英语,你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中国人对亲戚的称谓要远比西方复杂,我们称呼父亲的姐妹为姑姑,称呼母亲的姐妹为姨妈,而在英语中这两者统称为aunt。

划分更细致的是父亲的兄弟辈,一般来说我们称呼父亲的哥哥为伯父,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为伯母,称呼父亲的弟弟为叔叔,他的配偶我们一般称呼为婶娘,而在英语中父亲的兄弟则统一称作uncle。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唇枪舌剑辩差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唇枪舌剑辩差序”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统编版

第5课时当今中国需要“差序格局”吗?——抓住核心概念,理解作者观点说课稿【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并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理解文化多样性。

【说教材】《乡土中国》被编入部编版版高中语文教材上册第五单元,新课标提出高中生应阅读学术类著作,《乡土中国》是学术类著作的典型代表。

《乡土中国》在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中具有奠基性的重要地位。

研读该书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传统社会及理解传统社会的诸多文化现象。

【说学情】本课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

学生已完成全书通读,在阅读过程中实践了圈点勾画、批注等阅读方法。

然而学生只是大体了解书中内容,加上《乡土中国》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学生此前接触的多是小说类书籍,因此大多数学生阅读本书过程中对内容理解较浅,若不进行引导,学生阅读将仅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理解全书的核心概念及作者的基本观点。

【说教学目标与重难点】根据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理解“差序格局”等用以指称乡土社会的关键概念,把握作者的学术观点。

此教学目标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2、从“差序格局”角度了解中国社会特点,增进对农村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理解,思考中国乡土文化的现代意义及历史局限。

此教学目标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3、指导学生交流分享,就阅读整本书进行深入思考、讨论,在理性的思考中体验别样的阅读愉悦。

4、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提高学生思辩能力语和言组织表达能力,在辩论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说教法和学法】情境任务驱动法:把握核心概念,重在运用逻辑思维。

而注重“逻辑思维”辩论赛,正可以作为“把握核心概念”的抓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辩论赛”为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培养思辨能力,从“有知识”走向“有见识”。

六、第四章《差序格局》(解析版)-【教考融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分章练习

六、第四章《差序格局》(解析版)-【教考融合】《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分章练习

六、《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教考融合练习一、语言文字的运用与表达(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根脉和生命力,城市文化建设则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引领与支撑。

在当前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构成的宏观背景下,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城市发展工作遇到了的困境。

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快,从大城市到小城镇,高楼大厦如般拔地而起。

人们发现,无论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全是大同小异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宽马路、大广场,很多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反映城市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的古建筑屡遭破坏。

()城市规划的“朝令夕改”、规划公示与实施阶段的不透明等现象比比皆是。

公众过低导致规划项目往往是政府、企业一头热,未能充分考虑城乡居民的生活、文化需求。

此外,还有政府重速度、轻质量以及对GDP的盲目追求导致“一政府一规划”、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层出不穷。

这其中既可能有政府部门因自身利益所做的,也不乏因商业利益驱使带来的过度建设、重复建设。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新型城镇化的基本特征是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B.新型城镇化是具有城乡一体、城乡统筹、产城互动、节约集约、和谐发展、生态宜居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C.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D.新型城镇化是具有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前所未有鳞次栉比参与感干扰B.亘古未有雨后春笋参与感干预C.亘古未有鳞次栉比参与度干扰D.前所未有雨后春笋参与度干预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究其原因,古建筑的受伤与城市规划的不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

2025届高考:学案82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2025届高考:学案82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乡土社会、差序格局与礼治秩序—核心概念,理解迁移
(摘自刘小峰《“差序格局”的变与不变——乌庄的历史表述》)
(1)现代返乡的年轻人对村里长辈存在“认识他却不知道名字”的困惑, 这说明乡土社会是什么样的社群?这样的社群有什么特点? 答案 面对面社群。特点:社交上,姓名不常上口。
“认识他却不知道名字”符合乡土社会中的“熟人”特点,在社会学 中称为“面对面社群”,即由于人们终日面对面地相处而形成直接交 流会意,且有时甚至无需语言这一媒介的社区形态。所以有以下特点: 生活上互相合作的人天天见面,彼此熟悉,不必通名报姓,即社交上, 姓名不常上口。
然后回顾《乡土中国》的内容,找到与这则新闻相关的理论。如《差 序格局》一章提到乡土社会的人际关系“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 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 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 远,也愈推愈薄”,体现出“差序格局”;如《系维着私人的道德》 一章提到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和道德观念之间的关系,“在以自己作 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最主要的自然是‘克己复礼’”“从己向外
பைடு நூலகம்
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有不民主的横暴权力,也有民主的同意权力, 但在这两者之外还有教化权力,这样的权力结构即长老统治。长老统 治是依据长幼原则行使教化权力。所以求人办事要注重称谓,这是对 教化权力的尊重。尊重对方是办成事的前提,是给对方面子,体现了 乡土社会教化权力的重要性。长老统治要求尊重长辈,尊重行使教化 权力的人。所以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弄清对方的辈分,对年长和高 位者必须恭敬、服从。这样才容易得到认可,并办成事。
答案 (示例)“土气”来自“泥土”,即乡土社会中人与土地之间存在 不可分割的关系。土地孕育了乡村文化,对土地的深厚感情是乡村文化 的基础。材料中的维和部队警卫分队官兵,即便迁徙到别处,也会想到 种地。这就是乡土社会中乡下人的“土气”,表现出对土地无法割舍的 情感。

《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之《差序格局》教案教材分析语文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整本书阅读《乡土中国》1.书的类型决定读法:《乡土中国》是学术性论著,可以是目的性强的专业阅读,也可以是普通的非专业阅读,主要是充实知识,拓展眼界,提升素养。

两种方法虽然阅读取向与方法不一样,但是两者没有截然区分,在阅读时是可以相互交叉的。

中学生对社会科学的知识学习可以有些体验和印象,如果能进一步探究就更好。

作为整本书阅读,不仅可以磨学生的性子,关键是让他们感受阅读的魅力。

2.读书宜先“粗”后“细”: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的学科,主要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

阅读社会科学论著,宜“粗读”与“细读”结合,先“粗”后“细”。

3.要学会“抓概念”:"粗读”之后,就进入了“细读”,主要是分析性阅读,在整个阅读中占大头的,要花更多的精力。

不能像读小说那样“放松随性”,社科论著的阅读要有些计划和步骤,多动脑筋,多一些理性思考。

“细读”时最要紧的,是“抓概念”。

在科学研究中,把某些现象或者事物所体现的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形成—种“说法”(往往是某一个词句),这就是概念。

学情分析这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次把整本书阅读纳入教学内容,语文教材要求阅读整本书既是为了落实课标精神,也是回归语文教育传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乡土中国》全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结构特点,着眼于实证研究与客观描写,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是中国乡土社会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经典论著。

高中生阅读《乡土中国》,有助于认识中国国情特点,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探索创新意识,提高语文关键能力。

【核心概念解读——差序格局】:1.学生能较好地梳理整本书的核心概念,但“差序格局”这一概念较为难,是因为该概念是用比喻的形式来表达,因此学生不太能准确地把握该概念。

2.“差序格局”的概念是抽象的,而乡土中国离我们的现代中国有一定距离,造成了学生无法从生活中体验。

4.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

4.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本篇导读】“私”被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为乡下人的毛病。

对此,作者认为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无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还是从上到下)的最大的毛病,并指出私的本质“是个群已、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那么,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一间题呢?作者认为必须“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因为“社会格局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于是,作者以中国与西洋社会做对比,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进而给出两种格局的定义,陈述了各自的构造特性及它们在各自社会中的基本表现,由此从社会学上就中国社会中私人的道德表现问题给予自己的解释。

本篇共20个自然段。

第1—3自然段发表对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乡下人“私”的个人看法,阐述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私”这一问题的社会学界定及应置于社会结构下进行理解的方法路径。

第4—10自然段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先指出团体格局是柴捆式,特征是界限分明,西洋家庭就是如此;而差序格局是水波纹的同心圆格局,具有伸缩自如的特征,中国家庭就是如此,而其不仅表现为亲属关系还表现在地缘关系上。

第11—19自然段从儒家重“人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结构的特点,指出了其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和厚近薄远而无普遍的道德标准的特征,以及在关系上(儒家重人伦,讲究别父子、亲属、远近)、行为上(推己及人,克已复礼)以及政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价值观的次第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第20自然段既是总结,也提出了下一篇的讨论话题。

【思维导图】【重要概念】群己界限、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克己、克群【学习任务】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2.归纳本文主旨及内容提要。

3.读原文中的两处引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日:“为政以德,壁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异次序格局》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异次序格局》教学设计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异次序格局》教学设计“乡土中国” 第四章“差异次序格局” 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次教学的主要内容为《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异次序格局”,本章主要讲述中国在不断地现代化进程中,不同地区间的各种差异性如何由次序格局体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差异次序格局”的概念和内涵;2.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次序格局差异情况;3. 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意识;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次的课程内容,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并与学生分享“乡土中国”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步:讲授(30分钟)1. 讲解“差异次序格局”的概念和内涵;2. 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之间的次序格局差异,包括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3. 将次序格局与中国现代化进程联系起来,分析其影响和作用。

第三步:课堂讨论(15分钟)让学生自由表达对次序格局差异的看法,并就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 次序格局的产生原因;2. 不同地区之间次序格局的差异体现了哪些问题;3. 如何消除不同地区之间的次序格局差异。

第四步:总结(5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相关问题。

四、教学评估本次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等方式测试学生对“差异次序格局”概念和内涵的掌握程度;2. 设计实践任务,评估学生对研究内容的应用能力;3. 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发言,评估其思考深度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乡土中国》第四章;2.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次教学,当然要及时总结反思,发掘可持续的便捷方法来激发潜在学生竞争激励,增强本课程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乡土中国》3-四至五章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系列(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3-四至五章阅读活动-高中语文新教材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系列(必修上册)
A.西洋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呈现出的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 B.作者以捆柴为喻,旨在形象生动地告知读者社会的团体是界限分明的。 C.西洋社会中“家庭”所指范围通常明确,与我国传统社会的情况不同。 D.西洋社会的团体格局异于中国社会结构,并无以“己”为中心的特点。
4.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差序格局与私人道德
——《乡土中国》第四、五章阅读活动 2021.12.29
任务一:“读进去” ——梳理文本
活动1:示例入手,明确方法
概念: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现象:
为他人做事,全部都是一种投资 高智商,高教养,所做的一切合理合法,无可挑剔 故意做出忠诚的姿态,善于表演,懂得配合 种属: 人 内涵: 己为中心、高智商、高教养、虚伪 定义:
在父亲和丈夫中,雍纠的妻子选择了谁?为什么?透过这个故 事,思考: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行为具有什么特点?
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在父亲和丈夫之中选择了父亲, 是因为在她看来,父亲与自己的关系更加亲近。在以雍姬为中心的 差序格局中,父亲在更靠近中心的一圈。
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在乡土社会中,人们的道德、 行为都会因为对象与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不知道谁起的头,偷拍朱之文的视频发到网上,居然
赚到了钱。其他人一看,眼都红了。纷纷拿起手机,围堵 在朱家大门口,轮番去踹他家的门。
【思维拓展】
厉公四年,祭仲专国政。厉公患之,阴使其婿雍纠欲杀祭仲。 纠妻,祭仲女也,知之,谓其母曰:“父与夫孰亲?”母曰:“父 一而已,人尽夫也。”女乃告祭仲,祭仲反杀雍纠,戮之於 市。……
己为中心 亲属、地缘关系 亲疏远近 可伸可缩
定义:
差序格局,是
的社会结构(人际关系格局)。

《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导学案-

《乡土中国》第4章《差序格局》导学案-

《差序格局》导学案整本阅读指导:1、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读懂过去、观照现在、探索未来2、整本阅读五步法法:第一步是浏览。

阅读封面、版权页、作者简介,记住本书的书名与作者;阅读目录、前言、内容摘要、后记,大致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对全书进行一目十行的扫描式阅读,大致了解本书的基本结构;跳读部分章节或段落,了解本书的内容体系,用5~10个关键词语概括本书的内容。

第二步是略读。

快速地通读全书,圈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勾画出各篇的主要观点;结合原文,对文章的核心概念作出解释;结合原文,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撰写全书梗概或提要,可以尝试用50字概括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是精读。

最重要的“任务”是细读原文,咬文嚼字,一边阅读一边批注,并对自己不懂的词句做标记;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原文中提出的核心概念;能够结合原文理解重要观点的含义;能够分析文章的基本结构,厘清原文的思路和脉络;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撰写读书笔记与作品评价。

(本节课堂重点要学会用文中观点分析社会现象)第四步是研读。

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口头、书面形式或其他媒介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检索作者信息、作品背景、相关评价等资料,阅读与本书相关的资料,梳理整本书的结构体系,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个人经验,深入理解作品。

第五步是重读。

意大利知名作家卡尔维诺说:“经典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重读是不仅重复一遍地反复阅读,甚至是终身的阅读。

学习目标1、用自己的话语概括章节主要内容2、辨析概念,学会在阅读中提炼自然段的中心句;3、学习用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结构;4、能够运用文中的观点分析乡土社会现象。

一、自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中国乡下老最大的毛病是私。

2.一说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说大家可以占一点便宜的意思,有权利而没有义务了。

3.因之这里所谓“私”的问题却是个群己、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4.我们不妨称之作团体格局。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差序格局》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差序格局【学习目标】1.理解基本概念:“差序格局”。

2.理清差序格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学习准备】1.阅读《乡土中国》第四章,找出差序格局的概念和特点。

【学习进程】一、导入平等是每个人的期待,但是社会却是等级分明的,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制度?为什么在农业社会、乡土中国无法实现人人平等呢?二、情境任务你听说过“五服”吗?“五服”意味着什么?请你根据“差序格局”的理论来解释。

(一)学习任务一:阅读文本理思路学习活动一:回答什么是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差序格局:以自己为中心像水的波纹一样推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

团体格局: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分得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

学习活动二:说说差序格局的特点1.以自己为中心。

在传统结构中,每一家以自己的地位做中心,周围划出一个圈子,这个圈子是“街坊”。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时,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可大可小,伸缩性强。

这个“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自如了。

“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可以指叔伯侄子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

自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大到数不清,真是天下可成一家。

“一表三千里”。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中国传统结构中的差序格局具有这种伸缩能力。

在乡下,家庭可以很小,而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正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3.无处不在。

伦重在分别,在礼记祭统里所讲的十伦,鬼神、君臣、父子、贵贱、亲疏、爵赏、夫妇、政事、长幼、上下,都是指差等。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差序格局 课件2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差序格局 课件26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生活动2:请说一说这个比喻句有 什么妙处?
(二)对比其他概念, 深解 “差序格局”内涵
(二)对比其他概念,深解 “差序格局”内涵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 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 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 柴也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 乱的。——《乡土中国·差序格局》
学生活动3: 结合本章描 述“团体格 局”内容, 概括其特点,
并比较它与
“差序格局”
之间的区别。
(二)对比其他概念,深解 “差序格局”内涵
差序格局 以己为中心向外扩散
不平等 伸缩性大
团体格局 若干个人组成一个个团体
相对平等 界限分明
关系网特点4:界限不明
(二)对比其他概念,深解 “差序格局”内涵
——中国新闻网《为何“逃回北上广”?》
学生活动5:讨论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再提倡“大义灭亲”,近亲属可豁免出庭 作证?为什么很多人逃离北上广后又要逃回北上广?
(四)联系现实生活,反思“差序格局”意义
如果人伦破坏了,社会秩序就乱了,例如东德和西德合并后, 西德公布了东德的很多告密。传统社会中“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种重视血缘人 伦的亲亲相隐,和尊重传统、强调礼治教化在当代依旧有着重要的 意义。它们仍然是我们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基因”。古人讲求亲亲 相隐,我们今天把这种传统作为了现代社会的文化资源。
西方团体格局界限分明,那么相 对而言就是说我们的界限不那么分明。 比如西方人的家庭就包括他和他妻子 以及未成年的孩子,那我们提起家, 你们会想到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我们在班里常说, 进了这个班我们就是一家人,你会发 现我们的家可大可小,界限不明。再 比如我们熟悉的《红楼梦》,贾家兴 盛时,什么亲戚都包容得下,后来势 力变了,也就树倒猢狲散,这也就是 我们经常感慨的世态炎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五单元整本书阅读
《乡土中国》第四章《差序格局》阅读导读及学习任务
班级姓名座号
【本篇导读】《差序格局》
“私”被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为乡下人的毛病。

对此,作者认为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无论乡下人还是城里人,还是从上到下)的最大的毛病,并指出私的本质“是个群已、人我的界限怎样划法的问题”。

那么,如何很好地理解这一间题呢?作者认为必须“得把整个社会结构的格局提出来考虑一下”,因为“社会格局的差异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

于是,作者以中国与西洋社会做对比,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进而给出两种格局的定义,陈述了各自的构造特性及它们在各自社会中的基本表现,由此从社会学上就中国社会中私人的道德表现问题给予自己的解释。

本篇共20个自然段。

第1—3自然段发表对城里人、乡村工作者视乡下人“私”的个人看法,阐述这其实是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私”这一问题的社会学界定及应置于社会结构下进行理解的方法路径。

第4—10自然段提出了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而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观点,先指出团体格局是柴捆式,特征是界限分明,西洋家庭就是如此;而差序格局是水波纹的同心圆格局,具有伸缩自如的特征,中国家庭就是如此,而其不仅表现为亲属关系还表现在地缘关系上。

第11—19自然段从儒家重“人伦”的角度阐述了中国社会差序格局结构的特点,指出了其以己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和厚近薄远而无普遍的道德标准的特征,以及在关系上(儒家重人伦,讲究别父子、亲属、远近)、行为上(推己及人,克已复礼)以及政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价值观的次第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文化表现。

第20自然段既是总结,也提出了下一篇的讨论话题。

【思维导图】
【重要概念】
群己界限、团体格局、差序格局、克己、克群
【学习任务】
1.根据原文填空,并解释其概念。

2.归纳本文主旨及内容提要。

3.读原文中的两处引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子日:“为政以德,壁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②或日:“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翻译上面画线的句子。

(2)两处引文是如何体现“差序格局”的?做简要分析。

【上期《差序格局》答案】
1.差序格局: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网是以某个人为中心,波浪似的向外扩散,犹如投入水中一个石子后的水纹,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形成一种“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是指西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的一种格局。

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

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
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在团体里的人是一伙,对于团体的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级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么是先规定的。

2.主旨: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做比较。

内容提要:西洋社会是捆柴式的团体格局,中国乡土社会是投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差序格局。

团体格局是有一定界限的,差序格局中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3.(1)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处在这样一个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它。

(2)差序格局的中心是“己”,是自我主义,自己总是中心,像四季不移的北斗星,其他人随着他转动。

孔子并不反对以德报怨,他并且提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推已及人,他把道德范围依着需要而推广或缩小,能放能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