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
一轮复习荒漠化防治
面积(万平方千米)
118.3
国境线长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七月均温(oC) 一月均温(oC)
4200多千米
19(2000年) 16~26 -28~-14
年降水量(毫米)
土地利用情况(平方千米)
50~500
耕地 56260 林地 95560 草地 624590
• 1.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 • (1)该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_(1分) • (2)在该省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中草地是最多的,简述该省区草地 面积广大的原因,分析该省区草场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 (3)该地区有我国著名的灌溉农业区是 ___________________(1分),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的 自然条件有哪些? • (4)该省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1 分),试分析该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 •
2.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提高 土 地生产率
重点建成 旱涝保收,高产 稳产的基本农田 因地制宜 以水土保持林为主
水 土 保 持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改善天然草场植被, 适当压缩牲畜数量 在矿区有计划的存放 表土,开展土地复垦 工作
做到
提高质量,轮牧, 保护草场
避免
大规模水土 流失
小流域治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山西汾河流域的吕梁山脉曾是一个著名的森林地区,也是汾水的水源涵养地。 现在的吕梁山仅存在主峰附近一片森林,大片林区已不复存在。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茏,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 畿重地、建筑宫室、营造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4世纪时,一次山洪爆发, 竟冲下百万棵大树。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于记载。 (1)山区的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的作用 是 。 (2)文中所叙森林被破坏的原因 是 。 (3)渭水的流量已明显减少的原因 是 。 14.(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山洪瀑发;大量采伐兴建土木工程 (3)森林破坏,导致调节作用、涵养水源破坏,气候变迁等
2.1荒漠化的防治2012届一轮复习
调节农、林、牧用地 之间关系,有计划地 退耕还林、还牧 控制人口增长 利用生物措施(绿洲) 和工程措施(缺乏水 源地)构筑防护体系
用不当
不合理灌溉 用水,造成 土壤次生盐 渍化
读图思考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位 置
深居内陆 水汽难以到达
干 旱
地 形
山地、高原阻隔
板书设计:(构建知识体系)
载 畜 量 自然景观 干湿状况
农业特色
荒漠草原、草原
半干旱 草原畜牧业、 灌溉农业
绿洲农牧业
(山地降水、冰雪融水)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干旱的气候与荒漠化 -----潜在因素
物理风化 和风力作 用强,多 戈壁和沙漠
干旱 的气候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 冬、春两季 植被稀少,平地多 沙质沉积物
知识迁移
水土流失的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地理背景
(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1.脆弱的环境
(2)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后,恢复 相当困难
2.尖锐的人地矛盾
水土流失的治理
(1)自然原因:气候、土壤
1.形成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耕 作制度(轮荒)、开矿
(1)压缩农业用地
2.人为因素
高考考查角度与方式: (1)区域:具体区域和虚拟区域。 (2)考查的主要角度:环境条件、原因 分析、基本规律、人地协调的措施等。 (3)考查的主要方式:图表信息的提取、 分析、应用等。 “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这一主题可以 多区域、多角度的考查,高考主要侧重的是 对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回归课本,总结规律 1、阅读教材案例,把握重点。
平台
土地退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因素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题
北京林业大学荒漠化防治工程学试卷试题库答案一、填空题1.据2004 年的调查结果,我国荒漠化的面积为()km2。
2.我国沙漠沙的机械组成以( )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是( ),最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
3.湿润指数是指()与()的比值。
4.我国北方地区的草原“三化”是指()()和( )。
5.荒漠化的监测方法包括()、( ) 和( ) 三种。
6.荒漠化产生的气候区域是( )、( ) 和( )。
7.风沙区的防护林体系主要包括( )、( )、( ) 、( )。
8.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是()。
9.《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于( )年在法国巴黎签署,“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于( )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
10.根据地貌形态与地表物质组成可把荒漠分为()()()()四种类型。
11.中国的四大沙地是指()()()()。
12.中国的八大沙漠是指()()()()()()()()。
13.我国荒漠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主要有()()()三种。
14.我国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 之间、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约在()mm—()mm 之间。
15.在土壤的粒级划分中,粗沙、中沙、粉沙和粘粒的径级范围分别为()()()()mm。
16.世界上有沙漠分布的国家很多,塔尔沙漠在()和(),奇瓦瓦沙漠在(),辛普森沙漠在()。
17.荒漠化实在包括()和()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起因和发展的。
18.中国土地荒漠化的主要类型包括:()()()和()。
19.盐渍荒漠化的成因主要包括()()()和()。
20.使沙粒沿地表开始运动多必需的最小风速称为()。
21.起动风速的大小与沙粒的()、沙层()及()等因素有关。
22.风力作用过程包括对土壤物质的()()和()3个过程。
23.在风力作用下,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和()3 种形式。
24. 风沙流中沙物质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25.风沙流中沙物质运动方式主要取决于()和()。
荒漠防治工程复习试卷材料
荒漠化与沙漠化有何区别与联系?荒漠化):指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沙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条件下,由于人为强度活动,破坏脆弱生态平衡,在风力作用下,产生风蚀劣地、粗化地表、片状流沙堆积及沙丘形成等风沙活动现象的土地退化过程。
沙漠化是荒漠化的一种,还有砾质化、盐渍化、沼泽化等都是荒漠化,荒漠化与沙漠化包含着不同的土地退化过程内容。
你认为我国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治荒漠化的继续扩展?充分利用成熟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因地制宜,组装配套2)建立健全科技推广网络,加强科技推广队伍3)提高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成果转化率4)依靠科技,建立荒漠化地区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体系5)深入开展科技攻关,加大科技投入)荒漠化工程的任务(意义):1)是保护和拓展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空间的长远大计2)是从根本上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面貌、实现再造壮丽秀美新山河的重中之重3)是实施扶贫攻坚计划,实现全国农村奔小康目标的重要措施4)是充分发挥荒漠化地区自然资源优势,全面开创21世纪中国沙产业的必然选择。
荒漠化工程的必要性:1)全球尺度,荒漠化危害严重2)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3)我国大面积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人口众多密切相关4)荒漠化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并且与我国粮食安全息息相关。
荒漠化类型如何划分?荒漠化类型:主导成因: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盐渍荒漠化 按等级:。
评价荒漠化现状的指标:1)沙丘占地面积2)土壤表土损失率3)现实生产力占潜在生产力的比率4)土壤厚度5)地表岩砺覆盖率评价荒漠化速率的指标:1)面积年扩大率2)土壤年损失率3)生物生产力下降率4)2M高年输沙率评价荒漠化潜在危险性的指标:1)土壤结构2)2M高平均风速3)起沙风频率4)沙粒运动的潜在能力评价引起荒漠化的人畜压力指标:人畜超载率荒漠化造成的危害?、1)土地退化2)生物群落退化3)气候变化4)水文状况恶化5)污染环境6)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民生命财产安全7)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发生土地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成因:水文环境差;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1)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压力,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不合理利用,乱砍滥伐,不合理开矿等。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总1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二章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一)非洲荒漠化现状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
(二)荒漠化的成因*水文环境差*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干燥●冷热剧变●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二、自然成因(一)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二)气候因素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一、风蚀荒漠化(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风蚀荒漠化面积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半干旱地区的占%;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中度占%;重度占%。
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分布规律充分显示出风蚀荒漠化的进程受气候、特别是受干湿程度的影响较大。
二、水蚀荒漠化(一)水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为万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二)水蚀荒漠化的程度在水蚀荒漠化土地中,轻、中、重度的面积分别为万km2、万km2和万km2 ,分别占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和%。
【管理资料】荒漠化的防治高三一轮复习精品汇编
沙坡头治沙的成功,使麦草方格成为了世界著名的固沙方法, 在后来它还被广泛应用于其他的地区,并且演化出了种种不 同的面貌。
拓展阅读
这个简单的方形结构,却异常管用。中卫地区风向 多变,然而无论从哪个方向吹来的风,都可以被麦草方 格有效阻挡。麦草固定住了地面的沙,也挡住了外来的 风,在格子中间,气流通过时形成漩涡,使格子内的沙 面形成沙漏式的凹面,沙子不容易被风吹走,还可以在 其中种上沙生植物。
另外,在麦草方格扎下四五年后,麦草会在流沙中 渐渐腐烂,这就给流沙中注入了丰富的有机物质和营养 元素。
高立式稻棉多草布带方充挡格沙沙沙沙墙障障
沙枣
沙拐枣
梭梭
柠条
学以致用
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学以致用
1.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秘鲁沿岸的沙漠所在的大陆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各大陆中,比重最高的荒漠主要是由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形成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 题。(26分) 材料一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 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从 上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 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 由90万增加到近230万,灌溉面积由 300万亩增加到了500万亩。
材料二 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1)结合下图,描述石羊河的径流特点,并分析该径流特点的形成原因。 (6分)
1)夏季径流量最大,冬季径流量最小。石羊河地处西北地区,降水较少, 其主要补给形式为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而河流径 流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水量很小,因而径流量小。
高二地理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归纳-word
高二地理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归纳近年来中国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以下是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大家仔细阅读。
一、荒漠化的定义、表现和主要地区定义: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实质是土地生产力丧失的土地退化。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简称三退) 形式:荒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地区)、石漠化(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盐渍化(灌溉农业区)、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荒漠化的自然基础) 西北地区(阅读教材图片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定位:3850N,75120E,包括新疆、甘肃(和蒙古是交界的)、宁夏、陕西北部、内蒙古大部。
2、本区的主要山脉: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阿尔金山、天山、阿尔泰山。
3、地理界线:贺兰山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以东降水量200毫米以上,以西200毫米以下。
天山是南疆和北疆的分界线,天山以北叫北疆,以南叫南疆。
4、地域分异规律:有东到西的景观变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5、绿洲农业的位置:山前的冲积扇上,山麓地带。
6、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土壤发育差、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大风多且集中,风力侵蚀严重。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荒漠化的决定因素)。
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鄂尔多斯过渡放牧:主要在草原地区过度开垦:沙区边缘、绿洲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四、荒漠化防治对策和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河流的上中下游地区合理分配)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草方格沙障的作用:增加地面粗糙度,截留水分等,但是不宜大范围推广,原因是成本太高)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营造薪炭林、开发沼气、风力发电)5、控制人口增长第二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国际上对荒漠化及荒漠化概念认识的演变与发展2.我国对荒漠化认识的演变过程3.荒漠化防治工程学的概念、意义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4.我国荒漠化防治的科技对策第二章荒漠化概况1.简述世界荒漠化概况(面积、分布、类型、趋势等)2.简述我国荒漠化地区的自然概况(气候、地貌、土壤、水文、植被)3.指出我国北方荒漠化地区的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4.论述我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地理因素、人为因素、深层次社会根源)5.简述中国北方干旱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6.论述中国沙漠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7.简述我国荒漠化土地的类型、面积、分布8.我国荒漠化类型从动力成因的角度划分为哪几种类型?9.论述荒漠化的危害第三章荒漠化防治原理1.简述土壤风蚀产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论述风沙流结构特征3.简述沙丘移动方式、速度及影响因素4.论述风力侵蚀作用机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5.辨析沙漠、沙地、沙化、风沙化、荒漠、荒漠化等概念6.论述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改造作用7.简述植物适应流沙和干旱环境条件的生理生态特性8.论述风蚀沙质荒漠化产生和发展的各种影响因子,指出其防治的基本对策9.论述水蚀荒漠化防治原理10.简述影响土壤水蚀的因素11.简述我国盐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区12.简述土地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原理第四章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技术1.论述植被建设对防治荒漠化的意义2.简述封育恢复植被的原理、效果及在防治土地荒漠化中的作用3.简述我国飞播治沙的意义4.简述沙区飞播造林的优势与关键技术5.应用生态学原理说明封沙育草恢复天然植被的过程6.试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7.论述不设沙障的植物固沙技术及注意事项8.论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建设技术9.简述沙地立地条件划分的必要性及划分方法10.论沙(丘)地造林模式及沙地人工林更新模式11.简述沙地造林密度、混交、结构配置的意义与原则12.掌握我国风沙区固沙造林(防护林)主要植物种及应用地区与条件13.简述沙(丘)地造林的主要方法14.简述半荒漠风沙区铁路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15.简述风沙区防护林体系的类型、特点16.论述干旱区主要造林技术17.简述水土保持林(草)及其体系18.论述林草的水土保持作用19.简述盐碱地的植被恢复的建设原理与技术第五章荒漠化工程防治技术1.简述沙障类型、作用原理、设计技术指标、材料选择、布设方法2.简述化学固沙意义、原理、常用材料、方法3.简述风力治沙概念、意义、原理及常用技术4.简述水力治沙的概念、意义、原理、规划设计和施工方法5.简述水蚀工程防治的主要技术措施6.论述盐渍荒漠化的防治原则和主要措施7.简述水土保持坡面工程措施的种类8.论述防沙治沙实践中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各自的优势和应用条件第六章荒漠化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技术1.简述荒漠化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2.论述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理3.简述荒漠化地区应用的主要生态农业建设技术第七章荒漠化地区水资源合理利用技术1.简述水资源的意义和作用2.简述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途径第八章荒漠化地区可替代能源开发技术1.简述荒漠化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的主要技术措施2.荒漠化地区的可代替能源主要指哪些?第九章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1.简述荒漠化调查的目的、程序和内容2.简述荒漠化防治工程规划设计的程序、内容与方法3.阐述我国干旱区、半干旱区、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防治模式4.论述新材料、新技术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应用5.利用所学知识结合毛乌素沙地环境特征,提出沙地综合治理的设计方案第十章荒漠化监测与评价1.简述荒漠化监测的目的、内容和方法2.荒漠化评价的概念、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3.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北京地区风沙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第十一章荒漠化防治工程的效益评价1.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的系统分析2.荒漠化防治工程措施生态效益分析方法3.荒漠化防治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方法4.荒漠化防治工程经济效益的计算方法5.荒漠化防治工程综合效益评价内容与方法。
荒漠化防治复习题07
一、名词(38个)荒漠化沙漠化风沙化土地退化湿润指数起沙风速(临界风速)起沙风粗糙度风沙流风沙流结构沉降堆积遇阻堆积植物治沙地带性规律植被演替规律灌丛堆效应适度沙埋过度沙埋封育直播植苗飞播绿洲防护体系饱和路径长度立地条件立地条件类型机械沙障风力治沙水力治沙沙尘暴扬沙浮尘荒漠化监测荒漠化评价积盐压盐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盐渍土耐盐能力二、回答问题(32个)1、简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任务。
2、沙漠化、风沙化、荒漠化与土地退化的区别与联系。
3、荒漠化防治工程体系的内容。
4、荒漠化防治工程的科技对策。
5、荒漠化的成因。
6、荒漠化的气候特征、地貌特征、植被特征与土壤特征。
7、吹蚀、搬运(输移)与沉降的类型与形式8、影响风蚀的因素9、沙粒与沙丘的运动方式10、影响沙丘移动的因素。
11、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
12、环境对植物的作用性原理与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原理。
13、直播有何优缺点。
14、容器苗有何优缺点。
15、何谓植苗造林,从苗木方面考虑,如何提高植苗造林的成活率。
16、封育的概念及类型。
17、简述乔灌草植物的固沙和阻沙能力,并比较其优劣。
18、简述绿洲沙害形式及其防治措施。
绿洲防护的组成与作用。
19、旱作农业地区沙害的方式及其防治措施。
20、半荒漠区沙坡头“五带一体”的铁路沙害防治模式组成及其作用。
21、论述荒漠化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技术。
22、平铺式/直立式/隐蔽式/透风式/不透风式沙障及化学固沙的作用原理。
23、沙障设置的要素。
25、盐渍土的形成条件。
26、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
27、土壤盐渍化的防治原理。
28、选择耐盐植物的原则。
29、荒漠化评价与荒漠化监测的内容。
30、比较沙尘暴、扬沙和浮尘间的不同。
31、沙尘暴引起的气象变化。
32、沙区水资源的类型及地表径流的特点。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复习
高考地理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复习位置:南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一线为界,东以大兴安岭为界
范围:包括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特征:本区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水分由东向西逐渐变干,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要特征;草原土地生产力随水分由东向西逐渐降低,载畜量随之减少;
荒漠:1.沙质荒漠(沙漠):地质时期自然过程形成的原生荒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特点:缺水、集中、面积大、改造难度大)
2.砾质荒漠(戈壁):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荒漠;(如乌兰布和沙漠,科尔沁沙地等)(特点:分散、面积小、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容易治理和利用)
荒漠化的实质:是类似荒漠景观的严重的土地退化,表现为土地下伏沙层裸露,原先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
荒漠化的发展:唐宋以后,当地居民在河流上游盲目垦耕,破坏固沙植被,最后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清代初年,山西、河北等地大量人口前往内蒙古农垦;19世纪以后,内蒙古地区东南部的农牧界线向西北推进了几十到几百千米(大致到达阴山北麓);
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是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
治理原则:1建立早期预警系统,预防重于治理;(科学问题)2重视地方参与,以消除贫困为核心,关注地方群众利益需求;(社会问题)3在制定行动方案时,即要因地制宜,又要考虑到制度、组织和资金建设等问题。
2024年单招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试题及答案
《2024年单招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荒漠化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A.土地沙漠化B.土壤盐渍化C.石质荒漠化D.森林面积增加2.以下哪种气候因素对荒漠化影响最为直接?()A.气温B.降水C.风速D.气压3.在荒漠化防治工程中,植被恢复的先锋植物一般具有()特点。
A.生长缓慢,需水量大B.生长迅速,耐旱性强C.对土壤肥力要求高D.植株高大,根系浅4.下列哪项不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因素?()A.过度放牧B.森林砍伐C.合理灌溉D.开矿5.荒漠化监测中,常用的遥感数据来源不包括()。
A.陆地卫星(Landsat)B.风云卫星(FengYun)C.全球定位系统(GPS)D.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GF1等)6.土壤盐渍化的形成与()在土壤中的积累有关。
A.氮素B.磷素C.盐分D.有机质7.在荒漠化防治的生物措施中,建立防风固沙林带时,林带的走向一般应()。
A.与主风向垂直B.与主风向平行C.与等高线垂直D.与等高线平行8.以下哪种技术不属于荒漠化治理中的工程技术?()A.沙障设置B.滴灌技术C.基因编辑技术D.淤地坝建设9.衡量一个地区荒漠化程度的重要指标是()。
A.植被覆盖度B.人口密度C.动物种类数量D.工业发展水平10.对于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首先要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A.植树造林B.封禁保护C.发展灌溉农业D.开采地下水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荒漠化的危害包括()。
A.土地生产力下降B.生态环境恶化C.影响区域气候D.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E.增加生物多样性2.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则有()。
A.预防为主,防治结合B.综合治理,突出重点C.因地制宜,分类指导D.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E.依靠群众,全社会参与3.在荒漠化防治工程中,植被恢复的作用有()。
A.固定土壤,减少风蚀和水蚀B.改善小气候C.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加土壤肥力E.降低风速4.导致土壤盐渍化的因素有()。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地理荒漠化的防治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一直陪伴您。
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荒漠化指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主要表现为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2、西北地区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西北地区地形地貌: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以荒漠、草原景观为主,其成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3、由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西北地区自东向西降水量逐渐递减,因此干旱程度增加,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高原主要属于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贺兰山以西形成了大片的沙漠和戈壁,只有一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地带,降水稍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和冰雪融水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4、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气候异常也可以影响到荒漠化的进程。
5、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起决定性作用)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A.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B.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主要表现:①过度樵采;②过度放牧;③过度开垦。
6、西北地区的次生盐渍化主要分布在在有水源灌溉的绿洲地区。
原因是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另外由于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7、我国不同历史时期荒漠化的演化:8、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总结
荒漠化的防止应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以下是荒漠化的防治知识点,请考生认真学习。
一、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中华考试网
(1)脆弱的环境
快速增长的人口,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很大。
人口增加解决吃饭问题开垦陡坡、林地、草地等,造成生态、经济的恶性循环。
2.水土流失的治理
(1)水土流失的形成
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暴雨的冲刷
人为因素是形成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使原来的林草植物被破坏殆尽,地法恢复;开矿。
露天煤矿的建设,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党小组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砂
3.水土保持的基本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挖掘水资源潜力,用现代农业技术措施提高。
荒漠化防治工程复习考试题.docx
名词解释:1荒漠化评价:是对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退化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与程度的分等定级,或者说从退化的角度对荒漠化土地进行质与量的界定。
2人工调控:人工调控是指农业生态系统在自然调控的基础上,受人工的调节与控制,人工调节遵循农业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利用一定的农业技术和生产资料,加强系统输入,改变农业生态环境,改变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 以达到提高农业生产、加强系统输出的目的。
3侵蚀起动流速:水流能够冲刷推动泥沙运动的最小流速,称为起动流速或临界流速。
起动流速或临界流速分为滑动起动和滚动起动2种4水力侵蚀作用:水流及其携带的泥沙通过冲蚀、碰撞和磨蚀等作用破坏地表,并冲走地表物质的作用叫水力侵蚀作用。
水力侵蚀作用分为下蚀和侧蚀2种方式5沙质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部分半湿润地区,由于自然因素或受人为活动影响,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脆弱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沙漠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6沙障孔隙度:沙障孔隙面积与沙障总面积之比叫做沙障孔隙度。
我们通常用它作为衡量沙障透风性能的指标。
7荒漠化监测:是人类对全球或某一地区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干旱区因气候变动、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引发的土地退化现象,采取某些技术手段就人类所关心的、可以反映土地退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媒介形式进行公布的活动8风力治沙:是以风的动力为基础,人为地干扰控制风沙的蚀积搬运,因势利导,变害为利的一种治沙方法。
9水力拉沙:是以水为动力,按照需要使沙子进行输移,消除沙害,以改造利用沙漠的一种方法。
其实质是利用水力定向控制蚀积搬运,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
10拉沙改土:是利用风力拉平沙丘,使丘间低地掺沙,改良土壤。
11沙障的间距:沙障间距即相邻两条沙障之间的距离。
与沙障高度和沙面坡度有关。
才…D = H X ctga式中D——障间距离;H——障高;«—沙面坡度。
12机械沙障:是采用柴、草、树枝、黏土、卵石、板条等材料,在沙面上设置障碍物,控制风沙流动的方向、速度、结构,改变蚀积状况,统称机械沙障。
荒漠化防治工程学复习资料全
第二章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一)非洲荒漠化现状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
(二)荒漠化的成因*水文环境差*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干燥●冷热剧变●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二、自然成因(一)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二)气候因素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一、风蚀荒漠化(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风蚀荒漠化面积160.7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54.5%;半干旱地区的占30.6%;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14.9%(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27.4%;中度占15.6%;重度占57.0%。
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分布规律充分显示出风蚀荒漠化的进程受气候、特别是受干湿程度的影响较大。
二、水蚀荒漠化(一)水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为20.5万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7.8%。
(二)水蚀荒漠化的程度在水蚀荒漠化土地中,轻、中、重度的面积分别为13.5万km2、4.6万km2和2.4万km2 ,分别占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6.0%、22.4%和1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荒漠化概况第一节世界荒漠化概况三、非洲的荒漠化现状及其成因(一)非洲荒漠化现状非洲总面积的1/3是沙漠,仅撒哈拉沙漠面积就达777万km2,非洲的荒漠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4%。
(二)荒漠化的成因*水文环境差*非洲的地表水资源分布不一,地区差异很大*气候环境恶劣*土壤条件差*干旱*非洲的灌溉*非洲的土壤流失第二节中国荒漠化地区概况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河北、宁夏、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四川、云南、吉林、海南、河南、天津、北京18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大部分或一部分,共涉及471个县(市、旗)。
一、荒漠化地区的气候●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为丰富●气候干燥●冷热剧变●风大沙多,风能资源丰富第三节中国土地荒漠化的成因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陡坡垦耕是导致耕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樵采、乱挖中草药、毁林等则是直接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类活动*不合理灌溉方式是造成耕地次生盐渍化的直接原因二、自然成因(一)地理环境因素中国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二)气候因素第四节中国土壤荒漠化类型、面积及分布一、风蚀荒漠化(一)风蚀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风蚀荒漠化面积万km2,其中分布在干旱地区的占总面积的%;半干旱地区的占%;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占%(二)风蚀荒漠化的程度风蚀荒漠化中,轻度占风蚀荒漠化面积的%;中度占%;重度占%。
风蚀荒漠化的程度分布规律充分显示出风蚀荒漠化的进程受气候、特别是受干湿程度的影响较大。
二、水蚀荒漠化(一)水蚀荒漠化土地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为万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
(二)水蚀荒漠化的程度在水蚀荒漠化土地中,轻、中、重度的面积分别为万km2、万km2和万km2 ,分别占水蚀荒漠化土地面积的%、%和%。
三、冻融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地总面积共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四、盐渍荒漠化(一)盐渍荒漠化的面积及分布总面积万km2,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
盐渍荒漠化比较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前冲积平原地带、河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二)盐渍荒漠化的程度以干旱区最为严重,半干旱区居中,亚湿润干旱区则相对较轻。
第五节荒漠化危害(一)土地退化*生态环境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表层土壤发生退化,由于水蚀、风是作用,使植被赖以生存的肥沃表层土壤荒漠化*沙漠蔓延,吞噬绿洲、农田,直接造成农牧业减产*洪涝灾害引起大量土体搬运、沉积*土壤肥力降低*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酸化(使用过多的某种化肥)*土壤污染,这是由于工业、城市的废弃物堆放或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二)生物群落退化(三)气候变化(四)水文状况的恶化*洪峰流量增大,形成洪涝灾害,枯水流量减少,断流时间增加。
*地上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水蚀作用加大,水质变坏,甚至在一些地方,地下水位下降,为土地资源的退化创造了恶性循环的条件。
*一些地区地下水位提高,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有些河湖滩地天然绿洲的沼泽土、草甸土逐渐向盐渍化土壤演变。
(五)污染环境(六)毁坏生活设施和建设工程第三章荒漠化防治原理第一节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风沙物理学原理一、风力侵蚀作用(一)沙粒的起动(二)风力作用过程1.风力侵蚀作用2.风力输移作用当风速大于启动风速时,土壤和沙粒物质随风运动其运动方式有悬移、跃移、蠕移3种形式3.风力沉积作用土壤颗粒被风搬运的距离取决于风速大小、土壤颗粒或团聚体的粒径和重量,以及地表状况。
(1)沉降堆积(2)阻遇堆积(三)影响风蚀的因素1.土壤抗蚀性我国干旱区风成沙的力度成分,以细沙为主,很难形成抗风蚀的结构单位,易被吹蚀。
土壤抵抗风蚀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土粒质量及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等。
土壤有机质能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并提高其稳定性,提高抗蚀能力。
2.地表土袭由耕作过程形成的地表土袭,能够通过降低地表风速和拦截运动的泥沙颗粒来减慢土壤风蚀。
降雨使表层土壤湿润而不能被风吹蚀。
降雨还通过促进植物生长间接地减少风蚀。
降雨还有促进风蚀的一面。
因为雨滴击坏了土块和团聚体,提高了土壤的可蚀性。
4.土丘坡度5.裸露地块长度风力侵蚀强度随被侵蚀地块长度而增加,对于一定的风力,挟沙能力是一定的。
土壤可蚀性越高(抗蚀性越低),则饱和路径长度越短。
6.植被覆盖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生长的作物或作物残体),是降低风的侵蚀性最有效的途径。
植被的保护作用与植物种类(决定覆盖度和覆盖季节)、植物个体形状和群体结构、行的走向等有关。
二、风沙运动规律(一)风沙流结构特征1.沙粒粒径随高度的分布特征2.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3.含沙量随风速变化(二)沙丘的移动1.沙丘移动的方向和方式(1)沙丘移动的方向移动的总方向是和起沙风的年合成风向大致相一致。
2)沙丘移动的方式取决于风向及其变率,分为3种情况:前进式、往复前进式、往复式。
2、沙丘移动的速度沙丘移动的速度取决于风速和沙丘本身的高度。
三、风蚀与沙质荒漠化(一)土地风蚀退化土壤退化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土壤流失(2)土壤质地变化(3)养分流失(4)生产力降低(5)磨蚀四、风蚀荒漠化防治的基本原理风蚀荒漠化的实质就是土地的风蚀退化过程。
制定风蚀荒漠化防治的技术措施主要依据土壤风蚀原因及风沙运动规律,即蚀积原理。
原理和途径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1)增大地表粗糙度,降低近地层风速(2)阻止气流对地面直接作用(3)提高沙粒起动风速,增大抗蚀能力(4)改变风沙流蚀积规律第二节风蚀荒漠化防治的生态学原理植物治沙成为防治土地沙质荒漠化最有效的首选措施。
利用植物改造沙质荒漠化土地,首要问题是植物在流沙上如何成活与保存,及其改造流沙环境的生态功能。
一、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原理可以利用天然植物在流沙地区去恢复和建立植被,这便是植物治沙的物质条件和理论基础。
干旱和流沙的活动性是影响植物最普遍、最深刻的2个限制因素,是制定各项植物治沙技术措施的主要依(一)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流沙上分布的植物,产生一定的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为:(1)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2)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3)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流动沙丘上的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能力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速生型适应2.稳定型适应3.选择型适应4.多种繁殖型适应(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沙生植物对流沙环境活动性的适应途径主要是避免风蚀,适度沙埋。
沙埋的适度范围可用沙埋厚度与灌木本身高度之比值(A)来衡量。
A=0~为适度沙埋,A>为过度沙埋天然灌木、半灌木产生灌丛沙堆效应,以消除风蚀。
(三)植物对流沙环境变异性的适应植物对环境变异的适应性变化,亦即沙地植被演替规律,这是恢复天然植被和建立人工植被各项技术措施的理论基础。
二、植物对流沙环境的作用原理(一)植物固沙作用植物以其茂密的枝叶和聚积枯落物庇护表层沙粒,降低近地层风速,加速土壤形成过程,提高临界风速值,起到固沙作用。
当沙面逐渐稳定以后,便开始了成土过程。
(二)植物的阻沙作用输沙量与风速的三次方成正相关,风速的降低,起到阻沙作用。
植被阻沙作用大小与覆盖度有关,不同植物固沙和阻沙能力取决于近地层枝叶分布状况。
灌木固沙和阻沙能力较强。
(三)植物改善小气候作用在植被覆盖下,反射率、风速、水面蒸发量显著降低,相对湿度提高。
小气候改变后,加速成土过程。
(四)植物对风沙土的改良植物对风沙土的改良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机械组成发生变化。
②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③水分性质发生变化。
④有机质含量增加⑤氮、磷、钾三要素含量增加。
⑥碳酸钙含量增加,PH值提高⑦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
⑧沙层含水率减少。
第三节水蚀荒漠化的防治原理一、水力侵蚀作用(一)侵蚀起动流速起动流速或临界流速分为滑动起动和滚动起动2种(二)水力侵蚀作用过程1.水流侵蚀作用水力侵蚀作用分为下蚀和侧蚀2种方式。
2.水流搬运作用水流搬运作用有悬移和推移2种。
3.泥沙堆积二、土壤侵蚀规律水力侵蚀过程中剥蚀、搬运和沉积3种状态的发生是在不同条件下,水的破坏力大于土体的抵抗力的结果。
(一)雨滴击溅侵蚀雨滴溅蚀主要表现在下列3个方面:(1)破坏土壤结构,形成“板结”。
(2)直接打击地面,产生土粒飞溅和沿坡面迁移。
(3)雨滴打击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的紊动强度,导致了侵蚀和输沙能力增大。
(二)地表径流侵蚀1.坡面径流侵蚀2.沟蚀侵蚀沟谷分为浅沟、切沟、冲沟、坳沟4个不同发育阶段。
坡面径流集中向下切入底土,形成深度超过1m,宽度超过深度~1倍以上(在生产影响下可达几倍到几十倍)的宽而浅的沟道,即浅沟。
浅沟径流集中切入地面很深,出现沟头,即为切沟。
切沟的深度为10~50m,横断面呈“V”字型。
切沟进一步发育,跌水出现在上游,横断面一般呈“V”型或宽“U”型,下游出现堆积物及冲积物,即冲沟阶段冲沟发育到一定阶段时,侵蚀沟逐步停止发育,坡脚形成稳定的坡积物,沟头和沟坡上逐渐长出植物,称为坳沟阶段或安息阶段。
(三)下渗侵蚀水流下渗,增加了土体重力,土体颗粒之间凝聚力减弱,发生滑坡、崩塌、泻溜等,造成土壤侵蚀。
水力对土壤侵蚀还有混合侵蚀。
最常见的混合侵蚀就是泥石流。
三、影响土壤水蚀的因素(一)降雨对土壤水蚀的影响1.雨型2.降雨强度3.降雨量(二)地形对土壤水蚀的影响1.坡度坡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
条件相同时,坡度愈大,流速愈大,土壤侵蚀量愈大。
坡度对雨滴的击溅侵蚀也有一定影响。
2.坡长条件相同时,坡面长度直接影响水力侵蚀强度。
结合降雨条件,归纳起来有三种情况:⑴特大及较大暴雨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正相关;⑵降雨平均强度小,或平均强度较大而持续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成反相关,而与冲刷量成正相关;⑶一次降雨量很小,历时也很短的情况下,坡长与径流量、冲刷量均成负相关。
3.地形地形对水力侵蚀的影响,是坡度和坡长综合作用的结果。
4.坡向坡向不同,太阳辐射不同,从而影响土壤环境因子的不同,其侵蚀过程也有差异。
(三)土壤条件对水力侵蚀的影响土壤是影响径流的因素。
影响土壤的因素有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及水稳性、土壤孔隙、剖面结构、土层厚度、土壤湿度及土地利用方式等。
(四)植被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植被对抑制土壤侵蚀发生起积极作用。
1.拦截降雨2.调节径流3.团结土体4.改良土壤性状(五)人为活动对水力侵蚀的影响人为活动的影响有2个作用:1、是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成为水蚀荒漠化发生、发展的主导因素;2、是人们促进退化土壤逆转。
第四节盐渍荒漠化的防治原理一、盐渍土的形成与分布(一)盐渍土的形成盐渍土形成条件主要有:1.物质来源岩石风化物;含盐地层风化和再循环;火山活动的产物;深层盐水外冒;风蚀风积盐类;生物累积的盐分等等2.地形条件土壤盐分的累积必须具有适宜的地形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