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发展史汇总
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18de893383c4bb4cf7ecd174.png)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 (1997年至今
1998年至今,实施新一轮的管理体 制改革,重点是政企彻底分开,政资彻 底分开,民航总局与所属企业彻底"脱 钩",使企业真正走上市场,成为市场 主体.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进行 重大的行业结构调整,组建航空运输集 团;机场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充分调动 和发挥地方建设民航的积极性.目前, 这一阶段的改革正在实施当中.
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 37位上升到第17位 位上升到第17 37位上升到第17位,年 平均增长率为22 22%. 平均增长率为22%.
第二阶段(1987 1997) 第二阶段(1987—1997) (198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 10年 86亿吨公里 转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 前增长了4 前增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 16%以上, 在16%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 10位 进一步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世界上的航空大国.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29军士兵英勇抵抗日军入侵
抗战期间民航成为中国和当时支持 中国抗战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中国抗战国家之间的主要联系通道.
1939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莫斯科的航线, 1939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莫斯科的航线, 年成立的中苏航空公间外辟厂重庆 的航线 为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人员,物资开辟厂通道. 为苏联支援中国抗日提供的人员,物资开辟厂通道.
我国的民航 事业在正确的方 针指引下, 针指引下,一定 会在21 21世纪中腾 会在21世纪中腾 20年内实 飞,在20年内实 现由民航大国转 变为民航强国的 宏伟目标. 宏伟目标.
世界航空发展史事迹
![世界航空发展史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fd99ea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af.png)
世界航空发展史事迹世界航空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人类一直以来对飞行的探索和追求。
下面是一些世界航空发展史的重要事件和事迹:1. 1783年:蒙哥马利兄弟在法国进行首次有人搭乘的热气球试飞,标志着人类飞行史的开始。
2. 1903年:莱特兄弟在美国进行第一次有人搭乘的动力飞行,创造了持续时间较长的机自由飞行。
3. 1909年:路易·布莱里奥特成为第一个独自横渡英吉利海峡的人,标志着跨海洋航班的开端。
4. 1919年:英国的约翰·阿尔科克和亚瑟·布朗进行首次有人搭乘的跨大西洋飞行,完成了从纽芬兰到爱尔兰的旅程。
5. 1920年代:航空业的商业化开始兴起,许多航空公司成立并开始提供定期航班。
6. 1933年:美国泛美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定期航线横跨大西洋的航空公司。
7.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航空技术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应用,飞机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武器。
8. 1947年:美国尼尔逊·艾伦和哈里·科操纵火箭飞机“X-1”首次破音速飞行,打破音速障碍。
9. 1950年代:喷气式飞机开始出现,大幅提高了飞行速度和航程,航空业进一步发展。
10. 1954年:英国的德哈维兰DH.106飞机首次实现超音速商业飞行。
11. 1969年: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标志着航空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2. 1970年代:空中客车和波音公司等航空制造商开始生产广泛应用的民航飞机,使得民航业迎来了高速发展。
13. 2003年:由布莱恩·宪章创立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成功发射了首枚商业火箭。
14. 2004年:乔治·沃克成为第一个独自飞越环球球仪的人,他在飞行历时66小时45分钟,完成了全球27,000英里的飞行。
15. 2019年:波音公司的737 MAX系列飞机因设计缺陷而导致两次空难,引发了对航空安全的关注和调查。
中国航空发展史
![中国航空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5344f0b5852458fb760b568e.png)
• 飞虎队
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是第十四航空队又称“飞虎队”的创始人。1937年应宋美 龄之邀来华担任笕桥空军军官学校飞行教官,抗日战争爆发后,陈纳德积极 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且亲自驾机投入战斗。日本政府得知此情况,向 美国政府施压,要求所有美国飞行员离开中国。迫于外交压力,陈纳德的活
第十七页,共27页。
• 陈纳德将军
陈纳德领导的飞虎 队和第十四航空队, 在中国与日军英勇 奋战,共摧毁了
2600架日机,击沉 和击伤了220万吨以
上的日军商船和海 军舰只,击毙了
66700名以上的日 军。他的机队与日 机战斗的损失比, 达到了1:80的神
奇境地。
第十八页,共27页。
• 飞虎队
抗战期间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飞 虎队部分队员在战机前合影。
在世界上的排名由第 37位上升到第17位,年平 均增长率为22%。
第二十三页,共27页。
第二阶段(1987—1997)
到1997年民航运输的总周转 量达到86亿吨公里,比10年前增 长了4.3倍,年均增长率在16% 以上,在国际上的排位进一步 上升到第10位,成为了世界上的
航空大国。
第二十四页,共27页。
1929年(民国18年) 5月政府成立沪蓉航空
线管理处,从7月8日起,使用美国史汀生型单 翼客机,开航沪蓉航线的上海——南京航段开
航之初,不载旅客,先运邮件,不寄包裹。从8月
26日起,才开始载运旅客,当时购票者极为踊 跃。至9月7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共往返 飞行上海——南京之间34次,载运旅客47人次。
美军运输机载物资飞 越喜马拉雅山。
第十九页,共27页。
二、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98caff97fd5360cba1adbb0.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https://img.taocdn.com/s3/m/e35460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1f.png)
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中国民航发展的四个阶段重要记事:1. 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民航的起步阶段。
- 1950年,中国成立了第一个航空公司——中国民航公司,开始国内航线的运营。
- 1955年,中国与苏联签订合作协议,引进飞机技术和维修设备。
- 1960年,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建立了国内航线网络。
2.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 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民航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的机遇。
- 1980年,中国民航总局成立,加强对民航业的管理和监督。
- 1983年,中国民航进入国际航线时代,开始开通国际航线。
- 1988年,中国开通了第一条直航美国的航线,拉开了中国民航国际化发展的序幕。
3.加入世贸组织后(2001年-2013年):-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对中国民航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开放和竞争。
- 2003年,中国民航总局取消了大部分国内航线的政府干预定价,推动市场化改革。
- 2004年,中国民航开展了多个大型航空项目,包括研制和生产国产波音737飞机等。
- 2012年,中国民航年运输量首次超过4亿人次,成为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
4. 航空业转型时期(2014年至今):- 2014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航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了航空业转型和发展的方向。
- 2016年,中国民航局发布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支线飞机ARJ21商业运营证书,现实了中国在航空制造领域的突破。
- 2017年,中国民航局将上海浦东和北京大兴两个机场打造成全球航空枢纽,提升了中国民航国际竞争力。
- 2020年,中国民航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复苏,并成为全球首个恢复国内航班量至疫情前水平的国家。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6529901e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9.png)
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发展史一、古代中国的民航发展1、起源: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就发明了火药,盛行使用“火药雷”,使得航空这一技术得到发展。
2、发展过程:自清朝开始,扬子江上的民用船只逐渐增多,使航行熟练化,早期主要运输都是运粮物资。
此外,清朝兴建了京杭大运河,大大提高了水路航运效率。
1910年,辛亥革命建立政府,正是迎来了现代民航的开端,当时配备有喷气式机和涡轮机的货机也起飞在中国的天空。
二、现代民航的发展1、民航的发展:1912年3月,中国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民航公司,中飞航空公司,开始尝试民用飞机服务;1925年,中国和日本合作在北京设立了中日宕国航空公司,从北京开始往返日本的航空运营,是中国现代民航发展的开始。
2、先进技术研发:1958年,中国研发出白鹰-3型旅行机,得以在国内及亚洲地区创办国内民航公司,直达上海、台北、檀香山等;1966年,研制出国产最先进的客机歼-7型。
3、航交捷运发展:1978年,中国开始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民航发展,这促进了中国民航的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市场。
1994年,改革开放以后,国内航空好多航空公司增加,国际航班从上海和北京飞往纽约、东京、伦敦等热门城市;2005年,中国与海外航空公司开展了更大规模的合作,从而使中国加入世界大量航空。
三、“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民航发展1、走向世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中国民航正以一种新的方式穿越国家和地域,走向世界,连接山、海、陆、桥,形成了国际民用航空的网络,让世界越来越接近。
2、航空市场拓宽:新的航空市场也让Air China、Hainan Airlines等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进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中国航空公司可以跨越新大陆,把中国航空市场扩大到欧洲、美洲、亚太等国家。
3、新技术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之初,中国会重点把握科技创新,推动中国的民航发展。
比如UAV无人机等,不仅可用于监控航空交通,还可以用于航空安全管理、空中搜索和灾害救援等航空服务,同时也将大力发展民航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助力中国民航的发展。
中国民航发展史
![中国民航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5282f32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36.png)
中国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是自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个航空公司。
最初中国民航其实是客运航空公司。
中国民航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01第一阶段中国民航成立时(1949年)并没有买任何飞机,而是两个人“偷”来的,当时的中国民航只有30架飞机,运输周转只有157万公里,年客运量也少的可怜。
当然,也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当时刚刚建国。
图:1950年8月1日,潘国定驾驶的康维尔飞机执行天津-广州航线,成为新中国民航最早开辟的国内航线,史称“八一开航”。
02第二阶段第二阶段:1978年到1987年。
在国家领导人邓小平的带领下,以中国民航的名义直接经营航空运输。
1980年,中国民航的规模也有所扩大,但干线客机只有17架。
可以说,当时中国民航的客运能力主要在支线,通航之类的线路。
图:1980年,中国民航购买引进美国波音747SP宽体机,这是中国民航首次使用宽体客机。
03第三阶段1987年到2002年。
1987年,中国政府要对航空公司进行改革,中国要对世界民航开始竞争。
1988年,中国民航正式宣布“解体”,分为六个航空公司,也就是六大航,分别为中国国际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西南航空、中国西北航空,以及中国北方航空,成立了六大骨干航空公司。
中国国际航空成为了中国民航的“接班人”。
从国旗,到三字代码,都是中国民航的。
中国民航将大部分最大的飞机都分给了国航,国航也就此成为中国唯一一个可以载旗的航空公司。
图:一架载旗的国航客机六大航的的总部分别是分布在北京首都机场(PEK)的国航总部,上海虹桥机场(SHA)的东方航空总部,广州白云机场(CAN)的南航总部,成都双流机场(CTU)的西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之名”),西安西关机场(SIA,现已迁到咸阳,缩写XIY)的中国西北航空总部(现已启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西北分公司”之名)和沈阳桃仙机场(SHE)的中国北方航空总部(现已变为南航的分公司(南北是个什么奇怪组合)。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8b6fb28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9.png)
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历程一、中国民航的起步阶段(1949年-1978年)1949年建国后,中国民航逐渐开始起步。
当时的中国航空工业非常薄弱,只有一些老旧的飞机和基础设施。
为了发展民航事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引进苏联的飞机技术和设备,并在国内组建了中国民航局。
在这个阶段,民航发展主要以国内航线为主,为国内经济建设和人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二、中国民航的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民航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开始引进国外的先进航空技术和设备,提高了飞机的性能和安全性。
同时,民航市场逐渐开放,航空公司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1980年代,中国民航迅速发展起来,国内航线和国际航线都得到了大幅扩展。
此时,中国民航已经能够运营大型喷气式飞机,如波音747和空客A320。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中国航空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三、中国民航的现代化建设(2000年至今)2000年以后,中国民航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中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对民航业的支持和管理。
航空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航线网络也不断扩展。
同时,中国开始制造自己的大型客机,如C919和ARJ21。
这些举措使中国民航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中国航空公司也开始与国际知名航空公司合作,提供更多的航线选择和服务。
四、中国民航的未来发展展望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民航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2021年中国民航业总周转量达到1亿吨公里,到2049年中国民航业总周转量达到1千亿吨公里。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民航需要进一步提高航空技术水平,加大对航空产业的投入,培养更多的航空人才。
同时,中国民航还需要加强与国际航空业的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满足人民对航空出行的需求。
总结起来,中国航空历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改革开放时期和现代化建设阶段。
中国民航从最初的薄弱起步,逐步发展壮大,到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航空市场之一。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387b2405f0e7cd1842536eb.png)
民航发展史汇总————————————————————————————————作者: ————————————————————————————————日期: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完整word版)民航发展史汇总,推荐文档
![(完整word版)民航发展史汇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db1425780eb6294dc886c22.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航空业 发展历程
![航空业 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dc00f073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05.png)
航空业发展历程
航空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人类首次实现飞行的时代。
以下是航空业发展的一些关键历程:
1.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次成功实现了一次有人驾驶的动
力飞行,这标志着航空业的起步阶段。
2. 20世纪初:航空业开始逐渐发展,国际间建立了一些航空
公司,并开始运营国内和国际航线。
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逐渐成为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4. 1927年:美国飞行员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完成了第一次跨
大西洋的单飞任务,大大推动了长途航空旅行的发展。
5. 1930年代:商业航空业逐渐兴起,航空公司开始提供商业
航班,飞机设计和航空技术不断改进。
6.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飞机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包括喷气发动机的发明和使用,飞机速度和载客能力的显著提高。
7. 1950年代-1960年代:航空业进入了喷气时代,飞机的速度
和运营效率大幅提高,国际航线网络逐渐建立。
8. 1970年代-1980年代:航空业进一步发展,涌现了许多新兴
航空公司和航空技术创新,航线网络不断扩大。
9. 1990年代-200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航空公司开始提供在线预订和更多便捷的服务,航空电子商务得到迅猛发展。
10. 21世纪:航空业继续发展壮大,新技术如无人机和超音速飞行开始应用于航空领域,航空公司竞争激烈,航空旅行更加普及。
以上是航空业发展的一些重要历程,每一个阶段都为航空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民航发展简史总结
![民航发展简史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4dab75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5.png)
民航发展简史总结
中国民航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有人使用
烟花作为飞行器,从而发射小型实验性的固体火箭。
随着中国技术水平不
断提高,火箭飞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由此引发了对飞机设计的深入研究。
19th世纪中期,中国科学家开始进行飞行机器的研究,他们从乔叟
的精神中受到启发,设计出了第一架蒸汽动力的飞行器,但是由于当时技
术技术有限,它的飞行效果并不理想,只能作为演示用。
20世纪初,中国开始研制由包括蒸汽发动机和由蒸汽发动机驱动的
飞行器,它们不但具有较高的飞行性能,同时还具有发射小型实验性火箭
的能力,从而为中国的民用航空建设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
1918年,中国第一架实用性机型的飞机,萨索斯太太(Mrs. Sullivans)飞机诞生,它使中国首次拥有了自行设计并实现实用飞行的
能力,开启了中国民航的第一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飞机也
不断提高,并于1921年组建了中国民航。
1927年,中国民航发射了全国首架客机,华夏,开启了中国民用航
空旅行的新时代。
此后,中国民航持续发展,开办了众多客运航线,建立
了空中客运网络,同时也为世界空中客运提供了重要贡献。
60年代以来,中国民航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总结民航发展历程
![总结民航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c9bd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0.png)
总结民航发展历程一、起源与发展初期民航,即民用航空,是指以民用飞机为主体,进行非军事航空活动的行业。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航空技术刚刚起步,民航作为一种全新的交通方式悄然兴起。
1. 早期尝试20世纪初,飞机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飞机首次被用于军事目的。
战后,人们开始尝试将飞机用于民用领域。
1920年,第一次民用航空机载邮件飞行开始运营,人们可以通过航空运输来发送邮件。
2. 航空公司的兴起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国家开始成立航空公司,致力于提供民用航空运输服务。
美国的波音公司、荷兰的荷兰航空公司等都是当时的先驱者。
这些航空公司逐渐形成了一条全新的航空线路网络,为人们提供了更高效的交通方式。
二、航空技术的进步1. 客机和货机的发展随着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飞机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
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一种新型飞机——喷气式飞机,相比传统螺旋桨飞机,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运载量,为航空运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后,客机和货机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2. 航空运输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了满足航空运输的需要,各国纷纷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建设起一系列的航空运输基础设施。
包括机场、航空交通管制系统、航空公司的航线等。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航空运输提供了支持,促进了民航发展。
三、市场化与国际化发展1. 民航市场的开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国纷纷开始放开民航市场,允许私人资本进入。
这使得民航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也促进了航空运输的发展。
不仅如此,民航公司之间也开始合作,形成了一系列的航空联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便利给乘客。
2. 航空技术的创新21世纪以来,航空技术得到了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大幅提升,超音速飞机的研制成功,给民航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此外,航空电子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进步也推动了飞机性能的提升。
3. 全球航线网络的形成随着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全球航线网络不断拓展。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98caff97fd5360cba1adbb0.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75b1b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d.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 5 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 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 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 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中国民航史的小故事
![中国民航史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f226a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1.png)
中国民航史的小故事
中国民航史的小故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几个:
1.八一开航:1950年8月1日,潘国定驾驶的康维尔飞机执行天津-广州航线,
成为新中国民航最早开辟的国内航线,史称“八一开航”。
但中国还是缺民航飞机,美国波音公司不肯卖给中国飞机,1957年,苏联送给中国政府一架伊尔14飞机,新中国才有了第一架专机。
2.子爵号飞机:1963年,我国民航从英国订购的“子爵”号飞机到货,改变
了以往主要使用苏制飞机的局面。
“子爵”号采用的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研制的“达特”式涡桨发动机,其余零部件也多为欧洲制造。
这是中国民航第一次引进西方国家飞机。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民航的发展历程,包括其早期的开拓和发展,以及逐渐走向国际化的过程。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a4065a983d049649b665878.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民航发展史汇总
![民航发展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f08dd5c58fafab069dc024d.png)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航发展史新中国民航事业是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5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57年的初创时期,1958年到1965年的调整时期,1966年到1976年的曲折前进时期,1977年到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2002年之后的高速发展时期。
1.1949年以前我国大陆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仅有36个,包括上海龙华、南京大校场、重庆珊瑚坝、重庆九龙坡等机场,大都设备简陋。
除上海龙华和南京大校场机场可起降DC—4型运输机外,一般只适用于当时的DC—2、DC—3型运输机。
这些机场历经多年的战乱破坏,急需改造和建设。
2.1949—1957年(初创时期)●1949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策动下,“两航”员工发动起义,回归12架飞机,加上后来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7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初期飞行工具的主体。
“一五”时期,初步更新了机型。
到1957年底,中国民航已拥有各类飞机118架,绝大部分机型为苏联飞机。
●在这一时期,民航重点建设了天津张贵庄机场、太原亲贤机场、武汉南湖机场和北京首都机场。
首都机场于1958年建成,中国民航从此有了一个较为完备的基地。
3.1958—1965年(调整时期)●由于受“大跃进”的影响,中国民航在这一时期的头几年遭受了较大的冲击和挫折,主要问题是: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搞高指标、大计划,造成比例失调;地方航线盲目下放各省、自治区管理;承担了大量非正常的航空运输;不讲经济效益,企业出现亏损。
●1961年开始,民航系统认真贯彻执行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使民航事业重新走上正轨,并取得较大的发展。
●到1965年,国内航线增加到46条,国内航线布局重点,也从东南沿海及腹地转向西南和西北的边远地区。
通用航空的发展在这个时期稳步上升。
1965年末,中国民航拥有各类飞机355架。
1959年,中国民航购买了伊尔—18型飞机,标志着从使用活塞式螺旋桨飞机,开始过渡到使用涡轮螺旋桨飞机。
1963年,中国民航又购买了英国的子爵号飞机,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只使用苏制飞机的状况。
●为了适应机型更新和发展国际通航需要,在此期间,新建和改建了南宁、昆明、贵阳等机场,并相应改善了飞行条件和服务设施,特别是完成了上海虹桥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的扩建工程。
4.1966—1976年(曲折前进时期)●在这一时期的前五年,民航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1971年9月后,中国民航在周总理的关怀下,将工作重点放在开辟远程国际航线上。
到1976年底,中国民航的国际航线已发展到8条,通航里程达到41000公里,占通航里程总数的41%;国内航线增加到123条。
●1971年,中国民航从苏联购买了5架伊尔—62飞机,1973年又从美国购买了10架波音—707型飞机,此外,还从英国购买了三叉戟客机和从苏联购买了安—24型客机。
这样,中国民航各型运输飞机总数达到117架,能够较好地贯彻“内外结合、远近兼顾”的经营方针。
●中国民航企业从1975年开始扭亏为盈,1976年和1976年共获利近3500万元,从而扭转了长期亏损和依靠国家补贴的被动局面。
5.1977年至2001年(新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民航事业加快了前进步伐,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1980年,邓小平同志指出,民航一定要走企业化的道路。
同年三月,民航局再次改为由国务院领导的直属局。
此后,中国民航在管理体制方面进行了改革,包括:为改变独家经营的局面,以原有6个管理局为基础,分别组建了6家国家骨干航空公司;积极支持各地、各部门创办航空公司;将机场和航务管理分开,机场成立独立的 . 企业单位;航务管理归属政府部门,受地区管理局领导。
民航总局作为国务院管理民航事业的部门,不再直接经营航空业务,主要行使政府职能,进行行政管理。
✓1980年,中国民航购买了波音—747SP型宽体客机,标志飞机使用已部分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3年后,通过贷款、国际租赁和自筹资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了一批波音和麦道多种型号的先进水平,使中国民航使用的运输飞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与此同时,淘汰了一批老型号的飞机,加快了机型更新速度。
到1990年末,中国民航已拥有各型飞机421架,其中运输飞机206架,通用航空和教学校验飞机215架。
✓大、中型客机的引进,客观上要求民航机场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发展水平和配套设施。
民航机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旺局面。
截至1990年底,有民航航班运营的机场总数达到110个,其中可起降波音—747型飞机的机场有7个。
●八五”期间,中国民航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
到1995年,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1.4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5117万人,货邮运输量101万吨,五年年均增长率为23.4%、25.3%、和22.2%。
航线总数达到 797条。
✓“八五”时期是我国民用飞机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
1995年末,我国民用飞机总架数达到852架,其中运输飞机416架,通用航空和教学校验飞机436架,运输飞机商载总吨位7900吨,飞机座位数6.05万个。
五年融资租赁飞机198架,利用外资72亿美元;使用车船飞机购置贷款86.4亿元,购置飞机和特种车辆。
飞机维修也具备了对我国部分在用飞机、发动机的D级检修和大修的能力。
✓八五”期间共完成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320亿元,新建、迁建机场19个,改扩建机场15个,同时,新开工了一些大型机场建设项目。
到1995年末,有航班运营的机场139个,其中能起降波音—747飞机的14个,起降波音—737飞机的81个。
6.2002年至今的高速发展时期●2002年航空运输实现快速增长。
✓初步统计,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达到162亿吨公里、8425万人和198万吨,比上年分别增长14.9%、12%和15.8%,均高于年初预期。
其中旅客运输量增长率是1996年以来最高的一年。
平均正班客座率、正班载运率为64%、61.1%,分别比上年增长2和2.7个百分点。
通用航空增长也在10%以上。
全行业效益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航空运输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各项指标“全线飘红”,运输需求增长较多,此外新增生产能力投入使用也是增长加快的推动因素。
✓中国民航的增长与世界民航特别是欧美地区民航的增长态势形成鲜明的对比。
世界民航业由于受恐怖主义和世界经济低迷的影响,回升乏力。
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初步统计,2002年全球航空公司客运量(收益客公里)增长约1%,欧洲航空公司运输量比上年有所下降,美国的航空公司运输量下降最多。
另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统计,2002年全球航空公司亏损将达到120亿美元,其中北美航空公司损失最重。
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3月3日,国务院颁发2002年6号文件,批准了《民航体制改革方案》,深化民航改革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重组运输航空公司,机场实行属地管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西藏地区内民用机场除外),改革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组民航服务保障企业,改革民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民航公安体制。
✓10月11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宣告成立,与民航总局脱钩,标志着民航体制改革迈出重大步伐。
“民航重组六大集团成立”被中国产业报协会评选为2002年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之一。
✓12月28日,中国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成立,它是以北京首都机场集团公司为基础,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机场建设总公司、金飞民航经济发展中心、中国民航工程咨询公司组建的大型国有企业。
这是继六大集团公司成立后,民航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
✓在8月份,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分别成立,前者是对原武汉航空公司改造而成立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持股40%(原武航持股40%、上海均瑶集团18%、武汉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后者是对四川航空公司改造而成立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持股39%(原川航持股40%、上海航空公司10%、山东航空公司10%、银杏公司1%)。
这两家公司的成立,是中央所属企业与地方所属企业实施联合、同时又有民营企业参与的重组案例。
✓此外,上海航空公司发行了A股,海口美兰机场境外发行了H股。
已拟定民航地区管理局机构改革方案,民航省(区、市)局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场管理体制具体改革方案,并进行试点工作。
山东、湖南、青海三省民航行政管理体制和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进展顺利。
还拟定了民航机场公安改革方案和空中警察部队组建方案,拟定了民航科研体制改革方案,均已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审批。
空中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已在2001年基本完成,新的体制运行情况较好。
✓按照《民航体制改革方案》,民航体制改革之后,民航总局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民航事务的直属机构,不再代行对六大集团公司和下发机场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主要承担民用航空的安全管理、市场管理、空中交通管理、宏观调控及对外关系等方面的职能。
根据这样的职能定位,民航总局积极转变职能,减少行政审批,加强法规建设。
国务院在11月份公布了《国务院决定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其中包括民航总局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共64项。
全年民航总局共颁布民用航空规章10部,同时清理了现有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对外开放步子加大。
✓6月21日,民航总局、外经贸部、国家计委联合颁布《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从2002年8月1日起施行。
该《规定》是在对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由民航总局和外经贸部联合颁布的《关于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有关政策的通知》及其解释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制定的。
与原有的投资政策相比,《规定》扩大了外商投资范围,拓展了外商投资方式,放宽了外商投资比例,增加了外商管理权限。
全年有关部门审批外商投资民航项目4个,合同利用外资8000多万美元;同时批准国内民航企业境外投资项目4个。
中国与他国的民航双边关系继续发展,与冰岛和埃塞俄比亚草签了民用航空协定,与突尼斯和卢森堡正式签署民航协定;到年底,中国与他国民用航空协定总数达到89个。
中国民航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也得到蓬勃发展。
同时,中国民航对内开放也实现了突破,上海均瑶集团参股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是民营资本首次进入运输航空公司。
●基本建设进展良好。
✓宁波栎社机场航展区扩建工程和敦煌机场工程通过了验收并投入使用,哈尔滨太平机场飞行区应急改造工程、天津机场飞行区整修加固工程、京沪航路雷达管制工程、沪穗航路雷达管制工程、移动雷达工程、航行情报发布系统一期工程按计划竣工。
全球分销系统(GDS)工程完成了主体验收,西安咸阳机场航展区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